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
考点18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18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要点诠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纲要求】
1.掌握使用常见仪器的方法;知道实验室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2.掌握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要领;初步学会分析实验误差。
【知识网络】
计量仪器 托盘天平
用于加热
的仪器
量筒
常用仪器 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
必须垫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药品的取用
酒精灯的使用
托盘天平的使用
基本操作 量筒的使用
过滤
药品的存放
实验安全及处置方法
【中考考点梳理】
考点一、常用仪器的名称及使用
1.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
2.托盘天平使用要点:
(1)“一调、二放、三要”:
一调:称量前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通过调节平衡螺母来调节天平平衡。平衡的标志:指针摆动时指示分度盘上的左、右两边的格数接近相等。
二放:干燥固体药品放在纸上称量(应在两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三要:要“左物右码”;要“先大后小”,即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还要用镊子来央取砝码,不能用手去拿砝码。
(2)如果要称取某物质的质量,先放某物质,再加砝码、移动游码.
(3)如果称取一定质量的物质,①先放一定质量的砝码、游码,再放被称量物.
(4)在称量过程中还要注意:先放的不能增减;②不能再调节平衡螺丝。
壁流人烧杯中。
3.药品的存放方法:
(1)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集气瓶——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正放;密度比空气小,倒放)。(2)遇光、受热易分解的药品用棕色瓶盛(如硝酸、硝酸银溶液);盛碱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皮塞。
(3)白磷存放在水中。
(4)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某些结晶水合物及有毒的化学试剂要密封后妥善保存。
(5)易燃物、易爆物要远离火源。
【要点诠释】
1.初中化学常用实验仪器简单分类:
(1)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2)不能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能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3)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水槽、量筒等
(4)存放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5)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质量)、量筒(量体积)
(6)取用仪器:胶头滴管(少量液体)、药匙(粉末或小颗粒)、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
(7)夹持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试管夹、坩埚钳
(8)过滤仪器: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等
(9)加热仪器:酒精灯
(10)其它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等
2.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读数偏小;如果俯视,读数偏大。
3.拖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物码错位引入误差。
(1)正确放置:左物右码,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2)错位放置:左码右物,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考点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实验室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要点诠释】
1.试剂取用的“三不准”
(1)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2)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3)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
2.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低:指(1)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2)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1)烧杯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边;(3)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3.仪器的装配:装配时,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形成密闭体系,再利用压强原理,如: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捂容器
外壁(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分别是电源的负极、正极
B.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C.该实验中得到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1:2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答案】B
【详解】
A. a产生气体较少,所以产生的是氧气;b产生气体较多,所以产生的是氢气;故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选项说法错误。
B.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选项说法正确。
C.该实验中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选项说法错误。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实验现象描述错误;
答案:D。
3.小楠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以下是她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正确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过氧化氢溶液
C.制取并收集氧气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答案】C
【详解】
A、长颈漏斗与空气相通,装置漏气,导管口看不到气泡冒出,无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选项A错误;
B、倾倒过氧化氢溶液时,瓶塞应倒放,试管稍微倾斜,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选项B错误;
C、此装置长颈漏斗液封,可采用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备氧气,排水法收集氧气,选项C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部,选项D错误;
故选:C。
4.某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收集一塑料瓶氧气依次进行以下3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并倒转瓶口。3步实验中测得塑料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如图中的MN段、NP段和PR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比较M→N和N→P,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B.比较N→P和P→Q,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C.氧分子运动速度最慢的是Q→R
D.Q→R氧气的体积分数接近21%
【答案】C
【详解】
A. M→N敞口放置,N→P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温度升高;比较M→N和N→P曲线变化可知,N→P氧气体积分数变化大,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正确;
B. N→P和P→Q变量为瓶口方向放置不同,比较N→P和P→Q曲线,P→Q氧气体积分数变化大,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正确;
C. 氧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M→N段没有升温,分子运动最慢,错误;
D. Q→R氧气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说明氧气体积分数接近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21%,正确。
故选C。
5.下列有关空气和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A.抢救危重新冠病人时,呼吸机起了重要的作用,给病人长时间呼吸纯氧
B.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化学变化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成红棕色的铁锈
【答案】D
【详解】
A、氧气能供给呼吸,但给病人吸入的不是纯氧,错误。
B、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会产生雾,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成红棕色的铁锈,正确。
故选D。
6.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B.碳+氧气二氧化碳
