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押题卷黄金六套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押题卷(六)(原卷+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押题卷(六)(原卷+解析),文件包含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押题卷六解析版docx、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押题卷六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押题卷(六)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一、填空题:
1.计算: 48 -6 13 =________
【答案】 2 3
【考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解析】【解答】解:原式=43-23=23
故答案为:23
【分析】先将各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
2.已知 (x-2)2=2-x ,则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x≤2
【考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
【解析】【解答】二次根式开根号以后得到的数是正数,所以2-x≥0,解得x≤2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可得2-x≥0,解得x≤2。
3.已知一组数据:3,5,4,5,2,5,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___.
【答案】 4
【考点】中位数
【解析】【解答】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2、3、4、4、5、5、5,第4位的数字是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4.
4.在△ABC中,AB=6,点D是AB的中点,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点M在DE上,且ME= 13 DM.当AM⊥BM时,则BC的长为________.
【答案】 8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AM⊥BM,点D是AB的中点,
∴DM= 12 AB=3,
∵ME= 13 DM,
∴ME=1,
∴DE=DM+ME=4,
∵D是AB的中点,DE∥BC,
∴BC=2DE=8,
故答案为:8.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M,根据题意求出DE,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
5.如图所示,小明为了测量学校里一池塘的宽度AB,选取可以直达A、B两点的点O处,再分别取OA、OB的中点M、N,量得MN=20m,则池塘的宽度AB为________ m.
【答案】 40
【考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点M、N是OA、OB的中点,
∴MN是△ABO的中位线,
∴AB=AMN.
又∵MN=20m,
∴AB=40m.
故答案是:40.
【分析】根据题意知MN是△ABO的中位线,所以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求AB的长度即可.
6. 如图,Rt△ABC中,BC=AC=2,D是斜边AB上一个动点,把△ACD沿直线CD折叠,点A落在同一平面内的A′处,当A′D平行于Rt△ABC的直角边时,AD的长为________ .
【答案】2或22﹣2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Rt△ABC中,BC=AC=2,
∴AB=22 , ∠B=∠A′CB=45°,
①如图1,当A′D∥BC,设AD=x,
∵把△ACD沿直线CD折叠,点A落在同一平面内的A′处,
∴∠A′=∠A=∠A′CB=45°,A′D=AD=x,
∵∠B=45°,
∴A′C⊥AB,
∴BH=22BC=2 , DH=22A′D=22x,
∴x+22x+2=22 ,
∴x=22﹣2,
∴AD=22﹣2;
②如图2,当A′D∥AC,
∵把△ACD沿直线CD折叠,点A落在同一平面内的A′处,
∴AD=A′D,AC=A′C,∠ACD=∠A′CD,
∵∠A′DC=∠ACD,
∴∠A′DC=∠A′CD,
∴A′D=A′C,
∴AD=AC=2,
综上所述:AD的长为:2或22﹣2.
【分析】在Rt△ABC中,BC=AC=2,于是得到AB=22 , ∠B=∠A′CB=45°,①如图1,当A′D∥BC,设AD=x,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A=∠A′CB=45°,A′D=AD=x,推出A′C⊥AB,求得BH=22BC=2 , DH=22A′D=22x,然后列方程即可得到结果,②如图2,当A′D∥AC,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D=A′D,AC=A′C,∠ACD=∠A′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DC=∠ACD,于是得到∠A′DC=∠A′CD,推出A′D=A′C,于是得到AD=AC=2.
7.如图,在▱ABCD中,AB=13 , AD=4,将▱ABCD沿AE翻折后,点B恰好与点C重合,则折痕AE的长为 ________.
【答案】 3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翻折后点B恰好与点C重合,
∴AE⊥BC,BE=CE,
∵BC=AD=4,
∴BE=2,
∴AE=AB2-BE2=(13)2-22=3.
故答案为:3.
【分析】由点B恰好与点C重合,可知AE垂直平分BC,根据勾股定理计算AE的长即可.
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E为BC上一点,CE=5,F为DE的中点.若△CEF的周长为18,则OF的长为________.
【答案】 72
【考点】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CE=5,△CEF的周长为18,
∴CF+EF=18﹣5=13.
∵F为DE的中点,
∴DF=EF.
