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8课 《世说新语》二则(提升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 试卷 3 次下载
- 第0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基础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基础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提升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基础训练)-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提升”考点专项训练(部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语文七年级上册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时练习
展开第0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了媒体的报道,我们才知道电影“流浪地球”到底有多火。
B.上海的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沙漠……等六大元素。
C.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D.“进化论嘛!”鲁迅先生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
【答案】C
【详解】
A项,“引号”改为“书名号”;B项,把“省略号”去掉;C项正确;D项,把“冒号”改为“逗号”。
【点睛】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a表示停顿,b表示语气,c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点号又分句中点号(顿号、逗号、分号、 冒号)和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点号作用在于点断,表示说话的语气和停顿;标号作用在于标明。主要表示书面语言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
2.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迹罕至(hǎn 稀少) 人声鼎沸(fèi 水开)
B.攒成小球(cuán 凑在一起) 高枕而卧(ɡāo 垫高)
C.敛在盒里(lǎn 放) 拗过去(ǎo 用力弯曲)
D.无处觅食(mì 寻找) 总而言之(yán 说)
【答案】C
【详解】
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词语含义的把握。注意对词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当然有的词语运用的语境不同,也会产生新的意义,这要根据情况而定。C中的“敛”是“收纳”的意思,注意读音应是“liǎn”。“拗过去”的“拗”:将头用力向后仰。
3.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诵读经典”很重要。将“重要”改为“必要”。
B.在世乒赛上,中国队曩括并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删掉“曩括并”或“并包揽”。
C.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每个人都应作为江河卫士。将“作为”改为“成为”。
D.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并深入研究。将“解决问题”和“深入研究”调换位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属于残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即可。
点睛: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也可从语法角度。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相宜 鉴赏 性子很燥 B.确凿 讪笑 滑稽可笑
C.丑陋 碎裂 来势汹汹 D.嫉妒 篱笆 攒成小球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改为“性子很躁”。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人迹罕致 盔甲
B.人声鼎沸 质朴
C.淋漓尽致 倘若
D.高枕而卧 锡箔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常用汉字的能力。A人迹罕致——人迹罕至,故答案为A。
点睛:写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6.下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攒(cuán)成 窜(cuàn)向
B.脊梁(jǐ) 脑髓(suǐ)
C.倜(tì)傥 轻捷(jié)
D.蝉蜕(tuì) 菜畦(w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对字音的考查。注意易错字音的积累,要正确掌握并使用《汉语拼音方案》。D项菜畦(wā)应为菜畦(cài qí),故选D。
7.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事渲染,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D.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答案】D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D项“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与此处的感情色彩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B.“三味书屋”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蜡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D项有误,《朝花夕拾》应该是一篇散文,而不是小说。
9.下列文字空白处标点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A.“ ” , ? , , , ,
B.“ ” , …… ? , , ,
C.“ ‘ ’ ? …… ” , ,
D.“ ‘ ’ …… ” , ,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平时要善于归纳整理各种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此题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此题中要注意“怪哉”在引号的里边,所以应该用单引号;“是怎么一回事”后边应该用省略号。
10.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4)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A.比喻 拟人 比喻 比喻
B.排比 拟人 比喻 拟人
C.排比 拟人 比喻 比喻
D.比喻 排比 拟人 比喻
【答案】C
【解析】
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式相同或相似,句意相关的分句构成。拟人把物当人写。比喻要有本体喻体和相似性。
