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化学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专题
高中化学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9页。
第一章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Cl:35.5 Fe:56 Cu:64(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菜谱中记载: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有+5价的砷,西红柿中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时会生成有毒的+3价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在该反应中维生素C做催化剂B.由上述信息可推知砒霜中含有的砷显+3价C.因为河虾中含有砷元素,所以不能食用D.上述反应中维生素C做氧化剂解析:河虾与西红柿同食时,河虾中+5价的砷被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还原为+3价砷,表现出维生素C的还原性,同时推断含砷化合物的毒性是由+3价砷造成的。2.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从某种意义上SO2、CO2等可以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中与它们同属一类的是( A )A.SO3 B.NOC.CO D.H2O解析:SO2、CO2、SO3都是酸性氧化物,属非电解质,NO、CO都是不成盐氧化物,H2O是电解质,故选A。3.下列不是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B )A.都比较稳定,密封放置不产生沉淀B.都有丁达尔效应C.加入NaOH溶液都可产生沉淀D.分散质微粒均可透过滤纸解析:Fe(OH)3胶体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加入NaOH溶液能聚沉生成沉淀,分散质微粒可透过滤纸;MgCl2溶液也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但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加入NaOH生成Mg(OH)2沉淀,分散质微粒可透过滤纸,故选B。4.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D )A.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Cl-、Na+、MnO、SOB.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Na+、NH、K+、COC.碱性溶液中:K+、Ba2+、HCO、Cl-D.常温下碱性的溶液:K+、Ba2+、Cl-、NO解析:MnO为紫色,A项错误;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显碱性,OH-与NH反应生成NH3·H2O,B项错误;碱性溶液中OH-与HCO反应生成的CO再与Ba2+反应生成BaCO3沉淀,C项错误;碱性溶液中K+、Ba2+、Cl-、NO能大量共存,D项正确。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易溶于水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B.液态氯化氢能导电C.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D.常温下为气体的化合物不可能是电解质解析:NH3易溶于水,属非电解质,A项错误;液态氯化氢中无阴、阳离子,不导电,B项错误;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C项正确;常温下HCl气体是电解质,D项错误。6.利用交叉分类法可对物质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分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D )①钠的化合物 ②能与硝酸反应的物质③电解质 ④钠盐⑤钠的含氧化合物A.①④ B.③④C.②⑤ D.①③解析:NaCl、Na2SO4不能与硝酸反应,②错误;Na2O、NaOH不属于钠盐,④错误;NaCl不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⑤错误。只有①③正确。7.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①H2SO3+I2+H2O===2HI+H2SO4②2FeCl3+2HI===2FeCl2+2HCl+I2③3FeCl2+4HNO3===2FeCl3+NO↑+Fe(NO3)3+2H2OA.H2SO3>I->Fe2+>NOB.I>Fe2+>H2SO3>NOC.Fe2+>I->H2SO3>NOD.NO>Fe2+>H2SO3>I-解析:由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可知,反应①中还原性:H2SO3>HI(I-),反应②中还原性:HI(I-)>FeCl2(Fe2+),反应③中还原性:FeCl2(Fe2+)>NO。8.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广谱消毒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并且用于除甲醛。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则反应后Na2SO3转化为( A )A.Na2SO4 B.SO2C.S D.Na2S解析:由NaO3→O2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可知:Na2O3→Na2O4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9.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C )A.NaCl晶体、BaSO4B.铝、二氧化硫C.液态的醋酸、乙醇D.熔融的KNO3、硫酸溶液解析:氯化钠和硫酸钡均是电解质,A错误;铝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SO2是非电解质,B错误;醋酸是电解质,乙醇是非电解质,C正确;硝酸钾是电解质,硫酸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10.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D )A.Cu2++2OH-===Cu(OH)2CuCO3+2NaOH===Cu(OH)2↓+Na2CO3B.CO+2H+===CO2+H2OBaCO3+2HCl===BaCl2+CO2↑+H2OC.Ca2++CO===CaCO3Ca(NO3)2+BaCO2===CaCO3↓+Ba(NO3)2D.H++OH-===H2O2KOH+H2SO4===K2SO4+2H2O解析:CuCO3不溶于水,因此离子方程式中要保留化学式,A项错误;BaCO3不溶于水,因此离子方程式中要保留化学式,B、C项错误;KOH与H2SO4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的过程,即离子方程式为H++OH-===H2O,D项正确。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11.初中化学的很多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丙、丁既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A.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B.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一定是水C.若甲是CO,乙是氧化铜,则丙一定是二氧化碳D.