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微专题1 离子反应的综合应用.docx
    • 练习
      微专题2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docx
    • 第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docx
    •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docx
    • 第一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docx
    • 第二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docx
    •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docx
    • 第二课时 物质的转化.docx
    • 章末整合提升.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文件包含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docx、第二课时氧化剂和还原剂docx、第二课时离子反应docx、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docx、第一课时电解质的电离docx、第二课时物质的转化docx、章末整合提升docx、微专题1离子反应的综合应用docx、微专题2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docx等9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导航

    课程目标展示

    素养目标达成

    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2.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的价态。

    3.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形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和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点。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胶体的性质,能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归纳、概括。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能从宏微结合的视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认同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学习任务1 探究物质的分类方法

    NO.1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1.物质的组成

    微思考:有多少种元素就有多少种单质,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不对,单质一定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2.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标准

    对物质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按标准进行分类。

    例如以下物质:

    a.NaCl b.HCl c.CaCl2   d.CuO e.H2O f.Fe2O3

    ①依据通常状况下物质的存在状态对物质进行分类,固体是acdf,液体是e,气体是b

    ②依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氯化物是abc,氧化物:def

    (2)树状分类法

    下图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形象地称为树状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由于所依据分类标准单一,因此深刻但不全面。

    (3)交叉分类法

    如:在物质及其所属类别之间连线:

    交叉分类法对物质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全面但条理不够清晰。

    (4)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

    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微思考1:初中化学中,我们熟悉的CaO、Fe2O3、CuO从组成上看属于哪一类物质?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提示:属于金属氧化物;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微思考2:碳能形成CO、CO2两种氧化物,回顾CO2的化学性质,从性质上判断CO2属于哪类氧化物?CO与CO2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两者是否属于同一类物质?

    提示:CO2属于酸性氧化物;两者化学性质不相同;两者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CO2属于酸性氧化物,CO不能与碱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NO.2 互动探究·提升能力

    探究 物质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用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生产硫酸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问题1:根据学过的分类知识将以上材料中涉及的物质进行分类,并对其中涉及的氧化物按组成和性质两种分类标准进行再分类。在此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分类方法?

    提示:

    用到了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合理即可)

    问题2: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大气污染物,实验室做二氧化硫相关实验时,可以用什么试剂吸收尾气?试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提示:它属于酸性氧化物,可用NaOH溶液吸收;相关化学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

    问题3:通过以上分析,你能说出对物质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吗?

    提示: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人们分门别类地进行深入研究,提高研究效率,同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发现物质及其变化规律,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其可能发生的变化。

    物质分类的注意事项

    1.同素异形体的“同”“异”的含义:①“同”指元素相同;②“异”指形成的单质不同,结构不同,性质有差异。

    2.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不同的分类,因此没有固定的分类标准就不会有正确的分类。如把物质分为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就是分类标准不统一导致的错误。

    3.注意概念间的“并列”与“包含”关系。如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酸与碱、盐等是并列关系;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之间是依次包含关系。

    [凝练素养]通过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并对物质进行分类,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从宏微结合的视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NO.3 应用体验·形成素养

    题点一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酸根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解析: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如硫酸)不一定是氧化物;纯净物可由原子构成(如金刚石);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如O2和O3的混合气体)不一定是单质;无氧酸的酸根不含氧元素。

    2.某气体经过检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 D )

    A.一种单质

    B.一种化合物

    C.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

    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解析: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单质(如O2),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气体)。

    题点二 物质的分类

    3.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解析: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A错误;氧化物是一种化合物,但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两者属于包含关系,B正确;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C错误;化合反应中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部分不是,两者属于交叉关系,D错误。

    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

    碱性

    氧化物

    酸性

    氧化物

    A

    KOH

    HNO3

    CaCO3

    CaO

    SO2

    B

    NaOH

    HCl

    NaHSO4

    CuO

    CO

    C

    Cu2(OH)2CO3

    CH3COOH

    CaF2

    CO

    SO2

    D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解析: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碱式碳酸铜和碳酸钠不是碱,是盐;氢氧化钠是碱,不是盐

