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课件 部编版七下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0323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爱莲说》课件 部编版七下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0323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爱莲说》课件 部编版七下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0323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爱莲说》课件 部编版七下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03234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爱莲说》课件 部编版七下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03234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爱莲说》课件 部编版七下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03234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爱莲说》课件 部编版七下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03234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爱莲说》课件 部编版七下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03234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配套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做莲一样的君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人对于山川风物,往往有自己的偏好。东坡喜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林逋喜梅喜鹤,人称“梅妻鹤子”;周敦颐一生最钟情于莲,并且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爱莲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积累文言词句。
2.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屋讲学,世称“濂溪先生”。博学多识,胸怀磊落,为官清正,为百姓爱戴。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请看96页课下注释①,积累有关作家作品知识。
“说”,古代的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爱莲说”—— 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周敦(dūn)颐(y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yú)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读,疏通文义、积累词语
请自读课文,借助注释、联系以前的积累疏通文义。疏通文义的过程中请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它们将是你学习的重点哦!
回顾: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留(名词、古今同义词)替(词语)调(语序)补(省略)删(多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积累1:虚词“之”的用法①代词②结构助词“的”③标明前置宾语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助词,无义积累:一义多词:“只”①独②惟③但④唯
代词,指人或事物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检测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 )花,可爱的( )。晋朝的陶渊明( )喜欢菊花。自( )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沾染(污秽)
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重点积累1——常用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予”“吾”“孤”“余”等。第二人称:“卿”“尔”“汝” (“女”)、“乃”、“若”等。重点积累2——词类活用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茎重点积累3——省略倒装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我则只喜爱莲——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部贯通,外部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播,(闻起来)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检测翻译: ( )则( )喜爱莲——莲( )却不受( ),( ),却不显得( );(它的茎)内部( ),外部挺直,不( ),不( );香气( ),(闻起来)( )清芬;它(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 )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隐居避世。此指菊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重点积累——判断句式古语常用“者、也”表判断,一般格式:“者,也”。一般在主语后面翻译出判断动词“是”。译文: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检测翻译: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重点积累——与“鲜”有关的成语鲜为人知 屡见不鲜 寡廉鲜耻 鲜衣怒马 译文: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检测翻译: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1、翻译方法要牢记(尽量直译):留(名词)、替(词语)、调(语序)、补(省略)、删(多余)2、积累词语是重点:陌生实词、重要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3、举一反三记心间:一义多文、一义多词、一词多义、成语
四读,关注虚词,读出文言韵味
水陆草木之花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如果虚词无实义,结构词停顿,语气词拖音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课堂检测——为黄色字注音
可爱者/甚蕃不蔓不枝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香远益清,( ) , ( ) 。 予谓菊,( )。莲之爱,( ) ?
1、知识整合作业:对本课文言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如重点实词、一义多词(包括拓展的成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虚词“之”的用法等。 2、默写课文。 3、课外积累有关莲的古诗词。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莲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内涵:☆美丽纯洁的少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荷叶罗裙 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纯洁美好的爱情:“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西洲曲》)
☆吉祥和合的寓意
☆以莲喻佛、佛心佛性的象征
1.通过本文对莲花形象和品质的描写,理解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2.理解本文运用托物言志、衬托等表现手法的作用。
品读课文,思考:“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作者却唯独只喜欢莲的原因是什么?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读课文第一段,请找出作者直接写莲的语句。并思考作者笔下的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莲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内空外直 不牵连攀附
美读涵泳——句式之美,形象之美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美读指导:骈句:读出节奏声韵之美,重读“染”、“妖”。铺排句:读出语势和情感的逐层推进,前三句语速稍快,最后一句重读缓读。散句:语速放缓,重读强调“亵玩”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豁达大度正直不苟美名远扬美好风度高洁端庄令人敬重
作者爱莲的原因—— 爱莲的美好形象, 更爱莲的君子品德!
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yā)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yàn)及茕(qióng)嫠(lí),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宋.黄庭坚注释:燕及茕嫠:让孤寡获得安乐。
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德,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
本文除了写莲之外,还写了另外两种花——菊和牡丹。请探究写菊和牡丹的用意。
品读第二段,思考:作者分别赋予了菊和牡丹什么象征意义?对这两种花作者的态度有何不同?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秋季开花迎寒斗霜清高避世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白居易《买花》“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邀。”——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避世隐居 品格高洁
隐逸者 避世隐居 品格高洁
富贵者追名逐利贪慕富贵
君子身居浊世 洁身自好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美读指导:读出不同语气,重读缓读标红色字
探究写菊和牡丹的用意:使用了衬托的手法;1、衬托莲的形象,以菊作正衬,以牡丹作反衬,突出莲的君子品格。2、 突出并深化了主题。本文由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不同选择。借写爱菊和爱莲的人少、爱牡丹的人多,突出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即他要在污浊尘世间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时刻保持君子的品德,同时也表现了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本文通过对莲的描写和赞美,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德,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请比较本文与《陋室铭》在思想内容 、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的异同。
1.思想内容:两文都借具体的“物”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趣。《陋室铭》借“陋室”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而《爱莲说》借“莲”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2.艺术手法: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陋室铭》还使用了类比的手法和比喻、引用反问等修辞手法,而《爱莲说》着重运用衬托和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主题。
3.语言风格:两文的语言都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三种手法(托物言志、象征、衬托)三种类型(隐逸者,富贵者,君子)两个陪衬(菊,牡丹)一种志趣(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甲】《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注】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亭亭净植 植:立B.有狱久不决 狱:案件C.囚法不当死 法:法律 D.将弃官去 去:离开
【甲】《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注】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2.下列句中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敦颐独与之辩B.乃委手版归 蒙乃始就学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温故而知新
【甲】《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注】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3.【甲】文 ,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 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 、 的特点。(4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本册综合复习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要点,爱莲说,字词整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课文配套ppt课件,文件包含爱莲说ppt、爱莲说朗读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爱莲说背景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少清水应当更加,君子仙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