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达标测试,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化学九下册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是X、Y、Z三种液体的对应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显酸性 B.Y可能是水C.Z可能是某种盐溶液 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B.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无色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浓硫酸敞放于空气中浓度会减小,则可证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SO2+2NaOHNa2SO3+H2O B.CaO+2HClCaCl2+H2OC.KOH+HClKCl+H2O D.CaO+H2OCa(OH)24.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足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AFe2O3(Fe)盐酸浸泡、过滤、洗涤、烘干BCO(CO2)NaOH溶液、浓硫酸洗气、干燥CCaO(CaCO3)水过滤、烘干DNaCl(Na2CO3)Ca(NO3)2溶液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5.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6.某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铜B.该物质一定是纯碱的水溶液C.可以将pH试纸放入该物质的稀溶液中测其pHD.向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pH一定变小7.已知生活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的清洁剂的pH=12。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 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NaOHC.混合使用能提高两者的清洁效果 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8.饮食过量,胃酸会大量分泌,以致消化不良。为缓减该症状,下列药剂不适宜的是A.氢氧化铝 B.氯化钠 C.碳酸镁 D.碳酸氢钠9.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B.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C.稀盐酸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D.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柑橘)中含有酸10.下列物质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CaO B.CaCl2 C.Ca(OH)2 D.CaCO311.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AgNO3、BaCl2、K2CO3和Mg(NO3)2溶液,仅利用下面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A.HCl、Na2SO4 B.NaCl、HNO3C.HNO3、Ba(NO3)2 D.NaCl、NaOH12.分别向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甲溶液变红色,乙溶液变蓝色,丙溶液变紫色。则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13.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H=2的溶液显酸性B.pH=7的溶液显中性C.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D.pH>10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14.pH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强的是A.pH=1.3的工业废水 B.pH=4.5的雨水C.pH=7.0的蒸馏水 D.pH=7.3的矿泉水15.下列做法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A.用食醋腌木瓜放入食盐进行调味 B.用稀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C.焙制蛋糕时加入碳酸氢钠使蛋糕膨松 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16.下列常见的三种溶液:①澄清石灰水,②食盐水,③食醋,pH大小关系是(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③>①>②二、综合应用题17.(一)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下同)做发生装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___________装置。(3)F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可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测量时气体应从___________(填“a”或“b”)进入F中。(二)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4)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___________。【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进行实验】(5)实验步骤1:取少量烧杯内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1:___________。结论:猜想一不正确。实验步骤2:取少量烧杯内溶液加入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2:___________。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反思与拓展】(6)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__。(7)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或方法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________(填序号)a、pH试纸 b、检查导电性 c、镁条(8)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填化学式)。18.盐酸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广泛用于染料、医药、食品、冶金等行业。(1)实验室使用的稀盐酸通常都是将浓盐酸用水稀释而成的。现欲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密度为1.189·mL)配制14.6%的稀盐酸100g。步骤为:计算、________、稀释。经过计算可知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从10mL、50mL、100mL中选取)为_______mL的量筒。最后将稀盐酸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100g B14.6% C稀盐酸(2)该稀盐酸还可用来测定镀锌铁皮锌镀层的质量。将该铁皮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待产生的气泡明显减少时取出(此时可认为锌己反应完全,铁还未参与反应),洗涤,烘干,称量,减少的质量即为锌镀层的质量。下列实验操作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判断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铁皮未及时取出,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B铁皮未洗涤干净,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C烘干时间过长,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D把稀盐酸换成稀硫酸,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3)取用上述所配稀盐酸25g与56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钾溶液相混合(含2滴酚酞试液),混合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所得溶液蒸发6.5g水(此过程中无晶体析出),求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计算过程,注意格式)__________。19.金属、酸、碱是重要的化学物质,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1)某同学为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做了下列实验:①只通过A和B实验尚不能证明银铜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应补充的实验是______。②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过滤所得滤渣的成分是______。(2)铁车架的表面刷油漆能防止锈蚀,其原因是______;用硫酸除铁锈(Fe2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如图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写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②当溶液呈中性时,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______mL。③向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色。(4)某同学用50g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55.5g,则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0.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1)酒精洒到餐桌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主要是利用灭火原理中的______。(2)生活中常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3)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4)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说明______。(5)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6)生活中的燃烧着火点比较:蜂窝煤______小木条(填“>”、“<”或“=”)。生煤炉过程中,不断扇入空气目的是______,煤不完全燃烧产生一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7)食品包装学问大①嘶马羊耳采用真空包装,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原理是______;②将N2充入包装袋内做保护气,是因为N2的化学性质______(填“活泼”或“稳定”);③下图是“504双吸剂”的标签,请回答下列问题:a.其中至少含有______种单质;b.为测定此双吸剂的使用效果,取足量双吸剂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进入试管中水的体积______21%(填“>”、“<”或“=”),理由是______;c.部分失效的双吸剂中,有红棕色固体,其主要是______;d.此双吸剂中,NaCl的作用可能是______。21.溶液对于动植物的生理活动和人类生产,生活、科学研究具有重受意义。(1)某化学实验小组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①计算:需要NaOH固体_____g和水_____mL(水的密度约为1.0g/mL)。②称量(或量取):如图操作中有一处错误,即_____。③溶解:将量筒量取好的水倒入盛有NaOH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即可。④存放: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2)小组成员在反思与交流时,意识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操作会影响最终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因此,需要对所配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重新测定并更新标签,其实验方案如下:取上述所配氢氧化钠溶液50g,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该实验过程中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F所示。①当滴入稀盐酸60g时(即图中A点),此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写化学式)。②当滴入稀盐酸100g时(即图中B点),溶液pH恰好为7。试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实验所配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际为______ ?(即试剂瓶标签上的实际浓度填写,结果精确至0.1%)22.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H+和碱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OH-结合生成水分子的过程。请根据以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实验一】用酚酞试液(1)向一试管中倒入约2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________色为止,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实验二】用温度计(2)向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匀速加入稀盐酸,并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1。①约0 - 50s温度上升是因为中和反应放热,50s后溶液温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②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测定中和反应放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实验三】用pH计(3)向一锥形瓶中加入20g质量分数为4. 00%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匀速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并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2。列式计算:①所取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_?(精确到0. 0 l %,下同)②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2.D3.C4.B5.D6.D7.C8.B9.C10.C11.A12.B13.C14.A15.D16.C17.(1)酒精灯(2) B D(3)b(4)可能是CaCl2和HCl(5) 无明显现象 开始产生气泡,后出现白色沉淀(6)反应物是否有剩余(7)ac(8)CaCO318. 量取 33.5 100 A ABCD 9.2%(详见解析)19.(1) Cu和Ag NO3溶液反应。 Ag和Cu,可能有Zn。(2) 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 (3) 10 红色(4)14.6%20.(1)隔绝氧气(2)乳化作用(3) 复分解反应(4)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5)(6) > 提供充足的氧气 CO(7) 隔绝氧气 稳定 两 > 双吸剂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氧化铁 加快铁粉生锈的速率21. 20 80 B中仰视量筒(或视线没有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NaOH、NaCl 16.0%22. 无 反应结束后热量散失,过量的稀盐酸起到冷却作用 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时会放热 3.65% 2.9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精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测试题,文件包含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答案docx、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同步测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