    5.下列关于氧化物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①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酸性氧化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⑤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故①正确;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为不成盐氧化物,故②错误;碱性氧化物是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故③正确;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和HCl反应生成盐和水,同时还生成O2,但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故④错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故⑤错误。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之间的对应

    关系:

    [凝练素养]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对物质进行分类,运用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物质性质,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学习任务2 探究混合物的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

    NO.1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1.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概念与组成

    概念:化学上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

    组成: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如CuSO4溶液和碘酒中的分散质和分散剂:

     

    分散质

    分散剂

    CuSO4溶液

    CuSO4

    碘酒

    I2

    酒精

    (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依据

    ①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不同,共有 9种分散系。

    ②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③胶体的分类:按照分散剂不同,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微思考1: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物质如空气、自来水、白酒、有色玻璃、雨后地上的泥水等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它们在外观、稳定性等方面有什么差异?

    提示:都是混合物;空气、自来水、白酒、有色玻璃等均一、稳定、透明,泥水没有均一、稳定、透明的特点。

    微思考2:烟和雾都是常见的胶体,在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上,它们有何异同?

    提示:烟的分散剂是气体(空气),分散质是固体小颗粒;雾的分散剂是气体(空气),分散质是小液滴。

    2.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1-1]

    (1)制备实验:在100 mL小烧杯中加入4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微点拨:(1)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几个常见的错误:a.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b.加热时间过长或搅拌;c.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2)单个分子达到胶体粒子大小的物质可直接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胶体,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等,因此胶体形成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3.胶体的性质、应用

    NO.2 互动探究·提升能力

    探究 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胶体的制备及性质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1:按课本P8[实验1-1](如图1)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实验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至过量(如图2),得到红褐色沉淀。

    问题1:他们应如何验证实验1是否制得了氢氧化铁胶体?实验2中红褐色沉淀是什么?两种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有何异同?

    提示:可以用一束光照射所获得的液体,观察是否有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的为胶体;实验2中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沉淀;两种分散系成分相同,但分散质氢氧化铁聚集的程度不同,微粒直径不同。

    问题2:为证明问题1中的结论,继续进行如下操作:

    ①将部分混合了泥水的氢氧化铁胶体小心过滤(如图3),用激光笔照射滤液,记录现象一,证明结论正确;

    ②将实验2试管静置,用激光笔照射靠近沉淀的上层清液(如图4),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③向实验1剩余氢氧化铁胶体和实验2的试管中分别逐滴加入稀硫酸,发现烧杯中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得到黄色溶液;试管中沉淀溶解,得到黄色溶液。

    ①中的现象一是什么?

    提示:用激光笔照射滤液,滤液中能看到一条光亮的

    “通路”。

    问题3:综合以上实验结果,你对胶体的制备和性质有什么新的认识?溶液、浊液、胶体三类并列的分散系,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提示: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胶体制备就是将直径1~100 nm 的粒子作为分散质分散在分散剂中获得分散系,若聚集程度过大则得到浊液,通过某些操作可以使胶粒进一步聚集形成沉淀,这一变化是物理变化,其化学性质不变。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

    1.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种类

    分子、离子

    较多微粒集合体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集合体(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

    分散质粒子直径

    小于1 nm

    1~100 nm

    大于

    100 nm

    外部

    特征

    均一、透明、稳定

    均一、透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能否透

    过滤纸

    不能

    鉴别

    方法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

    实例

    碘酒、蔗糖溶液、盐酸、酒精溶液

    豆浆、云、雾、烟、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泥浆、油水混合物、氢氧化铁的悬浊液

    2.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而浊液不能透过滤纸,因此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浊液。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如动物肠衣、鸡蛋壳膜等)而小分子、离子能够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渗析”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溶液。

