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9 遗传的物质基础(DNA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9 遗传的物质基础(DNA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第1页
    专题09 遗传的物质基础(DNA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第2页
    专题09 遗传的物质基础(DNA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第3页
    还剩4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9 遗传的物质基础(DNA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9 遗传的物质基础(DNA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共440页。
    10. (2021届广西北海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X、Y分别表示两种功能不同的酶,请据图分析,下面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X为解旋酶,Y为RNA聚合酶
    B. 该图中主要包括5种碱基、8种核苷酸
    C. a、b两处片段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D. 过程I在细胞核内进行,过程II在细胞质内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Ⅰ:图Ⅰ表示复制和转录过程,在复制过程中DNA的双链首先要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打开,以每条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利用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RNA,因此图中a为DNA分子,b为DNA模板链,X为解旋酶,Y为RNA聚合酶。
    分析图Ⅱ:图Ⅱ表示翻译过程,图中mRNA相继结合了3个核糖体,正在合成多肽链。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Ⅰ表示复制和转录过程,X为解旋酶,Y为RNA聚合酶,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既有DNA,又有RNA,所以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组成DNA和RNA的分别有4种),B正确;
    C.a处的碱基互补配对为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配对,即A―T、T―A、G―C、C―G,而b处的碱基配对为A―U、T―A、G―C、C―G,C正确;
    D.对真核细胞来说,过程Ⅰ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其次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可以进行,过程Ⅱ在细胞质内进行,D错误。
    故选D。
    33.(2021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摸底) 中心法则反映了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图 1 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能发生碱基U-A 配对的过程有_____(填序号),若在人体的效应T 细胞中,能发生的过程有_____(填序号)。
    (2)已知某基因经②③过程产生的蛋白质中部分氨基酸序列为-甘氨酸-亮氨酸- 谷氨酸-半胱氨酸-缬氨酸-,根据此序列及密码子表,能否推测出该基因的碱基排列序列?_____。说明理由_____。
    (3)研究发现HIV 病毒结构中存在逆转录酶,请推测其感染T 细胞后,会发生图 1 中的_____过程(填数字序号)。
    (4)如图 2 所示,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后,一般很难根除。请据图提出一种副作用尽可能小的治疗方案:________
    【答案】 (1). ③④⑤ (2). ②③ (3). 不能 (4).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根据氨基酸序列无法准确得知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故无法推测基因 (5). ①②③④ (6). 寻找只抑制③过程,而对其余过程无影响的药物治疗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1,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③是翻译,④是逆转录,⑤是RNA复制。
    2、分析图2,①表示病毒DNA整合到人体染色体DNA上,②转录,③表示逆转录,④表示翻译。据此答题。
    【详解】(1)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能发生碱基U—A配对,说明是以RNA为模板进行的,图1过程中是以RNA为模板进行的有③翻译,④逆转录,⑤RNA复制;效应T细胞高度分化,不再进行细胞分裂,能完成的过程有②转录和③翻译。
    (2)因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根据氨基酸序列无法准确得知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故无法推测基因的碱基排列序列。
    (3)HIV病毒结构中存在逆转录酶,故其感染T细胞后,会发生图1中的④逆转录,①DNA复制,②转录和③翻译。
    (4)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后,会将自身DNA整合于人体核DNA分子中,故一般很难根除。在宿主细胞内,只有③逆转录过程是乙肝病毒特有的过程,所以只要寻找只抑制③逆转录过程,而对其余过程无影响的药物治疗,这时副作用最小。
    【点睛】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即可。解题关键是准确判断图中各序号含义。
    16. (2021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摸底)为研究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某科研小组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种类与乙组不同
    B. S 型菌提取物经甲、丙两组处理后转化因子活性基本相同
    C.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变异原理是基因突变
    D. 若增加 RNA 酶处理提取物的对照实验,会更有说服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艾弗里实验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 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说明转化因子是DNA。
    【详解】A、甲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种类与乙组相同,都是S型细菌和R型细菌, A错误;
    B、甲组S型菌提取物经高温处理后,不耐高温的物质失活,而DNA未失活,丙中酶具有专一性,加入DNA酶,使DNA失活,B错误。
    C、R菌转化成S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
    D、若增加RNA酶处理提取物的对照实验,能囊括更多S菌的物质,会更有说服力,D正确。
    故选D。
    17. (2021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摸底)如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 ④代表的物质中储存着遗传信息
    B. 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④的种类无特异性
    C. 转录时该片段的两条链都可作为模板链
    D. 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其中①是含氮碱基、②是脱氧核糖、③是磷酸,①、②和③共同构成的④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详解】④代表的物质是脱氧核苷酸,而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A错误;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④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无特异性,但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差异很大,B正确;转录时该片段只有一条链可作为模板链,C错误;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稳定性越低, G与C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D错误。
    【点睛】本题以DNA分子结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DNA分子结构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 (2021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摸底)将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
    B.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
    C.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
    D.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I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再分裂一次,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中一个是N14-N14,一个是N15-N14,两个DNA分子进入两个细胞中是随机的,因此,形成的子细胞中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1。
    2、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形成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都含有15N。
    【详解】A、根据题意,若进行两次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得到的子细胞所有的染色体中DNA都有一条链被标记,第二次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中一半有标记或全部有标记,A错误;
    B、若进行减数分裂,DNA完成复制后每个DNA分子中都有一条链有标记,所以子细胞中全有标记,B正确;
    C、精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一条链含有标记,其它的链中都是未被标记的链,所以含14N的染色单体共16条,C错误;
    D、DNA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减Ⅰ中期含有14N的染色单体是16条,D错误。
    【点睛】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和时期的方法
    (1)结合染色体个数和同源染色体行为进行判断

    (2)结合染色体的行为与形态进行判断

    19. (2021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摸底)下列人体内有关生理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三个过程均有氢键的破坏也有氢键的形成
    B. 甲、乙、丙三个过程中只有一个过程能在胰岛B 细胞核内进行
    C. 图乙表示翻译,通过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肽链提高了翻译的速度,细胞可在短时间内合成多条肽链
    D. 图甲表示 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多起点双向复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图甲中进行多起点复制,表示DNA复制;图乙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表示翻译过程;图丙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表示转录过程。
    【详解】A、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图甲DNA复制过程中的解旋和子链的形成,图乙翻译过程中的tRNA和mRNA的结合和脱离,图丙转录过程中的解旋和mRNA的形成过程中均存在氢键的破坏和氢键的形成,A正确;
    B、胰岛B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其细胞核中只能进行转录,不能进行DNA复制,而翻译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B正确;
    C、图乙表示翻译,通过多个核糖体同时完成多条肽链,提高了翻译的效率,C错误;
    D、据图可知,图甲表示DNA分子的复制,其方式为多起点双向复制,D正确。
    故选C。
    20. (2021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摸底)如图为某细菌mRNA与对应的翻译产物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分子mRNA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它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
    B. 在该mRNA合成的过程中,核糖体就可以与之结合并开始翻译过程
    C. 一个mRNA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mRNA可翻译成多种蛋白质
    D. mRNA上的AUG是翻译的起始密码,它是由基因中的启动子转录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mRNA分子为单链结构,一分子mRNA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它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A正确;
    B、细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没有细胞核,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因此在该mRNA合成的过程中,核糖体就可以与之结合并开始翻译过程,B正确;
    C、图示中的AUG是翻译的起始密码,一个mRNA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mRNA可翻译成多种蛋白质,C正确;
    D、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可见,mRNA上的AUG不是由基因中的启动子转录形成,D错误。
    故选D。
    17. (2021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11月)某同学制作了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的物体用以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和不同碱基,再利用代表共价键和氢键的连接物将它们连接成一个由100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DNA质粒结构模型,其中含有30个腺嘌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模型含有70个胞嘧啶
    B. 制作模型需要418个连接物
    C. 可制作4种不同颜色的碱基
    D. 需制作9种形状不同的物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由题目可知,该同学构建了一个含100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DNA质粒,其中有30个腺嘌呤,则胞密啶的个数为20个,A错误;
    B、每个脱氧核苷酸上磷酸与脱氧核糖、脱氧核糖与含氮碱基之间需要2个连接物,每2个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需要一个连接物。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有3个氢键,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由A选项可知,鸟嘌呤与胞密啶的个数都是20个,腺嘌呤与胸腺咤啶的个数都是30个。由于质粒是一种环状DNA分子,所以制作该模型需要的连接物的个数为100 x2+50 ×2+ 20 ×3+30× 2= 420个,B错误;
    C、参与构成DNA的碱基有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4种,故可制作4种不同颜色的碱基,C正确;
    D、参与合成DNA的物质种类有::脱氧核糖、磷酸和4种含氮碱基,故只需要制作6种形状不同的物体,D错误。
    故选C。
    【点睛】
    20. (2021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11月)某DNA片段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图可表示真核细胞核中基因表达的过程
    B. 该DNA片段中含有1个RNA聚合酶的识别结合部位
    C. ①②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均相同
    D. 一个多肽A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参与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①过程表示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②过程表示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场所是核糖体,原料是氨基酸。
    【详解】A、图中一条mRNA合成了三种不同的多肽链,因此该图不能表示真核细胞中基因的表达,A错误;
    B、图中DNA片段转录形成了一条mRNA,说明该DNA片段含有1个RNA聚合酶的识别结合部位,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①过程表示转录,②过程表示翻译,两者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完全相同,C错误;
    D、一个多肽A是由一个核糖体合成的,D错误。
    故选B。
    20. (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肠杆菌的拟核DNA分子中含有n个核苷酸,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不含32P的大肠杆菌得到如图所示的Ⅱ、Ⅲ两种类型的DNA。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正确的是( )

    A. DNA第2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中,类型Ⅱ与Ⅲ的数量比为1:3
    B. DNA分子复制完成后,母链和子链中碱基(A+G)/(T+C)的值一定相等
    C. 第2次复制需要消耗嘧啶碱基的数目是3n/2个
    D. 一个拟核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含32P的脱氧核苷酸单链的数量为2n+1-2条
    【答案】D
    【解析】
    【分析】
    1、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复制的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Ⅱ类型的DNA表明一条链含32P标记,一条链不含;而Ⅲ类型的DNA表明两条链都含32P标记。
    3、一个亲代DNA分子中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则经过n次复制,共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2n-1)m个。在第n次复制时,共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2n-1)m 个。
    【详解】A、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则该DNA第2次复制产生的DNA有22=4个,包括Ⅱ、Ⅲ两种类型,比例为1:1,A错误;
    B、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子链有的和母链相同,有的和母链互补,与母链配对的子链中(A+G)/(T+C)的值与母链互为倒数,与母链相同的子链中(A+G)/(T+C)的值与母链相同,B错误;
    C、拟核DNA分子中含有n个核苷酸,其中嘌呤碱=嘧啶碱=n/2个,第2次复制需要消耗嘧啶碱基的数目是(22-1)×(n/2)=n个,C错误;
    D、DNA复制n次,形成的脱氧核苷酸的单链有2n+1 条,不含32P的单链有2条,故含32P的脱氧核苷酸单链有2n+1-2条,D正确。
    故选D。
    13.(河南省郑州商丘市名师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 某研究人员分别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①35S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②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③14C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T2噬菌体在含35S、32P和14C的培养基中培养可获取含放射性标记的T2噬菌体
    B. 若第②组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则离心后上清液中放射性均偏高
    C. 若第③组进行充分搅拌,则离心后沉淀物中没有放射性
    D. 比较第①组与第②组的实验结果,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详解】A、T2噬菌体是病毒,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在普通培养基中无法培养和标记,A错误;
    B、若第②组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T2噬菌体没有完全侵染细菌或子代T2噬菌体从细菌细胞中释放岀来,经离心后会造成上清液中放射性偏高,B正确;
    C、14C可标记DNA和蛋白质,无论第③组是否充分搅拌,离心后上清液和沉淀物均有放射性,C错误;
    D、对比两组实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14. (河南省郑州商丘市名师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某大肠杆菌的拟核中含有一个大型环状的含14N的DNA分子,假设该DNA分子有4×105个碱基对,含腺嘌呤m个,将该大肠杆菌置于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个拟核DNA分子中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该大肠杆菌拟核DNA分子的碱基排列方式有4400000种
    C. 1个大肠杆菌增殖两代,共需要游离的胞嘧啶数为4×105-m个
    D. 复制两次后子代大肠杆菌拟核DNA中,含15N标记的单链占全部单链的3/4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的复制:
    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过程: 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详解】A、与链状DNA分子不同,细菌拟核DNA分子是环状结构,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
    B、对于特定的DNA分子,无论其含有多少个碱基对,DNA分子的碱基排列方式只有1种,B错误;
    C、1个拟核DNA分子含有的胞嘧啶数目为(4×105-m)个,增殖两代,变为4个DNA分子,共需要游离的胞嘧啶的数目为3×(4×105-m)个,C错误;
    D、复制两次后得到4个DNA分子共8条子链,原来含14N的单链有2条,而新合成含14N标记的子链有6条,故含14N标记的子链占全部子链的3/4,D正确。
    故选D。
    15.(河南省郑州商丘市名师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 外毒素是某些细菌分泌到细胞外使人畜患病的多肽类物质,由细菌的外毒素基因控制合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外毒素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分泌
    B. 细菌外毒素基因的任何一条链均可转录出外毒素的mRNA
    C. 若外毒素基因的某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外毒素结构一定改变
    D. 由核糖体合成外毒素时最多需要20个tRNA参与氨基酸的运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细菌是原核生物,仅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合成的多肽不需要内质网和髙尔基体的加工和分泌,A正确;
    B、对于某个特定基因而言,只有其中一条链转录成相应的mRNA,另一条链不能作为转录mRNA的模板链,B错误;
    C、若外毒素基因的某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则转录形成的mRNA上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可能决定的仍然是同一种氨基酸,因此,外毒素的结构不一定改变,C错误;
    D、在核糖体上翻译外毒素时最多需要61种tRNA参与氨基酸的运输,D错误。
    故选A。
    24. (河南省郑州商丘市名师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基因表达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图甲和图乙为两类不同生物细胞内基因表达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核DNA分子通常在____________期进行复制,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有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图甲所示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同时发生在同一空间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只有类似图甲基因表达过程的生物有____________(至少举两例),合成蛋白质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mRNA的____________,该过程除了mRNA还需要的核酸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翻译过程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填“a→b”或“b→a”),最终3个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乙是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异常血红蛋白基因表达的过程,则异常血红蛋白基因与镰刀型细胞贫血性状的控制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分裂间(有丝分裂的间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 (2).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3). 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 蓝藻、细菌 (5). 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 (6). tRNA、rRNA (7). a→b (8). 相同 (9). 翻译这些肽链的模板(mRNA)相同 (10). 异常血红蛋白基因通过控制合成异常的血红蛋白直接控制患者的镰刀型细胞贫血性状
    【解析】
    【分析】
    甲图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故为原核生物;乙图中有细胞核,转录和翻译独立进行,为真核生物。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细胞核的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分子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
    (2)图甲细胞为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故图甲所示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同时发生在同一空间内;一般只有类似图甲基因表达过程的生物为原核生物,如蓝藻和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是以mRNA为模板的,故其起点和终点分别是mRNA的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该过程需要mRNA(翻译的模板),此外还有tRNA(转运氨基酸)和rRNA(参与构成核糖体)。
    (3)根据肽链的长短可知,图乙中翻译的方向为a→b;由于翻译这些肽链的模板(mRNA)相同,故最终3个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相同。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原因是血红蛋白分子β-肽链第6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导致功能异常。若图乙是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异常血红蛋白基因表达的过程,则异常血红蛋白基因与镰刀型细胞贫血性状的控制关系是异常血红蛋白基因通过控制合成异常的血红蛋白直接控制患者的镰刀型细胞贫血性状。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的异同,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熟练掌握相关信息并能结合题图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
    1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烟草花叶病毒不同提取物感染烟叶的实验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 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D.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烟草花叶病毒的组成成分是RNA和蛋白质,用不同提取物感染烟叶的实验进一步证明R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错误;
    C、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通过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17.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有关 “DNA 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在真核生物中有DNA和RNA,它们都是遗传物质
    B.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C. 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 ,除此以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
    D.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RNA不是遗传物质,A项错误;
    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B项正确;
    C、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C项错误;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等有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18.(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致病病斑不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过程表示用TMV蛋白质外壳感染烟叶,结果说明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作用
    B. b过程表示用HRV的RNA单独接种烟叶,结果说明其有侵染作用
    C. c、d过程表示用TMV外壳和HRV的RNA合成的“杂种病毒”接种烟叶,结果说明该“杂种病毒”有侵染作用,表现病症为感染车前草病毒症状,并能从中分离出车前草病毒
    D. 该实验证明只有车前草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和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a过程中烟叶没有出现病斑,表示用TMV蛋白质外壳感染烟叶,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作用,A正确;
    B、b过程中烟叶出现病斑,表示用HRV的RNA单独接种烟叶,其有侵染作用,B正确;
    C、c、d过程表示用TMV外壳和HRV的RNA合成的“杂种病毒”接种烟叶出现病斑,并能从中分离出车前草病毒,说明该“杂种病毒”有侵染作用,表现病症为感染车前草病毒症状,C正确;
    D、该实验不能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19.(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蓝藻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生物、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如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详解】①酵母菌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①正确;
    ②蓝藻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主要位于拟核中,②错误;
    ③真核细胞的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其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③正确;
    ④真核细胞中DNA还位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物质是DNA,④错误;
    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是RNA,⑤错误。C正确。
    故选C。
    2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如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 ④代表的物质中储存着遗传信息
    B. 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④的种类无特异性
    C. 转录时该片段的两条链都可作为模板链
    D. 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其中①是含氮碱基、②是脱氧核糖、③是磷酸,①、②和③共同构成的④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详解】④代表的物质是脱氧核苷酸,而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A错误;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④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无特异性,但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差异很大,B正确;转录时该片段只有一条链可作为模板链,C错误;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稳定性越低, G与C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D错误。
    【点睛】本题以DNA分子结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DNA分子结构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有关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
    A. 若某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A占该链的30%,另一条链的A占另一条链的20%,则DNA双链中A占双链的30%
    B. 在某双链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占26%,则腺嘌呤占24%
    C. 某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 T)/(C+G)=0.4,其互补链中该碱基比例也是0.4
    D. 若某DNA分子中A占双链的比例为c%,则一条链中的A占该单链的比值为0到2c%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详解】A、根据双链中A占双链的比例等于单链中A占单链的比例之和的一半,所以答案应为25%,A错误;
    B、在某双链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非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因此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6%,则腺瞟呤的分子数由24%,B正确;
    C、某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C+G)=0.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互补链中该碱基比例也是0.4,C正确;
    D、若DNA分子中A占双链的比例为c%,则一条链中的A占该单链的比值范围为0-2c%,D正确。
    故选A。
    2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如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 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 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
    D. 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首先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链,解开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子链与模板链双螺旋成新的DNA分子,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详解】A、由图可看出,此段DNA分子有三个复制起点, 三个复制点复制的DNA片段的长度不同,因此复制的起始时间不同,A错误;
    B、由图中的箭头方向可知,DNA分子是双向复制的,且边解旋边复制,B正确;
    C、DNA分子的复制首先要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进行解旋,C正确;
    D、真核细胞的DNA分子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提高了复制速率,D正确。
    故选A。
    【点睛】准确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对真核细胞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和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基础。
    2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a个腺嘌呤的DNA分子复制第n次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2n-1)个
    B. DNA分子的双链被32P标记后,在含31P的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含31P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1/2n
    C. 让大肠杆菌在15NH4Cl培养液繁殖两代,然后收集并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是一半居中,一半位于上层
    D. 一个DNA分子在15N的环境中复制,若子一代DNA的一条单链出现差错,则子二代DNA中,差错DNA单链和含15N的DNA分子分别占1/4和1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详解】A、某DNA分子含腺嘌呤a个,该DNA第n次复制由2n-1条DNA形成2n个DNA条DNA分子,因此需要游离的腺嘌呤是(2n-2n-1)a=2n-1a个,A错误;
    B、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在含31P的环境中复制n次,形成了2n个DNA分子,但是每个DNA中都含有31P,B错误;
    C、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用15NH4Cl培养液来培养大肠杆菌,让大肠杆菌繁殖两代,在大肠杆菌的DNA中,一半DNA都是15N,另一半DNA中一条链为14N,另一条链为15N。因此,收集并提取大肠杆菌的DNA,再将提取的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是一半居中,一半位于下层,C错误;
    D、一个DNA 分子在15N 的环境中复制,因为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即新形成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链是母链,所以复制形成的每个DNA分子都含15N。已知子一代DNA的一条单链出现差错,所以以该链为模板复制形成的DNA分子的两条链均有差错,即子二代的4个DNA分子中,差错DNA单链占2/8=1/4;同理,子三代的8个DNA分子中,差错DNA单链占4/16=1/4,D正确。
    故选D。
    24.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2N=20)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 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1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为40条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个细胞中被32P标记染色体为40条
    C.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l/2
    D.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l
    【答案】D
    【解析】
    【详解】若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形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复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含1个32P标记DNA)复制后成为1条含2条单体(每条单体含1个DNA,该DNA2条链:1条32P标记,1条没有)的染色体,结果第一次形成的2个子细胞都含32P标记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1个DNA,该DNA2条链:1条32P标记,1条没有);第二次分裂间期染色体(DNA)复制, 每条染色体复制后成为1条含2条单体(1条单体32P标记,1条没有)的染色体,由于后期染色单体分离是随机的,有可能刚好各一半32P标记染色体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也可能全部32P标记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还可能多种不确定情况,C错误;A错误;若进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是成对同源染色体分离,由于每条染色体上的2条单体都含32P,故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每条染色体上的2条单体都含32P,都含32P,这样第二次分裂是单体分离,形成的4个精细胞每条染色体都含32P,B错误;D正确;故选D。
    25.(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示意图。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表示转录,以一条链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B. 过程②表示翻译,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自右向左
    C. 异常多肽中丝氨酸的反密码子为AGA,则物质a模板链相应碱基为AGA
    D. 图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导致膜功能的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a表示DNA分子,b表示mRNA分子。
    【详解】A、图中①为转录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需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结合的RNA聚合酶进行催化,A错误;
    B、过程②表示翻译,根据两条肽链的长度可知,图中异常多肽链的合成方向是从右至左,B正确;
    C、异常多肽中丝氨酸的反密码子为AGA,则其mRNA上的密码子与反密码配对,mRNA上的密码子为UCU,而物质aDNA模板链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故相应碱基为AGA,C正确;
    D、图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其异常后可能导致膜功能的改变,D正确。
    故选A。
    2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miRNA是真核细胞中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其主要功能是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如图所示,BCL2是细胞中抗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该基因的表达受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调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是BCL2基因转录的过程,参与其过程的酶有解旋酶和RNA聚合酶
    B. ②③是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链,最终构成各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不同
    C. miRNA通过与BCL2基因转录的mRNA配对,阻断转录过程
    D. 据图推测若MIR-15a基因缺失,细胞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一是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二是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分析题图:题图是miRNA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的关键过程,分析可知A过程表示转录,B过程表示翻译,①表示转录形成的信使RNA,②表示翻译形成的多肽,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可与BC12形成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阻断翻译过程。

    【详解】A、是BCL2基因转录过程,参与其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A错误;
    B、②③是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链,因为合成这两条多肽链的模板是同一条mRNA,所以构成它们的氨基酸序列相同,B错误;
    C、miRNA通过与BCL2基因转录的mRNA配对,阻断翻译过程,C错误;
    D、据图推测若MIR-15a基因缺失,无法合成miRNA,无法调控BCL2基因的表达,使BCL2基因表达产物增加,抑制细胞凋亡,细胞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增大,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考生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通过分析题图获取miRNA调控其他基因表达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27.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由n个碱基组成的基因,控制合成由1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为( )
    A.
    B. -18(-1) C. na-16(n-1) D. -18(-1)
    【答案】D
    【解析】
    【分析】
    蛋白质是由α-氨基酸按一定顺序结合形成一条多肽链,再由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多肽链按照其特定方式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详解】根据题意,由n个碱基组成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最多含氨基酸数目为n/6,所以含一条肽链的蛋白质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n/6-1,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脱去的水分子的个数×18=n/6×a-18(n/6-1)。D正确。
    故选D。
    28.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相同 B. ②③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
    C. ①②过程所需要的酶相同 D. ③中现象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DNA的复制过程,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②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③是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多肽链(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DNA复制过程中碱基配对为:A-T、C-G、G-C、T-A,转录过程中碱基配对为A-U、C-G、G-C、T-A,可见这两个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A错误;
    B、 ②是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③是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B错误;
    C、 ①是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是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C错误;
    D、 ③是翻译过程中的多聚核糖体现象,因为各个核糖体读取的是同一条mRNA上的密码子,所以核糖体上翻译出的都是同一条多肽链,提高了蛋白质合成的速率,D正确。
    故选D。
    29.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图表示动物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的某一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②转运的氨基酸为赖氨酸
    B. 物质③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跨膜进入细胞质
    C. 结构④可存在于线粒体中
    D. 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从右到左,一次最多可读取6个密码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结构①②为tRNA,根据②一端的反密码子为AAG,其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为UUC可知,②携带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结构③为mRNA,结构④为核糖体,根据tRNA的移动方向可知,翻译方向(即核糖体移动方向)为从左到右。
    【详解】A、结构②为tRNA,其反密码子为AAG,对应的密码子为UUC,则其转运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A错误;
    B、结构③为mRNA,由细胞核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不是协助扩散,B错误;
    C、结构④为核糖体,线粒体内部含有核糖体,C正确;
    D、据图分析可知,起始密码子在左侧,故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从左到右,核糖体一次最多读取2个密码子,D错误。
    故选C。
    3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代表着生物的三种遗传和表达方式,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 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有2、5、9
    B. 上述三种方式的遗传信息流动可总结为:
    C. 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用甲表示
    D. 可与模板链上的碱基A发生A—T配对的过程是3、7
    【答案】B
    【解析】
    甲、乙、丙三图代表着生物的三种遗传和表达方式,其中1、8表示转录过程;2、5、9表示翻译过程;3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4、6表示RNA的复制;7表示逆转录过程。tRNA和核糖体参与的是翻译过程,图中2、5、9都属于翻译过程,A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上述三种方式的遗传信息流动可总结为:
    ,B错误;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为:,可用甲表示,C正确;可与模板链上的碱基A发生A-T配对的过程是3(DNA复制)、7(逆转录),D正确。
    4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中甲、乙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_____和_____中。
    (2)转录时,与DNA中起点结合的酶是_____。
    (3)丙过程在核糖体中进行,通过_____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碱基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
    (4)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某种分泌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_____(填细胞器)加工修饰的结果。
    【答案】 (1). 线粒体 (2). 叶绿体 (3). RNA聚合酶 (4). tRNA (5). 内质网、高尔基体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是DNA的两条链都作为模板的复制过程,多个起点,双向复制,而且是边解旋边复制;图乙:该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单链物质,该单链物质是RNA,为转录过程;图丙是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以tRNA为运输工具合成多肽链的过程,为翻译过程。
    【详解】(1) DNA存在于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所以,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可发生DNA复制和转录。
    (2)转录的产物是RNA,与DNA的起点结合的酶是RNA聚合酶。
    (3)反密码子存在于tRNA上。
    (4)AUG是起始密码子,新合成的多肽链首端应是甲硫氨酸,但某种分泌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说明新生肽链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修饰后,甲硫氨酸被切除。
    【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内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的复制、细胞分化等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DNA复制和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其次还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相关知识。
    6. (金太阳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用14C、32P标记T2噬菌体,再用该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繁殖多代后,释放的子代T2噬菌体中( )
    A. 不含有35S B. 都含有14C
    C. 少数含有32P D. 多数同时含有35S和14C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14C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DNA,侵入大肠杆菌的是亲代T2噬菌体的DNA,因此释放的子代T2噬菌体中少数含有亲代DNA的14C、32P;子代噬菌体是在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中产生的,其蛋白质都含35S,综上所述,C正确。
    故选C。
    17.(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的功能。图甲表示T2噬菌体某些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图乙为图甲中“O”部分的放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RNA聚合酶是在___________(填“大肠杆菌”或“T2噬菌体”)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分子①②通常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分子③④合成完成后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图乙中各物质或结构涉及核糖的有___________(多选)。
    A.mRNA B.tRNA C.核糖体
    (3)图乙所示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图甲中①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填“完全相同”“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
    (4)若用32P和35S共同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子代T2噬菌体的标记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有少数子代噬菌体被32P标记”或“有大部分子代噬菌体被32P标记”)。
    【答案】 (1). 大肠杆菌 (2). 不同 (3). 相同 (4). ABC (5). 不完全相同 (6). 有少数子代噬菌体被32P标记
    【解析】
    【分析】
    1、T2噬菌体为病毒,无细胞结构,从图甲转录与翻译同时进行,可知其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大肠杆菌)内,图中①②为RNA,③④为核糖体;图乙为④核糖体中翻译放大图。
    2、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中,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详解】(1)RNA聚合酶是蛋白质,T2噬菌体无细胞结构,故RNA聚合酶是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分子①②都为RNA,但它们的模板是互补配对的两条DNA链,所以通常不同,控制分子③④合成的模板相同,因此分子③④相同。
    (2)图乙中核糖体由rRNA 与蛋白质构成,rRNA 、mRNA、tRNA的单体核糖核苷酸都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磷酸构成,故含有核糖的各物质有mRNA、tRNA、rRNA,有核糖的结构有核糖体,故选ABC。
    (3)图乙所示翻译过程中,mRNA与tRNA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中特有的是A与U配对,与图甲中①转录的mRNA与模板DNA链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中的A与T配对不同,其他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二者相同,故形成过程不完全相同。
    (4)若用32P(标记DNA)和35S(标记蛋白质)共同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细菌,又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则子代噬菌体的标记情况是:有少数子代噬菌体被32P标记。
    【点睛】本题考查了转录与翻译,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0. (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中,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A. 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
    B. 搭建的分子片段中每个脱氧核糖都与2个磷酸相连
    C. 能搭建出47种不同DNA分子模型
    D. 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
    【答案】D
    【解析】
    由于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只有14个,所以最多只能搭建出14个脱氧核苷酸,A错误;搭建的分子片段中,脱氧核糖与2个磷酸或1个磷酸相连,B错误;在构建双链DNA分子时,由于只有2个脱氧核糖各与1个磷酸结合,其余各与2个磷酸结合,故在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只有14个的条件下,DNA分子双链片段最长有(14+2)/4=4个碱基对,D正确;由于碱基对最多4个,所以最多能搭建出44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C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的数目的计算,再结合题干条件“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有14个”答题。
    11.(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喜马拉雅兔初生时全身毛色是白色的,随着成长身体各个末端部分的毛呈黑色。原因是机体深部温度较高导致合成黑色素相关的酶失去活性,身体末端的温度较低,合成黑色素相关的酶保持催化活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喜马拉雅兔的毛色受环境因素影响
    B. 较高温度通过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
    C. 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其活性对温度敏感
    D. 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喜马拉雅兔毛色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喜马拉雅兔体色受环境的影响,若机体深部温度较高导致合成黑色素相关的酶失去活性,体色出现白色,若身体末端的温度较低,合成黑色素相关的酶保持催化活性,则为黑色。
    【详解】A、由分析可知:喜马拉雅兔的毛色受环境因素影响,A正确;
    B、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较高温度通过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B正确;
    C、由分析可知: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其活性对温度敏感,C正确;
    D、喜马拉雅兔体色不仅受基因的影响,还受环境(温度)的影响,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主要考查生物体性状的控制,意在考查考生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0.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A. 一定有35S,其中有1个含有32P B. 一定有35S,其中有2个含有32P
    C. 一定有32P,其中有2个含有35S D. 一定有32P,但不含35S
    【答案】B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用35S标记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噬菌体会将自身的DNA注入到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以自身DNA作为指导,利用的原料、能量、酶、场所等全是来自于细菌内的。
    【详解】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将自身的DNA注射到细菌菌体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体外。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的,因此亲代噬菌体被32P标记的那两条DNA链存在于某两个子代噬菌体中。而细菌中没有32P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中始终只有2个子代DNA分子有32P标记。由于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是以细菌体内的原料合成的,而大肠杆菌被35S标记,因此合成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有35S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一定有35S,其中有2个含有32P,B正确;
    故选B。
    13.(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B.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含有S元素
    C. 蓝藻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D. 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水解后的产物有6种
    【答案】AC
    【解析】
    【分析】
    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它们的遗传物质均为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
    B、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NA,元素组成C、H、O、N、P,不含有S元素,B正确;
    C、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其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拟核,C错误;
    D、大肠杆菌属于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A、T、G、C),共6种,D正确。
    故选AC。
    14.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A. 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 核糖体不同
    C. 转运RNA不同 D. 信使RNA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实质、基因的表达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的,二者细胞中DNA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但二者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的基因在转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mRNA,进而通过翻译形成了不同的蛋白质。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转运RNA是翻译过程中运载氨基酸的工具,它们都不是导致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15.(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如图是生物体内所发生的几个生理过程的图解,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1和图2过程分别对应于图3中的⑥和⑨
    B. 图2过程的进行需要mRNA、tRNA和rRNA的参与
    C. 如果图1的①中碱基C和G分别占20%、26%,则相应DNA片段中C占22%
    D. 正常人体细胞中不存在的过程有⑦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1表示转录,①mRNA;
    图2表示翻译,②mRNA,③核糖体,④肽链;
    图3中:⑤DNA复制,⑥转录,⑦逆转录,⑧RNA复制,⑨翻译。
    【详解】A、图1和图2过程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分别对应于图3中的⑥和⑨,A项正确;
    B、翻译需要mRNA、tRNA和rRNA的参与,B项正确;
    C、图1的①,即mRNA中C占20%、G占26%,则DNA片段中发生转录的模板链上G占20%、C占26%,根据DNA双链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得,在整个DNA片段上C所占比例为(26%+20%)÷2=23%,C项错误;
    D、过程⑦⑧分别是逆转录和RNA复制,正常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这两个过程,D项正确。
    故选C。
    【点睛】逆转录和RNA复制只能发生在被某些RNA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内,不能发生在正常的活细胞中。
    16.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含有n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n个
    B. 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在不含有32P的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1/2n
    C. 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1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有32P标记
    D. 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按照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配对的碱基相等;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新合成才子代DNA分子都是由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组成。
    【详解】A、DNA经过n次复制形成2n个DNA,经过n-1次复制形成2n-1个DNA,故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n-2n-1)×n=2n-1×n个,A正确;
    B、亲代DNA一旦复制,两条母链就分开到2个子代DNA,无论复制几次,故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2/2n,B错误;
    C、第一次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每条染色体的DNA都是一条链含32P,一条没有,因此第1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有32P标记,C正确;
    D、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D正确。
    故选B。
    17.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实验
    处理
    注射活的R型菌
    注射活的S型菌
    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
    注射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
    实验
    现象
    小鼠不死亡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小鼠不死亡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实验的关键现象是第4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到S型活细菌
    B. 对第4组实验的分析必须是以1-3组的实验为参照
    C. 本实验说明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
    D. 本实验结论为“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通过观察现象,判断是不是发生了遗传,第4组中,观察到了S型细菌,一定遗传了,A正确;
    B、试验必须满足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B正确;
    C、本实验中第4组证明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C正确;
    D、本实验只能证明存在转化因子,但是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不能证明,D错误。
    故选D。
    23.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内图甲所示的过程是____________,其主要要场所在___________,①对应的核苷酸是___________。
    (2)图乙所示过程是___________,图乙中I、II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I所示的三个碱基为UAC,则此时I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为___________。
    (3)若乙图中合成的肽链中含有的色氨酸(密码子为UGG)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UUA、UUG、CUU、CUC、CUA、CU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_____________。
    (4)若图乙合成一条有69个肽键的多肽链最多需要______种tRNA参与;合成该多肽的基因至少有___________个脱氧核苷酸(不考虑终止)。
    【答案】 (1). 转录 (2). 细胞核 (3).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4). 翻译 (5). tRNA (6). 核糖体 (7). AUG (8). C→A (9). 61 (10). 420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图甲表示转录过程,图乙表示翻译过程,Ⅰ表示tRNA,Ⅱ表示核糖体。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分为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C-G。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C-G。
    【详解】(1)在生物体内图甲所示的转录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其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碱基①为U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2)图乙所示的过程是翻译,Ⅰ表示tRNA,Ⅱ表示核糖体。若Ⅰ所示的三个碱基为UAC,为反密码子,则此时Ⅰ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为AUG。
    (3)色氨酸的密码子为UGG,对应模式链碱基序列为ACC,当第二个碱基C→A时,此序列对应的密码子变为UUG,编码亮氨酸。
    (4)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因此参与合成该多肽的tRNA最多可有61种。基因中的碱基数∶mRNA链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不考虑终止密码子等),合成的多肽链有69个肽键,则该多肽链含有的氨基酸数为69+1=70,则基因中至少应有70×6=420个碱基,合成该多肽的基因至少有420个脱氧核苷酸。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等,答题关键在于掌握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 (湘豫名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若检测结果为上清液出现含32P的子代噬菌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保温时间过短 B. 保温时间过长
    C. 搅拌时间过久 D. 离心时间过久
    【答案】A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能侵染至细菌内部,经搅拌离心后,上清液出现含32P的亲代噬菌体,不是子代噬菌体,A错误,BCD正确。
    故选A
    【点睛】噬菌体的增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3. (湘豫名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下列有关DNA研究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DNA衍射图谱有关数据构建DNA双螺旋结构
    B. 通过DNA酶处理叶绿体,发现细胞质DNA的存在
    C. 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
    D. 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并侵染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2、叶绿体的基质中细纤维状物质可以被DNA酶水解,因为酶具有专一性,DNA酶只能催化DNA水解,因此这种细纤维结构是DNA。
    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①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②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③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④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⑤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A正确;
    B、叶绿体中有细纤维存在,用DNA酶处理后细纤维消失,说明叶绿体中含有DNA,B正确;
    C、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利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同位素示踪技术, C正确;
    D、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2P、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D错误。
    故选D。

    24. (湘豫名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有关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正确的叙述是( )
    A. 真核细胞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B. 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和RNA聚合催化
    C. 遗传信息从RNA传递到DNA可以发生在人体正常细胞中
    D. 烟草的叶片细胞内可发生遗传信息从DNA到RNA的传递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中心法则主要内容是:
    (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
    (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A、基因的表达包括有转录和翻译过程,在真核细胞内,分别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A错误;
    B、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不需要DNA聚合酶催化,B错误;
    C、在人体正常细胞中不能发生逆转录过程,C错误;
    D、烟草是植物细胞,真核生物,其叶片细胞内可发生遗传信息从DNA到RNA的传递, D正确。
    故选D。
    3.(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肽核酸(PNA)是人工合成的,用类多肽骨架取代糖——磷酸主链的DNA类似物。PNA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识别并结合DNA或 RNA,形成更稳定的双螺旋结构,从而广泛用于遗传病检测的分子杂交、抗癌等的研究和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PNA与 DNA 或RNA能形成稳定结构可能是细胞内无降解PNA 的酶
    B. 与双链DNA相比,PNA 与 RNA 形成杂合双链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
    C. 不同肽核酸(PNA)含有的碱基种类不相同,碱基的排列顺序也不相同
    D. PNA用于抗癌时,在癌细胞中与特足核苷酸序列结合,会抑制DNA复制、转录等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题意分析,肽核酸(PNA)是人工合成的,用类多肽骨架取代糖——磷酸主链的DNA类似物,因此其中含有的碱基为A、G、C、T四种。
    【详解】A、PNA是人工合成的DNA类似物,PNA与DNA或RNA能形成稳定结构可能是细胞内无降解PNA的酶,A正确;
    B、PNA是DNA类似物,与双链DNA相比,PNA与RNA形成的杂合双链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B正确;
    C、不同肽核酸(PNA)含有的碱基种类相同,都是A、G、C、T四种,但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C错误;
    D、PNA用于抗癌时,可在癌细胞中与特定核苷酸序列结合,进而抑制DNA复制和转录过程,D正确。
    故选C。
    13. (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需要用到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B. S型菌的荚膜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荚膜
    C. 将S型菌的DNA插入到R型菌后,R型菌不一定有荚膜
    D. 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依然具有活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详解】A、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要用到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A正确;
    B、S型菌的荚膜基因表达的产物是控制荚膜合成所需要的酶,B错误;
    C、由于转化效率并不是100%,因此将S型菌的DNA插入到R型茵后,R型菌不一定有荚膜,C正确;
    D、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依然具有活性,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正确。
    故选B。
    【点睛】
    17.(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细胞中出现的异常mRNA被SURF复合物识别而发生降解的过程,称为NMD作用,能阻止有害异常蛋白的产生。图中为某细菌细胞内一异常mRNA,其与正常mRNA 长度相同。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AUG、UAG分别表示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A. 一分子mRNA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他磷酸基团均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
    B. 该正常mRNA合成完全结束后,核糖体才可以与之结合并开始翻译过程
    C. 该异常mRNA产生的原因是 DNA 发生了碱基增添、缺失或替换
    D. 若 NMD作用失效,细胞内会产生肽链较短的异常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异常mRNA的中间部位出现一个终止密码子UAG,会导致翻译提前终止,SURF复合物能识别该异常mRNA,从而使异常mRNA降解成核糖核苷酸,防止细胞内出现肽链较短的异常蛋白。
    【详解】A、一分子mRNA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他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A错误;
    B、在原核细胞中,由于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转录和翻译过程可同时进行,B错误;
    C、异常mRNA 与正常mRNA长度相同,因此异常mRNA产生的原因只能是DNA发生了碱基替换,C错误;
    D、异常mRNA的终止密码子(UAG)提前出现,若NMD作用失效,会导致翻译提前终止,细胞内会产生肽链较短的异常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23. 下图是两种细胞中主要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细胞中均有核糖体可直接与RNA 接触
    B. 甲、乙细胞图示中的核糖体移动方向均由左往右进行
    C. 甲、乙细胞图示中的 mRNA 加工的场所依次是核糖体、细胞核
    D. 甲、乙细胞中的 RNA 聚合酶均具有识别碱基序列的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两种细胞中主要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其中甲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其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乙细胞含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其转录和翻译过程不是同时进行的。
    【详解】A、甲、乙细胞中均在进行翻译过程,因此均有核糖体直接与RNA 接触,A正确;
    B、根据图中多聚核糖体的肽链长度,可知甲、乙细胞图示中的核糖体移动方向均由左往右进行,B正确;
    C、甲的 mRNA 加工的场所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并非核糖体,C错误;
    D、 RNA 聚合酶作用于转录过程中,RNA 聚合酶识别并与编码相应蛋白质的一段DNA结合,然后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进而形成mRNA分子,D正确。
    故选C。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17. 某种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Y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
    A. 抑制该病毒RNA的转录过程
    B. 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C. 抑制该RNA病毒的反转录过程
    D. 抑制该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中心法则的内容是:。
    【详解】该RNA病毒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真核细胞的基因是DNA,因此RNA这种病毒的转变过程是逆转录过程;又知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因此不抑制DNA分子复制,则该物质抑制是逆转录过程。
    故选C。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16. 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S 型菌与 R 型菌混合培养,大部分 R 型菌转化成 S 型菌
    B. 体外转化实验中,R 型菌转化成 S 型菌的实质是基因突变
    C. 用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感染小鼠,可以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D. 与用完整的 TMV 相比,用 TMV 的 RNA 感染烟草,感染病毒症状更轻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少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A错误;
    B、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B错误;
    C、用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和R型活细菌混合感染小鼠,可以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但是,用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感染小鼠,不会引起小鼠患败血症死亡,C错误;
    D、TMV的遗传物质RNA,RNA感染烟草后可在烟草细胞中指导合成TMV病毒,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但与用完整的TMV相比,症状更轻,D正确。
    故选D。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6. 在探究 DNA 的复制过程中,没有用到的技术或操作是( )
    A. 放射性检测 B. 大肠杆菌的培养 C. DNA 的提取 D. 密度梯度超速离心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分子复制的场所、过程和时间:
    (1)DNA分子复制的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详解】A、探究DNA的复制过程中,没有用到放射性检测技术,A正确;
    B、该实验过程中用大肠杆菌作为实验材料,因此涉及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实验过程,B错误;
    C、实验过程中要提取大肠杆菌的DNA,并进行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因此用到了DNA的提取技术,C错误;
    D、实验过程中,运用了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没有运用放射性检测,D错误。
    故选A。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21.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与艾滋病病毒(HIV)都是单链RNA病毒,两者侵入人体细胞的方式相似,如图所示。研究发现COVID-19的遗传信息流向与HIV的不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OVID-19和HIV侵入人体细胞均离不开生物膜的结构特性
    B. COVID-19能进行的遗传信息流向不在克里克首次提出的中心法则之中,而是通过逆转录过程进行的
    C. COVID-19的蛋白质在合成过程中,所需原料、场所、tRNA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D. HIV能侵入人的T细胞,说明T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能被HIV识别的受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属于逆转录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才能增殖。中心法则的内容如下图。生物膜的结构特性为流动性。

    【详解】A、据题意可知,2019-nCoV和HIV囊泡膜能与细胞膜融合,而膜的融合离不开生物膜的流动性,即结构特性,A正确;
    B、克里克首次提出的中心法则中包括DNA复制(DNA→DNA)、转录(DNA→RNA)和翻译(RNA→蛋白质),而2019-nCoV是单链RNA病毒,其遗传信息流向为RNA→RNA、RNA→蛋白质,B错误;
    C、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合成其蛋白质所需的原料、场所和tRNA都由宿主细胞提供,C正确;
    D、病毒能识别宿主细胞,说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相应的受体,D正确。
    故选B。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20. 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探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 噬菌体侵染乳酸杆菌的实验也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15N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
    D. 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并非全部的R型细菌都实现了转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S型菌内存在转化因子,A错误;
    B、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也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子,B错误;
    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35S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C错误;
    D、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只有少部分的R型细菌实现了转化,D正确。
    故选D。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9.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复制,如果按照单起点复制一次约需20s,而实际上复制从开始到结束只需约9s。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质粒DNA的复制场所与酵母菌DNA复制的场所相同
    B. 该质粒DNA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 实际复制时间减半,说明该质粒DNA可能是从单起点双向进行复制的
    D. 将质粒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三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7/8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复制过程中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复制原点,而原核生物只有一个复制原点。
    【详解】A、真核生物酵母菌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原核生物大肠杆菌DNA复制主要发生在拟核中,A错误;
    B、大肠杆菌质粒DNA呈环状,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
    C、据题干分析可知,质粒DNA的复制可能是从单起点双向进行复制的,这样就比单起点单向复制的速度快约一倍,所需的时间也就比原来少一半,C正确;
    D、将质粒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三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D错误。
    故选C。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月考(期中)生物试题)18. 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病毒,能引起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下图为肠道病毒EV71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负链(–RNA)是与正链(+RNA)互补的单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N首先识别+RNA上起始密码子后才能启动①过程
    B. –RNA也可以作为肠道病毒EV71的遗传物质
    C. 肠道病毒EV71侵入人体后内环境中不会增殖
    D. ①②③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答案】A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肠道病毒EV71在宿主肠道细胞内增殖的过程,①、②过程都表示R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RNA复制酶,则N表示RNA复制酶。此外还以EV71的+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病毒的衣壳蛋白和相应的蛋白酶(催化复制和翻译过程)。
    【详解】A、①过程是RNA做模板复制合成-RNA的过程,而能识别+RNA上起始密码子是翻译过程,A错误;
    B、–RNA与+RNA是碱基互补的关系,两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故–RNA不可以作为肠道病毒EV71的遗传物质,B错误;
    C、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生存繁殖,故肠道病毒EV71侵入人体后在内环境中不会增殖,C正确;
    D、①②③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都是A-U、U-A、G-C、C-G,D正确。
    故选AB。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月考(期中)生物试题)14. 7-乙基鸟嘌呤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某DNA分子中腺嘌呤占碱基总数的30%,其中的鸟嘌呤全部被7-乙基化,该DNA分子正常复制产生的两个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中胸腺嘧啶占碱基总数的45%,另一个DNA分子中胸腺嘧啶所占比例为( )
    A. 30% B. 20% C. 35% D. 45%
    【答案】C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
    2、DNA分子复制是以亲代D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过程。
    【详解】某双链DNA分子中A占碱基总数的30%,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G=50%,所以G =20%。鸟嘌呤(G)全部被7-乙基化而且与胸腺嘧啶配对,所以在DNA复制时子代中A和G的比例不受影响,而C和T的比例受影响,一个DNA分子中胸腺嘧啶(T)占碱基总数的45%,由于A的比例不变仍为30%,所以7-乙基鸟嘌呤为15%,由此推出另一个DNA分子中7-乙基鸟嘌呤为5%,而A=30%不变,所以T=30%+5%=35%,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月考(期中)生物试题)9. 图示中心法则中的两个过程,箭头表示子链延长的方向。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核外
    B. 酶1为解旋酶,酶3为RNA聚合酶
    C. 图乙中基因2指导的子链延伸方向与基因1一定相同
    D. 对于核DNA分子,细胞一生图甲过程仅发生一次,图乙过程发生多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甲图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DNA分子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其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分析乙图:乙图表示基因的转录过程,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
    【详解】A、图甲是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DNA分子复制可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可在体外通过RCR技术扩增,A正确;
    B、酶1在DNA 分子复制中断开氢键,为DNA解旋酶;酶3在基因转录中解旋,为RNA聚合酶,B正确;
    C、不同的基因有不同的转录起点和模板链,转录的方向不一定不同,C错误;
    D、在细胞一生中,核DNA分子只复制一次,而转录可进行多次,D正确。
    故选C。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月考(期中)生物试题)5. 胰腺癌死亡率高达90%,近来发现胰腺癌患者血液中有一种含量较多的特殊物质——一种名为HSATⅡ的非编码RNA(即不编码蛋白质的RNA),这一特殊RNA可以作为胰腺癌的生物标记,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此种特殊的RNA自由进出
    B. 这种特殊的非编码RNA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种终产物
    C. 作为胰腺癌生物标记的RNA,其翻译成的蛋白质中可能含有20种氨基酸
    D. 这种特殊的非编码RNA在胰腺癌患者细胞的细胞质内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孔上的核孔复合体具有选择性,只有被核孔识别的蛋白质和相应的需要进入细胞核的物质结合,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非编码RNA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转录时细胞核中只有染色质。RNA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种终产物。
    【详解】A、 核膜上的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此种特殊的RNA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但不能自由进出,A错误;
    B、RNA彻底水解后有6种产物,包括4种碱基、核糖和磷酸,B正确;
    C、这种可作为胰腺癌生物标记的RNA属于非编码RNA,不能翻译形成蛋白质,C错误;
    D、这种特殊的非编码RNA(HSATⅡ)是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的,D错误;
    故选B。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衔接班))30.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遗传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多选题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相联系
    B. XY 型生物的体细胞内一定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C. 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 同一个体的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不一定都相同
    【答案】C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XY型性别决定方式。XY型生物雌性个体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为XX,两条X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为XY,属于一对异型的同源染色体,其中X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
    【详解】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A错误;
    B、雄性动物体细胞内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雌性动物含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B错误;
    C、X、Y也是同源染色体,X与Y虽然形状、大小不相同,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Y的行为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一样,要经历联会、四分体和分离的过程,因此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
    D、在雄性动物体内,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存在不同的基因,性染色体组成不一定都相同,D正确。
    故选CD。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衔接班))28. 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内染色体DNA两条链均被15N标记,该精原细胞在不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产生了4个精子(不考虑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题
    A. 一个精子中含有4条染色体
    B. 次级精母细胞中带15N标记的DNA有8个
    C. 初级精母细胞中带15N标记的染色单体有8条
    D. 每个精子中的所有染色体均带有15N标记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内染色体DNA两条链均被15N标记,则复制后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均被标记;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含有4条染色体,减二后期含有八条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减数第二次分裂DNA分子数为8;减数分裂结束得到4个精子,每个精子含4条染色体。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精原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为4条,A正确;
    BD、由以上分析可知,次级精母细胞中DNA分子数为8,此时DNA中两条链均有1一条被15N标记;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得到精细胞,每个精细胞(变形后为精子)所有的染色体均带有15N标记,B、D正确;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染色单体数目为16,此时每条染色单体均被标记,C错误。
    故选ABD。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衔接班))23.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酶与性状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多选题
    A. 绝大多数酶是基因转录的产物
    B. 一种性状只能由一种基因控制
    C. 基因控制性状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实现
    D. 细胞只要含有某种酶的基因就一定有相应的酶
    【答案】ABD
    【解析】
    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翻译的产物,而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是基因转录的产物,A错误;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对性状可能由多对基因控制,B错误;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正确;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含有某种酶的基因,但是该基因不一定表达,D错误。

    (河北省邢台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11. 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生物种类
    碱基
    核苷酸
    五碳糖
    A
    HIV
    5种
    5种
    1种
    B
    菠菜叶肉细胞
    5种
    8种
    2种
    C
    烟草花叶病毒
    4种
    8种
    2种
    D
    豌豆根毛细胞
    8种
    8种
    2种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酸有DNA和RNA两种,DNA是由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每个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脱氧核糖、碱基、磷酸组成,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有A、T、C、G四种;RNA是由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每个核糖核苷酸是由核糖、碱基和磷酸组成,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有A、U、C、G四种。
    【详解】A、HIV 是RNA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即只有1种五碳糖,4种碱基和4种核苷酸,A错误;
    B、菠菜叶肉细胞中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即细胞中有2种五碳糖,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B正确;
    C、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只含有1种五碳糖,4种碱基和4种核苷酸,C错误;
    D、豌豆根毛细胞中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即细胞中有2种五碳糖,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题需掌握的知识点:1.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病毒中的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2.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因此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河北省邢台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10. 物质a是一种来自毒蘑菇的真菌霉素,能抑制真核细胞RNA聚合酶Ⅱ、Ⅲ参与的转录过程,但RNA聚合酶Ⅰ以及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对其均不敏感。下表为真核生物三种RNA聚合酶(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的分布、功能及特点,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细胞内定位
    参与转录的产物
    对物质ɑ的敏感程度
    RNA聚合酶Ⅰ
    核仁
    rRNA
    不敏感
    RNA聚合酶Ⅱ
    核基质
    hnRNA
    敏感
    RNA聚合酶Ⅲ
    核基质
    tRNA
    对ɑ的敏感程度存在物种特异性
    注:部分hnRNA是mRNA的前体,核基质是细胞核中除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成分。
    A. 三种酶的识别位点均位于DNA分子上,三者发挥作用时都能为反应提供能量
    B. 翻译过程和三种酶直接参与的转录过程中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C. 使用物质ɑ会导致肺炎双球菌细胞内核糖体数量明显减少而影响其生命活动
    D. RNA聚合酶Ⅲ的活性减弱会影响真核细胞内RNA聚合酶I、II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三种RNA聚合酶发挥作用的场所不同,参与转录的产物有所不同,对物质ɑ的敏感程度不同。
    【详解】A、酶只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A错误;
    B、转录过程中发生T-A,A-U,C-G和G-C的碱基配对方式,翻译过程中发生A-U,U-A,C-G和G-C的碱基配对方式,B错误;
    C、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对物质ɑ不敏感,故物质ɑ不会导致肺炎双球菌细胞内核糖体数量明显减少,C错误;
    D、RNA聚合酶Ⅲ催化合成tRNA,tRNA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因此RNA聚合酶Ⅲ的活性减弱会影响tRNA转运氨基酸,从而影响真核细胞内RNA聚合酶Ⅰ和RNA聚合酶Ⅱ的合成,D正确。
    故选D。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C配对。在含有5-Bu、A、G、C、T五种物质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突变体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因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大肠杆菌体内每个基因都有可能发生突变
    B. 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属于化学诱变剂
    C. 很多位点发生C—G到T—A的替换后,DNA分子中氢键数目减少
    D. 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2代,才能实现DNA分子某位点碱基对从T—A到C—G的替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
    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条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表现的特征是边解旋变复制。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基因突变能为生物的变异提供最初的原材料。
    【详解】A、因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因此大肠杆菌体内每个基因都有可能发生突变,A正确;
    B、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属于化学诱变剂,干扰了正常的碱基配对,B正确;
    C、很多位点发生C—G到T—A的替换后,因为C—G之间有3个氢键,而T—A之间有2个氢键,因此DNA分子中氢键数目减少,C正确;
    D、若原来DNA中的碱基对是T—A,由于碱基配对错误,经过一次复制后,产生了(5-Bu)与碱基A的配对,进行第2次复制后,出现(5-Bu)与碱基C的配对,第3此复制后才能出现C—G,因此,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3代,才能实现DNA分子某位点碱基对从T—A到C—G的替换,D错误。
    故选D。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温度、离心时间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B. 用含32P的大肠杆菌作实验材料不影响本实验结果
    C. 该实验结果不能证明噬菌体的DNA是其遗传物质
    D. 混合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培养温度、离心时间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A项正确;
    B、用含32P的大肠杆菌作实验材料不能检测出放射性物质来自于噬菌体还是来自大肠杆菌,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分析,B项错误;
    C、该实验缺失对照,其结果不能证明噬菌体的DNA是其遗传物质,C项正确;
    D、混合培养时间过短,部分32P标记的噬菌体还未注入大肠杆菌;而培养时间过长,一部分带有32P标记子代噬菌体已经释放出来,都会导致上清液出现放射性,D项正确。
    故选B。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9月联考(新高考))大约70%的囊性纤维化患者中,编码CFTR蛋白(一种参与转运氣离子的转运蛋白)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对,导致CFTR蛋白在508位缺少了苯丙氨酸。这种改变使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最终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根本上看,囊性纤维化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B. 囊性纤维化体现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C. 缺少苯丙氨酸后,CFTR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其功能异常
    D 除苯丙氨酸缺失外,该突变还可导致其他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囊性纤维病是一种常染色体(7号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正常基因控制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合成,约70%患者的CFTR蛋白因缺少第508位氨基酸而出现Cl-转运功能异常,由于少了一个氨基酸,说明病人控制CFTR蛋白的结构的基因可能发生了三个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详解】A、从根本上看,囊性纤维化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即基因突变,A正确;
    B、转运蛋白属于细胞膜的结构成分,在细胞膜上直接起运输作用,所以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B正确;
    C、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从而导致蛋白质的功能改变,C正确;
    D、缺失3个碱基对导致缺失苯丙氨酸,说明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整体缺失,后面的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种类不会改变,因此缺少位置前后的氨基酸序列不会改变,D错误。
    故选D。

    (2021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个DNA分子中有腺嘌呤2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0%,若DNA连续复制2次,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
    A. 20个 B. 30个 C. 90个 D. 120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1个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2n个与亲本相同的DNA分子。
    3.计算DNA分子复制n次需要游离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时,要先根据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已知条件,求出DNA分子中该种脱氧核苷酸数,用复制后增加的DNA分子数乘以一个DNA分子中该脱氧核苷酸数。
    【详解】由题意知,该DNA分子中A是20个,占全部碱基的20%,因此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总数目是100,G=C=30个,DNA连续复制2次,增加3个DNA分子,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是30×3=90个。故选C。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9月联考(新高考))图甲和图乙是两种RNA病毒的繁殖过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两种病毒繁殖过程中均有U和A间的碱基互补配对
    B. 图乙中的病毒DNA可能作为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
    C. 两种病毒繁殖所需的原料都来自宿主细胞
    D. 两种病毒翻译时所需的酶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图甲代表的病毒是通过RNA复制的方式繁殖,图乙代表的病毒是通过逆转录的方式繁殖。
    【详解】A、两种病毒繁殖过程中均存在U和A间的碱基互补配对,A正确;
    B、图乙中的病毒是以RNA作为遗传物质,DNA只是繁殖过程中的一种中间物质,B错误;
    C、所有病毒繁殖所需的原料都来自宿主细胞,C正确;
    D、病毒翻译时所需的酶是由宿主细胞提供的,D正确。
    故选B。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有关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提出了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
    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加热后S型菌失去毒性的原因是DNA失活变性
    D. 细菌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只能是DNA→RNA→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来遗传因子一词,但并没有发现基因,A错误;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同时提出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B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加热后S型菌失去毒性的原因是蛋白质失活变性,而其中的DNA在温度降低后可以恢复活性,C错误;细菌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除有DNA→RNA→蛋白质,还有DNA→DNA,D错误。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下列生物结构中不存在基因的是( )
    A. 核糖体 B. 噬菌体 C. 拟核 D. 叶绿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有由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对于细胞类生物和DNA病毒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对于RNA病毒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详解】A、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其中不含基因,A正确;
    B、噬菌体的DNA中含有基因,B错误;
    C、拟核中的DNA含有基因,C错误;
    D、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DNA上含有基因,D错误。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某病毒的DNA分子共有碱基600个,其中一条链的碱基比例为A:T:G:C=1:2:3:4,在侵染宿主细胞时共消耗了嘌呤类碱基2100个,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毒DNA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半保留复制
    B. 子代病毒的DNA中(A+T)/(C+G)=7/3
    C. 该病毒DNA第3次复制需要36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 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产生了8个子代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已知一条链上A:T:G:C=1:2:3:4,即A1:T1:G1:C1=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2:T2:G2:C2=2:1:4:3,则该DNA分子中A:T:G:C=3:3:7:7,其中A=T=90个,C=G=210个。
    【详解】A、该病毒DNA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半保留复制,A正确;
    B、该DNA分子中A:T:G:C=3:3:7:7,则子代病毒的DNA中(A+T):(C+G)为3:7,B错误;
    C、该病毒DNA第3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3-1×90=360个,C正确;
    D、该DNA分子共有碱基600个,其中嘌呤碱基数目为300个,其在宿主细胞中共消耗2100个嘌呤碱基,根据DNA半保留复制原则,假设其在宿主细胞中复制了n次,则(2n-1)×300=2100,解得n=3,因此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产生了23=8个子代DNA,D正确。
    故选B。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细胞质中,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
    B. 科学家在某些RNA病毒中发现了RNA复制酶,它可以使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
    C.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 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产生新的基因机会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
    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3、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控制细胞代谢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在细胞质中,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A正确;
    B、科学家在某些RNA病毒中发现了RNA复制酶,它可以使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B正确;
    C、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控制细胞代谢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正确;
    D、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D错误。
    故选D。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如图甲、乙、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酶1和酶2表示同一种酶
    B. 图甲、乙、丙所示过程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均会发生
    C. 图丙过程需要tRNA,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但某些氨基酸可以由不同tRNA转运
    D. 图丙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从右到左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甲表示DNA的复制过程,图乙表示转录过程,图丙表示翻译过程。
    【详解】A、图中酶1和酶2分别是催化DNA复制和转录的酶,不是同一种酶,A错误;
    B、图甲所示过程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会发生,但是图乙和丙可以发生,B错误;
    C、翻译过程需要tRNA搬运氨基酸,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某些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可以由多个不同tRNA转运,C正确;
    D、图丙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从左到右,D错误。
    故选C。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如图表示翻译过程示意图。(终止密码子为UAA、UGA、UAG)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W将与甲硫氨酸连接
    B. 编码图中氨基酸W的密码子是ACC
    C. 图示过程中存在氢键的形成与断裂
    D. 图示翻译结束后的产物是十肽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分为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C-G。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C-G。
    【详解】A、由图可知,图中三个tRNA(从左往右)携带的氨基酸依次是M(甲硫氨酸)、H、W,第一个tRNA上携带的M已经与H脱水缩合形成了二肽,氨基酸W将与氨基酸H通过肽键连接,A错误;
    B、携带氨基酸W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ACC,故mRNA上编码氨基酸W的密码子为UGG,B错误;
    C、图中密码子和反密码子通过氢键连接,tRNA离开核糖体又伴随着氢键的断裂,C正确;
    D、图中mRNA分子共有10个密码子,最后一个UAA为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故图示翻译结束后的产物是由9个氨基酸合成的九肽, D错误。
    故选ABD。