1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迹罕至(稀少) 觅食(寻找)
B.敛进(收拢) 鉴赏(鉴定)
C.人声鼎沸(开水) 拗(弯曲,弯转)
D.攒成(凑在一块儿) 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沸:水开。拗:转折;弯转。故答案为C。
12.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插入美女故事是为了给百草园增添神秘色彩,增添童趣。ABD三项表述明显错误。故答案为C。
13.选出依照原文填写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 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无处 食的时候才好。 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们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
A.盖 找 扫 露 撑 散 拴 拽 拉 扣
B.盖 觅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拉 罩
C.盖 觅 扫 露 支 洒 系 拉 牵 扣
D.盖 寻 扫 现 枝 撒 拴 扯 拽 罩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原文掌握的程度,平时应多读课文,注意某些动词的使用,读熟了很好作答。空处依次应填入的动词是:盖 、觅、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拉、 罩,所以选B项。
14.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蝉蜕(tuì) 尴尬(gān gà) 木屐(jī) 玉簪花(zān)
B.系上(jì) 斑蝥(máo) 缠络(luò) 攒成(zǎn)
C.桑椹(shèn) 拥肿(yōng) 花圃(pǔ) 掸子(dǎn)
D.菜畦(qí) 倜傥(tì tǎng) 拗过去(ǎo) 弥漫(m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判断汉字注音正误,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辨识字形,要根据词义字义结合和形声字的特点注意偏旁部首。B项 应是“攒成(cuún )”;,故选B。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选择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15.确凿
A.záo B.zuò C.zòu D.ziáo
16.桑葚
A.rèn B.sèn C.shèn D.shèng
17.长吟
A.jīn B.yín C.yíng D.yéng
18.脑髓
A.suí B.suǐ C.sueí D.suěi
19.攒成小珠
A.zǎi B.zài C.cuān D.cuán
20.蝉蜕
A.tuì B.shuì C.yùn D.tuèi
【答案】
15.A
16.C
17.B
18.B
19.D
20.A
【分析】
15.这个小题考查是汉字字音,平时应注意结合词语积累、牢记。“确凿”中的“凿”读“záo”,选A。
16.此题考查是汉字字音,平时应注意结合词语积累、牢记。“桑葚”中的“葚”读“shèn”,所以选C。
17.此题考查是汉字字音,平时应注意结合词语积累、牢记。“长吟”中的“吟”读“yín”,所以选B。
18.此题考查是汉字字音,平时应注意结合词语积累、牢记。“脑髓”中的“髓”读“suǐ”,所以选B。
19.此题考查是汉字字音,平时应注意结合词语积累、牢记。“攒成小球”中的“攒”读“cuán”,所以选D。
20.此题考查是汉字字音,平时应注意结合词语积累、牢记。“蝉蜕”中的“蜕”读“tuì”,所以选A。
【点睛】
因为题干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所以重新生成了解析模版。下面是旧的解析,供您参考。上传之前,务必将本段和下面的所有文字全部删除干净。
------------------------------------------------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露出地面”中“露出”是动词。
B.“下面撒些秕谷”中“秕谷”是名词。
C.“棒上系一条长绳”中“系”是动词。
D.“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中“罩”是名词。
【答案】D
【解析】
【详解】
“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中“罩”是动词,不是“名词”。故选D。
22.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句式表明写作顺序是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B.两个“不必说”的内容是略写,“单是”的内容详写。
C.两个“不必说”是为“单是”作铺垫的。
D.这个句式表明这段文字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写景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
考查句式的特点。D项句式特点分析有误。前两个“不必说”是为了最后一个“单是”做铺垫,这句话并没有远近的层次,不存在什么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法。
23.“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错,夸大其词。B“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对他很不满”错,没有此意。C“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错,夸大了“三味书屋”先生的觉悟。
二、填空题
24.解释下列词语。
①确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轻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迹罕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人声鼎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确实 轻快敏捷 少有人来 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含义内容的积累。对于文章中出现的重点的词语要做到认真理解并识记,记住其本义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25.填空。
课文标题用“从……到……”的格式,表明本文主要是以________变换为顺序来进行记叙的,记叙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个地方给儿时的“我”留下的美好的回忆,也有人认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带有比照意味。
【答案】空间的 百草园 三味书屋
【解析】
试题分析:本文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本文是以空间的变换、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文章内容的,分别叙写了百草园给“我”带来的快乐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的枯燥乏味。
2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开一块雪,_____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__,便罩住了。
