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
考点18质量守恒定律(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18质量守恒定律(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易错警示
(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4)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2.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1)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2)质量守恒的原因
①宏观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②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六个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变
两个可能变&分子的总数可能变&元素化合价可能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推断某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元素(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
(2)推断化学方程式中的未知化学式及化学式前系数(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数目不变)。
(3)解释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变化、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的相关数据问题(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4)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三:稀盐酸与碳酸钠固体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2HCl+Na2CO3===2NaCl+H2O+CO2↑
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固体不断减少,天平不平衡。(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左边质量减少,天平指针偏向右边。
实验方案四: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2Mg+O2eq \\ac(\s\up7(点燃),\(===,====))2MgO
实验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天平不平衡。
2.实验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所选的化学反应,现象要明显,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进行实验,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
(2)在具体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或计算时,一定要将所有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物质都考虑进去,气体或沉淀都不能遗漏。
(3)这一定律守恒的对象是质量,只适用于“质量”守恒,而体积、密度、分子数等则不包括在内。这些内容有可能守恒,也有可能不守恒。
解答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抓住概念中的“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这样四个关键词。由此可知:
(1)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2)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使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即化学变化),而对物理变化无效;
(3)质量守恒定律是指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等;
(4)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而非某物质的质量。
2、对于定律成立的原因,可以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来推断(即“三不变”造成的)。
3、对于定律的应用,一定要抓住它的含义(即“六不变”),细心地进行套用。
1、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对象是化学变化,对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守恒,也不是分子总数守恒。
2、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参加反应的”和“反应生成的”,对于未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关注。
3、如有气态物质参加在敞口装置中进行,则空气中没有参加反应的气体进入装置中,影响测量的结果。反应中若生成气体在敞口装置中进行,则气体会逸出装置,影响测量的结果。两种情况均无法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不代表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2021·贵州安顺·中考真题)下列四个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B.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D.探究木炭的还原性
【答案】A
【详解】
A、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甲烷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碳元素,符合题意;
B、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易溶于水,碘难溶于水,可探究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符合题意;
D、木炭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试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于探究木炭的还原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利用如图装置研究碱式碳酸铜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
B.装置②③中出现的现象,可证明有H2O和CO2生成
C.取装置①中剩余固体,加入稀硫酸,振荡,溶液变蓝
D.将装置②中固体改为足量碱石灰,仍可证明有H2O和CO2生成
【答案】D
【分析】
根据碱式碳酸铜分析的产物及产物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详解】
A、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为黑色的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正确;
B、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有水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项正确;
C、①中剩余固体为氧化铜,氧化铜溶于硫酸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故选项正确;
D、碱石灰既能吸收水,又能吸收二氧化碳,且吸收过程无明显实验现象,不能证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D。
3.(2021·辽宁沈阳·中考真题)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蒸发食盐水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稀释浓硫酸
D.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A
【详解】
A、蒸发食盐水,食盐水置于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防止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该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稀盐酸与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天平不平衡,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与水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散失,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该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所选的物质应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不能生成气体,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1·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如图是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与丙均属于氧化物
B.反应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加
D.该反应能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答案】D
【分析】
根据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写出方程式,根据物质的组成、方程式的意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详解】
由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2NO+2CON2+2CO2;
A、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甲为一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丙为氮气,属于单质,选项A错误;
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选项B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选项C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有害气体,生成物均为无害气体,所以该反应能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选项D正确。
故选:D
5.(2021·江苏淮安·中考真题)已知:3Cu+8HNO3(稀)=3Cu(NO3)2+2X↑+4H2O。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NO2
B.反应时仅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C.铜元素化合价由0变为+2