    (2021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下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后的去向和定位,其中①~⑦表示细胞结构,甲~丁表示结构中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①~⑦中,具有双层膜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
    (2)结构⑥⑦中,能增加膜面积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结构①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甲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
    (4)能进行DNA复制和转录的结构有________。
    (5)若图左侧表示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则乙、丙、丁三种物质中最可能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是________。
    【答案】 (1). ⑤⑥⑦ (2). ① (3). 类囊体(囊状结构或基粒) (4). 嵴(或内膜) (5). 翻译(或蛋白质合成) (6). mRNA (7). ⑤⑥⑦ (8). 丁
    【解析】
    【详解】据图分析,①表示核糖体,②表示内质网,③表示高尔基体,④表示细胞膜,⑤表示细胞核,⑥表示叶绿体,⑦表示线粒体;甲表示mRNA,乙表示在内质网上加工的多肽,丙表示经过内质网加工的未成熟的蛋白质,丁表示经过高尔基体加工的成熟的蛋白质。
    (1)图中⑤表示细胞核,⑥表示叶绿体,⑦表示线粒体,它们都有双层膜结构;①表示核糖体,没有膜结构,所以不含磷脂分子。
    (2)⑥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的堆叠增大膜面积;⑦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
    (3)①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甲表示mRNA;图中⑤细胞核、⑥叶绿体、⑦线粒体都含有DNA,所以都可以进行DNA复制和转录。
    (4)图中甲、乙、丙、丁中的蛋白质,只有丁中的蛋白质经过了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具有生物活性,所以只有丁中的胰岛素具备了降血糖的功效。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衔接班))33. 核基因P53是细胞的“基因组卫士”。当人体细胞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通过下图所示相关途径最终修复或清除受损DNA,从而保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DNA损伤为DNA双链断裂,则被破坏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
    (2)图中过程①称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3)过程②完成需要_________的催化。
    (4)P53基因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过过程②合成lncRNA,进而影响过程①,这一调节机制其意义是_________。
    【答案】 (1). 磷酸二酯键 (2). 表达 (3). 细胞核和核糖体 (4). RNA聚合酶 (5). 加速合成P53蛋白,修复DNA损伤,阻止受损DNA复制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中①表示p53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②表示DNA片段转录形成RNA;p53蛋白能启动P21基因表达形成P21蛋白,进而阻止DNA的复制;修复酶基因表达形成修复酶系统,进而修复损伤DNA。
    【详解】(1)DNA中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若DNA损伤为DNA双链断裂,则被破坏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
    (2)图中①表示基因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
    (3)②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是在细胞核中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部分解开的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将4种核糖核苷酸连接成RNA的过程。
    (4)过程①中p53基因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过过程②合成IncRNA,进而促进过程①,这一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p53蛋白,以加快损伤DNA的修复并阻止DNA的复制。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衔接班))34.表观遗传现象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表观遗传机制在特定的时间通过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而影响细胞分裂、分化以及代谢等生命活动。研究发现,组成染色体的DNA发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修饰,可使相关基因处于“关闭”或“打开”的状态,从而影响其对性状的控制。
    小鼠的毛色与毛囊中黑色素细胞合成的色素种类有关。研究发现,胞外信号分子 M 蛋白与黑色素细胞膜表面受体 MR 结合,启动细胞内 B 基因等表达出相关酶,催化真黑色素(色素颗粒主要为黑色)的合成。细胞内另有A 基因编码的A 蛋白,可阻断M 蛋白与MR结合,抑制真黑色素合成,细胞则通过另一条代谢途径合成褐色素(色素颗粒主要为黄色)。正常情况下,A 基因在毛发生长周期第 4-6 天集中表达,所以野生型小鼠呈现真黑色素与褐色素相间的斑驳色(如图所示)。

    小鼠的毛色也是一种与表观遗传机制有关的性状。有一种黄色突变体小鼠(AvyA),检测其基因序列发现,Avy 基因是在A基因前端插入了一段“IAP”序列,该序列能调控A基因在毛发生长过程中持续表达。另一项研究发现,孕鼠食物成分不同会影响胎儿期Avya小鼠的毛色发育,其毛色可从单一的黄色到不均一的黄色、斑驳色,甚至黑色。若给孕期母鼠提供的食物含甲基越丰富,刚出生的子代小鼠毛色越深。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插入的IAP序列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修饰,从而失去部分或全部的调控作用。因此,Avya小鼠可以作为环境生物反应指示器,用来研究能增加甲基化风险的环境因子如乙醇、低剂量辐射和双酚A等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1)请用一个短句概括基因与DNA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NA 发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修饰,会影响___________酶与基因的结合,使转录过程不能正常进行,从而影响________表达。
    (3)Avy对A表现为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能合理解释AvyA小鼠表现为黄色的是__________(选填下列序号)。正常情况下aaBB小鼠毛色为____________色。
    ①M蛋白MR受体B基因相关酶真黑色素合成
    ②M蛋白MR受体B基因相关酶真黑色素合成
    ↑抑制
    A 基因A蛋白
    ③M蛋白MR受体B基因相关酶真黑色素合成
    ↑抑制
    A 基因A蛋白
    ↑调控IAP序列
    (4)用Avya小鼠评估环境因子对胎儿发育的影响时,可以用_____作为指标。
    【答案】 (1).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 RNA聚合酶 (3). 基因 (4). 显性 (5). ③ (6). 黑 (7). 小鼠毛色
    【解析】
    【分析】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启动。
    3、紧扣题干信息“细胞内另有A基因编码的A蛋白,可阻断M蛋白与MR结合,抑制真黑色素合成,细胞则通过另一条代谢途径合成褐色素(色素颗粒主要为黄色)”、“正常情况下,A基因在毛发生长周期第4-6天集中表达”、“Avy基因是在A基因前端插入了一段“IAP”序列,该序列能调控A基因在毛发生长过程中持续表达”等答题。
    【详解】(1)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与DNA上的启动子结合,启动转录过程。因此DNA发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修饰,会影响RNA聚合酶酶与基因的结合,使转录过程不能正常进行,从而影响基因表达。
    (3)根据题干信息“黄色突变体小鼠(AvyA)”可知,Avy对A表现为显性;根据题干信息“细胞内另有A基因编码的A蛋白,可阻断M蛋白与MR结合,抑制真黑色素合成,细胞则通过另一条代谢途径合成褐色素(色素颗粒主要为黄色)”、“正常情况下,A基因在毛发生长周期第4-6天集中表达”、“Avy基因是在A基因前端插入了一段“IAP”序列,该序列能调控A基因在毛发生长过程中持续表达”可知,AvyA小鼠表现为黄色的机理是③。胞外信号分子M蛋白与黑色素细胞膜表面受体MR结合,启动细胞内B基因等表达出相关酶,催化真黑色素(色素颗粒主要为黑色)的合成,因此正常情况下aaBB小鼠毛色为黑色。
    (4)用Avya小鼠评估环境因子对胎儿发育的影响时,环境因子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生物的性状,故可以用小鼠毛色作为指标。

    29. 细胞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某种物质(蛋白质1)的合成如图所示,①~⑤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结构或物质。据图回答问题:

    (1)①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③过程涉及的RNA有_____________。用某药物抑制②过程,该细胞的_____________(填一种代谢活动名称)可能受影响。
    (2)若②过程形成的RNA中含1000个碱基,其中C占26%,G占30%,则其相应DNA中胸腺嘧啶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3)③过程中少量的mRNA能在短时间内指导合成大量蛋白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物质Ⅱ中也含有基因,此处基因的遗传____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4)若该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在该细胞中发生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有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若该细胞为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期,②过程很难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脱氧核糖核苷酸 (2). mRNA,tRNA,rRNA (3). 有氧呼吸 (4). 22% (5). 一个mRNA可以与多个核糖体相继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6). 不遵循 (7).
    (8). DNA位于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上,不易解旋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种真菌细胞中有关物质合成示意图,其中①为DNA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转录过程,⑤为翻译过程。Ⅰ为核膜,Ⅱ为环状DNA分子。
    【详解】(1)由图可知,①为DNA的复制过程,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③过程为翻译,需要mRNA作为模板,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需要rRNA组成核糖体,所以涉及的RNA有mRNA、tRNA、rRNA;用某药物抑制②过程,则影响③过程合成前体蛋白,又因前体蛋白可进入线粒体发挥作用,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所以该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可能受影响。
    (2)图中乙表示mRNA,若乙中含1000个碱基,其中C占26%、G占30%,则DNA分子中的模板链中的G占26%、C占30%,则DNA分子中G+C=56%,A+T=44%,因此其中的胸腺嘧啶的比例是22%。
    (3)由于一个mRNA可以与多个核糖体相继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所以翻译过程中少量的mRNA能在短时间内指导合成大量蛋白质;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物质Ⅱ中也具有基因,位于线粒体中,属于细胞质遗传,此处基因的传递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4)胰岛B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所以细胞中发生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不包括DNA的复制,只包括转录和翻译,可表示为 ;若该细胞为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期时,由于DNA处于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中,无法解旋,所以②过程很难进行。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2. 1958年,科学家设计了DNA复制的同位素示踪实验,实验的培养条件与方法是:(1)在含18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使DNA均被15N标记,离心结果如下图的甲;(2)转至14N的培养基培养,每20分钟繁殖一代;(3)取出每代大肠杆菌的DNA样本,离心。下图的乙、丙、丁是某学生画的结果示意图。下列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

    A. 出现丁的结果需要60分钟
    B. 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一代的结果
    C. 转入培养基中繁殖三代后含有14N的DNA占3/4
    D. 丙图的结果出现后,将此时的DNA热变性后离心分析可得出半保留复制的结论
    【答案】D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2、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2/2n。
    【详解】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二代后所得DNA分子中,有一半DNA分子只含14N,另一半DNA分子是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含有14N,离心后分布在中带和轻带上,即丁图所示结果,即出现丁的结果至少要复制两次,而细菌每20分钟复制一次,因此至少需要40分钟,A错误;
    B、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一代后所得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离心后都分布在中带上,即丙图所示结果,B错误;
    C、因实验中DNA复制的原料均含14N,故转入培养基中繁殖三代后,所有的DNA都含有14N,C错误;
    D、丙图是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一代后所得DNA分子,且都是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因此将此时的DNA热变性后离心分析可得出半保留复制的结论,D正确。
    故选D。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3. 某动物毛色的黄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条染色体带有致死基因,但致死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性激素的影响。根据下列杂交组合结果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
    亲本类型
    子代



    黄色(♀)×黄色(♂)
    黄238
    黄230

    黄色(♂)×黑色(♀)
    黄111,黑110
    黄112,黑113

    乙组F1中的黄色雌雄个体相互交配
    黄358,黑121
    黄243,黑119

    A. 毛色的黄色与黑色这对相对性状中,黄色是显性性状
    B. 丙组子代的雌雄黄色个体全部携带致死基因
    C. 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雄性激素促使其表达
    D. 致死基因是显性基因,且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某动物毛色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杂交组合丙中,乙组的黄色F1自交,后代出现了黑色,说明黑色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为aa,则黄色是显性性状,基因型是AA或Aa。
    【详解】杂交组合丙中,乙组的黄色F1自交,后代出现了黑色,说明黑色是隐性性状,黄色是显性性状,A正确;由乙组子代表现型比例可知乙组亲本黄色个体为杂合子,进而推知乙组子代黄色个体为杂合子,即丙组的亲本个体都为杂合子(Aa),其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比例应为3:1,这在子代雌性个体中得到验证,但在丙组子代雄性个体中,黄色与黑色的比例为2:1,说明子代黄色雄性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可能带有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即A基因所在染色体带有致死基因,故丙组子代的雌雄黄色个体全部携带致死基因,B正确;从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死亡,基因型为AA的雌性个体和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生存的现象可以看出:致死基因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不带有致死基因,且雄性激素会促使致死基因的表达,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C正确;若致死基因是显性基因,且与研究性状的显性基因位于同条染色体上,则后代显性个体均会死亡,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4. 如图表示某原核细胞中的一个DNA片段表达遗传信息的过程,其中①为RNA聚合酶结合位点,②③④为核糖体结合位点,AUG为起始密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DNA片段AB间仅包含一个基因
    B. mRNA片段ab间仅能结合三个核糖体
    C. 蛋白质产物e、f、g结构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肽键的数量上
    D. 过程甲未完成时过程乙即已开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其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由题图可知,翻译出了三种蛋白质,说明DNA片段AB间应至少有3个基因,A错误;
    B、mRNA片段ab间可结合多个核糖体,B错误;
    C、蛋白质产物e、f、g结构上的差异由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引起,C错误;
    D、该细胞为原核细胞,边转录边翻译,D正确。
    故选D。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不定项)16.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生物钟机理(部分)如图所示,丘脑SCN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PER蛋白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周期为24h.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per基因不只存在于下丘脑SCN细胞中
    B. ①过程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
    C. ①过程的产物不能直接作为②过程的模板
    D. 图中的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向右
    【答案】A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③过程表示PER蛋白能进入细胞核,调节PER基因的转录过程。
    【详解】A、人体所有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中的基因都相同,故PER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胞中,A正确;
    B、①过程表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解旋和催化,不需要解旋酶,B错误;
    C、图中①为转录,可形成tRNA、mRNA和rRNA,②为翻译,该过程的产物mRNA需要经过处理成为成熟的mRNA,才可作为②翻译过程的模板,C正确;
    D、根据图中核糖体上多肽的长度可判断,图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向左,D错误。
    故选AC。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4. 下列叙述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
    A. 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复制并指导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
    B.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分离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在培养基中出现S型菌的菌落
    C.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草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D.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在小鼠体内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复制并指导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并能指导蛋白质合成,A错误;
    B、将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时,R型活菌繁殖的后代中有少量S型菌体,说明S型菌的DNA能够指导S型菌蛋白质合成,说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由于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故感染后增殖出新的病毒为烟草花叶病毒,说明R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这只能说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5. 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内都可以进行DNA复制,经过复制才能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B. 真核生物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转录产物为RNA
    C. 生物界的所有遗传密码都是统一的,每个遗传密码都对应1个或多个氨基酸
    D. 遗传信息可以从RNA传递到DNA,该过程称为逆转录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给子代DNA分子,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给mRNA。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称为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
    【详解】A、病毒体内不能进行DNA复制,必须依赖于宿主细胞,RNA病毒进行RNA复制或逆转录,A错误;
    B、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真核生物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可以进行,B错误;
    C、生物界绝大多数遗传密码是统一的,如AUG在真核生物中对应甲硫氨酸,在细菌中对应甲酰甲硫氨酸,每个遗传密码对应1个或0个氨基酸(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C错误;
    D、RNA逆转录可以形成DNA,遗传信息可以从RNA传递到DNA,D正确。
    故选D。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不定项)16. 某长度为1000个碱基对的双链环状DNA分子中含鸟嘌呤700个。该DNA分子复制时,1链首先被断开形成3′、5′端口,接着5′端与2链发生分离,随后DNA分子以2链为模板,通过滚动从1链的3′端开始延伸子链,同时还以分离出来的5′端单链为模板合成另一条子链,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复制该DNA分子共需形成1000个磷酸二酯键,与该键形成相关的酶有DNA聚合酶
    B. 该DNA分子复制时,以1链和2链为模板合成子链的方向分别为3′端→5′端、5′端→3′端
    C. 该DNA分子与链状DNA分子的复制过程都是边解旋边复制
    D. 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则第n次复制所要的腺嘌呤的总数为2n-1·300
    【答案】CD
    【解析】
    【分析】
    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详解】A、DNA分子中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因此该双链环状DNA复制时共需形成2000个磷酸二酯键,与该键形成相关的酶有DNA聚合酶,A错误;
    B、该DNA分子复制时,以1链和2链为模板合成子链的方向均为5′端→3′端,B错误;
    C、该DNA分子与链状DNA分子的复制过程都相似,均为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C正确;
    D、长度为1000个碱基对的双链环状DNA分子中含鸟嘌呤700个,则其中含有的腺嘌呤的数目为1000-700=300个,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则第n次复制相当于新形成DNA的数目为2(n-1)个,因此需要腺嘌呤的总数为2(n-1)×300个,D正确。
    故选CD 。
    (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不定项)19. 科学家在研究地中海贫血症的过程中发现了“缺氧诱导因子”(HIF)。HIF由两种不同的DNA结合蛋白HIF—la和ARNT组成,其中对氧气敏感的是HIF—la,而ARNT稳定表达且不受氧调节。当细胞处于正常氧条件时,在脯氨酰羟化酶的参与下,氧原子与HIF—la脯氨酸中的氢原子结合形成羟基。羟基化的HIF—la能与VHL蛋白结合,致使HIF—la被蛋白酶体降解。在缺氧的情况下,HIF—la羟基化不能发生,导致HIF—la无法被VHL蛋白识别从而不被降解而在细胞内积聚,并进入细胞核与ARNT形成转录因子,激活缺氧调控基因。细胞感知氧气的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细胞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会受到氧气含量的直接影响
    B. 在缺氧诱导因子中,HIF—la是机体感受氧气含量变化的关键
    C. 图中B、C分别代表氧气和VHL蛋白分子
    D. 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HIF的含量下降
    【答案】AD
    【解析】
    【分析】
    阅读材料可知:
    1、缺氧诱导因子HIF由两种不同的 DNA 结合蛋白(HIF-1α和 ARNT)组成,其中对氧气敏感的部分是HIF-1α;而蛋白ARNT稳定表达且不受氧调节。所以,HIF-1α是机体感受氧气含量变化的关键。
    2、细胞处于正常氧条件时,在脯氨酰羟化酶的参与下,氧原子与HIF-1α脯氨酸中的氢原子结合形成羟基。羟基化的HIF-1α能与VHL蛋白结合,最终被蛋白酶体降解。在缺氧的情况下,HIF-1α羟基化不能发生,导致HIF-1α无法被VHL蛋白识别,从而不被降解而在细胞内积聚,并进入细胞核与ARNT形成转录因子,激活缺氧调控基因。
    3、研究生物氧气感知通路,这不仅在基础科学上有其价值,还有望为某些疾病的治疗带来创新性的疗法。比如干扰 HIF-1α的降解能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来治疗贫血,同时还可能促进新血管生成,治疗循环不良等。
    【详解】A、人体细胞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不论有氧无氧均可进行,A错误;
    B、由信息“缺氧诱导因子HIF由两种不同的 DNA 结合蛋白(HIF-1α和 ARNT)组成,其中对氧气敏感的部分是HIF-1α;而蛋白ARNT稳定表达且不受氧调节”可知:在缺氧诱导因子中,HIF—la是机体感受氧气含量变化的关键,B正确;
    C、分析题图中可知A、B、C分别代表ARNT蛋白、氧气和VHL蛋白分子,C正确;
    D、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过程会加剧,据题干信息“在缺氧的情况下,HIF-1α羟基化不能发生,导致HIF-1α无法被VHL蛋白识别,从而不被降解而在细胞内积聚”可知,该状态下,骨骼肌细胞中的HIF的含量积累(上升),D错误。
    故选AD。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三期中)13. 关于赫尔希和蔡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B. 合成噬菌体外壳蛋白原料是大肠杆菌提供的
    C. 噬菌体DNA的合成模板来自大肠杆菌
    D.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被标记的噬菌体与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A错误;
    B、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所需的原料由大肠杆菌提供,B正确;
    C、实验过程中,噬菌体DNA的合成模板来自噬菌体自身,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三期中)14. 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②③是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B. DNA复制时,④的形成不需要DNA聚合酶
    C. ①和②交替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 DNA分子中碱基对⑨越多,其热稳定性越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一个DNA分子的片段,其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④为氢键,⑤为A,⑥为G,⑦为C,⑧为T,⑨为碱基对。
    【详解】A、图中①与②③不是同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组成部分,所以①②③不能构成一个DNA的基本单位,A错误;
    B、DNA复制时,④的形成不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形成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B正确;
    C、①和②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确;
    D、DNA分子中碱基对⑨(A-T)越多,氢键的相对含量越少,其热稳定性越低,D正确。
    故选A。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三期中)15. 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DNA修复细胞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细胞通过DNA损伤修复可使DNA在复制过程中受到损伤的结构大部分得以恢复,能重新执行它原来的功能,以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如修复失败则引起细胞出现“自杀”现象。细胞为了对抗各种形式的DNA损伤,发展出了数种DNA损伤的修复机制。如图是其中一种DNA修复方式的原理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

    A. DNA修复降低了突变率,减少了进化的原材料,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不利
    B. 酶1、酶2作用部位是氢键,酶4催化形成的是磷酸二酯键
    C. DNA修复失败引起的细胞“自杀”现象属于细胞坏死
    D. DNA修复的过程酶3很可能是一种DNA聚合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DNA修复机制”中切除修复过程的示意图,首先切除结构缺陷,然后填补缺口,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最后封闭缺口。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多种酶的参与,酶1、酶2、酶3和酶4都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详解】A、DNA修复降低了突变率,可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有利,A错误;
    B、酶1、酶2作用部位是磷酸二酯键,酶4催化形成的是磷酸二酯键,B错误;
    C、DNA修复失败引起的细胞“自杀”现象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
    D、DNA修复的过程,酶3可将脱氧核苷酸聚合到DNA链上,很可能是一种DNA聚合酶,D正确。
    故选D。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三期中,不定项)20.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其在昼夜节律(生物钟)分子机制方面的发现。人体生物钟机理如图所示,per基因的表达产物为PER蛋白,夜间PER蛋白积累到最大值后与TM蛋白结合进入细胞核影响per基因的表达,自天PER蛋白降解,从而调控其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为24h。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昼夜节律的变化只与per基因的表达有关
    B. 过程①需要RNA聚合酶,过程②③体现了核孔的选择性
    C. 图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
    D. 过程③抑制了per基因的表达,属于负反馈调节
    【答案】B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③过程表示PER蛋白能进入细胞核,调节per基因的转录过程。
    【详解】A,昼夜节律的变化与per基因的表达有关,也与细胞内PER蛋白和TIM蛋白二者结合后的反馈调节有关,A错误;
    B、①是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B正确;
    C、根据多肽链的长短,可判断核糖体在图中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向左,C错误;
    D、根据题干中“基因表达产物PER蛋白浓度呈周期性变化,振荡周期为24h“所以③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的调节机制,夜间,过多的PER蛋白入核抑制①过程,D正确。
    故选BD。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三期中)23. 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分裂时在常见的染色体外出现一些细小的被染色的颗粒,即ecDNA,ecDNA的染色质是十分活跃的,可以更加容易的被激活发生转录,ecDNA主要是环状,而环状的ecDNA不容易降解,且没有着丝粒,当癌细胞发生分裂时,这些ecDNA被随机分配到子细胞中,导致某些子代癌细胞中可能有许多ecDNA,细胞中的癌基因也就更多,而另一些子代癌细胞中可能没有ecDNA.虽然癌基因本身存在于染色体上,但是那些从染色体脱落下来的ecDNA上包含的基本上是高度活跃的癌基因,几乎40%的癌症类型和近90%的脑部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均含有ecDNA,而在正常细胞中几乎从未检测到。
    (1)ecDNA主要存在于______中,它的遗传______(“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2)要观察ecDNA的形态,最好选择细胞分裂______期的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ecDNA在子细胞中分配方式的不同于染色体DNA是______。
    (3)结合题目信息,提出治疗癌症的思路______。(至少答出2点)
    【答案】 (1). 细胞核 (2). 不遵循 (3). 中 (4). ecDNA没有着丝粒,随机分配到复制后的细胞 (5). 降解ecDNA;抑制ecDNA上基因的表达;抑制染色体上片段脱落;抑制ecDNA复制
    【解析】
    【分析】
    1、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2、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是:化学疗法、放疗疗法、外科疗法,另外保持愉快心情、加强体育锻炼、不吸烟、不饮酒、合理膳食也很重要。
    3、据信息可知:ecDNA主要是环状,而环状的ecDNA不容易降解,且没有着丝粒。
    【详解】(1)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在常见的染色体外出现一些细小的被染色的颗粒,就是ecDNA,所以ec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由于ecDNA是染色体外DNA,所以它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2)由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而ecDNA是染色体外DNA,所以要观察ecDNA的形态,最好选择细胞分裂中期的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ecDNA和染色体DNA在子细胞中分配方式是不同的,其中染色体是平均分配到子细胞的,而ecDNA由于没有着丝粒,所以随机分配到复制后的细胞。
    (3)结合本文信息,可通过降解ecDNA;抑制ecDNA上基因的表达;抑制染色体上片段脱落;抑制ecDNA复制等措施来治疗癌症。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内因和外因)、了解治疗癌症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题关键是明确题干关键信息并能结合细胞癌变的知识分析作答。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1. 下列经典实验不可以作为证据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
    A.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B.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C.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D.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别侵染烟草的实验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只说明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没有说明DNA是转化因子,即没有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A正确;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DNA是转化因子,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花叶片实验证明了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不定项)20. 某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该+RNA既能作为mRNA翻译出蛋白质,又能作为模板合成-RNA,-RNA又可以作为模板合成子代+RNA。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毒的遗传信息的表达要通过转录和翻译来实现
    B. 遗传物质复制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并会出现双链RNA
    C. 翻译过程所需要的原料和能量由宿主细胞提供,模板由病毒提供
    D. 增殖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的种类数比宿主细胞转录过程中的多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该病毒一种单链+RNA病毒,+RNA能作为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同时又能作为模板合成-RNA,-RNA又能作为模板合成+RNA,蛋白质再和+RNA组装形成子代病毒。
    【详解】A、该病毒的遗传信息的表达要+RNA作为mRNA翻译出蛋白质,不需要转录,A错误;
    B、遗传物质复制过程中模板是+RNA,合成产物-RNA,不需要DNA聚合酶,并会出现双链RNA,B错误;
    C、病毒营寄生生活,翻译过程所需要的原料和能量由宿主细胞提供,模板由病毒提供,C正确;
    D、增殖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的种类数与宿主细胞转录过程中的相同,均为4种,D错误。
    故选ABD。
    【点睛】
    (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8. 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 DNA 可以控制生物性状
    B.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 32P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物质提纯鉴定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细菌培养技术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证明 DNA 可以控制生物性状,A正确;
    B、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噬菌体只有少部分含有32P,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
    D、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没有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D 错误。
    故选A。
    (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9. 某双链DNA分子片段,具有a个碱基对,含有b个腺嘌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片段为一个基因
    B. 该DNA分子片段中应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 该DNA分子片段中,碱基的比例是(A+T)/(C+G)=1
    D. 该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2n(a-b)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双链DNA分子中含有a个碱基对,即2a个碱基,其中腺嘌呤b个,由于A与T配对,G与C配对,且不配对的碱基之和等于碱基总数的一半,因此A=T=b个,G=C=a-b个。
    【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该片段不一定为基因,A错误;该片段是双链DNA分子的一段,应该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和2个游离的脱氧核糖基团,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片段中,(A+T)/(C+G)=b/(a-b),C错误;该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2n-1)×(a-b)个,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和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掌握DNA分子结构和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答题。
    (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26. 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进行的一些重要的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①过程发生的时间为_________,图中能够发生 A 与 U 相互配对的过程有________(填序号),能够在细胞核中进行的过程有___________(填序号)。
    (2)一个细胞周期中,②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酶进行催化。
    (3)在研究甲图细胞的 DNA 复制时,开始将其放在低剂量3H﹣dT(脱氧胸苷)的培养基中,3H﹣dT可以掺入正在复制的DNA分子中。几分钟后,再转移到高剂量3H﹣dT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取DNA进行放射性检测,结果如图乙所示。据此图推测,甲细胞DNA 的复制起始区在______________(填“高放射性”或“低放射性”)区域,复制的方向是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若AUG后插入三个核苷酸,合成的多肽链中除在甲硫氨酸后多一个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改变⑤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分子,将图中缬氨酸变成甘氨酸(甘氨酸密码子为 GGU、GGC、GGA、GGG),可以通过改变 DNA 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某mRNA中(A+U)/(G+C)=0.2,则合成它的DNA 双链中(A+T)/(G+C)=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2). ④⑤ (3). ①②④ (4). 解旋酶、DNA聚合酶 (5). 低放射性 (6). b→a,b→c (7). 一个密码子由三个碱基(核糖核苷酸)组成 (8). A→C (9). 0.2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①过程为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发生的时间为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②过程为染色质高度螺旋形成染色体,以及DNA的复制;③过程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④过程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⑤过程为为翻译。
    【详解】(1)①过程为染色体形成染色质,其发生的时间为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②过程为染色质形成染色体,以及DNA的复制,③过程为姐妹染色单体分离,④为转录,⑤为翻译,能够发生A与U相互配对为DNA与RNA(④)、RNA与RNA(⑤)。能够在细胞核中进行的过程有①②④,而③过程为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此时无细胞核,⑤为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2)一个细胞周期中,②过程(DNA的复制),需要解旋酶催化打开双链,DNA聚合酶催化子链的合成。
    (3)据图乙可以推测,开始将其放在含低剂量3H﹣dT(脱氧胸苷)的培养基中,故甲细胞DNA的复制起始区在低放射性区域,中间为低放射性区域,两边为高放射性区域,说明DNA复制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延伸,故复制的方向是 b→a,b→c。
    (4)密码子是指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因此在第一个密码子后插入一个新密码子,其余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根据图示可知,缬氨酸的密码子为GUC,要通过改变一个碱基使缬氨酸变成甘氨酸,即密码子只有一个碱基的差异,故甘氨酸的密码子为GGC,说明密码子上的碱基由U变为G,即DNA模板链上由A变成C。
    (5)若该mRNA中(A+U)/(G+C)=0.2,则合成它的DNA双链中模板链上(T+A)/(G+C)=0.2,由于DNA双链是互补的,则合成它的DNA双链中(A+T)/(G+C)=0.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基因的表达。要求学生熟知有丝分裂的具体过程,DNA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及联系。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2. 染色质(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较大区别。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染色质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DNA和基因还可存在于细胞质内
    B. 基因可以是DNA片段,但DNA片段不一定是基因
    C. 摩尔根通过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 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分布。
    2、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3、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详解】A、染色质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DNA和基因还可存在于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正确;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是基因,B正确;
    C、摩尔根通过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
    D、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D正确。
    故选C。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3. PK基因广泛存在于高等动、植物体内,它控制合成的丙酮酸激酶能促进丙酮酸和ATP产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PK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丙酮酸激酶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B. 丙酮酸激酶的活性高低只会影响到细胞的无氧呼吸
    C. RNA聚合酶读取到突变PK基因上的终止密码时停止转录
    D. 细胞内PK基因的异常表达会影响某些离子的跨膜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基因表达和基因突变,考查对细胞呼吸方式、过程和基因突变对性状影响的理解和识记。丙酮酸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据此可分析PK基因突变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详解】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PK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丙酮酸激酶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A错误;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均生成丙酮酸,丙酮酸激酶的活性高低会影响到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错误;
    C、终止密码位于信使RNA上,而不是基因上,C错误;
    D、细胞内PK基因的异常表达影响ATP的生成,会影响某些离子的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D。
    【点睛】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4. 假基因是指基因组中与正常基因序列相似,但丧失正常功能的DNA序列。人体细胞内的假基因形成有两种途径:途径①是复制过程中基因发生序列变化而失去原有功能;途径②是正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经过反转录形成DNA片段,再插入基因组替换正常基因,并失去原有功能。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与原来正常基因相比,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般不会改变
    B. 途径①形成的假基因由于丧失原有功能而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C. 途径②获得的假基因序列与原来的正常基因有差异
    D.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假基因的存在有可能使生物更适应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与原来正常基因相比,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般不会改变,A正确;
    B、假基因也能通过复制遗传给子代细胞或个体,B错误;
    C、途径②是正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经过反转录形成DNA片段,再插入基因组替换正常基因,获得的假基因序列与原来的正常基因有差异,C正确;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假基因的存在有可能使生物更适应环境,D正确。
    故选B。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不定项)18. 人们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到最终认定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中的探索过程非常耐人寻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格里菲斯的实验建立在艾弗里实验基础之上,证实了转化因子的存在
    B. 艾弗里的实验创造性的引入了DNA酶,说明开阔的思路与严谨的思维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C. 赫尔希和蔡斯根据病毒的组成及独特的增殖方式完成了实验证明,充分体现了实验选材的重要性
    D. 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是对遗传物质内涵的补充,体现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即艾弗里实验建立在格里菲斯的实验基础之上,A错误;
    B、在艾弗里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该实验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证明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进而从反面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这样使得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更加严谨,说明开阔的思路与严谨的思维是成功的必备条件,B正确;
    C、赫尔希和蔡斯根据T2噬菌体病毒的组成(只有DNA和蛋白质)及独特的增殖方式完成了实验证明,充分体现了实验选材的重要性,C正确;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是对此前多数生物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补充,体现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D正确。
    故选A。
    (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 在遗传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开展了相关的探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遗传规律
    B.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摩尔根首先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予以了验证
    D. 艾弗里利用对照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两大遗传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构成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
    C、摩尔根首先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第一人是萨顿,C错误;
    D、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
    (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7. 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需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 搅拌目的是使大肠杆菌破裂,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C. 35S标记噬菌体的组别,搅拌不充分可致沉淀物的放射性增强
    D. 32P标记噬菌体的组别,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要标记噬菌体需用含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培养,A错误;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B错误;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如果搅拌不充分,则沉淀物的放射性增强,C正确;
    D、由于32P标记的DNA分子进入了细菌,所以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于试管的沉淀物中,D错误。
    故选C。
    (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8. 科学家人工构建了一对代号为X-Y新碱基对,X与Y可相互配对,但不能与已知碱基配对。将含X-Y碱基对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并在培养基中添加相应原料,实验结果显示该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可进行多轮自我复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
    B. 该过程所需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
    C. 该质粒上碱基X与Y的数量不相等
    D. 含X-Y碱基对的基因可准确表达出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2、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所以形成的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A、质粒是小型环状DNA分子,其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A正确;
    B、含X-Y碱基对的质粒复制过程除了需要原来的4种脱氧核苷酸,还需要分别含有X、Y的两种脱氧核苷酸,B错误;
    C、该质粒上碱基X与Y互补配对,数量相等,C错误;
    D、X与Y碱基不能与已知碱基配对,无法转录,不能表达出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9. RNase P是一种核酸内切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无活性的RNase P通过与前体tRNA特异性结合被激活,激活的RNase P剪切前体tRNA,所得的成熟tRNA进入细胞质基质中发挥作用。以下关于RNase P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破坏磷酸二酯键剪切前体tRNA
    B. RNase P能够催化tRNA基因的转录
    C. RNase P可能存在于细胞核或某些细胞器中
    D. pH、温度都会影响RNase P的活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转录:
    (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场所:主要是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
    (3)条件: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酶:RNA聚合酶;能量:ATP。
    (4)转录的产物:mRNA,tRNA,rRNA。
    【详解】A、RNase P是一种核酸内切酶,因此通过破坏磷酸二酯键剪切前体tRNA,A正确;
    B、核糖核酸酶P能对tRNA前体进行剪切加工,不能催化转录过程,催化转录过程中的酶是RNA聚合酶,B错误;
    C、因为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基因表达,因此RNase P可能存在于细胞核或某些细胞器中,C正确;
    D、pH、温度都会影响酶活性,因此也会影响RNase P的活性,D正确。
    故选B。
    【点睛】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1. 皱粒豌豆是由于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导致淀粉分支酶的活性大大降低,使细胞内淀粉的含量下降。由于淀粉有保留水分的作用,淀粉含量低的豌豆会因为失水而皱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片段重复,是可遗传的变异
    B. 豌豆的皱粒为基因突变所致,这种突变是可逆的
    C. 皱粒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皱粒性状
    D. 豌豆皱粒基因是有害基因,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控制生物形状的途径: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详解】A.插入的外来DNA序列虽然没有改变原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双螺旋结构),却使淀粉分支酶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因此从一定程度上使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由于该变异发生于基因的内部,因此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插入外来DNA序列一定程度上使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属于基因突变,这种突变是可逆的,B正确;
    C.控制合成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外DNA片段而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使得豌豆粒不能合成淀粉而变得皱缩,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C错误;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D错误。
    故选B。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4. 着色性干皮病(XP)是首个被发现的与DNA损伤修复缺陷有关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皮肤部位缺乏核酸内切酶,不能修复被紫外线损伤的皮肤细胞DNA,在日光照射后皮肤容易被紫外线损伤,先是出现皮肤炎症,继而可发生皮肤癌。研究发现,该病在两性中发病率相当,父母常为近亲结婚且表现为隔代遗传。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A. XP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 XP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C. 细胞内某些核酸内切酶能有效阻止细胞癌变
    D. XP患者的双亲至少有一方携带致病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着色性干皮病(XP)是首个被发现的与DNA损伤修复缺陷有关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该病在两性中发病率相当,父母常为近亲结婚且表现为隔代遗传,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着色性干皮病(XP)在两性中发病率相当,XP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
    B、着色性干皮病(XP)是首个被发现的与DNA损伤修复缺陷有关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因此XP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正确;
    C、由题干可知,细胞内某些核酸内切酶能有效阻止细胞癌变,C正确;
    D、该病在两性中发病率相当,父母常为近亲结婚且表现为隔代遗传,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患者的双亲都携带有致病基因,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不定项)18. ATP、UTP、GTP、CTP是生物体内的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四者除碱基外组成及结构均相同,后三者分别在多糖合成、蛋白质合成、磷脂和脂肪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大多数吸能反应由ATP直接提供能量
    B. UTP中的“U”是由尿嘧啶与脱氧核糖结合形成的
    C. 四者断裂高能磷酸键为生命活动供能的过程会产生水
    D. 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构建过程可能与四者都有关
    【答案】AD
    【解析】
    【分析】
    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 ,其中A代表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P代表磷酸基团, ~代表高能磷酸键。ATP、GTP、CTP和UTP是细胞内的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彻底水解的产物只有碱基不同,说明一分子GTP、CTP和UTP的组成成分也包含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1个碱基、1个核糖。
    【详解】A、ATP是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大多数吸能反应由ATP直接提供能量,A正确;
    B、UTP中的“U”是由尿嘧啶和核糖构成,B错误;
    C、四者断裂高能磷酸键为生命活动供能的过程会利用水,C错误;
    D、ATP是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UTP、GTP、CTP分别在多糖合成、蛋白质合成、磷脂和脂肪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构建过程可能与四者都有关,D正确。
    故选A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体内的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24.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做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正链RNA可直接指导蛋白质合成),HCV-RNA的5'编码区(NCR)有319至341个碱基,3'非编码区有27至55个碱基,在5'非编码区下游紧接一开放的阅读框(ORF),其中基因组排列顺序为5'-C-E1-E2-p7-NS2-NS3-NS4-NS5-3',能编码一长度大约为301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前体,后者可经宿主细胞和病毒自身蛋白酶作用后,裂解成10种病毒蛋白,包括三种结构蛋白,即核衣壳蛋白(Core)和两种糖蛋白(E1蛋白和E2蛋白)。非结构蛋白部分则包括NS2,NS3.NS4A,NS5A和NS5B,它们对病毒的生活周期非常重要。NS2和NS3具有蛋白酶活性,参与病毒多聚蛋白前体的切割;NS5A可以与多种宿主细胞蛋白相互作用,对于病毒的复制起重要作用;而NS5B则具有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参与HCV基因组复制。
    (1)由材料推知,丙型肝炎病毒RNA可能由不少于__________个核苷酸构成,其在细胞内复制的场所最可能为__________。
    (2)HCV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肝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或干扰肝细胞蛋白合成,从而造成肝细胞死亡属于_____________ (细胞凋亡/细胞坏死)。
    (3)HCV具有高度可变性,HCV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_,其具有高度可变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已知全部基因组序列的HCV株进行分析比较,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并表现HCV基因组各部位的变异程度不相一致,在HCV的编码基因中,C区最保守、非结构(NS)区次之,编码囊膜蛋白E2/NS1可变性最高。因此,研究HCV的同源性可以比较其基因组的________区。HCV核苷酸序列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9388 (2). 细胞质 (3). 细胞坏死 (4).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5). HCV的遗传物质RNA为单链,分子结构不稳定 (6). C (7). 密码子的简并性
    【解析】
    【分析】
    1、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正链RNA可直接指导蛋白质合成),HCV-RNA的5'编码区(NCR)有319至341个碱基,3'非编码区有27至55个碱基,在5'非编码区下游紧接一开放的阅读框(ORF),能编码一长度大约为301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前体。
    2、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详解】(1)HCV-RNA的5'编码区有319至341个碱基,3'非编码区有27至55个碱基,在5'非编码区下游紧接一开放的阅读框(ORF),能编码一长度大约为301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前体,因此丙型肝炎病毒RNA的核苷酸数目不少于3014×3+319+27=9388个,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正链RNA可直接指导蛋白质合成,其在细胞内复制的场所最可能为细胞质。
    (2)HCV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肝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或干扰肝细胞蛋白合成,从而造成肝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3)HCV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可能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其具有高度可变性的原因是HCV的遗传物质RNA为单链,分子结构不稳定。
    (4)因为在HCV的编码基因中,C区最保守,因此研究HCV的同源性可以比较其基因组的C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HCV核苷酸序列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氨基酸序列的变化。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的资料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B组)11. 将DNA指纹同人体核DNA的酶切片段杂交,可获得由多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组成的长度不等的杂交带图纹,这种图纹极少有两个人完全相同故而得名,可用来进行个人识别及亲子鉴定。下列不能作为该项技术的科学依据的是( )
    A.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不同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C. 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中的核DNA是相同的
    D. 子代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A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
    2、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详解】A、真核生物的基因在染色体上都呈线性排列,这不能作为该技术的科学依据,A正确;
    B、不同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即DNA分子具有特异性,这可用来进行个人识别,B错误;
    C、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中的核DNA是相同的,这可用来进行个人识别,C错误;
    D、子代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这可用来进行亲子鉴定,D错误。
    故选A。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B组,不定项)16. 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研究可以说明基因具有遗传效应,但若去掉对照组,结论就会缺乏说服力
    B. 若不给两组小鼠饲喂高脂肪食物,肥胖症状可能一段时间表现不出来
    C. 若HMGIC基因是核基因,则其一定在染色体上,若其是质基因,一定在核糖体中
    D. HMGIC基因具有一定的脱氧核苷酸数量,其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蕴藏着遗传信息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分析题干信息,同样摄食的情况下,具有HMIGIC基因的小鼠肥胖,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正常,这说明肥胖这一性状是由HMGIC基因决定的,即说明基因具有遗传效应,但若去掉对照组,结论就会缺乏说服力,A正确;
    B、摄入高脂肪食物是导致肥胖的外因,若若不给两组小鼠饲喂高脂肪食物,肥胖症状可能一段时间表现不出来,B正确;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核糖体不含DNA,C错误;
    D、遗传信息指的是基因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D正确。
    故选C。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B组,不定项)18. 基因敲除技术针对某个序列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序列,通过改变生物的遗传基因,令特定的基因功能丧失作用,从而使部分功能被屏蔽,并可进一步对生物体造成影响,进而推测出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人员将某实验动物的第5号染色体上的一段DNA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实验动物血液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以遗传给后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敲除的DNA片段具有遗传效应
    B. 动脉硬化的产生与遗传物质发生基因重组有关
    C. 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就位于第5号染色体上
    D. 利用DNA片段的敲除技术可以研究相关基因功能
    【答案】B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将某实验动物的第5号染色体上的一段DNA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实验动物血液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以遗传给后代,说明该变异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
    【详解】A、DNA敲除后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实验动物血液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以遗传给后代,说明敲除的DNA片段具有遗传效应,A正确;
    B、动脉硬化的产生与遗传物质发生可遗传的变异有关,不能说明是基因重组,B错误;
    C、上述信息只能表明敲除的DNA片段与甘油三酯代谢有关,不能表明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就位于第5号染色体上,C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利用DNA片段的敲除技术可以研究相关基因功能,D正确。
    故选BC
    (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不定项)20. SSU蛋白是光合作用关键酶的重要组成蛋白。研究发现,红光能够促进SSU蛋白的合成,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适当红光照射,有利于提高植物体的光合作用效率
    B. 光只能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影响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C. RP与启动子结合有利于DNA聚合酶发挥作用
    D. 一条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合成多种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在红光照射下,无活性的RP转变为有活性的RP,有活性的RP进入细胞核,与SSU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促进SSU基因的转录,转录形成的SSUmRNA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完成翻译过程,形成SSU蛋白体。
    【详解】A、SSU蛋白是光合作用关键酶的重要组成蛋白,红光能够促进SSU蛋白的合成,故适当红光照射,有利于提高植物体的光合作用效率,A正确;
    B、光还可以通过影响激素的分布来影响植物体的生命活动,如植物的向光性,B错误;
    C、看图可知:RP与启动子结合有利于RNA聚合酶发挥作用,有利于SSU基因的转录,C错误;
    D、一条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合成多条相同肽链的合成,D错误。
    故选A。
    (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23. 真核生物核基因转录生成RNA前体经过修饰加工,在5'端加上5'cap;在3’端加上poly-Atail,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完成翻译过程,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

    (1)基因C对基因A的表达_____(填“是”或“否”)有影响,理由是_____。
    (2)在A基因和B基因中间插入一段DNA序列后,发现B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并没有改变,其原因是_____。
    (3)研究者分别将等量的带有5'cap的RNA和无5'cap的RNA导入细胞,一段时间后发现无5'cap的RNA大量减少,据此推测5'cap的作用是_____。
    (4)新冠病毒与HIV均属于RNA病毒,HIV病毒为逆转录病毒,而新冠病毒的RNA有5'cap结构,能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据此推测5'cap具有的功能是_____。
    【答案】 (1). 是 (2). 基因C可指导合成tRNA,tRNA作为氨基酸运载体参与翻译 (3). B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改变 (4). 保护RNA不被分解 (5). 识别并结合核糖体
    【解析】
    【分析】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第一步。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基因表达还包括转录过程中的第二步。分析图片,基因A合成mRNA加以修饰后,到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翻译成蛋白质,基因C转录形成tRNA,参与翻译过程。
    【详解】(1)基因C转录合成tRNA,tRNA在翻译过程中搬运氨基酸,所以tRNA会对基因A的表达产生影响。
    (2)氨基酸序列是由mRNA上密码子决定的,而mRNA的序列是由DNA决定,在基因A和基因B中间插入一段DNA序列,基因B的序列未发生改变,行对应的mRNA序列不变,所以氨基酸序列不变。
    (3)由题意“将等量的带有5'cap的RNA和无5'cap的RNA导入细胞,一段时间后发现无5'cap的RNA大量减少”推测,5'cap的作用保护RNA不被分解。
    (4)逆转录病毒的RNA不进行自我复制,进入宿主细胞后,RNA经逆转录酶合成双链DNA,双链DNA被整合酶整合至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上形成前病毒,建立终生感染并可随宿主细胞分裂传递给子代细胞。而新冠病毒的RNA有5'cap结构,能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推测5'cap可能具有识别并结合核糖体的功能。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的过程,学生正确理解图片是关键,考查学生分析、识记能力。
    (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4. 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合成DNA,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因此在复制过程中需要RNA引物,下图表示DNA复制过程。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DNA复制时存在A、U碱基配对现象
    B. DNA复制是多种酶参与的物质合成过程
    C. 两条子链延伸的方向都是由5'到3'
    D. DNA聚合酶与DNA连接酶的底物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引物是一小段单链DNA或RNA,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存在于自然中生物的DNA复制(RNA引物)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中人工合成的引物(通常为DNA引物),之所以需要引物是因为在DNA合成中DNA聚合酶仅仅可以把新的核苷酸加到已有的DNA链上,D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即子链合成方向是从3'到5'端,这和脱氧核苷酸的基本结构有关,DNA的合成,不论体内或体外,都需要一段引物,原因是在DNA合成中DNA聚合酶仅仅可以把新的核苷酸加到已有的DNA链上。
    【详解】A、由于复制过程中需要RNA引物,所以在复制时存在A、U碱基配对现象,A正确;
    B、DNA复制是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多种酶参与的物质合成过程,B正确;
    C、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子链是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的,其合成方向是从子链5'端向3'端延伸,C正确;
    D、DNA聚合酶与DNA连接酶的底物不同,前者作用于单个脱氧核苷酸,而后者作用于DNA片段,D错误。
    故选D。
    (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5. 基因的转录终止位点(富含A-T碱基对)上游存在富含GC碱基的对称区域,该区域为模板转录出的部分序列容易形成发夹结构,阻止RNA聚合酶的移动,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个DNA分子中含有多个GC碱基的对称区域
    B. DNA分子中对称区域前存在终止密码子
    C. 图示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从左向右移动
    D. RNA中发夹结构的形成会导致转录结束
    【答案】B
    【解析】
    【分析】1、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转录的场所:细胞核。
    转录的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
    转录的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
    与转录有关的酶:RNA聚合酶。
    转录的产物:mRNA,tRNA,rRNA。
    2、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翻译的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翻译的本质:把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3、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DNA(基因)上,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因此,转录形成mRNA是十分重要而必要的。
    【详解】A、基因的转录终止位点的上游存在富含GC碱基的对称区域,转录以基因为基本单位,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一个DNA分子中含有多个GC碱基的对称区域,A正确;
    B、终止密码子在mRNA上,DNA分子上不存在终止密码子,B错误;
    C、基因的转录终止位点(富含A-T碱基对)上游存在富含GC碱基的对称区域,RNA聚合酶催化转录过程,看图可知,图示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从左向右移动,C正确;
    D、发夹结构,阻止RNA聚合酶的移动,故RNA中发夹结构的形成会导致转录结束,D正确。
    故选B。
    (2021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24. 下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简称RP)的合成及调控过程。RP基因操纵元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DNA分子片段,RBS是核糖体结合位点,核酶能降解mRNA从而终止蛋白质的合成。

    (1)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组成RP1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①和②过程生成的共同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2)核糖体沿着mRNA的移动依次合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核糖体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构成,当细胞中缺乏rRNA时RBS被封闭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②合成的RP1的多肽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组氨酸—谷氨酸—”,转运丝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相应碱基序列分别为AGA、GUG、CUU,则决定该氨基酸序列的基因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肠杆菌细胞中的RNA,其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
    【答案】 (1). 翻译 (2). 氨基酸 (3). 水 (4). RP1、RP2、RP3 (5). 蛋白质(RP)和rRNA (6). RP1等合成终止,进而使核糖体数目减少 (7). —AGAGTGCTT— (8). 传递遗传信息、转运氨基酸、构成核糖体、催化化学反应
    【解析】
    【分析】
    DNA指导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图中①是转录,②是翻译。
    【详解】(1)①表示的是转录;RP1是翻译形成的蛋白质,基本单位是氨基酸;①是转录形成RNA过程,核糖核苷酸形成RNA时,两个分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通过磷酸和核糖分子相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形成一份子水,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形成蛋白质过程,会形成水。
    (2)看图可以知道:核糖体沿着mRNA的移动依次合成的物质是RP1、RP2、 RP3等蛋白质,核糖体主要由核糖体蛋白质(RP)和rRNA,当细胞中缺乏足够的rRNA分子时,RBS被封闭,而mRNA,上的RBS是核糖体结合位点这样会导致mRNA不能与核糖体结合,RP1等合成终止,进而使核糖体数目减少。
    (3) RP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它们的反密码了分别为AGA、GUG、CUU,则它们的密码子依次为UCG、CAU、 CAG,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决定该氨基酸序列的基因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AGAGTGCTT—。
    (4)大肠杆菌中mRNA起到把DNA上的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上的作用; tRNA在翻译过程中能转运氨基酸;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组分;有些具有催化作用的酶的组成成分是RNA。
    【点睛】本题考查转录和翻译相关知识,学生能正确的识图是关键,需要学生分析题意结合所学知识答题。
    (2021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生物试题)8. DNA是遗传物质的确立以及DNA分子结构的发现为生物学的发展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是由于发生了基因重组
    B. 用35S标记T2噬菌体,被标记的部位为氨基酸的侧链基团
    C. 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一脱氧核糖一磷酸相连
    D. DNA分子中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数量比为1:1:1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是由于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整合到R型肺炎双球菌的DNA中,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
    B、根据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只有侧链基团中可能含有S元素,故用35S标记T2噬菌体,被标记的部位为氨基酸的侧链基团,B正确;
    C、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相连,C错误;
    D、根据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可知,DNA分子中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数量比为1:1:1,D正确。
    故选C。
    (2021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生物试题)9. 某种动物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控制,A控制黄色色素相关酶的合成,a控制黑色色素相关酶的合成。纯合黄色个体与纯合黑色个体杂交,子一代却表现为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不同毛色。研究发现,在A基因中有一段碱基序列可发生甲基化修饰。未甲基化时,A基因正常表达,表现为黄色;甲基化后,A基因的表达就受到抑制。环境差异会导致甲基化程度不同,甲基化程度越高,体色就越深。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上述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B. 上述实例说明甲基化程度越高,A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
    C. 上述实例说明A基因中的甲基化修饰会使A基因突变为a基因
    D. 上述实例说明甲基化修饰可使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不同的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当基因型为Aa的小鼠的A基因没有甲基化时小鼠的体色为黄色,当这些位点甲基化后,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且程度越高,抑制越明显,小鼠的体色随着甲基化数目的增多由黄色到黑色过渡。
    【详解】A、分析题干信息:A控制黄色色素相关酶的合成,a控制黑色色素相关酶的合成,故上述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A正确;
    B、上述实例说明环境差异会导致甲基化程度不同,甲基化程度越高,A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B正确;
    C、上述实例说明A基因中的甲基化修饰并未改变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故不会使A基因突变为a基因,C错误;
    D、上述实例说明环境差异会导致甲基化程度不同,甲基化程度不同,个体性状不同,故推断甲基化修饰可使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不同的性状,D正确。
    故选C。
    (2021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生物试题,不定项)18. 长链非编码RNA(1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碱基的一类RNA,1ncRNA起初被认为是RNA聚合酶转录的副产物,不具有生物学功能。近来的研究表明,1ncRNA虽然不直接参加编码蛋白质,但是参与了细胞内多种重要生理过程的调控(如下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细胞内各种RNA都是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的
    B. 有些1ncRNA合成后停留在细胞核内与染色质中的DNA结合进而发挥作用
    C. 有的1ncRNA穿过核孔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或RNA分子结合进而发挥作用
    D. mRNA中长度大于200个碱基的属于lncRNA,小于200个碱基不属于1ncRNA
    【答案】AD
    【解析】
    【分析】
    1、RNA分子的组成:RNA由核糖核苷酸经磷酯键缩合而成长链状分子。一个核糖核苷酸分子由磷酸,核糖和碱基构成。RNA的碱基主要有4种,即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其中,U(尿嘧啶)取代了DNA中的T胸腺嘧啶而成为RNA的特征碱基。
    2、据题图信息可知:1ncRNA虽然不直接参加编码蛋白质,但是参与了细胞内多种重要生理过程的调控,如可与蛋白质、RNA结合。
    【详解】A、细胞内各种RNA都是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经过转录过程形成的,是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的,A错误;
    BC、据图可知:1ncRNA可参与许多生理过程的调控:有些1ncRNA合成后停留在细胞核内与染色质中的DNA结合进而发挥作用,有的1ncRNA穿过核孔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或RNA分子结合进而发挥作用,B、C正确;
    D、据题干信息“1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碱基的一类具有调控作用的RNA”可知,1ncRNA长度大于200个碱基,但mRNA中长度大于200个碱基的不一定属于lncRNA,D错误。
    故选AD。
    (2021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生物试题)23. SARS-CoV-2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外被囊膜,囊膜上有与入侵宿主细胞密切相关的多个蛋白质。下图表示SARS-CoV-2侵入人体细胞以及在细胞中的增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SARS-CoV-2通过囊膜表面的蛋白质与宿主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后,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__作用进入细胞。
    (2)过程③表示_________,该过程除了需要图中所示的物质外,还需要宿主细胞提供_________;据图分析,该过程的产物的功能是__________。
    (3)目前,研究人员已经筛选获得了一些对SARS-CoV-2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其中一种是核苷酸类似物,其作用原理是在病毒进行核酸合成时被整合进病毒的核酸,这类药物主要抑制图中的__________过程(填序号),参与该过程的酶与宿主细胞自身的RNA聚合酶在行使功能时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特异性受体 (2). 胞吞 (3). 翻译 (4). 氨基酸、tRNA和能量 (5). 一是参与RNA复制,二是构成子代病毒囊膜的成分 (6). ⑤⑥ (7). 该过程的RNA聚合酶与RNA结合,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与DNA结合(或宿主细胞内的RNA聚合酶可使DNA解旋或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需要与启动子结合)
    【解析】
    【分析】
    SARS-CoV-2是一种RNA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只能寄生在特定的活细胞内。由图可知,SARS-CoV-2侵入宿主细胞后,在遗传物质RNA的控制下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条件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完成自身的增殖过程。
    【详解】(1)SARS-CoV-2囊膜上有与入侵宿主细胞密切相关的多个蛋白质,通过囊膜表面的蛋白质与宿主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的胞吞作用进入细胞。
    (2)过程③在核糖体上进行,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病毒提供遗传物质RNA,宿主细胞提供氨基酸、tRNA和能量;由图可知,该过程的产物通过过程⑤⑥参与RNA复制,通过过程⑦构成子代病毒囊膜的成分。
    (3)由题“SARS-CoV-2抑制作用的药物其中一种是核苷酸类似物,其作用原理是在病毒进行核酸合成时被整合进病毒的核酸”可知,这类药物主要抑制图中的⑤⑥过程,参与该过程的酶与宿主细胞自身的RNA聚合酶在行使功能时的区别是该过程的RNA聚合酶与RNA结合,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与DNA结合(或宿主细胞内的RNA聚合酶可使DNA解旋或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需要与启动子结合)。

    (山东省聊城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某被15N标记的1个T2噬菌体(第一代)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后,共释放出n个子代噬菌体,整个过程中共消耗a个腺嘌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子代噬菌体中含15N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n-1
    B. 可用含15N的培养液直接培养出第一代噬菌体
    C. 噬菌体DNA复制过程需要的模板、酶、ATP和原料都来自大肠杆菌
    D. 第一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a/(n-1)个胸腺嘧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1个噬菌体中含1个DNA,则被15N标记的有两条链,在释放n个子代是噬菌体中共有n个DNA,其中含有15N标记的DNA有2个,据此分析。
    【详解】A. 子代噬菌体中含15N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n,A错误;
    B. 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直接用含15N的培养液直接培养,B错误;
    C. 噬菌体DNA复制过程需要的模板是噬菌体本身的DNA,C错误;
    D. 根据题意,产生n个子代噬菌体共消耗了a个腺嘌呤,则每个DNA分子中腺嘌呤的个数为a/(n-1),而DNA分子中腺嘌呤数量等于胸腺嘧啶数量,故第一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a/(n-1)个胸腺嘧啶,D正确。
    (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2.最新研究发现,在人类肿瘤细胞中含有大量如“甜甜圈”般的独立于染色体外的环状DNA(ecDNA)。在人类健康的细胞中几乎看不到ecDNA的痕迹,而在将近一半的人类癌细胞中可以观察到它,且其上普遍带有癌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构成ecDNA的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接
    B. ecDNA不与蛋白质结合而呈裸露状态,容易解旋复制和表达
    C. 当癌细胞分裂时,ecDNA均等分配到子细胞中
    D. 抑制ecDNA上癌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可成为治疗癌症新思路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为信息题,着眼点在于抽取材料中的关键线索:肿瘤细胞的染色质中存在着独立于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当癌细胞发生分裂时,这些ecDNA被随机分配到子细胞中且容易启动转录和翻译程序。人类健康的细胞中几乎看不到ecDNA的痕迹,而在将近一半的人类癌细胞中可以观察到它,且其上普遍带有癌基因。做题时注意这些信息。
    【详解】A、由题意可知,构成ecDNA是环状的,因此其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接,A正确;
    B、环状DNA与质粒类似,不与蛋白质结合,B正确;
    C、当癌细胞分裂时,ecDNA属于细胞质中的DNA,不一定均等分配到子细胞中,C错误;
    D、由题可知,正常细胞中观察不到ecDNA的痕迹,因此抑制ecDNA上癌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可成为治疗癌症新思路,D正确。
    故选C。
    (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3.人类基因组70%以上的DNA可以转录产生mRNA,但其中部分mRNA存在不翻译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rRNA和tRNA也是转录产物,但无法检测到它们的翻译产物
    B. 合成的某些mRNA上不存在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导致其无法进行翻译
    C. 一条mRNA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核糖体沿mRNA每次移动三个碱基的位置
    D. 翻译时,反密码子的某个碱基改变可能不影响tRNA携带氨基酸的种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据题干信息可知人类基因组有部分DNA不转录,转录出的mRNA又有部分不存在翻译现象。
    详解】A、转录的产物有mRNA、rRNA和tRNA,但只有mRNA能作为翻译的模板,故无法检测到rRNA和tRNA的翻译产物,A正确;
    B、RNA聚合酶是与启动子结合,催化转录过程的,mRNA无法翻译与其无关,B错误;
    C、一条mRNA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提高了翻译的效率,核糖体沿mRNA每次移动三个碱基的位置,C正确;
    D、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多个密码子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翻译时,反密码子的某个碱基改变可能不影响tRNA携带氨基酸的种类,D正确。
    故选B。