【答案】扫 露 支 撒 系 牵 拉
【解析】
略
三、字词书写
27.请在下列句子中的括号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_____)湿的空气里酝酿(______)。
——朱自清《春》
②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_____)赏,这是荒园,人迹hǎn(_____)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答案】润, niàng; jiàn, 罕
【解析】
【详解】
“润”不要写成“闰”,“酿”不要读成lǎng,“鉴”不要读成qiān;“罕”不要写成“喊”。
28.给下列词中画线的字注音。
确凿(_____) 皂荚(____) 桑椹(_____) 油蛉(_____)
斑蝥(_____) 秕谷(_____) 拗 (_____) 觅食(_____)
倘若(_____) 鉴赏(_____) 啄食(_____) 渊博(_____)
收敛 (___) 系绳(_____)
【答案】 záo jiá shèn líng máo bǐ ǎo mì tǎng jiàn zhuó liǎn yuān jì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是对字音的考查。注意易错字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书写拼音,不要把拼音写成英语字母。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等,学习和识记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类整理。
四、句子默写
29.默写。
(1)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________。(高尔基《童年的朋友》)
(2)__________,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 !”(《两小儿辩日》)
(5)宋初,__________ ,________,未有其比。 (《赵普》)
(6)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__________ ,继续前进。(阿累《一面》)
(7)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8)由此上溯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_________,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答案】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油蛉在这里低唱 山光悦鸟性 孰为汝多知乎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普刚毅果断 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 吴楚东南坼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30.默写
①_________,但余钟磬音。(常建《__》)
②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_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③居高声自远,_________ 。 虞世南《蝉》
④相呼相应湘江阔,_________ 。郑谷《______ 》
⑤不必说________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_________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⑥家人发箧视之,__________ 。
⑦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_______ ,______ 。
⑧野鸦无意绪,______ 。杜甫《孤雁》
【答案】万籁此都寂 题破山寺后禅院 及日中则如盘盂 非是藉秋风 苦竹丛深日向西 鹧鸪 碧绿的菜畦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则《论语》二十篇也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鸣噪自纷纷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籁、盂、藉、丛、鹧鸪、畦、吟、朽、噪、纷,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31.默写。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5)_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6)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还可以摘到覆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酸又甜……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8)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________________,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阿累《一面》)
【答案】(1)禅房花木深 (2)潭影空人心 (3)万籁此俱寂 (4)乾坤日夜浮 (5)戎马关山北 (6)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7)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8)受尽非人的虐待
【详解】
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戟、销、萋萋、鹦鹉、萍、阙、逸、揽,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五、综合性学习
32.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班级开展了以“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辨识作品)小亮收集了四部作品,请你帮他选出不属于鲁迅先生的一部作品(_____)
A.《樱花赞》 B.《呐喊》 C.《彷徨》 D.《朝花夕拾》
(2)(探究名言)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予以概括。(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畅谈感想)下面是王明同学给大家讲的少年鲁迅“早”字的故事,你听后有什么感想?
鲁迅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时候,有一次,因为给父亲买药而上学迟到了,受到了先生的批评。回到座位上,鲁迅用小刀在课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提醒自己以后上学不要迟到。从此,他再也没迟到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 (示例)爱憎分明;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勇于实践(勤于探索);行胜于言。 (示例)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体会到鲁迅先生从小自尊心就很强,对自己要求严格。我们一定要向鲁迅先生学习,改掉做事拖拉的坏毛病,珍惜时间,养成“时时早、事事早”的良好习惯!
