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1 生物进化-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11 生物进化-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第1页
    专题11 生物进化-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第2页
    专题11 生物进化-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第3页
    还剩6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1 生物进化-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 生物进化-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共68页。
    13.(2021届广西北海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X植物容易受到Y害虫的侵害,X植物的某突变株含有一种抗虫基因,该基因使突变株具有了对Y害虫的抗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虫基因的产生是X植物为抵抗Y害虫主动定向突变的结果
    B. 该突变株的出现说明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也可以形成新物种
    C. X植物产生的突变株对Y害虫是不利的,会阻碍Y害虫的进化
    D. Y害虫长期采食X植物可能会使X植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抗虫基因的产生不是X植物主动定向突变的结果,A错误;
    B、X植物突变株不是一个新物种,B错误;
    C、现有环境下X植物产生的突变株对Y害虫是不利的,但它们是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的,C错误;
    D、Y害虫,采食X植物会发生自然选择,长期的自然选择可能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D。
    27.(2021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摸底) 最近,人们在广西某地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其杂交子代在长势、生活力、适应性和产量等性状上优于双亲。科技工作者一方面加强对该濒危野生稻的保护,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式来对现有栽培水稻进行品种改良,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可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
    B. 保护濒危野生稻的方式有多种,最好的方式是迁地保护并建立种子库
    C. 通过转基因的方式来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D. 栽培稻是野生稻经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的,与野生稻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A
    【解析】
    【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生物多样性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直接价值如被直接用作食物、药物、能源和工业原料等所表现出来的价值,称做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它包括消费使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间接价值主要包括: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藏起来,从而形成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来源,为绝大多数物种的生存提供能量基础;保护水源,维持水体的自然循环,减弱旱涝; 调节气候,森林消失不仅对局部,而且对全球的气候都会产生影响,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防止水土流失,减轻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吸收和分解环境中的有机废物、农药和其他污染物;为人类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娱乐环境。
    【详解】A、根据题干中“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科技工作者一方面加强对该濒危野生稻的保护,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式来对现有栽培水稻进行品种改良,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可推出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可以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A正确;
    B、保护濒危野生稻的方式有多种,最好的方式是就地保护,B错误;
    C、通过转基因的方式来改良现有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
    D、万年野生稻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以信息题形式综合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和价值的相关知识,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15.(2021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11月)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然选择可打破遗传平衡
    B. 自然选择可导致适应或隔离
    C. 自然选择可使变异得到定向积累
    D. 自然选择可导致基因座位的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A正确;
    B、自然选择导致生物产生适应或者隔离,B正确;
    C、通过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得到定向积累,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C正确;
    D、自然选择不会导致基因座位的改变,易位会导致基因座位的改变,D错误。
    故选D。
    【点睛】
    20.(河南省郑州商丘市名师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 熊猫的祖先是肉食性动物,经过长期进化,现在的大熊猫大多以竹子为食,而小熊猫仍然保持肉食习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熊猫由肉食性到植食性的转变过程中发生了定向变异
    B. 自然环境的改变可能对大熊猫的进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 熊猫进化过程中,有害的突变不能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
    D. 大熊猫和小熊猫食性不同,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大熊猫由肉食性到植食性转变的过程不能说明其发生了定向变异,A错误;
    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自然环境的改变对大熊猫的进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B正确;
    C、无论有害变异还是有利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
    D、大熊猫和小熊猫食性不同,据此不能表明它们存在生殖隔离,判断生殖隔离的主要标准是能否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D错误。
    故选B。
    14. (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 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前题
    C. 有害突变也可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D. 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遗传平衡群体具有的条件是种群数量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和突变,在这样条件下的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
    【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A正确;
    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变异具有普遍性,因此,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B正确;
    C、无论有害突变还有有益突变均可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正确;
    D、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种群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的前提是种群数量足够多,D错误。
    故选D。

