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速度。
2.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分析地球公转的三要素——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地理意义。
2.通过绘制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研究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培养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 地球公转的三要素——方向、速度和周期。
【教学难点】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图表导读法、列表比较法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地球公转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地球绕太阳运行,其路径叫公转轨道。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旋转。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旋转。
2、公转周期:恒星年。
恒星年: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365天6时9分10秒。
3、公转速度:
近日点:1月初,日地距离:1.471亿km,角速度:61’/d,线速度:30.3km/s。
远日点:7月初,日地距离:1.521亿km,角速度:57’/d,线速度:29.3km/s。
【注意提示】 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别:①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②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学生】课本活动,P11。北半球每年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日数为179天。分析北半球每年夏半年比冬半年多出这7天的原因。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北半球每年夏半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一方,公转速度较慢,冬半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近日点一方,公转速度较快,因此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多出7天。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面。赤道面:过球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即地球自转面与公转面的夹角。目前大小为23°26 ′。
北极星
北极
地轴
66.5°
黄道面
23.5°
南极
黄赤交角与人们拿笔书写时笔杆与桌面的倾斜相仿。人们形象地称地球“斜着身体”绕太阳公转。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学生】活动P13
标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2)根据所绘图示,分别说出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和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北和向南移动的时段。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地球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看做不变。太阳直射的范围, 最北到达北纬 23.5°,最南到达南纬 23.5°。夏至日,太阳直射北纬 23.5°。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纬 23.5°。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返。春分日,太阳又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再次直射北纬 23.5°。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太阳在当地的仰角)。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学生】活动P14
(1)分别绘出夏至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2)完成表格。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①纬度分布: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分布规律
离直射点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达到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夏至日达到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2、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达最大。(南半球相反)。 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极夜范围达最大。(南半球相反)。 赤道:终年昼夜平分。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是二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是二至日。
【学生】活动P16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全球各地的昼夜交替现象如何?
当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在地球自转过程中,有没有无昼夜交替现象的地方?如果有,是哪些地方?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1)当太阳光直射赤道时,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全球各地都存在昼夜交替现象,而且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都相等。
(2)当太阳光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存在无昼夜交替现象的地方。即南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时,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学生】活动P17
绘出冬至日、二分日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
四季的更替
天文四季:夏季:正午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正午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季节;秋为过度季节。我国四季:以四立点为起点。欧美四季:以二至二分点为起点。北方温带国家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季节变化的原因:地球公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生】活动P19
决定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试解释出现埃及太阳节奇观的原因。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
(1)决定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昼夜的长短。
(2)每年的2月21日和10月21日太阳直射同一条纬线,这两天的太阳视运动完全相同。清晨,太阳高度较小,太阳光可以从神庙大门射入,穿过60多米长的庙廊,照到神庙尽头的石像上,出现太阳节奇观。
课堂小结
1、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2、夏(冬)至日北半球昼最长(短),纬度越高,昼越长(短),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3、太阳直射点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
4、太阳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变长;远离的半球昼变短。
5、极昼(夜)范围变大由极点开始;缩小由极圈开始。
6、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两分日;与极圈相切为两至日。
7、赤道永远昼夜平分,昼=夜=12小时。
8、赤道与晨线的交点是6:00;赤道与昏线的交点18:00。
9、太阳直射点纬度与首日极昼(夜)纬度互余。
【教学反思】
地点
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
北京
约40°N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海口
约20°N
春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节气
最大值地区
最小值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北半球各纬度
二分日
赤道
极点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优秀教学设计,共3页。
2020-2021学年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优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优质教案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