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 二氧化碳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 二氧化碳教案设计,共3页。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验探究过程,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应用,能理解性质决定物质用途。3)了解二氧化碳的收集、检验、验满。4)了解干冰的用途与原理。过程与方法 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同学之间的分析、交流、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提高主观能动性,快乐的学习,感受科学的魅力。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具体情景,用科学语言进行解释。教学器材准备:塑料瓶、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铁架台、2个相同纸筒等教学过程:引入:屠狗妖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能用科学知识进行解释。 问: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该问题涉及的性质较多,教师要引导。过渡:好,现在我们通过一些实验来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演示实验1:拿出一瓶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让学生说出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气味,注意如何闻气味? 答:无色、无味的气体。演示实验2:用铁架台固定均匀细木棒中间,细木棒两端各挂相同的纸筒,调节平衡(该实验操作有一点难度,可在课堂前先准备),向其中一个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注意观察。 问: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答:说明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也大于氧气)。教师必须强调气体的密度受温度、压强影响比较大。即同温同压下,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演示实验3:拿出一个事先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迅速向里注入小半瓶水,盖上瓶盖,充分震荡,观察现象。 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让学生做出合理的解释。 要求学生尽量说的完整充分。例如:二氧化碳溶于水等不够完整。解释: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常一体积水能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导致瓶内气压降低,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大气压把瓶给压扁了。注意:1、在比较气体溶解性时,要说明同温同压。 2、氧气不易溶于水,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说明二氧化碳溶解性更好。想一想:1、为什么我们打开汽水瓶会有很多气泡产生?夏天喝冰汽水为什么会打嗝?解释:应让学生知道气体溶解性与气压、温度的关系。想一想:实验室我们怎么收集二氧化碳?如何验证二氧化碳有没有收集满?答:根据它的物理性质可知,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演示实验4:取两支长短不一的蜡烛,置于烧杯内,烧杯要高于较长的蜡烛,点燃蜡烛,向内倒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问:蜡烛为什么熄灭?为什么短的先熄灭,长的后熄灭? 解释: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是可燃物),也不支持燃烧(不是助燃物),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强调:前者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后者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PPt展示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并让学生阅读课本P66干冰课用于人工降雨。 说明:1、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2、用途:人工降雨,保存食物,烟雾缭绕的舞台效果等。观看视频1:二氧化碳气体和干冰的用途。视频2:干冰的趣味实验。教师可花几分钟解释所看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提问:根据前面二氧化碳的性质,想一想二氧化碳有什么用途?学生回答问题后,用PPt展示。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可让成绩较好的学生总结,并结合板书强调。牛刀小试:练习题见PPt板书设计: 2.4二氧化碳(一)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二氧化碳的用途1、无色、无味、的气体。 1、制汽水等。2、同温同压下密度大于空气。 2、灭火。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做气肥(光合作用的原料)。4、干冰 4、人工降雨等。5、其他化工用途。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华师大版第2章 空气4 二氧化碳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 配制溶液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总体思路,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5 水的组成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演示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