C.氢气+氯气氯化氢D.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答案】B
【详解】
A、蜡烛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还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反应(根据初中阶段氧化反应的定义),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是爱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B.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城市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
C.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悬浮杂质沉降除去
D.可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
【答案】B
【详解】
A、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
B、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但是自净功能有限,故城市生活污水不可直接排放,应处理达标后排放,符合题意;
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故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悬浮杂质沉降除去,不符合题意;
D、蒸馏可除去所有杂质,故可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有关蜡烛的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
B.蜡烛火焰分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热,并有黑烟产生
D.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答案】D
【详解】
A.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正确;
B.蜡烛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正确;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有黑烟,正确;
D.蜡烛刚熄灭产生的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很容易被点燃,所以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的白烟,蜡烛可以重新燃烧,错误;
故选D。
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
D.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主要包括SO2、CO、NO2和O3等
【答案】A
【详解】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解有氧气,不能说明氧气易溶于水,错误;
B、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因此常用作保护气,正确;
D、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主要包括SO2、CO、NO2和O3等,正确。
故选A。
10.下列变化都与CO2有关,其中与其他变化不同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植物光合作用C.动植物呼吸D.用CO2制汽水
【答案】A
【详解】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干冰升华制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是物理变化。
B: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叶绿素的条件下生成有机物和氧气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动植物呼吸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一种缓慢氧化,是化学变化。
D:用CO2制汽水是加压条件下,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综上所述:选择A。
11.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9.3mL液体B.点燃酒精灯
C.过滤D.二氧化碳验满
【答案】D
【详解】
A.量筒量程的选择,应该要尽可能接近所要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量取9.3mL液体,应选择10mL量筒,且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错误;
C.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防止液体冲破滤纸,错误;
D.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正确;
故选D。
1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B
【详解】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五氧化二磷颗粒,现象是产生白烟,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故描述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描述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现象中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故描述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描述错误。
故选B。
13.关于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点燃
C.正极负极产生的气体密度都比空气大D.正极产生气体体积是负极产生气体体积的2分之一
【答案】D
【详解】
A、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生成氢气,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B、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生成氧气,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点燃,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C、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生成氢气,氢气比空气的密度小,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生成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D、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生成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生成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D。
1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B
【详解】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五氧化二磷颗粒,现象是产生白烟,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故描述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描述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现象中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故描述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描述错误。
故选B。
15.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B.将石灰水倒入集气瓶内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内
【答案】A
【详解】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氧气会由下往上充满集气瓶,故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A方法正确。
故选A。
16.下列物质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A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不能产生白雾,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石墨用于做电极
C.活性炭用于脱色工业制白糖D.氮气用作保护气
【答案】D
【详解】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选项A错误。
B、石墨用于做电极,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选项B错误;
C、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用于脱色工业制白糖,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选项C错误;
D、氮气用作保护气,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选项D正确。
故选:D。
18.电解水实验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2中得到H2
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的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
【答案】D
【详解】
A、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试管2与正极相连,得到的是氧气,不符合题意;
B、在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符合题意。
故选D。
19.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水氧气+氢气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铝+氧气氧化铝
D.过氧化氢水+氧气
【答案】C
