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8 实验与探究-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18 实验与探究-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第1页
    专题18 实验与探究-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第2页
    专题18 实验与探究-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第3页
    还剩2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8 实验与探究-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8 实验与探究-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共228页。
    5. (2021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摸底)分析判断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
    观察对象
    染色剂
    实验结果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苏丹Ⅲ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蒸馏水溶解的健那绿
    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

    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A. 上述表格中的观察对象、染色剂和实验结果对应叙述正确的有 3 项
    B. 实验②中,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看到线粒体内膜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
    C. 实验③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
    D. 实验①②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目的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苏丹Ⅲ使脂肪呈现橘黄色,但不需要盐酸处理。
    ②健那绿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不需要盐酸处理。线粒体内膜需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
    ③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能将葡萄糖转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④观察有丝分裂用苯酚品红溶液染色,用盐酸处理。该染液只对染色体染色,且染色效果稳定可靠,此染液适于动植物各种大小的染色体、体细胞染色体和减数分裂染色体。
    【详解】A、根据分析①②错误,③④正确,A错误;
    B、线粒体内膜需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B错误;
    C、实验③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C正确;
    D、①中苏丹Ⅲ使脂肪呈现橘黄色,但不需要盐酸处理,②健那绿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不需要盐酸处理。④用盐酸处理是解离细胞,是细胞分离开,D错误。
    故选C。
    【点睛】
    6.(2021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摸底) 实验中的选材、方法和步骤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可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做实验材料制作临时装片
    B.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在用低倍镜清晰看到细胞图像后,应换高倍镜仔细观察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后的实验现象
    C. NaOH 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在相同时间内 NaOH 在不同大小的琼脂块内扩散的距离是相同的,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低
    D. 在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后,立即进行观察计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实验材料为人体口腔细胞或洋葱鳞叶片内表皮。
    2、质壁分离是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最常用的实验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紫色大液泡十分明显,能方便地观察到质壁分离及复原的过程。
    【详解】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实验材料为人体口腔细胞或洋葱鳞叶片内表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有紫色大液泡,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用低倍镜即可观察实验现象,不需要使用高倍镜,B错误;
    C、NaOH 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相同时间内NaOH在不同大小的琼脂块内扩散的距离是相同的,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低,C正确;
    D、在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后,一段时间后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D错误。
    故选C。
    16. (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质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
    B. 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快速鉴定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类型
    C.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层析液不能触及滤液细线
    D. 美国的卡尔文用14CO2探明了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1、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检测二氧化碳。
    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
    【详解】A、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质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的分离,A正确;
    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检测二氧化碳,而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能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类型,B错误;
    C、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层析液不能触及滤液细线,否则滤液细线上积累的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滤纸条上无色素带呈现,C正确;
    D、卡尔文用14C标记CO2探明了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途径,该科学研究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D正确。
    故选ACD。
    2. (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实验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 )
    A. 大豆种子中蛋白质的鉴定
    B. 花生种子中脂肪的鉴定
    C. 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D. 观察新鲜菠菜绿色叶片中色素的层析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显微镜在实验观察中具有重要意义: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必须借助显微镜,花生子叶中脂肪的鉴定要借助显微镜,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在高倍镜下观察,观察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再换高倍镜观察。
    【详解】A、大豆种子中蛋白质的鉴定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不必用显微镜观察,A错误;
    B、花生种子中脂肪的鉴定,可将花生种子制成匀浆,再用苏丹III染液鉴定,该方法不用显微镜,B错误;
    C、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需要用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C正确;
    D、观察新鲜菠菜绿色叶片中色素的层析结果,实验方法为纸层析法,不需要用到显微镜,D错误。
    故选C。
    10.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实验材料,进行相关操作后用显微镜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其外表皮制成临时装片,可观察到叶绿体
    B. 将其外表皮用醋酸洋红染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无法观察到染色体
    C. 将其内表皮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未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说明其处于等渗溶液中
    D. 将其内表皮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视野中大部分呈红色,说明其遗传物质主要为R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不含叶绿体,A错误;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中含色素,对显色反应有影响,因此用醋酸洋红染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无法观察到染色体。B正确;
    C.将其内表皮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未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说明其可能处于等渗溶液或低渗溶液中,C错误;
    D.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而不能说明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
    答案选B。
    11.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有关细胞“选择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真核生物的核苷酸、RNA和蛋白质都能通过核孔,因此核孔对物质进出不具有选择性
    B. 用生物膜与人工膜做实验,发现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远远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具有选择性
    C. 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蛋白质都不相同
    D. 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基础是膜转运蛋白具有专一性和磷脂分子尾部具有疏水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其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细胞核膜上的核孔具有选择性,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的运输通道,而DNA不能通过核孔;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不同的细胞产生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进而使得不同的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
    【详解】A、真核细胞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运输的通道,具有选择性,A错误;
    B、用生物膜与人工膜做实验,发现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远远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可以协助离子的跨膜运输,但是不能体现生物膜具有选择性,B错误;
    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的细胞中产生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C错误;
    D、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具有选择性的分子基础是膜转运蛋白具有专一性和磷脂分子尾部具有疏水性,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核孔的特点以及细胞分化的实质的理解,明确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遗传物质DNA就不能通过核孔。
    24.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同位素标记法: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B. 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和鲁宾卡门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O2的O元素来源
    C. 模型构建法: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D. 假说-演绎法: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S菌活细菌。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的巧妙之处是把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提纯,分别加入到培养R菌的培养基中,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果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利用的是荧光标记技术,A错误;
    B、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利用有氧和无氧两组实验进行对比,鲁宾卡门探究光合作用过程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进行对比,B正确;
    C、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利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利用了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C正确;
    D、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都利用假说-演绎法,D正确。
    故选A。
    7.(河南省郑州商丘市名师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参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等
    B. 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变化过程
    C. 实验所用解离液由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而成
    D. 该实验也可选用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可以在同一分生组织中看到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各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详解】A、洋葱是高等植物,高等植物细胞内没有中心体,A错误;
    B、解离处理后的细胞已经失去活性,不会再继续分裂,观察不到染色体的加倍变化过程,B错误;
    C、解离液是由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按体积比1∶1混合配制而成,C正确;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继续分裂,不可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D错误。
    故选C。
    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实验结束后,通常要观察其颜色变化,下面是一些同学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
    A. 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可洗去浮色
    B. 使用斐林试剂时,应先将甲、乙液混合后再加入还原糖溶液,然后直接观察结果
    C. 淀粉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出现砖红色沉淀
    D. 将双缩脲试剂A、B液混合后加入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呈紫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大分子主要包括糖类、脂质、核酸、蛋白质。淀粉与碘液呈蓝色,还原糖遇斐林试剂呈砖红色,油脂遇苏丹Ⅲ染液呈橘黄色,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详解】A、用苏丹Ⅲ染液对脂肪颗粒进行染色时,可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A正确;
    B、使用斐林试剂时,需要水浴加热才能观察到结果,B错误;
    C、淀粉是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C错误;
