-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百分数课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比的认识课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课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百分数的应用课时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五 数据处理综合与测试教案
展开
第五单元 数 据 处 理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百分数、扇形等知识,学会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扇形统计图、统计图的选择、身高的情况、身高的变化。学会分段处理数据、分析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合理地预测。
注重让学生探索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注重经历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读懂描述数据分组整理的统计表所蕴含的信息,初步感受数据的分步特征。
第一,引导学生从只关心个别数据逐步过渡到关注一组数据的方方面面。初步体会对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的必要性,从中感受数据分组的一些特征。
第二,引导学生逐步意识到把一组数据看作一个整体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学生学会看统计图,体会统计图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数据的搜集、处理过程中,体验统计数据说明问题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用数据描述信息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在描述信息、表达信息方面的作用,培养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态度,发展统计观念。
学生经历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统计知识,在认识了百分数和扇形的基础上,本单元将进一步深入地学习统计知识。学生已经掌握的统计知识和方法,以及经历过的统计活动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57~58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内容简析
问题串1:结合统计表中具体的摄入量说明百分数的含义,为后续认识扇形统计图做好准备。
问题串2:启发学生借助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读出扇形统计图所表达的意思。
问题串3: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到信息,帮助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渗透健康饮食的教育。
教学重点
会读统计图。
教学难点
知道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教学扇形统计图,从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引入,引导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且能够合理运用扇形统计图。
2.本课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发现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缺点,从而引出扇形统计图,并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灵活运用扇形统计图。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情境案例法:播放课件,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在学生充分观察图片后提问:你认为运用我们学过的哪种统计图可以清晰地表示以上数据?为什么?引出课题。(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这种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引发进一步思考,我们以往的统计图无法准确地表示数据时,需要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复习导入法:谁知道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统计图?说出它们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品析:通过复习旧知识既能让学生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巩固,又可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紧扣主题,通过谈话回顾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启发学生回忆所学知识,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梳理,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用投影仪出示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统计表。
1.先让学生通过计算独立填上表中的数据:写在书上的表格中。
2.小组合作,利用以上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要求准确地表示表格中的数据,哪种统计图能够更准确地表示统计表?
◎分组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习经验,学生会发现以往学习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没办法把图中的数据都表示出来,并且不够直观。
结果:需要一种新的统计图来表示以上数据。 出示扇形统计图,介绍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用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的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
3.组织学生交流三种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一:从图中一眼看出谷类最多……
学生二:从图中可以看出谷类占总摄入量的……
【品析:通过学生的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扇形统计图的优点与缺点,从而更好地理解。】
4.全班交流,在遇到什么数据时运用扇形统计图?请举例说明。
出示几种不同的数据案例,让学生选择应该选用哪种统计图,并说明理由。
5.学生说出扇形统计图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
学生一:可以从图中清楚地看出各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学生二:能够看出图中哪个部分多,哪个部分少。
缺点:
学生一:不能快速看出每个数据的具体数值。
学生二:不能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品析: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认识到对于不同的数据要选择不同的统计图。】
6.教师小结: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到哪个量多,哪个量少。而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品析:统计知识的教学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接受,也不是一种技能的训练,重要的是一种意识、一种思想和理念的培养。通过观察统计图,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取一种信息,了解社会现状,这对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十分重要。】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一: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扇形统计图可用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的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
质疑二:有没有一种统计图可以结合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创新出新型统计图。
【品析:利用探讨结合三种统计图制定新的统计图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不局限于课本之中的知识,学会创造知识。】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呈现四幅扇形统计图,主要引导学生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2题:本题呈现了一年级和六年级两幅作息时间安排统计图,要求学生读懂两幅统计图,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第(1)题让学生读图后交流。这里主要的不同点有:校内外活动和睡眠的时间一年级略多一些,上课时间六年级略多一些,六年级还多了自习的时间。
第(2)题用“24乘每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计算。
第(3)题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教师: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解决扇形统计图的相关问题。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你觉得数学还是抽象遥远的吗?你还有哪些疑惑?
【品析: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达到对新知识的回顾,又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评价,再通过老师的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生活的感悟。】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从实际生活出发,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课程的一开始,我们就用生活实际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利用以往的知识解决问题;2.探讨扇形统计图的特征经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3.练习的分层系布置,循序渐进地把新知融汇到学生的已有知识之中。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特点:直观反映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扇形表示部分,圆表示整体
第2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59~60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内容简析
问题串1:在读懂每种统计图的基础上,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
问题串2:在比较的基础上,交流、理解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以便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信息。
3.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读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法与学法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与启发式教学法,加强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2.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融入集体之中,学会合作。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情境案例法:播放课件,我国奥运健儿在赛场上英姿飒爽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是什么项目,这些运动员都是谁?提出疑问:我国的奥运奖牌获得情况如何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呢?引出课题。
【品析:这种导入方式,通过奥运健儿的图片展示,既能够丰富学生的体育
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还能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思考。】
复习导入法: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的特点?