【详解】
(1)A.《樱花赞》是冰心的散文集。故选A。
(2)名言一意思是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表现其爱憎分明;名言二、名言五表现其勤奋努力、珍惜时间;名言三意思是说,只有空想希望而不为其奋斗、追求、希望是不会实现的;有了希望,并且始终如一的追求、奋斗、实践,那么希望才有可能实现。表现其勇于探索、实践;名言四“要紧的是做”表现其行胜于言。可据此作答。
(3)围绕鲁迅刻“早”字体现出的惜时的道理,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应该怎么做。答案不唯一。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束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影印在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
33.请概括选文中作者叙写的人物和事件。
夏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雪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味书屋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请你从选文中回忆的几个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他(她)的语言表述或其对语言的描写,说说他(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35.仔细阅读文中画线句,品析动词的运用效果。
36.请根据阅读名著《朝花夕拾》的经验,简述该书中与以下链接材料相关的篇章及具体事件。(任选一处即可)
鲁迅先生年谱
民国前三十一年(清光绪七年辛已、西历一八八一年) 先生一岁
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
前二十六年(十二年丙戌,一八八六年) 六岁
是年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前二十年(十八年壬辰,一八九二年) 十二岁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寿镜吾,名怀鉴)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产生反感。
从以上年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联系《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篇目),相关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3. 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跟着闰土父亲用竹筛抓鸟; 与同窗的玩闹和读书等趣事。
34.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他对学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是一位质朴、正直、开明的私塾先生。
35.用了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36. 示例: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询问先生“怪虫”的事;把画的小说绣像卖给私塾同窗。
【分析】
33.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1)结合第一段“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可概括: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2)结合三、四段“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可概括:跟着闰土父亲用竹筛抓鸟。
(3)结合第六到第十二段“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可概括:与同窗的玩闹和读书等趣事。
34.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答题思路:选择选文中回忆的几个人物中的一位,结合他(她)的语言表述或其对语言的描写,分析其人物形象。
示:1:结合第一段可知,长妈妈给“我”讲了美女蛇的故事,整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由此可知长妈妈是一位具有封建迷信观念、生活在社会下层的普通妇女。
示例2:结合第四段“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可知,闰土的父亲捕鸟的技艺非常高超,看的出他是一个能干的劳动人民。
示例3:结合第八段“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可知,寿镜吾先生对学生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结合倒数第二段“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等内容可知,寿镜吾先生享受读书的过程,是一位质朴、正直、开明的私塾先生。
35.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1)这个句子运用了“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九个表述动作的词,这九个动词具体而准确地描写了闰土父亲教的捕鸟的过程,鲁迅记忆如此深刻,显然乐在其中,故一方面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另一方面表现出闰土父亲捕鸟本领的高强,进而表现出闰土父亲的能干。
36.
本题考查《朝花夕拾》文学常识。答题思路:结合对《朝花夕拾》的了解,联系链接材料,写出链接中某个内容能让人联想到《朝花夕拾》中某个篇章,某个事件。
示例1:
(1)是年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2)《五猖会》
(3)父亲在鲁迅去看迎神赛会前,让他背诵《鉴略》中的内容,背诵不好,不能去。
示例2:
(1)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产生反感。
(2)《二十四孝图》
(3)作者发现中外儿童所读书目不同,中国儿童读写着“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这样故事的《二十四孝图》。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照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37.“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请概括泥墙根有哪些趣事?
38.第二段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强调的是哪个词语后面的内容?整个句子体现了什么?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9.你觉得美女蛇的故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0.请结合文字谈谈第二段写景的特点。
【答案】
37.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38.强调的是“单是”后面的内容;整个句子体现从整体到局部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怀念。
39.这里是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40.示例:①修辞方面: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比如“油蛉在这里照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写出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表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②感官方面:第二段文字运用了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比如“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从视觉角度写出了菜畦的茂盛、桑甚的诱人。③动静结合,比如“石井栏”“皂荚树”等属于静景,“鸣蝉”“黄蜂”“叫天子”属于动景。④词语运用:第二段在动词、形容词、拟声词方面很有特色,比如“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动词“伏”字,既照应了“肥胖”一词,又写出了黄蜂憨态可掬的情态。
【分析】
37.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明确要求:简洁的语言;泥墙根一带;趣事。根据“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可以概括出:找蜈蚣。根据“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可以概括出:按斑蝥。根据“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可以概括出:拔何首乌。根据“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可以概括出:摘覆盆子。
38.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第二段文字,“不必说”侧重于对事物的静态描写,“也不必说”侧重事物的动态描写,这两个“不必说”是对百草园整体的描写。“单是”则是对泥墙根一带的局部描写,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特点。重点强调的是局部,局部的趣味写出来了,整个百草园的趣味也就写出来了。无论是从静态的“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动态的“鸣蝉”“黄蜂”“叫天子”,还是“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的趣事来看,都抒发了作者对百草园深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39.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首先,概括这一段内容。第④段写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然后分析作用。从结构、内容角度分析。结构作用:从结构上看是插叙内容,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进一步写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内容作用:文章⑤⑥段是针对这一段美女蛇故事生发的感悟,既有少年时的那种稚气的思考,也有今天回忆起来的那种感慨,这一个故事带给作者关于百草园更多的美好的记忆。
40.