    D、在蛋清稀释液中先滴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溶液呈紫色,D错误。
    故选A。
    5.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关于“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不存在对照实验
    B. 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 用龙胆紫对细胞进行染色后,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现象一定更明显
    D. 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均能复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质壁分离前后可以对照,A错误。
    B、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增加,渗透压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正确。
    C、用龙胆紫对细胞进行染色后,细胞已经死亡,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C错误。
    D、使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细胞因过度失水而死亡,不会再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错误。
    故选B。
    1.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比较CO2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后的变色速度,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B. 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C. 检测苹果汁是否有还原糖时,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摇匀后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D. 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2、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详解】A、由于分解同等质量葡萄糖时,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多,因此比较CO2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后的变色速度,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A正确;
    B、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其内的过氧化氢酶在高温下已失去活性,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不会立即出现大量气泡,B错误;
    C、检测苹果汁中是否有还原糖时,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摇匀后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如果反应过程中出现了砖红色沉淀,说明苹果汁含有还原糖,C正确;
    D、用低倍镜可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D正确。
    故选B。
    4. (湘豫名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将甲溶液、乙溶液和甲、乙混合溶液进行如下三组实验,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溶液
    双缩脉试剂
    碘液
    斐林试剂
    甲溶液
    +
    -
    -(加热)
    乙溶液
    -
    ++
    -(加热)
    甲、乙混合溶液
    +
    +
    +(加热)
    注:“+”表示有颜色反应,“-”表示无颜色反应。
    A. 甲溶液含有淀粉 B. 乙溶液含有葡萄糖
    C. 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 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实验结果可知:甲溶液不含淀粉和还原糖,含有蛋白质;乙溶液中不含蛋白质和还原糖,含有淀粉;混合溶液中三种都有。所以甲中蛋白质是淀粉酶,催化乙中的部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还原糖)。
    【详解】A、甲中加入碘液没有显色反应,说明甲中没有淀粉,A错误;
    B、乙中加入斐林试剂加热后没有显色反应,说明乙中没有还原糖,而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因此乙溶液不含有葡萄糖,B错误;
    C、混合液中加入碘液后有显色反应,说明其中含有淀粉,C错误;
    D、混合液中有蛋白质、淀粉和还原糖,其中还原糖是淀粉被淀粉酶水解后产生的,D正确。
    故选D。
    9. (湘豫名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洋葱是良好的生物学材料,下列选用洋葱为材料所做的实验,正确的有( )
    ①洋葱新鲜管状绿叶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②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③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④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A. 四项 B. 三项 C. 二项 D. 一项
    【答案】A
    【解析】
    【分析】
    洋葱是比较好的实验材料:(1)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适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2)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色素含量较多,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3)洋葱的绿叶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叶肉细胞做细胞质流动实验,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4)洋葱的内表皮细胞颜色浅、由单层细胞构成,适合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
    【详解】①洋葱新鲜管状叶伸展于空中,含有叶绿体,可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材料,①正确;
    ②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可做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②正确;
    ③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颜色浅、由单层细胞构成,适合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③正确;
    ④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有大液泡,是成熟的植物细胞,适合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④正确。
    故选 A。
    11. (湘豫名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下列有关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的氧浓度范围内,人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不变
    B. 在人体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不变
    C. 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某细菌种群单位时间新增加的个体数不变
    D. 在初级精母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所含的DNA分子数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细胞增殖、种群的数量变化,题目综合性较强,需在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作答。
    【详解】A、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在一定的氧浓度范围内,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不变,A正确;
    B、细胞分化的是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人体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不变,B正确;
    C、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细菌种群呈“J”型增长,单位时间新增加的个体数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C错误;
    D、初级精母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不分裂,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D正确。
    故选C。
    6.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用显微镜观察甲基绿溶液处理过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可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
    B. 在厌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蓝色变成灰绿色
    C. 在新鲜的苹果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在加热条件下由无色变成砖红色
    D. 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逐渐变成紫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2、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呈橙色,遇酒精变成灰绿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详解】A、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A正确;
    B、厌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橙色变成灰绿色,B错误;
    C、在新鲜的苹果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在加热条件下由蓝色变成砖红色,C错误;
    D、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逐渐变成紫色,氨基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出现紫色,D错误。
    故选A。
    8. (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下列关于“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狗骨骼肌细胞中含有多个细胞核
    B. 蚕豆叶下表皮细胞不都含有叶绿体
    C. 牛神经细胞中含有许多短而多的突起
    D. 可通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方法制作永久装片来观察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正常情况下,一个细胞中有一个细胞核,部分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植物的筛管细胞,少数细胞中具有多个细胞核,如脊椎动物的骨骼肌细胞;
    2、叶绿体分布在叶肉细胞和幼茎的皮层细胞中,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3、神经细胞有许多短而多的突起(树突)和一根长的突起(轴突)。
    【详解】A、狗骨骼肌细胞属于横纹肌细胞,因此细胞中含有多个细胞核;A正确;
    B、蚕豆叶下表皮中只有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B正确;
    C、牛神经细胞中含有许多短而多的突起(树突),C正确;
    D、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方法是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而不是用来制作永久装片的方法,D错误。
    故选D。
    11. (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密度梯度离心法: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方法和分离细胞器的方法
    B. 构建物理模型法: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和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C. 假说演绎法:基因分离定律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提出
    D.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分离细胞器用梯度离心法、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用的离心;
    2、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都是建构物理模型;
    3、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和摩尔根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是假说演绎法;
    4、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氧气的来源、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详解】A、分离细胞器的方法为差速离心,A错误;
    B、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和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均为物理模型的构建,B正确;
    C、染色体学说的提出采用了类比推理法,C错误;
    D、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用N为非放射性同位素,D错误。
    故选B。
    30. 酒精性肝炎是长期过量饮酒所致的一种肝脏疾病,患者会发生肝细胞损伤、肝脏炎症反应甚至肝衰竭。研究发现某些粪肠球菌能够分泌一种外毒素—溶细胞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孔洞,对肝脏细胞具有毒害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是否依赖于酒精的存在,研究人员利用体外培养的肝脏细胞悬液、动物细胞培养液、提纯的溶细胞素、酒精等进行了实验。
    (1)实验分组处理如下:_______________
    实验检测指标为:_____
    (2)若溶细胞素和酒精对肝脏细胞的毒害作用是独立发生的,请用柱形图表示出实验结果。_____
    (3)分析与讨论
    人肝脏细胞能通过_____来调节血糖稳定,它的_____上有氧化酒精的酶。长期过重摄入酒精能够使肠道菌群中粪肠菌所占比例显著升高,而且酒精能够破坏肠道屏障,导致_____,使酒精性肝炎患者病情加重,降低酒精性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答案】 (1). 第1组:肝细胞悬液+动物细胞培养液;
    第2组:肝细胞悬液+动物细胞培养液+酒精;
    第3组:肝细胞悬液+动物细胞培养液+溶细胞素;
    第4组:肝细胞悬液+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酒精+溶细胞素 (2). 定期取样检测四组细胞的死亡率或损伤率 (3). (4). 合成和分解肝糖原(储存和利用肝糖原) (5). 光面内质网 (6). 粪肠球菌转移到肝脏中,某些粪肠球菌分泌溶细胞素毒害肝细胞
    【解析】
    【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人体血糖高时促进合成肝糖原,血糖低时能促进糖原分解。
    【详解】(1)本实验目的是为检验溶细胞素对肝脏细胞的毒害作用是否依赖于酒精的存在,所以自变量为是否加入酒精和溶细胞素,因变量为肝细胞的死亡率或损伤率,实验过程中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和等量原则,故实验的分组为:将肝细胞平均分为四组;第1组:只加入细胞培养液培养肝细胞,第2组:用加入酒精的细胞培养液培养肝细胞,第3组:用加入溶细胞素的细胞培养液培养肝细胞,第4组:用同时加入酒精和溶细胞素的细胞培养液培养培养肝细胞。检测指标应为四组肝细胞的死亡率或损伤率。
    (2)若酒精组、溶细胞素组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酒精+溶细胞素组细胞死亡率高于酒精组、溶细胞素组,但不超过两组之和(酒精+溶细胞素组细胞死亡率等于酒精组、溶细胞素组之和),则表明溶细胞素和酒精对肝脏细胞的毒害作用是独立发生的。
    (3)血糖升高时,肝细胞能够合成肝糖原,使血糖降低;血糖降低时,肝细胞内的肝糖原可分解形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人体肝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上有氧化酒精的酶。酒精会破坏肠道屏障让粪肠球菌转移至肝脏,粪肠球菌可在酒精环境下产生大量溶细胞素毒害肝脏。
    【点睛】识记自变量,因变量及单一变量原则是设计本题答案分析实验结果的关键。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9. 下列关于制作果汁和果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得到澄清果汁过程中,加热和加入 95%乙醇的目的相同
    B. 在利用葡萄制作果酒和利用果汁制作果酒中加入蔗糖的主要目的不同
    C. 果胶经果胶酶完全水解后得到的产物不都溶于水
    D. 在利用葡萄制作果酒中不接种酵母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详解】A、由于果胶不溶于酒精,所以加入酒精的目的是析出果汁中的果胶,加热可以使果胶凝固,从而达到析出的目的,所以二者目的相同,A正确;
    B、野用葡萄制作果酒加入蔗糖的主要目的是使酵母迅速发挥作用,而利用果汁制作果酒中加入蔗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果酒中的含糖量,B正确;
    C、果胶经果胶酶完全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半乳糖醛酸,可以溶于水,C错误;
    D、在利用葡萄制作果酒过程中,可以不接种酵母菌,葡萄皮上附着有酵母菌,D正确。
    故选C。