【分析】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其特点是“多变一”;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其特点是“一变多”;有氧气参与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详解】
A、此反应有一种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是分解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故不属于化合反应;
B、此反应有两种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反应有氧气参与,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故不属于化合反应;
C、此反应有两种反应物,有一种生成物,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故属于化合反应;
D、此反应有一种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是分解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故不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C。
20.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瓷碗打碎,樟脑丸消失B.钢铁生锈,冰雪融化
C.工业制氧气,蜡烛燃烧D.酒精挥发,食物腐烂
【答案】B
【详解】
A、瓷碗打碎,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樟脑丸消失,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钢铁生锈,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氧化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C、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空气中各成分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主要用途
注意事项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还可以进行少量物质的溶解或配制少量溶液,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①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如需加热则不超过1/3;加热时需要试管夹,并使受热均匀,外壁要干燥
②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③手拿试管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拿住离管口约1/3处
用于夹持试管进行简单的加热实验
夹持试管时,试管夹要由试管底部往上套并夹持离管口约1/3处;手应该拿长柄的一端,同时防止烧损和腐蚀
用于搅拌、过滤,也可以蘸取少量溶液
常见的加热工具
①往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要使用漏斗,加入酒精的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过满容易因酒精蒸发而在灯颈处起火)
②在酒精灯燃着时不能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否则极易引起火灾,因为此时“明火”的周围存在着酒精和酒精蒸气)
③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去点燃酒精灯,绝不允许用另一只酒精灯去“对火”(因为侧倾的酒精灯会溢出酒精,引起大面积着火)
④熄灭酒精灯时只允许用灯帽盖灭(使灯芯与空气隔绝),绝不能用嘴吹(用嘴吹气不仅不易吹灭,还可能将火焰沿灯芯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
⑤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用湿抹布盖灭
⑥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
⑦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燃烧最充分),因此用外焰加热
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
②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①使用过程中,胶头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进入胶头内
②滴加液体时,管口不能伸入容器内接触器壁,要把滴管竖直悬空在容器正上方
③使用后,应及时洗涤干净;与滴瓶配套使用的滴管不必清洗
①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
②用于过滤、加热等
①配制溶液
②可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①加热时应垫上石棉网,且外部擦干
②反应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量的1/2
③搅拌时玻璃棒不可触及杯壁和杯底
用于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①量筒没有零刻度线,最大刻度在上方
②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不能量取温度过高的液体,更不能加热
④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或用于配制溶液
①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②也可用于进行气体间相互反应或固体物质在气体中的燃烧
①瓶口平面磨砂,瓶口内侧不磨砂
②燃烧反应有固体生成时,瓶底加少量的水或铺少量细沙
操作名称
技能要求
操作要点
注意事项
药品取用
会取用固体、液体药品
①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粉末状固体常用纸槽,块状固体可用镊子;操作时一般是“一平、二送、三直立”
②液体药品需要的量多时,一般采用倾倒;需要量少时,用胶头滴管滴加;需要一定量时用量筒量取
①对药品不要触、尝、凑近闻
②药品一般取用最少量
③用剩的药品应放在指定容器中
④倾倒液体时要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挨管口,试管稍倾斜
⑤胶头滴管应悬垂
⑥量筒放平,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仪器的洗涤
正确洗涤玻璃仪器
倒掉废液,认真刷洗;纯碱(洗衣粉)可洗油脂;盐酸可洗不溶性盐或氧化物
①用盐酸或纯碱洗完后,都需用清水冲洗
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才算洗净
物质加热
正确、安全使用酒精灯加热固体、液体药品
①使用酒精灯前查灯芯和酒精量;用外焰加热;使用完用灯帽盖灭
②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先预热后固定加热
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45°角,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管口不能对着人,先预热后固定加热
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②加热前擦干容器外壁
③加热后的热容器不要立即用水冲洗
仪器连接
练习连接玻璃导管、橡皮塞、胶皮管的操作
①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一手拿塞,一手拿管,一端润湿,慢慢转动插入
②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一手拿胶管,一手拿玻璃管并润湿,转动插进胶管
③容器口塞橡皮塞:一手拿容器,一手拿塞子,慢慢转动,塞进容器
切忌将容器或玻璃管放在桌子上用劲塞塞子或套橡皮管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练习
管端浸在水中,两手紧贴容器外壁,管口冒出气泡,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装置不漏气方能做实验
气体收集和验满
练习排水集气和排空气集气、排水集气时检验气体是否已满
①排水集气:集气瓶盛满水,推动玻璃片盖住瓶口,(瓶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的水中;导气管口连续均匀地冒出气泡后,再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口冒大气泡时说明气体已集满,水面下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小心地移出水槽
③排水集气,导管应尽量伸入瓶底
①玻璃片毛面贴紧集气瓶口
②盛水时集气瓶里不得留有气泡
③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正放;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倒放
过滤
练习用漏斗、滤纸进行过滤
“一贴二低三靠”
若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直至滤液澄清
蒸发
练习用蒸发皿蒸发
①溶液倒入蒸发皿中,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②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液体
③蒸发皿里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热的蒸发皿不能立即用水洗涤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
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浓酸、浓碱流到实验台上
浓酸:加碳酸氢钠溶液→水冲洗→抹布擦干
浓碱:加稀醋酸→水冲洗→抹布擦干
浓酸、浓碱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浓酸: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浓碱: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眼睛里溅进了酸溶液或碱溶液
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01空气成分的探究(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07金属的性质(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要点诠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2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要点诠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