    (青岛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4. 20世纪50年代初,查哥夫对多种生物DNA做了碱基定量分析,发现(A+T)/(C+G)的比值如下表。结合所学知识据表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是( )
    DNA来源
    大肠杆菌
    小麦

    猪肝
    猪胸腺
    猪脾
    (A+T)/(C+G)
    1.01
    1.21
    1.21
    1.43
    1.43
    1.43

    A. 猪的DNA结构比大肠杆菌DNA结构更稳定一些
    B. 小麦和鼠的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
    C. 小麦的DNA分子数量比猪的DNA分子数量少
    D. 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DNA碱基组成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C和G之间有3个氢键,而A和T之间有2个氢键,因此DNA分子中C和G所占的比例越高,其稳定性越高。
    【详解】A、C和G所占的比例越高,DNA分子的稳定性就越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大肠杆菌的DNA结构比猪DNA结构更稳定一些,A错误;
    B、小麦和鼠中(A+T)/(C+G)的比值相等,但两者的DNA分子数不一定相同,B错误;
    C、根据表中数据无法得知小麦DNA数量和猪DNA数量的大小,C错误;
    D、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DNA是相同的,故其碱基组成也相同,D正确。
    故选D。
    (青岛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5.近年来,RNA分子成为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下列关于RNA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所有细胞中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B. 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RNA分子的特定位点并与之结合
    C. 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一种tRNA可与多种氨基酸结合
    D. 一条mRNA分子上能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相同序列的多肽
    【答案】D
    【解析】
    【分析】
    转录的特点:边解旋边转录,转录后DNA分子仍保留原来的双链结构;翻译的特点:一个mRNA分子上可连续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多个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的多肽,因为模板相同。
    【详解】A、原核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则没有核仁,A错误;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分子的特点位点并与之结合,B错误;
    C、一种tRNA可与一种氨基酸结合,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一种密码子可以对应多种氨基酸,同时对应多种tRNA,C错误;
    D、翻译过程中一个mRNA分子上可连续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相同序列的多肽,D正确。
    故选D。
    【点睛】并不是所有的密码子都决定氨基酸,如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
    (青岛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6.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对数目,等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
    B. 该技术的利用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使种群的基因库发生改变
    C. 在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乳腺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体细胞中
    D. 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连接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真核生物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而编码区又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真正编码蛋白质的是编码区的外显子,非编码区和内含子只是起了调控表达的作用;
    2.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利用RNA聚合酶的催化生成mRNA的过程。
    3.受体细胞如果是植物细胞一般选用农杆菌转化法,如果是动物细胞的受精卵一般用显微注射法,如果是原核生物一般用钙离子处理。
    【详解】A、因为真核生物的基因中存在非编码区,而编码蛋白质的只是编码区的外显子,并且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所以凝血因子基因的碱基对数目应大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A错误;
    B、该技术利用了基因重组技术,该技术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使转基因山羊的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进而使种群的基因库发生改变,B正确;
    C、因为目的基因导入到了受精卵中,而转基因羊的每一个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所以转基因羊的所有体细胞都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C错误;
    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时,RNA聚合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同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催化合成mRNA,D错误。
    故选B。
    (青岛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7.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死亡率极高。如图为狂犬病毒的增殖方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狂犬病毒的基因可以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 狂犬病毒增殖的过程与艾滋病病毒相同
    C. +RNA中嘌呤与嘧啶的比值与-RNA中的相等
    D. 狂犬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遵循中心法则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狂犬病毒的遗传物质的(-RNA),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RNA转录出mRNA,翻译出病毒蛋白质,同时-RNA还能合成+RNA,在合成子代的负链RNA,据此答题。
    【详解】A、狂犬病毒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宿主细胞的基因在DNA上,狂犬病毒的基因不能融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A错误;
    B、狂犬病毒增殖的过程中以RNA为模板合成RNA,艾滋病病毒的增殖过程首先是逆转录以RNA为横板合成DNA,B错误;
    C、+RNA中嘌呤与嘧啶的比值与-RNA中的比值互为倒数,C错误;
    D、狂犬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遵循中心法则,并且是遗传中心法则的发展和补充,D正确。
    故选D。
    【点睛】掌握艾滋病病毒的增殖过程,理解中心法则及其补充内容的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青岛二中分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8.下列关于DNA及相关实验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提出了双螺旋结构模型
    B. 大肠杆菌中的质粒呈环状,质粒中不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
    C. 在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长短对该组实验放射性检测的结果影响不大
    D. 在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过程中所使用的DNA纯度越高转化效果越有效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搅拌不充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未能与细菌分离。
    【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成功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A错误;
    B、大肠杆菌中的质粒为小型环状DNA,质粒中不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B正确;
    C、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宿主细胞,保温一段时间搅拌并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保温时间长短对该组实验放射性检测的结果影响不大,C正确;
    D、在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的有效性与所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纯度有关,纯度越大,转化率越高,D正确。
    故选A。
    (青岛二中分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9.细胞内有些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I),含有I的反密码子在与mRNA中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ly表示甘氨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
    B.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
    C tR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mRNA分子由单链组成
    D. 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含有CCI反密码子的tRNA转运甘氨酸,而反密码子CCI能与mRNA上的三种密码子(GGU、GGC、GGA)互补配对,即I与U、C、A均能配对。
    【详解】A、由图示分析可知,I与U、C、A均能配对,因此含I的反密码子可以识别多种不同的密码子,A正确;
    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结合,B正确;
    C、由图示可知,tRNA分子由单链RNA经过折叠后形成三叶草的叶形,C错误;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mRNA中碱基的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从图示三种密码子均编码甘氨酸也可以看出,D正确。
    故选C。
    (青岛二中分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10.某生物细胞中基因表达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可表示毛霉合成蛋白酶的过程
    B. 过程①中的酶能使DNA碱基对间的氢键断裂
    C. 过程②四个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D. 与过程②相比,过程①中特有“A—U”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示是原核生物边转录边翻译的过程。
    【详解】A、毛霉是真核生物,因此该过程不可以表示毛霉合成蛋白酶的过程,A错误;
    B、过程①中的酶是RNA聚合酶,有解旋功能,B正确;
    C、过程②四个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是一样的,所以合成的蛋白质是一样的,C错误;
    D、过程①是转录过程,过程②是翻译过程,翻译、转录过程都有“A—U”配对,D错误。
    故选B。
    (青岛二中分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11.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具有包膜RNA病毒,具有很强的致病性。下图为新型冠状病毒 侵入宿主细胞并繁殖的过程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毒的侵染过程与宿主细胞的识别作用有关
    B. 该病毒具有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膜结构
    C. 该病毒的蛋白质均由游离状态的核糖体合成
    D. 该病毒增殖不需要宿主细胞提供脱氧核糖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才能增值;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核糖核苷酸。
    【详解】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与宿主细胞膜上特异性蛋白的识别作用有关,A正确;
    B、据题干信息可知: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其包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B正确;
    C、据图分析可知,该病毒的蛋白合成过程中有高尔基体的参与,参照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可推知,该病毒的蛋白质可能也有附着型核糖体的参与,C错误;
    D、该病毒为RNA病毒,增殖时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合成RNA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而非脱氧核糖核苷酸,D正确。
    故选C。
    (青岛二中分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12.牵牛花的颜色主要是由花青素决定的,如图为花青素的合成与颜色变化途径示意图:

    从图中不能得出是
    A. 花的颜色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
    B.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 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也受环境影响
    D. 若基因①不表达,则基因②和基因③不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根据图知,花青素是由苯丙酮氨酸转化而来,其转化需要酶1、酶2和酶3,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度下表现的颜色不同。
    【详解】A. 由图可知,花青素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A正确;
    B. 基因①②③分别通过控制酶1、2、3的合成来控制花青素的合成,B正确;
    C. 花青素在不同酸碱条件下显示不同颜色,说明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花色,C正确;
    D. 基因具有独立性,基因①不表达,基因②和基因③仍然能够表达,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以图形的形式给出信息,考查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知识,关键是需要学生从题图中获取信息。
    (青岛市即墨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13.下列关于在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同时,也可说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效率很低
    B.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中不能证明含R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
    C. 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液体悬浮培养后可在培养液中观察到光滑型菌落
    D.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转化形成的S型菌和野生型S型菌的遗传信息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S型细菌中的DNA能将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说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效率很低,A正确;
    B、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证明含R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B正确;
    C、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液体悬浮培养后,需要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才可在培养液中观察到光滑型菌落,C错误;
    D、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实现了基因重组,因此转化形成的S型菌和野生型S型菌的遗传信息不同,D正确。
    故选C。
    (青岛市即墨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14.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2019年引起肺炎疫情的新冠病毒命名为2019—nCoV,该病毒为有包膜病毒,可以通过膜融合进入宿主细胞,其基因组长度为29.8kb,为单链+RNA,其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与真核生物的信使RNA非常相似,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表达出RNA聚合酶等物质。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 2019—CoV属于RNA病毒,可在逆转录酶参与合成DNA
    B. 人类成熟mRNA5’端有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
    C. 20l9—nCoV需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其侵入宿主细胞方式和T2噬菌体相同
    D. 2019—nCoV与人体内的宿主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详解】A、2019-nCoV属于RNA病毒,但不是逆转录病毒,其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不需要逆转录酶参与,A错误;
    B、人类成熟mRNA应该具有5′端甲基化帽子,3′端多聚腺苷酸(PolyA)等结构,B正确;
    C、2019-nCoV需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侵入方式和T2噬菌体不相同,前者是胞吞进入宿主细胞,后者是DNA注入宿主细胞,C错误
    D、2019-nCoV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C-G,而人体内不同生理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同,如转录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翻译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D错误。
    故选B。
    (青岛市即墨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15.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X、Y分别表示两种功能不同的酶。请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X为DNA聚合酶,Y为RNA聚合酶
    B. 图I中包括5种碱基、8种核昔酸
    C. 图Ⅱ中有三种RNA参与该过程
    D. 图Ⅱ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由左向右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Ⅰ表示DNA复制和转录过程,其中X为解旋酶,Y为RNA聚合酶。图Ⅱ表示翻译过程。
    【详解】A、图中X为解旋酶,Y为RNA聚合酶,A错误;
    B、该图中含有DNA分子和RNA分子,因此最多含5种碱基(A、C、G、T、U)和8种核苷酸,B正确;
    C、图Ⅱ中有三种RNA(mRNA作为模板,tRNA运输氨基酸,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参与,C正确;
    D、图Ⅱ中根据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由左向右,D正确。
    故选A。
    (青岛市胶南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6.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的转录是从DNA模板链的起始密码子开始的
    B. 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均在细胞核发生
    C.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体现了基因中携带的遗传信息
    D. 翻译和转录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二者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
    起始密码子存在于mRNA,不在DNA上,A错误;基因表达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细胞质中,但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B错误;基因中携带的遗传信息,转录形成信使RNA,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种类和排列顺序,因此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体现了基因中携带的遗传信息,C正确;翻译和转录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转录过程中存在A与T碱基对,D错误。
    (青岛市胶南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7.如图表示细胞核内某生理过程,其中a、b、c、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此过程需要能量和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B. 真核细胞中此过程发生的唯一场所是细胞核
    C. 正常情况下,a、d链都应该到不同的细胞中去
    D. b链中(A+G)/(T+C)的值一定与c链中的相同
    【答案】C
    【解析】
    该过程表示DNA分子的复制,尿嘧啶是RNA中特有的碱基,DNA分子不存在尿嘧啶脱氧核苷酸,A错误;该过程表示DNA分子的复制,真核生物细胞中,DNA复制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B错误;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a、d两条链分布到两个DNA分子中,DNA分子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正常情况下a,d链应该到不同的细胞中去,C正确;从图可知ad是互补的两条模板链,b是以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子链,c是以d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子链,因此b与d的碱基互补,b链中(A+G)/(T+C)的值与c链中的不相同,互为倒数,D错误。
    (青岛市胶南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8.除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异外,秋水仙素还有以下两种作用:(1)秋水仙素分子结构与DNA分子中碱基相似,可掺入到基因分子中;(2)插入到DNA碱基对之间,导致DNA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下列关于秋水仙素可能引发的结果推断不合理的是
    A. 基因复制时配对错误
    B. 转录过程受阻
    C. 翻译过程受阻
    D. DNA结构局部解旋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复制时期,DNA解旋,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诱变剂一般作用于DNA复制时期,即分裂间期;秋水仙素可以诱导多倍体原理是: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此时施加秋水仙素可以诱导多倍体形成。
    详解:秋水仙素可以导致基因复制时配对错误,A正确;根据题干“插入到DNA碱基对之间,导致DNA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可知,转录过程受阻,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不能推断出翻译过程受阻,C错误;根据题干“秋水仙素分子结构与DNA分子中碱基相似,可渗入到基因分子中”可知,DNA结构局部解旋,D正确。
    点睛:精准把握题干信息,结合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即可准确判断。
    (青岛市胶南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9.下列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实验前必须清楚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引起细菌裂解的时间
    B. 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来自于细菌细胞
    C. 细菌裂解后,32P标记组的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
    D. 根据32P标记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判定DNA与蛋白质是否进入了细菌
    【答案】D
    【解析】
    噬菌体裂解细菌后,离心后,噬菌体会分布到上清液,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前必须清楚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引起细菌裂解的时间,A正确;噬菌体属于病毒,其增值所需的原料来自于细菌细胞,B正确;32P标记的是DNA,能够进入细菌,且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所以细菌裂解后,32P标记组的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C正确;32P标记的是DNA,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因此根据32P标记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判定DNA是否进入了细菌,根据35S标记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判定蛋白质是否进入了细菌,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关键能识记噬菌体的结构特点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青岛市胶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20.真核细胞中的mi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它能识别靶mRNA并与之发生部分互补结合,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BC12是一个抗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该基因的表达受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调控。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miRNA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可能是使靶mRNA降解而抑制翻译过程
    B. miRNA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的方向,在细胞凋亡、个体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C. 细胞内的RNA均由DNA转录而来,只有mRNA携带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信息
    D. MIR-15a基因缺失会导致BCL2基因表达产物增加,降低细胞癌变可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miRNA能够绑定目标mRNA上的互补序列,可见其通过阻断翻译过程来进行基因表达调控。
    【详解】A、由miRNA的功能可推测,其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可能是使mRNA水解,导致其没有翻译的模板,不能进行翻译过程,抑制翻译过程,A正确;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miRNA可以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因此miRNA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的方向,在细胞凋亡、个体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正确;
    C、细胞内的RNA均由DNA转录而来,mRNA作为DNA信使携带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信息,tRNA和rRNA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但本身不携带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信息,C正确;
    D、若MIR-15a基因缺失,则无法合成miRNA,无法调控BCL2基因的表达,使BCL2基因表达产物增加,抑制细胞凋亡,所以细胞癌变的可能性上升,D错误。
    故选 D。
    (青岛九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21.朊病毒是一种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其本质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有人用同位素标记法做了如图所示实验(组成牛脑组织细胞的元素无放射性),验证了朊病毒的“侵染因子”是蛋白质。在实验得到的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最强的是( )

    A. 上清液a
    B. 沉淀物b
    C. 上清液c
    D. 沉淀物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时需要紧扣“朊病毒是蛋白质侵染因子,它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再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应用。
    【详解】AB、由于朊病毒不含核酸只含蛋白质,蛋白质中磷含量极低,故上清液a和沉淀物b中几乎不能检测到放射性32P,AB错误;
    CD、朊病毒的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如果添加35S标记的(NH4)235SO4,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朊病毒的蛋白质中含有35S,大部分35S标记的朊病毒进入牛脑组织细胞中,只有少量可能没侵入牛脑组织细胞,故离心后放射性主要位于沉淀物d中,少量位于上清液c中,C错误,D正确。
    故选D。
    (青岛三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22. 科学家研究发现,TATA box是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的一段DNA序列,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其碱基序列为TATAATAAT,RNA聚合酶与TATA box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TATA box被彻底水解后共得到4种小分子
    B. mRNA逆转录可获得含TATA box的DNA片段
    C. RNA聚合酶与TATA box结合后才催化核苷酸链的形成
    D. 该研究为人们主动“关闭”某个异常基因提供了思路
    【答案】B
    【解析】
    【分析】
    真核生物的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在编码区上游,存在一个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即本题TATAbox,RNA聚合酶与TATAbox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
    【详解】A、TATAbox被彻底水解后得到脱氧核糖、磷酸、A、T共4种小分子,A正确;
    B、TATAbox属于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mRNA逆转录获得的DNA片段不含TATAbox,B错误;
    C、RNA聚合酶与TATAbox结合后催化氢键的解开,形成单链开始转录形成核糖核苷酸链,C正确;
    D、某基因的TATAbox经诱变缺失后,RNA聚合酶没有了结合位点,不能启动基因转录,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基因中的TATAbox,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青岛十七中2021届11月期中模块考试)23. 有关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选用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仅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
    B. 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C. 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利用的原料是自身的脱氧核苷酸
    D. 若噬菌体DNA复制了三次,则含有35S的子代噬菌体占总数的1/2
    【答案】A
    【解析】
    T2噬菌体的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这是选用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A项正确;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先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这些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B项错误;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利用的原料是细菌的脱氧核苷酸,C项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细胞中,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原料是细菌的氨基酸,所以,若噬菌体DNA复制了三次,则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有35S,D项错误。
    (青岛十七中2021届11月期中模块考试)24.下面两图表示细胞内的两种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1表示转录,该过程发生时模板与产物间有氢键的形成与断裂
    B. 图2表示翻译,该过程发生时起始密码子决定的是a氨基酸
    C. 图1所示过程与图2所示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D. 图1所示过程中酶的移动方向与图2所示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1中只有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核苷酸单链,所以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发生时模板上碱基与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先要配对形成氢键,合成的RNA离开模板链时,需要将形成的氢键断裂,A正确;图2表示翻译,根据图中tRNA移动方向判断肽链中氨基酸顺序是a-b-c-…,所以该过程发生时起始密码子决定的第一个氨基酸是a氨基酸,B正确;图1所示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T-A、G-C、C-G;图2所示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U-A、G-C、C-G,二者不完全相同,C正确;图1所示过程中酶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图2所示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也是从左向右,D错误。
    (青岛十七中2021届11月期中模块考试)25. 下列关于“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B. 酵母菌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一定都是DNA
    C. 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
    D. 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体内所有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一定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A错误;
    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不论是细胞核内还是细胞质内,其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正确.
    C、DNA复制过程中,若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发生在非基因区段,则不会导致基因突变,C错误;
    D、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同一组织内的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相同,D错误;
    (任兴高中联盟2021届11月联考)26.下图为某种酶催化作用的图解。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酶可在RNA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
    B. 该酶能为底物RNA的分解反应提供所需的能量
    C. 该酶的单体是核苷酸或氨基酸
    D. 该酶与底物间的碱基配对方式与转录过程中的完全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可知,图示酶是一种RNA,它可催化特定RNA的分解断裂。
    【详解】A、该酶是一种RNA,可在RNA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A正确;
    B、酶的作用是降低活化能,该酶不能为底物RNA的分解反应提供所需的能量,B错误;
    C、该酶是一种RNA,它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C错误;
    D、该酶与底物间的碱基配对方式中有U配A,转录过程中没有U配A,D错误。
    故选D。
    (任兴高中联盟2021届11月联考)27.克里克以T4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证明了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之后,其他科学家利用合成的“UGUGUGUGUGUGUGUGUG……”2碱基重复序列做模板,得到新合成的蛋白质由半胱氨酸和缬氨酸交替连接而成。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此可推断,该RNA序列中含有两种密码子
    B. 该过程需要核糖体和RNA聚合酶等酶的参与
    C. 该过程还需要其它RNA的参与
    D. 该过程中有水的生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可知,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也就是说由个碱基级成。“UGUGUGUGUGUGUGUGUG……”2碱基重复序列有UGU和GUG两种密码子,合成的蛋白质最多只能有两种氨基酸。
    【详解】A、该RNA序列中含UGU和GUG两种密码子,A正确;
    B、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上进行,不需要RNA聚合酶参与,B错误;
    C、蛋白质的合成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C正确;
    D、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综合而来,该过程有水的生成,D正确。
    故选B。
    (任兴高中联盟2021届11月联考)28.眼皮肤白化病(OCA)是一种与黑色素(合成时需要酪氨酸酶)合成有关的疾病,虹膜、毛发及皮肤呈现白色症状。该病的两种类型OCA1(Ⅰ型)与OCA2(Ⅱ型)均是隐性突变造成的,有关该病的介绍如下表。有一对患病的夫妇生下了两个正常的孩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类型
    染色体
    原因
    结果
    性状
    Ⅰ型
    11号
    酪氨酸酶基因突变
    酪氨酸酶含量较低
    毛发均呈白色
    Ⅱ型
    15号
    P基因突变
    黑色素细胞中pH异常,酪氨酸酶含量正常
    患者症状较轻

    A. OCA两种突变类型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特点
    B. Ⅱ型患病原因可能黑色素细胞中pH异常导致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C. 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可能是纯合的,但他们的两个孩子都是杂合子
    D. OCA两种突类型都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性状有两种途径: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基因通过直接控制蛋白质即结构蛋白的合成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据题意分析可知,OCA两种突变发生在不同的染色体上,而非同一基本突变形成的不同基因,故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A正确;
    B、据图表信息可知,Ⅱ型患者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含量正常,而pH异常,推测致病原因可能是黑色素细胞中pH异常导致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所致,B正确;
    C、据题意与图表分析,两种类型均是隐性突变造成的,设两种遗传病分别由Aa、Bb控制,则正常个体的基因型应为A—B—,则有一对患病的夫妇生下了两个正常的孩子,双亲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即该夫妇的基因型可能是纯合子,但他们的两个孩子都是杂合子,C正确;
    D、眼皮肤白化病(OCA)是一种与黑色素(合成时需要酪氨酸酶)合成有关疾病,故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行控制细胞代谢,最终控制了生物的性状,D错误。
    故选D。
    【点睛】基因突变的随机性是指基因突变的发生在时间上、在发生这一突变的个体上、在发生突变的基因上,都是随机的。
    (2020-2021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校际联合考试)29. DNA是遗传物质的确立以及DNA分子结构的发现为生物学的发展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是由于发生了基因重组
    B. 用35S标记T2噬菌体,被标记的部位为氨基酸的侧链基团
    C. 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一脱氧核糖一磷酸相连
    D. DNA分子中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数量比为1:1:1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是由于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整合到R型肺炎双球菌的DNA中,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
    B、根据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只有侧链基团中可能含有S元素,故用35S标记T2噬菌体,被标记的部位为氨基酸的侧链基团,B正确;
    C、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相连,C错误;
    D、根据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可知,DNA分子中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数量比为1:1:1,D正确。
    故选C。
    (山东省泰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30. 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这组实验的检测结果可证明只有DNA是遗传物质
    B. 单用S型菌的提取物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S型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 单用S型菌的DNA去感染小鼠,小鼠会患病死亡
    D. 单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去感染烟草,烟草会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主要有三大实验:噬菌体侵染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
    【详解】A、单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这组实验的检测结果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只有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单用S型菌的提取物与R型菌混合培养,由于提取物中含多种成分,出现S型菌并能稳定遗传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单用S型菌的DNA去感染小鼠,小鼠不会患病死亡,C错误;
    D、单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去感染烟草,烟草会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D正确。
    故选D。
    (山东省泰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31. 1982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用tRNAyAla表示)。在兔网织红细胞裂解液体系中加入人工合成的tRNAyAla和3H-丙氨酸,不但发现人工合成的tRNAyAla能携带3H-丙氨酸,而且能将所携带的丙氨酸参与到蛋白质合成中去。此外还发现另外四种天然的tRNA携带3H-丙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tRNAyAla只能识别并转运丙氨酸
    B. tRNAyAla为单链结构,不含氢键
    C. 与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具有四种
    D. tRNAyAla存在能与mRNA上的丙氨酸密码子配对的反密码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tRNA的种类很多,但是,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tRNA分子比mRNA小得多,分子结构也很特别,RNA链经过折叠,看上去像三叶草的叶形,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每个tRNA的这3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因而叫反密码子。
    【详解】A、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所以tRNAyAla只能识别并转运丙氨酸,A正确;
    B、tRNAyAla为单链结构,tRNA链经过折叠成三叶草形,部分区域碱基配对存在氢键,B错误;
    C、题干可知,发现四种天然的tRNA携带3H-丙氨酸,所以与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具有四种,C正确;
    D、tRNAyAla能携带3H-丙氨酸,所以存在能与mRNA上的丙氨酸密码子配对的反密码子,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关键是掌握tRNA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山东省泰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32.如图表示DNA复制的过程,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DNA复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解开双链
    B. 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
    C. DNA分子从一个起点复制,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D. 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根据箭头方向可知DNA复制是双向复制,且形成的子链的方向相反。DNA复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首先需要解旋酶断裂两条链间的氢键,还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此外还需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和能量。
    【详解】A、DNA复制过程的第一步是解旋,需要用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A正确;
    B、由图可知,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且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B正确;
    C、DNA分子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进行,C错误;
    D、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D正确。
    故选C。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33. 位于基因外周的DNA增强子是短的DNA片段,它能够调控基因的开启与关闭。《生物谷》杂志2018年2月发布的最新研究表明,大肠癌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中的增强子活性较高,此基因更加容易被开启。下列与DNA中增强子及癌基因的表达,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增强子活性降低可能会关闭癌基因的表达
    B. DNA增强子、癌基因不是人类或其他动物细胞固有的
    C. DNA增强子是通过促进大肠癌基因转录而影响基因表达的
    D. DNA增强子和癌基因中的碱基种类及其排列顺序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癌变指正常细胞中的DNA分子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而损伤,使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于是出现了细胞癌变。
    癌变机理: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存在与癌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抑癌基因主要抑制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据题意分析可知,位于基因外周的DNA增强子是短的DNA片段,它能够调控基因的开启与关闭,基因开启后,导致细胞瘤变。
    【详解】A、据题意可知, DNA增强子能够调控基因的开启与关闭,其活性降低,可能会关闭癌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癌变, A正确;
    B、DNA增强子、 癌基因是人类或其他动物细胞固有的,不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B错误;
    C、DNA增强子能够调控基因的开启与关闭,而不是通过促进大肠癌基因转录而影响基因表达的,C错误;
    D、位于基因外周的DNA增强子是短的DNA片段,增强子与癌基因属于DNA上不同的区段,二者的碱基种类及其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
    故选A。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34. 染色质(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较大区别。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染色质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DNA和基因还可存在于细胞质内
    B. 基因可以是DNA片段,但DNA片段不一定是基因
    C. 摩尔根通过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 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分布。
    2、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3、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详解】A、染色质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DNA和基因还可存在于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正确;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是基因,B正确;
    C、摩尔根通过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
    D、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D正确。
    故选C。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5. PK基因广泛存在于高等动、植物体内,它控制合成的丙酮酸激酶能促进丙酮酸和ATP产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PK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丙酮酸激酶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B. 丙酮酸激酶的活性高低只会影响到细胞的无氧呼吸
    C. RNA聚合酶读取到突变PK基因上的终止密码时停止转录
    D. 细胞内PK基因的异常表达会影响某些离子的跨膜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基因表达和基因突变,考查对细胞呼吸方式、过程和基因突变对性状影响的理解和识记。丙酮酸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据此可分析PK基因突变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详解】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PK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丙酮酸激酶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A错误;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均生成丙酮酸,丙酮酸激酶的活性高低会影响到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错误;
    C、终止密码位于信使RNA上,而不是基因上,C错误;
    D、细胞内PK基因的异常表达影响ATP的生成,会影响某些离子的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D。
    【点睛】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36. 假基因是指基因组中与正常基因序列相似,但丧失正常功能的DNA序列。人体细胞内的假基因形成有两种途径:途径①是复制过程中基因发生序列变化而失去原有功能;途径②是正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经过反转录形成DNA片段,再插入基因组替换正常基因,并失去原有功能。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与原来正常基因相比,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般不会改变
    B. 途径①形成的假基因由于丧失原有功能而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C. 途径②获得的假基因序列与原来的正常基因有差异
    D.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假基因的存在有可能使生物更适应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与原来正常基因相比,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般不会改变,A正确;
    B、假基因也能通过复制遗传给子代细胞或个体,B错误;
    C、途径②是正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经过反转录形成DNA片段,再插入基因组替换正常基因,获得的假基因序列与原来的正常基因有差异,C正确;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假基因的存在有可能使生物更适应环境,D正确。
    故选B。
    37.












    多项选择题
    (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基因最初转录形成的hnRNA,在细胞核内经加工成为成熟的mRNA。小鼠的β-球蛋白基因(图中的实线为基因)分别与hnRNA、mRNA杂交的结果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的杂交带中共含有5种核苷酸
    B. 图中与RNA互补配对的那条DNA链为模板链
    C. 图中hnRNA形成成熟的mRNA过程中发生了剪接
    D. 若hnRNA和mRNA杂交将出现类似图乙所示的杂交带
    【答案】BC
    【解析】
    【分析】
    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
    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详解】A、甲图是DNA和hnRNA杂交出现杂交带,应该最多有8种核苷酸,A错误;
    B、图中与RNA互补配对的那条DNA链为模板链,B正确;
    C、由图分析可得,hnRNA形成成熟的mRNA过程中发生了剪接,C正确;
    D、若hnRNA和mRNA杂交应该不会出现杂交带,D错误。
    故选BC。
    (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2.不同基因型的T2噬菌体能够使大肠杆菌菌落出现不同的菌斑。将野生型T2噬菌体(h+r+)和突变型T2噬菌体(hr)混合,在接种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培养,检测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菌斑类型
    小噬菌斑、半透明
    大噬菌斑、透明
    大噬菌斑、透明
    小噬菌斑、透明
    对应基因型
    h+r+
    hr
    h+r
    hr+

    A. T2噬菌体DNA上有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B. 基因h+r+/hr属于等位基因,但在遗传过程中不遵循分离定律
    C. h+r+和hr噬菌体的DNA在大肠杆菌内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D. 突变型T2噬菌体与野生型相比,嘌呤碱基总比例可能发生改变
    【答案】BD
    【解析】
    【分析】
    噬菌体属于病毒,其遗传物质是DNA,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不包含逆转录过程。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在遗传上不遵循分离定律,一般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实验中产生了新的菌斑类型hr+、 h+r,这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是基因重组。
    【详解】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在大肠杆菌体内合成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过程中,需要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结合在T2噬菌体的DNA的结合位点催化,A正确;
    B、T2噬菌体是病毒,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h+r+/hr为菌斑的基因型,不属于等位基因,在T2噬菌体的遗传过程中不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
    C、两种噬菌体基因型为h+r+和hr,子代噬菌体有h+r+、hr、hr+、h+r四种,推测两种噬菌体的DNA在大肠杆菌内发生了基因重组,C正确;
    D、自然界中突变型T2噬菌体是由野生型发生基因突变得到的,突变后的双链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不会改变,仍占50%,D错误。
    故选BD。
    (青岛二中分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3.真核生物基因的遗传信息从DNA转移到RNA上之后,需要剪接体进行有效遗传信息的“剪断”与重新“拼接”,这种有效遗传信息的拼接与无效遗传信息的去除,被称为RNA剪接。下图是S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B. 剪接体作用于过程②,其作用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C. 过程③中一个核糖体可结合多条mRNA链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D. 过程④分解异常mRNA以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需要RNA酶的参与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转录,②表示mRNA前体的加工,③表示翻译,④表示异常mRNA的降解。
    【详解】A、过程①表示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
    B、剪接体进行有效遗传信息的“剪断”与重新“拼接”,故其作用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B错误;
    C、过程③中一条mRNA链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C错误;
    D、过程④利用RNA酶分解异常mRNA以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D正确。
    故选D。
    (青岛市即墨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4.肽核酸(PNA)是人工合成的,用类多肽骨架取代糖—磷酸主链的DNA类似物。PNA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识别并结合DNA或RNA,形成更稳定的双螺旋结构,从而广泛用于遗传病检测的分子杂交、抗癌等的研究和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同肽核酸(PNA)含有的碱基种类不同,碱基的排列顺序也不同
    B. PNA与DNA或RNA能形成稳定结构可能是细胞内无降解PNA的酶
    C. 与双链DNA相比,PNA与RNA形成的杂合双链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
    D. PNA用于抗癌时,在癌细胞中与特定核苷酸序列结合,可以抑制DNA的复制与表达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详解】A、不同肽核酸(PNA)含有的碱基种类相同,都是A、G、C、T四种,但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A错误;
    B、PNA是人工合成的DNA类似物,PNA与DNA或RNA能形成稳定结构可能是细胞内无降解PNA的酶,B正确;
    C、PNA是DNA类似物,与双链DNA相比,PNA与RNA形成的杂合双链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C正确;
    D、PNA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识别并结合DNA或RNA,形成更稳定的双螺旋结构。因此,PNA用于抗癌时,在癌细胞中能与特定核苷酸序列结合,抑制DNA复制和转录过程,D正确。
    故选:BCD。
    (青岛市胶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5.下图表示线粒体蛋白的转运过程,与细胞核密切相关,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通过差速离心法,可将线粒体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来
    B. 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过程①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C. 过程③参与合成T蛋白的细胞器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D. 推测该种抑制性药物最可能抑制了图中③和④过程
    【答案】CD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①是转录过程,②表示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③是翻译过程,④表示T蛋白和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形成TOM复合体,⑤表示TOM复合体的协助下,M蛋白可进入线粒体内,并嵌合在线粒体内膜上。
    【详解】A、通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因此用该方法可将线粒体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来,A正确;
    B、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过程①为转录过程,需要DNA分子发生解析,因此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因为此时染色体没有高度螺旋化,呈细丝状,易于解旋转录,B正确;
    C、③表示翻译形成蛋白质T的过程,该过发生在核糖体上,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C错误;
    D、题中显示,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说明药物最可能抑制了图中④过程,D错误。
    故选CD。
    (青岛市胶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6.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其宿主细胞是肝细胞。HCV复制产生的新基因组RNA与各种结构蛋白包装成新的病毒,经胞吐的方式离开“现任宿主细胞”,再去感染“后任”宿主细胞。科学家以“移花接木”的思路成功开发了治疗丙肝的药物——某种核苷酸类似物,能阻止HCV的复制。下图为HCV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NS5B识别+RNA上的起始密码子后才能启动①过程
    B. +RNA与-RNA都可以作为HCV的遗传物质
    C. 各种蛋白与+RNA包装成新病毒并离开细胞与高尔基体有关
    D. 核苷酸类似物药物能“蒙骗”过RNA聚合酶代替正常原料掺入
    【答案】AB
    【解析】
    【分析】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A、图中①过程为RNA复制过程,NS5B识别+RNA上的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后才能启动①过程,A错误;
    B、结合题意可知+RNA才是HCV的遗传物质,B错误;
    C、各种蛋白(衣壳蛋白和结构蛋白)与+RNA包装成新病毒需要以胞吐的方式离开宿主细胞,该过程的发生于宿主细胞的高尔基体有关,C正确;
    D、根据题意可推测核苷酸类似物药物能“蒙骗”过RNA聚合酶代替正常原料掺入,进而抑制了病毒RNA的复制过程,D正确。
    故选AB。
    (青岛九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7. α-Amanitin是一种来自毒蘑菇Amanita phalloides的真菌霉素,能抑制真核细胞RNA聚合酶II与RNA聚合酶III参与转录过程,但RNA聚合酶I以及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对其均不敏感。下表是真核生物三种RNA聚合酶的分布、功能及特点,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细胞内定位
    参与转录的产物
    对α-Amanitin的敏感程度
    RNA聚合酶I
    核仁
    rRNA
    不敏感
    RNA聚合酶II
    核质
    hnRNA
    敏感
    RNA聚合酶III
    核质
    tRNA
    存在物种特异性

    A. 三种酶参与的生理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和翻译过程中的相同
    B. 三种酶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组成酶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C. 使用α-Amanitin会导致链球菌细胞内核糖体数量明显减少而影响生命活动
    D. RNA聚合酶III的活性减弱会影响细胞内RNA聚合酶I、II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表格分析,核仁中的RNA聚合酶I合成rRNA,与蛋白质组合核糖体;核质中的RNA聚合酶Ⅱ合成hnRNA ,最后加工成mRNA,是翻译的模板;RNA聚合酶Ⅲ合成tRNA运输氨基酸。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三种酶参与的生理过程是转录过程,其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和翻译过程不完全相同,转录有T-A,而翻译只有U-A,A错误;
    B、三种酶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组成酶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根本原因是控制这些酶的基因不同,B错误;
    C、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对α-Amanitin不敏感,故α-Amanitin不会导致链球菌细胞内核糖体数量明显减少,C错误;
    D、RNA聚合酶I、II属于蛋白质,RNA聚合酶III的活性减弱会影响tRNA的合成,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过程,D正确。
    故选D。
    (任兴高中联盟2021届11月联考)8.正常情况下,内质网膜上的PERK蛋白与Bip结合后处于失活状态。但当内质网腔内积累大量异常蛋白时,会使PERK蛋白恢复活性,最终引发细胞凋亡,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当内质网腔异常蛋白质大量积累时,Bip 更容易与异常蛋白结合
    B. BCL-2基因与Bax基因的表达产物都可以促使细胞凋亡
    C. 异常蛋白增多后可抑制大多数蛋白质的翻译过程,蛋白质的合成量将减少
    D. 通过药物提高PEPK活性可以促进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肿瘤发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详解】A、题意显示内质网膜上的PERK蛋白与Bip结合后处于失活状态。但当内质网腔内积累大量异常蛋白时,会使PERK蛋白恢复活性,最终引发细胞凋亡。说明当异常蛋白达到一定数量后,Bip 更容易与异常蛋白结合,A正确;
    B、由图可知,Bax基因、BCL-2基因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说明,BCL-2基因会抑制细胞凋亡,Bax基因会促进细胞凋亡,B错误;
    C、图示可知,异常蛋白增多后使得PERK蛋白恢复活性,进而抑制大多数蛋白质的翻译过程,蛋白质的合成量将减少,C正确;
    D、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故提高PERK活性可以促进细胞调亡进而抑制肿瘤发生,D正确。
    故选B。
    (2020-2021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校际联合考试)9.长链非编码RNA(1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碱基的一类RNA,1ncRNA起初被认为是RNA聚合酶转录的副产物,不具有生物学功能。近来的研究表明,1ncRNA虽然不直接参加编码蛋白质,但是参与了细胞内多种重要生理过程的调控(如下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细胞内各种RNA都是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的
    B. 有些1ncRNA合成后停留在细胞核内与染色质中的DNA结合进而发挥作用
    C. 有的1ncRNA穿过核孔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或RNA分子结合进而发挥作用
    D. mRNA中长度大于200个碱基的属于lncRNA,小于200个碱基不属于1ncRNA
    【答案】AD
    【解析】
    【分析】
    1、RNA分子的组成:RNA由核糖核苷酸经磷酯键缩合而成长链状分子。一个核糖核苷酸分子由磷酸,核糖和碱基构成。RNA的碱基主要有4种,即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其中,U(尿嘧啶)取代了DNA中的T胸腺嘧啶而成为RNA的特征碱基。
    2、据题图信息可知:1ncRNA虽然不直接参加编码蛋白质,但是参与了细胞内多种重要生理过程的调控,如可与蛋白质、RNA结合。
    【详解】A、细胞内各种RNA都是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经过转录过程形成的,是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的,A错误;
    BC、据图可知:1ncRNA可参与许多生理过程的调控:有些1ncRNA合成后停留在细胞核内与染色质中的DNA结合进而发挥作用,有的1ncRNA穿过核孔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或RNA分子结合进而发挥作用,B、C正确;
    D、据题干信息“1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碱基的一类具有调控作用的RNA”可知,1ncRNA长度大于200个碱基,但mRNA中长度大于200个碱基的不一定属于lncRNA,D错误。
    故选AD。
    (山东省泰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0. 真核细胞部分蛋白质需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研究发现,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 通过与内质网中的伴侣蛋白结合而被“扣留”在内质网中,直到正确折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蛋白A和伴侣蛋白由细胞核中同一基因编码
    B. 错误折叠的蛋白作为信号调控伴侣蛋白基因表达
    C. 转录因子和伴侣蛋白mRNA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D. 伴侣蛋白能使错误折叠的蛋白A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伴侣蛋白基因转录出伴侣蛋白mRNA,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伴侣蛋白。蛋白A基因表达出蛋白A,在内质网进行折叠加工,错误的折叠将被扣留在内质网,通过活化伴侣蛋白转录因子,启动伴侣蛋白的转录及翻译,对蛋白质A进行正确折叠。
    【详解】A、蛋白A和伴侣蛋白由细胞核中不同基因编码,A错误;
    B、错误折叠的蛋白作为信号启动伴侣蛋白基因表达,B正确;
    C、转录因子在细胞质基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伴侣蛋白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通过核孔出细胞核,C正确;
    D、伴侣蛋白能使错误折叠的蛋白A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其进行正确折叠,D正确。
    故选A。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1.人们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到最终认定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中的探索过程非常耐人寻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格里菲斯的实验建立在艾弗里实验基础之上,证实了转化因子的存在
    B. 艾弗里的实验创造性的引入了DNA酶,说明开阔的思路与严谨的思维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C. 赫尔希和蔡斯根据病毒的组成及独特的增殖方式完成了实验证明,充分体现了实验选材的重要性
    D. 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是对遗传物质内涵的补充,体现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即艾弗里实验建立在格里菲斯的实验基础之上,A错误;
    B、在艾弗里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该实验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证明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进而从反面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这样使得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更加严谨,说明开阔的思路与严谨的思维是成功的必备条件,B正确;
    C、赫尔希和蔡斯根据T2噬菌体病毒的组成(只有DNA和蛋白质)及独特的增殖方式完成了实验证明,充分体现了实验选材的重要性,C正确;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是对此前多数生物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补充,体现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D正确。
    故选A。









    填空题
    (山东省聊城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如图是猪流感病毒(SIV)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示意图,SIV是单股负链RNA病毒(此种核酸不具有mRNA功能,写作-RNA;具有mRNA功能的RNA,写作+RNA),其RNA与核糖核蛋白(RNP)结合形成RNA-蛋白质复合体,RNA-蛋白质复合体外面是病毒的囊膜,囊膜上还分布有形态不一的蛋白突起(如HA、NA、M等)。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猪流感病毒(SIV)侵染宿主细胞时,进入宿主细胞内部的成分是___________。
    (2)图中过程①还需要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②和③形成的蛋白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后者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过______________的加工,最终定位到宿主细胞膜上。
    (4)推测过程④中的RNA是以病毒RNA(-RNA)为模板先合成__________,再以其为模板合成子代猪流感病毒的RNA。子代猪流感病毒的囊膜来源于____________。
    【答案】 (1). RNA和蛋白质 (2). RNA聚合酶、4种核糖核苷酸、ATP等 (3). RNP(或核糖核蛋白) (4). HA、NA、M等(或蛋白突起) (5). 内质网、高尔基体 (6). +RNA (7). 宿主细胞的细胞膜
    【解析】
    【分析】
    【详解】(1)猪流感病毒(SIV)的遗传物质为RNA,故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由图可知,该病毒通过胞吐方式进入到宿主细胞内部,故进入宿主细胞内部的成分有蛋白质和RNA。
    (2)图中过程①为转录过程,合成RNA,转录需要RNA聚合酶,以及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和转录过程消耗ATP。
    (3)如图可知过程②形成的是核糖核蛋白(RNP),与核糖体结合形成复合物。③形成的蛋白质为HA、NA、M等蛋白突起,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并分泌到细胞膜上,最终定位到细胞膜上。
    (4)由图可知,④中的RNA是以病毒RNA(-RNA)为模板先合成mRNA(+RNA),再通过该模板形成病毒的RNA。子代猪流感病毒的囊膜是由宿主细胞膜突起形成的,故猪流感病毒的囊膜来源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
    (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2.据WHO估计,全球约有7100万人感染丙肝病毒(HCV),它会使人患丙型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和肝癌,每年可造成40多万人死亡。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HCV的发现者哈维·阿尔特、迈克尔·霍顿和查尔斯·赖斯。HCV是一种单股+RNA(能直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病毒,其RNA自我复制需要一种特定的依赖自身模板的RNA聚合酶。临床上通常采用该RNA聚合酶的特异性抑制剂—索非布韦(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类似物)来治疗丙型肝炎。图表示HCV侵染人体肝细胞的过程。

    (1)HCV在结构上与肝细胞不同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它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侵入人体细胞,该过程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2)直接参与HCV蛋白质外壳合成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
    (3)HCV的增殖过程遵循的中心法则图解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与T2噬菌体相比较,HCV更容易发生变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索非布韦治疗丙型肝炎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临床发现,该药物对人体的正常细胞没有副作用,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没有细胞结构 (2). 胞吞 (3). 需要 (4).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5). (6). HCV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其不如T2噬菌体的双链DNA结构稳定 (7). 索非布韦代替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插入到新合成的RNA中,抑制了RNA合成 (8). 人体细胞的RNA聚合酶以DNA为模板,而HCV的RNA聚合酶是以RNA为模板,该药物只能与HCV的RNA聚合酶发生特异性结合,不影响人体细胞RNA的合成
    【解析】
    【分析】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1)HCV是病毒,在结构上与肝细胞不同的显著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HCV通过胞吞的方式侵入人体细胞,该过程需要消耗ATP,不需要载体蛋白。
    (2)通过图示可知,直接参与HCV蛋白质外壳合成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3)HCV的增殖过程遵循的中心法则图解可表示为:。
    T2噬菌体是DNA做遗传物质,与T2噬菌体相比较,HCV更容易发生变异的原因是HCV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其不如T2噬菌体的双链DNA结构稳定。
    (4)索非布韦代替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插入到新合成RNA中,抑制了RNA合成,故可以利用索非布韦治疗丙型肝炎。临床发现,该药物对人体的正常细胞没有副作用,原因可能是:人体细胞的RNA聚合酶以DNA为模板,而HCV的RNA聚合酶是以RNA为模板,该药物只能与HCV的RNA聚合酶发生特异性结合,不影响人体细胞RNA的合成。
    【点睛】本题考查病毒,中心法则等的相关知识,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病毒的结构特征和繁殖特点。
    (青岛市即墨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3.下图中①~⑧表示蛋白质合成并转运到内质网的过程,信号肽是能启动蛋白质转运的一段多肽,SRP是信号肽识别粒子,它与信号肽结合后,再与内质网膜上的SRP受体结合,使得多肽分子进入内质网腔(ER腔)内。请据图回答:


    (1)连接信号肽基本单位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已知控制信号肽的基因是含有100个碱基对的某DNA片段,该DNA片段中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40个,则该DNA片段中共有腺嘌呤_____________________个,C和G共有_____________对。
    (2)图中所涉及的过程在基因表达中称为___________,由图示可知,在核糖体中合成的多肽链经内质网加工后其长度_________(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3)若信号肽某片段对应的mRNA编码序列为uACGAACAUUGG,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如表所示。则该信号肽片段的氨基酸序列是_____________。若该信号肽片段对应的DNA序列有3处碱基发生了替换,但信号肽片段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此时编码信号肽片段的RNA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
    氨基酸
    密码子
    色氨酸
    UGG
    谷氨酸
    CAA、GAG
    酪氨酸
    UAC、UAU
    组氨酸
    CAU、CAC

    【答案】 (1). 肽键 (2). 60 (3). 40 (4). 翻译 (5). 变短 (6). 酪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色氨酸 (7). UAUGAGCACUGG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为信号肽序列合成后,被信号识别颗粒(SRP)所识别,蛋白质合成暂停或减缓。SRP将核糖体携带至内质网上,蛋白质合成重新开始。在信号肽的引导下,新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腔。
    【详解】(1)信号肽是能启动蛋白质转运的一段多肽,信号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连接的化学键是肽键。假设控制信号肽的基因含有X个“A-T”碱基对,每对碱基含有2个氢键,Y个“G-C”碱基对,每对碱基含有3个氢键,由题意可知:①X+Y=100,②2X+3Y=240,解得:X=60,Y=40。
    (2)图中所涉及蛋白质的合成,是基因表达过程中的翻译,由图示可知,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通过信号肽进入内质网,经过内质网的加工,剪切等修饰,故在核糖体中合成的多肽链经内质网出来后其长度变短。
    (3)根据该小肽的编码序列和对应的部分密码子表可知,该小肽的氨基酸序列是:酪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由于谷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各有两种,故可知对应的DNA序列有3处碱基发生替换后,氨基酸序列不变,则形成的编码序列为UAUGAGCACUGG。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以及密码子的相关知识,结合实例准确答题。
    (青岛市胶南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4.当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时,会形成RNA—DNA杂交体,这时非模板链、RNA—DNA杂交体共同构成三链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 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DNA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链杂合片段中嘌呤醎基总数_____(填“等于”“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原因是______。
    (2)三链杂合片段的出现可以作为判断相关基因正在进行________的依据。三链杂合片段的形成会降低DNA的稳定性,如非模板链上胞嘧啶转化为尿嘧啶,经次两次DNA复制后开始产生碱基对C一G替换为_____的突变基因。
    (3)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三链杂和片段有关,患者神经元细胞中基因表达效率较正常的神经元细胞要降低,请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一定等于 (2). 单链RNA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 (3). 转录 (4). T-A (5). 三链杂合片段结构的形成阻碍了解旋酶或RNA聚合酶的移动,从而影响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通过分析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再结合题意的相关信息进行作答。
    【详解】(1)三链杂合片段中,双链DNA中的嘌呤碱基总数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但单链RNA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因此三链杂合片段中嘌呤碱基总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三链杂合片段中的RNA是由DNA转录形成的,因此三链杂合片段的出现可以作为判断相关基因正在进行转录。
    (3)非模板链上胞嘧啶(C)转化为尿嘧啶(U),第一次复制形成U-A,再次复制形成A-T,即经2次DNA复制后开始产生碱基对C-G替换为T-A的突变基因。
    (4)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DNA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因此三链杂合片段结构的形成阻碍了解旋酶或RNA聚合酶的移动,从而影响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从而导致患者神经元细胞中基因表达效率较正常的神经元细胞要降低。
    (任兴高中联盟2021届11月联考)5.操纵子是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由调节基因(Ⅰ)、启动子(P)、操纵基因(O,不编码蛋白质)、结构基因(编码蛋白的多个基因)等部分组成。如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乳糖代谢所需酶(结构基因lacZ、lacY、lacA 编码)的合成及调控过程。图1表示环境中没有乳糖时,结构基因的表达被“关闭”的调节机制;图2表示环境中有乳糖时,结构基因的表达被“打开”的调节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过程②需要用到的转运工具是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当培养基中仅有葡萄糖而没有乳糖时,调节基因的表达产物_______会与操纵基因结合,阻碍__________与启动子结合,从而抑制结构基因的表达。该调节机制既保证了大肠杆菌能量的供应,又可以避免______________。
    (3)从图2可知,如果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使其______改变而失去功能,则结构基因表达,合成的酶催化乳糖分解。乳糖被分解后又可导致结构基因__________(填“表达”或“不表达”),该调节机制为_____调节。
    (4)图1和图2所示调节过程反映了基因与基因之间、___________之间、_______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精细地调控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答案】 (1). 拟核 (2). tRNA (3). 阻遏蛋白 (4). RNA聚合酶 (5). 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6). 空间结构 (7). 不表达 (8). 反馈 (9). 基因与基因表达产物 (10). 基因与环境
    【解析】
    【分析】
    转录过程中,需要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翻译过程中,需要以mRNA为模板,tRNA运送氨基酸,从而合成多肽链,多肽链经盘曲折叠变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详解】(1)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故转录过程发生在拟核区域;过程②中需要tRNA来运输氨基酸。
    (2)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是启动子,作用是催化转录过程。由图可知,当大肠杆菌培养基中仅有葡萄糖而没有乳糖存在时,调节基因的表达产物——阻遏蛋白会与操纵基因结合,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在转录水平上抑制结构基因的表达。该调节机制既保证了大肠杆菌能量的供应,又可以避免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3)图2中,如果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使其空间结构改变而失去功能,则结构基因表达,合成的酶催化乳糖分解。乳糖被分解后又可导致结构基因不表达,该调节机制为反馈调节。
    (4)阻遏蛋白属于基因的表达产物,故图1和图2所示调节过程反映了基因与基因之间、基因与基因表达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精细地调控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点睛】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包括4类基因:①结构基因;②操纵基因O;③启动基因P;④调节基因R
    (任兴高中联盟2021届11月联考)6. 2020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做出的贡献。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引起丙型肝炎。下图1为HCV的结构模式图,HCV为单链+RNA病毒,核衣壳外包饶含脂质的包膜,包膜上有刺突(如图1)。HCV可通过血液、母婴等方式传播。研究发现,HCV具有高度可变性,不同HCV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

    (1)据图2分析,HCV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此过程需要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CD81介导,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的功能。E1和E2是HCV包膜上的糖蛋白,E1和E2的功能可能是___________。
    (2)丙肝病毒的基因组RNA可直接作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的_______(细胞器)合成自身的一个大型多聚蛋白前体,该多聚蛋白前体最终被分割为E1、E2、NS5B等多个蛋白质,此分割过程需要_______酶的作用。其中,该前体中的非结构蛋白NS5B作为RNA复制酶释放后,即开始催化HCV-RNA的复制,请简要描述HCV-RNA的复制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复制产生新的HCV基因组RNA与其结构蛋白在宿主细胞的___________(细胞器)包装成子代病毒,然后离开“现任”宿主细胞,再去感染“后任”宿主细胞。
    (4)临床研究发现,索非布韦可有效治疗HCV感染引起的慢性丙肝。索非布韦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药物,可作为NS5B聚合酶抑制剂。试分析索非布韦的作用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所学生物学原理分析丙肝疫苗难以研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胞吞 (2). 信息交流 (3). 识别并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启动病毒感染的发生 (4). 核糖体 (5). 蛋白酶 (6). 复制先形成负链RNA,再以负链RNA作为模板得到新的正链基因组RNA (7).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8). 索非布韦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药物,与NSSB结合,抑制HCV-RNA复制的过程,从而抑制HCV的增殖 (9). HCV的遗传物质是RNA, RNA为单链,碱基暴露在外,容易突变,疫苗开发后易失效
    【解析】
    【分析】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主要有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3、HCV是一种RNA病毒,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通过胞吞作用入侵或感染宿主细胞;HCV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能编码病毒相应的蛋白质。一个正链RNA复制时,先合成出该RNA的互补链,再以互补链为模板合成该正链RNA,然后组装形成子代的HCV,最终从肝细胞中释放出来。
    【详解】(1)HCV为单链+RNA病毒,核衣壳外包饶含脂质的包膜,包膜上有刺突,丙肝病毒的刺突与肝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通过胞吞侵入肝细胞,该过程反映肝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E1和E2是HCV包膜上的糖蛋白,其功能是与肝细胞表面受体相互识别并结合,启动病毒感染的发生。
    (2)丙肝病毒的基因组RNA可直接作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一个大型多聚蛋白前体,该多聚蛋白前体最终被蛋白酶分割为E1、E2、NS5B等多个蛋白质。其中,该前体中的非结构蛋白NS5B作为RNA复制酶释放后,即开始催化HCV-RNA的复制,首先以HCV的RNA为模板合成负链RNA,再以负链RNA作为模板得到新的正链基因组RNA。
    (3)病毒自身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原料,在宿主细胞的细胞器内合成自身需要的物质,因此复制产生新的HCV基因组RNA与其结构蛋白在宿主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包装成子代病毒。
    (4))索非布韦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药物,可以“伪装”成RNA特有的一种碱基,结合到正在合成的RNA上,与合成病毒所需的NS5B 聚合酶发生竞争性结合,使反应无法继续进行,从而阻止了病毒RNA的合成。
    (5)HCV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一旦病毒变异,疫苗失去效应,需要重新研发。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结构,关键是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各细胞器的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协调配合等,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
    (2020-2021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校际联合考试)7. SARS-CoV-2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外被囊膜,囊膜上有与入侵宿主细胞密切相关的多个蛋白质。下图表示SARS-CoV-2侵入人体细胞以及在细胞中的增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SARS-CoV-2通过囊膜表面的蛋白质与宿主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后,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__作用进入细胞。
    (2)过程③表示_________,该过程除了需要图中所示的物质外,还需要宿主细胞提供_________;据图分析,该过程的产物的功能是__________。
    (3)目前,研究人员已经筛选获得了一些对SARS-CoV-2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其中一种是核苷酸类似物,其作用原理是在病毒进行核酸合成时被整合进病毒的核酸,这类药物主要抑制图中的__________过程(填序号),参与该过程的酶与宿主细胞自身的RNA聚合酶在行使功能时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特异性受体 (2). 胞吞 (3). 翻译 (4). 氨基酸、tRNA和能量 (5). 一是参与RNA复制,二是构成子代病毒囊膜的成分 (6). ⑤⑥ (7). 该过程的RNA聚合酶与RNA结合,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与DNA结合(或宿主细胞内的RNA聚合酶可使DNA解旋或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需要与启动子结合)
    【解析】
    【分析】
    SARS-CoV-2是一种RNA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只能寄生在特定的活细胞内。由图可知,SARS-CoV-2侵入宿主细胞后,在遗传物质RNA的控制下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条件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完成自身的增殖过程。
    【详解】(1)SARS-CoV-2囊膜上有与入侵宿主细胞密切相关的多个蛋白质,通过囊膜表面的蛋白质与宿主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的胞吞作用进入细胞。
    (2)过程③在核糖体上进行,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病毒提供遗传物质RNA,宿主细胞提供氨基酸、tRNA和能量;由图可知,该过程的产物通过过程⑤⑥参与RNA复制,通过过程⑦构成子代病毒囊膜的成分。
    (3)由题“SARS-CoV-2抑制作用的药物其中一种是核苷酸类似物,其作用原理是在病毒进行核酸合成时被整合进病毒的核酸”可知,这类药物主要抑制图中的⑤⑥过程,参与该过程的酶与宿主细胞自身的RNA聚合酶在行使功能时的区别是该过程的RNA聚合酶与RNA结合,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与DNA结合(或宿主细胞内的RNA聚合酶可使DNA解旋或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需要与启动子结合)。
    【点睛】本题以SARS-CoV-2病毒为情景,答题关键在于掌握病毒的复制与基因的表达。
    (山东省泰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8. 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负载tRNA(携带氨基酸的tRNA)会转化为空载 tRNA(没有携带氨基酸的tRNA)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如图是缺乏氨基酸时,tRNA调控基因表达的相关过程。

    (1)过程①发生所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已知过程①产生的mRNA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其模板链对应的区段中胞嘧啶占29%,则模板链对应的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
    (2)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过程叫做翻译。该过程中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了多个核糖体,其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细胞缺乏氨基酸时,空载tRNA通过控制图中_____(填序号)过程影响基因的表达,这种调控机制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类型的细胞,基因都是相同的,而形态、结构和功能却各不相 同,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RNA聚合酶 (2). 25% (3). 以mRNA为模板,利用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4). 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5). ①② (6). 氨基酸减少时,抑制了转录和翻译过程,避免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7).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转录过程,②是翻译过程,③是tRNA脱氨基酸过程,④表示空载tRNA(没有携带氨基酸的tRNA)抑制转录过程。
    【详解】(1)过程①表示转录,该过程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根据过程①产生的mRNA链中G+U=54%,可知模板链对应的区段中C+A=54%,根据模板链对应的区段中胞嘧啶C占29%,因此模板链对应的区段中腺嘌呤A所占的比例为54%-29%=25%。
    (2)②是指以mRNA为模板,利用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过程②中,一个mRNA上同时结合了多个核糖体,其生物学意义是: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3)由题图可知,当细胞缺乏氨基酸时,空载tRNA通过抑制①转录和激活蛋白激酶Gcn2P从而抑制②翻译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这种调控机制可以避免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4)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类型的细胞,基因都是相同的,而形态、结构和功能却各不相 同,说明发生了细胞分化,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9. 1865年,孟德尔发表了有关豌豆实验的论文,这标志着现代遗传学的开端。他的成果也被归纳为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1903年,萨顿把染色体与遗传因子联系在一起。1933年摩尔根由于发现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赢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人们对遗传学有了逐渐深入的认识。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分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______。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______(答出两点)。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_____种配子。若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______”这一基本条件。
    (3)萨顿根据______类比推理出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方法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______。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该模型用______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______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答案】 (1). 1/36 (2). 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 (3). 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4). 4 (5).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6).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7). 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8). 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9). 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F2中黄色圆粒为1/9YYRR、2/9YyRR、2/9YYRr、4/9YyRr,若将F2中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只有4/9YyRr自交才会长生绿色皱粒(yyrr),因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yyrr)的个体占4/9×1/4×1/4=1/36。
    2、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DNA分子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详解】(1)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F2中黄色圆粒为1/9YYRR、2/9YyRR、2/9YYRr、4/9YyRr,若将F2中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只有4/9YyRr自交才会长生绿色皱粒(yyrr),因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yyrr)的个体占4/9×1/4×1/4=1/36。若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分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黑身残翅(bbvv)只产生含隐性基因的配子,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若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这一基本条件。
    (3)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方法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碱基互补配对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在染色体上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0.
    15. (2021届广东省高三普通高中学业质量联合测评(11月大联考))在环境中存在色氨酸时,色氨酸能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并与阻遏蛋白结合。阻遏蛋白复合物结合到色氨酸合成酶基因的转录起点处,从而使色氨酸合成酶基因不能正常表达,过程如下图所示。反之,当环境中不存在色氨酸时,阻遏蛋白复合物不能形成,色氢酸合成酶基因能正常表达,细胞中合成色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的表达只与基因本身有关
    B. DNA复制和基因表达时均以基因为单位
    C. 色氨酸合成酶合成的调控过程中存在正反馈调节
    D. 基因间复杂的作用关系可使生物的性状表现更加丰富多样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在环境中存在色氨酸时,色氨酸能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并与阻遏蛋白结合。阻遏蛋白复合物结合到色氨酸合成酶基因的转录起点处,从而使色氨酸合成酶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故使色氨酸不能合成,当环境中不存在色氨酸时,阻遏蛋白复合物不能形成,色氢酸合成酶基因能正常表达,细胞中能合成色氨酸,这样的调节方式可避免细胞中合成过多的色氨酸而造成浪费。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色氨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受环境中色氨酸有无的影响,A错误;
    B、DNA复制是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复制形成两个与亲本完全相同的DNA,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色氨酸合成酶合成的调控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C错误;
    D、由题意可知,阻遏蛋白基因形成的阻遏蛋白可与色氨酸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调节色氨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内合成的色氨酸既能满足细胞的需求,还能不浪费,上述过程可反映基因间复杂的作用关系可使生物的性状表现更加丰富多样,D正确。
    故选D。
    16. (2021届广东省高三普通高中学业质量联合测评(11月大联考))由S基因编码的GLUT4蛋白是细胞转运葡萄糖的主要转运体,下表中是对两种鸟类的GLUT4蛋白的相关分析数据,其中糖基化(包括N-糖基化和O-糖基化)可以加速葡萄糖的转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鸟类物种
    GLUT4长度(氨基酸数)
    N-糖基化位点数
    O-糖基化位点数
    A
    519
    2
    39
    B
    365
    2
    50