    [凝练素养]通过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胶体的性质,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归纳、概括三类分散系的异同,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NO.3 应用体验·形成素养

    题点一 三类分散系的区分

    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大的是( A )

    A.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B.淀粉溶液

    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D.豆浆

    解析:A为浊液,B、D为胶体,C为溶液,故选A。

    2.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 A )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的分散系

    B.向水中加入食盐得到的分散系

    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得到的无色溶液

    解析:分散系中最不稳定的是浊液。A项,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氢氧化铜浊液;B项,得到氯化钠溶液;C项,得到氢氧化铁胶体;D项,得到碳酸钠溶液;故选A。

    题点二 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3.下列事实中,与胶体有关的是( B )

    A.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B.一束可见光射入鸡蛋清液体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C.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浑浊

    D.利用活性炭净水

    解析:A项,植物油倒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B项,鸡蛋清液体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C项,形成碳酸钙的悬浊液;D项,活性炭净水利用了其吸附性。

    4.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是由直径为纳米量级(1~10 nm之间)的磁性固体颗粒、基载液以及界面活性剂三者混合而成的分散系,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下列关于纳米Fe3O4磁流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纳米Fe3O4属于胶体

    B.磁流体中分散质粒子能通过滤纸

    C.当一束可见光通过该磁流体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

    D.纳米Fe3O4磁流体比较稳定

    解析:磁性固体颗粒直径为纳米量级(1到10 nm之间),因此磁流体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纳米Fe3O4为其分散质。

    1.误以为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其实不然,也可能是混合物,比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

    2.误以为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其实不然,物质可能由原子、离子、分子等构成,如NaCl由离子构成,金刚石由原子构成。

    3.误以为硝酸、硫酸、盐酸都是纯净物,胆矾(CuSO4·5H2O)等结晶水合物是混合物。其实不然,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胆矾是纯净物。

    4.误以为胶体粒子一定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其实不然,胶粒有的是粒子聚集成的,有些有机物大分子形成的胶体,可能1个分子就是1个胶粒,如淀粉分子、蛋白质分子等。

    5.误以为氢氧化铁胶体与氢氧化铁沉淀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实不然,两者只是粒子聚集程度不同导致粒子直径不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填空。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各种消毒剂被广泛使用,为抗疫提供了化学力量。其中家庭最常用的是“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84”消毒液一般通过Cl2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制得,主要成分为NaCl和NaClO,次氯酸钠(NaClO)是消毒液的主要成分,通过与空气中的CO2缓慢反应而生成HClO,其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医用酒精(75%的酒精)的主要成分是C2H5OH,可以用于人体的消毒。

    (1)上述短文提到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名称),属于酸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属于碱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盐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2)按照组成对物质进行树状分类,按照包含关系,C2H5OH依次属于          

    解析:(2)乙醇(C2H5OH)属于有机化合物,按照树状分类,有机物属于化合物,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答案:(1)“84”消毒液、医用酒精 HClO NaOH CO2 NaClO、NaCl Cl2

    (2)纯净物、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课时作业巩固

    选题表

    考查点

    合格考

    等级考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1,2

    6,7,11

    分散系和胶体

    3,4

    8,10

    综合应用

    5

    9

    合格考题组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元素的存在形态只有两种:化合态和游离态

    B.我们平时生活中出现的“加碘食盐”“增铁酱油”等商品,这里的碘、铁应理解为元素

    C.同一元素,呈化合态时其化合价一定比游离态时高

    D.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2O5)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属于有机物

    解析:同一元素,呈化合态时其化合价不一定比游离态时高,如HCl中Cl为-1价,比游离态时低。

    2.科研团队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N4属于一种新型化合物

    B.N4转化为N2属于物理变化

    C.N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D.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

    解析:N4是一种单质,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两者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N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

    3.下列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的是( B )