    (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35. 菠菜是常见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浓绿,富含多种营养素,分布广泛。下列与其有关的生物学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新鲜菠菜和放置数天的菠菜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溶解度最大的色素的种类不同
    B. 利用菠菜叶肉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时,至少要用低倍镜观察3次
    C. 用高倍镜观察菠菜的叶绿体时,最好选上表皮细胞制作临时装片
    D. 新鲜菠菜的叶肉细胞因为含大量叶绿体,所以不易观察到染色后的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叶绿素被分解,色素含量减少,导致色素带颜色较浅。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详解】A、由于胡萝卜素稳定不分解且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所以二者溶解度最大的色素的种类相同,都是胡萝卜素,A错误;
    B、此实验中共用3次低倍镜,第一次是将菠菜叶肉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第二次是滴加蔗糖溶液观察质壁分离现象,第三次是滴加清水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B正确;
    C、菠菜叶片的下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要选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因为叶肉细胞叶绿体数量少且体积大,C错误;
    D、叶肉细胞是成熟的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不能观察到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30. 关于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人体细胞需氧呼吸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18O标记葡萄糖,产物H2O中能检测到放射性
    B. 用18O标记氧气,能检测到的产物有H218O和C18O2
    C. 用14C标记葡萄糖,产物CO2中能检测到放射性
    D. 用14C标记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能检测到放射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详解】A、人体细胞需氧呼吸产生的水全部来自O2,而且18O是稳定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A错误;
    B、用18O标记氧气,18O在第三阶段参与水的形成,H218O可参与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形成C18O2,B正确;
    C、14C是放射性同位素,葡萄糖标记后可在产物CO2中检测到放射性,C正确;
    D、14C是放射性同位素,葡萄糖标记后可在产物丙酮酸中检测到放射性,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进行彻底氧化分解,因此,在线粒体中能检测到放射性,D正确。
    故选A。