    A. B种鸟的S基因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B. 两种鸟类的S基因的根本差异在于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C. 该实例可以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D. 据表中数据推测A种鸟可能更擅长飞行,比B种鸟生存能力更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GLUT4蛋白是细胞转运葡萄糖的主要转运体,则GLUT4蛋白蛋白数量的多少与葡萄糖转运速率有关,又知糖基化(包括N-糖基化和O-糖基化)可以加速葡萄糖的转运,故糖基化数量越多,葡萄糖转运效率越高,能量产生越多。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据表格数据可知:B的GLUT4长度(氨基酸数)小于A的长度,故B种鸟的S基因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mRNA上终止密码提前出现造成的,A正确;
    B、基因的根本差异在于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B正确;
    C、据题干和表格信息可知: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N-糖基化和O-糖基化以及氨基酸数目不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C正确;
    D、据信息“糖基化(包括N-糖基化和O-糖基化)可以加速葡萄糖的转运”,以及表格数据B物种糖基化数量较多,故其转运葡萄糖的效率更高,能产生更多的能量,故B种鸟可能更擅长飞行,比A种鸟生存能力更强,D错误。
    故选D。
    7.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生物试题)2019年《自然》杂志发表文章:年轻小鼠胶原蛋白COL17A1基因表达水平较低的干细胞比表达水平高的干细胞容易被淘汰,这一竞争有利于维持皮肤年轻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COL17A1基因表达水平较低的干细胞增多。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年轻小鼠COL17A1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无衰老皮肤细胞
    B. COL17A1基因含量的高低,可作为判断皮肤是否衰老的依据
    C. 老年小鼠COL17A1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与许多酶活性下降有关
    D. 皮肤干细胞能分化为表皮细胞,说明皮肤干细胞具有细胞全能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虽然年轻小鼠COL17A1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但也有衰老皮肤细胞,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COL17A1基因表达水平较低的干细胞增多”可知,COL17A1基因的表达水平的高低(而不是基因含量的高低)可以作为断皮肤是否衰老的依据,B错误;
    C、基因的表达过程中需要多种酶参与,所以老年小鼠COL17A1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与许多酶活性下降有关,C正确;
    D、发育的全能性即可以分化为任何一种组织细胞,皮肤干细胞能分化为表皮细胞,不能说明皮肤干细胞具有细胞全能性,D错误。
    故选C。
    14. (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生物试题)某DNA分子(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一所示结果;若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二所示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X层全部是仅含14N的DNA分子
    B. 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有6300个
    C. Y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X层的3倍
    D. 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4∶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中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则A=T=1050个,G=C=450个;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得8个DNA分子,其中2个含有14N和15N,6个只含15N,由于DNA分子为双链结构,所以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共得到2个含有14N的DNA单链,14个含有15N的DNA单链。
    【详解】A、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所以X层全部是含14N和15N的DNA分子,A错误;
    B、由于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了8个DNA分子,含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15N标记的有14条。又因在含有3000个碱基的DNA分子中,腺嘌呤占35%,所以胞嘧啶占15%,共450个,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为450×14÷2=3150(个),B错误;
    C、在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相连,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的8个DNA分子中,2个DNA分子含14N和15N,6个DNA分子只含15N,所以Y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X层的3倍,C正确;
    D、由于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了8个DNA分子,含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15N标记的有14条,所以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14∶2=7∶1,D错误。
    故选C。
    15.(2021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生物试题) 为研究使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某学习小组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假设是“使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蛋白质或DNA”
    B. 甲组实验作对照,培养皿中应当有两种菌落
    C. 该实验控制自变量用到了“加法原理”
    D. 若乙组培养皿中有两种菌落,丙组培养皿中有一种菌落,则说明使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在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是不知道转化因子是什么。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详解】A、由乙、丙两组实验中分别加入了蛋白酶和DNA酶可知,该实验的假设是“使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蛋白质或DNA”,A正确;
    B、甲组实验只加了S型菌的提取物,未加蛋白酶或DNA酶,因此甲组作对照,培养皿中应当有R型菌和S型菌两种菌落,B正确;
    C、结合乙、丙两组实验中加入物质的比较可知:该实验控制自变量的方法用到了“减法原理”,因为不同组中加入了不同的酶,C错误;
    D、乙组加入了蛋白酶,水解了S型菌的蛋白质,排除了蛋白质的干扰;丙组加入了DNA酶,S型菌的DNA被水解。若乙组培养皿中有两种菌落,丙组培养皿中有一种菌落,则说明乙组肺炎双球菌发生了转化,而丙组未发生转化,从而说明使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DNA,D正确。
    故选 C。
    17. (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A. tRNA种类不同
    B. mRNA碱基序列不同
    C. 核糖体成分不同
    D. 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特异性取决于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根据中心法则,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直接由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当然,归根结底是两种蛋白质对应的基因不同。
    【详解】A、在细胞中,tRNA中的核苷酸序列由DNA决定,但不携带DNA遗传信息,能够识别并转运特定种类的氨基酸。因此,在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胞中,tRNA种类应该是相同的,A错误;
    B、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胞所含的DNA是相同的,但不同细胞在基因表达过程中,由于基因表达的选择性,可转录出不同碱基序列的mRNA,由此翻译出的蛋白质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也就不同,B正确;
    C、核糖体的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作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在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胞中,核糖体的成分是相同的,C错误;
    D、从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分析,密码子不仅具有通用性(生物界中不同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都遵循同一张密码子表),还具有简并性(同一种类的氨基酸可有多种密码子),因此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是相同的,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以细胞的成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过程,需要考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记忆和理解。
    1.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在一对等位基因中,一定相同的是( )

    A. 氢键数目 B. 碱基数目 C. 遗传信息 D. 基本骨架的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遗传信息不同,控制着相对性状。
    【详解】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会引起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改变,A错误;
    B、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会引起基因中碱基数目改变,B错误;
    C、一对等位基因,遗传信息不同,控制的相对性状不同,C错误;
    D、不同基因的基本骨架相同,都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形成的,D正确。
    故选D。
    2.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活动中,老师准备了①~⑤五种类型的小桶若干个,在每个小桶中放入12个小球,如图所示。甲同学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F1雌雄的受精作用,乙同学模拟“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1雌性个体产生配子的过程,则甲、乙同学应选择的小桶组合分别为

    A. 甲:⑤③;乙:④⑤ B. 甲:①②;乙:③⑤
    C. 甲:⑤⑤;乙:④⑤ D. 甲:②⑤;乙: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模拟实验中,两容器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容器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容器内的黑白小球代表雌配子和雄配子中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每个容器内两种颜色的小球的大小、数量必须相等。据此可知,题图中能用于实验的容器只有④⑤,据此分析。
    【详解】甲同学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1雌雄的受精作用,故应选择④④或⑤⑤;乙同学模拟“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1雌性个体产生配子的过程,应选择④⑤,故C正确。
    7.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下列有关“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实验,正确的是( )
    A. R型菌转化S型菌后,菌体中嘌呤与嘧啶比值相同
    B. 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无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
    D. 噬菌体侵染实验中,32P 标记组离心后放射性集中于沉淀可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R型菌转化为S型菌前后,遗传物质都是DN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其DNA中嘌呤与嘧啶比值相同,A错误;
    B、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只是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无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
    C、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噬菌体DNA未侵入大肠杆菌;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噬菌体DNA,均会导致较多的DNA留在上清液中;而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不会影响上清液放射性含量,C错误;
    D、噬菌体侵染实验中,32P 标记组离心后放射性集中于沉淀只能证明噬菌体DNA进入到细菌体内并被离心到沉淀物,但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8.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与C 总和占全部碱基的1/3;其中一条单链的碱基中,G占1/4,T占2/5;那么另一条单链中的G和T分别占该单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A. 1/4 和2/5 B. 1/12 和4/15 C. 1/12 和1/6 D. 1/5和4/15
    【答案】B
    【解析】
    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与C总和占全部碱基的1/3,则A与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2/3,每条单链中,G与C之和占单链全部碱基的1/3,A与T之和占单链全部碱基的2/3,其中一条单链的碱基中,G占1/4,T占2/5,则C占(1/3)—(1/4)=1/12,A占(2/3)—(2/5)=4/15,另一条单链中的G和T分别占该单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1/12和4/15,选B。
    【点睛】双链DNA分子中的常用计算规律:
    (1)在DNA双链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同,即A+G=T+C。
    (2)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任意一条链及整个DNA分子中都相同,即若在一条链中=m,在互补链及整个DNA分子中=m。
    (3)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在整个DNA分子中为1,即若在DNA一条链中=a,则在其互补链中=,而在整个DNA分子中=1。
    9.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如图表示细菌质粒DNA复制示意图。如果按照单起点复制,此质粒复制约需30s,而实际上复制从开始到结束只需约16s。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场所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场所相同
    B. 实际复制时间减半,说明该DNA可能是从一个起点双向进行复制的
    C. 细菌质粒DNA甲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 将甲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三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7/8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示表示原核细胞的DNA复制示意图,如果按照单起点复制,此质粒复制约需30s,而实际上复制从开始到结束只需约16s,说明DNA分子是从单个起点双向进行复制的。
    【详解】A、细菌质粒DNA复制是细胞质中进行的,真核生物DNA的复制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的,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进行DNA的复制,A错误;
    B、从图示分析可知,该DNA的复制是单起点双向复制的,这样就比单起点单向复制的速度快约一倍,所需的时间也就比原来少一半,B正确;
    C、细菌质粒DNA甲呈环状,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C错误;
    D、将甲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三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D错误。
    故选B。
    10.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大多数生物的翻译起始密码子为AUG 或GUG.如下图所示为某mRNA部分序列,若下划线“0”表示的是一个决定谷氨酸的密码子,下划线“1”~“4”之一表示的为该mRNA 的起始密码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部分序列编码10 个氨基酸 B. 该mRNA的起始密码子为2
    C. 起始密码子的位置决定了核糖体的移动方向 D. 4 不是该起始密码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氨基酸与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关系:
    (1)每种氨基酸对应1种或几种密码子(密码子简并性),可由1种或几种tRNA转运。
    (2)1种密码子只能决定1种氨基酸,1种tRNA只能转运1种氨基酸。
    (3)密码子有64种(3种终止密码子;61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
    (4)基因中碱基、RNA中碱基与蛋白质中氨基酸数量关系:基因中碱基数∶mRNA碱基数∶多肽链中氨基酸数=6∶3∶1。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下划线“0”表示的是一个决定谷氨酸的密码子,再结合图中核糖体的移动的方向,可判断起始密码子为与划线“0”的左侧。mRNA中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从0→1方向推,可推出1→0方向的密码子,由此可知该mRNA的起始密码子可能是GUG即图示中的2,那么该部分序列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GUG、ACC、GAA、UGG、CUC、GAG、UGG、UCG、AUG、GAC共10,所以可以编码10个氨基酸,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mRNA的起始密码子为2,B正确;
    C、起始密码子的位置决定了核糖体与mRNA结合的位置,但是不能决定核糖体的移动方向,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mRNA的起始密码子为2,则4不是起始密码子,D正确。
    故选C。
    11.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新冠肺炎(COVID-19)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该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用(+)RNA表示,下图表示冠状病毒的增殖和表达过程。下列关于该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OVID-19的遗传物质被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一共有 6 种
    B. 人感染COVID-19病毒后,内环境中会迅速增殖形成大量的病毒,切断传播途径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C. 新冠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表示为:RNA→蛋白质、RNA→RNA
    D. 图中合成病毒蛋白的核糖体均来自宿主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冠状病毒的复制过程,即(+)RNA→(-)RNA→(+)RNA,同时正链RNA还可直接作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被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一共有6种,即四种碱基,核糖和磷酸,A正确;
    B、病毒不能在人体内环境中生存和繁殖,必须寄生在活细胞才能繁殖,B错误;
    C、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包括RNA复制和翻译,可表示为RNA→RNA、RNA→蛋白质,C正确;
    D、病毒侵入细胞后,合成子代病毒蛋白的核糖体均来自宿主细胞,D正确。
    故选B。
    12.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下图为人体细胞中DNA控制性状的流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细胞中核糖体的分布有:游离核糖体、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线粒体中的核糖体
    B. 图中的蛋白质2可能是催化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的酶
    C. 核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影响线粒体的性状
    D. Ⅲ代表的是tRNA,在翻译过程中,若tRNA是从右向左进入核糖体,则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也是从右向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①是细胞核中的转录,②是细胞质中的翻译,③是线粒体中的转录,④是线粒体中的翻译。Ⅰ是细胞核,Ⅱ是线粒体,Ⅲ是tRNA。
    【详解】A、人体细胞中核糖体的分布位置:游离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线粒体中的核糖体,A正确;
    B、图中的蛋白质2在线粒体基质中,可能是催化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的酶,B正确;
    C、图中可知线粒体中的性状会受到核基因的影响,因此,核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影响线粒体的性状,C正确;
    D、Ⅲ代表的是tRNA,tRNA从右往左进入核糖体,核糖体的移动方向应为从左往右,D错误。
    故选D
    13.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列有关科学史中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杂交等方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B. 摩尔根以果蝇为研究材料,统计分析后代眼色分离比,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为研究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 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杂交等方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摩尔根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统计分析后代眼色分离比,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
    赫尔希与蔡斯进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正确;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尼伦伯格破译了第一个密码子,后来科学家陆续破译了全部密码子,D错误。
    故选D。
    14.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某二倍体植物,其叶片细胞中存在X蛋白时叶缘表现为非锯齿状,反之表现为锯齿状。X蛋白的合成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T和t)控制。现将两锯齿状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锯齿状植株与非锯齿状植株的比例是1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TT、aatt或aaTT、AAtt
    B. 推断基因A的存在可能抑制基因T的表达
    C. 两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着丝粒断裂,染色体拉向细胞两极的过程中
    D. 叶缘锯齿状植株中不可能同时存在A和T基因的mR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叶缘的形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F2中锯齿状植株∶非锯齿状植株=13∶3 ,为9∶3∶3∶ 1 的变形,可推断F1的基因型为AaTt,F2中基因型为A_T_、A_tt、aatt的个体叶缘锯齿状,基因型为 aaT_的个体叶缘非锯齿状,或基因型为A_T_、aaT_、 aatt 的个体叶缘锯齿状,基因型为A_tt的个体叶缘非锯齿状。综上可推测,A和T 中的其中一个基因可能控制X蛋白的合成,而另一个基因的存在会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详解】A、两亲本叶缘为锯齿状,又F1的基因型为AaTt,由以上分析可推得,亲本基因型分别是 AATT、aatt,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可能基因A的存在抑制基因T的表达,也可能基因 T的存在抑制基因A的表达,B正确;
    C、两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着丝粒断裂,染色体拉向细胞两极的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时期发生的是相同基因的分离,不发生自由组合,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_T_的个体叶缘锯齿状,即叶片中X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可能是由于 A和T其中一个基因的表达产物抑制了另一个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过程,若是影响翻译过程,则可能同时存在A和 T 基因的mRNA,D错误。
    故选B。
    16.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艾滋病病毒(HIV)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HIV从进入宿主细胞到整合进染色体,消耗了等量的嘧啶碱基与嘌呤碱基
    B. HIV病毒在DNA聚合酶的作用形成互补的DNA,即完成了病毒增殖
    C. 若CD4受体基因中的一对碱基发生替换,就能有效预防HIV感染
    D. 宿主细胞被激活时,其RNA酶解开相应DNA片段,表达HIV病毒成分并组装出子代HIV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示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其中①表示HIV与CD4受体结合,②表还是逆转录过程,③表示形成双链DNA的过程,④表示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⑤表示转录,⑥表示翻译,⑦表示组装,⑧表示释放。
    【详解】A、HIV从进入宿主细胞后进行逆转录生成双链DNA才能整合进染色体,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过程消耗了等量的嘧啶碱基与嘌呤碱基,A正确;
    B、HIV前病毒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完成逆转录过程,再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完成DNA的复制和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完成转录过程,进而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外壳,这样才完成了病毒增殖,B错误;
    C、若CD4受体基因中的一对碱基发生替换,即发生基因突变,但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因此不一定能有效预防HIV感染,C错误;
    D、宿主细胞被激活时,其DNA解旋酶解开相应DNA片段,表达HIV病毒成分并组装出子代,D错误。
    故选A。
    19.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科学家以T4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具体过程的探索实验。
    (1)从结构上看(图1),DNA两条链的方向_______。DNA复制时,催化脱氧核苷酸添加到DNA子链上的酶是_______。该酶只能使新合成的DNA链从5′向3′方向延伸,依据该酶催化DNA子链延伸的方向推断,图1中的DNA复制模型_______(是/不是)完全正确。

    (2)为探索DNA复制的具体过程,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20℃条件下,用T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入T4噬菌体DNA活跃复制期时,在培养基中添加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不同时间后,阻断DNA复制,将DNA变性处理为单链后,离心分离不同长度的T4噬菌体的DNA片段,检测离心管不同位置的放射性强度,结果如下图所示(DNA片段越短,与离心管顶部距离越近)。

    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DNA复制时子链合成的过程存在先合成_______,之后再_______,依据为________。
    ②若抑制DNA连接酶的功能,再重复上述实验,则可能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
    (3)请根据以上信息,补充下图,表示可能的DNA复制过程_________ 。

    【答案】 (1). 相反 (2). DNA聚合酶 (3). 不是 (4). 较短的 DNA 片段 (5). 较短的 DNA 片段连接成 DNA 长链 (6). 时间较短时短片段 DNA 数量较多,随着时间推移长片段 DNA 数量较多 (7). 随着时间推移短片段DNA 的数量一直较多 (8).
    【解析】
    【分析】
    DNA的复制:
    条件:a、模板:亲代DNA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过程: 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详解】(1)从结构上看,DNA两条链的方向是相反的。DNA复制时,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脱氧核苷酸添加到DNA子链上。该酶只能使新合成的DNA链从5′向3′方向延伸,据此可推断,图1中的DNA复制模型并不完全正确,即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应该是相反的。
    (2)①图中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时间较短时短片段 DNA 数量较多,随着时间推移长片段 DNA 数量较多,据此可推测,DNA复制时,子链合成的过程中存在先合成较短的 DNA 片段,之后再由较短的 DNA 片段连接成 DNA 长链的过程。
    ②DNA连接酶能够将DNA片段连接成长链,据此作用推测,若抑制DNA连接酶的功能后,再重复上述实验,则可能会表现出随着时间推移短片段DNA 的数量一直较多的实验结果。
    (3)题中信息显示,DNA复制过程是有方向性的,即新合成的子链从5′向3′方向延伸,同时复制过程中存在分段复制的特点(多起点复制),据此表示DNA复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点睛】熟知DNA复制的过程及其特征并能结合题中的相关信息合理分析并作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DNA的结构特点也是本题的关键。
    13. (河南省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某研究人员分别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①35S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②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③14C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T2噬菌体在含35S、32P和14C的培养基中培养可获取含放射性标记的T2噬菌体
    B. 若第②组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则离心后上清液中放射性均偏高
    C. 若第③组进行充分搅拌,则离心后沉淀物中没有放射性
    D. 比较第①组与第②组的实验结果,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详解】A、T2噬菌体是病毒,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在普通培养基中无法培养和标记,A错误;
    B、若第②组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T2噬菌体没有完全侵染细菌或子代T2噬菌体从细菌细胞中释放岀来,经离心后会造成上清液中放射性偏高,B正确;
    C、14C可标记DNA和蛋白质,无论第③组是否充分搅拌,离心后上清液和沉淀物均有放射性,C错误;
    D、对比两组实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14. (河南省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某大肠杆菌的拟核中含有一个大型环状的含14N的DNA分子,假设该DNA分子有4×105个碱基对,含腺嘌呤m个,将该大肠杆菌置于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个拟核DNA分子中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该大肠杆菌拟核DNA分子的碱基排列方式有4400000种
    C. 1个大肠杆菌增殖两代,共需要游离的胞嘧啶数为4×105-m个
    D. 复制两次后子代大肠杆菌拟核DNA中,含15N标记的单链占全部单链的3/4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的复制:
    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过程: 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详解】A、与链状DNA分子不同,细菌拟核DNA分子是环状结构,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
    B、对于特定的DNA分子,无论其含有多少个碱基对,DNA分子的碱基排列方式只有1种,B错误;
    C、1个拟核DNA分子含有的胞嘧啶数目为(4×105-m)个,增殖两代,变为4个DNA分子,共需要游离的胞嘧啶的数目为3×(4×105-m)个,C错误;
    D、复制两次后得到4个DNA分子共8条子链,原来含14N的单链有2条,而新合成含14N标记的子链有6条,故含14N标记的子链占全部子链的3/4,D正确。
    故选D。
    15. (河南省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外毒素是某些细菌分泌到细胞外使人畜患病的多肽类物质,由细菌的外毒素基因控制合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外毒素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分泌
    B. 细菌外毒素基因的任何一条链均可转录出外毒素的mRNA
    C. 若外毒素基因的某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外毒素结构一定改变
    D. 由核糖体合成外毒素时最多需要20个tRNA参与氨基酸的运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细菌是原核生物,仅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合成的多肽不需要内质网和髙尔基体的加工和分泌,A正确;
    B、对于某个特定基因而言,只有其中一条链转录成相应的mRNA,另一条链不能作为转录mRNA的模板链,B错误;
    C、若外毒素基因的某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则转录形成的mRNA上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可能决定的仍然是同一种氨基酸,因此,外毒素的结构不一定改变,C错误;
    D、在核糖体上翻译外毒素时最多需要61种tRNA参与氨基酸的运输,D错误。
    故选A。
    24. (河南省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基因表达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图甲和图乙为两类不同生物细胞内基因表达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核DNA分子通常在____________期进行复制,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有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图甲所示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同时发生在同一空间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只有类似图甲基因表达过程的生物有____________(至少举两例),合成蛋白质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mRNA的____________,该过程除了mRNA还需要的核酸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翻译过程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填“a→b”或“b→a”),最终3个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乙是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异常血红蛋白基因表达的过程,则异常血红蛋白基因与镰刀型细胞贫血性状的控制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分裂间(有丝分裂的间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 (2).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3). 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 蓝藻、细菌 (5). 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 (6). tRNA、rRNA (7). a→b (8). 相同 (9). 翻译这些肽链的模板(mRNA)相同 (10). 异常血红蛋白基因通过控制合成异常的血红蛋白直接控制患者的镰刀型细胞贫血性状
    【解析】
    【分析】
    甲图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故为原核生物;乙图中有细胞核,转录和翻译独立进行,为真核生物。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细胞核的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分子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
    (2)图甲细胞为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故图甲所示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同时发生在同一空间内;一般只有类似图甲基因表达过程的生物为原核生物,如蓝藻和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是以mRNA为模板的,故其起点和终点分别是mRNA的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该过程需要mRNA(翻译的模板),此外还有tRNA(转运氨基酸)和rRNA(参与构成核糖体)。
    (3)根据肽链的长短可知,图乙中翻译的方向为a→b;由于翻译这些肽链的模板(mRNA)相同,故最终3个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相同。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原因是血红蛋白分子β-肽链第6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导致功能异常。若图乙是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异常血红蛋白基因表达的过程,则异常血红蛋白基因与镰刀型细胞贫血性状的控制关系是异常血红蛋白基因通过控制合成异常的血红蛋白直接控制患者的镰刀型细胞贫血性状。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的异同,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熟练掌握相关信息并能结合题图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
    18. (黑龙江省八校2020-2021学年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A. 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 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C. 艾弗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
    D. 克里克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故A错误。
    B、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故B正确。
    C、艾弗里采用对物质分离和提纯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故C错误。
    D、克里克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故D错误。
    故选B。
    24. (黑龙江省八校2020-2021学年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共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m个
    B. 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A占全部碱基的34%,则碱基G占16%
    C. 含有a个碱基、b个腺嘌呤的双链DNA分子中,共含有a-b个氢键
    D. 一个大肠杆菌拟核中的DNA分子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答案】B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复制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为DNA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DNA分子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详解】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是(2n-1)×m个,A错误;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即A=T,G=C,A+G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故碱基A若占全部碱基的34%,则碱基G占16%,B正确;A-T之间为两个氢键,G-C之间为三个氢键,含有a个碱基、b个腺嘌呤的双链DNA分子中,A-T碱基对为b对,G-C碱基对的数量为(a-2b)÷2,故氢键数量为:2b+3×(a-2b)÷2=(3a/2)-b,C错误;大肠杆菌的拟核为环状DNA分子,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DNA半保留复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26.(黑龙江省八校2020-2021学年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如图所示为某生物核基因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内,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
    B. 若合成一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则该条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
    C. RNA与DNA的杂交区域中既有A—T又有 U—A之间的配对
    D. 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答案】A
    【解析】
    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在同一时空进行,发生在原核细胞中,A错误;若合成一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则形成100个肽键,每个肽键含有1个氧原子,同时每条肽链含有1个游离的羧基,因此该条肽链中至少含有100+2=102个氧原子,B正确;RNA与DNA的杂交区域中碱基配对方式为A-T、U-A、C-G、G-C,C正确;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来转运,因此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D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27. (黑龙江省八校2020-2021学年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其DNA分子是一个有部分单链区的环状双链DNA。如图所示为乙肝病毒在肝脏细胞中的增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引起乙肝病毒的变异
    B. ②过程在生物学上叫转录,需要RNA聚合酶
    C. ③过程在生物学上叫翻译,需要氨基酸为原料
    D. ④过程与①过程相比,所需模板和原料都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乙肝病毒在肝脏细胞中的增殖过程,其中①表示DNA的合成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逆转录过程。
    【详解】A、①表示乙肝病毒的DNA的合成过程,该过程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引起乙肝病毒的变异,A正确;
    B、②表示转录过程,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B正确;
    C、③表示翻译过程,需要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完成,所需的原料是氨基酸,C正确;
    D、④是逆转录过程,模板是RNA,所需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①表示DNA的合成过程,模板是DNA链,所需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D错误。
    故选D。
    39. (黑龙江省八校2020-2021学年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下图表示某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其中X表示一种酶,核糖体a、b、c合成的多肽链甲的序列完全相同,核糖体d、e、f合成的多肽链乙的序列完全相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合成酶X时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与运输
    B. 核糖体a和d在不同的位置结合到该mRNA上
    C. 核糖体a、b和c共同参与合成一条多肽链甲
    D. 核糖体a和d在mRNA上移动的方向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图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物质的表达过程,包括DNA的转录与翻译,酶X表示RNA聚合酶,具有解旋DNA与催化RNA形成的作用。
    【详解】A、题图中表示该细胞的转录和翻译同时发生,可推断该细胞为原核细胞,细胞中不存在高尔基体,A错误;
    B、核糖体a和d合成不同的多肽链,即识别不同的启动子,在mRNA的不同位置上结合开始翻译,B正确;
    C、核糖体a、b、c各自合成一条多肽链甲,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核糖体c到a合成的多肽链依次增长,即核糖体a在mRNA上由右向左移动,核糖体f到e合成的多肽链依次增长,即核糖体d在mRNA上同样是由右向左移动,核糖体a和d在mRNA上移动的方向相同,D错误;
    故选B。
    20. (辽宁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下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 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 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 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后,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沉淀物中放射性强。

    【详解】A、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在侵染大肠杆菌时,能够进入到细菌体内。但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原因可能是时间偏长,噬菌体大量繁殖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A正确;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但这不会导致上清液带有放射性,B错误;
    C、不论离心时间多长,上清液中都不会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C错误;
    D、P是DNA的特征元素,32P标记噬菌体的DNA,D错误。
    故选A。

    【点睛】
    21. (辽宁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下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甲、乙生物可能是 ()
    A. 发菜、变形虫 B. 玉米、T2噬菌体
    C. 硝化细菌、绵羊 D. 乳酸菌、SARS病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核酸种类与生物种类的关系如下表:
    生物类别
    核酸
    遗传物质
    举例
    原核生物
    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DNA。细胞核与细胞质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发菜、硝化细菌、乳酸菌等
    真核生物
    变形虫、玉米、绵羊等
    病毒
    只含DNA
    DNA
    T2噬菌体
    只含RNA
    RNA
    SARS病毒
    (2)DNA为双螺旋结构,两条链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A=T、C=G,可见,在DNA分子中,嘌呤(A、G)数等于嘧啶(C、T)数。RNA为单链结构,因此在RNA分子中,嘌呤(A、G)数不一定等于嘧啶(C、U)数。
    【详解】依题意可知: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中,嘌呤数不等于嘧啶数,说明甲生物的核酸可能包含有DNA和RNA,也可能只含有RNA;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中,嘌呤数不等于嘧啶数,说明乙生物的遗传物质为RNA,而选项中,只有D项中的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故选D。
    22. (辽宁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下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   )
    A. 0条 B. 20条
    C. 大于0条小于20条 D. 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文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并与DNA分子复制建立联系。
    【详解】玉米体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的。依题意和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可推知,在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均含有20条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上含有的双链DNA分子中都只有一条链被32P标记。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分子完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其中只有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的一条链被32P 标记。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因着丝点分裂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0条,其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有20条。由于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所以在第二次分裂结束后,所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为0~20条。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23. (辽宁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下 如果反密码子从携带氨基酸的一端开始读码,已知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与最终翻译成的氨基酸有如下表的对应关系,则如图所示的转运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GCA
    CGT
    ACG
    TGC
    赖氨酸
    丙氨酸
    半胱氨酸
    苏氨酸


    A. 赖氨酸 B. 丙氨酸 C. 半胱氨酸 D. 苏氨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遗传信息在DNA上,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这样遗传信息就从DNA转移到mRNA上;mRNA上控制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
    【详解】tRNA上的三个碱基(UGC)属于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因此图中tRNA对应的密码子为ACG,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控制该密码子合成的基因模板链中的碱基序列为TGC.结合表中信息可知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苏氨酸.故选D。
    【点睛】注意:本题涉及tRNA上反密码子的读取顺序:从结合有氨基酸的一端向另一端读,即本题中应是从右向左读。
    24. (辽宁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下如图表示人体基因Y的表达,①〜④表示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进行过程①时,需要RNA聚合酶
    B. 过程④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需要ATP参与
    C. 过程①与过程③发生的场所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 含有基因Y的细胞不一定进行①〜④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转录过程,②为RNA的加工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为蛋白质的加工过程。
    【详解】A、①为转录过程,催化该过程的酶为RNA聚合酶,A正确;
    B、④为蛋白质的加工过程,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需要ATP参与,B正确;
    C、①为转录过程,在细胞核或线粒体中进行;③表示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中进行,二者发生的场所不同,C错误;
    D、基因表达具有选择性,并非所有细胞中的Y基因都会表达,故含有基因Y的细胞不一定进行①〜④过程,D正确。
    故选C。
    25 (辽宁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下. TSD病是由于氨基己糖苷酶的合成受阻引起的。该酶主要作用于脑细胞中脂类的分解和转化。病人基因型为aa。下列原因中最能解释Aa型个体像AA型个体一样健康的是( )
    A. 基因A阻止了基因a的转录
    B. 基因a可表达一种能阻止等位基因A转录的抑制蛋白
    C. 在杂合体的胚胎中a变成A,因此没有Aa型的成人
    D. Aa型的个体所产生的氨基己糖苷酶数量已足够使脂类分解和转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考查对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的理解。等位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可控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详解】A、基因a不能转录、翻译形成氨基己糖苷酶,并不是基因A阻止了基因a的转录,A错误;
    B、Aa型个体像AA型个体一样健康,说明基因A能正常转录翻译形成氨基己糖苷酶,B错误;
    C、Aa型个体像AA型个体一样健康,说明存在Aa型的成人,C错误;
    D、Aa型个体像AA型个体一样健康,可能是Aa型的个体所产生的氨基己糖苷酶数量已足够脂类分解和转化,D正确。
    故选D。
    【点睛】
    31. (辽宁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下 图表示人体生物钟的分子机理,下丘脑SCN细胞中,per基因表达产物per蛋白的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周期为24h。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与②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B. 过程③体现了per蛋白合成的反馈调节机制
    C. 核糖体在图中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
    D. 除下丘脑SCN细胞外,per基因还存在于人体其他细胞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如图所示:过程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③过程表示合成的per蛋白抑制转录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
    【详解】A、图中过程①为转录,该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T-A、G-C、C-G,②为翻译,该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U-A、G-C、C-G,二者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A正确;
    B、③过程表示合成的per蛋白抑制转录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
    C、根据每个核糖体上延伸出的肽链长短可知,核糖体在图中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向左,C错误;
    D、人体所有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故per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胞中,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合成的相关知识,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7. (辽宁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下 核基因P53是细胞的“基因组卫士”。当人体细胞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通过图示相关途径最终修复或清除受损DNA,从而保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中P53基因的存在对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是________的结果。
    (2)图中①是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过调控某DNA片段合成lncRNA,进而影响过程①,该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调节。
    (3)细胞中lncRNA是________酶催化的产物,lncRNA之所以被称为非编码长链,是因为它不能用于________过程,但其在细胞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4)图中P53蛋白可启动修复酶系统,从而对受损伤的DNA进行修复。据图分析,P53蛋白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5)某DNA分子在修复后,经测定发现某基因的第1201位碱基由G变成了T,从而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比原蛋白质少了许多氨基酸,原因是原基因转录形成的相应密码子发生了转变,可能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①AGU(丝氨酸) ②CGU(精氨酸) ③GAG(谷氨酸) ④GUG(缬氨酸) ⑤UAA(终止密码) ⑥UAG(终止密码)
    【答案】 (1). 自然选择 (2). 基因的表达(转录、翻译) (3). (正)反馈 (4). RNA聚合 (5). 翻译 (6). 启动P21基因、结合DNA片段 (7). ③→⑥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当某些因素导致人体细胞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通过①过程控制合成的P53蛋白,其作用途径有:
    (1)P53蛋白通过结合某DNA片段调控某DNA片段合成IncRNA,进而促进过程①使其合成更多的P53蛋白;
    (2)P53蛋白通过启动P21基因的表达阻止DNA的复制;
    (3)P53的蛋白可启动修复酶系统修复损伤的DNA。
    【详解】(1)人体细胞中P53基因的存在对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2)图中①过程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过调控某DNA片段合成IncRNA,是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的过程);IncRNA对过程①起促进作用,所以该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
    (3)lncRNA是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非编码RNA不能用于翻译(合成蛋白质)过程。
    (4)据图分析,P53蛋白还具有启动P21基因的表达和结合DNA片段,调控其合成IncRNA的功能。
    (5)某DNA分子在修复后,经测定发现某基因的第1201位碱基由G变成了T,从而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比原蛋白质少了许多氨基酸,原因是原基因转录形成的相应密码子发生了转变,即相应部位的密码子的碱基由G变成了U或由C变成了A,相应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因此可能的变化情况是③→⑥。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图中信息:1、图中①是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图中正反馈的意义是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P53蛋白,以加快损伤DNA的修复并阻止DNA的复制。2、启动P21基因表达的意义是阻止受损DNA的复制,阻断错误遗传信息的传递。
    38. (辽宁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下据图回答

    (1)图甲表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该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其中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祼露的三个碱基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2)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该动物体的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表示两种类型的变异。其中属于基因重组的是________(填序号),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________(填序号),从发生的染色体种类来看,两种变异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NA复制时,其中的一个碱基对(T-A)被另一个碱基对(A-T)所替换 (2). CAU (3). 发生了基因突变 (4). ① (5). ② (6). ①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②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可知,血红蛋白异常的原因是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由于碱基对发生替换使基因突变,导致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变化,翻译时蛋白质中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其中①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分析图乙,该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一个是B、一个是b,可能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丙图中,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的交叉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是DNA复制时,其中的一个碱基对(T-A)被另一个碱基对(A-T)所替代;由题图可知,缬氨酸的密码子是GUA,则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CAU。
    (2)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图乙细胞是有丝分裂的细胞,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丙中的①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的交叉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点睛】
    14.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图表示某植物在红光照射下,时内细胞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国中的SSU、LSU和LHCP表示三种不同的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完成图中②过程需要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的参与
    B. RNA聚合酶需与成熟mRNA结合以启动②过程
    C. Rubisco酶的合成同时受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共同控制
    D. 完成图中①过程需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U、G–C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②表示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合成好的LHCP转移至叶绿体的类囊体上发挥作用,SSU转移至叶绿体基质发挥作用,LSU在叶绿体基质的核糖体上合成,其中SSU和LSU组装成Rubisco酶,Rubisco酶在叶绿体基质发挥作用。细胞左侧表示细胞核结构、右侧表示叶绿体结构。
    【详解】A、②表示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完成图中②过程需要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的参与,即核糖体,A正确;
    B、核糖体与成熟mRNA结合,识别起始密码子以启动翻译过程,B错误;
    C、Rubisco酶的合成同时受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共同控制,C错误;
    D、完成图中①过程需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T、G–C,D错误。
    故选A。
    16.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列与遗传物质有关实验及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需要用到6种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物体
    B. 探究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用到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并做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和放射性分析
    C.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和离心的目的一样均可使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
    D. 在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酸(BrdU)中培养细胞到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后其染色体即有色差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复制过程中的模板:解开的每一段母链;原料: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酶:DNA聚合酶等;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将DNA彻底水解会产生磷酸、脱氧核糖、4种含氮碱基,故有6种不同的物质,要用6种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物体做材料,A正确;
    B、探究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进行分析,不用做密度梯度超速离心,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若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没有分离,噬菌体与细菌共存于沉淀物中,从而造成沉淀物中放射性检测不准确,离心的目的可使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C错误;
    D、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存在姐妹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的颜色一致,无色差,D错误。
    故选A。
    【点睛】DNA复制的时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17. 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
    B. 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间期
    C. 哺乳动物各种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主要差别在G1期
    D. 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详解】A、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
    B、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前期,B错误;
    C、G1期是细胞进行DNA合成的准备期,哺乳动物各种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主要差别在G1期,C正确;
    D、肝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分裂,无细胞周期,D错误。
    故选C。
    【点睛】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
    17.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某同学制作了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的物体用以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和不同碱基,再利用代表共价键和氢键的连接物将它们连接成一个由100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DNA质粒结构模型,其中含有30个腺嘌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模型含有70个胞嘧啶
    B. 制作模型需要418个连接物
    C. 可制作4种不同颜色的碱基
    D. 需制作9种形状不同的物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由题目可知,该同学构建了一个含100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DNA质粒,其中有30个腺嘌呤,则胞密啶的个数为20个,A错误;
    B、每个脱氧核苷酸上磷酸与脱氧核糖、脱氧核糖与含氮碱基之间需要2个连接物,每2个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需要一个连接物。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有3个氢键,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由A选项可知,鸟嘌呤与胞密啶的个数都是20个,腺嘌呤与胸腺咤啶的个数都是30个。由于质粒是一种环状DNA分子,所以制作该模型需要的连接物的个数为100 x2+50 ×2+ 20 ×3+30× 2= 420个,B错误;
    C、参与构成DNA的碱基有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4种,故可制作4种不同颜色的碱基,C正确;
    D、参与合成DNA的物质种类有::脱氧核糖、磷酸和4种含氮碱基,故只需要制作6种形状不同的物体,D错误。
    故选C。
    【点睛】
    20.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某DNA片段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图可表示真核细胞核中基因表达的过程
    B. 该DNA片段中含有1个RNA聚合酶的识别结合部位
    C. ①②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均相同
    D. 一个多肽A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参与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①过程表示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②过程表示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场所是核糖体,原料是氨基酸。
    【详解】A、图中一条mRNA合成了三种不同的多肽链,因此该图不能表示真核细胞中基因的表达,A错误;
    B、图中DNA片段转录形成了一条mRNA,说明该DNA片段含有1个RNA聚合酶的识别结合部位,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①过程表示转录,②过程表示翻译,两者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完全相同,C错误;
    D、一个多肽A是由一个核糖体合成的,D错误。
    故选B。

    (湛江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5. 从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到确定真正的遗传物质,是历史上多位科学家不断探索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烟草花时病毒的实验研究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C. 艾弗里团队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遗传物质发现的实验及其内容:包括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详解】A、烟草花时病毒的实验研究证明R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并未证明转化因子是谁,B错误;
    C、艾弗里团队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
    D、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湛江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6. 现在通过人脸识别能为手机解锁.通过刷脸与核对身份证信息。无需取火车票就能进站上车,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识别人面部多个性状实现的
    B. 面部性状都是相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的
    C. 每个人相关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了人脸特征的多样性
    D. 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人脸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决定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可行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通过酶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识别人面部多个性状实现的,A正确;
    B、面部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但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有两种,因此并不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的,B错误;
    C、不同个体中相关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不同,蛋白质的不同就决定了不同个体验部特征不同,因此人体中相关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了人脸特征的多样性,C正确;
    D、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人验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决定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可行性,D正确。
    故选B。
    (云贵川桂四省2021届高三联合考试)3. 尼伦伯格和马太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他们利用除去了DNA和mRNA细跑提取液RNA多豪尿嘧啶核苷酸(UUUUU...)和苯丙氨酸等物质.合成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反应体系中高浓度的Mg2+使肽链的合成不需要起始密码子,起始位点是随机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含有AAACCC的多聚核糖核苷酸,则该序列只编码2种氨基酸
    B. 起始密码子具有定位翻译起始位置的功能
    C. 在该反应体系中,编码苯内氨酸的密码子是UUU
    D. 除去DNA和mRNA能避免其干扰翻译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
    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翻译的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翻译的本质:把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
    【详解】A、高浓度的Mg2+使肽链的合成不需要起始密码子,且翻译的起始位点是随机的,AAACCC序列形成的密码子可能是AAA、AAC、ACC、CCC,可编码4种氨基酸,A错误;
    B、起始密码子的作用是定位翻译起始位置的功能,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在该反应体系中,编码苯内氨酸的密码子是UUU,C正确;
    D、本实验中,除去DNA和mRNA能避免其干扰实验中的翻译过程,D正确。
    故选A。
    (重庆市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7. 下列叙述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
    A. 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
    B. 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随受体细胞稳定遗传
    C.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草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D.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复制并指导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并能指导蛋白质合成,A正确;
    B、通过基因工程,将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随受体细胞稳定遗传,从而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B正确;
    C、由于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故感染后增殖出新的病毒为烟草花叶病毒,C正确;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这只能说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BC。
    (重庆市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3. HIV病毒感染人体后,其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②以边解旋边复制方式合成DNA分子
    B. 过程③可合成出子代HIV病毒的RNA
    C. 过程④中遗传信息由mRNA先流向tRNA,再流向蛋白质
    D. 过程①在病毒内进行,过程②③④在人体内进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HIV的RNA→DNA应为逆转录过程,A错误;过程③可合成出子代HIV病毒的RNA,B正确;过程④是转录,遗传信息由mRNA流向蛋白质,C错误;病毒不能独立生活,过程①也发生在细胞中,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海淀区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9. 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需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 搅拌目的是使大肠杆菌破裂,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C. 35S标记噬菌体的组别,搅拌不充分可致沉淀物的放射性增强
    D. 32P标记噬菌体的组别,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要标记噬菌体需用含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培养,A错误;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B错误;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如果搅拌不充分,则沉淀物的放射性增强,C正确;
    D、由于32P标记的DNA分子进入了细菌,所以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于试管的沉淀物中,D错误。
    故选C。
    (海淀区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1. 科学家人工构建了一对代号为X-Y的新碱基对,X与Y可相互配对,但不能与已知碱基配对。将含X-Y碱基对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并在培养基中添加相应原料,实验结果显示该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可进行多轮自我复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
    B. 该过程所需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
    C. 该质粒上碱基X与Y的数量不相等
    D. 含X-Y碱基对的基因可准确表达出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2、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所以形成的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A、质粒是小型环状DNA分子,其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A正确;
    B、含X-Y碱基对的质粒复制过程除了需要原来的4种脱氧核苷酸,还需要分别含有X、Y的两种脱氧核苷酸,B错误;
    C、该质粒上碱基X与Y互补配对,数量相等,C错误;
    D、X与Y碱基不能与已知碱基配对,无法转录,不能表达出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海淀区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2. RNase P是一种核酸内切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无活性的RNase P通过与前体tRNA特异性结合被激活,激活的RNase P剪切前体tRNA,所得的成熟tRNA进入细胞质基质中发挥作用。以下关于RNase P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破坏磷酸二酯键剪切前体tRNA
    B. RNase P能够催化tRNA基因的转录
    C. RNase P可能存在于细胞核或某些细胞器中
    D. pH、温度都会影响RNase P的活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转录:
    (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场所:主要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
    (3)条件:模板:DNA分子一条链;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酶:RNA聚合酶;能量:ATP。
    (4)转录的产物:mRNA,tRNA,rRNA。
    【详解】A、RNase P是一种核酸内切酶,因此通过破坏磷酸二酯键剪切前体tRNA,A正确;
    B、核糖核酸酶P能对tRNA前体进行剪切加工,不能催化转录过程,催化转录过程中的酶是RNA聚合酶,B错误;
    C、因为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基因表达,因此RNase P可能存在于细胞核或某些细胞器中,C正确;
    D、pH、温度都会影响酶活性,因此也会影响RNase P的活性,D正确。
    故选B。
    【点睛】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辽西联合校高三期中考试)8. 艾弗里及其同事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的实验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S型菌DNA的纯度越高,转化的效率就越高
    B. 实验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菌DNA的作用
    C. 添加S型菌DNA的培养基中只长S型菌落
    D. S型菌的DNA可使R型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艾弗里及其同事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S型肺炎双球菌的各种成分进行了分离,分别单独作用于R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
    【详解】A、DNA纯度越高,越容易转化,A正确;
    B、S型菌存在各种成分,只有将它们分离开再分别进行实验,才能知道是否是DNA起的作用,B正确;
    C、添加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长有R型、S型两种菌落,C错误;
    D、S型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菌的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是稳定的遗传变化,D正确。
    故选C。
    【点睛】体外转化实验比体内转化实验更进一步说明“转化因子”就是DNA。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辽西联合校高三期中考试)9. Qp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Qβ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不同
    B. 一条Qβ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种蛋白质
    C. 先进行QβRNA的翻译,后进行QβRNA的复制
    D. Qβ噬菌体在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内可进行复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题干有效信息,如“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
    【详解】A、Qβ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不同,前者的遗传物质是RNA,后者的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可知一条QβRNA模板能翻译出多种蛋白质,B错误;
    C、QβRNA的复制需要RNA复制酶,而RNA复制酶是翻译形成的,因此先进行QβRNA的翻译,后进行QβRNA的复制,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可知Qβ噬菌体在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内可进行复制,D正确。
    故选B。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辽西联合校高三期中考试)17. R -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 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的非模板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下列关于R- loop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R-loop结构相比,正常DNA片段不存在A与U的配对
    B. R- loop 结构的三条链中相邻核苷酸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C. R- loop 结构的形成导致相关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量降低
    D. R- loop 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一定相等
    【答案】BD
    【解析】
    【分析】
    正常DNA的配对方式有:A—T、T—A、C—G、G—C;正常RNA的配对方式有:A—U、U—A、C—G、G—C。
    【详解】A、R—loop结构有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的杂交链,该杂交链中含有A—U,而正常DNA片段中没有该碱基对,A正确;
    B、无论是DNA链,还是RNA链,相邻核苷酸都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B错误;
    C、R—loop结构的出现致使mRNA不能脱离DNA,进而导致基因的表达受阻,C正确;
    D、R—loop结构中有三条链,只有两条是互补的,所以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D错误。
    故选BD。
    【点睛】含氮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接,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辽西联合校高三期中考试)23. 下图所示是真核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合成③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____________作为原料,催化该过程的酶是________。 一般合成蛋白质的第一步是③与核糖体结合,随后携带氨基酸的tRNA进入P位与起始密码子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2)合成蛋白质的第二步是能与第二个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的tRNA携带氨基酸进入____位。第三步是在合成蛋白质相关酶的作用下。P位的氨基酸通过_________的形成而转移到A位的tRNA上。
    (3)第四步是核精体沿③从5'端向3'端移动一个密码子的距离,使A位的“肽链一tRNA”进入______位。 循环进行上述的第三、四步,直到遇到___________为止。
    (4)若该真核细胞的DNA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Q)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分别为U-A、A-T、G- C、C-G,推测“Q”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核糖核苷酸 (2). RNA聚合酶 (3). ④ (4). A (5). 肽键 (6). P (7). 终止密码子 (8). C或G
    【解析】
    【分析】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为一个密码子,有起始密码子、密码子、终止密码子,tRNA上三个碱基是反密码子。
    【详解】(1)③是m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催化转录的酶是RNA聚合酶;mRNA上的第一个密码子是起始密码子,即④。
    (2)A位是第二个密码子,P位的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键而转移到A位的tRNA上。
    (3)第四步是移动一个密码子的距离,使A位的“肽链—tRNA”进入P位,于是循环进行三、四步,直到遇到终止密码子为止。
    (4)若是A或T改变成了U,则不会出现C与G的配对,故Q只能是C或G。
    【点睛】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
    (2020 -2021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期中考试高三试题)14. 某病毒的DNA分子共有碱基600个,其中一条链的碱基比例为A:T:G:C=1:2:3:4,在侵染宿主细胞时共消耗了嘌呤类碱基2100个,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毒DNA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半保留复制
    B. 子代病毒的DNA中(A+T)/(C+G)=7/3
    C. 该病毒DNA第3次复制需要36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 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产生了8个子代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已知一条链上A:T:G:C=1:2:3:4,即A1:T1:G1:C1=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2:T2:G2:C2=2:1:4:3,则该DNA分子中A:T:G:C=3:3:7:7,其中A=T=90个,C=G=210个。
    【详解】A、该病毒DNA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半保留复制,A正确;
    B、该DNA分子中A:T:G:C=3:3:7:7,则子代病毒的DNA中(A+T):(C+G)为3:7,B错误;
    C、该病毒DNA第3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3-1×90=360个,C正确;
    D、该DNA分子共有碱基600个,其中嘌呤碱基数目为300个,其在宿主细胞中共消耗2100个嘌呤碱基,根据DNA半保留复制原则,假设其在宿主细胞中复制了n次,则(2n-1)×300=2100,解得n=3,因此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产生了23=8个子代DNA,D正确。
    故选B。
    【点睛】
    (2020 -2021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期中考试高三试题)15. 如图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字母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数字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A是所有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病毒的遗传物质
    ②D识别并转运特定的氨基酸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
    ③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①②过程
    ④一条B上只能结合一个C,在D的帮助下完成E的合成
    ⑤不同的A转录形成的B上,相同的密码子编码相同的氨基酸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⑤ D. 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其中A为DNA分子,B为mRNA分子,C为核糖体,D为tRNA,E为多肽链;①为转录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②为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
    【详解】①A是DN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①错误;
    ②D是tRNA,氨基酸中没有碱基,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依据的是tRNA的结合氨基酸的部位,②错误;
    ③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DNA和核糖体,因此可发生①转录和②翻译过程,③正确;
    ④翻译时,一个B(mRNA分子)上能结合多个C(核糖体),提高翻译的效率,④错误;
    ⑤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不同A转录形成的B(mRNA)上相同的密码子可编码相同的氨基酸,⑤正确。
    故选C。
    (2020 -2021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期中考试高三试题)20. 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也是细胞膜组成成分之一。正常情况下,细胞中的胆固醇可以自身合成或从血浆运输而来,而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受LDL (一种胆固醇含量为45%的脂蛋白)的影响。据下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与DNA复制过程相比,特有的破基互补配其对方式是A-U
    B. 参与②过程的RNA有3种
    C. 图中基因指导LDL受体的合成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
    D. 图中LDL进入细胞的方式经过了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了能量
    【答案】CD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①表示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②表示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当细胞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反过来抑制酶的合成和活性,也可以抑制LDL受体的合成。
    【详解】A、DNA的复制过程是DNA模板链与脱氧核苷酸配对,而①过程是转录,是DNA模板链和核糖核苷酸配对,所以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其对方式是A-U,A正确;
    B、参与②翻译过程的RNA有3种,tRNA作为转运氨基酸的工具,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结构物质,B正确;
    C、图中基因指导LDL受体的合成体现了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性状,这是直接控制生物性状,C错误;
    D、LDL为大分子,与LDL受体结合后,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D错误。
    故选CD。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考查LDL对脂质的运输,考生识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分析图中LDL如何进入细胞是解题的关键。
    (2020-2021学年度大同一中高三年级第六次质量监测)9. 将胰岛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肝细胞,再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基因用32P标记后放射性出现在脱氧核糖中
    B. 染色体上整合目的基因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 目的基因连续复制5次,所需嘌呤和嘧啶数量相同
    D. 培养的细胞连续分裂n次后,含32P的子细胞占1/2n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分子复制的计算规律:
    (1)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
    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2/2n 。
    (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
    ①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②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详解】胰岛素基因用32P标记后放射性出现在脱氧核苷酸中,脱氧核糖不含磷,A错误; 染色体上整合目的基因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目的基因连续复制5次,所需嘌呤和嘧啶数量相同,C正确; 培养的细胞连续分裂n次后,含32P的子细胞占1/2n-1,D错误。 故选C。
    (陕西省安康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16. 某硕士生招考公安特岗部门,其中一道笔试题:图1是某DNA片段测序结构图,其碱基序列为TCGCTATTCC。图2是另一DNA片段的碱基序列,则图2所示的另一DNA片段的碱基序列应该是( )


    A. CCAGTGCGCC B. TGCGTATTGG
    C. TCGCTATTCC D. GGACTCGCGG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1中DNA的碱基序列为TCGCTATTCC,结合图1电测序图可判断碱基的读取顺序如下:。读取顺序为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详解】根据图1的读取顺序,图2的碱基位置如图:。依据此读取顺序,图2中DNA的碱基序列为GGACTCGCGG。
    故选D。
    (陕西省安康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19. 红霉素是一种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抗生素,其作用机理在于能专一性地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中核糖体的移位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合成蛋白质时,mRNA可以沿着核糖体移动
    B. 用红霉素可以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C. 红霉素能够阻止翻译过程中肽链的延伸
    D. 滥用红霉素会导致细菌发生耐药性突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它是指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A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红霉素对细菌的代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病毒的生命活动不起作用,B错误;
    C、在翻译过程中,随着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合成的肽链延长,而红霉素能抑制蛋白质合成中核糖体的移位,故红霉素能够阻止翻译过程中肽链的延伸,C正确;
    D、红霉素能将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筛选出来,而不是诱导细菌发生耐药性突变,D错误。
    故选C。