指名回答。这一节课就学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样的统计图。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我们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统计图才更合适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品析: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及所有学过的统计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我国从第24届奥运会至第30届奥运会奖牌情况的统计表格。
(表格一)
第24届
第25届
第26届
第27届
第28届
第29届
第30届
金牌数
5
16
16
28
32
51
38
1.小组讨论,你们小组想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我国从第24届奥运会至第30届奥运会奖牌情况?为什么?(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汇报)
学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纵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课件演示绘制过程)
教师: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吗?
学生: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条形统计图,教师课件展示)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呢?
学生:可以把每届获金牌的总数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2.小组合作,绘制出相应的统计图。
◎展示学生设计的两种统计图并且说一说是如何画出的。
3.出示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奖牌分布情况统计表格。
(表格二)
金牌
银牌
铜牌
奖牌所占百分比
51%
21%
28%
请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它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试着在练习纸上
画一画。
比一比:你认为哪种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
学生自由回答,说明理由。
第(2)张表格: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演示)
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各种奖牌的数量和奖牌总量之间的关系。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品析:学生具备相对独立学习本课知识的能力,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再展示交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 出示三种统计图,在学生充分观察三幅统计图后提问:从哪幅图能更加清楚地看出我国在第24~30届奥运会获得金牌的变化情况?从哪幅图能更明显地看出每一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哪幅图能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小组讨论)
结果:从折线统计图能更加清楚地看出我国在第24~30届奥运会获得金牌的变化情况;从条形统计图能更明显地看出每一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从扇形统计图能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根据不同的数据可以选择不同的统计图,不是每种统计图都适合任何数据,要根据不同的数据进行不同的处理。
【品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组长一人带领五位组员进行讨论学习,有效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5.教师小结:
折线统计图能明显地看出第24~30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更明显地看出每一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统计图能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品析:例题反映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的问题。第(2)张表格可以用不同的统计图,第(3)张表格只能用一种统计图,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能更适当、清晰地反映数据,通过让学生在自主分析数据以及制作、选择、比较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理解。】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一:三幅统计图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都可以表示数据的多少。
质疑二:有没有什么数据三种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来?
学生自行设计数据,可以用三种统计图都能表示出来。
教师引导:每种统计图都有自身的特点,三种统计图均运用到统一数据,但不能表示同一方面。
【品析:利用两个质疑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种统计图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理解。】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60页“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从图中读取信息,进一步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第2题:让学生能根据数据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现在你知道如何正确选择统计图了吗?
【品析: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对新知识进行回顾,又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评价,再通过老师的总结,升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生活的感悟。】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对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对有关的问题作出合理决策,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统计图的选择
第3课时 身高的情况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61~62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内容简析
问题串1: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整理数据,引出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问题串2:借助服装的型号体会分段整理数据的作用以及如何填写统计表。
问题串3:经历按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不同身高段的学生数及其差异。
问题串4:帮助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经历对数据进行解释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结合身高情况,经历对原始数据分组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会填写简单的数据分组整理的统计表。
2.结合数据分组整理的统计表,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会从数据分组整理的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感受数据分布的特征,解决问题,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作出分析描述。
教法与学法
1.教师让学生在班级里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统计能力,让学生思维灵活。
2.学生采用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统计全班的身高情况,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分析。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情境案例法:采访学生们的身高情况,先提问一组同学,每人说出自己的身高,全班学生记录。学生发现,想记录全班学生的身高情况,需要一个一个地写出来,记录的项目较多,无法体现在表格中。提问: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把全班的身高情况体现在表格中呢?
【品析:这种导入方式,设计难题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一个地记录并不是很方便,从而引出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生活实际导入法:
1.同学们,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都要穿什么?(校服)
像参加运动会、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集体活动我们都要穿校服,它是我们学校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2.今年学校计划要为淘气所在班级的学生添置一套新校服。做校服需要收集哪些信息呢?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每名同学的身高,测量身高这个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应做的第一步——收集数据。请看这是淘气完成的同学们的身高记录单。(课件出示)(板书:身高的情况)
【品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引出淘气学校要订购校服这一主题,既导入新课又在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让学生知道穿校服的重要性,渗透德育内容。】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淘气所在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单位:cm)
1.从这张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观察记录单,说说从中发现的信息。
学生一:表格中表示了每一位学生的身高情况。
学生二:淘气的班级学生最矮的是133 cm,最高的是174 cm。
学生三:淘气班级身高相同的特别少。
师:同学们在观察这些数据时有什么感受?