    (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29. 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不可能是实验的变量
    B. 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
    C. 数据测量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 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1)自变量是指实验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也称刺激量或输入变量。
    (2)因变量是指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也称反应变量或输出变量,它是实验自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
    (3)无关变量是指那些不是某实验所需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的统称,也称为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无关变量又称为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以外,其它的可能引起实验结果改变的因素。
    2、实验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原则等。
    【详解】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都有可能是实验的变量,A错误;
    B、对比实验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B错误;
    C、进行数据测量时,为了减少误差,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C正确;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不一定与提出的假设一致,D错误。
    故选C

    (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27. 下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
    B. 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
    C. 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D. 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2、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要唯一;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对照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且相同。
    3、本实验中,自变量是过氧化氢所处的条件,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通过气泡产生的速度体现出来,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的量、酶的用量等。
    详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反应条件,因变量是反应速率,A错误;
    B、酶的用量等属于无关变量,但温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B错误;
    C、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1号与3号对照说明Fe3+具有催化作用,1号与4号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C正确;
    D、加热能提供能量而不是降低活化能,D错误。
    故选C。

    (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5. 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下列归纳中错误的是
    选项
    药剂
    作用
    结果
    A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检测CO2
    溶液由蓝→绿→黄
    B
    健那绿
    观察DNA分布
    细胞核被染成绿色
    C
    斐林试剂
    鉴定还原糖
    水浴加热后产生砖红色沉淀
    D
    酸性重铬酸钾
    检测酒精
    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时,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A正确;
    B、健那绿用于线粒体的染色,甲基绿用于DNA染色,B错误;
    C、斐林试剂 与还原糖混合,水浴加热后产生砖红色沉淀,C正确;
    D、酸性重铬酸钾遇酒精时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D正确。
    故选B。

    (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9. 黑藻在高中生物教材实验中有很多用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只有选择黑藻的幼嫩叶片才能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B. 成熟黑藻叶片一般不能用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C. 黑藻叶片可以作为“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材料
    D. 用黑藻叶片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有利于观察实验现象
    【答案】A
    【解析】
    【分析】
    黑藻属于真核生物,含有叶绿体,可用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叶绿体中含有光合色素,故黑藻也可用作“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材料。成熟的植物细胞因含有大液泡,可用于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观察。
    【详解】A、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的实验材料不只有黑藻叶片,理论上只要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均可用作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实验材料,如菠菜叶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A错误;
    B、成熟黑藻叶片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所以一般不能用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B正确;
    C、黑藻叶片的叶绿体含有光合色素,可以作为“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材料,C正确;
    D、黑藻叶片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含大液泡,可用作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材料,其中叶绿体的存在有利于观察实验现象,D正确。
    故选A。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大联考)11. 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下列科学研究中未使用同位索标记的是( )
    A. 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 科学家通过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 科学家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
    (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详解】A、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用35S、32P作为标记,A正确;
    B、鲁宾和卡门用含有18O的H2O、C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B正确;
    C、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用的是荧光抗体标记,C错误;
    D、科学家用15N标记DNA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D正确。
    故选C。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0. 在生物实验中,实验材料、药品往往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起着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观察细胞中DNA的分布和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时,所选生物材料可以相同
    ②可以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③在进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的实验中,加入过量的95%乙醇,纸层析时色素带颜色将变深
    ④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溶液中的蛋白质是否被蛋白酶完全水解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洋葱作为实验材料:(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①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②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A、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B、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2)根尖分生区是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
    【详解】①观察细胞中DNA的分布和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时,都可选择无色的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①正确;
    ②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含有线粒体,且无色,因此可用于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②正确;
    ③在进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的实验中,加入过量的95%乙醇,导致滤液浓度低,纸层析时色素带颜色将变浅,③错误;
    ④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因此不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溶液中的蛋白质是否被蛋白酶完全水解,④错误。
    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①②,共两项,B正确,故选B。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月考(期中)生物试题)8. 下表是利用洋葱进行的相关实验,其中材料、试剂、观察内容等有误的是( )
    组别
    材料
    实验试剂及用具
    观察内容
    A
    鳞片叶内表皮
    显微镜、健那绿染液等
    观察线粒体
    B
    鳞片叶外表皮
    显微镜、甲基绿吡罗红染液等
    观察核酸分布
    C
    根尖
    显微镜、解离液等
    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D
    管状叶
    定性滤纸、无水乙醇等
    观察绿叶中色素的种类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健那绿染液能专一性地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通过染色,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详解】A、鳞片叶内表皮是无色的,可以通过健那绿染色,观察线粒体,A正确;
    B、观察核酸分布需要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来染色细胞,而鳞片叶外表皮是紫色的,故不适合用来观察核酸分布,B错误;
    C、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可以用分生区细胞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C正确;
    D、洋葱管状叶中含有叶绿体,可以用定性滤纸、无水乙醇等,观察绿叶中色素的种类,D正确。
    故选B。