    (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真核生物基因的遗传信息从DNA转移到RNA上之后,需要剪接体进行有效遗传信息的“剪断”与重新“拼接”,这种有效遗传信息的拼接与无效遗传信息的去除,被称为RNA剪接。如图是S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B. 剪接体作用于过程②,其作用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C. 过程③中一个核糖体可结合多条mRNA链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D. 过程④分解异常mRNA以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需要RNA酶的参与
    【答案】B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转录,②表示mRNA前体的加工,③表示翻译,④表示异常mRNA的降解。
    【详解】A、过程①表示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A正确;
    B、剪接体进行有效遗传信息的“剪断”与重新“拼接”,故其作用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B错误;
    C、过程③中一条mRNA链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C错误;
    D、过程④利用RNA酶分解异常mRNA以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D正确。
    故选BC。
    (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下图是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的部分蛋白质的合成、转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③涉及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B. 合成的RNA经②过程进入细胞质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C. 过程③合成的T蛋白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D. M蛋白转运至线粒体后可催化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知:该图表示细胞核基因对线粒体内蛋白质合成示意图,①表示核DNA的复制,②表示RNA的加工,③是RNA翻译成蛋白质,④表示T蛋白与线粒体外膜蛋白结合形成TOM复合体,表示M蛋白被转运至线粒体内膜上。
    【详解】A、过程①的碱基配对为A-U,T-A,G-C,③的碱基配对为A-U,U-A,G-C,A错误;
    B、合成的RNA进入细胞质通过核孔运输不需要载体,B错误;
    C、过程③合成T蛋白为胞内蛋白,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错误;
    D、M蛋白转运到线粒体内膜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D正确。
    故选D。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某DNA分子(两条链均含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1所示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2所示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X层全部是仅含的14N DNA
    B. X层中含有的DNA数是Y层的1/3
    C. W层与Z层的核苷酸链数之比为7∶1
    D. W层中15N标记的胞嘧啶3150个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A、由于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X层全部是含14N和15N的DNA,A错误;
    B、在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相连,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的8个DNA分子中,2个DNA分子含14N和15N,6个DNA分子只含15N,所以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B正确;
    C、由于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了8个DNA分子,含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15N标记的有14条链,所以W层与Z层的核苷酸链之比为14:2=7:1,C正确;
    D、由于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了8个DNA分子,含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15N标记的有14条链。又在含有3000个碱基的DNA分子中,腺嘌呤占35%,因此胞嘧啶占15%,共450个。所以W层中含15N标记胞嘧啶为450×14÷2=3l50个,D正确。
    故选BCD。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其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 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如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则不会引起EBHF。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所需的酶可来自宿主细胞
    B. 过程②合成两种物质时所需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相同
    C. EBV增殖过程需宿主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D. 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示表示埃博拉病毒的繁殖过程,首先以-RNA为模板合成mRNA,故①为RNA的复制过程;其次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故②为翻译过程;同时合成-RNA,故③为RNA的复制过程;最后蛋白质再和-RNA组装形成子代病毒,故④是装配过程。
    【详解】A、根据信息:“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则不会引起EBHF过程”,可推知①所需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来自埃博拉病毒,A错误;
    B、过程②翻译形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因此所需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不一定相同,B错误;
    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核糖核苷酸、ATP等,C错误;
    D、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RNA中嘧啶比例与mRNA中嘌呤比例相同,因此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D正确。
    故选D。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非模板链呈环状游离状态。检测发现,非模板链富含碱基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理论上讲R-loop结构中含有5种核苷酸
    B. R-loop结构中mRNA和DNA的非模板链碱基序列相同
    C. 杂合链的稳定性高可能是由于mRNA与DNA模板链间氢键数较多
    D. R-loop结构只影响DNA复制而不影响基因的表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遗传信息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2个重要的过程,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也能进行转录过程,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参与,合成RNA;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
    2、由题干信息:“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非模板链呈环状游离状态。”可知,该杂合片段是由于转录后mRNA没有及时从模板链上脱离有关 。
    【详解】A、理论上讲R-loop结构中含有4中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A错误;
    B、mRNA中含有碱基U,DNA中含有碱基T,故R-loop结构中mRNA和DNA的非模板链碱基序列不相同,B错误;
    C、已知非模板链富含碱基G,可知杂合链中富含G/C对,故杂合链的稳定性高是由于mRNA与DNA模板链间氢键数较多,C正确;
    D、R-loop结构既影响DNA复制,也影响基因的表达,D错误。
    故选C。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图1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
    B. 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 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D. 限制d~e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衍后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和释放,其中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
    分析题图:曲线a~b段,噬菌斑没有增加;曲线b~d段,噬菌体数量呈指数倍数增长;d~e段噬菌斑数量不再增加,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在活细胞才有生命特征,所以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A正确;
    B、曲线a~b段,噬菌斑没有增加,说明细菌体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B正确;
    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斑数量增长了10倍,但并不表示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因为噬菌体数量是呈指数倍数增长的,C错误;
    D、d~e段噬菌斑数量不再增加,原因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噬菌体失去寄生场所,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噬菌体的生活方式、噬菌体的种群数量变化,分析清楚噬菌体的生活史,结合曲线图分析出数量变化的原因。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人的多种生理生化过程都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研究表明,下丘脑SCN细胞中PER基因表达与此生理过程有关,其表达产物的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图1为该基因表达过程示意图,图2和图3是对其部分过程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PER基因________________(是/否)存在于垂体细胞中,其表达产物的浓度变化周期约为________________小时。
    (2)据图1中的过程③可知,PER蛋白的合成调节机制为________________(正反馈/负反馈)调节。该图过程②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向左/向右)。
    (3)图2和图3分别对应于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_过程(填数字序号),图2中碱基配对方式与图3中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图2过程的进行需要_______________酶催化,图3中决定氨基酸“天”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__。
    (5)长期营养不良,会影响人体昼夜节律,并使睡眠质量降低。据图3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体内氨基酸水平较低,部分tRNA由于没有携带氨基酸而成为空载tRNA,空载tRNA进入核糖体,导致________________终止,而影响人体昼夜节律。
    【答案】 (1). 是 (2). 24 (3). 负反馈调节 (4). 向右 (5). ①② (6). T-A (7). RNA聚合 (8). GAC (9). PER蛋白的合成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1中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③过程表示PER蛋白能进入细胞核,调节PER基因的转录过程。图2表示转录;图3表示翻译。
    【详解】(1)由于所有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和分化形成的,所以PER基因存在于包括垂体细胞在内的所有正常体细胞中。由于该基因的表达产物与昼夜节律有关,因此PER基因表达产物的浓度变化周期约为24小时。
    (2)据图1中的过程③可知,PER蛋白的合成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根据tRNA的移动方向可知,图3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
    (3)图2表示转录,对应于图1中的过程①,图3表示翻译,对应于图1中的过程②,图2中转录的碱基配对方式(A-U、G-C、C-G、T-A)与图3中翻译(A-U、G-C、C-G、U-A)不同的是T-A。
    (4)图2为转录,转录过程的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催化;图3表示翻译,该过程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从图中可以读出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CUG,因此决定氨基酸“天”的密码子是GAC。
    (5)长期营养不良,会影响人体昼夜节律,并使睡眠质量降低。据图3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体内氨基酸水平较低,部分tRNA由于没有携带氨基酸而成为空载tRNA,空载tRNA进入核糖体,导致PER蛋白的合成终止,而影响人体昼夜节律。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图解识图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
    B. 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
    C. 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
    D. 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荚膜等物质分离开,与R型菌混合培养,观察S型菌各个成分所起的作用。最后再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的培养基中发现了新的S型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甲组中培养一段 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中不仅有S型菌落也有R型菌落,A选项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质酶,故在乙组的转化中已经排除了蛋白质的干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DNA,B选项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DNA酶,DNA被水解后R型菌便不发生转化,故可推测是DNA参与了R型菌的转化,C选项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无法证明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做遗传物质,D选项错误。
    (江苏省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生物试题)下图为原核细胞某个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有3个mRNA与模板DNA形成的杂交双链
    B. 该基因被转录多次,方向均由右向左进行
    C. 转录完成后立即就开始了翻译过程
    D. 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提高了翻译效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由于没有核膜的阻断,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图中附有核糖体的三条链是转录后的mRNA,核糖体合成的才是肽链;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这样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肽链。
    【详解】A、原核细胞由于没有核膜的阻断,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图中附有核糖体的三条链是转录后的mRNA,还有没有核糖体附着的2条mRNA,图中有5个mRNA与模板DNA形成的杂交双链,A错误;
    B、根据图中肽链的长度可知,该基因被转录多次,方向均由右向左进行,B正确;
    C、原核细胞由于没有核膜的阻断,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C错误;
    D、每个核糖体都会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而不是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D错误。
    故选B。
    (江苏省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生物试题) 为探究DNA复制方式,生物学家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到只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别将细胞分裂产生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细胞中的15N15N-DNA、14N14N-DNA及15N14N-DNA分离开来。因为DNA能够强烈地吸收紫外线,所以用紫外光源照射离心管,透过离心管在感光胶片上记录DNA带的位置就可以显示出离心管内不同密度的DNA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因为15N具有放射性,所以感光胶片上可以记录DNA带的位置
    B. 根据第一代只出现居中的DNA条带,可以排除DNA是全保留复制
    C. 第二代会出现15N15N-DNA、14N14N-DNA及及15N14N-DNA三种不同的条带
    D. 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是一种能调节DNA分子复制的信息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含有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中部,若是DNA分子的复制是分散复制,不论复制几次,离心后的条带只有一条,然后根据实验出现的条带推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
    【详解】A、因为DNA能够强烈地吸收紫外线,所以用紫外光源照射离心管,透过离心管在感光胶片上记录DNA带的位置就可以显示出离心管内不同密度的DNA带,A错误;
    B、若DNA为全保留复制,则细胞分裂产生的第一代的有15N-DNA、14N-DNA,经离心后应该分布于离心管的下部和上部,根据第一代只出现一条居中的DNA条带,可以排除DNA是全保留复制,B正确;
    C、DNA分子复制时需要用到解旋酶、DNA聚合酶,不需要限制酶,C错误;
    D、DNA聚合酶只起催化作用,没有调节作用,D错误。
    故选B。
    (江苏省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生物试题)某同学学习了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后,设 计了如下实验:一组用35S标记大肠杆菌后,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另一组用32P标记噬菌体后,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两组都经过适宜的培养、搅拌和离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组实验的放射性都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B. 实验证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大肠杆菌
    C. 两组实验所得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相同
    D. 两组实验都只有部分子代噬菌体带有放射性元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一组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大肠杆菌分布在沉淀物中,因此该组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另一组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该组的放射性也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A正确;
    B、该实验只能证明,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不能证明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大肠杆菌,B错误;
    C、第一组实验所得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过长,少量子代噬菌体释放,经过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而另一组实验实验所得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过短(少量亲代噬菌体还未侵染大肠杆菌)或培养时间过长(部分子代噬菌体释放),C错误;
    D、由于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大肠杆菌,但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第一组子代噬菌体均具有放射性,而第二组子代中只有少量具有放射性,D错误。
    故选A。
    【点睛】
    (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生物试题)三位科学家因发现丙肝病毒(HCV)而获得2020年诺贝尔医学奖。HCV 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外包囊膜,其感染肝细胞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HCV外包囊膜的主要成分有脂质和蛋白质
    B. HCV遗传物质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C. HCV的正链RNA可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D. HCV的变异性增加了研制丙肝疫苗的难度
    【答案】ACD
    【解析】
    【分析】HCV是一种RNA病毒,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CD81(和SR-B1)结合后,通过胞吐作用入侵或感染宿主细胞;HCV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能编码病毒相应的蛋白质。一个正链RNA复制时,先合成出该RNA的互补链,再以互补链为模板合成该正链RNA,然后组装形成子代的HCV,最终从肝细胞中释放出来。
    【详解】A、HCV通过胞吐作用入侵或感染宿主细胞,外包囊膜化学成分和细胞膜的成分相似,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A正确;
    B、HCV遗传物质是RNA,复制方式不是半保留复制,B错误;
    C、HCV以正链RNA为模板,可以直接翻译出蛋白质,C正确;
    D、HCV遗传物质是RNA,为单链结构易发生变异,增加了研制丙肝疫苗的难度,D正确。
    故选ACD。
    (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题)三位科学家因发现丙肝病毒(HCV)而获得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HCV是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RNA)病毒,主要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下图示HCV生活史,据图回答:

    (1)据图可知,HCV识别肝细胞表面的受体______,通过______作用入侵或感染宿主细胞;推测包膜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
    (2)③所代表的过程是______,所需的原料是______。
    (3)+RNA(可直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含有的核糖体结合位点、起始密码位于______端,指导合成的多聚蛋白前体在______作用下水解成多种病毒蛋白。
    (4)由于DNA聚合酶的校正功能,以及细胞中存在错配修复系统等,因而细胞中的DNA能够精确复制。请尝试解释HCV感染者难以清除体内病毒的主要原因______。
    【答案】 (1). CD81(和SR-B1) (2). 胞吞 (3). 磷脂和蛋白质 (4). RNA复制 (5). 核糖核苷酸 (6). 5' (7). 蛋白酶 (8). 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肝细胞中缺少RNA错配修复系统
    【解析】
    【分析】
    丙肝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其宿主细胞是肝细胞。由图可知,丙肝病毒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进入宿主细胞,其包被基因组RNA的核衣壳即释放到细胞质,然后脱去衣壳,暴露出基因组RNA。HCV的RNA接着在细胞质中进行翻译和复制。复制产生的新的基因组RNA与各种结构蛋白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包装成新的病毒,经胞吐的方式离开“现任宿主细胞”,再去感染“后任”宿主细胞。
    【详解】(1)据图可知,HCV识别肝细胞表面的受体CD81和SR-B1,丙肝病毒入侵或感染宿主细胞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丙肝病毒由RNA基因组和病毒包膜构成,推测包膜化学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
    (2)③所代表的过程是RNA复制,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
    (3)由于HCV-RNA是正链RNA,因此可以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但其5'端没有帽子结构,故是通过核糖体内部进入的方式识别起始密码子的,即+RNA含有的核糖体结合位点、起始密码位于5'端,指导合成的多聚蛋白前体在蛋白酶作用下水解成多种病毒蛋白。
    (4)由题知,DNA能够精确复制是因为DNA聚合酶的校正功能,以及细胞中存在错配修复系统等,而HCV是通过RNA复制,感染者难以清除体内病毒的主要原因是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肝细胞中缺少RNA错配修复系统。
    【点睛】答题关键在于分析丙肝病毒如何入侵宿主细胞、 病毒RNA的转录、复制和翻译等过程。
    (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线粒体因子——MTERF3,该因子主要抑制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减少细胞ATP的产生。此项成果将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基因转录出的RNA需转运出线粒体进行翻译
    B. 线粒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 线粒体基因是相对独立的,其表达不受细胞核的控制
    D. 可通过抑制MTERF3的功能来减轻相关疾病的症状
    【答案】B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中信息:“线粒体因子——MTERF3,该因子主要抑制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减少细胞ATP的产生。”可知,该因子可以抑制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导致线粒体内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不能合成,从而影响有氧呼吸中ATP的形成。
    【详解】A、线粒体基因转录出的RNA在线粒体中进行翻译,A错误;
    B、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细胞核基因,线粒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正确;
    C、线粒体基因是相对独立的,其表达受细胞核的控制,C错误;
    D、可通过抑制MTERF3的功能来减轻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多种疾病的症状,D正确。
    故选BD。
    (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题)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下图示意SARS-CoV-2侵入宿主细胞后的增殖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病毒RNA的碱基数目恰好为其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3倍
    B. 亲代病毒RNA需经过两次信息传递才能产生子代病毒RNA
    C. SARS-CoV-2的RNA复制酶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D. 病毒组装过程涉及到子代病毒RNA与相关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RNA(+RNA)中含有RNA复制酶基因,先翻译形成RNA复制酶,接着形成-RNA,再复制形成+RNA,-RNA转录形成信使RNA,翻译形成多种病毒蛋白,与子代+RNA组装形成子代病毒。
    【详解】A.识图分析可知,图中以-RNA的为模板转录形成信使RNA,信使RNA转录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并非所有序列都合成蛋白质,且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因此病毒RNA的碱基数目是其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3倍多,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代病毒RNA需经过两次信息传递,即先复制形成-RNA,再复制形成+RNA,才能产生子代病毒RNA,B正确;
    C.由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需要宿主细胞提供物质、能量和场所等,因此SARS-CoV-2的RNA复制酶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C正确;
    D.根据图示可知,图中多种病毒蛋白质与病毒的RNA组装成子代病毒,因此病毒组装过程涉及到子代病毒RNA与相关蛋白质的相互作用,D正确。
    故选A。
    (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题)科学家在人体活细胞内发现了一种新的DNA结构——i-Motif(如图)的“DNA扭结”,在i-Motif结构中相同DNA链上的胞嘧啶相互结合,该结构大多是在细胞周期的晚G1期(此时DNA正被积极地“读取”)形成,主要出现在一些启动子区域和染色体端粒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i-Motif是由单链构成的局部四链,其中部分胞嘧啶通过氢键相连
    B. DNA被“读取”指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
    C. i-Motif的形成可能会影响基因的开关,从而影响基因被积极“读取”
    D. 对i-Motif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理解DNA结构变化与人体衰老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在i-Motif结构中相同DNA链上的胞嘧啶相互结合,是由单链构成的局部四链;在细胞周期的晚G1期,此时DNA正被积极地“读取”,即解开螺旋,为DNA复制做准备。
    【详解】A、由图可知,i-Motif是由单链构成的局部四链,其中部分胞嘧啶通过氢键相连,A正确;
    B、DNA被“读取”是指解开螺旋,而非复制,DNA复制发生在S期,B错误;
    C、“DNA扭结”可能会影响基因的开关,从而影响基因被积极“读取”,C正确;
    D、i-Motif主要出现在一些启动子区域和染色体端粒中,所以对i-Motif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理解DNA结构变化与人体衰老的关系,D正确。
    故选B。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为在酵母中高效表达丝状真菌编码的植酸酶,通过基因改造,将原来的精氨酸密码子CGG改变为酵母偏爱的密码子AGA,由此发生的变化有
    A. 植酸酶氨基酸序列改变
    B. 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
    C. 编码植酸酶的DNA热稳定性降低
    D. 配对的反密码子为UCU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氨基酸、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对应关系:
    (1)每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
    (2)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终止密码子无对应的氨基酸),且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3)基因、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对应关系:

    【详解】A、根据题意,密码子CGG改变为酵母偏爱的密码子AGA,翻译形成的氨基酸都仍然是精氨酸,故植酸酶氨基酸序列不变,A错误;
    B、密码子仅存在于mRNA上,由于密码子CGG改变为AGA,故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B正确;
    C、DNA分子中A-T之间形成2个氢键,G-C之间形成3个氢键,氢键的数量越多,则DNA分子结构越稳定,密码子CGG改变为AGA,则DNA中GCC变为TCT,即DNA中所含的氢键数量减少,故编码植酸酶的DNA热稳定性降低,C正确;
    D、翻译时,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配对,密码子CGG改变为AGA,则配对的反密码子由GCC变为UCU,D正确。
    故选A。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B. 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C. 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80个
    D. 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
    【答案】A
    【解析】
    【分析】
    已知一条链上A:T:G:C=1:2:3:4,即A1:T1:G1:C1=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2:T2:G2:C2=2:1:4:3.该基因中含有200个碱基对,即400个碱基,则A1=T2=20,T1=A2=40,G1=C2=60,C1=G2=80,即该DNA分子中A=T=60个,C=G=140个。
    【详解】A、该DNA分子含有A、T、C、G四种碱基,由于碱基比例已经确定,因此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少于4200种,A错误;
    B、因有的氨基酸可能含有多个密码子,所以发生突变后的基因,不一定会导致其所控制的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即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B正确;
    C、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则其中一条链上共有200个碱基,已知该链中A∶T∶G∶C=1∶2∶3∶4,所以在该链中,A=20个、T=40个,G=60个、C=8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该链互补的链中含有A=40个、T=20个,G=80个、C=60个,即某双链DNA分子中A=T=60个,C=G=14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22-1)×60=180个,C正确;
    D、该DNA分子中4种含氮碱基A:T:G:C=60:60:140:140=3∶3∶7∶7,D正确。
    故选A。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B. 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C. 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 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分布情况。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N是蛋白质和DNA共有的元素,若用15N代替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则其蛋白质也会被标记,不能区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A错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由噬菌体的DNA做模板,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原料编码合成,B错误;子代噬菌体DNA合成的模板来自于亲代噬菌体自身的DNA,而合成的原料来自于大肠杆菌,C正确;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miRNA是含有茎环结构的miRNA前体经过加工之后的一类非编码的小RNA分子(18~25个核苷酸)。下图是某真核细胞中miRNA抑制X基因表达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iRNA基因中含有36~50个核苷酸
    B. miRNA抑制X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C. miRNA前体中不含有氢键
    D. 在细胞质加工miRNA使其茎环消失可能与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中①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需要RNA聚合酶;②过程显示miRNA蛋白复合物转移到了X基因的mRNA上,进而抑制了X基因的翻译过程。
    【详解】A、因为miRNA是加工之后形成的,同时基因中含有调控序列,所以该基因中含有的脱氧核苷酸数目多于36~50个,A错误;
    B、图中②过程显示miRNA蛋白复合物转移到了X基因的mRNA上,进而抑制了X基因的翻译过程,没有抑制X基因的转录过程,B错误;
    C、miRNA前体中含有茎环结构,故其中含有氢键,C错误;
    D、在细胞质加工miRNA使其茎环消失可能是切断了一段核苷酸链,与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有关,D正确。
    故选D。
    (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和②完成离不开逆转录酶
    B. 过程①和②所需要的嘌呤数不等
    C. 过程③所需要模板来自病毒本身
    D. 过程①②③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1、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2、①②是RNA的自我复制,③是以(+)RNA为模板进行的翻译过程。
    【详解】A、①②是RNA的自我复制,不需要逆转录酶,A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新冠病毒是RNA病毒,RNA的自我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但由于(+)RNA中的嘌呤和嘧啶数不相等,故过程①和②所需要的嘌呤数不一定相等,B正确;
    C、过程③翻译是以病毒自身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C正确。
    D、过程①②③都是在核糖核苷酸之间进行碱基配对,碱基配对的方式相同,D正确;
    故选A。
    (姜堰中学、如东中学、沭阳如东中学2021届高三联考试题)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持反对观点者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已知S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这种对青霉素的抗性不是荚膜产生的)。下列实验设计思路能反驳上述观点的是( )
    A. 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
    B. 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S型菌
    C. 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S型菌
    D. 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
    1、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2、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详解】A、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说明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控制其子代出现了相应的性状,DNA起遗传作用,能反驳上述观点,A正确;
    B、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 →预期出现S型菌,没有表现出抗青霉素的性状,不能反驳上述观点,B错误;
    C、R型菌+S型菌DNA →预期出现S型菌,不能反驳上述观点,C错误;
    D、R型菌+S型菌DNA →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不能反驳上述观点,D错误。
    故选A。
    (姜堰中学、如东中学、沭阳如东中学2021届高三联考试题)某基因在转录完成后,在该基因的某段DNA上形成了“小泡”。该“小泡”内RNA与DNA模板链配对,没有分离,故非模板链呈环状游离状态。检测发现,小泡内的非模板链富含碱基G;下列关于“小泡”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小泡”内DNA-RNA杂交带的热稳定性较其他区段高
    B. “小泡”内的三条核苷酸链中.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C. “小泡”的存在可能阻碍该基因的复制,非模板链上易发生突变
    D. 能特异性切割RNA的核酶或DNA-RNA解旋酶有助于“小泡”的清除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过程是以DNA中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2、紧扣题干信息“该小泡内RNA与DNA模板链配对,没有分离,故非模板链呈环状游离状态”、“小泡内的非模板链富含碱基G”答题。
    【详解】A、小泡内的非模板链富含碱基G,说明“小泡"内DNA-RNA杂交带上C-G碱基对较多,因此该“小泡”内氢键数目较其他区段多,热稳定性较其他区段高,A正确;
    B、“小泡”内的三条核苷酸链中,两条DNA链中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而RNA链中嘌呤碱基总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因此小泡”内的三条核苷酸链中,嘌呤碱基总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B错误;
    C、“小泡”的存在可能阻碍该基因的复制,非模板链处于游离状态,不稳定,易发生突变,C正确;
    D、能特异性切割RNA的核酶或DNA-RNA解旋酶有助于“小泡”的清除,D正确。
    故选B。
    (姜堰中学、如东中学、沭阳如东中学2021届高三联考试题) Nirenberg等将大肠杆菌细胞破碎,离心除去部分细胞结构碎片得到上清液,上清液经特殊处理后,再补充外源mRNA以及ATP、GTP、氨基酸等成分,在翻译时起点是随机的,在37℃条件下可以体外合成蛋白质,用此方法破译遗传密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上清液特殊处理是除去大肠杆菌原有的DNA和RNA
    B. 每个试管分别只加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多种氨基酸
    C. 加入人工合成的RNA多聚腺嘌呤核苷酸,可破解密码子AAA
    D. 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是非重叠的,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答案】CD
    【解析】
    【分析】
    转录: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过程。
    【详解】A、上清液特殊处理是除去大肠杆菌原有的mRNA以及ATP、GTP,氨基酸等成分,保证翻译的条件来自实验,排除细胞内原有物质的干扰,A错误;
    B、每个试管分别只加入一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遵循实验的单一性原则,B错误;
    C、加入人工合成的RNA多聚腺嘌呤核苷酸,可破解密码子AAA,因为密码子是mRNA上三个相连的碱基,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是非重叠的,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D正确。
    故选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尤其是密码子概念、种类、特点等。
    (2021届江苏基地学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人体载脂蛋白apo-B基因在肝、肾细胞中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有4563个氨基酸,但在小肠细胞中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仅有2153个氨基酸,原因是小肠细胞中的脱氨酶将apo-B的mRNA上的一个碱基C转变成了U,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RNA结合的脱氨酶导致apo-B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
    B. 翻译过程中存在A-U、U-A的碱基配对
    C. CAA编码特定的氨基酸,而UAA是终止密码子
    D. 图示机制导致人体内同一基因可表达出不同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分为:①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2、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详解】A、脱氨酶将apo-B的mRNA上的一个碱基C转变成了U,apo-B基因没有改变,A错误;
    B、翻译过程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密码子互补配对,存在A-U、U-A的碱基配对,B正确;
    C、CAA编码特定的氨基酸,而UAA是终止密码子,导致肽链合成提前终止,故蛋白质氨基酸减少,C正确;
    D、图示机制导致人体内同一基因可以合成正常mRNA和异常mRNA,不同的mRNA可控制合成出不同蛋白质,D正确。
    故选A。
    (江苏省常州市2021届高三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核糖体RNA( rRNA)在核仁中通过转录形成,与核糖核蛋白组装成核糖体前体,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一步成熟,成为翻译的场所。翻译时rRNA催化肽键的连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rRNA的合成需要DNA做模板
    B. 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C. 翻译时,rRNA的碱基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
    D. rRNA可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核糖体RNA( rRNA)在核仁中以DNA为模板通过转录形成,A项、B项正确;翻译时,mRNA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C项错误;翻译时rRNA可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催化肽键的连接,D项正确。
    8. 科学家通过一种叫做ISM的工具发现来自亚洲与欧洲的SARS-CoV-2病毒的类型与在美国发现的类型不同。这一工具不需要分析SARS-CoV-2病毒的完整基因序列即可识别其突变,这意味着若将病毒的30 000个碱基长的遗传密码减少为20个碱基长的标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毒变异后的碱基序列发生了大幅度改变
    B. ISM工具主要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工作原理
    C. ISM工具的发现可大大提高病毒的诊断率
    D. ISM工具可确定病毒遗传序列中的某些特定位置
    【答案】A
    【解析】
    【分析】
    2020年10月4日讯/生物谷BIOON/---在最近一项研究中,Drexel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方法,可以快速识别和标记COVID-19的病毒的突变情况。他们使用从冠状病毒测试收集的全球遗传信息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的分析表明,在美国至少有8至14种不同的病毒突变株,其中一些与之前相同,而其它的则来自于欧洲。该遗传分析工具最初是作为一种分析遗传样本以获取细菌混合物快照的方法而开发的,它可以从大量的遗传信息中找出模式,并可以识别病毒是否已遗传改变。然后,他们可以使用这种模式通过称为信息性亚型标记(ISM)的标签对遗传差异小的病毒进行分类。这一名为ISM的工具特别有用,因为它不需要分析病毒的完整基因序列即可识别其突变。对于SARS-CoV-2,这意味着将病毒的30000个碱基长的遗传密码减少为20个碱基长的标签。ISM工具还确定了病毒遗传序列中的某些位置,这些位置随着病毒的传播而一起改变。研究人员发现,从4月初到夏季末,SARS-CoV-2序列中的三个位置同时发生突变。这些位置在遗传序列的不同部位。一部分被认为与细胞信号传导和复制有关。另一部分与刺突蛋白的形成有关。
    【详解】A、根据题意“这一工具不需要分析SARS-CoV-2病毒的完整基因序列即可识别其突变,这意味着若将病毒的30000个碱基长的遗传密码减少为20个碱基长的标签”,可知该病毒变异后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大幅度改变,A错误;
    B、ISM工具与病毒的核酸可进行碱基互补配对,所以ISM工具主要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工作原理,B正确;
    C、由题意“这一工具不需要分析SARS-CoV-2病毒的完整基因序列即可识别其突变”,可知ISM工具的发现可大大提高病毒的诊断率,C正确;
    D、由分析内容“ISM工具还确定了病毒遗传序列中的某些位置,这些位置随着病毒的传播而一起改变”可知,ISM工具可确定病毒遗传序列中的某些特定位置,D正确。
    故选A。
    (江苏省常州市2021届高三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用15N标记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中,用15N标记的细胞转移至14N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提取DNA放入盛有氯化铯溶液的试管中离心处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中用到的技术是密度梯度离心法
    B. 实验中可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DNA分子区带
    C. 实验结果中培养至子二代的样品中有3条区带
    D. 培养至子二代的样品中15N-14N DNA所占的比例是1/8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是对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探究,分析实验的原理可知,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含有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中部,然后根据实验出现的条带推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
    【详解】AB、该实验中用到的技术是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B错误;
    C、由于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子二代得到四个DNA,两个DNA含有两条含14N的链,位于轻带,两个DNA含一条14N的链15N的链,位于中带,C错误;
    D、培养至子二代的样品中15N-14N DNA所占的比例是1/2,D错误。
    故选A。
    (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利用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和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图中实验结果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1)研究者: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
    (2)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细菌培养基等。
    (3)实验设计思路: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各自的遗传功能。
    (4)实验过程:

    (5)实验分析:①只有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②DNA被水解后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6)实验结论:①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②同时还直接证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详解】A.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DNA能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从而导致小鼠死亡,A正确;
    B.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蛋白质不能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因而不会导致小鼠死亡,B正确;
    C.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荚膜多糖不能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因而不会导致小鼠死亡,C正确;
    D.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DNA会被DNA酶催化水解,不能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因而不会导致小鼠死亡,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新冠病毒(SARS-CoV-2)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其RNA进入宿主细胞后直接作为模板翻译出的蛋白质包括衣壳蛋白和RNA复制酶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冠病毒比T2噬菌体的核酸更易发生基因突变
    B. 新冠病毒入侵前,宿主细胞就有病毒繁殖所需的所有酶
    C. 新冠病毒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D.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相比,二者遗传物质中所含有的核苷酸种类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T2噬菌体的核酸是双链DNA,结构比较稳定,而新冠病毒的核酸是单链RNA,不稳定,因此新冠病毒比T2噬菌体的核酸更易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新冠病毒入侵前,宿主细胞不具有病毒繁殖所需的所有酶,病毒入侵后才合成病毒繁殖所需的酶,B错误;
    C、新冠病毒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C正确;
    D、新冠病毒遗传物质是RNA,肺炎双球菌遗传物质是DNA,二者遗传物质中所含有的核苷酸种类不同,D正确。
    故选B。
    (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图1为下丘脑SCN细胞中PER基因表达过程示意图,图2和图3是对其部分过程的放大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PER蛋白的合成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B. 过程②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向左
    C. 图2中碱基配对方式与图3中不同的是T-A
    D. 图3中决定氨基酸“天”的密码子是CUG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1:图1中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③过程表示PER蛋白能进入细胞核,调节per基因的转录过程。
    2、分析图2:图2表示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
    3、分析图3:图3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详解】A、据图1中的过程③可知,PER基因的表达过程存在反馈调节,既PER蛋白的合成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A正确;
    B、过程②中,根据图示肽链的长短可知,核糖体沿着mRNA向左移动,B正确;
    C、图2表示转录,图3表示翻译,图2中转录的碱基配对方式与图3中翻译不同的是T-A,C正确;
    D、密码子位于mRNA上,由图3可知,决定“天”氨基酸的密码子为GAC,D错误。
    故选D。
    (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医学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图1中①~⑤分别表示不同抗生素抑制细菌的作用机制,其中②表示抗生素通过损伤细胞膜从而达到抑菌的作用。字母a、b、c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F、R表示不同的结构。图2表示该细菌细胞中某基因的表达过程。请回答:

    (1)图1中,将N个细菌的F用32P标记后,放在31P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m次,含31P标记的细菌有______个。
    (2)根据题意,图1中①表示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______从而起到抑菌的作用;④表示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______从而起到抑菌的作用。
    (3)细菌在正常状态下,c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也会有损失,其原因是______。
    (4)人类滥用抗生素往往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其实质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______,使菌群中抗药基因频率增加。
    (5)图2中a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如果图中信使RNA对应的DNA片段连续复制5次,共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为______个。
    (6)在基因工程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常用到图1中的R,原因是含有多个限制酶切点,在受体细胞中能自我复制,并且含有______,便于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答案】 (1). 2mN (2). 细胞壁的形成 (3). DNA转录 (4). mRNA上有些碱基序列不编码氨基酸,如终止密码子 (5). 选择 (6). RNA聚合酶 (7). 217 (8). 标记基因
    【解析】
    【分析】
    医学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和真菌所引起的疾病。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表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从而使细菌不能繁殖;F是大型环状DNA分子,b是转录过程,c是翻译过程,所以④表示抑制细菌DNA的转录。
    【详解】(1)F为大型环状DNA分子,用32P标记后,放在31P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m次,能形成2m个F,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2m个F都含有31P(有两个F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P),故N个细菌的F最终含31P标记的细菌有2mN个。
    (2)根据题意,图1中①表示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从而起到抑菌的作用;b是转录过程,故④表示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DNA转录从而起到抑菌的作用。
    (3)细菌在正常状态下,c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也会有损失,其原因是mRNA上有些碱基序列不编码氨基酸,如终止密码子,这样终止密码子后的遗传信息也不会传递下去。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滥用抗生素往往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其实质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的选择,使抗药性个体存活几率变大,使菌群中抗药基因频率增加。
    (5)图2中a过程为转录,所需的酶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是DNA上的一条链。图中信使RNA含6个碱基U,说明DNA模板链中有6个A,非模板链中有6个T;信使RNA含1个A说明模板链中含一个T,故信使RNA对应的DNA片段中含7个T,连续复制5次,共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为(32-1)×7=217。
    (6)图1中的R为质粒,作为基因表达载体时,除了有多个限制酶切点,在受体细胞中能自我复制外,还应含有标记基因,便于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学生要熟悉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转录、翻译的条件。进行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计算时,学生要能熟练运用半保留复制的原理灵活解题。
    (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下图为某细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图中的mRNA分子含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显示的过程需要三种RNA协助才能完成
    B. 控制合成该mRNA的基因中含有m-n个腺嘌呤
    C. 该种mRNA可以合成3种蛋白质,肽链长度不一定相同
    D. 从图中推测翻译的方向是从mRNA的3'→5'
    【答案】D
    【解析】
    【分析】
    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详解】A、图中显示的过程是翻译,需要三种RNA协助才能完成,A正确;
    B、已知 mRNA分子中,A+U+C+G=m个,其中G+C=n个,则A+U=m-n个,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转录过程可推知,控制合成该mRNA的基因 中,其模板链中T+A=m-n个,而模板链中的 T与非模板链中的A相等,可见,控制合成该 mRNA的基因中至少含有m-n个腺嘌呤(A),B正确;
    C、该种mRNA可以合成3种蛋白质,由于模板不同,肽链长度不一定相同,C正确;
    D、从图中终止密码子的位置可推测翻译的方向是从mRNA的5'→3',D错误。
    故选D。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 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 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噬菌体DNA含有10000个碱基,A=T=2000,G=C=3000。在噬菌体增殖的过程中,DNA进行半保留复制,100个子代噬菌体含有100个DNA,相当于新合成了99个DNA,需要的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是99×3000=297000,故A错误;噬菌体增殖的模板是由噬菌体自身提供的,细菌提供了原料、酶、场所等,故B错误;在100个子代噬菌体中,含有的噬菌体共有2个,只含有31P的噬菌体共有98个,其比例为1:49,故C正确;由于DNA上有非基因序列,基因中有非编码序列,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DNA发生突变并不意味着性状发生改变,故D错误。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下图甲是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图乙是大肠杆菌DNA复制过程模式图,箭头表示复制方向。对此描述错误的是( )

    A. 真核细胞DNA有多个复制起点,而大肠杆菌只有一个
    B. 两者均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
    C. 真核细胞DNA复制时,在不同起点处是同时开始的
    D. 两者的遗传物质均是环状的
    【答案】CD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DNA是链状结构,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复制;原核细胞DNA是环状结构。
    【详解】A、由图可知,真核生物DNA有两个个复制起点,所以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起点,大肠杆菌只有一个起点,A正确;
    B、由图可知,真核生物和大肠杆菌均可以同时进行双向复制,B正确;
    C、由图可知,真核生物DNA复制时,形成的解旋链长度不同,表示起点处不一定都是同时开始的,C错误;
    D、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大肠杆菌遗传物质是环状DNA分子,D错误。
    故选CD。
    【点睛】本题考点是DNA复制过程,考察学生对题干中图片信息的提取及分析。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萤火虫(二倍体,XY型)的体色有红色、黄色、棕色三种,受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和e、X染色体上的基因F和f控制。已知含有F基因的个体体色均为红色,含E但不含F的个体均为黄色,其余情况体色均为棕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色萤火虫的基因型有______种,棕色萤火虫的基因型为______。
    (2)现有一只红色个体与黄色个体交配,子代中1/16为棕色雄性个体。亲本雌性个体基因型为______,F1雌性中出现黄色个体的概率为______。
    (3)EeXFXf 与EeXFY的杂交后代个体的表现型有______种。若杂交后代出现一只三体棕色果蝇(XXY),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4)科研人员将红色和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导入果蝇的受精卵中,筛选出荧光蛋白基因成功整合到常染色体上的转基因果蝇。经检测某雌蝇的体细胞中含有两种荧光蛋白基因(假定荧光蛋白基因均能正常表达)。
    ①若两种荧光蛋白基因只存在于一条染色体上(不考虑任何变异),此雌蝇与正常雄蝇交配,则后代中能产生荧光的个体所占比值最可能是______。
    ②若两种荧光蛋白基因存在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任何变异),此雌蝇与正常雄蝇交配,则后代中能产生荧光的个体所占比值最可能是______。
    【答案】 (1). 9 (2). eeXfY和eeXfXf (3). EeXFXf (4). 3/8 (5). 4 (6). 雌性亲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一条X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进入同一极),产生了一个XfXf的卵细胞 (7). 1/2 (8). 3/4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分析,红色个体基因型为_ _XFX—、_ _XFY;黄色个体基因型为E_XfY、E_XfXf;棕色基因型为eeXfXf、eeXfY。又因为基因E、e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F、f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据分析,红色萤火虫的基因型为_ _XFX—、_ _XFY,3×2+3=9种,棕色萤火虫的基因型为eeXfXf、eeXfY。
    (2)一只红色个体与黄色个体交配,子代雄虫中棕色个体eeXfY占1/16,故亲本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EeXFXf,EeXfY,F1中出现的雌性中黄色个体E_XfXf的概率=3/4×1/2=3/8。
    (3)EeXFXf×EeXFY的杂交后代中个体表现型有4种,分别是雄性个体的红色(_ _XFY)、黄色(E_XfY)、棕色(eeXfY);雌性个体都表现为红色。出现一只三体棕色萤火虫的基因型为XfXfY,由于亲本中只有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中拥有Xf,并且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时同源染色体不分离,会出现XFXf的配子,不符合题意,故原因是雌性亲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了一个XfXf异常的卵细胞。
    (4)①两种荧光蛋白基因只存在于一条染色体上(假设用A和B基因表示),此雌蝇(AB/ab)与正常雄蝇(ab/ab)交配,则后代中能产生荧光的个体所占比值是1:2。
    ②两种荧光蛋白基因存在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此雌蝇(AaBb)与正常雄蝇(aabb)交配,则后代中能产生荧光的个体(含A或B)所占比例是3:4。
    【点睛】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后会形成一个卵细胞,三个极体;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后会形成四个精细胞。根据题干中的信息推导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南昌二中2021届上学期高三第四次考试)25. 乳酸菌和酵母菌细胞中都存在的生命活动是( )
    A. 在线粒体内膜上O2和[H]结合生成水
    B. 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C. 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
    D. 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分解并释放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线粒体,A错误;
    B、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和核孔,B错误;
    C、乳酸菌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都能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C正确;
    D、乳酸菌是厌氧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不释放能量,D错误。
    故选C。
    (南昌二中2021届上学期高三第四次考试)26. 核糖体由大亚基和小亚基组成。如图是细胞核调控核糖体合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糖体蛋白质可以自由扩散通过核孔复合体
    B. 核仁是合成核糖体RNA和某些蛋白质的场所
    C. 大亚基与小亚基的组装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
    D. 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合成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解:图中在核仁中转录形成rRNA,然后形成的rRNA与进入细胞核的蛋白质结合分别形成大亚基和小亚基,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大亚基和小亚基结合再形成核糖体。
    2、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详解】A、核孔具有选择性,核糖体蛋白质不能通过自由扩散通过核孔复合体,A错误;
    B、核仁是合成核糖体RNA的场所,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B错误;
    C、由图可知,核糖体大亚基和核糖体小亚基合成后进入细胞质,所以大亚基与小亚基的组装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C正确;
    D、有丝分裂中期核膜和核仁消失,与图示不符,所以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合成不是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核糖体形成、分布及执行生理功能的示意图,考查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转录的过程,再结合图示信息准确答题。
    (2021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大荔中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16. 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 艾弗里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 分别用含有32P或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可以获得含32P或35S标记的噬菌体
    D. 在嗤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同位素标记是一种基本的技术,在侵染实验前首先要获得同时含有32P、35S标记的噬菌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是: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和鉴定,然后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从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正确;
    C、分别用含有32P或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分别培养噬菌体,可以获得含32P或35S标记的噬菌体,C错误;
    D、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同位素标记是一种基本的技术,在侵染实验前首先要获得分别含有32P、35S标记的噬菌体,D错误。
    故选B。
    (2021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大荔中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17. 图为一个双链DNA分子(15N标记)中某基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NA的特异性是由四种碱基的数量比例决定的
    B. DNA聚合酶可催化⑤处的化学键形成
    C. 4的名称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D. 将该DNA在不含15N的环境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1/8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结构1为鸟嘌呤,结构2为脱氧核糖,结构3为磷酸基团,结构4为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结构5为氢键,结构6为脱氧核糖核苷酸链。
    【详解】A、DNA分子的特异性体现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A错误;
    B、DNA聚合酶可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而⑤处为氢键,B错误;
    C、4的名称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C正确;
    D、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DNA都保留亲代DNA的2条母链,故最终有2个子代DNA含15N,所以含有15N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2/8=1/4,D错误。
    (2021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大荔中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18. 如图为紫色百合某条染色体上的M基因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具有多样性
    B. 该DNA分子中—条链的相邻脱氧核苷酸依靠磷酸二酯键相连接
    C.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D. M基因不一定在百合所有细胞中都表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基因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A正确;
    B、该DNA分子中—条链的相邻脱氧核苷酸依靠磷酸二酯键相连接,B正确;
    C、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错误;
    D、由于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因此M基因不一定在百合所有细胞中都表达,D正确。
    故选C。
    (2021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大荔中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19. 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复制和转录的模板相同
    B. 三个过程都属于“中心法则”的内容
    C. 一种tRNA可以携带几种结构相似的氨基酸
    D. DNA复制发生差错时一定会导致表达出的蛋白质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需要DNA双链为模板、ATP提供能量,解旋酶和DNA聚合酶,以及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2、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消耗ATP,需要RNA聚合酶以及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3、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消耗ATP,以tRNA运输的氨基酸为原料。
    【详解】A、DNA复制的模板为DNA双链,转录的模板为DNA单链,A错误;
    B、中心法则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以及RNA复制和逆转录,B正确;
    C、一种tRNA上只有一种反密码子,只能携带一种对应的氨基酸,C错误;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DNA复制时的差错不一定导致翻译的蛋白质改变,D错误;
    故选B。
    (2021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大荔中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24. 真核细胞中DNA复制为多起点双向复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这种复制方式能提高DNA复制的效率 B. 不同起点一定在解旋酶的催化下同时解旋
    C. 新形成的DNA都含有亲代DNA的一条链 D. 复制过程中有氢键的打开和重新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关DNA分子的复制:

    1、DNA复制过程为:
     (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2、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
    3、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4、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5、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6、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
    【详解】A、从多个起点开始进行双向复制能使DNA复制的速率加快,A正确;
    B、从图中复制环大小可以看出,不同起点开始解旋的时间可以不同,B错误;
    C、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都含有来自亲代DNA的一条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C正确;
    D、复制过程中在解旋酶的催化下氢键打开,新形成的子链通过氢键与母链相连,D正确。
    故选B。
    (2021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大荔中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30. 如图为某生物体内与基因表达过程有关的示意图,图甲中①②代表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②可作为翻译的模板,其代表的物质为________,基本单位是________,②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相邻的3个碱基称为____________。
    (2)若一分子的①中含有300个碱基对,则转录形成的②中最多含有_________个碱基。由②翻译成的蛋白质最多含有_________个氨基酸(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3)图乙中核糖体移动方向是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及箭头表示),图中的三个核糖体合成的肽链是否相同?____________(填“是”或“否")。
    【答案】 (1). mRNA (2). 核糖核苷酸 (3). 密码子 (4). 300 (5). 100 (6). a→b (7). 是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甲是转录,①是DNA分子,②是RNA。乙是翻译,ab是mRNA,翻译是由a到b。
    【详解】(1)据图可知,图甲是转录过程,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图甲中①代表DNA,②代表转录的产物mRNA,构成m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称为密码子。
    (2)若一分子的①中有300个碱基对,由于RNA是单链的,则①控制合成的②mRNA中最多含有300个碱基;由于三个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一个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因此该mRNA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中最多含有300÷3=100(个)氨基酸(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3)由于最先与mRNA结合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最长,观察肽链的长度可以推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a→b。与三个核糖体结合的mRNA是一样的,具有相同的碱基序列,因此图中的三个核糖体合成的肽链是相同的。
    【点睛】本题结合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概念、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6. myoD基因是一个控制肌细胞发育的主导基因,其表达产物MyoD蛋白可以调控其他与肌肉发生相关基因的转录,还能促进myoD基因的表达,最终使前体细胞分化为肌细胞。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前体细胞分化为肌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B. 与肌细胞相比,前体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
    C. 含有myoD基因的细胞只能分化为肌细胞
    D. MyoD蛋白对myoD基因的表达存在正反馈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细胞分化具有不可逆性,所以前体细胞分化为肌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A正确;
    B、与肌细胞相比,前体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B正确;
    C、细胞分化的标志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含有myoD基因的细胞能分化为其他细胞,C错误;
    D、MyoD蛋白能促进myoD基因的表达,说明MyoD蛋白对myoD基因的表达存在正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
    (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9. 果蝇的tra基因转录产生的前体信使RNA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进行选择性的加工,从而产生不同的最终转录产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tra基因转录产生的RNA经加工后的碱基序列可能不同
    B. RNA通过选择性加工,可以使tra基因表达出不同的蛋白质
    C. 这一过程可以使tra基因在不同条件下控制性状不同
    D. 最终转录产物不同的原因是tra基因的两条链均作模板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抓住题中“tra基因转录产生的前体信使RNA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进行选择性的加工,从而产生不同的最终转录产物”。
    2、转录:
    (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场所:主要是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
    (3)条件:
    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
    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
    酶:RNA聚合酶;
    能量:ATP。
    (4)转录的产物:mRNA,tRNA,rRNA。
    【详解】A、据题意“tra基因转录产生的前体信使RNA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进行选择性的加工,从而产生不同的最终转录产物”,说明tra基因转录产生的RNA经加工后的碱基序列可能不同,A正确;
    B、据题意可知,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切为多种mRNA,进而翻译成不同的蛋白质,B正确;
    C、由于“前体信使RNA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进行选择性的加工,从而产生不同的最终转录产物”,所以可翻译不同的蛋白质而控制的性状不同,C正确;
    D、转录是以tra基因的一条链作模板,D错误。
    故选D。
    (北京四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学期期中考试)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与此相关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 “双螺旋”结构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B. 遗传物质的多样性主要由碱基数目决定
    C. “半保留”复制保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D. 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使后代获得遗传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1、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其中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
    2、DNA分子复制的方式:半保留复制。
    3、DNA分子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详解】A、“双螺旋”结构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A正确;
    B、遗传物质的多样性主要由碱基排列顺序决定,B错误;
    C、“半保留”复制保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C正确;
    D、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使后代获得遗传多样性,D正确。
    故选B。
    (北京四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学期期中考试)2. mRNA的碱基序列会控制其寿命(半衰期),不同mRNA的寿命各不相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mRNA彻底水解产物为磷酸、脱氧核糖及碱基
    B. mRNA的寿命与对应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有关
    C. mRNA的寿命与翻译产生的蛋白质含量有关
    D. mRNA的半衰期长短是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之一
    【答案】A
    【解析】
    【分析】
    mRNA的半衰期指的是mRNA的含量减为初始含量一半的时间。
    mRNA在细胞内的存在很不稳定,这是因为细胞质内有大量的RNA酶,RNA酶能催化降解RNA。
    因为mRNA作为遗传信息的传递者,只要细胞质内存在mRNA,核糖体就会将其上的遗传信息翻译,而及时的终止这种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某个基因将在细胞内不停的表达,产生混乱。
    【详解】A、mRNA彻底水解产物为磷酸、核糖及碱基,A错误;
    B、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存在,其存在时间与所编码蛋白质有关,而蛋白质是由相应的基因所编码,所以mRNA的寿命与对应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有关,B正确;
    C、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存在,其存在时间与所编码蛋白质有关,所编码的蛋白质含量大,则存在时间长,反之,则存在时间短,C正确;
    D、mRNA存在的时间决定其能作为模板翻译出多少蛋白质,因此可以调控基因表达,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mRNA的作用,需明确mRNA作为翻译模板,受到基因控制,也可调控基因表达。
    (北京四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学期期中考试)3. 人体载脂蛋白apo-B基因在肝、肾细胞中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有4563个氨基酸,但在小肠细胞中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仅有2153个氨基酸,原因是小肠细胞中的脱氨酶将apo-B的mRNA上的一个碱基C转变成了U,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脱氨酶导致apo-B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B. 脱氨酶能识别并结合RNA的特定序列
    C. UAA是终止密码子,导致翻译提前终止
    D. 该机制导致同一基因控制合成不同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分为:①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2、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3、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控制细胞代谢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根据题干,脱氨酶将apo-B的mRNA上的一个碱基C转变成了U,没有改变apo-B基因,A错误;
    B、小肠细胞中的脱氨酶将apo-B的mRNA上的一个碱基C转变成了U,故与RNA结合的脱氨酶能识别并结合RNA的特定序列,B正确;
    C、由于只有apo-B的mRNA上替换了一个碱基,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氨基酸数目就减少了,故推测UAA是终止密码子,C正确;
    D、图示机制导致人体同一基因控制合成不同蛋白质,D正确。
    故选A。
    (北京四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学期期中考试)6. 枫糖尿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氨基酸代谢异常,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下图是某患者家系中部分成员的该基因带谱,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2号携带该致病基因
    C. 3号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
    D. 1和2再生患此病孩子的概率为1/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Ⅰ1和Ⅰ2无病,但Ⅱ4有病,根据“无中生有”,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基因带谱可知,Ⅱ4是隐性纯合体,Ⅱ3是显性纯合体,是Ⅰ1和Ⅱ5是杂合体。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根据分析,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由于Ⅱ4是隐性纯合体,所以2号携带该致病基因,B正确;
    C、3号为显性纯合体,为杂合子的概率是0,C错误;
    D、由于Ⅰ1和Ⅰ2无病,都是杂合体,所以他们再生患此病孩子的概率为1/4,D正确。
    故选C。
    (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质检)37. 大豆蛋白在人体内经消化道中酶的作用后,可形成小肽(短的肽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大豆细胞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时,除mRNA外还需要其他种类的核酸分子参与,它们是______________。
    (2)大豆细胞中大多数mRNA和RNA聚合酶从合成部位到执行功能部位需要经过核孔。就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两个部位来说,作为mRNA合成部位和执行功能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作为RNA聚合酶合成部位和执行功能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
    (3)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如表所示。若来自大豆的某小肽对应的编码序列为 UACGAACAUUGG,则该小肽的氨基酸序列是______________。若该小肽对应的DNA序列有3处碱基发生了替换,但小肽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此时编码小肽的RNA序列为______________。
    氨基酸
    色氨酸
    谷氨酸
    酪氨酸
    组氨酸
    密码子
    UGG
    GAA、GAG
    UAC、UAU
    CAU、CAC

    【答案】 (1). rRNA、tRNA (2). 细胞核、细胞质 (3). 细胞质、细胞核 (4). 酪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色氨酸 (5). UAUGAGCACUGG
    【解析】
    【分析】
    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场所:核糖体。
    3、条件:①模板:mRNA; ②原料:氨基酸; ③酶; ④能量;⑤tRNA。
    4、结果:形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详解】(1)翻译过程中除了需要mRNA外,还需要的核酸分子有组成核糖体的rRNA和运输氨基酸的tRNA。
    (2)就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两个部位来说,mRNA是在细胞核内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合成后需进入细胞质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进入细胞核用于合成RNA。
    (3)根据该小肽的编码序列和对应的部分密码子表可知,该小肽的氨基酸序列是:酪氨酸-谷氨酸- 组氨酸-色氨酸。由于谷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各有两种,故可知对应的DNA序列有3处碱基发生替换后,氨基酸序列不变,则形成的编码序列为 UAUGAGCACUGG。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以及密码子的相关知识,结合实例准确答题。
    (福建省龙岩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23. 某植物有6对染色体,把正常根尖细胞转入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再转入正常的培养基中继续进行下一个细胞周期。下列有关此时每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期时,每个细胞中都有6个DNA分子被3H标记
    B. 中期时,每个细胞中含3H标记的DNA单链与未标记的DNA单链比为1:1
    C. 后期时,每个细胞含3H标记的染色体与未被标记的染色体之比为1:1
    D. 末期时,细胞每一极均有6条染色体含3H标记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分子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DNA复制成的新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有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有丝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DNA的复 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到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且每条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正常根尖转入3H中培养,因为DNA的半保留复制,使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均被3H所标记。
    【详解】A、前期时,该细胞有12个染色体(6对),被3H标记的DNA分子有12个,A错误;
    B、因为经过一轮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只有一条单链被标记,经过复制后形成2个DNA,4条单链,被标记与未标记单链比为:1:3,B错误;
    C、染色体上有一条姐妹染色单体有被3H标记的DNA分子,另外一条链未被标记,后期,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 C正确;
    D、末期时,细胞每一极的6条染色体是后期姐妹子染色体随机分离的,含3H标记的数目是不能确定的,D错误。
    故选C。
    (吉林省吉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15. 由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结构中有一个腺嘌呤,则它的其他组成应是( )
    A. 三个磷酸、三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
    B. 二个磷酸、二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胞嘧啶
    C. 二个磷酸、二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尿嘧啶
    D. 二个磷酸、二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分子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DNA分子是由2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链接形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由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结构中有一个腺嘌呤,则另一个碱基是胸腺嘧啶,1分子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因此 该脱氧核苷酸对除了腺嘌呤,其他组成是二个磷酸、二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
    故选D。
    (吉林省吉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18. 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
    B. 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
    C. 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
    D. 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 RNA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真核生物的正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详解】A、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包括DNA转录成mRNA,mRNA进行翻译合成蛋白质,A正确;
    B、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可以转录出mRNA、tRNA、rRNA等,mRNA可以编码多肽,而tRNA的功能是转运氨基酸,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组成物质,B错误;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分子上还含有不具遗传效应的片段,因此DNA分子的碱基总数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C正确;
    D、染色体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D正确。
    故选B。
    (吉林省吉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20. 图表示真核细胞某生理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该图表示DNA复制过程
    B. 酶1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2表示DNA连接酶
    C. 图中的a链和b链的方向相反
    D. 若c链和d链中碱基A占20%,则c链的碱基(C+G)∶(A+T)=3∶2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详解】A、该图以DNA双链为模板,表示DNA半保留复制过程,A正确;
    B、酶1表示解旋酶,酶2表示DNA聚合酶,B错误;
    C、a链和b链的方向相反,C正确;
    D、若c链和d链中碱基A占20%,则T占20%,由于b和c链互补,所以其碱基G=C,占30%,则c链的碱基(C+G)∶(A+T)=3∶2,D正确。
    故选B。
    【点睛】
    (吉林省吉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29. 以含(NH4)235SO4、KH231PO4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向大肠杆菌培养液中接种以32P标记的T2噬菌体(S元素为32S),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
    选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无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C
    少数有
    全部31S
    少数32P,多数32P
    D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C、H、O、N、S)+DNA(C、H、O、N、P)。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以含(NH4)235SO4、KH231PO4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向大肠杆菌培养液中接种以32P标记的T2噬菌体(S元素为32S),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向大肠杆菌注入DNA,然后在自身DNA的指导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含有35S。由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少部分子代噬菌体含有32P,大部分子代噬菌体含有31P。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吉林省吉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34. 下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示中②过程的完成需要_______酶,该酶合成部位与执行功能的部位不同, 前者在_______,后者是在_______。
    (2)③过程称为__________,所需的原料是______。
    (3)④过程完成的基础是线粒体膜具有___________。
    (4)⑤过程能准确进行的原因是:一方面是________提供了精确的模板;另一方面是该过程遵循_______原则。
    (5)研究发现,当使用某药物处理该细胞后,细胞质基质的RNA含量显著减少。由此推测,该药物抑制了图中的______(用序号表示)过程。
    【答案】 (1). RNA聚合 (2).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3). 细胞核 (4). 翻译 (5). 氨基酸 (6). (一定的)流动性 (7).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8). 碱基互补配对 (9). ②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过程是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的参与;②是转录过程,得到的mRNA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后,与核糖体结合后开始进行翻译;③是翻译过程;⑤线粒体DNA复制;⑥线粒体DNA转录;⑦线粒体中的翻译都。
    【详解】(1)②是转录过程,合成需要RNA聚合酶,RNA聚合酶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在细胞质的核糖体,转录过程在细胞核进行,RNA聚合酶在细胞核起作用。
    (2)③是翻译过程,翻译是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
    (3)④过程前体蛋白需要进入线粒体,通过胞吞,体现了线粒体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⑤线粒体DNA复制过程,能准进行原因: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准确进行。
    (5)转录过程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细胞质基质的RNA含量显著减少,可能是②转录过程被抑制。
    【点睛】本题考查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及识记能力。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11月质量检测)15.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的转录是从DNA模板链的起始密码子开始的
    B. 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均在细胞核发生
    C. 翻译过程需要成熟的mRNA、tRNA、氨基酸、能量、核糖体等
    D. 翻译和转录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二者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基因的转录是从DNA模板链的启动子开始的,A错误;
    B.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发生在核糖体,B错误;
    C.翻译过程需要成熟的mRNA、tRNA、氨基酸、能量、核糖体等,C正确;
    D.翻译和转录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二者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C。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11月质量检测)22. P53蛋白对细胞分裂起监视作用。P53蛋白可判断DNA损伤的程度,如果损伤较小,该蛋白就促使细胞自我修复(如图所示);若DNA损伤较大,该蛋白则诱导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癌变和凋亡均可能与P53蛋白基因有关
    B. P53蛋白可使DNA受损的细胞周期延长
    C. 抑制P53蛋白基因的表达,细胞将不能分裂
    D. P53蛋白修复细胞的过程发生了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C
    【解析】
    【详解】A、题干信息显示,细胞癌变和凋亡均可能与P53蛋白基因有关,A项正确;
    B、P53蛋白可使DNA受损较小的细胞停止分裂,修复后再继续分裂,导致细胞周期延长,B项正确;
    C、抑制P53蛋白基因的表达,DNA受损的细胞不能修复,但不影响细胞分裂,C项错误;
    D、 P53蛋白修复细胞的过程发生了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受损程度不同的细胞方向不同,D项正确。
    故选C。
    (福建省莆田市七中上学期期中)18. 完整的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下图为真核细胞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合成、装配及运输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图所示过程可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
    B. 细胞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于rDNA中
    C. 核仁是合成rRNA和核糖体蛋白的场所
    D. 核糖体亚基在细胞核中装配完成后由核孔运出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显示出了核糖体的合成过程,位于核仁中的rDNA经过转录形成了rRNA前体物质,核糖体蛋白从核孔进入细胞核后,和rRNA前体结合,一部分生成了核糖体小亚基,另一部分和核仁外DNA转录形成的5S rRNA结合生成核糖体大亚基,都从核孔进入细胞质。
    【详解】A、有丝分裂中核膜、核仁已经在前期解体,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A错误;
    B、rDNA上的信息主要与核糖体合成有关,不是细胞的遗传信息的主要储存载体,B错误;
    C、从图中看出核仁是合成rRNA的场所,而核糖体蛋白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C错误;
    D、从图中看出,细胞核装配好核糖体亚基后从核孔中运出,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核糖体的合成过程,需要考生分析图示,理解图中核糖体的合成过程,结合教材转录和翻译的基本知识进行解答。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上学期期中)21. 近年诞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简单、准确地进行基因定点编辑。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
    B. 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C. 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
    D. 若α链剪切点附近序列为……TCCAGAATC……,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GAAUC……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2、紧扣题干信息“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准确答题。
    【详解】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因此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A正确;
    B、向导RNA中的双链区碱基对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B正确;
    C、向导RNA通过转录形成,逆转录酶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C错误;
    D、由于α链与识别序列的互补链序列相同,故两链碱基相同,只是其中T与U互换,所以若α链剪切点附近序列为…TCCAGAATC…,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GAAUC…,D正确。
    故选C。
    (海南省海口市四中上学期期中)21. 在某动物细胞的DNA分子中,A+T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0%,已知其中一条链中,C和T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5%和25%,则另一条链中C、T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 30%、5% B. 35%、5% C. 25%.5% D. 70%、10%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双链DNA中,A=T、G=C,且双链DNA分子中A与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DNA分子每条单链中A+T的比例相同。
    【详解】由于双链DNA分子中,A与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每条单链DNA分子中A+T的比例相同,因此其中一条链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5%,T占25%,则:A=30%-25%=5%,G=1-30%-35%=35%,另一条DNA单链的碱基C与该链的G配对,T与该链上A配对,故另一条链中C、T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比例分别为35%、5%,B正确。
    故选B。
    (海南省海口市四中上学期期中)28. 下图是某DNA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序号③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序号⑦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序号⑧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_________________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使该化学键断裂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酶;在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相邻两个单体之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键连接,使该化学键断裂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酶。
    (3)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DNA双链中,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等于碱基总数的_____________。
    【答案】 (1). 鸟嘌呤 (2). 脱氧核糖 (3).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4). 氢键 (5). 解旋 (6). 磷酸二酯键 (7). 限制性核酸内切 (8). 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种多样 (9). 一半(或50%)
    【解析】
    【分析】
    一般DNA分子是双链结构,存在A、G、C、T四种碱基,碱基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A与T之间的氢键有两个,G与C之间的氢键有三个。
    【详解】(1)与胞嘧啶C碱基配对的是鸟嘌呤G,故③是鸟嘌呤;在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故⑦是脱氧核糖;⑤是磷酸,⑥是胸腺嘧啶,⑦是脱氧核糖,故⑧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从而使得DNA两条链连接在一起,用解旋酶可以使氢键断裂;在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接,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使其断裂。
    (3)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体现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多种多样的,也可以说是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种多样。
    (4)在DNA双链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同,即A+G=T+C,而碱基总数=嘌呤总数+嘧啶总数,故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等于碱基总数的一半。
    【点睛】氢键是指碱基对之间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是指连接单链中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的化学键。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大附中上学期期中)16.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白眼雌蝇(甲)与红眼雄蝇(乙)交配,F1中出现了1只白眼雌蝇(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是雌性),对后代中出现白眼雌蝇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甲减数分裂产生了含XrXr的卵细胞 B. 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C. F1中某雌蝇的基因R突变成为基因r D. F1中某雌蝇染色体中含R基因的片段缺失
    【答案】B
    【解析】
    【分析】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白眼雌蝇(甲)的基因型为XrXr,红眼雄蝇(乙)基因型为XRY,正常情况下二者交配的后代中雌蝇基因型为XRXr,均为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XrY,表现为白眼。由于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是雌性,所以白眼雌蝇的基因型可能为XrXrY。若XRXr中发生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丢失R基因后,也可能表现为白眼。
    【详解】A、甲减数分裂产生了含XrXr的卵细胞,与正常的含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可发育为XrXrY白眼雌蝇,A不符合题意;
    B、基因R/r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等位基因,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后代不会出现白眼雌蝇,B符合题意;
    C、F1中某雌蝇的基因R突变成为基因r,可使XRXr的雌蝇变为XrXr的白眼雌蝇,C不符合题意;
    D、F1中某雌蝇染色体中含R基因的片段缺失,可使XRXr的雌蝇变为X0Xr的白眼雌蝇,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结合伴性遗传,综合考查了减数分裂及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大附中上学期期中)25. 揭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一般规律的是(  )
    A. 基因的遗传定律 B.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中心法则 D. 细胞学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是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RNA流向RNA和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A、基因的传递规律揭示是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没有揭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A错误;
    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揭示DNA分子之间碱基之间的关系,B错误;
    C、中心法则揭示了细胞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C正确;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错误。
    故选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大附中上学期期中)26. 遗传实验过程中,生物的交配方式很多,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方式,是目前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方法
    B. 自交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的主要交配方式
    C. 测交常用来检测某个个体的基因型,也可用来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D. 正交和反交常用来判断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是核遗传还是质遗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方式,测交选用隐性纯合子进行交配,已经知道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所以不能用测交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详解】A、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方式,是目前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方法,还可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A正确;
    B、自交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的主要交配方式,自交也可用于确定某个个体的基因型,B正确;
    C、测交常用来检测某个个体的基因型,但不能用来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C错误;
    D、根据正反交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可以推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细胞核基因还是细胞质基因,也可推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常染色体基因还是性染色体基因,D正确。
    故选C。
    (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6.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分别用32P或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个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子代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1/4和0
    B. 上述过程中噬菌体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RNA-DNA-RNA-蛋白质
    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 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不是用培养基中的35S直接标记的
    D. 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 噬菌体的核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DNA进行半保留复制。
    【详解】A、一个噬菌体复制三次产生了8个子代噬菌体,两个含有32P,没有含35S的,分别占噬菌体总数的1/4和0,A正确;
    B、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没有逆转录RNA→DNA的过程,且应该有DNA的复制,B错误;
    C、噬菌体寄生生物,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C正确;
    D、培养基中32P的原料被宿主细胞吸收后,噬菌体利用该原料合成自己的核酸,D正确。
    故选B
    (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7. 如图为真核细胞内细胞核中某基因的结构及变化示意图(基因突变仅涉及图中1对碱基改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1链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连接
    B. 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中(A+T)/(G+C)值减小而(A+G)/(T+C)的值不变
    C. RNA 聚合酶进入细胞核参与转录过程,能催化脱氧核糖核苷酸经聚合反应形成 mRNA
    D. 基因复制过程中1链和2链均为模板,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基因中遗传信息不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其中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
    【详解】A、基因或DNA链中相邻碱基之间是通过“一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一”连接,A错误;
    B、基因突变中A-T突变成G-C,使A-T数目减少,G-C数目增加,但整个基因或DNA分子中G=C,A=T,所以新基因中(A+T)/(G+C)的值减小,(A+G)/(T+C)=1,B正确;
    C、转录的产物是RNA,故该过程中消耗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C错误;
    D、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是相同的,基因中的遗传信息是相同的,D错误。
    故选B。
    (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9. 下列关于染色体和基因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X和Y两条性染色体上所含的基因数量不同
    B. 染色体主要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
    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生殖细胞中表达,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体细胞中表达
    D. 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随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详解】A、生物体内性染色体X与Y染色体的长短不一样,所含的基因数量也不相同,A正确;
    B、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正确;
    C、不论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还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可以表达,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从而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C。
    (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7. 端粒学说认为细胞在每次分裂过程中都会由于 DNA 聚合酶功能障碍而不能完全复制它们的 染色体,因此最后复制 DNA 序列可能会丢失,最终造成细胞衰老。科学家发现,在生殖细胞, 胚胎组织细胞和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能够将变短的DNA 末端加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除生殖细胞、胚胎组织细胞以外,其他的正常细胞中也含有端粒酶基因
    B. 在癌细胞中端粒酶中的 RNA 可催化染色体 DNA 的合成
    C. 抑制癌细胞增殖,可通过抑制癌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来实现
    D. 细胞凋亡与染色体 DNA 随复制次数的增加而缩短有关
    【答案】BD
    【解析】
    【分析】
    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在每次分裂过程中都会由于 DNA 聚合酶功能障碍而不能完全复制它们的染色体,而导致染色体片段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逐渐缩短;同时端粒酶中的RNA含有与端粒DNA重复序列互补的片段(如-AAUCCC-),是合成端粒DNA的模板,其蛋白质催化端粒DNA的合成,这说明端粒酶具有逆转录酶的功能。
    【详解】A、人体细胞中,除了生殖细胞,胚胎组织细胞以外,其他的正常细胞也含有端粒酶基因,只是在生殖细胞,胚胎组织细胞中选择性表达,A正确;
    B、由图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可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B错误;
    C、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可使癌细胞衰老而不能继续增殖,C正确;
    D、由题意可知,细胞衰老与染色体DNA随复制次数的增加而缩短有关,D错误。
    故选BD。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月考)2. 下面关于细胞中DNA复制、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发生在个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B. 间期DNA复制时所需的酶主要有解旋酶、DNA聚合酶
    C. 无论DNA复制还是转录和翻译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转录时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在RNA酶的作用下连接成R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1、DNA复制的条件:
    (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
    (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
    (3)能量:ATP。
    (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2、转录的条件:
    (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
    (2)原料:游离的4种核糖核苷酸。
    (3)能量:ATP。
    (4)酶:RNA聚合酶。
    【详解】A、DNA复制、基因转录及翻译发生时期不一致,DNA复制只发生在分裂间期的S期,基因转录及翻译可发生在任何时期,A正确;
    B、DNA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而基因转录需要RNA聚合酶,B正确;
    C、无论DNA复制还是转录和翻译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
    D、转录时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连接成RNA,D错误。
    故选D。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月考)9. 下图表示某体外培养的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各阶段(用字母表示)的时间,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据图可知,脱氧核苷酸在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期被消耗,请据此提出一种研制抗癌药物的思路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动粒是覆在着丝粒外面蛋白复合体,主要负责细胞分裂时期牵引子染色体分离,若动粒结构被破坏,会导致___________变异的发生。
    (3)研究发现,癌细胞大量消耗葡萄糖却不能高效产能,其原因是癌细胞选择性地抑制线粒体膜上丙酮酸载体(MPC)或使其部分缺失,据此推断癌细胞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第___________阶段;正常细胞因分裂过程中造成DNA损伤,导致细胞停止分裂,走向分化、衰老、凋亡。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 S (2). 抑制DNA合成 (3). 染色体数目 (4). 一 (5). 癌细胞(的端粒酶具有活性)能将损伤的DNA修复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一个细胞周期经历的时期的顺序为G0→G1→S→G2→M,一个细胞周期时间约为3.4+7.9+2.8+1.2=15.3h。
    【详解】(1)脱氧核苷酸可用于合成DNA,据图可知,脱氧核苷酸在S期被消耗,据此,可通过设计药物抑制DNA合成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2)研究表明,动粒是覆在着丝粒外面的蛋白复合体,主要负责细胞分裂时期牵引子染色体分离,若动粒结构被破坏,会导致染色体分裂异常,引起染色体数目变异。
    (3)研究发现,癌细胞大量消耗葡萄糖却不能高效产能,其原因是癌细胞选择性地抑制线粒体膜上丙酮酸载体(MPC)或使其部分缺失,而丙酮酸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故据此推断癌细胞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正常细胞中存在端粒酶,会因分裂过程中造成DNA损伤,导致细胞停止分裂,走向分化、衰老、凋亡,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的原因是癌细胞能将损伤的DNA修复。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有氧呼吸过程、癌变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浙江省宁波市上学期选考适应性考试)3. 真核细胞可合成多种有机物,下列物质中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的是(  )
    A. DNA、脂质 B. 氨基酸、蛋白质
    C. DNA、RNA D. RNA、多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细胞核中可以发生转录合成RNA,A错误;
    B、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
    C、细胞核中含遗传物质DNA,DNA可以进行复制、转录,故细胞核能合成DNA和RNA,C正确;
    D、细胞核中能合成RNA,不能合成多糖,D错误。
    故选C。
    【点睛】
    (浙江省宁波市上学期选考适应性考试)22.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转移到R型菌内的DNA片段,其表达产物是荚膜多糖
    B. R型菌的转化效率仅取决于S型菌DNA的纯度
    C. R型菌转化成S型菌实质是S型菌DNA整合到了R型菌的染色体上
    D. 用DNA连接酶处理过的S型菌的DNA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DNA的表达产物是蛋白质,而荚膜多糖不是蛋白质,A错误;
    B、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R型菌的转化效率与S型菌的DNA纯度有关,即S细菌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但S型菌的DNA纯度并非转化效率的唯一因素,B错误;
    C、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体,C错误;
    D、酶具有专一性,DNA连接酶不能水解DNA,因此用用DNA连接酶处理过的S型菌的DNA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D正确。
    故选D。
    (浙江省宁波市上学期选考适应性考试)24. 新型冠状病毒为RNA病毒,图甲为该病毒的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其中①~⑤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RNA(+)与RNA(-)为互补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毒包膜中所含的蛋白质由病毒自身的核糖体合成
    B. 糖蛋白(S)可与人体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结合,从而识别并侵入宿主细胞
    C. RNA(+)中含有起始密码,可作为翻译的模板
    D. 图中②④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产物中所含的核苷酸数量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新冠病毒含有RNA (+)、核衣壳蛋白(N)、糖蛋白(S)、包膜蛋白(E)、膜蛋白(M);③为以自身正链RNA (+)为模板翻译出RNA聚合酶,①为以自身正链RNA (+) 为模板合成RNA (-) ,②为RNA (-)为模板再合成RNA (+),④为以RNA (-)为模板合成mRNA,⑤为以mRNA为模板翻译出病毒蛋白质,然后病毒蛋白质与RNA (+)组装成子代病毒。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做1个密码子。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无核糖体,故该病毒包膜中所含的蛋白质由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A错误;
    B、糖蛋白(S)可与人体细胞膜中的糖蛋白结合,从而识别并侵入宿主细胞,B错误;
    C、RNA(+)中含有起始密码,可作为翻译的模板,翻译出RNA聚合酶,C正确;
    D、基因中含有内含子与外显子,在合成的mRNA中以内含子为模板合成的片段会被剪切掉,故图中②④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产物中所含的核苷酸数量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C。
    (浙江省山水联盟高三12月联考)9. 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结果,说明有S型菌DNA就会引起小鼠死亡
    B. 实验中可用Ca2+处理R型菌提高转化的成功率
    C. 若将R型菌的DNA与S型菌混合后进行悬浮培养,一般不能转化出R型菌
    D. S型菌表面多糖类荚膜的形成受基因控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在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体内,能引起R型菌转化为S型菌,从而引起小鼠死亡,格里菲斯没有提出转化因子就是DNA,且引起小鼠死亡的是有毒的S型菌而不是S型菌的DNA,A错误;
    B、R型菌用Ca2+处理,使R型菌细胞成为感受态细胞,能提高转化的成功率,B正确;
    C、若将R型菌的DNA与S型菌混合后进行悬浮培养,R型菌的DNA很难进入到S型菌体内并整合到S型菌的DNA上,因此一般不能转化出R型菌,C正确;
    D、将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后进行悬浮培养,R型菌转化为S型菌,S型菌表面有多糖类荚膜,所以多糖类荚膜的形成受DNA(基因)控制,D正确。
    故选A。
    【点睛】
    (浙江省山水联盟高三12月联考)13. 从同一个体的效应B细胞(L)和胰岛β细胞(P)中分别提取它们的全部mRNA(L—mRNA和P—mRNA),并以此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相应的单链DNA(L—cDNA和P—cDNA)。其中能与L—cDNA互补的以及不能与L—cDNA互补的P—mRNA分别为( )
    ①核糖体蛋白的mRNA ②胰岛素的mRNA ③抗体蛋白的mRNA ④血红蛋白的mRNA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同一个体不同的体细胞都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即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中所含的DNA相同,但所含的mRNA与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L-cDNA中含有浆细胞中能选择性表达的基因,P-cDNA中含有胰岛β细胞中能选择性表达的基因。浆细胞(L)和胰岛β细胞(P)均需合成核糖体蛋白,故两者细胞内均含有核糖体蛋白的mRNA,L-cDNA和P-cDNA均含有编码核糖体蛋白的基因。浆细胞不能合成胰岛素和血红蛋白,但可以合成抗体,因此以浆细胞L-mRNA为模板形成的L-cDNA中不含有编码胰岛素和血红蛋白的基因,但含有编码抗体的基因。胰岛β细胞中虽然含有编码抗体和血红蛋白的基因,但这两种基因在胰岛β细胞中都不表达,而胰岛素基因可在胰岛β细胞中表达,因此以胰岛β细胞P-mRNA为模板形成的P-cDNA中含有胰岛素基因,但不会含有抗体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综上分析可知,以浆细胞L-mRNA为模板逆转录的L-cDNA能与胰岛β细胞中核糖体蛋白的mRNA互补,不能与胰岛β细胞中胰岛素的mRNA互补。
    故选D。
    【点睛】识记浆细胞和胰岛β细胞的功能,明确基因选择性表达的含义,再结合题意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便可。
    (浙江省山水联盟高三12月联考)15. DNA的复制方式可能有图甲所示的三种方式。某小组为探究DNA复制方式,将含14N-DNA的某细菌转移到含15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细菌的DNA,先将DNA进行热变性处理,即解旋变成单链,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如图乙所示,离心管中出现的两种条带分别对应图乙中的两个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图乙可推断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B. 由图乙实验结果可推知该细菌的细胞周期大约为8h
    C. 未经热变性处理的子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也能出现两种条带
    D. 若DNA复制方式是弥散复制,则图乙有一个峰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且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母链。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将DNA被14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5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5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5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2个DNA分子都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
    【详解】A、由于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所以根据条带的数目和位置不可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A错误;
    B、由于14N单链:15N单链=1:7,说明DNA复制了3次,因此可推知该细菌的细胞周期大约为24÷3=8h,B正确;
    C、如子代DNA直接密度梯度离心,则出现2条带,含量比例2:(8-2)=1:3,C正确;
    D、若图乙只有一个峰,则说明DNA复制方式是弥散复制,D正确。
    故选A。

