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第二节 风成地貌精练
展开【重点知识·能力提升】
一、单选题
下图为新月型移动沙丘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沙丘所在区域盛行风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南风 C.东南风 D.北风
2.图中各区域的地质作用主要为
A.甲-堆积 B.乙-侵蚀 C.丙-侵蚀 D.丁-堆积
3.下图中,为图中甲到丁的剖面示意图的是
A. B.
C. D.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5.该沙丘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堆积 B.风力堆积
C.冰川堆积 D.岩石风化
下图为我国一雅丹地貌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气候条件是( )
A.高温 B.干旱 C.洪水 D.潮湿
7.形成雅丹地貌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8.据图判断,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正北风 D.西南风
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下图是某年6月份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图示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 )
A.沙丘顶的高度不断升高
B.6月11日沙丘东坡是迎风坡
C.6月26日沙丘西坡是迎风坡
D.6月21~26日风向发生变化
10.6月5~21日,该地沙丘的移动趋势是(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湖湖滨地带分布有广泛风沙堆积(下图)。青海湖区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造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青海湖岸克图垭口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可发生明显改变。近年来,近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
分析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而西岸少的原因。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丹是沟槽和垄脊相间排列的地貌形态,主要分布于干旱区,风和流水是塑造雅丹地貌的主导力量。鸭湖位于青海西北部,原为一片古湖,后受青藏高原隆起影响,古湖萎缩,现今湖水微咸,湖中有近千个水上雅丹单体,它们与周边陆地上分布的雅丹,从形态到分布特征都一致,然而美丽的水上雅丹地貌却潜藏着衰亡的危机。该地区主要为沉积岩,地层中含有盐层。近年来当地为开发东、西台吉尔乃湖的盐业资源,在鸭湖附近修筑了两道水坝。
(1)推测鸭湖陆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2)分析鸭湖部分陆上雅丹转变为水上雅丹的原因。
【参考答案】
【答案】1.C 2.B 3.D
【解析】1.沙丘所在地的盛行风的风向较为固定,沙丘的迎风坡一般都较缓,背风坡较陡。据此结合图示的指向标分析可知,该沙丘所在区域盛行风的风向为东南风,本题选C。
2.结合上题可知,形成该沙丘的主风向为东南风,图中的甲乙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地带,以侵蚀作用为主,A错B对;丙位于背风坡,以堆积作用为主;丁处于新月形沙丘的背风地带的翼部,处于向内涡流经过地带,以搬运、吹蚀作用为主。据此分析本题选B。
3.新月形沙丘是移动沙丘,据此排除AB。甲到丁的剖面实际上是指从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地带到背风地带的剖面,该类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顶部最陡。盛行风携带沙源遇到灌丛等阻碍物时会堆积,故沙源会在风力遇阻前缘最先堆积,符合此形成规律的剖面是D图,则据此分析本题选D。
【答案】4.D 5.B
【解析】4.由题中信息“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可知,该爬升沙丘在河流中游河谷较宽的地方。由于河流中下游河道宽阔,河水流速较慢,以流水堆积为主,多发育沙洲和河漫滩等堆积地貌。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出山口;而洪积平原是指干旱地区山前地带由一系列洪积扇不断扩大伸展组合而成的平原;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故该沙丘位于河漫滩。故选D。
5.按照一般的思维,沙丘位于河流沿岸,故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属于河流地貌,其实这是错误的。图中显示,该沙丘明显高出河水水面很多,流水不可能将沙子带到沙丘上面,而沙子的来源很显然是来自河流两岸,只有可能是风力堆积的结果,故属于风沙地貌。故选B。
【答案】6.B 7.A 8.B