    3.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重组
    C. 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是定向的,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基因型均为Bb的豌豆种群,自交后代中出现了BB的个体,该豌豆种群发生了进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考查对变异类型和进化实质的理解。明确基因重组类型、进化实质和决定进化方向的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A、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可以含有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组,A正确;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也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基因突变和人工诱变都是不定向的,C错误;
    D、基因型均为Bb的豌豆种群,自交后代中出现了BB的个体,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种群没有发生进化,D错误。
    故选A。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某小岛上的部分原种昆虫逐渐进化成新种的昆虫,对该生物进化过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该原种昆虫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和变异都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 共同进化的结果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所谓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D.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2、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误;
    D、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D正确。
    故选D。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
    A. 自然选择
    B. 基因突变
    C. 基因重组
    D. 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A正确;
    B、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错误;
    C、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C错误;
    D、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D错误。
    故选A。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不定项)17. 某种螳螂褐体色对绿体色显性;在某地区释放一群人工饲养的螳螂,这群螳螂中,褐体色约占90%,而其中杂合子的比例为77%;第二年在该地区对该种螳螂进行调查,发现褐体色下降至80%;第三和第四年的调查结果都与上一年相似。以下分析正确的有( )。
    A. 被释放的群体中,显性基因频率约55%
    B. 第二年褐体色比例下降的原因是原野生螳螂种群隐性基因频率很高
    C. 该地区绿体色较褐体色更有利于螳螂生存
    D. 连续两年的调查,初步证明体色的显性和隐性基因频率相对稳定不变
    【答案】AD
    【解析】
    【分析】
    1、种群中某基因频率=该基因控制的性状纯合体频率+1/2×杂合体频率。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
    【详解】A、被释放的群体中,杂合子约为90%×77%=69.30%,显性纯合子比例为90%—69.30%=20.70%,则显性基因频率约为20.70%+69.30%/2≈55%,A正确;
    B、第二年在该地区对该种螳螂进行调查,发现褐体色稍有下降,说明褐体色螳螂个体数的减少与种群中个体的出生、死亡有关,B错误;
    C、第二年在该地区对该种螳螂进行调查,发现褐体色稍有下降,第三和第四年的调查结果都与上一年相似,从题意分析,绿体色螳螂个体比例保持基本不变,说明该地区绿体色螳螂能适应环境生存,C错误;
    D、第三和第四年的调查结果都与上一年相似,说明褐体色和绿体色个体数目比例保持不变,则初步证明体色的显性和隐性基因频率相对稳定不变,D正确。
    故选AD。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不定项)20.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及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杂交的结果除了选育新品种外还可以获得杂种表现的优势
    B. 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之间是不会发生基因重组的
    C. 种群间基因库的明显差异可导致生殖隔离
    D. 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答案】AC
    【解析】
    【分析】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基因重组的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详解】A、杂交可用集合双亲优良性状,故除了选育新品种外还可以获得杂种优势,A正确;
    B、一对性状可能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故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种群间基因库的明显差异可导致生殖隔离,C正确;
    D、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不一定就越强,D错误。
    故选AC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5.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指有新的物种产生
    B. 共同进化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
    C.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只能由自然选择引起
    D. 能交配并产生后代的两种生物属于同一物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③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④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共同进化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B正确;
    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可以由突变和自然选择引起,C错误;
    D、能交配并产生后代的两种生物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如马和驴虽可以产生骡,但不属于同一物种,D错误。
    故选B。
    (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2. 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P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 图中R表示生殖隔离,它标志新物种的形成
    D. 若两个动物交配后能产生后代,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中P使有利基因频率上升,不利基因频率下降,表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
    B、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正确;
    C、图中R形成了物种1和物种2,表示生殖隔离,它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C正确;
    D、物种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如果该后代不可育则不是同一物种,D错误。
    故选D。
    (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3. 下列关于进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
    A. 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B.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 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
    D. 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 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如果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也属于可遗传变异,A错误;
    B.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错误;
    C. 共同进化包括生物与环境之间,从而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
    D.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因素都会使得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所以即使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会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不定项)23.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群体中近亲繁殖可降低纯合体的比例
    B. 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C. 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形成了新物种
    D. 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
    3、自然选择对于不同变异起选择作用,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有利变异的基因频率增大,具有不利变异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降低,不利变异的基因频率逐渐减小,自然选择通过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详解】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A错误;
    B、由于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B正确;
    C、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能形成新的性状,但没有形成新的物种,C错误;
    D、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突变、选择、基因迁移等因素的干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之间保持不变,D错误。
    故选ACD。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25. 兰花的多样性及其对不同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吸引着科学家们对它们的进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7年,我国科学家以深圳拟兰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的测序和功能分析从基因水平上解开了兰花进化之谜,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进化这一画卷上描下了浓重的一笔。
    (1)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理论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_,若按照他的观点来看,兰花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兰花适应性特征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适应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不同地域的同种兰花种群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使得种群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间出现这些差异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发现兰花有474个特有基因家族,而兰花的多样性及对环境的极强的适应能力就源于历史。上这些基因家族的变化。不同种兰花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具有共同点和差异性,共同点说明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祖先,而差异性的大小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进化问题的认识不断深人,并且不乏争论,在各种理论的交锋中,进化理论本身也在不断进化。
    【答案】 (1). 拉马克 (2). 获得性遗传 (3). 用进废退 (4). 遗传变异 (5). 自然选择 (6).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7). DNA(核酸) (8). 蛋白质 (9). 亲缘关系的远近
    【解析】
    【分析】
    1、拉马克的进化论:
    (1)物种是可变的,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的种都是由其他物种演变而来,而不是神创造的。
    (2)生物是从低等向高等转化的。
    (3)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物种变化,环境变化直接导致变异的发生以适应新的环境。
    (4)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拉马克论述进化原因的两条著名法则。用进废退即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不使用就退化。获得性遗传是环境引起或由于废退化引起的变化是可遗传的。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1)拉马克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理论的科学家,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若按照他的观点来看,兰花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获得性遗传和用进废退的结果。
    (2)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兰花适应性特征的来源是遗传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地域的同种兰花种群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使得种群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间出现这些差异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不同种兰花都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说明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祖先,而差异性的大小则体现了亲缘关系的远近。
    【点睛】本题考查拉马克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理解这两个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1. 三刺鱼根据栖息环境可分为湖泊型和溪流型(如图所示)。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让湖泊型和溪流型三刺鱼进行几代杂交,形成一个实验种群。之后将上述实验种群的幼鱼放生到一条没有三刺鱼的天然溪流中。一年后,他们将这条溪流中的三刺鱼重新捕捞上来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溪流型标志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了约2.5%,而湖泊型标志基因的基因频率则减少了。对上述材料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导致基因频率改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 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鱼不属于同一物种,两个物种存在竞争关系
    D. 溪流型三刺鱼在新环境中繁殖能力增强,导致两种三刺鱼发生协同进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定向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详解】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A正确;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变异,但是变异是不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鱼能杂交产生一个种群,属于同一物种,C错误;
    D、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鱼是同种生物,不存在协同进化,D错误。
    故选A。
    (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2. 海绵等足虫栖息在海生海绵的中央腔中,雌虫的外观都一样,雄虫的形态有大、中、小3种类型,且这3种不同形态的雄虫会采取不同的生殖对策:大雄虫倾向于用战斗来保卫海绵中央腔中的多个雌虫;中雄虫会模拟雌虫,与大雄虫共处一室;小雄虫回避大雄虫并埋伏在其周围,伺机与雌虫交配。研究表明,大、中、小雄虫的体型差异主要来自一个基因的3个等位基因al、a2、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种雄虫的平均繁殖成功率一定存在显著差异
    B. 大、中、小雄虫存在生殖隔离,分属三个种群
    C. 三种雄虫具有不同的生殖对策是不同雄虫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D. 经历很长时期后,种群中al、a2、a3的基因频率能保持基本稳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A、三种雄虫的三种生殖对策能相互协调,平均繁殖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异,A错误;
    B、大、中、小雄虫都能与同一类雌虫交配繁殖,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一个种群,B错误;
    C、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大、中、小雄虫的体型差异主要来自一个基因的3个等位基因al、a2、a3,说明三种雄虫具有不同的生殖对策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
    D、三种雄虫能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繁殖并将基因传递给后代,互不干扰,经历很长时期后,种群中al、a2、a3的基因频率能保持基本稳定,D正确。
    故选D。
    (山东省济南莱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7. 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 Aa个体逐代自交,子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频率大于a基因频率
    D.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四个要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即是生物进化的方向。
    (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新物种的三个基本环节。
    【详解】A、男性患者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Y,Y染色体上没有色 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因此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与女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相等,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B错误;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如果没有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等,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即A基因频率等于a基因频率,C错误;
    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新物种的三个基本环节,D正确。
    故选D。
    (山东省济南莱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不定项)16. 研究小组对某公园的金鱼草种群进行调查及基因鉴定,得知红花(CC)金鱼草35株、粉红花(Cc)40株、白花(cc)25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金鱼草种群中全部C和c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B. 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适应环境的变异造成的
    C. 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材料
    D. 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A、基因库是指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因此金鱼草种群种全部C和c的总和不能构成其基因库,A错误;
    B、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变异造成的,这种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只能对这些变异进行定向选择,B错误;
    C、粉红花不是基因重组产生的,C错误;
    D、种群中红花(CC)金鱼草35株、粉红花(Cc)40株、白花(cc)25株,则CC的基因型频率为3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cc的基因型频率为25%,则C的基因频率为35%+40%×1/2=55%,D正确。
    故选AB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变化,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库的概念,掌握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能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答题。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5. 人类活动导致岩羊栖息地碎片化,形成大小不等的区域。对狭小的甲区域和较广阔的乙区域长期研究发现,在若干年间甲区域的岩羊数量急剧减少,并出现了多种疾病。为避免甲区域岩羊种群消亡,研究人员将乙区域的部分成年雌岩羊引入甲区域,促使甲区域岩羊数量出现了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区域的岩羊因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 甲、乙两区域的岩羊被不同的环境选择成为不同的物种
    C. 栖息地的减小影响种群的数量从而降低遗传的多样性
    D. 甲区域的岩羊因近亲繁殖导致隐性遗传病患病率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类活动导致岩羊栖息地碎片化,形成大小不等的区域,使甲和乙区域的岩羊出现地理隔离,为避免甲区域岩羊种群消亡,研究人员将乙区域的部分成年雌岩羊引入甲区域,促使甲区域岩羊数量出现了增长,甲区域的岩羊增长了,说明甲和乙区域的岩羊仍是一个物种。
    【详解】A、人类活动导致岩羊栖息地碎片化,形成大小不等的区域,因此甲、乙两区域的岩羊因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
    B、甲、乙两区域的岩羊仍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仍是一个物种,B错误;
    C、栖息地的减小影响种群的数量从而降低遗传的多样性,C正确;
    D、由题可知,甲区域狭小,岩羊容易发生近亲交配,导致隐性遗传病患病率增加,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不定项)20. 大量使用抗生素是细菌抗药性增强重要原因。下图是细菌抗药性形成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抗生素使用前,细菌中就含有抗药个体,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B. 抗生素起到自然选择作用,使抗药性个体保留,不抗药个体被淘汰
    C. 抗生素使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并通过基因表达完成世代传递
    D. 短期内交替使用两种不同抗生素,可以提高抗生素的杀菌效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不抗药的细菌,但少数细菌因为变异而具有抗药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有的细菌不再受其的影响,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其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

    【详解】A、抗生素使用前,细菌中就含有抗药个体,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A正确;
    B、抗生素起到自然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存活,不抗药的细菌被淘汰,B正确;
    C、抗生素使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并不能通过基因表达完成世代传递,而是通过遗传完成世代传递,C错误;
    D、短期内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抗生素,使得含单一抗药基因的细菌死亡,可以提高抗生素的杀菌效果,D正确。