    (2021届广西柳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理综生物试题)1. 眼细胞内合成红色色素是果蝇红眼形成的直接原因。该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生化反应,每个反应所涉及的酶均与相应的基因有关。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B.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C. 所涉及到的基因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
    D. 其中一个因为突变而导致红眼不能形成的基因命名为红眼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多数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有时一个性状由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性状。
    【详解】A、由题意“该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生化反应,每个反应所涉及的酶均与相应的基因”知,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A正确;
    B、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B正确;
    C、转录是以DNA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游离碱基为原料,在DNA依赖的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链的过程,C错误;
    D、突变而导致红眼不能形成的基因是形成红眼的等位基因,所以命名为红眼基因,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需要学生正确的从题干中提取信息,考察学生分析能力和识记能力。
    (2021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2.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佩戴医用口罩能够阻断SARS-CoV-2的所有传播途径
    B. SARSCoV-2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内环境中发生增殖
    C. 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四种核糖核苷酸
    D. 感染者康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不能长期发挥保护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需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繁殖、代谢。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合成蛋白质及RNA时,模板来自病毒本身。
    【详解】A、病毒可通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进行传播,故佩戴医用口罩能够阻断部分传播途径,A错误;
    B、SARSCoV-2病毒的增殖场所为活细胞内,不能在内环境中发生增殖,B错误;
    C、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彻底水解后可得到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C错误;
    D、康复患者体内的抗体有一定的时效,不能长期有效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D。
    (2021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3. 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是以细胞提取物为条件合成蛋白质的体外基因表达系统。有关该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合成蛋白质时,需要外源mRNA或DNA作为模板
    B. 合成蛋白质时,需要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C. 该系统可表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或含有非天然氨基酸的特殊蛋白质
    D. 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是以外源DNA或mRNA为模板,人工添加所需原料和能源物质,以细胞提取物为条件合成蛋白质的体外基因表达系统,A正确;
    B、人工添加的原料中应包含氨基酸作为翻译的原料,不需要脱氧核苷酸等物质,B错误;
    C、与胞内蛋白质合成相比,该系统在体外进行,因此可表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的或含有非天然氨基酸的特殊蛋白质,C正确;
    D、蛋白质合成过程,信使RNA和转运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D正确。
    故选B。
    (2021届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二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4. 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DNA分子的特异性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有关
    B. 复制过程需要2.4×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数目之比为1:7
    D.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3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知,该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A占20%,因此A=T=10000×20%=2000,C=G=3000,DNA分子复制2次形成4个DNA分子,DNA分子复制3次形成了8个DNA分子;DNA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是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详解: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方式多种多样,这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每个DNA分子都有其特定的碱基排列序列,这又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A正确;由分析可知,该DNA分子中含有胞嘧啶脱氧核苷酸3000个,复制过程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3000×(23-1)=2.1×104个,B错误;由题意知被32P标记的DNA单链是2条,含有31P的单链是2×8-2=14条,因此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C正确;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DNA分子有两个,只含31P的分子数是6个,二者之比是1:3,D正确。
    点睛:对于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复制特点的理解,并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021届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二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5.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下图是该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②③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中的+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都能决定一个氨基酸
    B. 过程②与过程③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有差异
    C. 酶X是RNA聚合酶,其合成和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细胞核
    D. +RNA复制产生子代+RMA的过程,消耗的嘌吟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脊髓灰质炎病毒在细胞内增殖过程,①为翻译过程,②③为RNA在细胞内复制过程,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酶X表示RNA聚合酶。
    【详解】A、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共64种,其中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决定任何氨基酸,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是61种,A错误;
    B、过程②与过程③都是以RNA为模板,形成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相同,B错误;
    C、RNA聚合酶催化RNA的形成,酶X是RNA聚合酶,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
    D、+RNA复制产生子代+RNA的过程,首先以+RNA为模板形成-RNA,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然后以-RNA为模板形成+RNA,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最终形成的+RNA和原来的+RNA完全相同,该过程消耗的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碱基配对方式等知识,难度适中。
    (2021届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二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6. 下列与图示内容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所示过程相当于图3的⑩过程,仅发生于细胞核中
    B. 若图1的③中A占23%,U占25%,则相应的双链DNA片段中A占24%
    C. 图2所示过程相当于图3的⑬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
    D. 正常情况下,图3所示过程可在动植物细胞中发生的是⑨⑩⑪⑫⑬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一:图一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其中①和②为DNA链,③为RNA。
    分析图二:图二表示翻译过程,其中④为mRNA,⑤⑥⑦为肽链,⑧为核糖体。
    分析图三:⑨表示DNA的复制过程;⑩表示转录过程;⑪表示逆转录过程;⑫表示RNA的复制过程;⑬表示翻译过程。
    【详解】图1所示过程为转录,相当于图3的⑩过程,可发生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也可发生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A错误;若图一的③中A占23%,U占25%,则A+U占48%,该比值与模板链和双链DNA中A+T比值相同,则相应的双链DNA片段中A占24%,B正确;图2所示过程为翻译,相当于图3的⑬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C正确;正常情况下,图3所示过程可在动植物细胞中发生的是⑨表示DNA的复制过程;⑩表示转录过程;⑪表示逆转录过程;⑫表示RNA的复制过程;⑬表示翻译过程,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遗传信息表达及中心法则示意图,考查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发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021届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二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7. 下图为动物细胞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①过程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完成②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至少答出两种)从细胞质进入到细胞核。②过程得到的mRNA先要在细胞核中进行加工后才用于翻译,翻译时一条mRNA会与多个核糖体结合,最后得到的多肽链上氨基酸序列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图中所示生理过程的完成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_________(填序号)。
    (3)用某种生物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中的RNA含量显著减少,由此推测某种生物碱抑制的过程最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4)由上图可知,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5)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2.5,则DNA双链中(A+G)︰(T+C)的比值是( )
    A.0.25 B.0.4 C.1 D.2.5
    (6)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小于n/2个
    B.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
    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会发生变化.
    (7)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共有( )
    A.4个 B.20个
    C.61个 D.64个
    (8)下列关于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将活的R型菌同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后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
    B.艾弗里从S型菌中分离出了具有活性的转化因子,该转化因子能被DNA酶作用而失去活性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发现大多数被标记的噬菌体DNA存在于上清液中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S标记组中,沉淀物具有放射性与保温时间较长有关
    【答案】 (1). 解旋酶、DNA聚合酶 (2). ATP、酶、核糖核苷酸 (3). 相同 (4). ①②④⑥⑦⑧ (5). ②⑦ (6). 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7). C (8). AD (9). C (10). 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过程是由细胞核内DNA复制过程;②过程是细胞核内的转录过程;③过程是RNA经核孔转移到细胞质;④过程为细胞质基质内的翻译过程;⑤前体蛋白穿过线粒体双层膜进入线粒体内;⑥过程是线粒体中DNA复制过程;⑦过程为线粒体内DNA转录过程;⑧过程为线粒体内翻译过程。
    【详解】(1)由图可知,①过程是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的参与。②过程是转录过程,需要ATP、酶、核糖核苷酸等物质,得到的mRNA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经加工后,与核糖体结合开始进行翻译。翻译时一条mRNA上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以加快肽链的合成量。因为模板是相同的,所以最后得到的多肽链上的氨基酸序列是相同的。
    (2)图中的①DNA复制,②转录,④翻译,⑥线粒体DNA复制,⑦线粒体DNA转录和⑧线粒体中的翻译都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3)用某种生物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中的RNA含量显著减少,而细胞质中的RNA是由②⑦过程得来的,由此推测该生物碱抑制的过程是②⑦。
    (4)由上图可知,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5)由于双链DNA分子中的A=T,G=C,故DNA双链中(A+G)︰(T+C)的比值是1,C正确,故选C。
    (6)A、转录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故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小于n/2个,A正确;
    B、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B错误;
    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均在DNA上,C错误;
    D、在细胞周期中,基因选择性表达,故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会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AD。
    (7)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含有3个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氨基酸,故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共有61个,C正确,故选C。
    (8)A、格里菲思将活的R型菌同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后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说明S型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A错误;
    B、艾弗里从S型菌中分离出了具有活性的转化因子DNA,DNA能被DNA酶作用而失去活性,B正确;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发现大多数被标记的噬菌体DNA存在于沉淀物中,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S标记组中,沉淀物具有放射性与搅拌不充分有关,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DNA的结构特点及相关计算、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内容,该题综合性较强。
    (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8. 完整的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下图为真核细胞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合成、装配及运输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图所示过程可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
    B. 细胞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于rDNA中
    C. 核仁是合成rRNA和核糖体蛋白的场所
    D. 核糖体亚基在细胞核中装配完成后由核孔运出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显示出了核糖体的合成过程,位于核仁中的rDNA经过转录形成了rRNA前体物质,核糖体蛋白从核孔进入细胞核后,和rRNA前体结合,一部分生成了核糖体小亚基,另一部分和核仁外DNA转录形成的5S rRNA结合生成核糖体大亚基,都从核孔进入细胞质。
    【详解】A、有丝分裂中核膜、核仁已经在前期解体,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A错误;
    B、rDNA上的信息主要与核糖体合成有关,不是细胞的遗传信息的主要储存载体,B错误;
    C、从图中看出核仁是合成rRNA的场所,而核糖体蛋白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C错误;
    D、从图中看出,细胞核装配好核糖体亚基后从核孔中运出,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核糖体的合成过程,需要考生分析图示,理解图中核糖体的合成过程,结合教材转录和翻译的基本知识进行解答。
    (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9. 某种抗生素可以阻止tRNA与mRNA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生长。据此判断。这种抗生素可直接影响细菌的( )
    A 多糖合成
    B. RNA合成
    C. DNA复制
    D. 蛋白质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翻译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多糖合成不需要经过tRNA与mRNA结合,A不符合题意;RNA合成可以通过转录或RNA复制的方式,均不需要tRNA与mRNA结合,B不符合题意;DNA复制需要经过DNA与相关酶结合,不需要经过tRNA与mRNA结合,C不符合题意;翻译过程需要经过tRNA与mRNA结合,故该抗生素可能通过作用于翻译过程影响蛋白质合成,D符合题意。故选D。
    (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0. 如果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无放射性),分析正确的是( )
    A. 只有噬菌体的蛋白质被标记了,DNA没有被标记
    B. 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可检测到3H、15N、35S
    C. 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
    D. 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部分含有3H、14N、32S
    【答案】C
    【解析】
    蛋白质含有的元素主要是C、H、O、N,DNA含有的元素是C、H、O、N、P。故3H和15N都可以标记在DNA和蛋白质中,35S只能标记在蛋白质中。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以自身的DNA作为模板指导合成子代DNA和蛋白质外壳,除了模板是噬菌体自身的,其余的原料都是来自细菌。A.由于3H和15N都可以标记在DNA和蛋白质中,故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都可以被标记,A错误;B.由于细菌无放射性,故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氨基酸都无放射性,B错误;C.由于亲代噬菌体的DNA可以进入细菌体内,故以亲代DNA为模板指导合成的子代噬菌体可能可检测到3H、15N,C正确;D.噬菌体的DNA不含有S元素,D错误。
    【考点定位】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退一步海阔天空——酿酒酵母的竞争智慧
    距今1.5-1.25亿年,由于有花植物的大量出现,微生物开始通过有氧发酵快速高效地利用前者花蜜和果实中提供的大量糖类。在众多糖类中,葡萄糖能效最高,因此哪种微生物能更高效地吸收葡萄糖,就具备了更强的生存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葡萄糖抑制机制应运而生。很多微生物宁肯抑制对其他糖类的代谢能力,也要“挤破头”地争夺葡萄糖。野生型酿酒酵母已进化出复杂的机制,可以感知环境中可用葡萄糖的波动水平,并主要在转录水平以及转录后和翻译后水平调控多个网络,旨在确保通过发酵途径优先利用葡萄糖。野生型酿酒酵母及其近亲的最突出特征之一是,即使在存在过量氧气的情况下,它们也希望通过无氧呼吸将糖快速降解为乙醇和CO2,这种有氧发酵特性称为Crabtree效应。Crabtree效应赋予酵母强大的能力,使其能够通过快速消耗糖分和生产乙醇在富含糖分的小生境中抑制其他微生物竞争者的生长。
    野生型酿酒酵母的有氧发酵能力取决于葡萄糖抑制回路,其中葡萄糖的存在抑制其他碳源的利用。GAL网络的结构基因包括:编码半乳糖转运蛋白的GAL2和编码将半乳糖修饰为葡萄糖-1-磷酸以用于糖酵解(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的GAL1系列编码酶,均受到GAL4编码的转录因子激活。HXT主要负责葡萄糖的转运。酵母半乳糖代谢基因依据外界碳源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当以葡萄糖作为碳源时,葡萄糖诱导Mig1抑制GAL1系列基因和GAL4基因的表达。另一方面,Gal80蛋白结合在Gal4蛋白上,抑制Gal4的活性;当以半乳糖作为碳源时,半乳糖、ATP以及信号感应蛋白Gal3能够与Gal80结合,使Gal80从Gal4-Gal80蛋白复合物上脱落下来,导致GAL1系列基因和GAL2基因的表达。普通酵母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关系如图1所示。

    大约在10,000年前,当由于产奶动物的驯化而使发酵乳变得普遍可用时,避开对葡萄糖的激烈竞争,优先利用半乳糖,建立起生长优势后再参与对葡萄糖的争夺,对不能直接利用乳糖的微生物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利的生存策略。从乳制品中分离出的马奶酒酵母实现了这一聪明的竞争策略。对其分子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奶酒酵母完全解除了葡萄糖抑制效应,将GAL2基因的拷贝数倍增且序列发生改变,在细胞中表达不受抑制,同时具有葡萄糖和半乳糖转运能力。主要负责葡萄糖转运的基因HXT6和HXT7可能是多余的,因此在马奶酒酵母中被删除或失活。借此,马奶酒酵母实现了即时、快速和优先利用半乳糖,并可同时利用葡萄糖的目的,进一步增强了竞争优势。
    野生型酿酒酵母和马奶酒酵母在葡萄糖和半乳糖作碳源时,在不同时间检测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如图2所示,葡萄糖、半乳糖和酒精的含量变化如图3所示。


    (1)糖酵解是指在_____中,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_____,将葡萄糖中的能量转化为_____和_____。
    (2)写出野生型酿酒酵母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策略(2条):_____
    (3)根据文中信息,在图1的①中标出蛋白的名称,②③处标出+/-号。_____
    (4)当葡萄糖和半乳糖同时存在时,根据文中信息和图3解释野生型酿酒酵母和马奶酒酵母对两种糖利用和酒精产量差异的原因:_____
    【答案】 (1). 细胞质基质 (2). [H] (3). 热能 (4). ATP中活跃化学能 (5). 野生型酿酒酵母通过葡萄糖抑制机制优先利用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快速消耗糖分和生产乙醇来在富含糖分的小生境中抑制其他微生物竞争者的生长 (6).
    (7). 野生型酿酒酵母HXT基因表达,GAL相关基因几乎不表达,细胞首先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当葡萄糖耗尽后,GAL基因表达的抑制被解除,使GAL2基因表达,促进对半乳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酒精产量的增加停滞一段时间,才开始利用半乳糖进行发酵。
    马奶酒酵母中HXT基因缺失,GAL相关基因表达,使其更早利用半乳糖,同时也可利用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速度快,酒精浓度高峰出现更早。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
    3.基因型是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是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基因型决定表现型,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
    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详解】(1)根据题意:糖酵解指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的过程,因此糖酵解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释放的能量中,少部分转化为ATP中活跃化学能,大部分能量会以热量形式散失。
    (2)“野生型酿酒酵母已进化出复杂的机制,可以感知环境中可用葡萄糖的波动水平,并主要在转录水平以及转录后和翻译后水平调控多个网络,旨在确保通过发酵途径优先利用葡萄糖”,可知:野生型酿酒酵母通过葡萄糖抑制机制优先利用葡萄糖。
    “野生型酿酒酵母及其近亲的最突出特征之一是,即使在存在过量氧气的情况下,它们也希望通过无氧呼吸将糖快速降解为乙醇和CO2,这种有氧发酵特性称为Crabtree效应。Crabtree效应赋予酵母强大的能力,使其能够通过快速消耗糖分和生产乙醇在富含糖分的小生境中抑制其他微生物竞争者的生长”,可知: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快速消耗糖分和生产乙醇来在富含糖分的小生境中抑制其他微生物竞争者的生长。
    因此,野生型酿酒酵母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策略:首先,野生型酿酒酵母通过葡萄糖抑制机制优先利用葡萄糖;另外,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快速消耗糖分和生产乙醇来在富含糖分的小生境中抑制其他微生物竞争者的生长。
    (3)HXT主要负责葡萄糖的转运,当以葡萄糖作为碳源时,葡萄糖诱导Mig1抑制GAL1系列基因和GAL4基因的表达,因此,图1的①中蛋白的名称为Mig1。
    Gal80蛋白结合在Gal4蛋白上,抑制Gal4的活性,可见,Gal80能够抑制Gal4的活性,因此,图1的②处应该用“—”表示抑制,见下图。
    当以半乳糖作为碳源时,半乳糖、ATP以及信号感应蛋白Gal3能够与Gal80结合,使Gal80从Gal4-Gal80蛋白复合物上脱落下来,导致GAL1系列基因和GAL2基因的表达,因此Gal3能够抑制Gal80的作用,使得GAL1系列基因和GAL2基因得以表达,图1的③处应该用“—”表示抑制,见下图。
    (4)根据图3,当葡萄糖和半乳糖同时存在时,野生型酿酒酵母优先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当葡萄糖耗尽后,才开始利用半乳糖进行发酵,通过图2在不同时间检测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野生型酿酒酵母HXT基因表达,GAL相关基因几乎不表达,细胞首先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当葡萄糖耗尽后,GAL基因表达的抑制被解除,使GAL2基因表达,促进对半乳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酒精产量的增加停滞一段时间,才开始利用半乳糖进行发酵。
    当葡萄糖和半乳糖同时存在时,马奶酒酵母同时可以利用利用葡萄糖和半乳糖进行发酵,通过图2在不同时间检测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马奶酒酵母中HXT基因缺失,GAL相关基因表达,使其更早利用半乳糖,同时也可利用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速度快,酒精浓度高峰出现更早。
    【点睛】本题以生活实践情境和科学探索情境为切入点,用科研人员的研究结果为载体,考查利用酵母菌发酵酿酒和基因的表达的相关知识,考查思维认知能力群中的理解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群中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落实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
    (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2. 下列关于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斯的实验中,转化产生的S型细菌与原S型细菌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B. 艾弗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32P标记的一组,子代噬菌体所有的DNA均有放射性
    D.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可在同一组中同时用32P和35S标记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该过是S型细菌的部分基因重新组合到R型细菌的DNA上,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格利菲斯实验中,转化产生的S型细菌是R型细菌基因重组的结果,和原S型细菌的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A错误;
    B、艾弗里将DNA和蛋白质等分开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只有DNA组能使R型细菌转变为S型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正确;
    C、在噬菌体侵染实验中,只有亲代的两条DNA链被标记,繁殖多代后,只有少部分噬菌体的DNA有放射性,C错误;
    D、实验只能检测到放射性,而不能判断放射性是哪一种元素发出的,因此不能同时标记,D错误。
    故选B。
    (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mRNA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只能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B. mRNA上除终止密码子外,三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
    C. 细胞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变成染色质时需要解旋酶
    D.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一个mRNA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多条相同的多肽链,加快了翻译的速率。
    2、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做一个密码子。一个密码子只能编码一个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
    3、解旋酶的作用是断裂DNA中的氢键,将DNA双螺旋结构打开。
    【详解】A、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能发生一个mRNA与多个核糖体结合,以加快翻译的速度,A错误;
    B、除终止密码子外,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B错误;
    C、分裂末期,染色体解旋变成染色质时不需要DNA解旋酶,分裂间期DNA的复制才需要解旋酶,C错误;
    D、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转录需要RNA聚合酶,而两者的模板都是DNA,说明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D正确。
    故选D。
    (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4. 2020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表彰了三维科学家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做出的贡献。丙肝病毒(HC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通过RNA复制进行繁殖。药物治疗丙肝的原理是利用核糖核苷酸类似物(如图)代替正常的原料(UTP)掺入,病毒RNA复制时,若连接上的是类似物,会导致子链延伸终止,RNA复制失败,HCV丧失繁殖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不定项选择)

    A. 若要获得被32P标记的以碱基“U”为末端的RNA子链,应加入α位32P标记的类似物
    B. 若UTP的碱基更换为腺嘌呤,该物质可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
    C. HCV病毒正常繁殖时,RNA链只需完成一次碱基互补配对即可得到子代RNA
    D. 若提供GUACAUCAG模板及4种原料、类似物等所需物质,可合成3种不同长度的RNA子链
    【答案】C
    【解析】
    【分析】
    UTP脱去两个磷酸分子得到的是RNA的合成原料,病毒RNA在复制时,先以现有RNA为模板复制一条互补的RNA链,再以互补链合成和病毒RNA链相同的链,过程涉及到两次碱基互补配对。
    【详解】A、UTP脱去两分子的磷酸基团后形成RNA的原料,要保证32P被标记到RNA链末端,需要将标记到α位,A正确;
    B、将UTP的碱基替换成腺嘌呤产物为ATP,可以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B正确;
    C、HCV病毒正常繁殖时,RNA需要两次碱基互补配对才能得到子代RNA,C错误;
    D、提供GUACAUCAG模板先合成CAU,CAUGU,CAUGUAGU三种不同长度的子链,D正确。
    故选C。
    (福建省莆田市二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5. GLUT4是骨骼肌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研究者测定了5名志愿者进行6周骑行运动训练前后骨骼肌中GLUT4的含量(如图)。由此可知,训练使骨骼肌细胞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合成的GLUT4增多
    B. 消耗的葡萄糖减少
    C. 分泌到细胞外的GLUT4增多
    D. GLUT4基因的数量增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题图可知,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骨骼肌中GLUT4的相对含量增加,说明训练使骨骼肌细胞合成的GLUT4增多,A正确;
    B、训练后骨骼肌中GLUT4的含量增加,又因为GLUT4是骨骼肌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因此训练可促进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B错误;
    C、由于GLUT4是骨骼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因此训练后转移到细胞膜上的GLUT4增加,C错误;
    D、训练可促进GLUT4基因的表达,但无法改变GLUT4基因的数量,D错误。
    故选A。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试生物试题)16. 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 )

    A. 基因型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1/4
    B. 乙图表示孟德尔所做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
    C. 丙图中5号女儿患单基因遗传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的基因型相同
    D. 丁图所示生物的细胞中很可能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甲图基因型的AaBb,两个相同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1/2×1/2=1/4;正确。
    B.孟德尔所做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9:3:3:1;正确。
    C.由丙图“父母都正常,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可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号和4号异卵双生兄弟可能是AA或者Aa,基因型不一定相同;错误。
    D.丁图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3条,则含有3个染色体组;正确。
    故选C。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试生物试题)17. 大肠杆菌色氨酸合成过程中基因的转录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对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色氨酸调控机制和胞内色氨酸的浓度呈正相关
    B. 该复合物需要穿过核孔才能结合色氨酸操纵子
    C. 该过程体现了大肠杆菌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D. 大肠杆菌DNA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色氨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色氨酸操纵子负责调控色氨酸的生物合成,它的激活与否完全根据培养基中有无色氨酸而定。当培养基中有足够的色氨酸时,该操纵子自动关闭;缺乏色氨酸时,操纵子被打开。色氨酸在这里不是起诱导作用而是阻遏,因而被称作辅阻遏分子,意指能帮助阻遏蛋白发生作用。
    【详解】A、据图分析,当色氨酸不足量时,阻遏蛋白失活,色氨酸被合成;当色氨酸足量时,色氨酸与活性阻遏蛋白结合的复合物与操纵基因结合,阻止RNA聚合酶与操纵基因结合,从而导致色氨酸基因的转录受抑制,色氨酸调控机制和胞内色氨酸的浓度不是正相关关系,A错误;
    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孔,B错误;
    C、该过程体现了大肠杆菌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C正确;
    D、大肠杆菌DNA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色氨酸合成酶的mRNA,D错误。
    故选C。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试生物试题)18. 线粒体蛋白的转运与细胞核密切相关,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复制与①过程的模板及所需的原料不同,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也不完全相同
    B. 进行③过程时,并不是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反密码子
    C. M蛋白与TOM复合体结合后进入线粒体,M蛋白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
    D. 若用某药物抑制④过程,则细胞质基质中的M蛋白含量会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转录过程,②表示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③是翻译过程,④表示T蛋白和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形成TOM复合体,⑤表示TOM复合体的协助下,M蛋白可进入线粒体内,并嵌合在线粒体内膜上。
    【详解】A、DNA复制的模板是DNA的两条链,①过程为转录,其模板是DNA的一条链,DNA复制的原料为脱氧核糖核苷酸,转录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DNA复制与转录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也不完全相同,A正确;
    B、③过程为翻译,终止密码子无相应反密码子与之对应,B正确;
    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M蛋白与TOM复合体结合后进入线粒体,定位在线粒体内膜,故M蛋白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C正确;
    D、若用某药物抑制④过程,则细胞质基质中的M蛋白含量会增多,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线粒体及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识图能力。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试生物试题)19. 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在碱基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③两条链中A+T的数量为2n④G的数量为(m-n)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可知,A与T的碱基对数为n,C与G碱基对数为m/2—n。
    【详解】①由于1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脱氧核糖组成,因此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①正确;
    ②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故氢键数为2n+3×[(m-2n)/2]=(3m-2n)/2,②正确;
    ③由于配对的碱基数相等,DNA是双链结构,因此DNA分子中A+T=2n,③正确;
    ④由题知,该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因此A与T的碱基对数为n,C与G碱基对数为m/2—n,故G的数量为m/2—n,④错误。
    故选D。
    【点睛】C与G碱基对含有的氢键多,故C与G碱基对越稳定。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试生物试题)20. 下图是细胞内基因表达在不同调控水平的示意图。图中一个基因可由若干个外显子与内含子组成,基因被转录后经拼接加工把内含子转录出的片段切除,就形成了成熟mRNA。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代表的是_______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细胞基因的表达调控。图中转录水平调控不仅控制基因____________,还控制转录次数。
    (2)加工水平调控为我们理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体现的____________(填“多因一效”“一因一效”或“一因多效”)提供了理论依据。泛素是一种存在于大部分真核细胞中的小分子蛋白质(含76个氨基酸),控制泛素合成的基因中脱氧核苷酸至少有________(不考虑终止密码)个。
    (3)若基因3是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则该细胞为________细胞,图中的抑制子________(填“是”或“不是”)胰高血糖素。
    (4)新生多肽的氨基酸排序______(填“是”或“否”)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图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真核 (2). 能否转录 (3). 一因多效 (4). 456 (5). 胰岛B (6). 不是 (7). 是 (8). 翻译的模板是相同的 (9). 向右 (10). 多肽的长短,肽链长的翻译在前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基因2转录生成的起始转录物中1、2、3、4;其中123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mRNA,124连接在一起,形成另一个mRNA,即一个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不止一种,这属于转录水平的调控,m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有的和抑制子结合不能翻译,有的能够完成翻译过程,这属于翻译水平的调控。
    【详解】(1)由图可知,该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代表的是真核生物细胞基因的表达调控。图中转录水平调控不仅控制基因能否转录,还控制转录次数。
    (2)基因2转录生成的起始转录物中1、2、3、4;其中123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mRNA,124连接在一起,形成另一个mRNA,即一个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不止一种,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体现的一因多效提供了理论依据。泛素含76个氨基酸,控制泛素合成的基因中脱氧核苷酸至少有76x6=456个。
    (3)若基因3是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则该细胞为胰岛B细胞,由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分泌,图中的抑制子不是胰高血糖素。
    (4)由于翻译的模板是相同的,新生多肽的氨基酸排序是相同;图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向右,判断依据是多肽的长短,肽链长的翻译在前。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21. 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持反对观点者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已知S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这种对青霉素的抗性不是荚膜产生的)。下列实验设计思路能反驳上述观点的是( )
    A. R型细菌+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
    B. R型细菌+S型细菌DNA—预期出现S型细菌
    C. R型细菌+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DNA—预期出现S型细菌
    D. R型细菌+S型细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R型细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
    1、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2、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注入小鼠→小鼠存活;S型细菌→注入小鼠→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注入小鼠→小鼠死亡。
    【详解】A、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由于这种对青霉素的抗性不是荚膜产生的,所以可说明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控制其子代出现了相应的性状,DNA起遗传作用,能反驳上述观点,A正确;
    B、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S型菌,没有体现抗青霉素的性状遗传给子代,不能反驳上述观点,B错误;
    C、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S型菌,没有体现抗青霉素的性状遗传给子代,故不能反驳上述观点,C错误;
    D、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R型菌,由于亲代没有抗青霉素的性状,不能体现是亲代抗青霉素性状遗传给的子代,故不能反驳上述观点,D错误。
    故选A。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22. 某基因(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 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 则得到如图乙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X层全部是仅含14N的基因
    B. 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有6300个
    C. 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
    D. 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4: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由于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X层全部是一条核苷酸链含14N和互补链含15N的基因,A错误;由于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了8个DNA分子,含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15N标记的有14条链,又在含有3000个碱基的DNA分子中,腺嘌呤占35%,因此鸟嘌呤占15%,共450个,所以W层中含15N标记鸟嘌呤为450×14÷2=3150个,B错误;在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相连,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的8个DNA分子中,2个DNA分子含14N和15N,6个DNA分子只含15N,所以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C正确;由于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了8个DNA分子,含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15N标记的有14条链,所以W层与Z层的核苷酸之比为14:2=7:1,D错误。故选C。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23. 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肽酰转移酶能催化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肽键的形成,该酶是rRNA的组成部分,用核酸酶处理该酶后蛋白质的合成受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肽酰转移酶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B. 肽酰转移酶可能在核糖体上发挥作用
    C. 细胞中的rRNA是DNA通过转录产生的
    D. 大肠杆菌的mRNA在转录结束后才与核糖体结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中的肽键发生紫色反应;2、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3、原核细胞中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
    【详解】A、肽酰转移酶是rRNA的组成部分,成分是RNA,能催化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肽键的形成,故其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正确; B、肽酰转移酶是rRNA的组成部分,而rRNA是核糖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肽酰转移酶可能在核糖体上发挥作用,B正确;C、细胞中的r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转录产生的,C正确;D、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存在核膜,因此转录和翻译过程会同时进行,即转录还未结束,mRNA就会与核糖体结合,D错误。故选D。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24. 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Qβ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
    B. Qβ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
    C. 一条Qβ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
    D. Qβ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
    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RNA,可以翻译出相关的蛋白质,可以进行RNA复制。
    【详解】A、RNA复制过程为RNA→互补RNA→RNA,该过程不涉及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A错误;
    B、RNA复制过程中,模板RNA与互补RNA之间会形成双链,B正确;
    C、依图示,一条QPRNA能翻译出多条肽链,C错误;
    D、依题干信息,QPRNA先翻译出复制酶,然后在复制酶催化下进行自身的复制,D错误。
    故选B。
    【点睛】Qβ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可以进行RNA复制,不能进行逆转录过程。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25. 下图表示大肠杆菌的R1质粒上含有hoK和SoK基因。hoK基因编码的毒蛋白会导致大肠杆菌自身裂解死亡。SoK基因转录产生的SoKmRNA能与hoKmRNA结合,这两种mRNA结合形成的产物能被酶降解,从而阻止细胞死亡。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 hoK和SoK基因转录过程需要tRNA、ATP
    B. 两种mRNA结合产物中A与T、G与C配对
    C. 若SoK基因不转录,大肠杆菌会裂解死亡
    D. 催化降解mRNA结合产物的酶由内质网加工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大肠杆菌的R1质粒上含有hok和sok基因。hok基因编码的毒蛋白会导致大肠杆菌自身裂解死亡,sok基因转录产生的sokmRNA能与hokmRNA结合,这两种mRNA结合形成的产物能被酶降解,这样可以阻止hok基因的表达,从而阻止细胞死亡,据此答题。
    【详解】A、hok和sok基因转录过程需要ATP,但不需要tRNA,A错误;
    B、两种mRNA结合产物中A与U、G与C配对,B错误;
    C、若sok基因不转录,hok基因就能表达形成毒蛋白,导致大肠杆菌自身裂解死亡,C正确;
    D、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内质网,D错误。
    故选C。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26. 在体外用14C标记半胱氨酸-tRNA复合物中的半胱氨酸(Cys),得到*Cys-tRNACys,再用无机催化剂镍将其中的半胱氨酸还原成丙氨酸(Ala),得到*Ala-tRNACys(见下图,tRNA不变)。如果该*Ala-tRNACys参与翻译过程,那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不定项选择)

    A. 在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同时合成多条被14C标记的多肽链
    B. 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由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决定
    C. 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Ala
    D. 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Ala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Cys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多聚核糖体是指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合成多条被14C 标记的多肽链,A正确;
    B、反密码子与密码子按碱基互补原则进行配对,与tRNA携带的氨基酸无关,B错误;
    C、由于该tRNA携带的氨基酸由Cys替换成Ala,则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的位置会被替换成Ala,C正确;
    D、该tRNA本应运输Cys,则Ala的位置不会替换为Cys,D错误。
    故选A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tRNA的特点以及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27. 心肌细胞不能增殖,ARC基因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抑制其细胞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细胞中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RNA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小RNA,如miR-223(链状),HRCR(环状)。HRCR可以吸附miR-223等,以达到清除它们的目的(如下图)。当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时,某些基因过度表达会产生过多的miR-223,导致心肌细胞凋亡,最终引起心力衰竭。请回答:

    (1)过程①的原料是________,催化该过程的酶是________。过程②的场所是________。
    (2)若某HRCR中含有n个碱基,则其中有________个磷酸二酯键。链状小RNA越短越容易被HRCR吸附,这是因为其碱基数目少,特异性________,更容易与HRCR结合。与ARC基因相比,核酸杂交分子1中特有的碱基对是________。
    (3)缺血、缺氧时,某些基因过度表达产生过多的miR-223,会导致过程②因________的缺失而受阻,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4)科研人员认为,HRCR有望成为减缓心力衰竭的新药物,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核糖核苷酸 (2). RNA聚合酶 (3). 核糖体 (4). n (5). 弱 (6). A-U (7). 模板 (8). HRCR与miR-223碱基互补配对,导致ARC基因的表达增加,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表示转录形成mRNA、②表示翻译过程,其中mRNA可与miR-223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 miR-223可与HRCR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2。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1)过程①形成mRNA,称为转录,催化该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原料是核糖核苷酸,过程②表示翻译,翻译过程的场所是核糖体。
    (2)HRCR为单链环状RNA分子,其中所含磷酸二酯键数目与氢键数目相同,因此若某HRCR中含有n个碱基,则其中有n个磷酸二酯键。链状小RNA越短越容易被HRCR吸附,这是因为其碱基数目少,特异性弱,更容易与HRCR结合。与ARC基因(碱基配对方式为A-T、C-G)相比,核酸杂交分子1 (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 )中所有的碱基对是A-U。
    (3)缺血、缺氧时,某些基因过度表达产生过多的miR-223, miR-223与mRNA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导致过程②因模板的缺失而受阻,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4)科研人员认为, HRCR有望成为减缓心力衰遇的新药物,其依据是HRCR与miR-223碱基互补配对,导致ARC基因的表达增加,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28.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也是DNA
    B. 真核生物细胞核遗传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是RNA
    C. 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用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并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细胞类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
    B、真核生物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
    C、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正确;
    D、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因此病毒遗传物质是DNA或RNA,D正确。
    故选B。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29. 下图为人体某种遗传病的产片机理示意图。据图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a、b、c代表的分别为DNA、mRNA、核糖体
    B. 此图可表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
    C. 由图可得出“基因突变一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的结论
    D. 该图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过程①表示转录,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DNA解旋酶、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
    2、过程翻译②表示翻译,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3、图中a表示DNA、b表示mRNA、c表示核糖体。
    【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图中a、b、c分别为DNA、mRNA、核糖体,A正确;
    B、图示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是基因突变而导致遗传病的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B正确;
    C、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C错误;
    D、该图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D正确。
    故选C。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生物9月月考生物试题)30. 儿茶素(C)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一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与细胞膜的亲和力强,可以穿过细胞膜,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作用较弱,研究人用稀土离子Yb3+(与细胞的亲和力较弱)儿茶素(C)进行化学修饰,形成配合物Yb3+—C,并探究其抗菌效果和机理。
    (1)细菌的细胞膜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本支架,细菌的遗传物质以_______________为基本支架。细菌的遗传物质通常能精确地进行复制,主要的原因是细菌的遗传物质为____,其独特的________________结构为制供了精确模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地进行。
    (2)为探究配合物Yb3+—C的抗菌机理,研究人员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各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得出如下结果:
    (a)未加抗菌剂,细菌菌体较小,其细胞质分布均匀
    (b)C处理:细胞壁和细胞膜等结构不光滑,略显粗糙;
    (c)Yb3+处理:细胞质出现较明显的固缩及空泡化现象;
    (d)Yb3+—C处理:细胞壁及细胞膜等结构发生破裂,细胞质出现了严重的固缩及空泡化现象。由此可见,儿茶素(C)和Yb3+作用的主要位点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推测Yb3+—C具有更强抗菌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磷脂双分子层 (2). 磷酸和脱氧核糖的交替排列 (3). DNA (4). 双螺旋 (5). 碱基互补配对 (6). 细胞壁和细胞膜(或细胞膜/细胞表面) (7). 细胞质 (8). 儿茶素作用于细胞表面,使Yb3+更容易进入细胞内,破坏细胞结构,导致细胞死亡
    【解析】
    【分析】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形成的每个DNA分子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复制需DNA模板,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有关酶催化,ATP提供能量,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为条件,边解旋边复制。
    【详解】(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遗传物质是DNA,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形成其基本支架;其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无误的进行。
    (2)C处理后细胞壁和细胞膜等结构不光滑,略显粗糙,说明其作用位点可能是细胞壁和细胞膜;由c可知Yb3+处理后细胞质出现较明显的固缩及空泡化现象,说明其作用位点是细胞质。
    由此推测Yb3+-C具有更强抗菌作用的机理是儿茶素作用于细胞表面,使Yb3+更容易进入细胞内,破坏细胞结构,导致细胞死亡。
    【点睛】本题难点是(2),需要从处理结果中分析出信息,特别是最后一空,需要将结果进行联系。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31. 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采用了物质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
    B. 操作正常的情况下,35S标记的实验组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
    C. 32P标记的实验组中上清液放射性较高可能与保温时间过长有关
    D. 该实验证明了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经过保温、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32P标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经过保温、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中。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该实验没有采用物质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而是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A项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并不侵入细菌细胞中,经过搅拌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进入上清液中,从而使上清液具有很高的放射性,B项错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在实验操作正常的情况下,沉淀物中放射性应很高,若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则可能是由于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大量增殖导致细菌细胞破裂,在离心后子代噬菌体进入上清液中,C项正确;该实验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没有证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项错误。故选C。
    【点睛】保温的目的:让噬菌体充分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的目的:让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开来。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32. 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Ⅰ为转录过程,Ⅱ为翻译过程,在细菌细胞中可进行图示过程
    B. 图中的Ⅱ翻译过程是从右向左进行的
    C. Ⅰ、Ⅱ过程都有水的形成,但形成的化学键不同
    D. 一个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多种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示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进行,发生在原核生物细胞中。其中Ⅰ表示转录过程,Ⅱ表示核糖体。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进行,发生在原核生物细胞中,而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因此图示过程可发生在细菌中,A正确;
    B、根据最左侧的多肽链最长,可判断核糖体在该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B正确;
    C、图示Ⅰ是转录,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过程中脱水形成磷酸二酯键,Ⅱ过程是翻译,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过程中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正确;
    D、一个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同种蛋白质,D错误。
    故选D。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具有多起点双向复制的特点,在复制原点(Ori)结合相关的复合体,进行DNA的复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生物DNA上Ori多于染色体的数目
    B. Ori上结合的复合体具有打开磷酸二酯键的作用
    C. DNA子链延伸过程中,结合的复合体促进氢键形成
    D. 每个细胞周期Ori处可起始多次以保证子代DNA快速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首先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链,解开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子链与模板链双螺旋成新的DNA分子,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详解】A、因DNA是多起点复制,且一条染色体上有1或2个DNA,因此Ori多于染色体数目,A正确;
    B、Ori上结合的复合体具有打开氢键的作用,B错误;
    C、DNA链延伸过程中结合的复合体促进磷酸二酯键的形成,C错误;
    D、每个细胞周期中DNA只复制一次,Ori处只起始一次,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需要结合题干分析出复制原点(Ori)结合相关的复合体的作用,结合DNA复制过程的基本知识进行解答。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 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 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噬菌体的DNA含有10000个碱基,A=T=2000,G=C=3000。在噬菌体增殖的过程中,DNA进行半保留复制,100个子代噬菌体含有100个DNA,相当于新合成了99个DNA,需要的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是99×3000=297000,故A错误;噬菌体增殖的模板是由噬菌体自身提供的,细菌提供了原料、酶、场所等,故B错误;在100个子代噬菌体中,含有的噬菌体共有2个,只含有31P的噬菌体共有98个,其比例为1:49,故C正确;由于DNA上有非基因序列,基因中有非编码序列,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DNA发生突变并不意味着性状发生改变,故D错误。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 a峰和b峰之间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 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 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80,而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为40,故A项正确;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相对含量在逐渐增加,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项正确;在细胞分裂期中,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细胞应位于b峰,而末期的细胞应位于a峰处,所以C错误;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中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则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D项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有丝分裂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某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其父亲患红绿色盲。收集该女性体内的若干细胞,将其细胞内的色盲基因进行荧光标记,在显微镜下观察。假设无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有2个色盲基因,且位于两条染色体上
    B. 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有4个色盲基因,此时可观察到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
    C. 卵细胞内有1个或0个色盲基因,卵细胞中的色盲基因只能遗传给女儿
    D. 次级卵母细胞至少含2个色盲基因,且核DNA数目一定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干“某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其父亲患红绿色盲”推知该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假设b为色盲基因)。
    【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位于X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2个色盲基因分离,随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A正确;
    B、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有2个色盲基因,此时可观察到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B错误;
    C、卵细胞内有1个或0个色盲基因,卵细胞中的色盲基因既可以传给儿子也可以传给女儿,C错误;
    D、次级卵母细胞可能含2个色盲基因或不含色盲基因,且核DNA数目一定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通过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及其上携带基因的变化,解题关键是由题干信息判断该女性的基因型。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PLK1是一种对细胞周期有重要调控作用的蛋白激酶,可以催化磷酸基团转移到不同的特异性底物上,在促进纺锤体两极分配、染色体运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大肠杆菌增殖过程中PLK1活性较高
    B. PLK1在细胞分裂间期大量合成且达到最大活性
    C. 通过阻断PLK1的表达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D. PLK1发挥作用时可能伴随着ATP的水解
    【答案】CD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为止。
    【详解】A、大肠杆菌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故推测在大肠杆菌增殖过程中无PLK1,A错误;
    B、PLK1主要在分裂期发挥作用,故推测其在分裂期的活性最大,B错误;
    C、PLK1对细胞周期有重要调控作用,阻断PLK1的表达抑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C正确;
    D、染色体的运动等需要消耗ATP,故PLK1发挥作用时,会伴随着ATP的水解,D正确。
    故选CD。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下图甲是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图乙是大肠杆菌DNA复制过程模式图,箭头表示复制方向。对此描述错误的是( )

    A. 真核细胞DNA有多个复制起点,而大肠杆菌只有一个
    B. 两者均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
    C. 真核细胞DNA复制时,在不同起点处是同时开始的
    D. 两者的遗传物质均是环状的
    【答案】CD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DNA是链状结构,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复制;原核细胞DNA是环状结构。
    【详解】A、由图可知,真核生物DNA有两个个复制起点,所以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起点,大肠杆菌只有一个起点,A正确;
    B、由图可知,真核生物和大肠杆菌均可以同时进行双向复制,B正确;
    C、由图可知,真核生物DNA复制时,形成的解旋链长度不同,表示起点处不一定都是同时开始的,C错误;
    D、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大肠杆菌遗传物质是环状DNA分子,D错误。
    故选CD。
    【点睛】本题考点是DNA复制过程,考察学生对题干中图片信息的提取及分析。
    (江苏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生物试题)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示意。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由图示得知,子链是沿着一定方向延伸的
    B. 合成两条子链时,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C. 细胞内的DNA复制场所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D. 解旋需解旋酶及DNA聚合酶的催化,且需要消耗ATP
    【答案】D
    【解析】
    【详解】A、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而复制的时候只能是从5’端向3’端延伸,所以子链是沿着一定方向延伸的,A正确;
    B、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而复制的时候只能是从5’端向3’端延伸,所以合成两条子链时,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B正确;
    C、由于DNA分布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所以细胞内的DNA复制场所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C正确;
    D、解旋酶能打开双链间的氢键,使双链DNA解开,需要消耗ATP,但解旋不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合成子链时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D错误。
    故选D。
    (江苏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生物试题) 下图为人体细胞中DNA控制性状的流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细胞中核糖体的分布位置:游离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线粒体中的核糖体
    B. 图中的蛋白质2可能是催化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的酶
    C. Ⅲ代表的是tRNA,其所转运氨基酸的密码子是UGA
    D. 核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影响线粒体的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①是细胞核中的转录,②是细胞质中的翻译,③是线粒体中的转录,④是线粒体中的翻译。Ⅰ是细胞核,Ⅱ是线粒体,Ⅲ是tRNA。
    【详解】人体细胞中核糖体的分布位置:游离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线粒体中的核糖体,A正确;图中的蛋白质2在线粒体基质中,可能是催化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的酶,B正确;Ⅲ代表的是tRNA,其所转运氨基酸的密码子是ACU,C错误;线粒体中的性状会受到核基因的影响,因此,核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影响线粒体的性状,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序列不相同。
    (江苏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生物试题)科
    学家通过对鼠进行多年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遗传学资料。鼠的毛色有灰色和黑色两种类型,受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尾有短尾和长尾的区别,受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现有灰色短尾鼠与黑色长尾鼠杂交,F1均为灰色短尾。F1与黑色长尾鼠杂交,F2中灰色长尾:灰色短尾:黑色长尾:黑色短尾=1:1: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鼠的毛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短尾和长尾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
    (3)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理论依据是_______。 
    (4)若一只基因型为RrXTY的鼠与一雌鼠杂交,所有子代均正常发育,子代表现型为灰色短尾雄鼠的比例为3/16。 
    ①后代中与亲代基因型相同的鼠占后代总数的__________。 
    ②现有一只与亲代雄性表现型相同的鼠,为证明它们的基因型是否也相同,某同学进行了测交实验,请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灰色和黑色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短尾和长尾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从F2中选取合适的个体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进行验证: 请写出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
    【答案】 (1). 灰色 (2). 灰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均为灰色 (3). 不能 (4). 不能根据F1和F2的表现型判断出长尾和短尾的遗传是否与性别相关联 (5). 两 (6). F1与隐性纯合的黑色长尾鼠杂交,F2出现四种表现型,并且比例为1:1:1:1:,推断出F1产生四种配子,比例是1:1:1:1.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7). 1/4 (8). 若后代出现黑鼠(既有灰鼠又有黑鼠或灰长:灰短:黑长:黑短=1:1:1:1),则他们的基因型相同,若后代没有出现黑鼠(全为灰鼠或灰短:灰长=1:1),则他们的基因型不同 (9). 灰色短尾雌×灰色短尾雄 或 灰色长尾雌×灰色短尾雄或黑色短尾雌×灰色短尾雄或黑色长尾雌×灰色短尾雄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答本题,可先分别分析体色、尾形的遗传,然后按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综合。
    【详解】(1)灰色短尾鼠与黑色长尾鼠杂交,F1均为灰色短尾鼠,则毛色中显性性状是灰色,尾形中短尾是显性。
    (2)F1和F2表现型不能表明尾的长短与性别有关,因此不能说明短尾和长尾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F1与黑色长尾鼠杂交,F2中灰色长尾:灰色短尾:黑色长尾:黑色短尾=1:1:1:1,由此推出F1产生四种配子,且比例是1:1:1:1,说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 
    (4)一只基因型为RrXTY的鼠与一雌鼠杂交,子代表现型为灰色短尾雄鼠R XTY的比例为3/16=(3/4)×(1/4),则亲本雌鼠基因型应为RrXTXt,亲本雄鼠基因型应为RrXTY。
    ①后代中与亲本雄鼠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1/4)=1/8,与亲本雌鼠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1/4)=1/8,则与亲代基因型相同的鼠占后代总数的1/8+1/8=1/4。 
    ②探究灰色短尾雄鼠R XTY的基因型,可与黑色长尾雌鼠进行测交,若后代出现黑鼠(既有灰鼠又有黑鼠或灰长:灰短:黑长:黑短=1:1:1:1),则该雄鼠基因型与亲代雄鼠基因型相同;若后代没有出现黑鼠(全为灰鼠或灰短:灰长=1:1),则该雄鼠基因型与亲代雄鼠基因型不同。
    (5)F2中灰色长尾:灰色短尾:黑色长尾:黑色短尾=1:1:1:1,其中灰色个体体色基因一定是杂合的,短尾个体尾形基因一定是杂合的,验证灰色和黑色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短尾和长尾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体色上考虑可以选择灰色与灰色个体杂交,也可以选择灰色与黑色个体杂交,从尾形上考虑应选择短尾雌鼠与短尾雄鼠杂交,或选择长尾雌鼠与短尾雄鼠杂交,综合分析,可选的杂交组合共有4种,分别是灰色短尾雌×灰色短尾雄 或 灰色长尾雌×灰色短尾雄或黑色短尾雌×灰色短尾雄或黑色长尾雌×灰色短尾雄。
    【点睛】“实验法”验证遗传定律
    验证方法
    结论
    自交法
    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测交法
    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1∶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细胞内有些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I),含有I的反密码子在与mRNA中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ly表示甘氨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
    B.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
    C. tR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mRNA分子由单链组成
    D. 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含有CCI反密码子的tRNA转运甘氨酸,而反密码子CCI能与mRNA上的三种密码子(GGU、GGC、GGA)互补配对,即I与U、C、A均能配对。
    【详解】A、由图示分析可知,I与U、C、A均能配对,因此含I的反密码子可以识别多种不同的密码子,A正确;
    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结合,B正确;
    C、由图示可知,tRNA分子由单链RNA经过折叠后形成三叶草的叶形,C错误;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mRNA中碱基的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从图示三种密码子均编码甘氨酸也可以看出,D正确。
    故选C。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如图所示为某生物细胞内正在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过程可以在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细胞核中进行
    B. 图中①和②水解均可得到胞嘧啶、核糖和磷酸三种物质
    C. 图中③上任意3个相邻的碱基均可构成一个密码子
    D. 若④表示ATP合成酶基因,则图示过程与细胞分化无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中①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②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③是RNA,④是DNA。
    【详解】A、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A错误;
    B、图中①表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其水解的产物中五碳糖是脱氧核糖,B错误;
    C、③为mRNA,其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C错误;
    D、ATP合成酶基因在任何细胞(特化细胞除外)中都表达,因此该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分化无关,D正确。
    故选D。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控制正常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A+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其等位基因A和a编码的蛋白质均不正常,从而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已知这三个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A>A+>a即基因A与A+共存时,个体表现出基因A控制的性状,如此类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等位基因的本质差异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B. 基因型同为A+a的夫妇的生育患病子女是因为基因重组
    C. 都患镰刀型贫血的夫妇生了正常男孩,正常情况下该夫妇基因型组合有5种
    D. 镰刀型贫血症体现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广义的基因重组还包括基因工程中的DNA重组技术;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有两种方式: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3、由题干“等位基因A和a编码的蛋白质均不正常,从而导致地中海贫血,已知这三个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A>A+>a”,可知患地中海贫血个体的基因型有AA、AA+、Aa、aa四种,正常个体的基因型有A+A+、A+a两种。
    【详解】A、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等位基因的本质差异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A正确;
    B、基因型同为A+a的夫妇的生育患病子女(aa)是因为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精卵细胞随机结合的结果,B错误;
    C、若都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妇所生一个不患病的男孩的基因型是A+A+,则正常情况下该夫妇基因型组合是AA+×AA+,若都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妇所生一个不患病的男孩的基因型是A+a,则正常情况下该夫妇基因型组合是AA+×Aa或AA+×aa,所以若都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妇生了一个不患病的男孩,则正常情况下该夫妇基因型组合有1+2=3种,C错误;
    D、由题干“人类编码控制正常β-珠蛋白合成的基因A+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其等位基因A和a编码的蛋白质均不正常,从而导致地中海贫血”可知,地中海贫血症体现的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等位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重组的概念和类型,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能够根据遗传定律进行遗传推断是解题的关键。
    (2021届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其他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图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
    B. 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基因DNMT3被甲基化有关
    C. 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
    D. 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遗传信息没有改变,但可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甲基化是指DNA序列上特定的碱基在DNA甲基转移酶(dnmt)的催化作用下添加上甲基,虽然不改变DNA序列,但是导致相关基因转录沉默。DNA甲基化在细胞中普遍存在,对维持细胞的生长及代谢等是必需的。研究表明,工蜂大脑细胞中约600个基因被甲基化,而蜂王大脑细胞中的基因没有甲基化。如果某DNA片段被甲基化,那么包含该片段的基因功能就会被抑制。DNA的甲基化是由一种酶来控制的,如果让蜜蜂幼虫细胞中的这种酶失去作用,蜜蜂幼虫就会发育成蜂王,和喂它蜂王浆的效果是一样的。
    【详解】A、从题目干中的图示可以看出,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A正确;
    B、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说明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DNMT3基因其他区域是否甲基化有关,B错误;
    C、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导致转录和翻译过程变化,使生物表现出不同的性状,C正确;
    D、从题目干中的图示可以看出,DNA甲基化并没有改变DNA内部的碱基排列顺序,未改变DNA片段的遗传信息,但可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2021届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真核生物基因的遗传信息从DNA转移到RNA上之后,需要剪接体进行有效遗传信息的“剪断”与重新“拼接”,这种有效遗传信息的拼接与无效遗传信息的去除,被称为RNA剪接。如图是S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B. 剪接体作用于过程②,其作用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C. 过程③中一个核糖体可结合多条mRNA链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D. 过程④分解异常mRNA以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需要RNA酶的参与
    【答案】B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转录,②表示mRNA前体加工,③表示翻译,④表示异常mRNA的降解。
    【详解】A、过程①表示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A正确;
    B、剪接体进行有效遗传信息的“剪断”与重新“拼接”,故其作用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B错误;
    C、过程③中一条mRNA链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C错误;
    D、过程④利用RNA酶分解异常mRNA以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D正确。
    故选BC。
    (2021届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中复制、转录和翻译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组织细胞所含的基因及表达的基因相同
    B. 用于转录的RNA聚合酶在细胞核内合成并执行功能
    C. 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可能在同一细胞结构中进行
    D. 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的mRNA序列可能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转录、翻译的比较