∵∠BCD=90°,
∴CF= 12 DE,
∴EF=CF= 12 DE=6.5,
∴DE=2EF=13,
∴CD= DE2-CE2 = 132-52 =12.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C=CD=12,O为BD的中点,
∴OF是△BDE的中位线,
∴OF= 12 (BC﹣CE)= 12 (12﹣5)= 72 .
故答案为: 72 .
【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E的长,再由勾股定理得出CD的长,进而可得出BE的长,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BC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A(0,4),B(43 , 0),作点A关于直线y=kx(k>0)的对称点P,△POB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
【答案】(233 , 2333),(233 , ﹣2333),(23 , ﹣2)或(23 , 2)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矩形AOBC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A(0,4),B(43 , 0),
∴OA=4,OB=43 ,
∵点P关于直线y=kx(k>0)与点A对称,
∴OP=OA=4,
∵△POB为等腰三角形
∴BP=BO,OP=PB,OB=OP(不成立,因为OA=4,OB=43)
当BP=BO=43时,如图,
作PH⊥OB,BG⊥OP垂足分别为H、G,
∴OG=PG=12OP=2
∴
∴OH=OP2-PH2=233
∴点P坐标为(233 , 2333),(233 , ﹣2333),
当OP=PB=4时,如图,
作PF⊥OB垂足为F
∴OF=FB=12OB=23
∴PF=OP2-OF2=2
∴点P坐标为(23 , 2),(23 , ﹣2);
综上所知点P坐标为(233 , 2333),(233 , ﹣2333),(23 , ﹣2)或(23 , 2).
故答案为:(233 , 2333),(233 , ﹣2333),(23 , ﹣2)或(23 , 2).
【分析】点A关于直线y=kx(k>0)的对称点为P,则y=kx为AP垂直平分线,由此可得OP=OA=4,然后分BP=BO,OB=OP,PO=PB分类讨论,得出P坐标.
二、选择题:
10.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5 - 3 = 2 B. ( 5 )-1=- 5 C. 12 ÷ 3 =2 D. 3 2 - 2 =3
【答案】 C
【考点】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解析】【解答】A、 5 与 3 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A不符合题意;
B、 (5)-1 = 15 = 55 ,B不符合题意;
C、 12÷3 = 12÷3 = 4 =2,C符合题意;
D、 32-2 = 22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只有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一个数的-1次方,等于这个数的倒数,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时,只需将整数部分相加减.
11.下列说法中不成立的是( )
A. 在y=3x﹣1中y+1与x成正比例 B. 在y=﹣ x2 中y与x成正比例
C. 在y=2(x+1)中y与x+1成正比例 D. 在y=x+3中y与x成正比例
【答案】 D
【考点】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解析】【解答】解:A、∵y=3x﹣1,∴y+1=3x,∴y+1与x成正比例,故本选项正确.
B、∵y=﹣ x2 ,∴y与x成正比例,故本选项正确;
C、∵y=2(x+1),∴y与x+1成正比例,故本选项正确;
D、∵y=x+3,不符合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来判断:一般地,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那么y就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12.为了解某班学生双休户外活动情况,对部分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表:
户外活动的时间(小时)
1
2
3
6
学生人数(人)
2
2
4
2
则关于“户外活动时间”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分别是( )
A. 3、3、3 B. 6、2、3 C. 3、3、2 D. 3、2、3
【答案】 A
【考点】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共10人,
∴中位数为第5和第6人的平均数,
∴中位数=(3+3)÷3=5;
平均数=(1×2+2×2+3×4+6×2)÷10=3;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所以众数为3;
故选A.
【分析】根据中位数、平均数和众数的概念求解即可.
13.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4,则此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
A. 1.5 B. 2 C. 5 D. 2.5
【答案】 D
【考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
【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的长度,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出.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斜边=32+42=5,
∴斜边上的中线长=12×5=2.5.
故选D.
14.如图,在△ABC中,∠C=90°,AC=2,点D在BC上,∠ADC=2∠B,AD=5 , 则BC的长为( )
A. 3-1 B. 3+1 C. 5-1 D. 5+1
【答案】 D
【考点】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ADC=2∠B,∠ADC=∠B+∠BAD,
∴∠B=∠DAB,
∴DB=DA=5,
在Rt△ADC中,
DC=AD2-AC2=5-4=1,
∴BC=5+1.
故选D.
【分析】根据∠ADC=2∠B,∠ADC=∠B+∠BAD判断出DB=DA,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C的长,从而求出BC的长.