D.消耗的铜和生成的水质量比为3:4
【答案】C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X含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NO,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时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蓝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铜中的铜元素化合价是0,硝酸铜中的铜元素的化合价是+2,该选项说法正确;
D、消耗的铜和生成的水质量比为:192:72=8: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6.(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纯碱和烧碱都属于碱类物质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氧气(O2)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
D.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
【答案】A
【详解】
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类物质,选项A错;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选项B正确;
C.氧气(O2)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选项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选项D正确;
故选A
7.(2021·西藏·中考真题)下列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将一定质量的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B.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C.向一定量的KOH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硫酸
D.向等质量的Mg、Al、Fe粉末中加入过量的10%稀盐酸
【答案】C
【分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C、根据酸碱中和反应溶液pH的变化进行分析;
D、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镁、铝、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及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
【详解】
A、在密闭容器中将一定质量的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A错误;
B、锰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无变化,但由于有氧气逸出,固体的质量不断变小,锰的质量分数会不断的变大;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应该是先上升后不变,该量的变化与图象不相符;故B错误;
C、氢氧化钾溶液pH大于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的过程中,碱不断消耗,碱性不断减弱,pH不断变小,恰好反应时pH=7,直至过量pH小于7,图像正确;故C正确;
D、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铝>铁,活动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氢气的质量,观看斜率,斜率越大,反应的越快;由于等质量的Mg,Al,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由大到小的是Al>Mg>Fe;故D项错误;
故选:C。
8.(2021·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取24.8g过氧化银(Ag2O2)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产生3.2gO2,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各点对应固体均为纯净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过程中,固体中银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B.Y点对应的固体中银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7:4
C.Z→W过程中产生的氧气质量为2.4g
D.Z→W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答案】D
【详解】
A、由题意可知,X→Y过程中,释放出氧气,固体质量减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固体中银元素的质量不变,故固体中银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不符合题意;
B、24.8g过氧化银中银元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为:24.8g-21.6g=3.2g,X→Y过程中,释放出氧气的质量为:24.8g-23.2g=1.6g,故Y点对应的固体中银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6g:1.6g=27:2,不符合题意;
C、X→Y过程中,释放出氧气的质量为1.6g,共产生3.2g氧气,故Z→W过程中产生的氧气质量为:3.2g-1.6g=1.6g,不符合题意;
D、Z点对应物质中,银元素的质量为21.6g,氧元素的质量为1.6g,设该物质的化学式为:AgxOy,108x:16y=21.6g:1.6g,x:y=2:1,故该物质的化学式为:Ag2O,最后生成固体的质量为24.8g-3.2g=21.6g,故最后剩余固体为银,即该反应为Ag2O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银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1·青海·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考真题)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值为18B.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D.反应中甲和乙变化的质量比为1:4
【答案】B
【详解】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6+32+0+0=8+0+22+X,X=18,正确;
B. 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化学式分别为CH4、O2、CO2、H2O,则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二氧化碳、水两种氧化物,错误;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正确;
D. 由图可知,反应为,反应中甲和乙变化的质量比为16:(32×2)=1:4,正确。
故选B。
10.(2021·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从陶瓷、玻璃、水泥到集成电路芯片,硅的用途非常广泛。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甲的化学式是SiCl4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X的化学式是HCl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答案】D
【详解】
A、由图可知,每个甲分子由1个硅原子、4个氯原子构成,故甲的化学式为SiCl4,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Si、Cl、H的个数分别是1、4、4,生成物中含Si、Cl、H的个数分别是1、0、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4个H、4个Cl,故X的化学式为HCl,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1·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中考真题)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某物质与氯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氢,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氮、氢元素
B.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其它元素组成的,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碳酸盐中一定有碳酸根离子,所以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答案】A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后有N、H、Cl三种元素,则反应前元素种类应相同,反应物之一为氯气,因此该物质中一定含有N、H元素。故A正确;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若物质只含有氧元素或含有三种或以上元素,均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碳酸也含有碳酸根,其属于酸。故C错误;
D、部分无机物中也含有碳元素,如碳酸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故D错误。
故选A。
12.(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某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水中还含Cu2+、Na+、,其个数之比为1:6:5,含铜离子0.64%。为了除去重金属铜离子,处理100吨该工厂废水需要加入生石灰固体较合理的质量为
A.1.28吨B.1.12吨C.0.64吨D.0.56吨
【答案】B
【详解】
酸性废水中含有的Cu2+、Na+、的离子个数之比为1:6:5,若铜离子的个数为a,则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分别为6a和5a,溶液中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为2a+6a=8a,负电荷总数为10a,已知溶液中正负电荷数相等,故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的正电荷总数应该为2a,即氢离子数为2a,即溶液中铜离子和氢离子的个数比为1:2。
已知溶液中含铜离子0.64%,若含氢离子的量为x,则
100吨该废水中含铜离子的量即为100吨×0.64%,含氢离子的量为100吨×0.02%。加入生石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分析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关系和,设沉淀铜离子需加入的氧化钙的质量为m,中和硫酸需加入的氧化钙的质量为n,则
处理100吨该工厂废水需要加入生石灰固体较合理的质量为0.56吨+0.56吨=1.12吨。故选B。