    转录
    翻译
    时间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种游离的氨基酸
    条件
    酶(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产物
    一个单链RNA
    多肽链
    特点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基配对
    A-U  T-A   C-G  G-C
    A-U  U-A  C-G  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详解】A、不同组织细胞所含的基因相同,但选择表达的基因不相同,A错误;
    B、用于转录的RNA聚合酶在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
    C、核基因的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而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C错误;
    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的mRNA序列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D。
    (2021届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生物试题)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性别差异有着紧密联系,雌激素能促进巨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科研人员为了研究雌激素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进行相关实验深入研究。
    (1)雌激素作为固醇类激素,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靶细胞,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结合到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调节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浓度为200ng/mL的雌激素动物细胞培养液处理巨噬细胞,对照组不添加雌激素,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据图1分析,雌激素处理对于巨噬细胞的增殖具有_________作用。
    (3)科研人员提取培养48h的巨噬细胞总RNA,利用反转录PCR法检测Dnmt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2分析,雌激素可以_________巨噬细胞Dnmt1基因(DNA甲基转移酶1基因)的表达,DNA甲基转移酶1可以对核基因进行修饰,在不改变基因________序列的前提下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据图1图2分析,雌激素处理前后Dnmt1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与巨噬细胞增殖的变化趋势__________。
    (4)科研人员推测雌激素对巨噬细胞增殖和Dnmt1表达的影响,可能受oct4基因的表达的调控。科研人员检测了雌激素处理前后oct4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3所示。

    综上所述,请你阐明雌激素对巨噬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人类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与雌激素对于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高度相似,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请你提出一种治疗乳腺癌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自由扩散 (2). 转录(表达) (3). 促进 (4). 显著提高(提高) (5). 碱基(碱基对、脱氧核苷酸) (6). 基本相同(相同、一致) (7). 雌激素通过促进oct4基因表达进而促进Dnmt1基因表达,导致巨噬细胞的增殖 (8). 降低乳腺细胞中oct4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乳腺细胞中Dnmt1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乳腺细胞雌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
    【解析】
    【分析】
    1、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性激素是固醇类激素,自由扩散进入细胞,进入细胞的性激素影响转录和翻译过程。
    2、根据柱形图可知,实验组中Dnmt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雌激素可以显著提高巨噬细胞Dnmt1基因。
    【详解】(1)雌激素作为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靶细胞,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结合到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调节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转录。
    (2)据图1分析,实验组中巨噬细胞的相对值高于对照组,说明雌激素处理对于巨噬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3)据图2分析,实验组中Dnmt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雌激素可以提高巨噬细胞Dnmt1基因的表达,DNA甲基转移酶1可以对核基因进行修饰,在不改变基因中碱基序列的前提下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据图1图2分析,雌激素处理前后Dnmt1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与巨噬细胞增殖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都是提高)。
    (4)雌激素处理后,实验组的oct4基因表达量在48小时内逐渐增大,与图1对应,说明雌激素通过促进oct4基因表达进而促进Dnmt1基因表达,导致巨噬细胞的增殖。
    (5)由于人类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与雌激素对于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高度相似,所以人们通过降低乳腺细胞中oct4基因的表达水平或降低乳腺细胞中Dnmt1基因的表达水平或降低乳腺细胞雌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来治疗乳腺癌。
    【点睛】本题通过实验考查动物激素调节、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等,重点考查动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能理解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021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上学期测评考试生物试题)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X、Y分别表示两种功能不同的酶,请据图分析,下面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X为解旋酶,Y为RNA聚合酶
    B. 该图中主要包括5种碱基、8种核苷酸
    C. a、b两处片段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D. 过程I在细胞核内进行,过程II在细胞质内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Ⅰ:图Ⅰ表示复制和转录过程,在复制过程中DNA的双链首先要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打开,以每条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利用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RNA,因此图中a为DNA分子,b为DNA模板链,X为解旋酶,Y为RNA聚合酶。
    分析图Ⅱ:图Ⅱ表示翻译过程,图中mRNA相继结合了3个核糖体,正在合成多肽链。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Ⅰ表示复制和转录过程,X为解旋酶,Y为RNA聚合酶,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既有DNA,又有RNA,所以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组成DNA和RNA的分别有4种),B正确;
    C.a处的碱基互补配对为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配对,即A―T、T―A、G―C、C―G,而b处的碱基配对为A―U、T―A、G―C、C―G,C正确;
    D.对真核细胞来说,过程Ⅰ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其次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可以进行,过程Ⅱ在细胞质内进行,D错误。
    故选D。




    26. (鞍山市鞍钢高中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学科试题)高等生物细胞中的nuc-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降解,进而导致细胞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凋亡可能是nuc-1基因表达的结果
    B. 癌细胞中不可能存在nuc-1基因
    C. 正常机体细胞中的nuc-1基因只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够成功表达
    D. 胚胎发育过程中所有细胞内的nuc-1基因表达始终处于休眠状态
    【答案】AC
    【解析】
    【分析】
    1、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适应环境及维持稳态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
    2、癌细胞是能无限增殖的不死细胞。
    【详解】A、nuc-1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分解,进而导致细胞死亡,由此推知细胞凋亡可能是nuc-1基因表达的结果,A正确;
    B、癌细胞中可能存在nuc-1基因,B错误;
    C、通过题干信息可知,正常机体细胞中的nuc-1基因只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够成功表达,C正确;
    D、胚胎发育过程中也存在细胞凋亡,因此胚胎发育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细胞内的nuc-1基因都处于休眠状态,D错误。
    故选AC。
    4. (泉州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试卷(一)) tRNA在翻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tRNA( )
    A. 能携带遗传信息 B. 具有催化功能
    C. 能与mRNA结合 D. 每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RNA分为mRNA、tRNA和rRNA,它们均为转录的产物,其中mRNA是翻译的模板,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rRNA是组成核糖体的成分;此外,还有少数RNA具有催化功能,如核酶。
    【详解】A、在RNA中,能携带遗传信息的是mRNA,A错误;
    B、在RNA中,具有催化功能的是rRNA,B错误;
    C、tRNA上的反密码子能与mRNA上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
    D、mRNA上每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tRNA上的一端有三个碱基能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叫做反密码子,D错误。
    故选C。
    5. (泉州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试卷(一))下图为DNA分于部分结构示意图,则高温导致DNA解链的作用部位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详解】高温会使DNA分子中连接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从而解开双链之间的螺旋,图中③为氢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 (泉州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试卷(一))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 天花病毒减毒后可用于制备天花疫苗
    C. 利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可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
    D. HIV的遗传物质可以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A、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
    B、天花病毒减毒后可用于制备天花疫苗,B正确;
    C、噬菌体属于病毒,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生存,不能直接利用培养基培养病毒,C错误;
    D、HIV属于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必须通过逆转录形成DNA才能与宿主细胞的基因组整合,D错误。
    故选B。
    22. (2021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生物试题(二),多选)热休克蛋白基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真菌和细菌等细胞中,在高温、感染、饥饿等条件的诱导下能指导合成热休克蛋白(HSPs),进而保护并修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HSPs的形成过程必须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B. HSPs基因的表达受环境的影响
    C. 植物细胞中HSPs增加有利于提高其耐热能力
    D. HSPs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进而可根据颜色的变化来确定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和有无。
    【详解】A、据题意可知应激蛋白存在细菌细胞中,而细菌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
    B、在一些应激源(如高温、感染、饥饿、代谢毒物等条件)诱导下,HSPs基因激活,指导合成热休克蛋白,因此HSPs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的影响,B正确;
    C、HSPs能保护细胞并促进细胞对各种刺激造成的损伤进行修复,因此植物中HSPs增加有利于提高其耐热能力,C正确;
    D、HSPs与双缩脲试剂在形成紫色沉淀,D正确。
    故选BCD。
    13.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一个DNA分子中有腺嘌呤2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0%,若DNA连续复制2次,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
    A. 20个 B. 30个 C. 90个 D. 120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1个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2n个与亲本相同的DNA分子。
    3.计算DNA分子复制n次需要游离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时,要先根据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已知条件,求出DNA分子中该种脱氧核苷酸数,用复制后增加的DNA分子数乘以一个DNA分子中该脱氧核苷酸数。
    【详解】由题意知,该DNA分子中A是20个,占全部碱基的20%,因此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总数目是100,G=C=30个,DNA连续复制2次,增加3个DNA分子,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是30×3=90个。故选C。
    1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含某种细胞器的数量与细胞的功能有关
    B. 没有DNA的生物不能完成性状遗传
    C. 没有核糖体的生物都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
    D. 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发生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和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2、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详解】A、细胞中含某种细胞器的数量与细胞的功能有关,如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数量较多,A正确;
    B、RNA病毒也能完成性状遗传,B错误;
    C、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没有核糖体的生物都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C正确;
    D、转录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细胞质也可发生,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发生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和线粒体,D正确。
    故选B。
    1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病毒
    B. 该病毒增殖所需的原料和能量均来自宿主细胞
    C. 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原体相比,二者遗传物质中都含有尿嘧啶
    D. 该病毒核酸彻底水解可生成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是一种RNA病毒。
    3、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病毒,A正确;
    B、该病毒增殖所需的原料和能量均来自宿主细胞,B正确;
    C、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原体(HIV)相比,二者遗传物质都是RNA,因此都含有尿嘧啶,C正确;
    D、该病毒核酸为RNA,其初步水解可生成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可生成磷酸、核糖、含氮碱基(A、C、G、U),D错误。
    故选D。
    3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O”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 ①和③ B. ③和④ C. ②和③ D. ②和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中可知,图①为ATP的结构简式,图②为核糖核苷酸,图③为DNA的片段,图④为tRNA,这些物质中都含有腺嘌呤。
    【详解】图①圆圈中为腺苷和磷酸组成的核糖核苷酸,图②圆圈中为腺嘌呤,图③圆圈中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图④圆圈中为腺嘌呤,相同的为②和④,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4.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只能在完整的细胞中进行,且都主要在细胞核或拟核中进行,DNA分子复制和转录的模板相同
    B. 三个过程都属于“中心法则”的内容
    C. 都可发生于任一生物体内,一种tRNA可以携带几种结构相似的氨基酸
    D. DNA复制发生差错时一定会导致表达出的蛋白质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中心法则的证内容: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中心法则的后续补充有: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详解】A、DNA分子的复制、转录都主要在细胞核或拟核中进行,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而DNA分子复制的模板是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而转录的模板是发生部分解旋的一条单链,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三个过程都属于“中心法则”的内容,B正确;
    C、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都可发生于任一生物体内,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C错误;
    D、DNA复制发生差错时不一定会导致表达出的蛋白质改变,因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导致蛋白质结构未必改变,D错误。
    故选B。
    4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HIV是逆转录病毒,其RNA在逆转录酶作用下生成病毒cDNA。AZT(叠氮胸苷)是碱基T的类似物,能取代T参与碱基配对,并且AZT是逆转录酶的底物,但是可阻断新病毒的形成,但不是细胞中DNA聚合酶的合适底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逆转录酶可被胃蛋白酶分解,不能被RNA酶分解,说明该酶的单体为氨基酸
    B. 在逆转录过程中,AZT可与碱基A发生互补配对
    C. AZT不会抑制细胞中DNA的复制
    D. AZT可抑制所有RNA病毒的繁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中心法则:
    (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
    (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2、紧扣题干信息“AZT(叠氮胸苷)是碱基T的类似物,能取代T参与碱基配对,并且AZT是逆转录酶的底物,可阻断新病毒的形成,但不是细胞中DNA聚合酶的合适底物”答题。
    【详解】A、逆转录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正确;
    B、AZT能取代T参与碱基配对,所以可以推测AZT可以与A(腺嘌呤)配对,B正确;
    C、AZT不是细胞中DNA聚合酶的合适底物,因此不会抑制细胞中DNA的复制,C正确;
    D、烟草花叶病毒不进行逆转录过程,进行的是RNA复制的过程,AZT不可抑制逆转录过程,D错误。
    故选D。
    47.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用无机催化剂镍可将半胱氨酸—tRNA复合物上的半胱氨酸还原成丙氨酸,若用还原后的丙氨酸—tRNA复合物参与翻译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新合成的蛋白质的功能不会发生改变
    B. 还原后的复合物上含有与半胱氨酸相对应的反密码子
    C. 一个核糖体可以同时结合3个以上的该复合物
    D. 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方式由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以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有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详解】A、还原后的丙氨酸—tRNA复合物参与合成的蛋白质的半胱氨酸被丙氨酸替代,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A项错误;
    B、该tRNA复合物上本来运输半胱氨酸,所以含有与半胱氨酸相对应的反密码子,B项正确;
    C、一个核糖体最多可以同时结合2个tRNA,C项错误;
    D、反密码子与密码子按碱基互补原则进行配对,与tRNA携带的氨基酸无关,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翻译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48.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如图为人体中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可以得出

    A. ①过程需要DNA单链作模板,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为其直接供能
    B. 过程①②者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且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C.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 基因1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M1、M2是转录形成的m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②是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据此分析。
    【详解】A. ①过程是转录,需要以DNA的一条链作模板,为其直接供能的物质是ATP,A错误;
    B. 过程①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但过程②在核糖体上进行,①中配对方式有:A-U、T-A、G-C和C-G;②是翻译过程,A和U配对、G和C配对,B错误;
    C.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
    D. 据图显示基因1发生突变,会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可知基因1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
    5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某细胞中有关物质合成如下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结构或物质。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用某药物抑制②过程,该细胞的有氧呼吸可能受影响
    B. 物质Ⅱ上也具有基因,此处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定律
    C. 图中③过程核糖体在mRNA上由左向右移动
    D. ③⑤为同一生理过程,所用密码子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种真菌细胞中有关物质合成示意图,其中①为DNA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转录过程,⑤为翻译过程,Ⅰ为核膜,Ⅱ为环状DNA分子。
    【详解】A、据图可知,细胞核DNA上的基因通过转录、翻译形成的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有氧呼吸,因此用某药物抑制②(转录)过程,该细胞有氧呼吸将受影响,A正确;
    B、物质Ⅱ上的基因属于细胞质基因,细胞质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B错误;
    C、③过程表示翻译,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且先结合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肽链最长,据此可知:③过程核糖体在mRNA上由右向左移动,C错误;
    D、③⑤均为翻译过程,由于翻译的模板mRNA不同,所用密码子的种类不一定相同,密码子的数量也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A。
    5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FX17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单链DNA,感染宿主细胞后,先形成复制型的双链DNA分子(其中母链称为正链DNA,子链称为负链DNA)。转录时以负链DA作为模板合成mRNA。下图为FX174噬菌体的部分基因序列及其所指导合成的蛋白质部分氨基酸(用图示Met、Ser等表示)序列。(起始密码:AUG;终止密码:UAA、UAG、UGA)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与宿主细胞DNA的正常复制过程相比,FX174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形成复制型双链DNA分子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负链DNA作为模板合成的mRNA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48%,mRNA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33%、23%,则与mRNA对应的复制型的双链DNA分子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D序列所含碱基数比基因E序列多____________个,基因E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上的终止密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基因D表达过程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中非模板链碱基替换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模板、酶不同(或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不需要解旋酶) (2). 22% (3). 183
    (4). UGA (5). T→C
    【解析】
    【分析】
    1、扣住题中关键信息“转录时以负链DNA作为模板合成mRNA”。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
    【详解】(1)噬菌体是一种DNA病毒,含有的核苷酸有4种,与宿主细胞DNA的正常复制过程相比,FX174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形成复制型双链DNA分子过程不同之处在于模板、酶不同。
    (2)已知mRNA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33%,23%,则对应的DNA区段中鸟嘌呤占(33%+23%)÷2=28%,所以与mRNA对应的复制型的双链DNA分子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50%-28%=22%。
    (3)据图可知基因D从起始到终止一共含有152个氨基酸和一个终止密码子,基因E从起始到终止一共含有91个氨基酸和一个终止密码子,基因D比基因E多出152-91=61个氨基酸。一个氨基酸由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密码子有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FX174噬菌体的基因为单链,故基因D比基因E多出61×3=183个碱基。基因E终止处碱基为TGA,则其对应的负链上的碱基为ACT,mRNA上的终止密码为UGA。
    (4)异亮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与苏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中第2个碱基不同,即由U变为C,则该基因中碱基对由A∥T替换成G∥C,非模板链上碱基变化为T→C。
    【点睛】试题分析:本题结合FX174噬菌体的部分基因序列及其所指导合成的蛋白质部分氨基酸序列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应用,能运用其延伸规律答题。
    10.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科学家从拟南芥中发现了基因IRTI,基因IRTI在酵母菌中表达可以使因缺铁而生长受阻的酵母菌突变体恢复生长,研究还发现缺铁胁迫能够诱导基因IRTI的表达,且在基因IRTI表达的酵母菌中,Cd2+、Mn2+和Zn2+等对铁的吸收有抑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IRTI的表达产物可能为铁离子的载体蛋白
    B. 酵母菌对Zn2+与Fe2+等吸收的量不会超过Ca2+
    C. Cd2+、Mn2+和Zn2+可能与Fe2+有共同的载体
    D. 缺铁胁迫能抑制酵母菌对Cd2+、Mn2+的吸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基因IRTI在酵母菌中表达可以使因缺铁生长受阻的酵母菌突变体恢复生长,因此可推测基因IRTI的表达产物可能为铁离子载体,又因“在基因IRTI表达的酵母菌中,Cd2+、Mn2+和Zn2+等对铁的吸收有抑制作用”,说明它们的载体有可能是共用一个。
    【详解】A、根据题意,基因IRTI在酵母菌中表达可以使因缺铁生长受阻的酵母菌突变体恢复生长,因此可推测基因IRTI的表达产物可能为铁离子载体,A正确;
    B、Zn与Fe为微量元素,Ca为大量元素,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Cd2+、Mn2+和Zn2+可能与Fe2+共用载体,所以其会抑制对Fe的吸收,C正确;
    D、缺铁胁迫能促进酵母对Cd2+、Mn2+的吸收,D错误。
    故选D。
    20.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细胞中原癌基因SIS可以表达生长因子,FMS基因可以表达生长因子受体,抑癌基因TP53编码的TP53蛋白,可抑制DNA的复制并启动细胞凋亡。下列关于这两类基因功能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SIS基因和FMS基因过量表达可能使细胞发展成癌细胞
    B. 若FMS基因突变后功能缺失,则细胞将获得无限增殖能力
    C. 癌细胞中TP53基因的表达量比不增殖细胞中的表达量高
    D. 病毒癌基因通过损伤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结构而使细胞癌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原癌基因SIS可以表达生长因子,FMS基因可以表达生长因子受体,二者正常表达时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如果二者过量表达可能使细胞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发展成癌细胞,A正确;
    B.根据题意和以上分析可知,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癌变,获得无限增殖能力,若FMS基因单一突变,不一定引起细胞癌变,B错误;
    C.癌细胞的形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如果癌细胞中TP53基因表达量高,则会抑制DNA的复制并启动细胞凋亡,细胞就不会癌变,C错误;
    D.导致细胞癌变的生物因素是病毒的癌基因往往整合到宿主细胞内的基因组中,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而不是损伤基因的结构,D错误。
    故选A。
    30.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小鼠细胞内存在转化因子
    B. 艾弗里运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 用32P标记噬菌体时,需在培养噬菌体的培养基中加入放射性32P的核苷酸
    D.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沉淀物有一定的放射性,可能与搅拌不充分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探究遗传的分子基础道路上,有很多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其中著名的三大实验为: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为活体转化和离体转化,活体转化得到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得R型转成S型;离体转化实验分别将S中的物质转入到R型中,得到DNA是S型菌的遗传物质的结论。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同位素示踪法分别标记噬菌体外壳和噬菌体的DNA,得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的结论。③烟草花叶病毒实验:分别将烟草花叶病毒的外壳和RNA去感染烟草,得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的结论。
    【详解】A、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内存在转化因子,A错误;
    B、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未运用同位素示踪法,B错误;
    C、对噬菌体作放射性32P标记时,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对其进行培养,C错误;
    D、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沉淀物有一定的放射性,可能与搅拌不充分有关,D正确。
    故选D。
    31.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如图是某同学做“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亲代T2噬菌体已用35S标记。下列关于本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P应用32P标记
    B. 本实验缺少对照,还需要再设计一组没有任何标记噬菌体进行的实验作为对照
    C. 图中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
    D. 实验中C对应部分有少量的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亲代噬菌体进入沉淀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P应该是正常的,不用放射性标记,A错误;
    B、单独以本组实验能够证明蛋白质未进入细菌,因此应设置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作为相互对照,B错误;
    C、图中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且只有亲代噬菌体用32P标记的情况下,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C错误;
    D、实验中C(子代噬菌体部分)对应部分有少量的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亲代噬菌体进入沉淀物导致的,D正确。
    故选D。
    32.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列关于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生物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一定存在DNA一蛋白质复合物
    B. Y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C. 细胞内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序与DNA中碱基对排列顺序无关
    D.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具有双链结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DNA分子在进行复制和转录过程中需要相关酶的参与。
    【详解】A、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转录需要RNA聚合酶,A正确;
    B、双链DNA分子两条链上配对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B错误;
    C、基因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序与DNA中碱基对排列顺序有关,C错误;
    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A。
    33.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如图是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②只需两种核糖核酸参与
    B. 所有mRNA都来自核DNA的转录
    C. 过程①②都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D. 图示核糖体在mRNA上由左向右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过程②为翻译过程,该过程需要mRNA、tRNA和rRNA三种核糖核酸的参与,A错误;
    B、mRNA是转录的产物,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可发生,B错误;
    C、过程①为转录,②为翻译,两个过程都可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C正确;
    D、根据肽链的长短可知,核糖体在mRNA的移动方向为从右向左,D错误。
    故选C。
    34.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肠杆菌转录的产物RNA无需加工即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
    B. 转录出的RNA上嘌呤所占比例与对应基因中嘌呤所占比例可能不相等
    C. HIV侵染人体后进行逆转录时,需T细胞提供逆转录酶、模板、能量和原料等
    D. 翻译时,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可显著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的过程。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所以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A正确;
    B、基因中嘌呤所占比例为50%,转录是以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所以合成的RNA链中嘌呤所占比例不一定为50%,B正确;
    C、逆转录酶和逆转录模板由病毒提供,C错误;
    D、翻译时,1条mRNA链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翻译出多条肽链,可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 (内蒙古自治区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GASA基因多在植物幼嫩的组织器官和生长旺盛的部位强烈表达。GASA蛋白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蛋白质,多定位于细胞壁。不同的GASA蛋白均含有一个相同的GASA结构域,其结构差异主要在亲水区域,而信号肽能引导整个蛋白的定位,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同GASA基因的碱基序列以及基因中与GASA结构域有关的碱基序列均可能不同
    B. GASA结构域的缺失或结构域中半胱氨酸的缺失均会造成GASA蛋白功能的丧失
    C. 高温胁迫能破坏植物的细胞壁,可能是高温使GASA蛋白的肽键断裂、空间结构破坏
    D. GASA蛋白的功能可能与细胞壁的扩展、细胞的伸长以及细胞的分裂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种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
    【详解】A、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同种氨基酸可由多种密码子决定,因此不同GASA基因的碱基序列以及基因中与GASA结构域有关的碱基序列均可能不同,A正确;
    B、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序列及肽链的空间结构都影响蛋白质的功能,B正确;
    C、高温能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使空间结构破坏,从而破坏植物的细胞壁,但是高温不能使肽键断裂,C错误;
    D、GASA 蛋白多定位于细胞壁,GASA 基因多在植物幼嫩的组织器官和生长旺盛的部位强烈表达,暗示GASA蛋白的功能可能与细胞壁的扩展、细胞的伸长以及细胞的分裂有关,D正确。
    故选C。
    【点睛】高温、强酸强碱都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活性,但肽键不会受到破坏。
    17. (内蒙古自治区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大联考生物试题)冠状病毒具有包裹在蛋白质衣壳外的一层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磷脂层和膜蛋白),还含有一些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可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下列相关推理错误的是( )
    A. 包膜的存在有利于维护病毒结构的完整性,无包膜病毒更容易被灭活
    B. 病毒包膜具有抗原性,可以帮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C. 冠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与噬菌体是相同的
    D. 子代病毒的形成,需要宿主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
    病毒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根据题意可知,冠状病毒除了具有以上结构外,还具有包裹在蛋白质衣壳外的一层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磷脂层和膜蛋白),还含有一些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可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侵染宿主细胞进行增殖。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冠状病毒不仅具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还具有类似于细胞膜的包膜,包膜的存在有利于维护病毒结构的完整性,无包膜保护的病毒更容易被灭活,A正确;
    B、根据题意,病毒包膜来源于宿主细胞膜,还含有一些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因此具有抗原性,且利用包膜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融合,可以帮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B正确;
    C、噬菌体的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没有包膜结构,通过吸附后将核酸注入宿主细胞,因此二者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不同,C错误;
    D、子代病毒的形成,需要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病毒的蛋白质,如膜蛋白和糖蛋白等,因此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D正确。
    故选C。
    31. (山西省吕梁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氧气是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保障。常氧下,细胞内的低氧诱导因子(HIF-la)会被蛋白酶体降解;低氧下,HIF-1a能促进相关基因(如EPO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HIF-1a蛋白在细胞质中_________________上合成,低氧时穿过_______________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2)据图分析,常氧下,HIF-1a和氧气结合,在__________________的催化下,HIF-1a发生了羟基化并和VHL蛋白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___,最终被蛋白酶体降解为若干碎片。
    (3)研究发现,高原居民能很好适应低氧环境与EPO基因的高表达有关。下列最有可能是EPO基因表达产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促红细胞生成素 B.胰岛素原
    C.甲状腺激素 D.白细胞抗原
    (4)科学家可以根据细胞内HIF-1a蛋白含量作为靶点研发药物。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群内部HIF-1a蛋白含量__________(选填“较高”“站本相同”“较低”)。
    【答案】 (1). 核糖体 (2). 核孔 (3). 脯氨酰羟基化酶 (4). HIF-1α-VHL复合物 (5). A (6). 较高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识图分析可知,在正常氧条件下,HIF-1α在脯氨酸羟化酶、蛋白酶体和VHL的作用下被降解;而在缺氧条件下,HIF-1α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促进EPO 基因 的表达,而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加,使得细胞适应低氧环境。
    【详解】(1)图中HIF-1a蛋白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合成,因为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低氧时穿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即促进EPO 基因 的表达。根据题图:HIF-1α能被蛋白酶降解,故其成分为蛋白质,被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图中其被降解所需要的条件有正常氧、脯氨酸羟化酶、VHL和蛋白酶体。
    (2)结合图示可知,正常氧条件下,常氧下,HIF-1a和氧气结合,在脯氨酰羟基化酶的催化下,HIF-1a发生了羟基化并和VHL蛋白结合,形成HIF-1α-VHL复合物,最终被蛋白酶体降解为若干碎片。
    (3)当人体处于缺氧状态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就会增加,刺激骨髓生成新的红细胞,并制造新血管,而红细胞能够运输氧气,从而适应低氧环境。据此推测,EPO基因表达产物的是促红细胞生成素,该激素能促进红细胞的产生,进而有利于运输氧气。即A正确。
    故选A。
    (4)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代谢旺盛,消耗氧气多,因此肿瘤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供能,据此可推测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处于低氧环境中,结合之前的分析可推测其细胞内部HIF-1a蛋白含量较高。
    【点睛】正确辨析题图中的相关信息并能合理的分析和利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癌细胞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6.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将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培养,让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子细胞至分裂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 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
    B. 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
    C. 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不被标记
    D. 有半数的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将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培养,让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但只有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单链含有标记;继续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子细胞至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但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标记,另一条不含标记,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DNA复制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4.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完整的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下图为真核细胞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合成、装配及运输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图所示过程可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
    B. 细胞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于rDNA中
    C. 核仁是合成rRNA和核糖体蛋白的场所
    D. 核糖体亚基在细胞核中装配完成后由核孔运出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显示出了核糖体的合成过程,位于核仁中的rDNA经过转录形成了rRNA前体物质,核糖体蛋白从核孔进入细胞核后,和rRNA前体结合,一部分生成了核糖体小亚基,另一部分和核仁外DNA转录形成的5S rRNA结合生成核糖体大亚基,都从核孔进入细胞质。
    【详解】A、有丝分裂中核膜、核仁已经在前期解体,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A错误;
    B、rDNA上的信息主要与核糖体合成有关,不是细胞的遗传信息的主要储存载体,B错误;
    C、从图中看出核仁是合成rRNA的场所,而核糖体蛋白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C错误;
    D、从图中看出,细胞核装配好核糖体亚基后从核孔中运出,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核糖体的合成过程,需要考生分析图示,理解图中核糖体的合成过程,结合教材转录和翻译的基本知识进行解答。
    50.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在DNA分子模型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A. 58 B. 78 C. 82 D. 88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构建一个脱氧核苷酸需要2个订书钉,构建一个含 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首先要构建20个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需要20个订书钉。将两个基本单位连在一起需要一个订书钉,连接10对碱基组成的DNA双链片段,需要将20个基本单位连成两条链,需要18个订书钉。碱基A有6个,A=T=6,那么G=C=4,A和T之间2个氢键,G和C之间三个氢键,碱基对之间的氢键需要6×2+4×3=24个订书钉连接。因此,共需要订书钉40+18+24=82个,C项正确,A、B、D项错误。
    【考点定位】DNA的分子结构
    54.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危害,这种病毒出现后,无论是医疗工作者还是科研工作者都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为材料,设计实验确定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而不是DNA病毒。
    (1)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
    (2)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_______
    【答案】 (1). 思路: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型冠状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型冠状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2). 结果及结论: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而非DNA病毒
    【解析】
    【分析】
    1、DNA和RNA的异同: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要标记病毒,应该先标记细胞,再用被标记的细胞培养病毒,这样才能得到被标记的病毒。

    【详解】DNA和RNA的化学组成存在差异,如DNA特有的碱基是T,而RNA特有的碱基是U,因此可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碱基T和碱基U,通过检测子代的放射性可知该病毒的类型。因此,实验思路:
    (1)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培养基中,之后再将新型冠状病毒接种到宿主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之后再将新型冠状病毒接种到宿主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无放射性,乙组有放射性,即为DNA病毒;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放射性,即为RNA病毒。
    15. (浙江省衢州、湖州、丽水四地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进入烟草叶细胞后,能繁殖出正常的病毒
    B. S型菌中有某种物质可诱导R型菌发生基因突变使其转化为S型菌
    C. 烟草花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通过RNA→DNA→RNA→蛋白质途径传递遗传信息
    D. 将S型活菌的DNA与R型活菌液体悬浮培养,接种至平板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表面均光滑
    【答案】A
    【解析】
    【分析】
    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专门感染植物,尤其是烟草及其他茄科植物。烟草花叶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RNA组成,只有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RNA。
    S型菌在培养基上形成表面光滑的菌落;R型菌在培养基上形成表面粗糙的菌落。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被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必然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将无毒的R型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菌;艾弗里通过分离提纯S型菌的各种物质,并分别与活的R型菌共同培养,证明了这种转化因子是DNA。在转化过程,S型菌的部分DNA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菌。
    【详解】A、烟草花叶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其RNA进入烟草叶细胞后,能利用烟草叶细胞内的原料、酶、核糖体等合成自身物质,繁殖出正常的病毒,A正确;
    B、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通过基因重组,B错误;
    C、烟草花叶病毒不属于逆转录病毒,在宿主细胞中通过途径传递遗传信息,C错误;
    D、将S型活菌的DNA与R型活菌液体悬浮培养,一段时间后只有部分R型菌转化为S菌(转化效率一般较低),因此接种至平板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大部分表面粗糙(R型菌),少部分表面光滑(S型菌),D错误。
    故选A
    17. (浙江省衢州、湖州、丽水四地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下图为细胞核内大分子合成时形成的杂交区域部分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片段中共有5种碱基,5种核苷酸
    B. ①为DNA中的模板链,②为mRNA
    C. ①中A与T所在的核苷酸之间通过氢键相连
    D. ADP去除一个磷酸基团后是组成②的基本单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片:①为DNA中的模板链,②为RNA,DNA是由4种碱基(A、T、G、C)组成,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是由4种碱基构成(A、U、G、C)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详解】A、该片段有5种碱基(A、T、U、G、C),核苷酸是8种,组成DNA和RNA的五碳糖不同,A错误;
    B、图示过程,①为DNA中的模板链,②为RNA,RNA包括mRNA、tRNA、rRNA,B错误;
    C、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链接,C错误;
    D、ADP失去一个磷酸基团是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DNA和RNA结构的比较,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1.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部分实验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噬菌体
    B. ②过程使用的细菌悬液不必进行放射性标记
    C. ③过程的目的是使噬菌体与细菌充分混合
    D. 若标记元素为35S,经④过程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独立生存。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①过程是为获得带标记的噬菌体,A错误;
    B、②过程为带标记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使用的细菌悬液不必进行放射性标记,B正确;
    C、③过程是在搅拌器中进行搅拌、离心,是为了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离,C错误;
    D、35S标记蛋白质外壳,故经过④过程后,放射性应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D错误。
    故选B。

    5. (广东省 2021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试题)下列有关“探索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不是
    B. 用S型菌的 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只有少量R型菌转化为S型菌
    C. 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和35S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 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验证明了RNA 是其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A错误;
    B、用S型菌的 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只有少量R型菌转化为S型菌,B正确;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和35S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将带标记的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混合培养,得到带标记的噬菌体,C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验证明了RNA 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7. (广东省 2021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试题)丙肝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通过受体介导入侵肝细胞。在肝细胞中,HCV以自身RNA为模板进行翻译和复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  )
    A. 肝细胞膜上存在 HCV 特异性识别的受体
    B. 合成子代 HCV 的遗传物质过程中会发生 A与 U 的配对
    C. HCV 需要自身核糖体参与其 RNA 翻译
    D. 适合的核苷酸类似物可以干扰 RNA 的复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HCV是一种RNA病毒,因此HCV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能编码NS3等多种蛋白质。一个正链RNA复制时,先合成出该RNA的互补链,再以互补链为模板合成该正链RNA,说明复制一次需要合成两条RNA。
    【详解】A、丙肝病毒(HCV)通过受体介导入侵肝细胞,说明肝细胞膜上存在 HCV 特异性识别的受体,A正确;
    B、合成子代 HCV 的遗传物质过程中,先合成出该RNA的互补链,再以互补链为模板合成该正链RNA,会发生 A与 U 的配对,B正确;
    C、HCV是病毒,不具有核糖体结构,C错误;
    D、RNA 复制过程需要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故适合的核苷酸类似物可以干扰 RNA 的复制,D正确。
    故选C。
    14.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结合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的核苷酸序列中
    B. 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C. 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D. 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中心法则:
    (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
    (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A、细胞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的核苷酸序列中,A正确;
    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也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正确;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C正确;
    D、基因的两条链互补配对,因此所含遗传信息不同,D错误。
    故选D。
    15.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某种能进行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植物的花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C 和c)共同决定,花中相关色素的合成途径如图所示,理论上纯合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A. 3 种 B. 20 种 C. 10 种 D. 5 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花中相关色素的合成途径,基因a能控制酶1的合成,酶1能将白色前体物合成红色素;基因B能控制酶2合成,酶2能将红色素合成紫色素;基因C能控制酶3的合成,酶3能将白色前体物合成紫色素,因此紫花的基因型为aaB_cc或_ _C_,因此理论上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3×3×2=20种,其中纯合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共5种,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基因、酶与色素之间的关系,判断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再根据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计算。
    18.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 在含R型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和DNA酶,培养基中有S型菌出现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成功,是因为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将蛋白质与DNA分开研究
    D. 赫尔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来侵染细菌,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可能检测到放射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详解】A、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可能蕴含遗传信息,A正确;
    B、DNA可被DNA酶水解,因此将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基中不会出现S型细菌,故B错;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单独研究它们的作用,故C正确;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少量存在于上清液中,故D正确;
    故选B。
    19.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下列关于DNA结构及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决定DNA分子的特异性
    B. 减数分裂中DNA的两条链分别进入两个细胞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C. DNA分子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D. DNA的复制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2、DNA复制:(1)特点: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3、DNA复制的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详解】A、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及数目决定DNA分子的特异性,A错误;
    B、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B错误;
    C、单链DNA分子中碱基直接与脱氧核糖连接,相邻脱氧核糖连接在同一磷酸上,即DNA分子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C正确;
    D、真核生物中DNA复制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原核生物中DNA复制发生在拟核、细胞质中,D错误。
    故选C。
    20.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将某细菌在含有15N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后,再转移到含有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6小时后提取DNA进行分析,得出含15N的DNA占DNA总量的比例为1/32,则某细胞的分裂周期是
    A. 1小时 B. 1.6小时 C. 2小时 D. 4小时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其结果分析如下:

    (1)DNA分子数
    ①子代DNA分子数=2n个;
    ②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2个;
    ③不含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2n-2)个。
    (2)脱氧核苷酸链数
    ①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2n+1条;
    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2条;
    ③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数=(2n+1-2)条。
    【详解】含15N的DNA占DNA总量的比例为1/32,即为2/64,因此子代DNA有64个,复制了6次,则分裂周期是1小时,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1.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   )
    A. 0条 B. 20条
    C. 大于0条小于20条 D. 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文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并与DNA分子复制建立联系。
    【详解】玉米体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的。依题意和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可推知,在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均含有20条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上含有的双链DNA分子中都只有一条链被32P标记。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分子完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其中只有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的一条链被32P 标记。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因着丝点分裂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0条,其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有20条。由于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所以在第二次分裂结束后,所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为0~20条。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22.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在皮肤细胞中会发生①②
    B. 基因1和基因2的遗传信息相同
    C. ③④反映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 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⑥⑦过程不能完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途径有2条,一是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即图中①②③④过程,二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即图中⑤⑥⑦。
    【详解】A、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①②发生在红细胞中,⑥⑦发生在皮肤细胞中,A错误;
    B、基因1控制血红蛋白的合成,基因2控制络氨酸酶的合成,两者遗传信息不同,B错误;
    C、③④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正确;
    D、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不是酪氨酸酶不能合成,D错误。
    故选C。
    8. (华中师大一附中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下图为人体细胞中携带亮氨酸的 RNA 循环作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的表达均需要通过图示的过程才能实现
    B. 氨酰 tRNA 通过三个密码子与 mRNA 识别,并将氨基酸释放下来
    C. 离开核糖体—mRNA 复合体的 tRNA 可再次结合亮氨酸,但不能结合其他氨基酸
    D. 核糖体移动至终止密码后,离开复合体并结合相同的 mRNA,才进入下一个循环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tRNA在氨酰tRNA酶、ATP作用下转化为氨酰tRNA,氨酰tRNA运送亮氨酸进入核糖体后,核糖体与mRNA形成复合体,氨酰tRNA将亮氨酸加入肽链,释放tRNA。
    【详解】A、因为基因的表达产物包括蛋白质和RNA(rRNA和tRNA)。如果产物是蛋白质,就有转录与翻译过程;如果产物是RNA,就只是转录过程,没有翻译过程,A错误;
    B、氨酰tRNA通过携带的反密码子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并将氨基酸释放下来,B错误;
    C、一种tRNA只能运输一种氨基酸,不能结合其他氨基酸,C正确;
    D、一条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核糖体移动至终止密码后,离开复合体,离开复合体后的核糖体不一定会结合相同的mRNA,D错误。
    故选C。
    8. (华中师大一附中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下图为人体细胞中携带亮氨酸的 RNA 循环作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的表达均需要通过图示的过程才能实现
    B. 氨酰 tRNA 通过三个密码子与 mRNA 识别,并将氨基酸释放下来
    C. 离开核糖体—mRNA 复合体的 tRNA 可再次结合亮氨酸,但不能结合其他氨基酸
    D. 核糖体移动至终止密码后,离开复合体并结合相同的 mRNA,才进入下一个循环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tRNA在氨酰tRNA酶、ATP作用下转化为氨酰tRNA,氨酰tRNA运送亮氨酸进入核糖体后,核糖体与mRNA形成复合体,氨酰tRNA将亮氨酸加入肽链,释放tRNA。
    【详解】A、因为基因的表达产物包括蛋白质和RNA(rRNA和tRNA)。如果产物是蛋白质,就有转录与翻译过程;如果产物是RNA,就只是转录过程,没有翻译过程,A错误;
    B、氨酰tRNA通过携带的反密码子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并将氨基酸释放下来,B错误;
    C、一种tRNA只能运输一种氨基酸,不能结合其他氨基酸,C正确;
    D、一条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核糖体移动至终止密码后,离开复合体,离开复合体后的核糖体不一定会结合相同的mRNA,D错误。
    故选C。
    10. (华中师大一附中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材料的选择对实验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赫尔希和蔡斯在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时就是以 T2 噬菌体做为实验材料,在该实验过程中,实验之所以取得成功,T2 噬菌体所体现出的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遗传物质是 DNA,而不是 RNA
    B. 不能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生存
    C. 侵染的宿主细胞只能是大肠杆菌
    D. 侵染细胞时只有 DNA 进入宿主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探究DNA是遗传物质,而不是蛋白质等其他物质,进行实验时,应将DNA、蛋白质及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研究每种物质的作用。用同位素示踪法探究证明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低;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
    【详解】A、噬菌体、乙肝病毒等病毒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A错误;
    B、噬菌体是一种细菌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不能单独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培养,但只要是病毒,都无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B错误;

    C、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藻类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但这并不是实验成功的原因,C错误;
    D、赫尔希和蔡斯所选择的T2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DNA进入了大肠杆菌,实现了DNA和蛋白质的完全分离,这样可以单独的研究二者的功能,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D正确。
    故选D。
    26.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关于赫尔希和蔡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B. 子代噬菌体外壳蛋白主要是在大肠杆菌体内合成的,少数由亲代遗传给子代
    C. 噬菌体DNA的合成模板来自亲代噬菌体
    D. 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经过搅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A错误;
    B、合成噬菌体外壳蛋白原料是大肠杆菌提供的,子代噬菌体外壳蛋白全部是在大肠杆菌体内合成的,B错误;
    C、子代噬菌体DNA中除了模板DNA链外均来自大肠杆菌,C正确;
    D、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27.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与此相关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 “双螺旋”结构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B. 遗传物质的多样性主要由碱基数目决定
    C. “半保留”复制保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D. 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使后代获得遗传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1、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其中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
    2、DNA分子复制的方式:半保留复制。
    3、DNA分子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详解】A、“双螺旋”结构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A正确;
    B、遗传物质的多样性主要由碱基排列顺序决定,B错误;
    C、“半保留”复制保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C正确;
    D、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使后代获得遗传多样性,D正确。
    故选B。

    【点睛】
    28.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②③是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B. DNA复制时,④的形成不需要DNA聚合酶
    C. ①和②交替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 DNA分子中碱基对⑨越多,其热稳定性越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一个DNA分子的片段,其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④为氢键,⑤为A,⑥为G,⑦为C,⑧为T,⑨为碱基对。
    【详解】A、图中①与②③不是同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组成部分,所以①②③不能构成一个DNA的基本单位,A错误;
    B、DNA复制时,④的形成不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形成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B正确;
    C、①和②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确;
    D、DNA分子中碱基对⑨(A-T)越多,氢键的相对含量越少,其热稳定性越低,D正确。
    故选A。
    29.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 在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中,有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知它的结构有一个腺嘌呤,则它的其他组成应是( )
    A. 3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胸腺嘧啶
    B. 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胞嘧啶
    C. 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胸腺嘧啶
    D. 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尿嘧啶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个脱氧核苷酸包括一分子的脱氧核糖、一分子的磷酸和一分子的含N碱基,连接两个互补碱基之间的是氢键,碱基对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与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配对形成氢键的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这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可表示 。
    【详解】由分析可知,这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其他组成应是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C正确,
    故选C。
    30.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分析某生物全部的核酸,发现嘌呤碱基占56%,嘧啶碱基占44%,此生物不可能是( )
    A. T2噬菌体 B. 大肠杆菌 C. HIV D. 果蝇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与RNA的判定方法:
    (1)若核酸分子中有脱氧核糖,一定为DNA;有核糖一定为RNA。
    (2)若含“T”,一定为DNA或其单位;若含“U”,一定为RNA或其单位。因而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可探知DNA或RNA,若细胞中大量利用“T”,可认为进行DNA的复制;若大量利用“U”,可认为进行RNA的合成。
    (3)但T不等于A或嘌呤不等于嘧啶,则为单链DNA,因双链DNA分子中A=T、G=C、嘌呤(A+G)=嘧啶(C+T)。
    (4)若嘌呤不等于嘧啶,则肯定不是双链DNA(可能为单链DNA,也可能为RNA)。
    【详解】A、噬菌体属于DNA病毒,只含DNA一种核酸,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嘌呤碱基总数应等于嘧啶碱基总数,这与题意不符,A正确;
    B、大肠杆菌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碱基,其中DNA所含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但RNA所含嘌呤碱基总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因此该生物可能为大肠杆菌,B错误;
    C、HIV病毒属于RNA病毒,其所含嘌呤碱基总数可能等于嘧啶碱基总数,C错误;
    D、果蝇含有DNA和RNA两种碱基,其中DNA所含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但RNA所含嘌呤碱基总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因此该生物可能为果蝇,D错误。
    故选A。
    32.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果蝇的tra基因转录产生的前体信使RNA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进行选择性的加工,从而产生不同的最终转录产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tra基因转录产生的RNA经加工后的碱基序列可能不同
    B. RNA通过选择性加工,可以使tra基因表达出不同的蛋白质
    C. 这一过程可以使tra基因在不同条件下控制的性状不同
    D. 最终转录产物不同的原因是tra基因的两条链均作模板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抓住题中“tra基因转录产生的前体信使RNA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进行选择性的加工,从而产生不同的最终转录产物”。
    2、转录:
    (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场所:主要是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
    (3)条件:
    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
    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
    酶:RNA聚合酶;
    能量:ATP。
    (4)转录的产物:mRNA,tRNA,rRNA。
    【详解】A、据题意“tra基因转录产生的前体信使RNA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进行选择性的加工,从而产生不同的最终转录产物”,说明tra基因转录产生的RNA经加工后的碱基序列可能不同,A正确;
    B、据题意可知,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切为多种mRNA,进而翻译成不同的蛋白质,B正确;
    C、由于“前体信使RNA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进行选择性的加工,从而产生不同的最终转录产物”,所以可翻译不同的蛋白质而控制的性状不同,C正确;
    D、转录是以tra基因的一条链作模板,D错误。
    故选D。
    33.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下列与基因表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的表达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B. 基因表达时,遗传信息先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
    C. 转录时,RNA聚合酶不断合成氢键,使mRNA持续延伸
    D. 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包括A-T、U-A、C-G、G-C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表达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是重要的生命活动,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在核糖体中进行。
    【详解】A、基因的表达包括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A错误;
    B、基因表达的过程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遗传信息先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B正确;
    C、转录时,RNA聚合酶不断合成磷酸二酯键,使mRNA持续延伸,C错误;
    D、翻译过程中的碱基配对发生在tRNA和mRNA之间,碱基配对方式包括A—U、U—A、C—G、G—C,D错误。
    故选B。
    34.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表现的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③过程中需要多种tRNA,tRNA不同,所搬运的氨基酸也不相同
    B. 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
    C. 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
    D. ①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③表示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一种tRNA只能搬运一种氨基酸,不同的tRNA可能搬运相同的氨基酸,A错误;

    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改变,B正确;
    C、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C正确;

    D、①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该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D正确。
    故选A。

    【点睛】
    35.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中心法则概括了自然界生物的遗传信息的流动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过程只需要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逆转录酶三种酶参与
    B. 若①和④的产物都是同一段DNA,则合成该DNA的模板也相同
    C. 一个基因可能影响多种性状,一种性状也可能由多个基因控制
    D. ①②③④⑤均有碱基互补配对,其中配对方式相同的是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逆转录过程,⑤为RNA分子复制过程。
    【详解】A、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该过程除了需要DNA聚合酶,还需要解旋酶,A错误;
    B、①表示DNA的复制,④表示逆转录,模板分别是DNA的两条链和RNA单链,B错误;
    C、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一个基因可能影响多种性状,一种性状也可能由多个基因控制,C正确;
    D、①②③④⑤均有碱基互补配对,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的是②转录和④逆转录,都是一条DNA链和一条RNA链互补配对,D错误。
    故选C。
    37.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下图为某 DNA 分子片段,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处代表碱基胸腺嘧啶
    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部位②,DNA 聚合酶可作用于部位①
    C. DNA 中任意两互补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比例为 50%
    D. 把该 DNA 放在含15N 的培养液中复制三代,子三代中只含15N 的DNA 占 7/8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图表示DNA 分子片段,其中①表示氢键;②表示磷酸二酯键;③表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详解】A、③处代表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A错误;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 聚合酶的作用于部位都是②磷酸二酯键,B错误;
    C、双链DNA 中,任意两互补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比例为 50%,C错误;
    D、把该 DNA 放在含 15N 的培养液中复制三代,子三代中DNA共有8个,其中只含 15N 的DNA 有7个,故占 7/8,D正确。
    故选D。
    41.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核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可能用到的密码子: AUG -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 -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 -酪氨酸)。

    (1)反映遗传信息表达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过程,b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 ,②加工成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度分化的细胞无法完成a过程,分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含有核糖的有_____ (填数字); ⑤转运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__。
    (4)图中翻译的方向为____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
    (5)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两个途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c   (2). RNA聚合酶 (3). 细胞核 (4). 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5). ②③⑤ (6). 苯丙氨酸 (7). 从左向右 (8).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9).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是DNA,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是mRNA,b表示转录过程;③是核糖体,④是多肽链,⑤是tRNA,c表示翻译过程。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1)遗传信息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即图丙中的b、c过程;b是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②是mRNA,该物质加工成熟的场所是细胞核。
    (2)细胞分化是指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3)核糖是组成RNA的重要成分,图中含有核糖的是②mRNA、③核糖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和⑤tRNA。⑤tRNA的反密码是AAG,则对应的密码子是UUC,对应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
    (4)依据图中的起始密码子AUG以及箭头指示,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左向右。
    (5)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两个途径分别是: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点睛】本题结合转录、翻译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条件、场所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
    43.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根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相关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20世纪40年代,艾弗里及其同事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A66) 破碎后,设法除去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然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甲: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R型细菌+R型细菌的培养基培养R型细菌+S型细菌。
    实验乙: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蛋白酶+R型细菌+R型细菌的培养基培养R型细菌+S型细菌。
    实验丙: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酯酶+R型细菌+R型细菌的培养基培养R型细菌+S型细菌
    实验丁: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DNA酶+R型细菌+R型细菌的培养基培养R型细菌
    ①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的形态来判断细菌的类型。设置实验甲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②混合培养后出现的S型细菌与原S型细菌(A66)的遗传物质___ (填 “相同”或“不完全相同”)。混合培养后产生S型细菌的实质是发生了____________(变异类型)。
    (2)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实验,进一步表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填序号)。
    (3)通过上述两个实验______(填 “能”或“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菌落 (2). 作为对照 (3). 不完全相同 (4). 基因重组 (5). ②①④③ (6). 不能 (7).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8). 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解析】
    【分析】
    1、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2、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3、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详解】(1)①实验中,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来判断细菌的类型,R型肺炎双球菌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设置实验甲的目的是作为对照。
    ②混合培养后出现的S型细菌与原S型细菌(A66)的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因为混合培养后出现的S型细菌中含有R型菌的遗传物质。R型菌转变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步骤是:②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④离心分离→③放射性检测。
    (3)上述两个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历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
    B. 摩尔根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 克里克借助数学模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两大遗传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详解】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但未提出基因的概念,A错误;
    B、摩尔根通过红眼和白眼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利用物理模型构建法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错误。
    故选B。
    12.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细胞核内的小分子RNA(snRNA)的长度约为100~215个核苷酸。snRNA 共分为7类,由于含有丰富的碱基U,编号为U1~U7。通常,snRNA与蛋白质结合成复合物,称为核小核糖核蛋白颗粒(snRNP),主要参与mRNA的加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彻底水解细胞内的snRNA可获得8种不同的产物
    B. U1~U7类型的snRNA的差别主要在于碱基的种类不同
    C. snRNP功能异常会通过影响翻译过程来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D. snRNA普遍疗在于各种动植物、真菌、细菌等的细胞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小分子RNA(snRNA)属于RNA的一种,由4种核糖核苷酸脱水聚合而成,由于只存在于细胞核内,所以原核细胞内无snRNA。
    【详解】A、彻底水解细胞内的snRNA可获得4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
    B、U1~U7类型的snRNA的差别主要在于碱基的含量不同,B错误;
    C、snRNP主要参与mRNA的加工,mRNA是翻译的模板,其功能异常会通过影响翻译过程来阻碍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
    D、snRNA只存在于细胞核内,故细菌等原核细胞中没有snRNA,D错误。
    故选C。
    14.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 研究中心法则的过程中科学家发现某些抗生素能打乱核糖体对mRNA的选择,而接受单链DNA代替mRNA,由单链DNA指导翻译出多肽序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链DNA指导合成多肽的过程中存在T- A的碱基配对方式
    B. 该发现可以说明DNA中的遗传信息可能直接传递到蛋白质
    C. 单链DNA指导合成多肽的过程中没有RNA的参与
    D. 单链DNA中的某些遗传信息不会流入氨基酸序列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单链DNA指导翻译出多肽序列,即是以单链DNA为模板,合成多肽的过程,此过程碱基配对的方式为A-U、T-A、G-C、C-G。
    【详解】A、单链DNA中“T”与反密码子中“A”碱基互补配对,A正确;
    B、此过程可将DNA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中,B正确;
    C、单链DNA代替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仍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r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核糖体来合成蛋白质,C错误;
    D、单链DNA上有些片段不具有遗传效应,故单链DNA中的某些遗传信息不会流入氨基酸序列中,D正确。
    故选C。
    17.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教学测试)下图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与物质放射性强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B. 甲表示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C. 乙表示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上清液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D. 乙表示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上清液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详解】A、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随保温时间变化应该是先增加再降低,不能用图甲表示,A错误;
    B、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较低,且与保温时间没有关系,不能用图甲表示,B错误;
    C、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上清液放射性含量的变化应该用图甲表示,C错误;
    D、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上清液放射性含量较高,且与保温时间没有关系,可用图乙表示,D正确。
    故选D。
    20.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教学测试)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会随着复制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在人体生殖细胞中存在端粒酶,能够将变短的DNA末端重新加长。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变短的DNA只影响DNA复制,不影响表达
    B. 端粒酶在修复DNA时,需要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C. 人体生殖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不含端粒酶基因
    D. 端粒酶可为DNA重新加长提供模板,并且具有逆转录酶活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分析,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可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从而导致细胞衰老和凋亡,而端粒酶中RNA能逆转录形成DNA,进而能延长缩短的端粒。
    【详解】A、变短的DNA既影响DNA复制,也影响表达,A错误;
    B、端粒酶在修复DNA时,需要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B错误;
    C、根据题干分析,人体生殖细胞和其他细胞含端粒酶基因,但因为选择性表达,在生殖细胞中表达,C错误;
    D、端粒酶中的蛋白质能够催化染色体DNA的合成,即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DNA,因此端粒酶作用的实质是催化逆转录过程,D正确。
    故选D。
    2. (诸暨市2020年12月高三诊断性考试试题)如图是蛋白质合成时tRNA分子与mRNA分子配对的情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tRNA携带氨基酸分子的部位为乙端
    B. t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氨基酸
    C. 图中戊处上下链之间的化学键为氢键
    D. 密码子和反密码子之间的化学键为氢键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蛋白质合成时tRNA分子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情形,甲表示氨基酸与tRNA结合部位,戊表示tRNA中氢键,丙丁表示mRNA。
    【详解】A、tRNA上的甲端是结合氨基酸分子的部位,A正确;
    B、氨基酸上没有碱基,因此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不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B错误;
    C、图中戊处为局部双链结构,该处上下链中间通过氢键连接,C正确;
    D、密码子和反密码子之间碱基互补配对通过氢键连接,D正确。
    故选B。
    11. (诸暨市2020年12月高三诊断性考试试题) 用含放射性碱基的培养液培养被T2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粉碎大肠杆菌分离得到放射性 RNA,并分别与T2噬菌体的DNA、大肠杆菌的DNA杂交,检测两组的放射性度并把结果绘制成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所用放射性碱基可选用3H标记的尿嘧啶
    B. 放射性RNA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
    C. 曲线a表示放射性RNA与大肠杆菌DNA杂交的结果
    D. 随着感染时间增加,细菌基因的活动受到抑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基因的表达”是指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酸。
    【详解】A、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可以用3H标记尿嘧啶标记RNA,A正确;
    B、RNA能与DNA杂交,那RNA一定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B正确;
    C、曲线a表示放射性RNA与噬菌体T2的DNA杂交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大量繁殖,且抑制了噬菌体的寄生抑制了大肠杆菌的转录过程,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和T2噬菌体DNA杂交的放射性RNA所占百分比越来越高,说明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而和大肠杆菌DNA杂交的放射性RNA所占百分比越来越低,说明其转录受到抑制,D正确。
    故选C。
    【点睛】