15.顺次连接矩形的四边形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
【答案】C
【考点】中点四边形
【解析】【解答】解:连接AC、BD, 在△ABD中,
∵AH=HD,AE=EB
∴EH= 12 BD,
同理FG= 12 BD,HG= 12 AC,EF= 12 AC,
又∵在矩形ABCD中,AC=BD,
∴EH=HG=GF=FE,
∴四边形EFGH为菱形.
故选:C.
【分析】因为题中给出的条件是中点,所以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以及矩形对角线相等去证明四条边都相等,从而说明是一个菱形.
16.如图,直线y=ax+b过点A(0,2)和点B(﹣3,0),则方程ax+b=0的解是( )
A. x=2 B. x=0 C. x=﹣1 D. x=﹣3
【答案】 D
【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解:方程ax+b=0的解,即为函数y=ax+b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直线y=ax+b过B(﹣3,0),
∴方程ax+b=0的解是x=﹣3,
故选D
【分析】所求方程的解,即为函数y=ax+b图象与x轴交点横坐标,确定出解即可.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0 (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17.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AO=OD B. AO⊥OD C. AO=OC D. AO⊥AB
【答案】C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对角线不一定相等,A错误; 对角线不一定互相垂直,B错误;
对角线互相平分,C正确;
对角线与边不一定垂直,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进行判断即可.
18.如图,点A的坐标为(﹣2,0),点B在直线y=x上运动,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 )
A. (22 , -22) B. (-22 , -22) C. (0,0) D. (﹣1,﹣1)
【答案】 D
【考点】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解:过A作AC⊥直线y=x于C,过C作CD⊥OA于D,当B和C重合时,线段AB最短,
∵直线y=x,
∴∠AOC=45°,
∴∠OAC=45°=∠AOC,
∴AC=OC,
由勾股定理得:2AC2=OA2=4,
∴AC=OC=2 ,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AC×OC=OA×CD,
∴2×2=2CD,
∴CD=1,
∴OD=CD=1,
∴B(﹣1,﹣1).
故选D.
【分析】过A作AC⊥直线y=x于C,过C作CD⊥OA于D,当B和C重合时,线段AB最短,推出AC=OC,求出AC、OC长,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CD,推出CD=OD,即可求出B的坐标.
19.一列数a1 , a2 , a3 , …,其中a1=12 , an=11-an-1(a为不小于2的整数),则a2014=( )
A. 12 B. 2 C. -1 D. -2
【答案】 A
【考点】探索数与式的规律
【解析】【解答】解:∵a1=12 , an=11-an-1(a为不小于2的整数),
∴
∴数列为周期数列,且周期为3,
∵2014÷3=671…1,
∴a2014=a1=12 .
故选:A.
【分析】先分别求出n=2、3、4…时的情况,发现它具有周期性,再把2014代入求解即可.
20.如图,在△ABC中,点O是△ABC的内心,连接OB,OC,过点O作EF∥BC分别交AB,AC于点E,F.已知△ABC的周长为8,BC=x,△AEF的周长为y,则表示y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 B
【考点】函数解析式,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点O是△ABC的内心,
∴∠ABO=∠CBO,∠ACO=∠BCO,
∵EF∥BC,
∴∠EOB=∠CBO,∠FOC=∠BCO,
∴∠ABO=∠EOB,∠ACO=∠FOC,
∴BE=OE,CF=OF,
∴△AEF的周长y=AE+EF+AF=AE+OE+OF+AF=AB+AC,
∵△ABC的周长为8,BC=x,
∴AB+AC=8﹣x,
∴y=8﹣x,
∵AB+AC>BC,
∴y>x,
∴8﹣x>x,
∴0<x<4,
即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8﹣x(0<x<4),
故选:B.
【分析】由三角形的内心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证出BE=OE,CF=OF,得出△AEF的周长y与x的关系式为y=8﹣x,求出0<x<4,即可得出答案.
三、解答题:
21.先化简再求值:( a2-5a+2a+2 +1)÷ a2-4a2+4a+4 ,其中a=2+ 3 .
【答案】 原式= a2+4a+4a+2 × (a+2)2(a+2)(a-2)
= (a-2)2a+2 × a+2a-2
=a-2,
当a=2+ 3 时,原式=2+ 3 -2= 3 .