    故选C。

    (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图中A、B、C表示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存在地理隔离的三个地区,A地区某种群部分个体迁移至B、C地区(t1、t2表示不同时期),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留居在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将发生改变
    B. 乙、丙两物种的形成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C. 乙、丙新物种的形成是两地不同自然环境选择的结果
    D. 乙、丙新物种的形成是甲、乙、丙物种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新物种的形成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如图中所示过程。
    【详解】A、留居在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因为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因素,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A正确;
    B、乙、丙两物种的形成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正确;
    C、由题可知,乙、丙两地环境不同,因此新物种的形成是两地不同自然环境选择的结果,C正确;
    D、乙、丙新物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D。
    (青岛二中分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2.三刺鱼根据栖息环境可分为湖泊型和溪流型(如图所示)。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让湖泊型和溪流型三刺鱼进行几代杂交,形成一个实验种群。之后将上述实验种群的幼鱼放生到一条没有三刺鱼的天然溪流中。一年后,他们将这条溪流中的三刺鱼重新捕捞上来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溪流型标志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了约2.5%,而湖泊型标志基因的基因频率则减少了。对上述材料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导致基因频率改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 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鱼不属于同一物种,两个物种存在竞争关系
    D. 溪流型三刺鱼在新环境中繁殖能力增强,导致两种三刺鱼发生协同进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定向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详解】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A正确;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变异,但是变异是不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鱼能杂交产生一个种群,属于同一物种,C错误;
    D、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鱼是同种生物,不存在协同进化,D错误。
    故选A。
    (青岛市即墨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3.稳定性选择和单向性选择是自然选择中的两种类型,前者是把种群中趋于极端的变异个体淘汰,而保留中间型的个体,后者是在种群中保留趋于某个性状中某一极端的个体,而淘汰另一极端的个体。下列关于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受工业发展影响,桦尺蠖黑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桦尺蠖变异的不定向性导致该种群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化
    B. 桦尺蠖黑化现象对该种群来说一定属于有利的变异
    C. 桦尺蠖黑化现象属于自然选择中的稳定性选择
    D. 单向选择导致某基因频率逐代增加,其等位基因频率逐代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
    B、桦尺蠖黑化现象对该种群来说不一定属于有利的变异,B错误;
    C、由信息可知:单向性选择是指把趋于某一极端的变异保留下来,淘汰掉另一极端的变异,使生物类型朝向某一变异方向发展的选择方式,桦尺蠖黑化现象属于自然选择中的单向性选择,C错误;
    D、单向选择导致某基因频率逐代增加,其等位基因频率逐代下降,D正确。
    故选D。
    (青岛市胶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4.生态学家赫奇森曾说过:共同进化就是“生态的舞台,进化的表演”。对此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生态指无机环境,进化的主体是生物界
    B. 生态环境变化引起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 舞台为表演者提供了相互影响的机会
    D. 生态仅仅提供表演的舞台,与进化的方向无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合理开发与利用生物资源。
    3、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生态指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进化是生物与环境的演变,A错误;
    B、生态环境变化引起变异,如果没有改变遗传物质,就不会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舞台为表演者提供了相互影响的机会,C正确;
    D、生态指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不仅仅提供表演的舞台,还与进化的方向有关,D错误。
    故选C。
    (青岛三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5. 下图为克雷白杆菌产生卡那霉素抗性的过程,表示使用卡那霉素后死亡个体。表示卡那霉素菌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卡那霉素的使用是导致克雷白杆菌产生抗药性的根本原因
    B. 从a时期到b时期克雷白杆菌群体发生了进化
    C. 抗卡那霉素基因频率在该抗生素的选择下逐渐升高
    D. 卡那霉素使用之前该抗性基因的产生属于中性突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
    【详解】A、克雷白杆菌产生抗药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A错误;
    B、从a时期到b时期不耐受卡那霉素的个体大量死亡,而耐受卡那霉素的个体大量增殖,则种群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克雷白杆菌群体发生了进化,B正确;
    C、在卡那霉素的选择作用下,抗卡那霉素基因频率逐渐升高,C正确;
    D、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卡那霉素使用之前该抗性基因的产生属于中性突变,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2020-2021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校际联合考试)6.1973年,有位进化生物学家针对物种进化提出了红皇后假说:一个物种的任何进化可能构成对其他相关物种的竞争压力,物种之间的关系构成了驱动进化的动力。所以,物种之间的进化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红皇后假说认为即使无机环境没有改变,生物也会进化
    B. 共同进化就是指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D. 一个生物种群的进化一定会促使其它生物种群发生进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产生新物种。
    【详解】A、根据题目,红皇后假说认为一个物种的进化是另外一个物质导致的,可能不来自于无机环境,A正确;
    B、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错误;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除了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还有物种之间的互助等,C错误;
    D、若该种群的进化未改变其与其他种群的关系,也没有构成对其他相关物种的竞争压力,可能不会促使其他种群发生进化,D错误。
    故选A。
    7.