    1. (四川省成都市2020-2021学年高新区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根据图1至图3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假设图1所示的母链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有腺嘌呤400个,则其第3次复制时消耗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______个。
    (2)图2所示物质甲的名称为______,丙的全称是______。
    (3)图3所示肽链②③④结构相同的原因是______。
    (4)与图3所示过程相比,图2所示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______。
    (5)科学家们发现:HIV病毒除能进行如图所示有关过程外,还能进行______。
    【答案】2400  RNA聚合酶  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都以同一mRNA为模板  T-A或A-T  逆转录
    【解析】解:(1)已知一个DNA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有腺嘌呤400个,A=T,G=C,则G=(1000×2-400×2)÷2=600,则其第3次复制时消耗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600×2(3-1)=2400个。
    (2)由图可知,图2过程为转录,物质甲的名称为RNA聚合酶,丁为RNA,则丙的全称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3)图3所示肽链②③④结构相同,原因是都以同一mRNA为模板翻译而来。
    (4)图3所示过程是翻译,碱基配对方式是U-A或A-U,图2所示过程为转录,碱基配对方式是T-A或A-T,A-U,与图3所示过程相比,图2所示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或A-T。
    (5)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除能进行DNA复制、转录、翻译,还能进行逆转录。
    故答案为:
    (1)2400
    (2)RNA聚合酶   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3)都以同一mRNA为模板
    (4)T-A或A-T
    (5)逆转录
    分析图1:图1为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分析图2:图2为转录过程,其中甲为RNA聚合酶,乙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丙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丁为mRNA。
    分析图3:图3为翻译过程,①为mRNA,②③④为多肽,⑤为核糖体。
    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识图、判断并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

    6. (辽宁省2020~2021学年新高考联合调研考试)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巧妙地设计实脸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下列实验方法组合正确的是
    ①先用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连续培养大肠杆菌
    ②先用含有14N的NH4Cl标记大肠杆菌DNA
    ③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液中,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
    ④加入解旋酶、DNA聚合酶以及一定量的脱氧核苷酸
    ⑤亲代和子代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记录并比较不同密度条带的DNA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详解】科学家用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来培养大肠杆菌,让大肠杆菌繁殖几代,获得双链均带标记的DNA,再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有14N的普通培养液中,然后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再将提取的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DNA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进行复制,无须提供酶和原料。正确的实验方法组合为①③⑤。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探究DNA复制方式需要先用15N标记DNA,再用14N的培养基培养细菌,观察子代DNA的标记情况。
    16.(辽宁省2020~2021学年新高考联合调研考试) 为研究拟南芥的AtCIPK基因对烟草抗旱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将该基因转入烟草得到甲、乙、丙三个转基因品种,变量处理后的第7天检测AtCIPK基因和抗干旱基因NtLE5的表达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表达量
    品种
    AtCIPK基因相对表达量
    NtLE5基因的表达量
    0天
    7天

    5.31
    1.01
    1.81

    5.52
    1.05
    1.83

    7.05
    1.26
    3.08

    0
    0.98
    0.95

    A. 丁组与其他实验组在变量处理前都需要提供适宜的光照和进行干旱处理
    B. 基因表达量的分析可利用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以基因的相对含量反映转录的情况
    C. 除了检测基因的表达量外,实验还需比较转基因烟草植株与普通烟草植株的生长量
    D. AtCIPK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促进NtLE5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之间是相互影响的,AtCIPK基因相对表达量为0时,NtLE5基因的表达量不变,随着AtCIPK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增加,NtLE5基因的表达量增加,说明AtCIPK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促进NtLE5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
    【详解】A、丁组与其他实验组在变量处理前都需要提供适宜的光照并浇水使其正常生长,变量处理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停止浇水,A错误;
    B、检测基因表达量时先提纯RNA,用逆转录的方法得到DNA,定时定量分析特定基因的含量用于反映转录的情况,相对表达量大说明基因的表达活跃,B正确;
    C、除了检测基因的表达量外,实验还需比较转基因烟草植株与普通烟草植株的生长量,用于检测转基因烟草的抗旱能力,C正确;
    D、由题表中数据可以看出,AtCIP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抗干旱基因NtLE5的表达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AtCIPK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促进NtLE5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借基因表达的知识点,考察学生对实验的原则、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分析总结能力。
    19.(河南省巩义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卷) 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发生了基因重组,A项错误;
    格里菲斯实验证明了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但还不知道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B项错误;
    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需先用32P标记细菌,再用这些细菌标记噬菌体的DNA,C项错误;
    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项正确。
    故选D。
    20. (河南省巩义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卷)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A. 58 B. 78 C. 82 D. 88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构建一个脱氧核苷酸需要2个订书钉,构建一个含 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首先要构建20个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需要20个订书钉。将两个基本单位连在一起需要一个订书钉,连接10对碱基组成的DNA双链片段,需要将20个基本单位连成两条链,需要18个订书钉。碱基A有6个,A=T=6,那么G=C=4,A和T之间2个氢键,G和C之间三个氢键,碱基对之间的氢键需要6×2+4×3=24个订书钉连接。因此,共需要订书钉40+18+24=82个,C项正确,A、B、D项错误。
    【考点定位】DNA的分子结构
    21. (河南省巩义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卷)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
    B. 密码子位于t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
    C. 密码子位于r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
    D. 密码子位于r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mRNA上每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三个这样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因此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位于tRNA上。
    故选A。
    【点睛】遗传信息、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遗传信息

    密码子

    反密码子

    存在位置

    在DNA上,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在mRNA上,是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

    在tRNA上,是与密码子互补配对的3个碱基

    作用

    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直接决定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与mRNA上3个碱基互补,以确定氨基酸在肽链上的位置

    对应关系



    32. (河南省巩义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卷)如图为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过程,甲代表甲硫氨酸,丙表示丙氨酸,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①是_________,其形成与细胞核中的_________有关。
    (2)②是_________,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是_________,在叶肉细胞中的合成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丙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在DNA分子中不转录此密码子的链(非模板链)上相应的碱基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核糖体 (2). 核仁 (3). tRNA (4). 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参与翻译过程 (5). mRNA (6).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7). GCU (8). GCT
    【解析】
    【分析】
    核仁的功能:合成某种RNA以及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的功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1)①为核糖体,其形成与细胞核中的核仁有关。
    (2)②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参与翻译过程。
    (3)③为mRNA,在叶肉细胞中的合成场所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4)由图以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CU;DNA分子中决定丙氨酸密码子的模板链上相应的碱基序列是CGA,不转录此密码子的链上相应的三个碱基的序列是GCT。
    【点睛】在转录过程中,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U配对,T与A配对,G与C配对,C与G配对。
    5. (福建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生物试卷)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传物质,当时人们做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
    A. 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 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 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D.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台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答案】C
    【解析】
    【详解】早期人们认为: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这是不同生物差异的直接原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承担者,与蛋白质的生物性状密切相关;蛋白质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从而引起了结构的不同,因此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后来发现,蛋白的热稳定性差,易变性失活,并且不能自我复制,而DNA比蛋白质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所以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6.(福建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生物试卷) 利用DNA指纹技术进行亲子鉴定具有极高的准确率,下列不能作为该项技术的科学依据的是
    A.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不同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C. 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中的核DNA是相同的
    D. 子代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DNA的结构、来源及与染色体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因为组成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故DNA具有多样性;特定的DNA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故DNA又有特异性。
    【详解】A.无论是否有亲子关系,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在染色体上都呈线性排列,不能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A符合题意;B.不同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故DNA具有特异性,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B不符合题意;C.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是有丝分裂而来,故核DNA是相同的,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C不符合题意;D.子代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即核DNA一半来自于父亲,一半来自于母亲,携带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故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需注意本题要求选择不能作为该项技术的科学依据的选项。DNA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不同生物的DNA不相同,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的核DNA相同,每个个体均含有来自双亲的遗传物质,这些均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
    7.(福建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生物试卷) 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其可能的原理是( )
    A. 抗生素能干扰核仁功能,从而抑制核糖体的形成
    B. 抗生素能阻止tRNA和mRNA的结合,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C. 抗生素能阻止前体mRNA形成成熟mRNA
    D. 抗生素能抑制纤维素和果胶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因此没有核仁、核膜等结构,细菌有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为肽聚糖。
    【详解】A、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核仁,A错误;
    B、mRNA翻译成蛋白质过程在核糖体上合成,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阻止tRNA和mRNA结合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
    C、原核生物没有内含子,没有前体mRNA形成成熟mRNA的过程,其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C错误;
    D、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D错误。
    故选B。
    15.(福建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生物试卷) 大肠杆菌拟核DNA是环状DNA分子,将无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置于含3H标记的dTTP的培养液中培养,使新合成的DNA链中的脱氧胸苷均被3H标记。在第二次复制未完成时将DNA复制阻断,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对此实验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DNA复制过程中,双链会局部解旋
    B. Ⅰ所示的DNA链被3H标记
    C. DNA复制以两条链为模板
    D. DNA复制过程中,两条子链是非同步进行复制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的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的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
    识图分析可知,大肠杆菌拟核中的DNA两条链都做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
    【详解】A、DNA复制过程中,会边解旋边复制,因此双链会局部解旋,A正确;
    B、识图分析可知,Ⅰ所示的DNA链是新合成的子链的一部分,由于原料是被3H标记的,因此Ⅰ所示的DNA链有3H标记,B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双链DNA复制时两条链都作为模板,C正确;
    D、由图示中第二次复制未完成时被阻断的DNA可知,DNA复制过程中,两条子链是同步进行复制的,D错误。
    故选D。
    16. (福建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生物试卷)甲、乙两个DNA分子的蛋白质编码序列的碱基对数量相同,其转录模板链中的碱基(A+T)/(G+C)值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NA分子的蛋白质编码序列


    转录模板链中(A+T)/(G+C)
    0.8
    1.25

    A. 甲比乙的结构稳定性更高
    B. 甲、乙中(A+C)/(G+T)的值相同
    C. 甲转录形成的mRNA中(A+U)/(G+C)=0.8
    D. 乙的非模板链中(A+T)/(G+C)=0.8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双链DNA分子中,(A+T)/(G+C)的值在双链和两条单链中是相等的,因此甲DNA分子中(A+T)/(G+C)=0.8,A//T对占4/9,G//C对占5/9;乙DNA分子中(A+T)/(G+C)=1.25,A//T对占5/9,G//C对占4/9。
    【详解】A、DNA分子中,A//T有2个氢键,G//C对有3个氢键,氢键越多DNA分子越稳定,而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的G//C对比乙多,因此甲比乙的结构稳定性更高,A正确;
    B、双链DNA分子中,A与T相等,G与C相等,所以甲、乙中(A+C)/(G+T)的值都等于1,B正确;
    C、转录过程中,A与U配对,T与A配对,G与C互配,因此甲转录形成的mRNA中(A+U)/(G+C)=0.8,C正确;
    D、(A+T)/(G+C)的值在两条单链中是相等的,因此乙的非模板链中(A+T)/(G+C)=1.25,D错误。
    故选D。
    17. (福建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生物试卷)胰腺癌死亡率高达90%,曾夺走了乔布斯的生命,近来发现胰腺癌患者血液中有一种含量较多的特殊物质—一种名为HSATII的非编码RNA(即不编码蛋白质的RNA),这一特殊RNA可以作为胰腺癌的生物标记,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这种特殊的非编码RNA与mRNA彻底水解后,均可得到6种终产物
    B. 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此种特殊的RNA自由进出
    C. 作为胰腺癌生物标记的RNA,其翻译成的蛋白质中一般含20种氨基酸
    D. 这种特殊的非编码RNA在胰腺癌患者细胞的细胞质内合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RNA彻底水解后有6种产物,包括4种碱基、核糖和磷酸,A项正确;
    B.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此种特殊的RNA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但不能自由进出,B项错误;
    C.这种可作为胰腺癌生物标记的RNA属于非编码RNA,不能翻译形成蛋白质,C项错误;
    D.这种特殊的非编码RNA(HSATⅡ)是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的,D项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A。
    18.(福建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生物试卷) 如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不能从图中得出的结论是( )

    A. 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B.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 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 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表达是指控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特定的基因控制特定的性状。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还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由图可知,精氨酸是由N-乙酸鸟氨酸在4种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的,4种酶是由相应的基因控制合成的,A正确;
    B、图中信息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正确;
    C、若基因②不表达,导致酶②不能合成,与基因③和④能否表达无关,C错误;
    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说明脉胞霉体内基因①发生突变,不能合成酶①,使体内的N-乙酸鸟氨酸不能转化鸟氨酸,D正确。
    故选C。
    21.(福建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生物试卷) 农历2019岁末,临近春节,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并出现死亡病例和传染现象,我国政府及早采取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科学家检测发现这场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2002年中国的SARS疫情和2012年中东的MERS疫情也都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下图表示冠状病毒的增殖过程,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_____,请写出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_____。
    (2)图中②③过程需要的酶为_____,来源于_____。
    (3)若(+)RNA含有碱基1000个,其中腺嘌呤占10%,鸟嘌呤占20%,胞嘧啶占30%,尿嘧啶占40%。复制产生100个子代病毒,则至少需要胞嘧啶_____个。
    (4)图中①是_____过程,该过程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两种RNA上的_____和_____之间。若①过程的模板有一个碱基发生了替换,病毒蛋白的结构会发生改变吗?并说明理由。_____
    (5)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多聚核糖体形成的意义是_____。
    【答案】 (1). RNA (2).
    (3). RNA聚合酶 (4). 冠状病毒RNA翻译产生 (5). 29900 (6). 翻译 (7). 密码子 (8). 反密码子 (9). 不一定,因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密码子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可能不会改变其对应的氨基酸 (10). a→b (11). 少量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解析】
    【分析】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2、核糖体的成分是蛋白质和RNA。
    【详解】(1)冠状病毒是一种致病性很强的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为:。
    (2)图中②③过程是RNA的复制,需要的酶为RNA聚合酶,来源于冠状病毒RNA翻译产生。
    (3)已知(+)RNA含有碱基1000个,其中腺嘌呤占10%,鸟嘌呤占20%,胞嘧啶占30%,尿嘧啶占40%,复制产生100个子代病毒,其中至少需要一个(-)RNA,则至少需要胞嘧啶为(100-1)×300+200=29900个。
    (4)图中①是翻译过程,该过程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两种RNA上的密码子和反密码子之间。若①过程的模板有一个碱基发生了替换,因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密码子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可能不会改变其对应的氨基酸,故病毒蛋白的结构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5)由图可知,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a→b,多聚核糖体形成的意义是少量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病毒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目的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够结合背景材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18. (安徽省2021届高三五校联考生物试题)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对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分别接种在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 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其侵染细胞时只有其核酸进入宿主细胞
    C.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所得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有关
    D. 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噬菌体是一种病毒,病毒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生物,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侵染被35S和32P分别标记的大肠杆菌获得的,A错误;
    B、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其侵染细胞时只有其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实现DNA、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的遗传特性,B正确;
    C、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细菌,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少数具有放射性,C错误;
    D、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D错误。
    故选B。
    19.(安徽省2021届高三五校联考生物试题) 已知一段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所占比例为20%,由这段DNA转录出来的mRNA中,胞嘧啶的比例是( )
    A. 20% B. 30% C. 40% D. 无法确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
    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
    【详解】由DNA分子双链的A(腺嘌呤)碱基含量无法得知模板单链中的A(腺嘌呤)碱基的含量,因此无法确定mRNA中C(胞嘧啶)的比例。D正确。
    故选D。
    20. (安徽省2021届高三五校联考生物试题)如图为中心法则图解.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过程③只发生在含有逆转录酶的病毒中
    B. 能发生①过程的细胞均可进行②⑤
    C. 除⑤外,①~④过程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 ①②⑤过程均可在植物分生区的细胞核中发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其中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逆转录过程,④为RNA分子复制过程,⑤为翻译过程。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详解】A、由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过程③逆转录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A错误;
    B、细胞生物体内发生的过程是DNA分子复制,就能发生转录和翻译过程,即图中的①②⑤,B正确;
    C、⑤中也可发生碱基配对,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识别,因此中心法则的内容中都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错误;
    D、植物分生区细胞的细胞核中可以发生①DNA的复制过程和②转录过程,但是不能进行翻译过程,⑤翻译过程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D错误。
    故选B。
    【点睛】
    21. (安徽省2021届高三五校联考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表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基因的结构
    B. 遗传病患者体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C. 基因表达的过程不一定需要DNA的参与
    D. 染色体变异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其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所以一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A错误;
    B、遗传病患者体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正确;
    C、RNA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时有可能无需DNA的参与,C正确;
    D、 染色体变异分为数量变异和结构变异,结构变异有四种重复,倒位,易位,缺失,数量上的多了或者少了,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变异都不一定引起生物的性状的改变,D正确。
    故选A。
    【点睛】
    22. (安徽省2021届高三五校联考生物试题)某人发现了一种新的二倍体高等植物,对其中的4对均由单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如株高、种子的形状等遗传规律很感兴趣。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这些相对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下列解释或结论合理的是( )
    A. 该植物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只有4条非同源染色体
    B. 花药离体培养后所得植株可显示出所有感兴趣的性状
    C. 联会时交叉互换可导致这些感兴趣的基因之间发生基因重组
    D. 正常情况下,不可能有两个感兴趣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4对相对性状如株高、种子形状等的遗传都是独立遗传的,说明这些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据此答题。
    【详解】A、由题可知,该植物的一个染色体组中至少有4条非同源染色体,A错误;
    B、题目中没法得出该结论,B错误;
    C、联会时交叉互换只能是等位基因的基因重组,感兴趣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两种基因在一起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
    D、正常情况下,感兴趣的基因位独立遗传,因此不可能有两个感兴趣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D。
    【点睛】
    25. (安徽省2021届高三五校联考生物试题)下列有关DNA的研究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据DNA的衍射图谱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呈双螺旋结构
    B. 使用DNA酶处理叶绿体中的细纤维,发现了细胞质中存在DNA
    C. 运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差速离心法证明了DNA半保留复制
    D.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叶绿体的基质中细纤维状物质可以被DNA酶水解,因为酶具有专一性,DNA酶只能催化DNA水解,因此这种种细纤维结构是DNA。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A错误;
    B、叶绿体中有细纤维存在,用DNA酶处理后细纤维消失,说明叶绿体中含有DNA,B正确;
    C、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利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同位素示踪技术,C错误;
    D、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2P、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30. (安徽省2021届高三五校联考生物试题)回答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问题:
    (1)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在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中,虽然艾弗里与赫尔希、蔡斯的实验方法并不相同,但他们的实验设计思路却是一样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53年,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发现了DNA分子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即_____________结构,并建立了DNA的___________(填概念、数学、物理)模型,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__________而成。
    (4)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某病毒遗传物质的种类,需先将宿主细胞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再用该病毒感染培养后的细胞,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培养基中的各种核苷酸是否都需要标记?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2). 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的直接的研究它们的作用 (3). 双螺旋 (4). 物理 (5). 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 (6). 不需要 (7). 如果对各种核苷酸都进行标记,则该病毒的核酸无论是DNA还是RNA,在病毒中均能检测到放射性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1)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生物遗传物质是R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与艾弗里的实验设计思路相同,都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3)1953年,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发现了DNA分子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即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并建立了DNA的物理模型,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而成。
    (4)如果各种核苷酸都进行标记,则该病毒的核酸无论是DNA还是RNA,在病毒中均能检测到放射性,因此培养基中的各种核苷酸是不需要都标记。
    【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7. (广东省2021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内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该基因的两条链可分别为模板以提高蛋白质合成的效率
    B. 图示过程会出现在蓝藻细胞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由a→b
    C. ②过程需要tRNA、mRNA、rRNA的参与,并且此过程会出现A-U配对
    D. ①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此酶能识别DNA分子中特定的碱基序列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是转录过程,②是翻译过程。
    【详解】A、①是转录过程,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A错误;
    B、蓝藻没有细胞核,所以可以进行边转录边翻译的过程,从图中看出,b端核糖体上多肽链更长,所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a→b,B正确;
    C、②是翻译过程,需要tRNA、mRNA、rRNA的参与,并且此过程会出现mRNA和tRNA配对的现象,所以存在A-U配对,C正确;
    D、①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参与,此酶能识别DNA分子中特定的碱基序列,D正确。
    故选A。


    12.(广东省2021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AB段对应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有形成大量抗R型细菌的抗体
    B. 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的
    C. 图乙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
    D. 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裂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大部分具有放射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b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R型细菌会增多,该实验中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然后大量增殖。从理论上讲,乙图中的放射性只会出现在上清液中,但在实际操作中沉淀物中也会出现部分放射性。乙图中的实验如果没经过搅拌过程,则很多噬菌体会附着在细菌表面,经过离心后会进入沉淀物中,使得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强。
    【详解】小鼠产生抗体要经过体液免疫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甲图中AB段对应时间段内R型细菌含量增多,说明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A正确;由于是将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所以甲图中最初的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但之后产生的S型细菌主要是由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增殖而来的,B正确;乙图中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菌,所以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C正确;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所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裂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少部分具有放射性,D错误。
    10.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下列关于人胃蛋白酶基因在细胞中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转录时基因的两条链可同时作为模板
    B. 转录时会形成DNA-RNA杂合双链区
    C. RNA聚合酶结合起始密码子启动翻译过程
    D. 翻译产生的新生多肽链具有胃蛋白酶的生物学活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胃蛋白酶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胞中,胃蛋白酶基因在胃细胞中选择性表达,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胃蛋白酶的合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分子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详解】A、转录是以DNA(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的,A错误;
    B、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分子的过程,会形成DNA-RNA杂合双链区,B正确;
    C、RNA聚合酶结合启动子启动转录过程,C错误;
    D、翻译产生的新生多肽链还需要经过加工才能成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胃蛋白酶,D错误。
    故选B。
    11.(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 下列有关生物性状遗传方面的判断合理的是( )
    A. 受精卵中含有从父母双方来的基因数量相同,但其发育过程中能表达的基因却不同
    B. 性染色体 Y 上的基因无论显隐性,所控制的性状都可以在子一代的雄性个体中表现
    C. 遗传病患者的神经细胞中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D. 在高等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若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能遗传给下一代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受精作用指的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中染色体有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受精卵细胞核中从父母双方来的基因数量相同,但细胞质中的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来自母方的基因数目多一些 。
    2、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及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A、受精卵细胞核中从父母双方来的基因数量相同,但细胞质中的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故来自母方的基因数目多一些,A错误;
    B、若X染色体上有Y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则Y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隐性性状不一定都能在子一代的雄性个体中表现,B错误;
    C、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及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患者体内不含有致病基因,C错误;
    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如果发生在精原或卵原细胞的过程中,精(卵)原细胞可以通过减数分裂传给下一代,D正确。
    故选D。
    14.(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比例决定的
    B.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C. 在DNA分子结构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只含有1个DNA分子
    【答案】B
    【解析】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而不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比例决定的,A错误;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而不是随机的,B正确;在DNA分子结构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错误;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染色体复制之后和着丝点分裂之前),D错误。
    16.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下图是果蝇的性染色体的结构模式图(Ⅰ表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Ⅲ表示非同源区段)。果蝇的刚毛(A)对截毛(a)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Ⅰ区段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分别表示Y染色体和X染色体
    B. 果蝇种群中与刚毛和截毛有关的基因型有7种
    C. 两杂合刚毛亲本杂交,后代雄果蝇中一定既有刚毛,也有截毛
    D.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Ⅰ区段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由于果蝇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故甲、乙分别表示X染色体和Y染色体。
    【详解】A、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因此,甲、乙分别表示X染色体和Y染色体,A错误;
    B、果蝇种群中雌性个体与刚毛和截毛有关的基因型有3种,雄性个体有4种,一共有7种,B正确;
    C、两杂合刚毛亲本杂交的组合类型有两种,即XAXa×XAYa、XAXa×XaYA,若是后一种杂交组合,则后代雄果蝇全为刚毛,C错误;
    D、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II区段上,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解题关键在于识别图中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
    17.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入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
    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
    ④用15N标记的噬满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以上4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主要部位是
    A. 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 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 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D. 沉淀、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根据元素组成可确定,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注入到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此离心时,细菌沉在底部,蛋白质外壳在上清液中。
    【详解】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35S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3H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④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由于15N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蛋白质外壳出现在上清液中,15N标记的噬菌体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
    故选D。
    18.(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 埃博拉病毒(EBV)(—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埃博拉出血热(EBHF),导致极高的死亡率。EBV与人体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一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B. 过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相同
    C. 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D. 直接将EBV的一RNA注入人体细胞将引起EBHF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埃博拉病毒的增殖过程是,先以-RNA为模板合成mRNA,再以mRNA为模板合成-RNA,同时翻译成相应的蛋白质,蛋白质与-RNA组装成子代病毒。
    【详解】根据前面对题图的分析,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RNA中嘧啶(C+U)比例与mRNA嘌呤(A+G)相同,所以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A正确;过程②翻译形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所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相同、数量不一定相同,B错误;EBV增殖过程需要细胞提供四种核糖核苷酸和能量等,C错误;依题意,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需要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才能进行增殖,由此可见,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不能引起EBHF,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以社会热点问题为情境,结合埃博拉病毒的增殖过程,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题图和文字叙述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9.(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 某基因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用15N加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1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2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X层全部是仅含14N的基因 B. w层与Z层的核苷酸之比为1/4
    C. w层中含15N标记胞嘧啶3150个 D. 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3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中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则A=T=1050个,G=C=450个;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得8个DNA分子,其中2个含有14N和15N,6个只含15N.由于DNA分子为双链结构,所以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共得到2个含有14N的DNA单链,14个含有15N的DNA单链。
    【详解】由于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X层全部是含14N和15N的基因,A错误;由于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了8个DNA分子,含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15N标记的有14条链,所以W层与Z层的核苷酸之比为2/14=1/7,B错误;由于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了8个DNA分子,含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15N标记的有14条链.又在含有3000个碱基的DNA分子中,腺嘌呤占35%,因此胞嘧啶占15%,共450个,所以W层中含15N标记胞嘧啶为450×14÷2=3l50个,C正确;在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相连,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的8个DNA分子中,2个DNA分子含14N和15N,6个DNA分子只含15N,所以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要区分试管中不同层面的物质,图1的结果是不同标记的DNA分层;图2是不同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分层;其次是要熟悉有关DNA的半保留复制的相关计算规律。
    20.(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 图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与DNA复制的共同点,都是以DNA单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的
    B. ③过程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酶、ATP等
    C. 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通过蛋白质间接表现,苯丙酮尿症是通过蛋白质直接表现
    D. HIV和T2噬菌体都可以在人体细胞内进行①③这两个基本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转录,②表示转运RNA,③表示翻译。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这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
    【详解】A、①是转录过程,转录和复制都是以DNA链为模板,DNA复制以DNA双链为模板,复制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转录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A错误;
    B、③过程是翻译,直接需要的物质或结构有mRNA、氨基酸、tRNA、核糖体、酶、ATP,B正确;
    C、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而苯丙酮尿症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的,C错误;
    D、HIV是RNA病毒,侵入人体T细胞后,逆转录形成DNA,再进行①③过程;T2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人体细胞,因此T2噬菌体不可以在人体细胞内进行①③过程,D错误。
    故选B。
    22.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反映遗传信息表达的是_____(填字母)过程,b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②加工成熟的场所是_____。
    (2)图中含有核糖的是_____(填数字);⑤转运的氨基酸是_____。
    (3)该DNA片段应有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氢键有_____个,第三次复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_____个。
    【答案】 (1). b、c (2). RNA聚合酶 (3). 细胞核 (4). ②③⑤ (5). 苯丙氨酸 (6). 2 (7). 29 (8). 28
    【解析】
    【分析】
    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题图分析,图中①是DNA,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是mRNA,b表示转录过程;③是核糖体,④是多肽链,⑤是tRNA,c表示翻译过程。
    【详解】(1)遗传信息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即图丙中的b、c过程;b是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②是mRNA,在真核生物体内,该物质产生后需要进行加工,该物质加工成熟的场所是细胞核。
    (2)核糖是组成RNA的重要成分,图中含有核糖的是②mRNA、③核糖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和⑤tRNA。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②中碱基序列为AUGGCUUCUUUC,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一丙氨酸一丝氨酸一苯丙氨酸,可见图中的⑤上反密码子对于的密码子为UUC,因此其携带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
    (3)该DNA片段为链状,每条单链上均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因此该双链DNA片段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由mRNA上的碱基可以看出,在DNA片段中,含有碱基对A-T共7个,碱基对C-G5个,由于A-T之间有两个氢键,C-G之间有三个氢键,因此氢键总数=7×2+5×3=29个。由②可推知该DNA片段含有7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第三次复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3-1×7=28个。
    【点睛】熟知基因表达的含义以及该过程中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图中的生物学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基因表达过程以及DNA结构和复制过程中碱基的相关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6. (四川省遂宁市2021届高三零诊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某植物的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相邻的基因M和R,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示片段中存在8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两基因均以b链为模板转录产生mRNA
    C. 两基因的表达都离不开mRNA、rRNA、tRNA的参与
    D. 减数分裂时a和b链将随等位基因的分离而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示为某二倍体植物细胞内的2号染色体上有M基因和R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为AUG,可推知基因M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而基因R以a链为模板合成mRNA。
    【详解】A、图示片段为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相邻的基因,因此存在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
    B、M基因和R基因所编码的各自蛋白质的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则基因M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而基因R以a链为模板合成mRNA,B错误;
    C、基因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在翻译过程中系统三种RNA,即mRNA、rRNA、tRNA的参与,因此两基因的表达都离不开mRNA、rRNA、tRNA的参与,C正确;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不是随着a、b链的分开而分离,D错误。
    故选C。
    【点睛】
    14.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列结构中有关圆圈中A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ATP中的A为腺苷(由腺嘌呤和脱氧核糖组成)
    B. DNA分子中的A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 RNA分子中的A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核苷酸中的A为腺嘌呤
    D. 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含有腺嘌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一为ATP的结构模式图,其中A代表腺苷;图二为DNA片段,其中A代表脱氧核糖核苷酸;图三为RNA片段,其中A代表核糖核苷酸;图四为核苷酸结构图,其中A代表含氮碱基腺嘌呤。
    【详解】A、ATP中的A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A错误;
    B、DNA分子中以含氮碱基的不同决定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图中A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正确;
    C、在RNA片段中,A代表核糖核苷酸;核苷酸中A代表含氮碱基腺嘌呤,C正确;
    D、题图中的物质都含有腺嘌呤,组成元素均为C、H、O、N、P,D正确;
    故选A。
    40.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 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 基因和染色体都是真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
    D. 基因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

    【详解】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DNA是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C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D正确。
    15. (河南省南阳市2020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如图l为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细胞周期中RNA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图1为浆细胞,则该细胞核膜上的核孔数目会明显增多
    B. 图2中分裂间期出现两个高峰主要是因为转运氨基酸的tRNA增多
    C. 图2中分裂期RNA含量低,原因之一是染色体高度螺旋化
    D. 若A基因表达的产物是呼吸酶,则每次转录的模板链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图1为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细胞核中的基因通过转录形成RNA,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分析图2:图2为一个细胞周期中RNA相对含量的变化,由于分裂间期的变化为
    时期
    主要时间
    G1期
    主要进行RNA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S期DNA的复制做准备
    S期
    主要进行DNA分子复制
    G2期
    有丝分裂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
    因此,在分裂间期出现两个高峰;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进行转录,且已转录的mRNA也发生了降解,因此RNA含量较低。
    【详解】A、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抗体,因此其核膜上的核孔数目会明显增多,A正确;
    B、图2中RNA的两个高峰主要是由于mRNA含量明显增多所致,该时期的tRNA作为运载氨基酸的工具,其含量并未明显增加,B错误;
    C、图2中分裂期RNA相对含量低,是由于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进行转录,且已转录的mRNA也发生了降解,C正确;
    D、若基因A表达的产物是呼吸酶,则只有每次转录的模板链相同才能合成相同的酶,D正确。
    故选B。
    16. (河南省南阳市2020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在人体神经细胞中能正常完成的生理活动有( )
    ①核DNA→核DNA ②氨基酸→蛋白质 ③核糖核苷酸→mRNA
    ④葡萄糖进入线粒体 ⑤染色质→染色体 ⑥[H]+O2→H2O
    ⑦H2O→[H]+O2 ⑧核糖体合成乙酰胆碱 ⑨剧烈运动时CO2与O2比值增大
    A. 6项 B. 5项 C. 4项 D. 3项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神经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成熟动物细胞,不再继续分裂,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能进行产物为乳酸的无氧呼吸,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基因表达,据此答题。
    【详解】①核DNA→核DNA,表示核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人体神经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进行分裂,则不发生DNA的复制,①错误;
    ②氨基酸→蛋白质,表示蛋白质合成,人体神经细胞能合成所需蛋白质,如呼吸酶等,②正确;
    ③核糖核苷酸→mRNA表示DNA的转录,人体神经细胞能进行转录过程合成mRNA,③正确;
    ④在细胞有氧呼吸过程,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必须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继续氧化分解,④错误;
    ⑤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发生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前期,但人体神经细胞一般不进行分裂,⑤错误;
    ⑥[H]+O2→H2O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人体神经细胞在有氧的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会发生该过程,⑥正确;
    ⑦H2O→[H]+O2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水的光解,人体神经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⑦错误;
    ⑧乙酰胆碱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不是由核糖体合成的,⑧错误;
    ⑨剧烈运动时神经细胞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CO2与O2比值不变,⑨错误。
    因此①④⑤⑦⑧⑨错误,②③⑥正确。
    故选D。
    30. (河南省南阳市2020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某DNA (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l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2,错误的是( )

    A. Y层全部是仅含15N的DNA
    B. Z层与W层的核苷酸之比为1/8
    C. w层中含15N标记胞嘧啶3150个
    D. 该DNA分子碱基间的氢键数是碱基数的1.15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有3000个碱基,A有1050个,T有1050个,G=C=450,该DNA分子复制后得到8个DNA分子,其中被14N标记的有2个DNA分子,占总DNA分子的1/4,X表示14N/15N的杂交DNA分子,Y代表仅含15N的DNA分子,用解旋酶处理后,得到16条DNA单链,Z为最初的两条14N链,W为新合成的15N链。
    【详解】A、由于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Y层全部是含15N的DNA,A正确;
    B、在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相连,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的8个DNA分子,16条单链,2条单链分子仅含14N和14个DNA分子只含15N,所以Z层和W层核苷酸之比应该为1:7,B错误;
    C、复制n次所需某种核苷酸的数量计算=m(2n-1),根据分析,胞嘧啶为450个,既被15N标记的胞嘧啶=450×(23-1)=3150个,C正确;
    D、该DNA分子A-T碱基对有1050对,每对2个氢键,G-C碱基对有450对,每对3个氢键,氢键数/碱基数=(1050×2+450×3)/3000=1.15,D正确。
    故选B。
    31. (河南省南阳市2020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如图表示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间的传递规律,①、②、③、④、⑤、⑥分别表示结构或物质。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 1、图 2 所示的生理过程完全相同
    B. 图 1 表示细菌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过程,图 2 表示酵母菌细胞内核基因的表达过程
    C. 图 2 信息反映多个核糖体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有利于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D. 图 1 所示过程的方向是从右向左,②、③、④、⑤表示正在合成的多肽链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1表示翻译过程, ①表示mRNA,②、③、④、⑤表示正在合成的多肽链,⑥表示核糖体。图2表示边转录边翻译过程,①表示DNA,②、③、④、⑤表示mRNA,据此答题。
    【详解】A.图1表示翻译过程,图2表示边转录边翻译过程,两图所示的过程不完全相同,A错误;
    B.图1中的①表示mRNA,且图1是翻译过程,不可以发生细菌细胞内,在细菌体内转录与翻译是同时进行的,而图2中的①是DNA,整个过程表示边转录边翻译的过程,可表示原核生物(细菌)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过程,不能表示真核生物酵母菌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过程,B错误;
    C.图2信息反映多个核糖体完成多条多肽链的合成,有利于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C错误;
    D. 图 1中②③④⑤表示正在合成的4条多肽链,从肽链的长短可知翻译过程的方向是从右向左,D正确。
    故选D。
    32. (河南省南阳市2020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动植物细胞中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其可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UTR或者CDS序列配对,促进mRNA的降解,从而抑制靶基因的表达。人类有约1/3的基因表达受到miRNA的调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miRNA、mRNA、tRNA都由DNA转录而来
    B. miRNA对靶基因的调控发生在转录后的阶段
    C. miRNA的碱基序列与靶基因相应的mRNA的相同
    D. 细胞核中的RNA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miRNA能够绑定目标mRNA上的互补序列,促进mRNA的降解,可见其通过阻断翻译过程来进行基因表达调控。
    【详解】A、miRNA、mRNA、tRNA都属于RNA,都由DNA转录而来,A正确;
    B、根据miRNA的作用原理,其可通过与靶基因的mRNA特定的碱基序列配对,促进mRNA的降解,阻断靶基因的表达,可见其通过阻断翻译过程来进行基因表达调控,B正确;
    C、根据miRNA的作用原理,其可通过与靶基因的mRNA特定的碱基序列配对,因此miRNA的碱基序列与靶基因相应的mRNA的碱基序列互补,C错误;
    D、核孔是细胞中一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细胞核中的RNA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D正确。
    故选C。
    33. (河南省南阳市2020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现在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是由2019-n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2020年2月l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把该病毒最终命名为“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已知SARS-CoV-2属于+ssRNA病毒(正链单链RNA病毒),病毒的ss(+)RNA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成蛋白质。其增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RNA复制酶也可用于宿主细胞体内RNA合成
    B. (+)RNA的嘧啶碱基数与(-)RNA的嘧啶碱基数相等
    C. ss(+)RNA控制合成蛋白质时,同样离不开tRNA和核糖体的参与
    D. 子代病毒的遗传性状由亲代RNA病毒和宿主细胞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据图分析,一方面,病毒以ss(+)RNA为模板,指导合成病毒相关蛋白质,为翻译过程。另一方面以病毒ss(+)RNA为模板表达出RNA复制酶,RNA复制酶完成负链RNA的合成,以及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
    2、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宿主细胞体内的RNA合成是以其DNA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的,A错误;
    B、据图可知,(+)RNA是以(-)RNA为模板复制而来的,二者碱基满足互补配对原则,因此(+)RNA的嘧啶碱基数与(-)RNA的嘌呤碱基数相等,B错误;
    C、病毒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完成,需宿主细胞中的tRNA和核糖体的参与,C正确;
    D、子代病毒的遗传性状由亲代RNA病毒决定,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图中病毒的基因表达的过程,进行解答,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中心法则的相关内容,难度不大。
    34. (河南省南阳市2020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某二倍体植物细胞基因型为AA,其体细胞中一个基因A突变为基因a,A基因编码138个氨基酸的多肽,a基因使相应mRNA增加一个相连的三碱基序列,编码含有139个氨基酸的多肽(不考虑交叉互换和染色体变异)。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突变的a基因在该二倍植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4个
    B. A基因与a基因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姐妹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C. 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D. 如果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子一代,则最早在子三代中能分离得到的基因型为aa的纯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体细胞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生殖细胞突变一般可以遗传给子代。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详解】A、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植物突变为Aa后,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2个突变的a基因,A错误;
    B、A基因与a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B错误;
    C、由于a基因使相应mRNA增加一个相连的三碱基序列,编码含有139个氨基酸的多肽,所以在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也可能只有1个氨基酸不同,C正确;
    D、如果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子一代,则最早在子二代中就能分离得到的基因型为aa的纯合子,D错误。
    故选C。
    35. (河南省南阳市2020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是二倍体,2n=14,记为14E。如图表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包括正交和反交)选育出染色体组成为42W+2E的新品种的实验流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普通小麦的雌蕊柱头能识别长穗偃麦草的花粉
    B. 甲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联会紊乱现象
    C. ①和②过程发生了两种不同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D. 丁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符合要求的个体占1/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运用杂交育种和染色体变异培育新品种的过程。根据图可知,普通小麦和长穗偃麦草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它们的染色体彼此之间并不同源。只有当个体中W、E均为偶数时才会联会正常,该个体才可育。
    【详解】A、普通小麦与长穗麦草进行正反交均能获得F1,由此说明普通小麦的雌蕊柱头能识别长穗麦草的花粉,A正确;
    B、甲植株的每条染色体都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联会紊乱现象,B错误;
    C、①过程发生的是染色体组成倍增加的染色体数目变异,而②过程发生的是个别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的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
    D、该实验的目的是获得42W+2E的植株,丁植株自交,所得子代符合要求的个体占1/4,D正确。
    故选B。
    36. (河南省南阳市2020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类遗传病患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且可能遗传给子代
    B. 基因诊断可以用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
    C.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序列
    D. 原发性高血压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适合中学生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答案】A
    【解析】
    【分析】
    遗传病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等。多基因遗传病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不宜作为调查对象。
    【详解】A、某种遗传病患者可能不携带致病基因,但该病可能遗传给后代,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正确;
    B、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无法通过基因诊断来确定,B错误;
    C、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22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共24条染色体上的全部DNA序列,C错误;
    D、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不适合中学生进行遗传病调查,调查人类遗传病最好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故选A。
    【点睛】一个染色体组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42. (河南省南阳市2020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现有新发现的一种感染人体A细胞的病毒C,请利用所提供的的材料用具,设计两种方法探究病毒C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病毒C的核酸提取物、一定数量的无放射性的A细胞、DNA酶(可将DNA水解)、RNA酶(可将RNA水解)等,无放射性的A细胞培养液,含有32p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A细胞的培养液、含有32p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A细胞的培养液、无放射性的病毒C等。
    (1)方法一:酶解法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一定数量的A细胞分成等量的甲、乙两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甲组注
    射病毒C的核酸提取物和DNA酶,向乙组注射_____;
    第二步:在_____条件下用无放射性的A细胞培养液培养甲、乙两组细胞;
    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提取样品,检测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_____,则病毒C是RNA病毒。
    若_____,则病毒C是DNA病毒。
    (2)方法二:同位素标记法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一定数量的A细胞分成等量的丙、丁两组,用含有32p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
    苷酸的培养液培养丙组的A细胞,用_____培养丁组的A细胞。
    第二步:将_____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感染丙、丁两组培养的A细胞。
    第三步:在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病毒的放射性。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_____,则病毒C是DNA病毒。
    若_____,则病毒C是RNA病毒。
    【答案】 (1). 等量的病毒C的核酸提取物和RNA酶 (2). 适宜且相同 (3). 是否产生病毒C (4). 甲组产生病毒C,而乙组不产生 (5). 甲组不产生病毒C,而乙组产生 (6). 含有32P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培养液 (7). 无放射性的病毒C (8). 丙组产生的子代病毒C有放射性,而丁组产生的子代病毒C无放射性 (9). 丙组产生的子代病毒C无放射性,而丁组产生的子代病毒C有放射性
    【解析】
    【分析】
    1、酶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二者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含氮碱基和五碳糖的不同。其中,DNA特有碱基T,组成DNA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RNA特有碱基U,组成RNA的五碳糖为核糖。
    【详解】(1)酶解法: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一定数量的A细胞分成等量的甲、乙两组。根据酶的专一性和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向甲组注射病毒C的核酸提取物和DNA酶,则应向乙组注射等量的病毒C的核酸提取物和RNA酶;
    第二步:根据无关变量要相等,应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用无放射性的A细胞培养液培养甲、乙两组细胞;
    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提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病毒C。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甲组产生病毒C,而乙组不产生,则病毒C是RNA病毒。若甲组不产生病毒C,而乙组产生,则病毒C是DNA病毒。
    (2)方法二:同位素标记法
    实验步骤:第一步:取一定数量的A细胞分成等量的丙、丁两组,根据DNA中特有碱基T和RNA中特有碱基U,可用含有32p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丙组的A细胞,用含有32P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丁组的A细胞。
    第二步:由于丙组和丁组的A细胞已经具有放射性,所以要将无放射性的病毒C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感染丙、丁两组培养的A细胞。
    第三步:在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病毒的放射性。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丙组产生的子代病毒C有放射性,而丁组产生的子代病毒C无放射性,则病毒C是DNA病毒。
    若丙组产生的子代病毒C无放射性,而丁组产生的子代病毒C有放射性,则病毒C是RNA病毒。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种方法探究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明确DNA和RNA的区别及实验设计的原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湖北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生物试题) 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DNA修复细胞机制的三位科学家。P53基因合成的P53蛋白对细胞分裂起监视作用。P53蛋白可判断DNA损伤的程度,如果损伤较小,该蛋白就促使细胞自我修复(过程如图所示);若DNA损伤较大,该蛋白则诱导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P53蛋白可使DNA受损细胞的细胞周期延长
    B. 若P53基因发生突变,细胞不能在DNA受损时进行自我修复或凋亡
    C. P53基因可能是一种原癌基因,癌细胞中转入正常的P53基因后可能使其凋亡
    D. 相对于不分裂的细胞而言,持续分裂的细胞中P53基因的表达水平更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P53蛋白对细胞分裂起监视作用”为情境,需要考生据此推出P53基因的作用。
    【详解】A、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如果DNA损伤的程度较小,P53蛋白就促使细胞自我修复,而细胞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会暂时停止分裂,因此P53蛋白可使DNA受损细胞的细胞周期延长,A正确;
    B、P53基因合成的P53蛋白对细胞分裂起监视作用,故若P53基因发生突变,细胞不能在DNA受损时进行自我修复或凋亡,B正确;
    C、P53蛋白会诱导细胞凋亡,说明P53基因能抑制细胞分裂,是一种抑癌基因,癌细胞转入正常的P53基因后可能使其凋亡,C错误;

    D、P53基因合成的P53蛋白对细胞分裂起监视作用,故相对不分裂的细胞而言,持续分裂的细胞中P53基因的表达水平更高,D正确。
    故选C。
    【点睛】
    12.(湖北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生物试题) 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基因W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不变蓝;含直链淀粉多不具有黏性(由基因w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变蓝,W对w为完全显性。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播种下去,先后获取玉米植株的花粉和籽粒,分别滴加碘液观察统计,结果应为:( )
    A. 半数花粉变蓝、1/4籽粒变蓝 B. 半数花粉变蓝、3/4的籽粒变蓝
    C. 半数花粉变蓝、全部的籽粒变蓝 D. 花粉、籽粒全部不变蓝
    【答案】A
    【解析】
    【分析】用纯种的黏性玉米(WW)和非黏性玉米(ww)杂交产生F1,则F1的基因型为Ww,其能产生W和w两者比例相等的配子,其中含有W的黏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不变蓝色;而含有w的非粘性花粉中所含的是直链淀粉,遇碘变蓝色。
    【详解】WW和ww杂交,F1的基因型为Ww,其能产生W和w两者比例相等的配子,其中W遇碘不变蓝色,w遇碘变蓝色,即产生的花粉遇碘1/2不变蓝色,1/2变蓝色;F1的基因型为Ww,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WW:Ww:ww=1:2:1,其中WW和Ww遇碘不变蓝色,ww遇碘变蓝色,即所结的种子遇碘3/4不变蓝色,1/4变蓝色,A正确,
    故选A。
    13.(湖北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生物试题) 果蝇的“生物钟”同时受某些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Per基因和2号染色体上的Tim基因调控。研究发现,夜间Per蛋白积累,而过多的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能进入细胞核抑制Per基因的活性,使白天Per蛋白水平降低,实现昼夜节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细胞核的核孔对于通过的物质既有大小限制也有选择透过性
    B. “生物钟”的形成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C. Per基因和Tim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表达时互不干扰
    D. Tim基因表达障碍时,Per蛋白会发生持续性积累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依据题目信息可知“生物钟”受某些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Per基因和2号染色体上的Tim基因调控,夜间PER蛋白积累,而过多的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能入核抑制基因的活性,使白天Per蛋白水平降低,实现昼夜节律。
    【详解】A、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大分子物质如RNA、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小分子物质则不能,因此核孔对于通过的物质既有大小限制也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
    B、“生物钟”的形成与X染色体上的Per基因和2号染色体上的Tim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B正确;
    C、依据题干信息可知Per基因和Tim基因在表达时彼此之间相互有干扰,从而使Per蛋白水平呈现昼夜不同变化,C错误;

    D、Tim基因表达障碍时,就不能使过多的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进入细胞核抑制Per基因的活性,从而Per蛋白会发生持续性积累,D正确。
    故选C。
    14.(湖北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生物试题) 噬藻体是侵染蓝藻的DNA病毒,其增殖过程与噬菌体类似。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标记噬藻体;②噬藻体与蓝藻混合培养;③搅拌、离心;④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完整的实验过程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或32P中的蓝藻,以及既不含35S也不含32P的蓝藻
    B. 标记噬藻体时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蓝藻,再用此蓝藻培养噬藻体
    C. 侵染蓝藻噬藻体利用自身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藻体
    D. 步骤③可让噬藻体(外壳)和蓝藻分开,噬藻体(外壳)和蓝藻分别存在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由于噬藻体和T2噬菌体类似,所以只要分析清楚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就可以分析清楚噬藻体的增殖及子代情况,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详解】A、实验开始前需要标记噬藻体,标记的方法就是先用35S或32P的标记蓝藻,然后再用噬藻体侵染,然后用标记的噬藻体侵染不含35S也不含32P的蓝藻,A正确;
    B、噬藻体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要培养32P标记的的噬藻体,必须先用含32P培养基培养蓝藻,再用此蓝藻培养噬藻体,B正确;
    C、侵染蓝藻的噬藻体利用蓝藻体内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藻体,C错误;
    D、步骤③是搅拌、离心,目的是让噬藻体(外壳)和蓝藻分开,使噬藻体(外壳)和蓝藻分别存在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噬藻体体侵染蓝藻实验,对于该实验学生要将噬藻体和教材给出的噬菌体进行迁移比较,理解噬菌体的侵染实验。
    15. (湖北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生物试题)对于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一些科学家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同时代的生物学家哈赤基斯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分离出了一种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记为抗-S,它能产生分解青霉素的酶),提取它的DNA,将DNA与对青霉素敏感的R型菌(记为非抗-R)共同培养。结果发现,某些非抗-R型菌被转化为抗-S型菌并能稳定遗传。从而否定了一些科学家的错误认识。下列关于哈赤基斯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 抗-S型菌的DNA中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
    B. 实验证明细菌中一些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也能发生转化
    C. 若用青霉素筛选非抗-R型菌,培养皿上会出现非抗-R型菌菌落
    D. 实验结果表明艾弗里所得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是正确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由题意可知,抗-S型菌的DNA中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A正确;
    B、抗-R型细菌能产生分解青霉素的酶,说明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也能发生转化,B正确;
    C、非抗-R型菌对青霉素敏感,在含青霉素的培养皿上不会出现非抗-R型菌菌落,C错误;
    D、将抗-S型菌的DNA与对青霉素敏感的R型菌共同培养。结果发现,某些非抗-R型菌被转化为抗-S型菌并能稳定遗传,表明艾弗里所得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是正确的,D正确。
    故选C。
    【点睛】结合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分析题意是关键。
    16.(湖北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生物试题) 如图,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的结构与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相似(N 代表 A、G、C、T 中的一种),都能作 DNA 复制的原料。DNA 复制时,若连接上的是 ddNTP,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 dNTP,子链延伸继续。某同学要获得被 32P 标记的以碱基“T”为末端的、各种不同长度的 DNA 子链,在人工合成体系中,已有适量的 GTACATACATC……单链模板、引物、DNA 聚合酶和相应的缓冲液,还要加入下列哪些原料?( )

    A. α 位 32P 标记的 ddTTP B. γ 位 32P 标记的 ddTTP
    C. dGTP,dATP,dTTP,dCTP D. dGTP,dATP,dCTP
    【答案】AC
    【解析】
    【分析】DNA分子复制的场所、过程和时间:
    (1)DNA分子复制的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3)DNA分子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详解】ddTTP要作为DNA复制的原料则需要脱去两个磷酸基团,故应将放射性32P标记于α位;该同学的目的是为得到放射性标记T为末端的、不同长度的子链DNA片段。则必须提供四种dNTP,即dGTP、dATP、dTTP、dCTP,如果没有dTTP,则所有片段长度均一致,因为所有子链在合成时均在第一个T处掺入双脱氧的T而停止复制,AC正确,
    故选AC。
    19. (湖北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生物试题)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会随着复制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在原始生殖细胞和癌细胞中有一定量的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DNA末端重新加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抑制端粒酶的作用可抑制癌细胞增殖
    B. 端粒酶作用的实质是催化转录过程
    C. 人体除了生殖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不含端粒酶基因
    D. 染色体DNA缩短可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而促使细胞衰老
    【答案】AD
    【解析】
    【分析】
    端粒学说: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进而细胞逐渐衰老。
    【详解】A、抑制端粒酶的作用可抑制DNA末端重新加长,进而抑制癌细胞增殖,A正确;
    B、端粒酶作用的实质是催化逆转录过程,从而实现DNA的延长,B错误;
    C、由分化的不变性可知,人体除了生殖细胞以外,其他细胞中也含有端粒酶基因,C错误;
    D、染色体DNA缩短可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因而能促使细胞衰老,D正确。
    故选AD。
    6.(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图表示某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及其上部分基因。已知基因B和b分别决定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W、w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基因W和w中(A+G/(T+C)的比值相同,基因B和b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C. 若该果蝇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其可产生4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D. 该果蝇与多只灰身雄果蝇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不一定为灰身∶黑身=3∶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图所示,此为雌果蝇,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故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等位基因不同是由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详解】A、W、w和B、b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所以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基因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同基因(B和b)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A=T,G=C,所以(A+G/(T+C)的比值相同,B正确;
    C、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所以一个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种卵细胞,C错误;
    D、该果蝇的基因型是Bb,灰身雄蝇的基因型可以是BB或Bb,所以当该果蝇和多只灰身雄蝇杂交,子代不一定出现灰身∶黑身=3∶1的比例,D正确。
    故选C。
    1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如图为某二倍体植物(体细胞中有2N条染色体)有丝分裂中相关指标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BC段染色体与核DNA的比值变化由着丝点断裂引起
    B. CD段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可联会并形成N个四分体
    C. D到E会让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均发生加倍
    D. 不考虑变异,F点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所含遗传信息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BC段: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D段: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EF段: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A、图中BC段染色体与核DNA的比值变化由细胞内DNA复制引起,A错误;
    B、此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图中CD段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不联会,B错误;
    C、图中D到E会让细胞内染色体数加倍,但核DNA数不加倍,C错误;
    D、不考虑变异,F点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考查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14.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列关于遗传信息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RNA聚合酶通过识别起始密码子从而将DNA的双链解开
    B. 转录形成的RNA均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C.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mRNA的种类会不断发生变化
    D. 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前者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后者在核糖体上进行。
    【详解】A、RNA聚合酶通过识别基因上的启动子从而将DNA的双链解开,A错误;
    B、转录后形成三种RNA,其中的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rRNA作为核糖体的组成部分,B错误;
    C、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发生分化,因此mRNA的种类会不断发生变化,C正确;
    D、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RNA的过程,D错误。
    故选C。
    【点睛】启动子位于DNA上,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
    15.(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有所不同,如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中DNA解旋酶的活性,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功能。如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完成图中②、④两个过程所需的原料、模板都相同
    B. 图中③、⑤所代表的生理过程中都有氢键的生成
    C. 环丙沙星能够显著抑制细菌体内的①④两个生理过程
    D. 利福平和红霉素都通过抑制②③过程来抑制细菌繁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③是翻译,④是RNA复制,⑤是逆转录。
    【详解】A、过程②、④分别指转录和RNA复制,两过程所需原料相同,都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模板不同,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RNA复制的模板是RNA链,所需要的酶也不同,转录需要RNA聚合酶,RNA复制需要RNA复制酶,A错误;
    B、过程③、⑤分别表示翻译和逆转录,翻译时,tRNA上的反密码子和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存在氢键的生成,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也存在氢键的生成,B正确;
    C、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DNA解旋酶在过程①DNA复制中发挥催化作用,因此环丙沙星能够显著抑制细菌体内的①过程,正常情况下,细菌体内不会发生④过程,C错误;
    D、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通过抑制②过程来抑制细菌繁殖,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功能,通过抑制③过程来抑制细菌繁殖,D错误。
    故选B。
    【点睛】RNA复制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是除了逆转录病毒以外的其他RNA病毒的复制方式。
    16.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列关于科学发现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B.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C. 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D. 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A正确;
    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根据富兰克林提供的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分子呈现螺旋结构,C正确;
    D、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17.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图所示的细胞(图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 A基因产生的原因一定是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B. 该细胞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而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 该细胞产生的变异一定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
    D. 该细胞的II号染色体有3条,故该细胞中一定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Aa的细胞,说明根尖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另外Ⅱ号染色体三条,说明根尖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详解】A、水稻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该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碱基对的增添、替换或缺失引起的,A错误;
    B、细胞中II号染色体是3条,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根尖细胞发生的是有丝分裂,B正确;
    C、基因突变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进行观察,C错误;
    D、据题干信息可知:水稻是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三种可遗传变异的特点及含义,能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41.(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的功能。下图甲表示T2噬菌体某些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图乙为图甲中④部分的放大。请回答:

    (1)图甲所示过程中新形成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各物质或结构含有核糖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所示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图甲中①的形成过程________(填“完全相同”或“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
    (3)若用32P和35S共同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标记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肠杆菌细胞中的RNA,其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传递遗传信息 B.作为遗传物质 C.转运氨基酸 D.构成核糖体
    (5)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密码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磷酸二酯键、肽键、氢键 (2). mRNA、tRNA、核糖体 (3). 不完全相同 (4). 没有标记 (5). ACD (6). 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叫做一个密码子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甲图表示转录过程,其中①②是转录形成的RNA,③④为核糖体。
    分析乙图:乙图表示翻译过程。
    【详解】(1)图甲所示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其中转录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和氢键形成,翻译过程中有肽键形成。
    (2)图乙为翻译过程,该图中各物质或结构含有核糖的有mRNA、tRNA、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rRNA中含有核糖);图解①通过转录形成,其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T-A、C-G、G-C,而图乙所示为翻译过程,该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U-A、C-G、G-C,因此这两个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3)若用32P(标记DNA)和35S(标记蛋白质)共同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所有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标记。
    (4)大肠杆菌细胞中的RNA,其功能有①传递遗传信息 ②转运氨基酸 ③构成核糖体。
    故选ACD。
    (5)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密码子是指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叫做一个密码子。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8.(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下图为某细菌 mRNA 与对应的翻译产物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分子 mRNA 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它磷酸基因均与两个核糖相连
    B. 在该 mRNA 合成的过程中,核糖体就可以与之结合并开始翻译过程
    C. 多个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合成一条肽链提高翻译效率
    D. 一个 mRNA 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 mRNA 可翻译成多种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能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有图分析可知,信使RNA上有三个起始密码子(AUG),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形成3种蛋白质。
    【详解】A、一分子mRNA中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则起始密端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它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A正确;
    B、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则mRNA合成的过程中,核糖体就可以与之结合并开始翻译过程,是边转录边翻译,B正确;
    C、多个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这样可以提高翻译效率,C错误;
    D、据图分析,一个mRNA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mRNA可翻译成多种蛋白质,D正确。
    故选C。
    39.(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如图所示,下列遗传图解中可以发生基因重组的过程是(  )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 C. ④⑤ D. ③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因发生交叉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非等位基因的重组。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程是一对等位基因分离,形成2种配子,没有发生基因重组;③、⑥过程是雌雄配子随机组合,形成受精卵,没有发生基因重组;④⑤过程是两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4种配子,发生了基因重组。综上分析,过程④⑤发生了基因重组。
    故选C。
    32.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后,发生了如图所示过程。此过程中用到的原料和酶包括

    ①解旋酶
    ②DNA聚合酶
    ③DNA连接酶
    ④限制酶
    ⑤RNA聚合酶
    ⑥四种核糖核苷酸
    ⑦四种脱氧核苷酸
    ⑧八种核苷酸
    A. ①②⑦ B. ⑤⑥ C. ③⑧ D. ④⑤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通过A—U配对可以识别出该过程为转录,转录是指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分子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和四种核糖核苷酸,因此B正确。
    33.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B. 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
    C. 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
    D. 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即为三倍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考查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有关的知识。
    1、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由受精卵(或合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
    3、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
    【详解】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内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体细胞中仍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
    B、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B正确;
    C、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的大小、形态通常不同;C错误;
    D、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三倍体,若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D错误;
    因此选B。
    【点睛】深刻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28.(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

    A. 基因组成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1/8
    B. 如果乙图表示细胞中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则②表示氧元素
    C. 丙图表示某家庭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如5号女儿患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相同基因型概率为4/9
    D. 从丁图DNA复制可看出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甲Aa、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如果基因型的两个亲本杂交,则子代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1/2×1/4=1/8,A正确;
    B、如果乙图表示细胞中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则含量最多的②表示氧元素,B正确;
    C、丙图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病,如图5号为患病,基因型为aa,则双亲1与2都为Aa,则正常后代3、4的基因型是AA或Aa,比例分别是1/3、2/3,由题意已知3、4是异卵双生,所以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1/3×1/3+2/3×2/3=5/9,C错误;
    D、从丁图DNA复制可看出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正确。
    故选D。
    24.(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下列属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实例的是( )
    A. 人类的白化病 B. 21三体综合征
    C. 苯丙酮尿症 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2条途径,一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存在一基因多效应和多基因一效应的现象。
    【详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其它是通过酶间接控制性状。
    故选D。
    26.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列相关说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S型肺炎双球菌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B. R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无法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
    C.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二者的实验设计思路相同
    D. DNA复制产生的子代DNA中的两条子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了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历程和DNA的复制结果。DNA的复制属于半保留复制,以亲代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合成的两条子链碱基序列互补。识记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和原理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A、S型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细胞,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A错误;
    B、R型肺炎双球菌的DNA可以和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结合催化DNA的复制和转录,因此可以结合形成复合物,B错误;
    C、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每种物质的作用,二者的实验设计思路相同,C正确;
    D、DNA复制产生的子代DNA中的两条子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互补,D错误;
    故选C。

    相关试卷

    专题19 生物技术实践-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这是一份专题19 生物技术实践-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共142页。

    专题18 实验与探究-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这是一份专题18 实验与探究-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共228页。

    专题11 生物进化-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这是一份专题11 生物进化-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共6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