若甲是Zn,丙是H2,则乙可能是稀硫酸解析: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如:2NaOH+CO2===Na2CO3+H2O来说,虽然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但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所以不属于复分解反应,A项错误;酸和碱反应一定生式盐和水,如甲、乙、丙分别是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钠,则丁一定是水,B项正确;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氧化铜,则丙或丁都有可能是二氧化碳,C项错误;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可能是稀盐酸或稀硫酸,D项正确。12.实验室可利用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制备胶体,也可以反应生成沉淀,图中圆的大小代表分散质粒子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分散系Ⅰ为溶液B.制备分散系Ⅰ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胶体)C.分散系Ⅱ为胶体D.两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丁达尔现象解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可分为溶液(小于1 nm)、胶体(1~100 nm)和浊液(大于100 nm)实验室可利用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制备胶体,也可以反应生成沉淀,根据题意可知,分散系Ⅰ为胶体,分散系Ⅱ为沉淀,A、C项错误;制备分散系Ⅰ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胶体),B项正确;两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D项错误。13.已知反应4CuO2Cu2O+O2↑,其中Cu2O和Cu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BD )A.O2是还原产物B.铜元素被还原,氧元素部分被氧化C.Cu2O是氧化剂D.该反应中每生成1个O2,则转移4个电子解析:4CuO2Cu2O+O2↑,-2价的O元素化合价升高到0价,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O2是氧化产物,A项错误;铜元素被还原,氧元素一部分被氧化,一部分化合价仍为-2价,B项正确;Cu2O是生成物,为还原产物,C项错误;在反应中O元素的化合价部分由-2价升高到0价,每生成1个O2,元素化合价升高4价,所以生成1个O2分子,转移电子数为4个,D项正确。14.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化学知识的记载,如《梦溪笔谈》中的“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等,上述描述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A )A.复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C.离子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解析:将CuSO4溶液熬成胆矾(CuSO4·5H2O)的过程为化合反应,Fe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Fe+CuSO4===FeSO4+Cu,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涉及复分解反应。15.从海水(主要是水和氯化钠,还有少量的镁离子等)中提取镁,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把贝壳(主要成分碳酸钙)制成石灰乳(氢氧化钙的悬浊液);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主要是氢氧化镁);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在HCl气体氛围中干燥产物,得到氯化镁产物;④将得到的产物熔融电解得到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D )A.向海水中加入硝酸银会产生白色沉淀B.步骤②中涉及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OH-+Mg2+===Mg(OH)2↓C.①②③步骤涉及化合、分解和复分解反应D.第④步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解析:海水中主要含有Na+、Cl-等离子,向海水中加入硝酸银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A项正确;步骤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生成氢氧化镁的离子方程式为Ca(OH)2+Mg2+===Mg(OH)2↓+Ca2+,B项错误;步骤①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CaO+CO2↑,属于分解反应;生产的CaO与水反应生成悬浊液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步骤②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Ca(OH)2+Mg2+===Mg(OH)2↓+Ca2+,以及步骤③中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生产氯化镁与水,均涉及复分解反应,C项正确;第④步的反应为电解氯化镁生成镁与氯气的过程,属于分解反应,有化合价的升降,也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60分)16.(12分)有以下物质:①石墨 ②铝 ③乙醇 ④氨水 ⑤二氧化碳 ⑥碳酸钠固体 ⑦氢氧化钡溶液 ⑧纯醋酸 ⑨氧化钠固体 ⑩氯化氢气体 ⑪熔融氯化钠。(1)其中能导电的是①②④⑦⑪(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⑤;属于电解质的是⑥⑧⑨⑩⑪。(2)写出物质⑥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Na2CO3===2Na++CO。(3)写出物质⑥和⑩在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Ⅱ.(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D.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2)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C。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的是酸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的是碱C.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是盐D.NH4Cl电离的电离方程式是NH4Cl===NH+Cl-,所以NH4Cl不是盐解析:Ⅰ.(1)①石墨、②铝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能导电;④氨水、⑦氢氧化钡溶液、⑪熔融氯化钠,有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能导电;故能导电的是①②④⑦⑪;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乙醇和二氧化碳符合,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⑤;电解质包括酸、碱、活泼金属氧化物、盐和水。⑥碳酸钠固体、⑧纯醋酸、⑨氧化钠固体、⑩氯化氢气体、⑪熔融氯化钠都是电解质;(2)碳酸钠是盐,其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3)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NaCl、H2O和CO2。Ⅱ.