    不定项选择题
    (青岛十七中2021届11月期中模块考试)1.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及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杂交的结果除了选育新品种外还可以获得杂种表现的优势
    B. 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之间是不会发生基因重组的
    C. 种群间基因库的明显差异可导致生殖隔离
    D. 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答案】AC
    【解析】
    【分析】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基因重组的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详解】A、杂交可用集合双亲优良性状,故除了选育新品种外还可以获得杂种优势,A正确;
    B、一对性状可能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故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种群间基因库的明显差异可导致生殖隔离,C正确;
    D、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不一定就越强,D错误。
    故选AC。
    (任兴高中联盟2021届11月联考)2 . 东非维多利亚湖中生活着500多种丽鱼,这些丽鱼全都是在过去十几万年的时间中由一个单独的原始物种进化形成。研究表明,维多利亚湖水域广阔,湖中不存在任何地理障碍,不同种类的丽鱼可以自由交配,在同一水域中的数百种丽鱼快速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可能是性选择——不同体表颜色的雄鱼选择具有特殊颜色的雌鱼交配,以致形成了不同群体独特的摄食习性和奇特的颌部结构及色彩艳丽和花纹独特的体表,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维多利亚湖中大量丽鱼新物种的形成说明隔离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 性选择导致丽鱼颌部结构和体表特征发生了不定向的变异
    C. 维多利亚湖中的丽鱼种群不断发生着进化
    D.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科学地解释丽鱼新物种快速形成的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学说存在局限
    【答案】C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维多利亚湖中不同丽鱼属于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因此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性选择决定了丽鱼颌部结构和体表特征形成的方向,B错误;
    C、由于性选择的存在,可推测维多利亚湖中的丽鱼种群在不断发生着进化,C正确;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科学地解释丽鱼新物种快速形成的现象,即在没有地理隔离的情况下产生了新物种,说明自然选择学说存在局限,D正确。
    故选CD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3. 兰花的多样性及其对不同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吸引着科学家们对它们的进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7年,我国科学家以深圳拟兰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的测序和功能分析从基因水平上解开了兰花进化之谜,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进化这一画卷上描下了浓重的一笔。
    (1)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理论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_,若按照他的观点来看,兰花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兰花适应性特征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适应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不同地域的同种兰花种群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使得种群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间出现这些差异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发现兰花有474个特有基因家族,而兰花的多样性及对环境的极强的适应能力就源于历史。上这些基因家族的变化。不同种兰花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具有共同点和差异性,共同点说明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祖先,而差异性的大小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进化问题的认识不断深人,并且不乏争论,在各种理论的交锋中,进化理论本身也在不断进化。
    【答案】 (1). 拉马克 (2). 获得性遗传 (3). 用进废退 (4). 遗传变异 (5). 自然选择 (6).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7). DNA(核酸) (8). 蛋白质 (9). 亲缘关系的远近
    【解析】
    【分析】
    1、拉马克的进化论:
    (1)物种是可变的,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的种都是由其他物种演变而来,而不是神创造的。
    (2)生物是从低等向高等转化的。
    (3)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物种变化,环境变化直接导致变异的发生以适应新的环境。
    (4)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拉马克论述进化原因的两条著名法则。用进废退即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不使用就退化。获得性遗传是环境引起或由于废退化引起的变化是可遗传的。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1)拉马克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理论的科学家,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若按照他的观点来看,兰花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获得性遗传和用进废退的结果。
    (2)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兰花适应性特征的来源是遗传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地域的同种兰花种群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使得种群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间出现这些差异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不同种兰花都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说明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祖先,而差异性的大小则体现了亲缘关系的远近。
    【点睛】本题考查拉马克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理解这两个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 (2021届广东省高三普通高中学业质量联合测评(11月大联考))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导致的。显性纯合子的血红蛋白正常,个体不患病;杂合子既有正常的血红蛋白又有异常的血红蛋白,个体不患病;隐性纯合子血红蛋白异常,个体患病。在疟疾流行的某地区,人群中杂合子的比例是最高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变异的有害或有利可能是相对的
    B. 在疟疾流行地区杂合子的性状为最有利性状
    C. 该地区相关基因频率与其他地区不同,说明存在地理隔离
    D. 如果消灭该地区的疟疾,则该地区人群中相关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在疟疾流行的某地区,人群中杂合子的比例是最高的。说明携带者对疟疾具较强抵抗力,表明基因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
    【详解】A、杂合子对疟疾有比正常纯合子更强的抵抗力,故说明变异的有害和有利是相对的,A正确;
    B、杂合子对疟疾有比正常纯合子更强的抵抗力,且又不会使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者,所以在疟疾流行地区杂合子的性状最为有利,B正确;
    C、该地区相关基因频率与其他区不同,是由于该区域流行疟疾,而杂合子对疟疾有比正常纯合子更强的抵抗力,所以会导致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在该地区更高,C错误;
    D、如果消灭该地区的疟疾,则会导致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降低,D正确。
    故选C。
    20.(河南省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熊猫的祖先是肉食性动物,经过长期进化,现在的大熊猫大多以竹子为食,而小熊猫仍然保持肉食习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熊猫由肉食性到植食性的转变过程中发生了定向变异
    B. 自然环境的改变可能对大熊猫的进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 熊猫进化过程中,有害的突变不能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
    D. 大熊猫和小熊猫食性不同,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大熊猫由肉食性到植食性转变的过程不能说明其发生了定向变异,A错误;
    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自然环境的改变对大熊猫的进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B正确;
    C、无论有害变异还是有利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
    D、大熊猫和小熊猫食性不同,据此不能表明它们存在生殖隔离,判断生殖隔离的主要标准是能否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D错误。
    故选B。
    30.(黑龙江省八校2020-2021学年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论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
    B. ②表示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C. ③表示自然选择学说,其中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④表示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③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④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①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A错误;
    B、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40. (黑龙江省八校2020-2021学年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如表为2005-2008年,该类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
    0.074
    0.12
    0.14
    0.19
    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
    2.66
    6.11
    10.9
    25.5
    A. 抗生素的使用诱导细菌产生了可遗传的耐药性变异
    B. 已经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种群属于一个新的物种
    C. 为避免“超级细菌”的产生,应禁止使用抗生素
    D. 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属于共同进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②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③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④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⑥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⑦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详解】AB、变异是不定向的,与环境因素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抗生素的使用只是选择出了细菌种群中耐药性强的变异个体,使得耐药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导致该细菌种群的耐药率升高,这表明该细菌种群发生了进化,是否形成了新物种,还要看是否产生了生殖隔离,AB错误;
    C、为避免“超级细菌”的产生,应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C错误;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属于共同进化,D正确。
    故选D
    26. (辽宁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下 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 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 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 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正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导致物种有灭绝可能,生物多样性减小,并且此项与题目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的论调背道而驰,B错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C正确;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7. (辽宁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下西班牙《趣味》月刊发表了文章——《昆虫抗菌肽给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带来了希望》。文章称随着全球范围内抗生素的广泛和大量应用,抗药细菌不断出现,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抗生素产生抗性,抗生素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堆废物。请分析抗生素对细菌抗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
    A. 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细菌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
    B. 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C. 细菌的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D. 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其中染色体畸变,在显微镜下可见。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异具有不定向性,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
    【详解】A、细菌的抗药性的产生不是由于抗生素的不断使用,A错误;
    B、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选择了抗抗生素的细菌,B正确;
    C、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
    D、变异是不定向的,且细菌变异不是由于抗生素的使用,D错误。
    故选B。
    2.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下列关于保护野生生物及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外来物种的迁入必然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B. 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
    C. 人类尚未充分认识到野生生物的所有价值
    D. 对待野生生物的态度是衡量精神文明的标志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①直接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如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培育了高产抗病杂交水稻)、美学价值等.②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的生态功能,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如森林生态系统被喻为“地下水库”)、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并作为二氧化碳汇集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等。③潜在价值:我们对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还未发现、未研究、未开发利用的部分。
    【详解】A、外来物种常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下降,但若本环境原来有某种生物A导致其他生物减少,该外来物种B能捕食或者寄生在A物种体内,则A的减少或灭绝可能导致本地的多样性恢复(增加),A错误;
    B、物种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基因的不同,故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B正确;
    C、野生生物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等,潜在价值是指人类对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还未发现、未研究、未开发利用的部分,C正确;
    D、对待野生生物的态度是衡量精神文明的标志,我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不能对野生动物过度捕猎,D正确。
    故选A。

    (海淀区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5. 三刺鱼根据栖息环境可分为湖泊型和溪流型(如图所示)。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让湖泊型和溪流型三刺鱼进行几代杂交,形成一个实验种群。之后将上述实验种群的幼鱼放生到一条没有三刺鱼的天然溪流中。一年后,他们将这条溪流中的三刺鱼重新捕捞上来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溪流型标志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了约2.5%,而湖泊型标志基因的基因频率则减少了。对上述材料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导致基因频率改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 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鱼不属于同一物种,两个物种存在竞争关系
    D. 溪流型三刺鱼在新环境中繁殖能力增强,导致两种三刺鱼发生协同进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定向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详解】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A正确;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变异,但是变异是不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鱼能杂交产生一个种群,属于同一物种,C错误;
    D、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鱼是同种生物,不存在协同进化,D错误。
    故选A。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辽西联合校高三期中考试)14.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共同进化是不同种群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
    B. 只有形成生殖隔离才能阻止种群间进行基因交流
    C. 进化一定能导致新物种产生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
    D. 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可以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详解】A、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错误;
    B、地理隔离也可以阻碍种群之间进行基因交流,B错误;
    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不一定形成新物种,因此不一定增加物种多样性,C错误;
    D、人类可以通过选择淘汰某些表现型的个体,从而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物种入侵可以通过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从而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故选D。
    【点睛】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均可以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其中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辽西联合校高三期中考试)15. 如图表示某海城中海葵的进化模式,其中圆圈表示海葵,箭头表示沟葵的变异,箭头的短线表示被淘汰的变异个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奏的进化方向一定取决于海葵发生变异的方向
    B. 海葵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 海葵1进化到2,说明环境对生物选择对象是基因型
    D. 只要海葵的基因库发生改变,海葵就产生了生殖隔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
    【详解】A、海葵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但海葵的进化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A错误;
    B、海葵基因频率的改变可引起海葵的进化,但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正确;
    C、自然选择的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表现型,不是基因型,C错误;
    D、基因库发生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D错误。
    故选B。