    (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21. 为研究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操作顺序的实验方案:
    甲组:CuSO4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乙组:NaCl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丙组:蒸馏水—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各组试剂量均适宜,下列对该实验方案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
    A. 缓冲液的pH应控制为最适pH B. 保温的温度应控制在37℃左右
    C. 宜选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 D. 设置的对照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酶活性受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酶的特点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实验设计应遵循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实验过程中应保持无关变量一致。
    【详解】A、缓冲液的pH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A正确;
    B、温度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左右,B正确;
    C、碘液遇淀粉变蓝,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变蓝色,因此可以选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C正确;
    D、甲乙两组实验中除了有Cu2+和Cl-,还有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需要排除二者对实验的干扰,因此对照组还需要再设置一组排除硫酸根离子和一组排除钠离子干扰的对照实验,因此该实验方案设置的对照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D错误。
    故选D。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衔接班))29.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多选题
    A.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可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是否水解
    B. 验证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结果的鉴定
    C. 给植物同时提供H218O和C18O2,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D.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顺序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检测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需注意必须水浴加热;非还原糖如淀粉可用碘液检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顺序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详解】A、用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是否水解,A错误;
    B、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分解,蔗糖分解前后都不与碘液反应,在验证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进行结果的鉴定,B错误;
    C、给植物分别提供H218O和Cl8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而不是二氧化碳。给植物同时提供H218O和C18O2,无法判断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C正确;
    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实验顺序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错误。
    故选ABD。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衔接班))24. 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一致的是( )多选题
    A. 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的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断: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成连续的两层
    C. 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D. 科学家用不同颜色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并将标记后的两种细胞进行融合,这一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衔接班))22. 小杨对4种实验材料的研究及观察记录见下表,其中不正确的有( )多选题
    选项

    实验材料

    观察到的结构或现象

    A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质壁分离及复原

    B

    胚胎干细胞

    同源染色体联会

    C

    神经元

    着丝点分裂

    D

    大肠杆菌

    有核仁


    A. A B. B C. C D. D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详解】A、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使用的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故A正确;
    B、胚胎干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故B错误;
    C、神经元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故C错误;
    D、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故D错误。
    故选BCD。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5. 下列有关细胞膜制备及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家鸡的红细胞是最佳的实验材料
    B. 若选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应先用镊子去除细胞壁
    C. 制备细胞膜应先利用吸水涨破法,再利用离心法获取
    D. 可以利用显微镜的高倍镜直接观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要选择人的成熟红细胞,因为该细胞除了细胞膜,无其他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能获得较为纯净的细胞膜;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渗透吸水破裂,其中的内容物混合在一起,通过离心的方法可提取纯净的细胞膜。
    【详解】A、家鸡的红细胞为正常细胞,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此不能用家鸡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A错误;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错误;
    C、哺乳动物红细胞放在清水中吸水涨破,再离心时将血红蛋白于细胞膜分离,C正确;
    D、用显微镜观察时,应该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的目标,再换高倍镜观察,D错误。
    故选C。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9月联考(新高考))1. 如表所列四个实验的选材及其主要原因﹐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选材主要原因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梨匀浆
    富含还原糖、颜色较浅,不影响结果的过程
    B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细胞液呈紫色,便于观察
    C
    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
    撕取菠菜叶下表皮
    下表皮细胞中叶绿体大而稀,易对叶绿体进行观察
    D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分生区
    呈白色、易取材,细胞分裂旺盛,易找到分裂期细胞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材料选择含还原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是利用了渗透原理,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现象,选用植物分生区组织。
    【详解】A、梨匀浆富含还原性糖、颜色为白色,不会干扰砖红色沉淀的观察,A正确;
    B、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材料,细胞液呈紫色,便于观察,B正确;
    C、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如果用菠菜作为实验材料,要撕取菠菜叶下表皮略带叶肉,下表皮除了保卫细胞外无叶绿体,而所带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大而稀,易观察叶绿体的形态,C错误;
    D、洋葱根尖分生区呈白色、易取材,细胞分裂旺盛,容易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D正确。
    故选C。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
    B. 人鼠细胞融合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同位素标记法
    C. 分离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差速离心法
    D.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各种方法的含义:
    差速离心法:根据颗粒大小和密度的不同存在的沉降速度差别,分级增加离心力,从试样中依次分离出不同组分的方法。
    纸层析法: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
    同位素标记法:通过追踪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详解】A、因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故可用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A正确;
    B、人鼠细胞融合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利用荧光标记法,B错误;
    C、分离细胞器采用差速离心法,观察细胞器采用显微观察法,C正确;
    D、提取色素,可用研磨过滤法使色素更多的释放出来及获取更多的色素,分离色素用纸层析法,D正确。
    故选B。

    (2021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选项数共有 ( )
    ①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原核细胞染色,观察到红色的是拟核
    ②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的鉴定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滴
    ③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④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后,用健那绿染色,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
    ⑤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流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⑥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均需水浴加热
    ⑦视野中观察到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不能据此判断该细胞正在失水
    A. 2项 B. 3项 C. 4项 D. 5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原核细胞染色,观察到红色的是细胞质,故①错误;脂肪能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者被苏丹Ⅳ染成红色,且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滴需要借助显微镜,故②正确;斐林试剂应混合使用,故③错误;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所以使用健那绿时,应保持细胞活性,故④错误;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流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故⑤正确;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水浴加热,但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水浴加热,故⑥错误;视野中观察到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或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所以不能据此判断该细胞正在失水,故⑦正确。其中正确的是②⑤⑦。
    故选B。

