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9. 中国画——学画荷花教学设计
展开
教学基本信息 | |||||||
课名 | 《中国画——学画荷花》 | ||||||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 否 | ||||||
学科 | 美术 | 学段 | 第二学段 | 年级 | 四年级 | 授课日期 | 2012.11 |
教材 | 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美术 第7册 出版社:北京教科院 人民美术出版社合编 出版日期:2008年5月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1. 新课标指出,美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与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课标中还指出: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2. 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把教学内容化难为简。学生的认知过程基本是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层层递进,有步骤地展开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 依据课标,美术新课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最全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颖的教学内容,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突出美术教育的特色。 |
教学背景分析 |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美术课程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属于中国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已经在三年级学过了《水墨游戏》、《我和画家一起画》和《彩墨游戏》,对水墨画有一定的简单了解,学生会基本的用笔用墨表现。以前表现的内容随意而抽象,相对比较简单概括。但本课表现内容——“荷花”比以前更形象更具体了,本课主要以分析潘天寿的国画作品《晴霞图》为例,了解和学习中国画基本的用笔和用墨方法,加深对绘画语言方面的了解。教学内容的安排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和技法学习都很多:中、侧锋用笔画荷叶;花头画法有没骨法与勾线法;如何正确运用技法表现出写意荷花。很明显本课的教学任务,对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有一定的难度。 本课教学难点有两方面,一是正确调配墨色变化与表现。二是中、侧锋用笔的技巧学习与应用到写意绘画中去表现荷花。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实践学习与教师引导学习相结合,不仅仅要重技法的传授、学习,还要兼顾到学生是否在课堂学习中享受到快乐,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完成本课教学。本课旨在加深学生对中国画写意创作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以及热爱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 而本课《笔墨游戏——荷花》的用笔、用墨技法的学习,也为后边第15课 画《笔墨游戏——青蛙》、第8册画《笔墨游戏——猫头鹰》与《笔墨游戏——大熊猫》、以致第9册中《京剧人物》、第10册《水墨表现——水仙花》与《水墨表现——梅花》的中国水墨画具象事物(花卉、动物、人物等)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习更多笔墨技法和进行中国画创作的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相比而言是比较活跃、表达能力比较强、具有一定的基础造型能力和理解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他们在之前学习过水墨游戏等内容的国画写意课,有一定的国画知识和笔墨表现力。学生对水墨表现还是有一定的兴趣,也有较高的学习欲望。 由于四年级学生开始学习中国写意画来表现具体事物只是一个初级阶段,他们对于调配墨色的变化与基本的用笔技巧的学习都是没问题的。但是如何较好的采用用笔与用墨技巧、正确运用没骨法或者勾线法去画花头、如何设计好构图,从而应用到创作写意荷花作品中去,还是有一定难度和困惑的。 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有的学生对荷花的生长结构了解不清楚,这就需要教师提前想办法解决,组织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搜集相关资料,简单了解荷花的生长结构等知识,找一找,看一看,学一学。为本课的有效学习做好准备。 学生在画荷花的过程中,侧锋用笔表现大荷叶可能不到位,没有浓淡变化。以及花瓣的表现分不清结构的主次、前后、虚实关系。教师则需要多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对比分析、名家欣赏,结合教师的示范,从整体到局部,从简单到复杂,解决难点,降低难度。 教学方式: 本课教学方式上主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体验式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讨论和演示相结合。 本课在学习方式上,主要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课前搜集资料了解与练习、课堂中认真观察分析对比、小组研讨、师生交流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写意绘画的兴趣,达到乐于从中体验创作。 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美的氛围,以其绚烂多彩的表现形式,融欣赏、讲授、示范为一体,图文并茂、生动直观。 技术准备: 电脑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 教师:名家写意荷花作品图片资料、教学课件、国画工具。 学生:有关荷花的资料(生活习性、种类特点、诗歌名句、象征意义等)、国画工具(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水桶等)。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和学习中国画的墨色变化和基本笔法,尝试运用笔墨技法表现荷花。 能力目标:掌握水墨小写意的基本笔墨技法,培养运用笔墨造型的能力。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感。 体验写意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调配出不同的墨色变化:焦、浓、重、淡、清。 掌握中、侧锋用笔技法。 正确运用笔墨技法画荷花。 教学难点:创作出有笔墨丰富变化的荷花作品。 |
教学流程示意 |
|
教学过程 | |||||||||||||||||||||||||||||||||||||||||||||
|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
评价方式 (一)学习效果评价途径一:通过最后的展示评价环节,就学生对荷花作品的自评、互评来进行评测本节课的最后学习效果。 1.自评:看看自己的画,说说自己在墨色和用笔上有什么进步? 2.互评:①能否用语言描述一下同学的优秀作品。 ②你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秀作品,你有什么收获呢? (二)学习效果评价途径二:1.通过学生课堂作业表现,判断学生是否能用中、侧锋的用笔方法来表现荷花和叶子。荷叶是否有浓淡变化,运用没骨法或勾线法表现花头的效果如何。2.整节课的学习态度如何。 美术作品评价量规如下:
| |||||||||||||||||||||||||||||||||||||||||||||||||||||||||||||||||||||||||||
本课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 |||||||||||||||||||||||||||||||||||||||||||||||||||||||||||||||||||||||||||
1. 在教学中要将美术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验性实践,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利用设问、图片、音乐及教师演示、鼓励自主探究等途径,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探究过程。 2.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由重“教”向重“学”转变:改变单纯的传授,而是要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由重“学习成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把学习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方法上,在欣赏探究、交流讨论、体验实践的学习过程去发现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规律。 3.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课上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教学容量大、知识点多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小组课下合作,在老师的帮助下做成ppt,让同学代表大胆的给大家讲一讲预习的学习成果,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搜集一些网络荷花图片资料,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网络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各种学习资源整合为一体,不仅弥补了教材中的不足,也提高了同学们的互助合作意识、自主学习意识。 4. 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评价标准上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在评价中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每个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 |||||||||||||||||||||||||||||||||||||||||||||||||||||||||||||||||||||||||||
板书设计 | |||||||||||||||||||||||||||||||||||||||||||||||||||||||||||||||||||||||||||
笔墨游戏—荷花 学生作品 范画 墨色:焦、浓、重、淡、轻 用笔:中锋 侧锋 花头:没骨法 勾线法
|
人美版(北京)四年级上册9. 中国画——学画荷花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美版(北京)四年级上册9. 中国画——学画荷花优秀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探究学习,体验尝试,教授技法,课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美术9. 中国画——学画荷花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9. 中国画——学画荷花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分析荷花的结构,观察分析荷叶的结构,欣赏范画,添加落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美术人美版(北京)四年级上册9. 中国画——学画荷花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美版(北京)四年级上册9. 中国画——学画荷花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探究学习,体验尝试,教授技法,课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