    (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下列与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B.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一定会产生新物种
    C. 长期使用同种农药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D. 共同进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
    3、局限性:限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其次注重个体的进化价值而忽视群体作用。
    【详解】A、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A正确;
    B、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但生物之间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故不一定产生新物种,B错误;
    C、农药对害虫抗药性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不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C错误;
    D、共同进化不仅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间不断进化和发展,还包括不同物种之间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
    故选A。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 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个洲的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 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D. 生物进化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自然选择使种群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人工选择是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的,也能实现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
    B、亚洲与澳洲存在地理隔离,两个洲的人之间没有生殖隔离,B正确;
    C、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但每个个体不一定含有该物种的全部基因,C错误;
    D、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C。
    (江苏省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生物个体可以独立地发生进化
    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 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地理隔离
    D. 形成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A、某一生物个体不能独立地发展,因此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C错误;
    D、形成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生物试题)我国东北部的玉米螟和东部的玉米螟因产生的信息素不同而不能相互交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现象表明地理隔离是生殖隔离形成的必要条件
    B. 玉米螟不同种的形成与自然选择导致两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有关
    C. 信息素差异形成过程为: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信息素差异
    D. 环境对玉米螟基因型的直接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不同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A、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A错误;
    B、物种的形成自然选择导致两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有关,B正确;
    C、信息素差异形成的过程为:地理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信息素差异,C错误;
    D、环境对玉米螟表现型的直接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错误。
    故选B。
    (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跳蝻腹节绿条纹对黄条纹为显性,由基因A、a控制。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某沙化草原不同区域的跳蝻腹节表现型,并计算了A基因频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沙化草地M区
    绿草地L区
    沙化草地N区
    绿条纹频率
    0.36
    0.91
    0.64
    A基因频率
    0.2
    0.7
    0.4