    (2021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洋葱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其管状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请根据洋葱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细胞中核酸的分布可以用洋葱_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染色后,可以发现绿色主要分布在_________中。
    (2)利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可以做质壁分离实验,原理是当植物细胞处于渗透压较__的外界溶液中会失水。
    (3)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可以用洋葱的____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溶于____________中进行色素的提取。
    (4)观察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可用洋葱的____________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答案】 (1). 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 (2). 细胞核 (3). 高 (4). 管状叶 (5). 无水乙醇 (6). 根尖分生区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洋葱的不同结构可以作为不同实验的材料,如管状叶可以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紫色的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可以作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材料,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以作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根可以作为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观察细胞中核酸的分布可以用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甲基绿可以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可以将RNA染成红色,因此结果是细胞质呈现红色,细胞核呈现绿色。
    (2)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当植物细胞处于渗透压较高的外界溶液中会失水而发生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分离现象。
    (3)可以用洋葱的管状叶作为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材料,色素提取的原理是溶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
    (4)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可以作为观察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

    38. 某研究小组对某种成熟沙梨果皮颜色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
    组别
    亲代
    F1表现型
    F1自交所得F2表现型及比例

    绿色×褐色
    全为黄色
    褐色:黄色:绿色=6:6:4

    全为褐色
    褐色:黄色:绿色=10:2:4

    (1)由杂交结果可知,沙梨成熟果皮的颜色是受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些等位基因的遗传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研究小组用相同的亲本异地进行了上述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第二组,研究者据此认为上述一、二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有一种基因型的沙梨可随___________因素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果皮颜色,推测该种基因型是_________ (若为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若为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B、b和C、c表示,依此类推)。
    (3)若将第二组的F2中成熟果皮颜色表现为绿色的个体单独种植并让其自交,则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
    【答案】 (1). 两(或2) (2). 遵循 (3). 环境 (4). AaBb (5). 0
    【解析】
    【分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绿色果皮与褐色果皮杂交得F1,F1自交,得到F2的组合方式是16种(即比例总份数为16份),且表现型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该成熟果皮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按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基因型只有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类型都是AB:Ab:aB:ab=1:1: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才是A_B_:A_bb:aaB_:aabb=9:3:3:1或其变式“6:6:4或10:2:4”,由此可推测两组的F1基因型都为AaBb且亲本都为纯合子,结合第一组亲本的表现型可推知,亲本基因型最可能是aaBB和AAbb;结合F2中表现型及其比例可推知:褐色果皮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绿色果皮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_,黄色果皮的基因型为AaB_。
    【详解】(1)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沙梨成熟果皮的颜色是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些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分析可知,两组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是AaBb,但在第一组实验地表现为黄色,在第二组实验地表现为褐色,由此说明环境因素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性状表现。
    (3)由于F1的基因型为AaBb(褐色),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2:4:2:1:2:1:1,结合在异地条件下第二组F2代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褐色:黄色:绿色=10:2:4”,推测褐色个体的基因型包括9A_B_和1AAbb,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2Aabb,绿色个体的基因型包括3aaB_和1aabb.也就是说,F2中凡是含aa基因组成的个体都表现型为绿色。将这些绿色个体再自交,由于后代基因型中始终包括aa的基因组成,所以F2中绿色个体自交都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点睛】解决本题的突破口:根据F2的表现型比例符合“9:3:3:1”的变式,推测该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进而确定F1的基因型为AaBb。再根据F2中9种基因型及其比例,结合表中两组不同地方的F1和F2表现型不同来推测不同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类型是本题的关键。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26. 泥鳅肉质细嫩,肉味鲜美,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某实验小组探究了温度对泥鳅肠道内各种消化酶的活力的影响,以指导泥鳅的培养温度和投放的饲料类型,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从酸碱度和温度角度考虑,实验过程中提取的消化酶可置于_________条件下保存。
    (2)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知饲养泥鳅时可用来提高其产量的措施__________答出两点)。
    (3)泥鳅生活的环境经常遭受重金属镉(Cd)的污染,重金属镉会降低泥鳅体内各种消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泥鳅的生长繁殖。请你以淀粉酶为例,设计实验来验证Cd2+会使淀粉酶的活性降低。
    实验材料:淀粉、泥鳅体内提取的淀粉酶溶液、含Cd2+的溶液、碘液。
    实验步骤:
    ①取A、B两支试管均先加入等量的从泥鳅体内提取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往A试管中加__________,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处理一段时间。
