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3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7279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3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7279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3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7279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3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72794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3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727944/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3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727944/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3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727944/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3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727944/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3节 氮的循环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3节 氮的循环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氨气1物理性质,刺激性,极易溶于水,思考交流,喷泉实验,学与用,化学性质,1与H2O反应,氨水的成分,2与酸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思考:硝酸铵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氮肥,你还知道哪些氮肥?铵盐有哪些性质?
1.结合真实情境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氨气的主要性质及制备,认识氨气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铵盐的主要性质、认识铵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的角度,预测氨气及铵盐的性质。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教材中给出的氨气的性质的探究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完成操作,观察现象,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能主动关心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氮肥的合理施用等社会热点问题,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氨气
0.771 g·L-1
氨水中如果滴加酚酞试液,氨水呈现红色说明了什么?
氨溶解于水仅是简单的溶解过程吗?
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迅速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
挤压滴管的胶头,打开止水夹
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现红色
①装置气密性好; ②烧瓶要干燥; ③气体要充满烧瓶。
1.在如图所示的喷泉实验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的气体a,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并轻轻振荡。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整个烧瓶。则a、b分别是( )
2.如图:引发喷泉的操作 。如果把胶头滴管去掉,如何引发喷泉? 。
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捂热烧瓶
在氨的喷泉实验中,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假设实验是在标准状况下进行)
氨气体积设为V L
注意:氨水中溶质是NH3,不是NH3·H2O 。
氨气物质的量为(V/22.4)ml
氨水溶液体积也是V L
氨水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V/22.4)/V = 0.045 ml·L-1
【思考交流】你能计算出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吗?
三分子:NH3、H2O、NH3·H2O 三离子:NH4+、OH-、H+
氨气是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氨水呈弱碱性,因此氨水是弱碱,对吗?
【提示】不对。一水合氨是弱碱,因此氨水显碱性,但是氨水是混合物,不属于碱。
注意:(1)请用玻璃棒蘸取浓溶液后迅速盖好瓶塞 (2)两根玻璃棒在通风口处相互靠近
浓氨水与浓盐酸易挥发出NH3和HCl,反应生成NH4Cl固体
NH3+HCl==NH4Cl
NH3+HCl ==== NH4Cl
2NH3+H2SO4 ==== (NH4)2SO4
NH3+HNO3 ==== NH4NO3
NH3 + H+ ==== NH4+
用于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或者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泄漏
【想一想】氨气除了能与盐酸反应外,还能与硫酸、硝酸反应吗?若能,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3)NH3的催化氧化
注意:(NH3在空气中反应)①反应条件:催化剂、高温②是工业制硝酸中的关键一步,也叫氨的催化氧化③说明氨有一定的还原性,可被O2、Cl2、CuO等氧化
固体分解,在试管口处有白色固体生成
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固体分解,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H4HCO3 ==== NH3↑+CO2↑ + H2O
2.化学性质: ①铵盐受热易分解 ②铵盐和碱溶液反应产生氨气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1.如何检验NH4+?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NaOH溶液后,加热,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证明溶液中有NH4+。
2.怎样合理地储存和施用铵态氮肥?
储存应密封包装并放在阴凉通风处;施肥时应将其埋在土下以保持肥效。
3.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混合施用吗?
不能。铵盐和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氨气。
NH4Cl和Ca(OH)2
a.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唯一的一种碱性气体)
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快速制氨气?
①加热浓氨水法(装置与实验室制氯气的发生装置相同)
②浓氨水加碱石灰法(碱石灰吸水、溶解时放热)
1.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各组物质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2. 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 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两种离子 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3.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是易溶于水的晶体B.可用作氮肥C.热稳定性差,加热分解时一定产生NH3和酸D.跟强碱共热时,有氨气放出
4.为检验一种氮肥的成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加热氮肥样品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另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BaCl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是( )A.NH4HCO3 B.NH4Cl C.(NH4)2CO3 D.NH4NO3
5. 氨气的制备: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或NH3·H2O====NH3↑+H2O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3节 氮的循环课前预习课件ppt,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任务分项突破,课堂小结提升,学科素养测评,自主梳理,刺激性,互动探究,题组例练,逐渐减少,刺激性气味,白色固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3节 氮的循环习题ppt课件,文件包含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第3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与铵盐课件ppt、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第3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与铵盐课后习题含答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3节 氮的循环示范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NO1,刺激性,呈红色,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白色固体,逐渐减,逐渐减少,有刺激性气味,白色固体,有刺激性气味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