(1)固体氯化钠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溶于水会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所以氯化钠是电解质,A错误;在铜丝中含自由移动的电子而能导电,但Cu是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B错误;氯化氢是化合物,溶于水会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H+、Cl-,所以HCl是电解质,C正确;SO3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电解质硫酸,本身不能电离,所以SO3是非电解质,D错误;(2)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的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A错误;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的不一定是碱,如碱式盐也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但是盐,B错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C正确;NH4Cl是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D错误。17.(12分)要准确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是某同学对有关物质进行分类的列表: 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第一组Na2CO3H2SO4NaHCO3CaOCO2第二组NaOHHClNaClNa2OCO第三组NaOHCH3COOHCaSO4H2O2SO2每组分类均有错误,其错误的物质分别是Na2CO3、CO、H2O2(填化学式)。(2)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鉴别胶体和溶液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是否能发生丁达尔效应。(3)下列3个反应,按要求填写相关量。①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每生成1分子O2转移2个电子;②2NaHCO3===Na2CO3+H2O+CO2↑反应中,每消耗168 g NaHCO3,生成44g CO2;③Cl2+H2O===HCl+HClO反应中,每消耗10分子Cl2,转移10个电子。解析:(1)第一组中的碳酸钠是盐,而不是碱;第二组中的CO与碱不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第三组中的H2O2是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2)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鉴别胶体和溶液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是否能发生丁达尔效应。(3)①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每生成1分子O2,氧元素由-1价升高到0价,转移2个电子;②2NaHCO3===Na2CO3+H2O+CO2↑反应中, 168 44 168 g x列比例式:=;x=44 g③Cl2+H2O===HCl+HClO反应中,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部分从0价升高到+1价,部分降低到-1价,即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每消耗10分子Cl2,转移10个电子。18.(12分)如图是一块用FeCl3溶液与Cu反应制作的印刷电路板,其制作原理可用2FeCl3+Cu===CuCl2+2X表示。(1)上式中X的化学式为FeCl2。(2)在上述反应中,氧化剂为FeCl3,氧化产物为CuCl2,将两者的氧化性相比较,FeCl3的氧化性更强。(3)若有64 g铜被氧化,则参与反应的FeCl3的质量为325_g。(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Cu2++2Fe2+。解析:(1)由反应2FeCl3+Cu===CuCl2+2X,根据原子守恒可知X应为FeCl2。(2)FeCl3中的Fe3+变为FeCl2中的Fe2+,铁元素化合价降低,FeCl3为氧化剂;Cu变为CuCl2中的Cu2+,铜元素化合价升高,Cu发生氧化反应,CuCl2为氧化产物。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FeCl3的氧化性强于CuCl2。(3)由2FeCl3 + Cu===CuCl2+2FeCl2 325 64 m 64 g得m=325 g。19.(12分)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比较广泛。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相关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黑火药主要是硝酸钾、硫黄、木炭三者粉末的混合物,在点燃条件下,其化学反应式主要为KNO3+S+C―→N2↑+CO2↑+K2S①在黑火药燃烧的反应中,氧化剂为KNO3、S,被氧化的物质为C。②根据化学反应式分析,一个硫原子参与反应时得到(填“得到”或“失去”)2个电子。(2)把Cl2通入浓氨水中,发生如下反应:3Cl2+8NH3===6NH4Cl+N2。用双线桥表示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3)已知存在下列反应:①ClO+5Cl-+6H+===3Cl2+3H2O ②2FeCl2+Cl2===2FeCl3。则ClO、Fe3+、Cl2三种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O>Cl2>Fe3+。解析:(1)①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KNO3中氮原子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0价,所以KNO3是氧化剂,S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2价,所以S也是氧化剂,C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4价,所以被氧化的物质是C;②化学反应式主要为KNO3+S+C―→N2↑+CO2↑+K2S,其中S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2价,一个硫原子参与反应时得到2个电子。(2)反应中氯气中氯元素从0价降低到-1价,得到6×e-,NH3中N元素从-3价升高到0价,失去电子数为2×3e-故双线桥法表示为:(3)根据①ClO+5Cl-+6H+===3Cl2+3H2O可知氧化性:ClO>Cl2;根据②2FeCl2+Cl2===2FeCl3可知氧化性:Cl2>Fe3+,所以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ClO>Cl2>Fe3+。20.(12分)我国科学家陈竺院士获得一项国际大奖——美国血液学会颁发的欧尼斯特·博特勒奖。该奖是为表彰他利用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研究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已知砒霜(As2O3)与Zn可以发生如下反应:As2O3+6Zn+6H2SO4===2AsH3+6ZnSO4+3H2O(1)请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As2O3在上述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A。A.氧化性 B.还原性C.酸性 D.碱性(3)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ZnSO4,还原产物是AsH3。(4)若生成1分子AsH3,则转移的电子数为6个。解析:在该反应中Zn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一共升高了6×2=12,Zn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ZnSO4;砷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成-3价,一共降低了2×6=12,As2O3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AsH3,所以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2价,AsH3和转移的电子总数之间的关系为AsH3~6e-,所以生成1分子AsH3转移的电子个数为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