    ②再往A、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一段时间后向两支试管中滴加等量的碘液。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温度和消化酶的种类 (2). 最适pH和低温 (3). 饲养水温控制在35-55℃,并且多投放淀粉类饲料 (4). 一定量的含Cd2+的溶液 (5). A组试管中的蓝色明显比B组试管中的深(或A组试管中显现蓝色,B组试管中不显现蓝色)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和曲线图可知,该实验是探究温度对泥鳅肠道内各种消化酶的活力的影响,其自变量是温度和消化酶的种类,因变量是酶的活力,pH、各种消化酶的量等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会水解,若淀粉酶活力降低,则淀粉分解量减少。再结合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1)据曲线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消化酶的种类;PH和温度均会影响酶的活性,但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故从酸碱度和温度角度考虑,实验过程中提取的消化酶可置于最适pH和低温条件下保存。
    (2)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在35-55℃范围内各种酶活力均较高,且淀粉酶活力最强,故可知饲养泥鳅时可用来提高其产量的措施有饲养水温控制在35℃~55 ℃,并且多投放淀粉类饲料。
    (3)由于实验是验证Cd2+会使淀粉酶的活性降低,故实验的自变量为Cd2+的有无,因变量为淀粉酶的活性,根据实验设计的变量原则与对照关系,可设置实验如下:
    ①取A、B两支试管均先加入等量的从泥鳅体内提取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往A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含Cd2+的溶液,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处理一段时间。
    ②再往A、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一段时间后向两支试管中滴加等量的碘液。
    实验结果:由于Cd2+会使淀粉酶的活性降低,而A试管中有一定量的含Cd2+的溶液,B试管中为清水,因此A试管中淀粉的分解量较少,故加入碘液后A组试管中的蓝色明显比B组试管中的深(或A组试管中显现蓝色,B组试管中不显现蓝色)。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探究温度对泥鳅肠道内各种消化酶的活力的影响,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其次要求考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具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37. 锌是植物必需的元素之一,缺锌会导致植物出现相应的锌元素缺乏症。现欲设计实验验证植物体中锌的作用不能被镍所代替。请回答:
    (1)在植物体中,锌属于_________(大量或微量)元素,主要以__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
    (2)材料准备:足量正常黄瓜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锌的完全培养液、蒸馏水、含锌溶液和含镍溶液等,可根据需要选择或补充实验材料。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和预期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黄瓜的完全培养液中不含有镍,且本实验浓度范围内的镍对植物无毒副作用)。
    (3)轮作指在同一块田地里种植的作物年份有所不同,也就是有计划地更换作物种类来种。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轮作的意义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答案】 (1). 微量 (2). 离子 (3). 实验思路:将上述黄瓜幼苗均分为A、B两组,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分别用等量的完全培养液、缺锌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正常生长,B组出现锌元素缺乏症。将B均分为B1、B2两组,分别补充等量的含锌溶液和含镍溶液,相同且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幼苗生长状况 (4). 预期结果:只有B1组锌元素缺乏症减轻或消失 (5). 不同的农作物对无机盐离子的需求(量和种类)不同(或者轮作可防止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导致土壤中某些离子的缺乏而造成减产) (6). 轮作可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解析】
    【分析】
    1、根据细胞内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的比例,将其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为大量元素,如C、H、O、N、P、S、K、Ca、Mg等,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为微量元素,如Fe、Mn、B、Zn、Mo、Cu、Cl等。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2、要验证植物体中锌的作用不能被镍所代替,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锌,镍是否可以代替锌,要验证该实验,设计思路有二:
    方案一:将上述黄瓜幼苗均分为A、B、C三组,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分别用完全培养液、缺锌的完全培养液培养、用镍代替锌的完全培养液。一段时间后,A组正常生长,BC两组出现锌元素缺乏症状。
    方案二:将上述黄瓜幼苗均分为A、B两组,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分别用完全培养液、缺锌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正常生长,B组出现锌元素缺乏症状,将B均分为B1、B2两组,分别补充等量的含锌溶液和含镍溶液,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只有B1组锌元素缺乏症减轻或消失。
    由题意分析本实验思路采用方案二。
    【详解】(1)由分析1可知,锌属于微量元素,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2)要验证植物体中锌的作用不能被镍所代替,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锌以及镍是否可以代替锌。由分析2可知,可以采用的实验思路:将上述黄瓜幼苗均分为A、B两组,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分别用等量的完全培养液、缺锌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正常生长,B组出现锌元素缺乏症。将B均分为B1、B2两组,分别补充等量的含锌溶液和含镍溶液,相同且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幼苗生长状况。预期结果:只有B1组锌元素缺乏症减轻或消失。
    (3)由(1)(2)情境分析,土壤中缺乏某种元素后,一般不能被其他元素替代,植物会出现相应的元素缺乏症。而不同的农作物对无机盐离子的需求(量和种类)不同,轮作可防止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导致土壤中某些离子的缺乏而造成减产。另外轮作植物,可以改变原有食物链,减少病虫害。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31. 为了研究机体对脂肪合成的调控,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正常小鼠能够产生某种物质 X 抑制脂肪的合成,从而保持体型的正常。科学家在实验室 中发现了两种不同品系的肥胖小鼠(分别记为 A小鼠和 B小鼠),一种小鼠无法正常产生该物质X,另一种小鼠体内无与该物质X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因此都会导致脂肪合成过多。 为了研究这两种小鼠的肥胖机理,他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实验组 1:通过手术,把 A小鼠与正常小鼠从肩膀到盆腔之间的皮肤连在一起,并使其血液循环联通(如下图实验1所示)。 一段时间之后,A 小鼠体型明显减小,正常小鼠体型不变。
    实验组 2:通过手术,把 B小鼠与正常小鼠从肩膀到盆腔之间的皮肤连在一起,并使其血液循环联通(如下图实验2所示)。 一段时间之后,B 小鼠体型不变,正常小鼠体型明显减小且部分个体死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选用的 A 小鼠、B 小鼠和正常小鼠的细胞表面抗原需相同,其目的是避免因_____(填免疫应答的类型),导致异体排斥而引起的死亡。
    (2)以上实验还需增设一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该对照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由实验1和实验2推测A小鼠肥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血糖浓度持续降低会使体内脂肪含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寒冷刺激能使脂肪代谢加快,其原因有甲状腺激素增加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研究发现物质 X 属于动物激素,且遵循负反馈调节机制,请你画出实验组 1 和实验组2中 A、B 小鼠体内物质 X 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免疫 (2). 对照实验:通过手术,把正常小鼠与正常小鼠从肩膀到盆腔之间的皮肤连在一起,并使其血液循环联通 (3). 实验结果:一段时间之后,正常小鼠体型均不变 (4). A小鼠无法正常产生该物质 (5). 胰高血糖素促进脂肪的分解 (6). 脂肪酶系统被激活,脂肪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7). 实验结果如下图。(说明: A小鼠从0点开始逐渐升高,最后稳定,B小鼠先下降后上升,但总高于A小鼠,不能和A小鼠的曲线相交)