【考点】利用分式运算化简求值
【解析】【分析】先将括号里饿分式通分化简,再将分式的除法转化为乘法运算,结果化成最简,然后代入求值计算即可。
22.某校为了解学生每天参加户外活动的情况,随机抽查了100名学生每天参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情况,并将抽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请直接写出图a的值,并求出本次抽查中学生每天参加户外活动时间的中位数;
(2)求本次抽查中学生每天参加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
【答案】 (1)解:a=1﹣15%﹣25%﹣40%=20%.
100×20%=20(人),
100×40%=40(人),
100×25%=25(人),
100×15%=15(人).
则本次抽查中学生每天参加活动时间的中位数是1
(2)解: 20×0.5+40×1+25×1.5+15×2100 =1.175(小时).
答:本次抽查中学生每天参加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是1.175小时
【考点】平均数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用1减去其它组的百分比即可求得a的值,然后求得各组的人数,根据中位数定义求得中位数;(2)利用加权平均数公式即可求解.
23.如图,以BC为底边的等腰△ABC,点D,E,G分别在BC,AB,AC上,且EG∥BC,DE∥AC,延长GE至点F,使得BE=BF.
(1)求证:四边形BDEF为平行四边形;
(2)当∠C=45°,BD=2时,求D,F两点间的距离.
【答案】 (1)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ABC=∠C,∵EG∥BC,DE∥AC,∴∠AEG=∠ABC=∠C,四边形CDEG是平行四边形,
∴∠DEG=∠C,
∵BE=BF,∴∠BFE=∠BEF=∠AEG=∠ABC,∴∠F=∠DEG,
∴BF∥DE,
∴四边形BDEF为平行四边形;
(2)解:∵∠C=45°,∴∠ABC=∠BFE=∠BEF=45°,∴△BDE、△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F=BE= 22 BD= 2 ,作FM⊥BD于M,连接DF,如图所示: 则△B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M=BM= 22 BF=1,∴DM=3,
在Rt△DFM中,由勾股定理得:DF= 12+32 = 10 ,
即D,F两点间的距离为 10 .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要证四边形BDEF为平行四边形由已知EG∥BC,须证BF∥DE,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先证四边形CDEG是平行四边形,得出∠DEG=∠C,再通过转化证出BF∥DE;(2)要求DF距离须把DF放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需过F作BD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可证出△BDE、△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BD求出DE,进而求出BF、MF,由勾股定理求出DF.
24.如图,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1,0),与y轴交于点B(0,﹣2).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若直线AB上的点C在第一象限,且S△BOC=2,求点C的坐标.
【答案】 解:(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k≠0),
∵直线AB过点A(1,0)、点B(0,﹣2),
∴k+b=0b=-2 ,
解得k=2b=-2 ,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2.
(2)设点C的坐标为(x,y),
∵S△BOC=2,
∴12•2•x=2,
解得x=2,
∴y=2×2﹣2=2,
∴点C的坐标是(2,2).
【考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解析】【分析】(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将点A(1,0)、点B(0,﹣2)分别代入解析式即可组成方程组,从而得到AB的解析式;
(2)设点C的坐标为(x,y),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S△BOC=2求出C的横坐标,再代入直线即可求出y的值,从而得到其坐标.
25.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A、B两地,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乙骑自行车从B地到A地,到达A地后立即按原路返回,如图是甲、乙两人离B地的距离y(km)与行驶时x(h)之间的函数图象,根据图象解答以下问题:
(1)写出A、B两地之间的距离;
(2)求出点M的坐标,并解释该点坐标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3)若两人之间保持的距离不超过3km时,能够用无线对讲机保持联系,请直接写出甲、乙两人能够用无线对讲机保持联系时x的取值范围.
【答案】 (1)解:x=0时,甲距离B地30千米,
所以,A、B两地的距离为30千米;
(2)解:由图可知,甲的速度:30÷2=15千米/时,
乙的速度:30÷1=30千米/时,
30÷(15+30)= 23 ,
23 ×30=20千米,
所以,点M的坐标为( 23 ,20),表示 23 小时后两车相遇,此时距离B地20千米
(3)解:设x小时时,甲、乙两人相距3km,
①若是相遇前,则15x+30x=30﹣3,
解得x= 35 ,
②若是相遇后,则15x+30x=30+3,
解得x= 1115 ,
③若是到达B地前,则15x﹣30(x﹣1)=3,
解得x= 95 ,
所以,当 35 ≤x≤ 1115 或 95 ≤x≤2时,甲、乙两人能够用无线对讲机保持联系.