【解析】6.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图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气候条件是干旱,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都是干旱地区风力侵蚀的结果,B正确。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方温度较高,但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高温不是最主要气候条件,A错误。洪水侵蚀一般形成的是V型峡谷或较深河床,不是宽浅沟槽,C错误。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潮湿环境风力侵蚀强度不大,D错误。故选B。
7.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形成雅丹地貌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A正确。流水侵蚀是间歇性的,不是主要外力,B错误。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风力堆积、流水堆积不是主要外力,CD错误。故选A。
8.图中指向标指向北方,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雅丹地貌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是西北—东南走向,宽浅沟槽、背鳍形垄脊是风力侵蚀的结果,其走向应该和主导风向一致,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因此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西北风,B正确。我国西北地区的主导风向不是东北风、正北风、西南风,ACD错误。故选B。
【答案】9.D 10.A
【解析】9.图示中每日的第一个图例表示沙丘顶,沙丘顶以风蚀为主,因此其高度不断升高是错误的,A错。6月11日沙丘东坡是正值,风积为主,是背风坡,B错。6月26日沙丘西坡是正值,以风积为主,是背风坡,C错。6月21日—26日风蚀、风积的坡向相反,说明风向发生变化,D对。
10.6月5日—21日,该地沙丘的东坡是正值,风积为主,是背风坡,说明移动趋势是向东,A对。西坡是迎风坡,B、C、D错。
【答案】11.①全年盛行西北风;风沙向东移动堆积(沉积)。②东岸湖滩的沙丘受到东岸高山阻挡后,沙粒停落造成湖岸东测广泛的风沙堆积。③西岸湖滩的沙子,在风力作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
【解析】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可以从搬运沙子的动力条件去分析。青海湖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交汇地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平均风速大,大风频率高,区域内全年主要为西北风,尽管夏季湖区(尤其在东部)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但大风风向仍以西北向为主。在开阔湖面的影响下造成西北风更为强劲,此强劲的风力可以把湖区西岸和北岸河口三角洲地带的沙粒吹扬起来并向东南方向输移,在受到湖盆东部日月山等高山阻挡后沙粒便停落下来,从而造成湖岸东侧广泛的风沙堆积,这些风沙堆积不仅在湖滨平原造成沙丘,而且还大量降落在水下,形成水下风沙堆积,并使湖中的沙岛与沙堤不断增高,造成不少堰塞湖脱离母体。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沙丘分布,但由于受大通山和黑山等高山阻挡,西北风对西岸地区的影响很弱,相对而言东和东北向湖风占据主要地位,从而在西岸形成湖滩沙丘和沙丘链,西岸风成沙丘的发展历史并不长,近几十年才出现。
【答案】12.(1)古湖时期,气候相对温暖干旱,该区域地势较低、接受大量沉积物。由于青藏高原隆起,该地区受挤压变形,形成众多褶皱山脉。气候越来越干(古湖萎缩),湖泊沉积物暴露于地表。风力和流水不断侵蚀出露的湖底,形成雅丹地貌。
(2)由于气候转暖变湿,径流增多,河水汇入鸭湖;人工修筑堤坝阻挡河水注入东西台吉尔乃湖,致使更多径流流入鸭湖,导致部分陆上雅丹浸泡于水中,最终形成水上雅丹。
【解析】(1)本题考查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貌的形成一般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推测鸭湖陆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要从材料所给信息进行推导。材料指出“雅丹是沟槽和垄脊相间排列的地貌形态,主要分布于干旱区,”“原为一片古湖,”“该地区主要为沉积岩”据此可以推测,古湖时期,气候相对温暖干旱,该区域地势较低,接受大量沉积物。“后受青藏高原隆起影响,古湖萎缩,”由于青藏高原隆起,该地区受挤压变形,形成众多褶皱山脉。气候越来越干(古湖萎缩),湖泊沉积物暴露于地表。“风和流水是塑造雅丹地貌的主导力量”风力和流水不断侵蚀出露的湖底,形成雅丹地貌。
(2)本题考查地貌变化的原因。陆上雅丹转变为水上雅丹,主要是因为鸭湖的湖水变多,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据图可以看出:由于气候转暖变湿,径流增多,更多的河水汇入鸭湖;人工修筑堤坝阻挡河水注入东西台吉尔乃湖,致使更多径流流入鸭湖,使得鸭湖面积变大,导致部分陆上雅丹浸泡于水中,最终形成水上雅丹。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课时训练,共5页。
高中第一节 流水地貌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流水地貌同步训练题,共8页。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练习,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