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八单元16(阿房宫赋 * 六国论)16.1 阿房宫赋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八单元16(阿房宫赋 * 六国论)16.1 阿房宫赋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研析第一段,研析第二段,研析第三,欣赏文章的艺术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
3.学习文章多用比喻、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自主预习
1.杜牧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古文,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他的诗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2.关于“赋”
“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3.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并熟读全文。
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教师泛读并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奏和语调。
3.《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可见赋就其内容看,主要包括几部分?
4.由以上分析可见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哪些是“体物”,哪些是“写志”?
二、研析第一段
1.结合课下注释自读,明确重点实词的意义用法,理解段意。
2.本段开头一句话写什么?有何特点?
3.体会其余句子各写阿房宫的什么特点?
4.概括一下阿房宫宫殿的特点。
5.如何理解“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学生分组讨论探究。
6.学生朗读,背诵。
三、研析第二段
1.第二段写阿房宫内部,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描绘的?
2.本段写的阿房宫的宫女,主要来自哪里?有何特点和用意?作者又是如何写的?
3.本段写了阿房宫的什么“物”,有何特点?作者使用了哪些手法?
4.总结:
5.学生集体朗读本段文字。
6.总结第一部分:
四、研析第三、四段
1.学生自由朗读,疏通段意。这两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2.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用第三段中的哪一个字概括?从第三段的哪些短语和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情感?学生自读体会。
3.第四段“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呜呼”之后的一句话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4.第四段不仅揭示了六国灭亡的原因,也揭示了秦灭亡的原因,目的何在?
5.齐读全文,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强烈情感,以及文中词句句式、声调的特点。
五、欣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即围绕一个事物,就某一客观对象反复描写,多方面渲染,极尽铺陈之能事,以达曲传其义、情尽意足之效果。请结合学过的《赤壁赋》等,举例说明赋的特点。
核心素养专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治安策
夏、殷、周为天子皆数十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过阙则下,过庙则趋,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孩提有识,三公、三少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及秦而不然。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时务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过阙则下,过庙则趋 庙:佛教的寺院
B.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狱:审案
C.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艾:通“刈”,割
D.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得:恰当、得法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B.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
C.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
D.“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时务也
3.从本文看,下列句子全都不属于秦灭亡的根本原因的一组是( )
①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 ②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 ③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 ④胡亥之性恶 ⑤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 ⑥天下之命,县于太子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②④⑥D.③⑤⑥
4.下面对原文的表述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总结秦灭亡的教训,目的是汉王朝的长治久安。文章通过夏、殷、周与秦对太子教育方法及结局的比较,指出了国家选择太子、教育太子的重要意义。
B.作者认为,古代君王非常重视对太子的教育。这种教育从太子出生就开始了。幼儿时期,由三公、三少用孝仁礼义来教导他,选品行端庄的人来陪伴他。
C.秦对太子的教育与古代不同,太子胡亥年龄很大时才让赵高作他的老师,并且教给他的除了对人施用酷刑,就是灭人三族,所以胡亥即位后视人命如草芥。
D.作者通过对比指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及早对太子进行教育,为他选择左右近臣。教育得法,左右近臣正直,太子才会正直,太子正直,天下就安定了。
参考答案
核心素养专练
1.A 解析:本题考查常用文言实词语境意义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A项的“庙”译为“太庙”,当时佛教还未传到我国。
2.B 解析:本题考查常用双音节文言实词语境意义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B项的“明日”在古时指第二天,现在指今天的下一天。其他三项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3.C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C。作者认为秦二世灭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胡亥,而在于择师不良,教之不得法。符合这个意思的只有①⑤。
4.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C项中的“太子胡亥年龄很大时才让赵高作他的老师”的说法在文中没有根据。
参考译文:
夏、商、周三代做天子都有几十代,秦做天子却两代就灭亡了。人的本性相差并不是很远,为什么三代之君就能有道这样长久,而秦却无道这样短促呢?其中的缘故是可以知道的。古代做王的,在太子刚刚降生时,就要举行典礼,官员们都穿戴着整齐的礼服,在南郊拜见他,路过王宫就要下车,经过太庙就要小步快走,从他还在襁褓中的时候起,教育就已经开始了。等到儿童时期,懂些事情了,三公、三少这些老师就开始向他阐明孝道、仁爱、礼义等知识,用来引导教育他,驱逐那些邪恶的人,使他不能见到那些恶劣的行为。在这时选的都是天下的端方正直的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有良好品德的人护卫着他,让这些人和太子在一起。所以太子从刚一出生,看到的就是正当的事情,听到的就是正确的言论,所行的就是正直的道理,他的周围都是正直的人。到了秦就不是这样。秦王让赵高做胡亥的老师教他审案,所学的除了砍人的脑袋、割人的鼻子,就是灭人的三族。胡亥头一天即位,第二天就杀人。那些忠心劝谏的人,被认为是诽谤,那些为国家考虑长远的意见被认为是妖言,他看待杀人就好像割草一样。难道是胡亥的天性恶劣吗?这是用来引导他的不是正理的缘故啊。天下的命运,悬在太子的身上,太子的善良,在于早期的训教和选择左右近臣。训教得法,左右正直,那么太子就会正直;太子正直,天下就会安定了。《尚书》中说:“(天子)一个人有了(生儿子的)喜庆事,天下百姓都会仰仗他。”这是现实最紧要的事务啊。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1 阿房宫赋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注音,解释字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16.1 阿房宫赋学案设计,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第一课时,学习过程,达标检测,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6.1 阿房宫赋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时安排,第一学时,学习过程,第二学时,第三学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