学生一:数据凌乱,不容易看出身高情况。
学生二:数据没有顺序,看着不方便
【品析:呈现了一组较多的原始数据,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整理数据,引出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2.小组合作,绘制出相应的表格。
◎你想如何整理这些数据?试着整理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整理时可能会没有分段整理的思想,教师展示没有分段整理的小组的作品)
提问:这个小组把所有的数据都表示在统计表里,大家有什么看法?
学生一:这样统计数据很麻烦,和上面的数据差距不大。
学生二:还是不能很容易地看出数据中的信息。
3.为了更方便更清晰地表示数据中的信息我们应该怎么做?(提示:分段整理)
如果让你将身高分段整理,可以怎样分段呢?
【品析:提出“怎样分段呢”的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分段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在问题中寻求答案,给学生以导向作用。】
4.课件出示:淘气所在班级学生身高分段情况统计表。
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要求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保证整理结果的准确性,并完成统计表。
结果:在数据种类比较多时我们可以用分段的方法来处理数据,从而轻松制出统计表。
分段处理时要合情合理,每段的间距要适当,间距过大没办法体现数据中的信息,每段之间的间距较小,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品析:通过小组合作来填写表格二,使学生既体验到合作探究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分段整理数据方法的印象。】
5.提问: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整理,并可与画“正”字的方法进行优劣比较与选择)
这里的“合计( )人”,你是怎样得到的?它和我们原始数据中的人数一样吗?请你想一想,表中的“合计”起了什么作用?
【品析: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对于数据的处理不止有一种方法。】
◎你想如何整理这些数据?试着整理一下。
6.制统计图,分析数据。
(1)根据身高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学生独立制图并展示。
(2)问:现在你再来说说,从这张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结合统计图,讨论以下问题:
①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少?
②说一说淘气的身高在班中所处的位置。
③你可以对淘气所在班订购运动服提出一些建议吗?
(3)引导学生回顾:刚才我们学习统计的过程中,都做了哪些活动?经历了几个流程?(a.收集数据 b.分段整理 c.制成统计图 d.分析数据)
(4)你能不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也用到“数据的分段整理”的例子?
7.教师小结:
根据不同的数据我们有不同的统计方法,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快捷有效地表示出数据中的信息。
【品析:通过让学生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既可以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对数据处理有新的认识,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连贯性。】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一:什么样的数据更适合用分段的方法统计呢?
当数据的内容较多,并且数据之间差距小时,可以利用分段的方法来整理数据。
质疑二:有没有什么数据不适合分段处理呢?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据,逐个分析它们的特点,看哪些不适合利用分段处理的方法来表示数据中的内容。
教师引导:在众多数据中挑出哪些是适合分段的数据,哪些是不适合分段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的特点,从而能够灵活地运用分段的方法表示数据。
【品析: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据,把数据分类,并且分析本质特征,既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教师:这是一个实践活动,需要进行实际调查。本题的目的是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运用学习的统计图表来描述数据,从统计图表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1)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课上练习时首先指导学生将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汇总,完成统计表。教科书已经提供了身高段的划分,教师可
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身高段。(2)应鼓励学生根据汇总后的数据结合问题发现信息。
第2题: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班和这个班的分布进行比较,还可以分析从总体上看哪个班的身高高一些。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对于数据的处理你有哪些认识?和大家分享一下。
【品析: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印象,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让学生懂得分享。】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入手,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的,体会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统计的基本过程即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图表、分析数据。在本课中,我初步让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2.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整理,读懂统计信息,思考质疑的教学过程。这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强了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统计能力。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身高的情况
第4课时 身高的变化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63~65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内容简析
问题串1:让学生理解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数据的理由,体会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几年来学生身高变化的情况,预测未来身高的变化。
问题串2:引导学生从数据的整体变化分析数据、解释数据,积累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经验。
问题串3:在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推理解释的基础上,进行预测,以达到对所要研究问题的了解。
问题串4:引导学生按身高数据分段的方法进行比较,再看看两班有什么不同。
问题串5:引导学生经历分析数据的过程,并进行比较。
教学目标
1.结合身高变化的统计表,会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统计图表中所蕴含的信息。
2.经历对两组身高数据的整理和描述过程,分析两组数据的不同特征,体会分组整理数据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带给人们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教学难点
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法与学法
1.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不断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2.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独立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法:
1.谈话: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收集自己一到六年级每个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的身高数据,请大家拿出自己收集的数据,与同学交流。
2.指名交流后,提问:你是怎样收集这些数据的?