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景方法的理解。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动静结合、感官运用、写景顺序等角度入手分析。比如修辞:“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运用排比,写出了春夏的百草园生机勃勃的景象;比如感官: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感官的描写,如“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从味觉角度写出了覆盆子酸酸甜甜的味道特点;比如词语运用:“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一个“窜”字,既写出了叫天子动作的轻快敏捷,又表现了孩子惊讶羡慕的心理;比如写景顺序:“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写百草园春夏的景物,富有层次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14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④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和他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⑤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万不可答应他。
⑥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⑦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⑧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41.作者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请简要回答百草园之“乐”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雪地捕鸟
42.第(1)段中的加点词语“似乎”与“确凿”连用,有没有矛盾?为什么?
43.选出下列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4)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A.形容 拟人 比喻 比喻 B.排比 拟人 比喻 拟人
C.排比 拟人 比喻 比喻 D.比喻 排比 拟人 比喻
44.说说下面两句话中的加点字不能改为括号内用字的原因。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答案】
41. 自然景物(百草园的自然景物) 传说故事(长妈妈讲故事)
42.没有矛盾,用“似乎”是因为连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所以用不肯定的语气:用“确凿”是指“我”对儿时在百草园中的有趣生活至今记忆犹新,所以又用肯定的语气。两个词语表述不矛盾。
43.C
44.①“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②“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分析】
41.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选段首段总领全文,点明了百草园是自己儿时的乐园。其余各段分写百草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第二段介绍了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带给自己的快乐。第三段到第六段讲述了美女蛇的传说,为百草园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虽然作者觉得有些神秘恐惧,但仍然给自己带来了别样的快乐。第七八段写冬天下雪后,在百草园用闰土父亲传授的方法捕鸟。据此理解作答。
42.
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联系“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可知,作者已经有七八年没有到过百草园了,所以对于“只有一些野草”的记忆比较模糊,不太确定,因此用“似乎”一词;“确凿”强调的是虽然我对百草园里有什么记忆比较模糊,但我却确定那里就是儿时的乐园,现在回想起百草园都历历在目,作者对百草园带给自己的快乐记忆深刻无比。所以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在表意上并不矛盾。
43.
考查修辞手法。
(1)四个分句皆为偏正知语,描写的都是百草园的景物,格式相同,语义相关,是排比;
(2)“低唱”“弹琴”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是拟人;
(3)把木莲的果实比作莲房,是比喻;
(4)把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比喻;
故选C。
44.
考查赏析字词。
①“伏”的意思是身体向前趴在物体上,这就准确形象地写出了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莱花上的情态;而“停”仅仅写出了黄蜂落在菜花上,却不能写出它趴在菜花上的情态。
②“窜”的意思是慌乱奔跑,表明叫天子动作和速度不仅快且突然,写出了叫天子的轻捷;而“飞”只是表明叫天子飞动的动作,不能写出叫天子的动作速度快、又来得突然,不能体现出叫天子的轻捷。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地,露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
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45.分析文段①中划横线动词的作用。
46.体会选文②中“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和“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所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和情感。
【答案】
45.作用: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
46.“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表现了我的遗憾心情。“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真切地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恋恋不舍和依依惜别的深情。
【分析】
45.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扫”“露”“支起”“撒”“系”“牵”“看”“拉”“罩”一系列动词动词的运用,用词非常准确,不仅让读者准确的知道捕鸟的全过程,又突出作者捕鸟时的独有的快乐和兴奋之情。
46.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分析。“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表现出作者将要离开百草园去到三味书屋时的不舍和遗憾之情。“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写的是“我”与百草园中的蟋蟀、覆盆子、木莲等告别,但是在这些事物后面都加上了“们”,可知在作者眼中,这些事物都是作者的朋友,而两个“Ade”连用加强了作者不舍之情,“Ade”在德语中是再见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留恋不舍。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③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④“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⑤“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⑥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⑦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⑧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⑨“人都到那里去了?”
⑩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⑪“读书!”