13.(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科研人员正致力于甲醇(CH3OH)一氢气能源体系如图的研究。下列关于该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研究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达峰
B.有望解决氢气应用中存和输送的瓶颈问题
C.经压缩机形成高压氢过程中分子间空隙变小
D.原位制氢过程指将CH3OH分解成H2和CO2
【答案】D
【详解】
A、该研究可将高压氢直接加注到汽车中供能,减少二氧化碳放出,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达峰,故A说法正确;
B、加氢站内甲醇原位制氢,因此可通过运输甲醇间接运输氢气,从而解决氢气的存放和运输问题,故B说法正确;
C、压缩机形成高压氢是将氢气分子间隔变小,从而减小氢气体积,故C说法正确;
D、CH3OH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原位制氢过程是甲醇不可能分解分解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2,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4.(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唐宋时期人们已能从柿子中提取具有利尿功效的甘露醇,其化学式为C6H14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甘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B.甘露醇与碳酸所含元素种类不同
C.甘露醇中C、O元素质量比为1:1
D.甘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答案】D
【详解】
A、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 、 ,所以氧元素质量分数是最高的,故答案错误;
B、碳酸只含C、H、O三种元素,甘露醇也只含C、H、O三种元素,故选项错误;
C、甘露醇中C、O质量比为(12×6)∶(16×9)=1∶2,故选项错误;
D、甘露醇也只含C、H、O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5.(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已知甲烷与氯气(Cl2)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其中某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表示原子的结合。下列从图示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CH3Cl和HClB.化学反应中分子不可分
C.生成物的质量之比为1:1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答案】A
【分析】
根据该反应是甲烷与氯气反应的示意图,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l2CH3Cl+HCl。
【详解】
A、反应生成CH3Cl和HCl,正确。
B、化学反应中分子一定改变,一定会拆分成原子,错误。
C、生成物的质量之比为50.5:36.5,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A。
16.(2021·辽宁丹东·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实验或事实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分子构成的
B.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大,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红,说明CO2呈酸性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D
【详解】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中不含氢、氧两种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大,是因为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该反应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说明CO2呈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是因为氢分子、氯分子分别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氯原子,然后氢原子、氯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氯化氢分子,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7.(2021·辽宁锦州·中考真题)某纯净物3.2 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B.该物质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该物质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3:1
【答案】C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该物质一定含C、H元素,碳元素的质量为:,氢元素的质量为: ,1.2g+0.4g=1.6g<3.2g,故该物质中还含有氧元素。
【详解】
A、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该物质的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D、该物质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2021·湖南益阳·中考真题)现有8g某有机物与足量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22gCO2和18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B.该有机物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C.参加反应的有机物与O2的质量比为1:3
D.生成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2
【答案】D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22g+18g-8g=32g,又X中碳元素质量为22g =6g, 氢元素质量为18g =2g,氧元素质量为8g-(6g+2g)=0,因此X中只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且X中碳原子、氢原子个数比为: =1:4,即X的化学式是CH4。
【详解】
A、该有机物中一定不含有氧元素,该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该有机物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6g:2g=3:1,该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有机物与O2的质量比为8g:32g=1:4, 该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生成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 : = 1:2,该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
故选D。
19.(2021·湖南娄底·中考真题)乙烯(C2H4)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常做水果催熟剂。乙烯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B.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乙烯属于有机物
D.反应中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7:8
【答案】D
【详解】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乙烯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故A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图示中x的数值为3,故B正确;
C、乙烯(C2H4)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2×2+1×4):(16×2×3))=7:24,故D错误。
故选D。
20.(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真题)下图是甲、乙两物质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改变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HCl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1
【答案】C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物质为H2,乙物质为Cl2,丙物质为H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改变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1,说法正确;
答案:C。
实验方案
方案一: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红磷燃烧实验
方案二:
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硫酸铜溶液与铁的反应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4P+5O2eq \\ac(\s\up7(点燃),\(===,====))2P2O5
Fe+CuSO4=FeSO4+Cu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天平平衡
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天平平衡
反应前
总质量
m1
m'1
反应后
总质量
m2
m'2
反应前后总
质量的关系
m1=m2
m'1=m'2
分析
红磷(P)+氧气(O2) eq \\ac(\s\up7(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
容器密闭,没有物质进入或散失
铁(Fe)+硫酸铜(CuSO4)=铜(Cu)+硫酸亚铁(FeSO4)
反应无气体参加,无气体生成
结论
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16
32
0
0
反应后质量/g
8
0
22
X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18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要点诠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35溶液的配制(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44化学肥料(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巧学妙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