【考点】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解析】【分析】(1)x=0时甲的y值即为A、B两地的距离;(2)根据图象求出甲、乙两人的速度,再利用相遇问题求出相遇时间,然后求出乙的路程即可得到点M的坐标以及实际意义;(3)分相遇前和相遇后两种情况求出x的值,再求出最后两人都到达B地前两人相距3千米的时间,然后写出两个取值范围即可.
26.一张矩形纸片,剪下一个正方形,剩下一个矩形,称为第一次操作;在剩下的矩形纸片中再剪下一个正方形,剩下一个矩形,称为第二次操作…若在第 n 次操作后,剩下的矩形为正方形,则称原矩形为n阶奇异矩形.如图1,矩形ABCD中,若AB=2,BC=6,则称矩形ABCD为2阶奇异矩形.
(1)判断与操作:
如图2,矩形ABCD的长为5,宽为2,它是奇异矩形吗?
如果是,请写出它是几阶奇异矩形,并在图中画出裁剪线;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2)探究与计算:
已知矩形ABCD的一边长为20,另一边长为a(a<20),且它是3阶奇异矩形,请画出矩形ABCD及裁剪线的示意图,并在图的下方写出a的值.
【答案】 (1)解:判断与操作:
矩形ABCD是3阶奇异矩形,裁剪线的示意图如1所示:
(2)解:探究与计算:
第一次操作后剩下的矩形的两边长度为a、(20﹣a),
第二次操作后剩下的矩形的两边长度为(20﹣2a)、a或(2a﹣20),(20﹣a),
∵矩形ABCD是3阶奇异矩形,
∴有①20﹣2a=2a,②a=2(20﹣2a),③20﹣a=2(2a﹣20),④2a﹣20=2(20﹣a),
解得:a1=5,a2=8,a3=12,a4=15.
裁剪线的示意图如2①、2②、2③、2④所示:
【考点】矩形的判定,探索图形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操作步骤画出即可;2、找出第一、二次操作后剩下矩形的两边长度,令其一边为另一边的二倍,解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即可得出结论.
27.已知两个共一个顶点的等腰Rt△ABC,Rt△CEF,∠ABC=∠CEF=90°,连接AF,M是AF的中点,连接MB、ME.
(1)如图,当CB与CE在同一直线上时,求证:MB∥CF;
(2)如图,若CB=a,CE=2a,求BM,ME的长;
【答案】 (1)证法一:
如图,延长AB交CF于点D,则易知△ABC与△BC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BC=BD,
∴点B为线段AD的中点,
又∵点M为线段AF的中点,
∴BM为△ADF的中位线,
∴BM∥CF.
(2)解:∵CB=a,CE=2a,∴BE=CE﹣CB=2a﹣a=a,∵△ABM≌△FDM,
∴BM=DM,
又∵△BE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E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M=ME= 22 BE= 22 a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1)延长AB交CF于点D,根据△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B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B=BC=BD,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点B为线段AD的中点,而点M为线段AF的中点,由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可知BM为△ADF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BM∥CF;
(2)根据线段的构成可得BE=CE﹣CB=2a﹣a=a,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BM=DM,而△BE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E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由勾股定理可得BM=ME=22BE=22a。
28.某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每消耗1万度电可以产生产值5.5万元,电力公司规定,该工厂每月用电量不得超过16万度,月用电量不超过4万度时,单价是1万元/万度;超过4万度时,超过部分电量单价将按用电量进行调查,电价y与月用电量x的函数关系可用如图来表示.(效益=产值﹣用电量×电价)
(1)设工厂的月效益为z(万元),写出z与月用电量x(万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工厂最大月效益.
【答案】 (1)解:根据题意得:电价y与月用电量x的函数关系是分段函数,当0≤x≤4时,y=1,当4<x≤16时,函数过点(4,1)和(8,1.5)的一次函数,设一次函数为y=kx+b,∴4k+b=18k+b=1.5 , 解得:k=18b=12 ,
∴y=18x+12,
∴电价y与月用电量x的函数关系为:y=10≤x≤418x+12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测试押题卷 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人教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测试卷原卷docx、人教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测试卷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押题卷(五)(原卷+解析),文件包含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押题卷五解析版docx、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押题卷五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押题卷(四)(原卷+解析),文件包含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押题卷四解析版docx、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押题卷四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