3.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身高的变化”。
【品析:这种导入方式,通过谈话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实际导入法:
1.同学们,大家小的时候家里会定期给大家量身高吗?
个别学生会有自己的身高记录,当场展示。
2.请大家说一说自己什么时候长得最快?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回答。
3.如果想把几名学生的身高变化情况同时表示出来,需要我们怎么做呢?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这几名学生不同时期的身高,把这些数据整理到一个统计图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几名学生身高的变化情况。
同学们,请看这是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课件出示)(板书:身高的变化)
【品析: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出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单位:cm)
1.根据这张表格,你能说一说淘气这几年身高变化的特点吗?
学生一:淘气每一年都在长高。 学生二:淘气从115 cm长到154 cm。
学生三: 淘气以前没有达到平均身高,后来超过了平均身高。
师:如果想更直观地比较淘气的身高和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一:用学过的统计图来表示表格中的信息。
师: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更能清晰地看出淘气的身高和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的关系呢?
学生一:条形统计图。 学生二:折线统计图。
(个别学生会说扇形统计图,教师通过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来让学生体会到扇形统计图不适合表现这个表格的内容)
【品析:通过设置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才能更好地表示表格中的数据,教师不要急于指出学生的错误,要结合统计图的特点来给学生指导思考的方向,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图的知识。】
2.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完成统计图。
◎你想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表格中的数据,试着画出来。
(学生小组合作画出统计图,有的小组用条形统计图,有的小组用折线统计图,教师展示小组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的是你的身高变化情况?为了让别人看清楚,应该怎么做?
学生一:条形统计图,可以准确地表示淘气每一个阶段的身高情况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情况。
学生二: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淘气的身高的变化情况。
学生三:折线统计图。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把两个折线统计图整合到一起。
(当学生没有想到运用复式统计图的时候要在他们说完自己的看法时引导他们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图中的数据更准确,更省时省力)
【品析: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充分动脑,开发学生的智力,不断地尝试,最终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法,从而形成知识。】
3.为了更方便更清晰地表示数据中的信息我们应该怎么做?(提示: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可以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利用不同的画法同时表示到同一个统计图中,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还可以让两个项目进行比较。
4.在表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项目时,我们用什么方法区分它们呢?
学生一: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区分。
学生二:可以用实线和虚线来区分两种数据。
结果:当数据较多时,我们可以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数据。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可以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利用不同的画法同时表示到同一个统计图中,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还可以让两个项目进行比较。
【品析:学生说出可以怎么表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项目,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也让学生产生兴趣。】
5.分析数据。
提问:在这个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总结淘气的身高和全市男
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并相互对比,从而得出信息)
淘气的身高和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基本相似,但是有时候上下浮动。
【品析: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优势,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复式统计图的特点,更好地掌握知识。】
6.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相应的问题。
(1)淘气的身高在一、四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大,在三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小。
(2)淘气的身高在哪个阶段长得最快?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的增长情况一致吗?
答:淘气的身高在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个阶段长得最快。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的增长情况一致。
(3)淘气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所处的位置有变化吗?
答:淘气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所处的位置有变化,一、二年级时淘气的身高比全市男生平均身高要低一些,三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一样,四至六年级时比全市男生平均身高要高一些。
【品析:意图引导学生从数据的整体变化,如最大、最小以及变化情况等角度,分析数据、解释数据,积累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经验。】
7.教师小结。
当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项目时我们可以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表示相关数据,这样既省时又省力。
【品析:通过让学生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既可以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对数据处理有新的认识,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连贯性。】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一:什么样的数据才适合复式折线统计图呢?
用复式折线统计图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项目才可以。另外,需要这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项目要有对比。
质疑二: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你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复式条形统计图。
介绍复式条形统计图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丰富学生的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重点在于利用它们的特点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品析:通过质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且用简略精准的语言让学生学习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经历调查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运用学习的统计图表来描述数据,从统计图表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第2题: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数据,体会从平均情况和分段整理获取信息的作用。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对于数据的处理你有哪些认识?和大家分享一下。
【品析: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除了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让学生懂得分享。】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产生的必要性,应该让学生充分观察,并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表达的过程中加深体会。而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多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部分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还存在把所有点都描完再连线的现象,这样容易混淆,应该引导学生在绘制完一条折线后,再绘制另外一条折线。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身高的变化
复式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用线段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而且便于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数据处理》第57~68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知识梳理
内容
重点知识
扇形统计图
逐步认识扇形统计图,体会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统计图的选择
用三种统计图从不同角度来描述数据,让学生体会到三种统计图各有特点,我们常常需要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分组整理数据
当调查了一大堆原始数据以后,看起来很杂乱,很自然的想法是把它们分分类。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组,分组后便于学生从中发现一些信息。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能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使学生会读懂经过数据分组整理后的统计图表所蕴含的信息,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复习重点
了解扇形统计图,会选择统计图。
复习难点
灵活运用数据,对数据能够灵活地进行整理分析。
复习方法
学生可以用以往学过的知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形成表格,在头脑中建构知识网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能提高知识技能。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复习引入法:
1.什么是平均数?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2.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品析:对于旧知识的复习不仅能让学生回顾以往所学到的知识,还能让学生对这一个单元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
情境导入法:
老师统计了各班学生回家写作业的情况,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统计这些情况的过程中利用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呢?