⑫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⑬“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⑭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儿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7.通读选文,完成下面表格的填空。
时间、地点
事件
情感
抵达三味书屋
(1)_______
尊敬
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时
(2)_______
后悔、自责
(3)______
课间玩耍
开心、愉快
当先生读书入神时
(4)_______
快乐
48.选文②中画线句属于人物的哪种描写方法?从中看出老先生是怎样的人?
49.寿镜吾先生是如何对待学生、对待教学的?请从选文中找出老先生对学生的言行、及能体现教学方面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50.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答案】
47. 拜见先生 问“怪哉”虫一事 三味书屋后花园 做戏画画
48.外貌描写。老先生是一个和蔼、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49.“戒尺”“不常用”,“罚跪的规则”“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说明先生比较开明,他对学生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先生读书入神时“微笑”,“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等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先生的赞赏、尊敬,即使批评也是寓于幽默之中。
50.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
47.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第①段“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可概括出:拜见先生;第②空,可结合“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概括;第③空可根据提示提取第⑧段“三味书屋后花园”作答;第④空由最后一段“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概括出:做戏画画。
48.
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及作用的分析。选文②中画线句“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描写了他的形体、头发、眼镜,是外貌描写。结合后文“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理解,老先生是一个和蔼、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49.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态度的分析。找出相关语句分析即可。如“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是说他严而不厉,温和和气;“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是说他教学方式比较守旧刻板,不许学生提问与所学无关的事。“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表现了他注重朗读,以此感染学生,言传身教。
50.
本题考查个性化理解。可认为枯燥乏味,如“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可从死读书、严肃凝重的学堂、没有欢乐自由、约束儿童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享受等方面作答;如果认为“也不乏情趣”,可结合“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等从充满生机与活力、游戏画画等方面作答。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 ),蟋蟀们在这里(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 )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④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51.依据原文,在第②自然段中括号中填入正确的词语,将词语按原文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②段的描写顺序是___________顺序,描写的季节包括______________;第④自然段“明明”一词表现了“我”的____________。
53.下图所示的昆虫,在本文中未曾出现的一项是( )
A. B. C.
D. E. F.
54.第②自然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55.阅读第③自然段,然后回答。
(1)段中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其作用是什么?
(2)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雪地捕鸟?这些动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6.文中描写百草园的动植物和冬天雪地捕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51. 长吟 低唱 弹琴 缠络
52. 总领下文中写百草园的内容 逻辑顺序 春、夏、秋三季 性急(心急)。
53.B
54.强调的重点是“单是”一句的内容;突出了百草园自然景物的丰富多彩,让人感到百草园充满无穷的乐趣。
55.(1)这是先抑后扬的写法,以没有下雪时的无味反衬下雪带来的乐趣。(2)运用的动词有“扫、支、撒、系、牵、看、拉、罩”,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冬天的百草园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体现了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也流露出了作者回忆时的愉快心情。
56.写百草园的动植物和冬天在百草园捕鸟,①不仅表现了百草园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②而且与后面三味书屋的枯燥形成对比,表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喜欢和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分析】
51.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识记能力。依据原文内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注意“吟、琴、络”字的写法。
52.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写景顺序、理解词语的意思。阅读选段内容可知,文章第①段“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点题 ,照应题目中的百草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指出“这是我的乐园”,开启了下文的叙述:墙根寻宝的乐趣,听故事的乐趣,冬雪后捕鸟的乐趣;第②段首先用两句“不必说……也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由此可知描写的季节包括春、夏、秋;“明明”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用在这里形象地写出“我”捕鸟时的心急。
53.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依据选文中的句子“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可知,文中出现的昆虫有蝉、黄蜂、油蛉、蟋蟀、蜈蚣,斑蝥;故选B。
54.
本题是对句式表达和理解的考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采用层层递减的方式,对比强调前者。两个“不必说”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更能突出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55.