    A. 三个调查区中沙化程度最严重的是N区草地
    B. 三个调查区中基因频率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
    C. 三个调查区杂合绿条纹跳蝻所占比例大小关系是N >L>M
    D. M区与N区因存在地理隔离导致跳蝻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绿条纹对黄条纹为显性,由基因 A、a控制,则绿条纹的基因型为A-,黄条纹的基因型为aa。沙化草地M区A基因频率=0.2,a基因频率=0.8,则杂合绿条纹Aa=2×0.2×0.8=32%;绿草地L区A基因频率=0.7,a基因频率=0.3,则杂合绿条纹Aa=2×0.7×0.3=42%;沙化草地N区A基因频率=0.4,a基因频率=0.6,则杂合绿条纹Aa=2×0.4×0.6=48%。
    【详解】A、沙化严重的地区,则绿条纹的频率应较低,据表格信息可知,三个调查区沙化最严重的地区是M区,A错误;
    B、三个调查区中基因频率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B错误;
    C、据分析可知,三个调查区的杂合绿条纹跳蝻所占比例分别是32%、42%、48%,故其大小关系是N>L>M,C正确;
    D、进化为两个物种的前提是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C。
    (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题)麦维尔角地区有一种独特的壁虎(甲),其尾巴像叶片一样宽大、体色较斑驳、双眼非常巨大,还有一种较为普通的壁虎(乙),两者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麦维尔角地区所有甲、乙壁虎一定属于同一种群
    B. 甲、乙壁虎细胞内的基因有的相同,也有的不同
    C. 麦维尔角地区相对狭小,壁虎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D. 甲、乙壁虎形态差异的形成说明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甲壁虎尾巴像叶片一样宽大、体色较斑驳、双眼非常巨大,乙较为普通,两者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从图中信息不能判定两者是否为同一物种。
    【详解】A、麦维尔角地区所有甲、乙壁虎如果是同一物种,则一定属于同一种群;如果不是同一物种,则一定不属于同一种群,A错误;
    B、甲、乙壁虎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细胞内的基因有的相同,也有的不同,B正确;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C错误;
    D、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
    故选B。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 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 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
    2.据图分析: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生殖隔离,c表示新物种形成,d表示地理隔离。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表示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b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错误;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C正确;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故选C。
    (姜堰中学、如东中学、沭阳如东中学2021届高三联考试题)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深海发现了一种新的鮫鏞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干个突起,可发出光源,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
    B. 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
    C. 鲛鏞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
    D. 鮫鏽鱼形成的过程仅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详解】A、头顶发光的“钓鱼竿”是突变的结果,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
    B、共同进行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B错误;
    C、在生活条件稳定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基因突变,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都会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
    故选C。
    (2021届江苏基地学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内的个体之间无生殖隔离也无地理隔离
    B. 近亲繁殖可能使某些纯合基因型个体的繁殖力减弱
    C. 新物种的形成一般离不开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等
    D. 生物变异和进化的不定向性,导致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群是同一时间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种群内的个体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既无地理隔离也无生殖隔离,A正确;
    B、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子的比例,某些纯合个体的繁殖能力弱,B正确;
    C、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新物种的形成一般离不开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等,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进化是定向的,D错误。
    故选D。
    (江苏省常州市2021届高三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种A进化为B、C的过程中发生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 由物种A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存在地理隔离
    C. 甲岛上的物种B迁移到乙岛后不与物种C发生基因交流
    D. 物种C与物种D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物种A迁移到甲岛和乙岛,甲岛和和乙岛存在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达到生殖隔离后出现不同的物种B和C;因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再加上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B迁到甲岛后,C不能与B物种自由交配,而 B形成新物种D。
    【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物种A进化为B、C的过程中发生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
    B、由物种A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外因是存在地理隔离,B错误;
    C、甲岛上的物种B与物种C存在生殖隔离,故迁移到乙岛后不与物种C发生基因交流,C正确;
    D、物种B形成新物种D,物种C与物种D之间也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B。
    (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如图示甲岛最先分布着X、Y两种鸟类,后来部分X鸟迁移入乙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岛上所有的X鸟构成一个种群
    B. 甲岛上的X、Y两种鸟类可能源于同一祖先
    C. 甲岛与乙岛上X鸟的后代之间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
    D. 甲、乙岛的自然条件决定了鸟类的变异方向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3、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详解】A、乙岛的鸟类是X鸟的迁移后代,由于两个岛的环境不同,乙岛的鸟类可能与甲岛的X鸟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两个物种,A错误;
    B、甲岛上的X、Y两种鸟类可能源于同一祖先,B正确;
    C、甲岛与乙岛上X鸟的后代之间可能产生生殖隔离,C错误;
    D、变异是不定向的,甲、乙岛的自然条件决定了鸟类的进化方向,D错误。
    故选B。
    (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B. 地理隔离的出现是产生新物种的标志
    C. 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D.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错误;
    B.生殖隔离的出现是产生新物种的标志,B错误;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C错误;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要求考生明确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鹌鹑的羽色十分丰富,控制羽色的基因多达26个,其中有4个复等位基因(A1、A2、A3、a),A为显性基因,a为隐性基因:A1、A2、A3之间为共显性。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主要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 鹌鹑群体中存在的不同羽色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C. 复等位基因A1、A2、A3、a的存在说明了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突变
    D.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复等位基因之间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超过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详解】A、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主要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
    B、鹌鹑群体中存在不同羽色体现了基因多样性,B错误;
    C、复等位基因Al、A2、A3、a的存在说明了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突变,C正确;
    D、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复等位基因之间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C。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稳定性选择和单向性选择是自然选择中的两种类型,前者是把种群中趋于极端的变异个体淘汰,而保留中间型的个体,后者是在种群中保留趋于某个性状中某一极端的个体,而淘汰另一极端的个体。下列关于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受工业发展影响,桦尺蠖黑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工业污染导致桦尺蠖种群发生了黑色的定向变异
    B. 桦尺蠖变异的不定向性导致该种群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化
    C. 单向性选择导致某基因频率逐代增加,其等位基因频率逐代下降
    D. 桦尺蠖黑化现象属于自然选择中的稳定性选择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朝着有利变异的方向进化,所以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详解】A、桦尺蠖的黑化是发生了不定向变异,环境变化对其进行了自然选择,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
    C、单向性选择导致某基因频率逐代增加,保留趋于某个性状中某一极端的个体,中间型的个体逐步淘汰,C正确;
    D、桦尺蠖黑化现象属于自然选择中的单向性选择,D错误。
    故选C。
    【点睛】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北京四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学期期中考试)7. 科学家比较了人类与黑猩猩等近缘灵长类动物染色体的差异,确认人类第2号同源染色体是由古猿的两对同源染色体融合而来,其余染色体数相同。人与这些灵长类动物在第4、5、12和17染色体上的倒位变异也存在一些差异。据此作出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人类可能比黑猩猩等近缘灵长类少了一对染色体
    B. 人类与近缘灵长类染色体上存在不同排序的基因
    C. 古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与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
    D. 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是导致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详解】A、据题意可知,人类的第2号染色体是由古猿的两条染色体融合而来,故人类可能比黑猩猩等近缘灵长类少了一对染色体,A正确;
    B、由于人与这些灵长类动物在第4、5、12和17染色体上的倒位变异也存在一些差异,故人类与近缘灵长类染色体上存在不同排序的基因,B正确;
    C、分析题干可知,古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与2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密切相关,C正确;
    D、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但导致各种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D错误。
    故选D。
    (北京四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学期期中考试)8. 孔雀、鸳鸯等许多种类的鸟,其雄性个体的羽毛具有颜色鲜艳的条纹,以下哪一条是对这一特征能稳定遗传的最好解释(  )
    A. 条纹羽衣是鸟类躲避天敌良好的伪装,是鸟类对环境的适应
    B. 雌性个体优先选择有条纹的雄性,导致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频率升高
    C. 条纹羽衣具有颜色鲜艳的条纹,使这种鸟更容易被捕食者识别、捕食
    D. 雌性对有条雄性的选择,使雄性个体易出现颜色鲜艳相关基因的突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详解】由于雌性个体优先选择色彩艳丽的雄性,而使具有鲜艳色彩的雄鸟有更多的机会繁衍后代,导致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B正确。
    故选B。
    (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质检)19. 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每种生物的基因库不同,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基因多样性
    B. 对濒危物种可进行易地保护,也可以结合现代生物科技帮助其繁育
    C. 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而不是完全禁止利用
    D. 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以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2、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即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1)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各国保护自然生态和野生动植物免于灭绝并得以繁殖的主要手段。我国的神农架、卧龙等自然保护区,对金丝猴、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由于栖息繁殖条件遭到破坏,有些野生动物的自然种群,将来势必会灭绝。为此,从现在起就必须着手建立某些珍稀动物的养殖场,进行保护和繁殖,或划定区域实行天然放养。如泰国对鳄鱼的养殖。(3)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如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现在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4)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5)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A错误;根据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对濒危物种可进行易地保护,也可以结合现代生物科技帮助其繁育,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而不是完全禁止利用,C正确;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求,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D正确。
    (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质检)24.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 )
    A. 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 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D.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所以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A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
    B、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此自然选择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会导致生物间的差异增大,最终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C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
    D、变异是不定向的,在环境变化之前就存在,环境只是对生物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D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
    故选D。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11月质量检测)23.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生物在繁殖过程中直接传递给后代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B.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通过相互影响实现共同进化
    C. 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随机淘汰,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
    D. 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C
    【解析】
    生物在繁殖过程中直接传递给后代的是基因,而性状是基因表达和环境影响的共同结果,故A错误;根据共同进化的概念可知,共同进化体现在生物和生物之间,以及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故B正确;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而不是生物变异的随机淘汰,故C错误;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会选择耐抗生素的个体,从而导致细菌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故D正确。
    考点:生物进化理论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11月质量检测)24.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 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新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D. 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因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定向淘汰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而保留适应环境的个体,所以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A正确;
    B、环境引起的变异也可能是可遗传的变异,则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新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少数像植物多倍体的形成不需要地理隔离就直接产生生殖隔离,C正确;
    D、共同进化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过程,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因素,D正确。
    故选B
    【点睛】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上学期期中)18. 朱鹮是濒临灭绝的鸟类,截止到 2020 年 4 月 2 日,我国的朱鹮由最初的 7 只增加到 4000 多只。当前我国的野生朱鹮主要散布在陕西洋县、浙江德清、河南董寨等地。游客在旅游时观察到游隼击杀朱鹮的场面,专家认为这是自然界的常态,人类不能过分干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逃避游隼的击杀,朱鹮易于生出快速飞翔和警觉性强的后代
    B. 游隼的击杀会改变朱鹮的基因频率,人类的干预不会改变朱鹮的基因频率
    C. 陕西洋县、浙江德清、河南董寨三个地方的朱鹮种群基因库是不同的
    D. 陕西洋县、浙江德清、河南董寨的朱鹮之间若存在地理隔离,则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
    【详解】A、变异的个体是本身就存在的,不是因为逃避击杀产生的,A错误;
    B、游隼的击杀和人类的干预都会改变朱鹮的基因频率,B错误;
    C、陕西洋县、浙江德清、河南董寨三个地方的朱鹮种群基因库是不同的,C正确;
    D、不同地方的朱鹮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C。
    【点睛】
    (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0. 某科研人员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基因型为 AaBbCc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的气候比 较寒冷。最初该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出现了大 量基因型为AaBbcc的三叶草且产量显著提高。下列对这一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三叶草个体间存在差异,不耐寒的个体逐渐被淘汰,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和繁衍
    B. 若干年后该三叶草种群发生了进化
    C. 这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D. 这是定向变异通过获得性遗传而得到发展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比如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生物体的有些适应特征(如北极熊的白色、绿草地中蚱蜢呈绿色等等)是通过遗传传给子代的.并非生物体接受某种刺激后才能产生,这与应激性是不同的.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详解】AC、因为三叶草个体间存在差异,在自然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适应环境者大量繁殖产量提高,AC正确;
    B、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大量繁殖,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种群发生了进化,B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D错误。
    故选D。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月考)4. 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 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 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
    2.据图分析: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生殖隔离,c表示新物种形成,d表示地理隔离。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表示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b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错误;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C正确;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故选C。
    (浙江省宁波市上学期选考适应性考试)12. 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能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所以它是进化的唯一因素
    B.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从而使基因库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C. 植物的开花时间是在各种植物争夺传粉动物的自然选择压力下形成的
    D. 一个自然种群中只要个体之间存在变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A错误;
    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B错误;
    C、植物在争夺传粉动物的自然选择压力下形成了不同的花期,是植物的花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特征,C正确;
    D、只有变异的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才可能发生作用,D错误。
    故选C。
    【点睛】
    (浙江省山水联盟高三12月联考)10.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突变、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 自然选择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
    C. 某种群中RR个体的百分比增加,则R基因频率也增加
    D. 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
    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B正确;
    C、若RR个体只增加一点点,可是Rr个体大幅减少,rr个体大幅增加的话,R的基因频率会减少,r的基因频率会增加,C错误;
    D、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朝不同方向进化是由自然选择决定,D错误。
    故选B。