    【解析】
    【分析】
    正常小鼠能够产生某种物质X抑制脂肪的合成,从而保持体型的正常。一种小鼠无法正常产生该物质X,另一种小鼠体内无与该物质X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因此都会导致脂肪合成过多。 当实验鼠与正常鼠通过手术使其血液相同后,正常小鼠的物质X可作用于实验鼠,若实验鼠的体型不变,说明实验鼠无与该物质X特异性结合的受体,若实验鼠的体型减小,说明物质X可作用于实验鼠,即实验鼠属于不能产生物质X。
    【详解】(1)实验中选用的 A小鼠、B小鼠和正常小鼠的细胞表面抗原需相同,其目的是避免因细胞免疫导致异体排斥而引起的死亡。
    (2)上述实验是把两种病变的小鼠通过手术分别与正常鼠相连,还应设置正常小鼠与正常小鼠通过手术相连的对照组,对照组的具体操作应为:通过手术,把正常小鼠与正常小鼠从肩膀到盆腔之间的皮肤连在一起,并使其血液循环联通。由于正常小鼠能够产生某种物质X抑制脂肪的合成,从而保持体型的正常。所以预期实验结果为:一段时间之后,正常小鼠体型均不变。
    (3)实验1中A小鼠体型明显减小,正常小鼠体型不变,说明正常小鼠产生的物质X能作用于A鼠,使A 小鼠体型明显减小,即A鼠无法正常产生该物质X,从而导致肥胖。
    (4)血糖含量降低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可促进脂肪分解供能,所以血糖浓度持续降低会使体内脂肪含量减少。寒冷刺激能使脂肪代谢加快,其原因有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加快以及脂肪酶系统被激活,脂肪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5)由上述分析可知,A鼠无法正常产生该物质X,从而导致肥胖,由于实验过程中A小鼠体型明显减小,而物质X抑制脂肪的合成,所以实验过程中,A小鼠体内的物质X应从0开始逐渐增加并保持稳定,而B小鼠体内无与该物质X特异性结合的受体,但能产生物质X,由于物质X不能与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所以会使B小鼠的体内物质X含量相对较高,当与正常小鼠连接后,物质X发挥作用,所以物质X的含量有所降低,但稳定后由于物质X不能对B小鼠发挥作用,所以B小鼠体内的物质X又有所增加,B鼠体内的物质X始终高于A鼠。图像为:
    【点睛】本题考查小鼠肥胖原因的探究,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 以下实验中,酒精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可用酒精对离体的胡萝卜韧皮部组织进行消毒
    B. 观察花生种子中的脂肪用酒精洗去染液浮色
    C. 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实验中用酒精做提取液
    D.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用酒精作为解离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来提取色素;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可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进一步纯化DNA等
    【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时,需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即先用70%的酒精进行处理,再用0.1%的氯化汞溶液进行消毒,A正确;
    B、观察花生种子中的脂肪需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B正确;
    C、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实验中酒精(无水乙醇)作提取液,C正确;
    D、“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配制而成,使得组织细胞分离开来,D错误。
    故选D。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不定项)22. 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材料和试剂:纤维素悬浮液、pH7.5的缓冲液、蒸馏水、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斐林试剂。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1、2、3、4。向四支试管均加入0.2mlpH7.5的缓冲液、0.3ml纤维素悬浮液,____________,向2、3、4三支试管均加入1.4ml蒸馏水以及分别加入0.1ml的微生物A提取液、微生物B提取液、微生物C提取液。
    (2)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号试管。
    (3)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斐林试剂,摇匀后,进行______处理。观察比较4支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实验结果:
    实验处理
    微生物A提取物
    微生物B提取物
    微生物C提取物
    颜色深浅程度
    +
    +++
    ++
    (4)上述结果表明:____________。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从解决能源问题的角度分析,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用途在于____________。
    【答案】 (1). 向1试管中加入1.5ml蒸馏水 (2). 1 (3). 50~65℃水浴加热 (4). 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5). 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 (6). 不同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不同酶的空间结构不同) (7). 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可用作制取酒精的原料;用纤维素作为原料,提供清洁能源一定程度上代替化石燃料(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则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因变量是纤维素酶的活性;纤维素酶可以催化纤维素分解产生葡萄糖,葡萄糖属于还原糖,而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定,产生砖红色沉淀,因此砖红色颜色越深的组,纤维素酶的活性越高。
    【详解】(1)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分析,已知向2、3、4三支试管均加入1.4ml蒸馏水以及分别加入0.1ml的微生物A提取液、微生物B提取液、微生物C提取液,则1号试管是对照组,应该加入1.5ml蒸馏水。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1号试管为对照组。
    (3)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即加入斐林试剂摇匀后进行50~65℃水浴加热处理。该实验的原理有: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4)根据表格分析,不同微生物提取物产生颜色深浅程度不同,说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在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不同酶的空间结构不同或氨基酸序列不同。从解决能源问题的角度分析,这种高性能纤维素酶的用途在于能够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可用作制取酒精的原料;用纤维素作为原料,提供清洁能源一定程度上代替化石燃料。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实验的基本原则、还原糖的鉴定等知识点,能够根据实验目的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补充实验过程,并能够根据颜色的深浅程度判断酶活性的高低。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不定项)19. 抗氧化成为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很多广告宣传告诉人们:体内的活性氧浓度越低越好,长期大量服用抗氧化剂,可以延缓衰老。在多数人的想象中,活性氧既然对身体有害,对机体正常的肌肉工作效率只有负面影响。为了探究真伪,科研人员利用大鼠的横膈肌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材料
    处理
    横膈肌收缩力度
    1
    大鼠的横膈肌
    一定量X溶液
    b
    2
    大鼠的横膈肌
    等量H2O2酶处理后的X溶液

    相关试卷

    专题18 实验与探究-2022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

    这是一份专题18 实验与探究-2022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共110页。

    专题18 实验与探究-2022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

    这是一份专题18 实验与探究-2022届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共110页。

    专题18 生物实验-2021届山东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6月刊):

    这是一份专题18 生物实验-2021届山东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6月刊),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