【品析:通过情境引出下面复习的内容,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对知识进行整理,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二、回顾整理,形成体系
◎回顾整理。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共同探讨了哪些问题?学了哪些知识?
生:扇形统计图、统计图的选择、分组整理数据……
2.学生自主整理。
师:同学们所说的都是这一单元里面的重点知识,但是说的都太过凌乱了,怎么样才能让这些知识更加有条理地展示出来呢?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下面就请同学们先看一遍教材,然后根据教材上这些知识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
【品析:让学生通过回忆将知识整理成表格,加深学生的印象。】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整理结果。
内容
扇形统计图
图形的选择
分组整理数据
知识要点
【品析:通过学生的自主交流、整理,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遗漏的地方,并进行补充。】
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整合所有小组的发言,完善知识。
注意:学会倾听,在别的小组汇报时注意听他们整理的知识点,不要重复一样的内容。
【品析:让所有小组,也就是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让课堂气氛更加像是交流会,允许发言,鼓励发言,让不一样的声音不被质疑,热烈地探讨交流,互相促进,让学生记忆深刻。】
◎根据板书,让学生对重点内容消化、吸收。
5.师:通过我们整理出来的表格,对于本单元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生:在统计表中要找到相关的知识总结到一起,这样更容易理解。
以学生阐述为主,教师适当补充。
【品析:交流整理之后,让学生做一做简单的练习,内化和吸收知识,自我完善。】
三、探索实践,强化提高
1.春节期间,同学们都会收到不少压岁钱,小明对同学们的压岁钱“想怎么用”进行了调查统计。下面是对采访结果的统计:
项目
存入银行
买学习资料
买玩具
买零食
其他
百分比
30%
40%
10%
5%
15%
(1)从上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如果买学习资料的同学一共用去了3600元,那么存入银行的钱数是多少呢?
(3)你觉得哪种统计图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同学们压岁钱的使用情况?请你把它绘制出来。
(4)压岁钱该怎么花?说说你的想法。
2.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空气中,( )的含量最高,占( )%。( )的含量最低,占( )%。
(2)一间教室的空间约是500 m3,约含有氧气( )m3。
3.下面的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说明理由。
(1)某城市2000年至2004年的小学在校生人数。
(2)某商场一年中各月空调销售量的变化情况。
(3)本校各年级学生人数。
(4)本班学生喜欢各种颜色的百分比。
4.育红小学各年级都开展了数学课外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一年级有108人,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的有96人;
二年级有121人,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的有120人;
三年级有138人,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的有138人;
四年级有130人,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的有128人;
五年级有140人,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的有130人;
六年级有134人,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的有120人。
(1) 把各年级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的情况填在统计表中。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总人数
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的人数
(2)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各年级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的情况。
【参考答案】
1.(1)从表中可以了解到,想用压岁钱买学习资料的同学最多,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0%。打算用压岁钱买零食的同学最少,只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答案不唯一)
(2)3600÷40%×30%=2700(元)
(3)我觉得选用扇形统计图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同学们的压岁钱的使用情况,绘图略。
(4)略
2.(1)氮气 78 二氧化碳及其他杂质 0.06 (2)105
3.理由略 (1)条形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 (3)条形统计图 (4)扇形统计图
4.(1)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总人数
108
121
138
130
140
134
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的人数
96
120
138
128
130
120
(2)
四、评价总结,提升能力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什么内容?你又回顾了统计的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品析: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重点,并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给出指导、评价。】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学生通过探索的过程、寻找方法和计算的过程,将简单机械的模仿过程逐步上升为深化提高知识的过程。在这样的解题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又可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养成创新习惯的自觉性。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4 身高的变化第4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4 身高的变化第4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数学六年级上册3 身高的情况第3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上册3 身高的情况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同步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5数据处理整理与练习 教案: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5数据处理整理与练习 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