    (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 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 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答案】A
    【解析】
    种群中不同个体含有的基因可能不同,每个个体不会含有该物种的全部基因,A错误;亚洲人和澳洲人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二者婚配后可产生可育后代,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生物进化的特点为由简单到复杂,即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基因库的含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区别,理解自然选择的作用。
    (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2.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 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则该种群中的个体均含有该物种的全部基因
    C.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的进化的方向
    D. 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A正确;
    B、该种群中的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即基因库,并不是所有个体都含该物种的全部基因,B错误;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的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的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故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所以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D正确。
    故选B。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试生物试题)3.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B. 进化过程不一定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 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不会进化
    D. 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2、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3、如果有一个群体凡符合下列条件:①群体是极大的;②群体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③没有突变产生;④没有种群间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AA)⑤没有自然选择,那么这个群体中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就可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
    【详解】A、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若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则是能遗传的,A错误;
    B、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会发生变化,C错误;
    D、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D。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试生物试题)4. 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毎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0<p<1时,亲代群体可以既含有纯合子又含有杂合子
    B. p=b时,亲代群体中只含有纯合子或只含有杂合子
    C. p=a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5/9
    D. p=c时,杂合子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4/9
    【答案】C
    【解析】
    当H的基因频率大于0,小于1时,亲本都可能只含有纯合子,也可能是既含有纯合子又含有杂合子,A正确。当H基因频率为b时,HH和hh基因型频率相等,根据遗传平衡定律b2=(1-b)2,解得b=1/2,亲本可以都是HH和hh,也可以都是Hh,B正确。当H基因频率为a时,Hh的基因型频率等于hh基因型频率,根据遗传平衡定律2a(1-a)=2(1-a),解得a=1/3,那么h基因频率=2/3,F1中HH=1/9,Hh=4/9,hh=4/9,自交一代HH占1/9+4/9×1/4=2/9,C错误。当H基因频率为c时,HH基因型频率等于Hh,根据遗传平衡定律c2=2c(1-c)解得c=2/3,那么h基因频率=1/3,杂合子Hh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2×1/3×2/3=4/9,D正确。
    点睛:解答该题可以利用代入法,根据题干中所给的条件再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解答即可。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5. 100万年前,刚果河将黑猩猩和楼黑猩猩共同祖先隔离成两个种群,在刚果河北岸的种群要与大猩猩争夺食物,南岸的种群生活安逸轻松。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北岸种群进化为头骨较大、犬齿较长的黑猩猩,南岸种群进化为头骨较小、犬齿较短的楼黑猩猩。黑猩猩与楼黑猩猩不能交配产生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黑猩猩较大的头骨、较长的犬齿有利于在竞争中获得食物
    B. 黑猩猩与楼黑猩猩的种群基因库不同,两者间存在生殖隔离
    C. 与大猩猩争夺食物的过程诱发黑猩猩基因突变产生有利性状
    D. 此实例中地理隔离是黑猩猩与楼黑猩猩形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主要内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做地理隔离。
    【详解】A、刚果河北岸的种群要与大猩猩争夺食物,黑猩猩较大的头骨、较长的犬齿有利于在竞争中获得食物,A正确;
    B、黑猩猩与楼黑猩猩不能交配产生后代,黑猩猩与楼黑猩猩的种群基因库不同,两者间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
    C、与大猩猩争夺食物的过程能选择出黑猩猩有利性状,但变异在前选择在后,C错误;
    D、此实例中刚果河将黑猩猩和楼黑猩猩的共同祖先隔离成两个种群即慢慢产生地理隔离,是黑猩猩与楼黑猩猩形成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地理隔离形成后经过漫长时间形成生殖隔离实例分析。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6. 海龟的连趾和分趾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N、n控制),分趾是隐性性状。起始时,海岛上海龟的N与n基因频率分别是60%、40%,由于某种环境因素的作用,基因型为NN、Nn的个体数每年减少50%,基因型为nn的个体数保持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起始时基因型为Nn的海龟数量是基因型为nn的海龟数量的2倍
    B. 基因型为NN、Nn的海龟数量减少不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C. 连趾海龟在该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具有生存优势
    D. 3年后,该海岛上连趾海龟的数量将少于分趾海龟的数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文中“起始时,海岛上海龟的N与n基因频率分别是60%、40%”,根据遗传平衡公式可知,NN=60%×60%=36%,Nn=2×40%×60%=48%,nn=40%×40%;由于“基因型NN、Nn每年减少50%,基因型为nn的个体数保持稳定”,说明连趾个体在生存斗争中逐渐被淘汰,连趾基因频率逐渐降低,分趾基因频率逐渐升高。
    【详解】A、起始时,由于N基因频率为60%,n基因频率为40%,则基因型为NN的个体所占比例为60%×60%=36%,基因型为Nn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60%×40%=48%,基因型为nn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6%,因此基因型为Nn的海龟的数量是基因型为nn的海龟数量的3倍,A错误;
    B、由于基因型为NN、Nn的个体数量减少,而基因型为nn的个体数量保持稳定,连趾基因频率逐渐降低,分趾基因频率逐渐升高,B错误;
    C、由题意可知,连趾是显性性状,且连趾个体每年都在减少,不适应环境,C错误;
    D、起始时,连趾个体所占比例为84%,分趾个体所占比例为16%,由于连趾个体每年减少50%,所以3年后,连趾个体的数量会少于分趾海龟的数量,D正确。
    故选D。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7.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生存斗争导致大量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
    C. 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详解】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C、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相应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B错误,C正确;
    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正确。
    故选B。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8.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必须经长时间的地理隔离才能实现
    B. 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自然将改变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
    C. 在生物的变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突变
    D. 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与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
    【详解】A. 有些种群不经过地理隔离也可产生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A错误;
    B. 放归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对于原有野生种群来说是迁入个体,会影响原有野生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
    C.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是易位,属于染色体变异,也属于突变,C正确;
    D.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下降;在持续选择的条件下,不利变异个体的基因频率有可能下降至0,因此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与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遗变异和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加强记忆和理解。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9. 某地山鼠种群部分个体迁移到新区域后建立一个新的小种群,几百万年后两种群的基因库发生了巨大差异,两种群个体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于某些个体迁出,可能导致原地域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 遗传漂变对新形成的小种群基因频率影响更大
    C. 两种群中发生的自然选择所保留和淘汰的基因型不同
    D. 几百万年后的两种群个体间必定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往往是先经地理隔离再到生殖隔离,但自然界中有种快速形成新物种的方式,那就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多倍体的形成。而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也就是说要形成新物种,必须要有生殖隔离,而地理隔离不是必须的,只不过,一般而言,漫长的地理隔离会导致生殖隔离的出现。
    【详解】A、由于某些个体的迁出,可能导致原地域种群各基因型之间的比例改变,从而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正确;
    B、遗传漂变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偶然性随种群数量增加而减小,所以遗传漂变对新形成的小种群基因频率影响更大,B正确;
    C、由于两个种群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自然选择所保留和淘汰的基因型不同,C正确;
    D、由题意可知,几百万年后两种群的基因库发生了巨大差异,两种群个体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但存在生殖隔离的两种群也可能发生相互交配并产生不育的后代,D错误。
    故选D。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澳洲麦维尔角地区的一种壁虎有一条像叶片一样宽大的尾巴,斑驳的体色像岩石或树干,便于伪装。它们昼伏夜出,主要以小虫子为食,具有修长的身形和四肢,配上巨大的双眼,能很好地适应丛林环境。还有另一种壁虎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麦维尔角地区的所有壁虎不一定能够构成一个生物种群
    B. 若两种壁虎能够随机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则表明这两种壁虎是同一个物种
    C. 这两种壁虎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D. 两种壁虎形态差异是在不同自然选择下不定向进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判断是否是同一物种,可以让其进行杂交,观察是否能够产生可育后代。
    【详解】A、题干中就提出了两种壁虎,这两种壁虎可能属于不同物种,所以麦维尔角地区的所有壁虎不一定能够构成一个生物种群,A项正确;
    B、若两种壁虎能够杂交,并且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表明这两种壁虎是同一个物种,B正确;
    C、已知两种壁虎具有不同的性状特征,适应不同的环境,可推知这两种壁虎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有的相同,有的不同,C项正确;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项错误。
    故选D。
    (2021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上学期测评考试生物试题)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关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变化一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B. 若进化过程中种群数量长期保持稳定,则基因频率不变
    C. 即使种群存在某些个体致死现象,基因频率也不一定改变
    D. 有性生殖下的基因重组能直接改变基因频率而加快了进化的进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环境发生的变化如果影响种群中某些基因型个体的生存,才会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而如果环境发生的变化不影响种群中基因型的适应性,也可能不起选择作用,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A错误;
    B、若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作用淘汰和保留个体数目相当,则种群数量长期保持稳定,但基因频率仍然改变,B错误:
    C、若种群存在某些个体致死现象,基因领率也不一定改变,如一个种群中有AA、Aa、aa三种基因型的种群,原来A、a基因频率均为1/2.若基因型为AA、aa的胚胎不能存活,则生存下来的种群中A、a基因频率仍为1/2;若只有AA个体不能存活,则种群基因频率会改变,C正确;
    D、基因重组本身不具有直接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效应。如在随机自由交配中基因频率并不改变,但是基因重组丰富了生物的基因型和物种基因库,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促进了有利突变在种群中的传播,进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进程,D错误。
    故选C。