(1)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判断与及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常用的写作手法:象征、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等。从本段内容来看,主要表现雪地捕鸟的乐趣,但这句话却说“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用的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以此来为下文写快乐做铺垫,突出了冬天百草园的乐趣。
(2)本题考查动词的赏析。从“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可找到这些动词有“扫、支、撒、系、牵、看、拉、罩”,作者运用这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地描绘出孩子们在雪地捕鸟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孩子们捕鸟时的兴奋与惊喜,突出冬天的百草园依然乐趣无穷,依然是“我”的乐园,从而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5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本,文中对春天、夏天和秋天的百草园的动植物的描写,可以看出这几个季节的百草园充满了生机和乐趣,冬天雪地捕鸟表现了冬天的百草园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这一部分抒发的是欢快喜爱之情,由此表现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结合后文内容可知,作者接下来写了在三味书屋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等内容,抒发的是讨厌、不满之情,以此表示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反感,两部分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57.选段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
58.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1)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59.“我”在泥墙根一带动手做了哪四件趣事?
60.下面对本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写景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如“光滑”就是从触觉角度来写的。
B.作者写景注重详略,略写了整个百草园之景,详写了泥墙根一带。
C.作者写景注重顺序,前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由高到低,后一个“也不必说”写动物由低到高。
D.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童心童趣:拔何首乌一事体现了儿童天真的好奇心,“又酸又甜”则表明作者亲自品尝过覆盆子。
61.请仿照本段的写法,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
【答案】
57. 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 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58. “泥墙根一带”,地方不大,何况又“短短的”,“单是”它就有“无限趣味”,表明百草园中的趣味到处都是。 拟人。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59.翻砖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
60.C
61.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画眉在婉转地歌唱,白头翁在喳喳地嬉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单是山间的那条窄窄的小溪,就有无限乐趣。
【分析】
57.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阅读选段,结合关键语句来理解。因为菜花是春天开的,鸣蝉在夏天,而蟋蟀鸣叫在秋天,所以本段文字主要写的是百草园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根据“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可知本段文字突出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58.(1)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找准赏析的角度。这个句子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三个词连接,说明了百草园中的有趣景物比比皆是,并做到了详略分明,最后“单是”句,指出了本段描绘的重点,“泥墙根一带”,地方不大,何况又“短短的”,“单是”它就有“无限趣味”,表明百草园中的趣味到处都是。根据这些理解来整理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常用的修辞,结合句子内容作出具体分析。从句子内容来看,作者将油蛉、蟋蟀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给泥墙根一带带来的无限生机与乐趣,表现了愉快的心情,更符合儿童心理。
点睛:词句赏析品味题的答题基本上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切入,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找出关键字词),点出修辞内容(点出字词内容),说出修辞作用(说出字词作用)的思路。
59.本题考查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熟知段落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指定的方式概括即可。“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有啪的一声”一句写了两件事,分别为:翻砖找蜈蚣、按斑蝥。后面还写了拔何首乌和摘覆盆子的事。据此作答即可。
60.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C. 此项说法不准确,“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来写静物;“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写动物。
61.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这个句式的特点,然后写话。“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前两个“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略写,后面的“单是”句是详写。解答时可用此句式来介绍我们的课余生活。我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必说足球场上的激烈拼杀,也不必说乒乓球台上的风风火火,单是篮球筐下传球投篮的精妙配合,就充满着无限乐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垫。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②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③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2.结合对全文内容的把握,谈谈选文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63.自选角度赏析选文第①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64.选文第②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三味书屋?
65.从选文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6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百草园的生活,引出下文三味书屋的生活,表达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无奈与依恋之情。
63.用两个感叹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百草园的生灵们当成朋友,表达了“我”对百草园深深的依恋之情。
64.这一段从位置、环境、陈设三个方面介绍了三味书屋。
65.先生是一个和蔼、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分析】
【详解】
1.考查文段的作用。选文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此段之前写的是在百草园里的快乐生活,因此此段算是课文的中间段,中间段落的作用: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对比反衬;伏笔铺垫等等。“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承接上文百草园里的生活,表现“我”对百草园的一切无限留恋;引出下文对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叙述。承上启下,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
2.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一般具体从这五个角度入手:修辞与描写、词语句式、写作手法、深刻含义、结构作用。分析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写出具体的表达效果。可从修辞或句式方面人手分析人物的情感。画线句中有两个感叹号,表明是两个感叹句,表示感情强烈;称“蟋蟀们”“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为“我的”,且与它们说“Ade(别了;再见)”,表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文中的三个“们”表现了作者离开百草园之后的伤心难过与恋恋不舍,幽默诙谐,充满童趣。
3.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交代三味书屋的方位;“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交代三味书屋的环境、陈设。
4.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的事件,来分析人物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细读选文,从“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摘取关键词作答即可。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摘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6.选文第①段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一句加点的“似乎”和“确凿”是否矛盾,为什么?