    13. (2021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生物试题)大约1万年前,一条河流将生活在美国罗拉多大峡谷的Abert松鼠分隔成两个种群,其中生活在峡谷北侧的种群在体色和形态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人们叫它Kaibab松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Kaibab松鼠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物种
    B. 假若Kaibab松鼠仍能和Abert松鼠产生后代,可以确定没有形成新物种
    C. 自然选择对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了一定的差别
    D. 一直生活在峡谷南侧的Aber松鼠,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于这条河流将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Abert松鼠分隔成两个种群,由于地理隔离,它们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通过自然选择,生活在峡谷北侧的种群在形态和体色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人们叫它Kaibab松鼠,但它们之间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如果能杂交且产生可育后代则仍为同一物种。
    【详解】A、Kaibab松鼠有长期的地理隔离,,但它们之间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如果能杂交且产生可育后代则仍为同一物种,A错误;
    B、假若Kaibab松鼠仍能和Abert松鼠产生可育后代,可以确定没有形成新物种,B错误;
    C、自然选择对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了一定的差别,C正确;
    D、每个个体含有这个物种的部分基因,D错误。
    故选C。
    16.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
    A. 自然选择
    B. 基因突变
    C. 基因重组
    D. 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A正确;
    B、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错误;
    C、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C错误;
    D、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D错误。
    故选A。
    40.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不同物种间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B. 大型捕食者的出现不利于大型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共同进化
    C. 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进而影响进化的速度
    D. “DNA→mRNA→蛋白质”的过程从根本上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基础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形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错误;
    B、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大型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大型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对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大型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生物的共同进化,B错误;
    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会改变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进而影响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
    D、DNA→RNA表示转录过程,mRNA→蛋白质表示翻译过程,这两个过程不会发生基因突变,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NA→DNA表示DNA自我复制过程,在该过程中易发生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D错误。
    故选C。
    19. (浙江省衢州、湖州、丽水四地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甲海岛上的某种雀鸟部分迁移到相互隔绝的乙、丙两海岛上,如图为羽毛颜色相关基因(B-黑色、B1-黄色、b-灰色)的频率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岛上的雀鸟存在生殖隔离
    B. 甲、丙两岛上雀鸟的羽色进化方向不同
    C. 乙岛上B1基因的出现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 丙岛上雀鸟的所有羽色基因构成了基因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甲岛的鸟迁徙到乙、丙两岛后,存在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甲岛进化过程中B基因频率逐渐升高,b基因频率逐渐降低,丙种群在进化过程中B基因频率逐渐降低,b基因频率逐渐升高,二者进化的方向不同,因此生存的环境不同,B正确;
    C、乙岛上B1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
    D、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的总和,只算丙岛的还不够,D错误。
    故选B。
    【点睛】是否具有生殖隔离,通过能否完成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来判断。
    20.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某地山鼠种群部分个体迁移到新区域后建立一个新的小种群,几百万年后两种群的基因库发生了巨大差异,两种群个体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于某些个体迁出,可能导致原地域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 遗传漂变对新形成的小种群基因频率影响更大
    C. 两种群中发生的自然选择所保留和淘汰的基因型不同
    D. 几百万年后的两种群个体间必定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往往是先经地理隔离再到生殖隔离,但自然界中有种快速形成新物种的方式,那就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多倍体的形成。而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也就是说要形成新物种,必须要有生殖隔离,而地理隔离不是必须的,只不过,一般而言,漫长的地理隔离会导致生殖隔离的出现。
    【详解】A、由于某些个体的迁出,可能导致原地域种群各基因型之间的比例改变,从而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正确;
    B、遗传漂变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其偶然性随种群数量增加而减小,所以遗传漂变对新形成的小种群基因频率影响更大,B正确;
    C、由于两个种群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自然选择所保留和淘汰的基因型不同,C正确;
    D、由题意可知,几百万年后两种群的基因库发生了巨大差异,两种群个体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但存在生殖隔离的两种群也可能发生相互交配并产生不育的后代,D错误。
    故选D。

    9. (广东省 2021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试题)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 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D. 新物种形成,意味着该生物能以新方式利用环境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
    1、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3、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A正确;
    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正确;
    C、新物种的产生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C错误;
    D、新物种的形成经过了选择和隔离,选择过程是对环境的适应,新物种形成,意味着该生物能以新方式利用环境条件,D正确。
    故选C。
    3. (2021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才能遗传给下一代
    B. 基因突变都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 3 个染色体组
    D. 若某基因只发生单个碱基对的替换,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可能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染色体组的特点是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
    【详解】A、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可以遗传给子代,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但植物体细胞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子代,A错误;
    B、由于存在密码子的简并性、隐性突变等情况,所以基因突变不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B错误;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只是21号染色体比正常个体多一条,C错误;
    D、若某基因只发生单个碱基对的替换,转录后会使终止密码提前或推迟出现,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可能变短也可能延长,D正确。
    故选D
    28.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以下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生素可以诱发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B. 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必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 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表现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细菌的抗性突变发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抗生素只能对细菌的抗性突变进行选择,A错误;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错误;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必将导致生物进化,但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错误;
    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表现型,D正确。
    故选D。
    29.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池塘内所有生物构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进化的原材料只能由基因突变产生
    C. 二倍体草莓与四倍体草莓存在生殖隔离
    D. 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其基本观点有: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一个池塘内所有生物构成的是一个生物群落,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群落,A错误;
    B、进化的原材料可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产生,B错误;
    C、二倍体草莓与四倍体草莓能产生三倍体草莓,但三倍体草莓不可育,所以说二倍体草莓与四倍体草莓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
    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错误。
    故选C。
    13. (诸暨市2020年12月高三诊断性考试试题)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 )

    A. b和c之间容易形成生殖隔离
    B. a和b之间已经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 迁回到原产地之后,a、b、c已经是三个物种
    D. a植物引种到不同纬度地区,产生了适应当地环境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将植物a从原产地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使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之间出现地理隔离,导致这三个种群的个体彼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植物种群a、b和c的开花时期出现明显的差异,但种群a和b之间、a和c之间,仍有极少数个体的开花时期相同,这些极少数个体之间有可能进行正常的受粉,也有可能不能进行正常的受粉,因此它们之间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
    【详解】A、b和c之间,绝大多数个体的开花时期不同,导致不能正常受粉,因此容易形成生殖隔离,A正确;
    B、a和b之间,极少数个体的开花时期相同,这些个体之间有可能通过正常的受粉而进行基因交流,B错误;
    C、迁回到原产地之后,a和b之间、a和c之间的极少数个体的开花时期相同,说明它们之间不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因此a、b、c不一定是三个物种,C错误;
    D、引种到不同纬度地区的a植物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在特定环境的选择下,将具有适应当地环境变异的个体选择出来,D错误。
    故选A。


    25. (河南省巩义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卷)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 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 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答案】A
    【解析】
    种群中不同个体含有的基因可能不同,每个个体不会含有该物种的全部基因,A错误;亚洲人和澳洲人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二者婚配后可产生可育后代,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生物进化的特点为由简单到复杂,即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D正确。
    【学科网考点定位】生物进化。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基因库的含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区别,理解自然选择的作用。
    18.(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 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内个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D. 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同时存在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种群是生物生殖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内个体属于同种生物,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C错误;
    D、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属于同种生物,它们同时存在体现了基因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相关试卷

    专题20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这是一份专题20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共269页。

    专题19 生物技术实践-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这是一份专题19 生物技术实践-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共142页。

    专题18 实验与探究-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这是一份专题18 实验与探究-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共22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