67.选文第①段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和选文第②段中哪句话相照应?
68.选文第②段写了“我”做的四件事?请概括出来。
6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70.回忆原文,请写出选文第③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71.下列对选文第②段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对景物的描写,顺序是从局部到整体。
B.作者小时候听别人说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可以成仙,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所以他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对百草园有着不满的感情。
C.本段的中心句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D.这段景物描写中,作者详写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略写了斑蝥、何首乌、覆盆子。
【答案】
66.不矛盾。因为从最末次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对百草园的印象有些模糊,所以用“似乎”一词。而往事又历历在目,所以用“确凿”表示肯定。
67.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68.①翻断砖找蜈蚣;②按斑蝥喷烟雾;③拔何首乌;④摘覆盆子。
69.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和蟋蟀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动听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70.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71.C
【分析】
66.
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首先明确表态,然后结合选文内容分别阐述作者说“似乎”的原因和说“确凿”的理由。根据“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可知“似乎”的原因,根据“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和文章后边对百草园的具体描绘可知“确凿”的原因。
67.
这道题考查判断照应句的能力。抓住关键词“乐园”,细读第②段,从中找出表达“乐”意的概括性的句子即可。仔细阅读第②段可知,作者在概括介绍百草园后,通过“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一句过渡,具体描写了泥墙根一带的四件趣事。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整个百草园必定是童年时的“乐园”。据此即可作答。
68.
这道题考查概括事件的能力。根据“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可以概括出翻断砖找蜈蚣;根据“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可以概括出按斑蝥喷烟雾;根据“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可以概括出拔何首乌;根据“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可以概括出摘覆盆子。
69.
这道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题干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油蛉低唱”“蟋蟀们弹琴”,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油蛉、蟋蟀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声音的悦耳动听,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怀念。
70.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段落作用的理解。根据课文内容可知,选文第③段是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总结,从“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可以看出,表达了离开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从下一段开始,文章转入了对三味书屋生活的叙述。因此选文第③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71.
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A.该段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B.“他觉得自己被欺骗,对百草园有着不满的感情”表述有误,应为“充满了好奇”;
D.该段略写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详写了斑蝥、何首乌、覆盆子;
故选C。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72.“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和“确凿”连用是否矛盾?为什么?
73.请对文中划线的句子作赏析。
74.选文第二段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对作者写景的特点作简要分析。
【答案】
72.不矛盾。从“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有些淡漠,所以用“似乎”一词。而追忆儿时的百草园确有一些野草,因而用“确凿”一词。
7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表达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无限的乐趣。
74.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趣味无穷的画面。文段写景注意动静结合,色彩的调配,高低错落的掩映,多种感官的调动,将美丽的景色与儿时趣事相结合。(意对即可)
【分析】
72.
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似乎”意思是“好像”,表示不肯定;文中写“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对那里的记忆已不那么清晰了,印象模糊;“确凿”意思是“确实”,表示肯定。在作者童年那模糊的记忆里,百草园就是长满杂草的。所以“似乎”与“确凿”两词不矛盾。
73.
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首先要明确赏析的角度,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或者是描写方法等来分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低唱”、“弹琴”本是人的动作,在这里是把油蛉和蟋蟀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的声音之美妙,突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
74.
考查对写景画面的理解和写景特点的分析。文段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都包容其中了。描写了静景:“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覆盆子”等。动景: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等,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先写植物,再由高到低写动物,描写顺序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鲜明突出。蟋蟀和油蛉的叫声,木莲和何首乌的形态,从形、色、味等多方面写覆盆子……由点映面,写出百草园中景物众多,形,声,色,味,样样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这里不仅有美丽的景色,还有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的趣事,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趣味无穷的画面。
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第21课女娲造人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第21课女娲造人提升训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9 皇帝的新装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9 皇帝的新装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第19课皇帝的新装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第19课皇帝的新装提升训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8 狼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8 狼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第18课狼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第18课狼提升训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