    A.食盐水、牛奶、豆浆

    B.碘酒、泥水、血液

    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

    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解析:A项,牛奶属于胶体;C项,食盐水属于溶液,茶叶水是溶液;D项,Ca(OH)2悬浊液、石灰浆属于浊液,澄清石灰水属于溶液。

    4.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D )

    A.都呈黄色、透明

    B.分散质微粒相同

    C.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都较稳定,密封静置不会产生沉淀

    解析:FeCl3溶液呈黄色,分散质是FeCl3,Fe(OH)3胶体呈红褐色,分散质是Fe(OH)3胶粒;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和胶体都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密封静置也不会产生沉淀;故选D。

    5.物质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如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                         

    (2)人体胃液中含有胃酸(0.2%~0.4%的盐酸),起杀菌、帮助消化等作用,但胃酸的量不能过多或过少,它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胃酸过多时就会出现“吐酸水”“烧心”“胃部隐隐作痛”等症状。目前市场上的抗酸药主要有:①吸收性抗酸药,如NaHCO3等;②非吸收性抗酸药,如CaCO3、MgO等。

    物质类别

    氧化物

    氢化物

    化学式

     

     

     

     

     

    ①将上述所举抗酸药填入上表对应类别。

    ②写出CaCO3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                                   

    答案:(1)树状分类法

    (2)①

    物质类别

    氧化物

    氢化物

    化学式

     

     

    NaHCO3

    CaCO3

    MgO

     

    ②CaCO3+2HClCaCl2+H2O+CO2↑ 

    (3)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

    等级考题组

    6.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SO2、C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烧碱、纯净矿泉水、盐酸都是混合物

    C.胆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是纯净物

    D.CH3COOH、Cu2(OH)2CO3、Na2CO3分别属于酸、碱、盐

    解析:SO2、CO2为酸性氧化物,CO为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矿泉水是含有多种矿物质的饮用水,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因此纯净矿泉水、盐酸都是混合物,烧碱为NaOH,是纯净物,故B错误;胆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是纯净物,故C正确;所有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属于碱,Cu2(OH)2CO3含有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属于碱式盐,故D错误。

    7.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所示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B )

    选项

    A

    NaCl

    K2SO4

    KCl

    (NH4)2SO4

    B

    Na2SO4

    K2SO4

    KCl

    NH4Cl

    C

    NaCl

    K2SO4

    KCl

    NH4Cl

    D

    Na2SO4

    K2SO4

    KCl

    (NH4)2SO4

    解析:①中的盐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硫酸盐,可排除A、C两项,④中的盐既属于铵盐又属于盐酸盐,排除D项,故选B。

    8.下列不属于胶体的是( D )

    A.淀粉在水里形成的透明液体

    B.氧化钴(CoO)分散在普通玻璃里形成的蓝色玻璃

    C.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的分散系

    D.将0.1 g蔗糖加到10 mL蒸馏水中,振荡后形成的无色液体

    解析:淀粉在水里形成的淀粉溶液、氧化钴(CoO)分散在普通玻璃里形成的蓝色玻璃、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都属于胶体;蔗糖为小分子,将0.1 g蔗糖加到10 mL蒸馏水中,振荡后形成的无色液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属于溶液。

    9.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B.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C.Y中产生的气体为CO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X是氯化铁溶液,分散质是氯化铁,Z是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是氢氧化铁胶粒,故A错误。

    10.(1)“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及军事科学中。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直径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 

    A.能全部透过滤纸 B.有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呈胶状 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2)某同学欲探究河流中的泥沙是否能形成胶体,将泥沙加入水中充分混合,静置,过滤,获得上层清液,鉴别是不是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                                                     

    (3)如图所示是在实验室中进行Fe(OH)3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原因是                  (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说明)。 

    (4)欲在树林中观察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    ,理由是                         

    (5)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请设计一个你认为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 

                                                           

    解析:(3)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空气,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该图中的明显错误是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4)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雾是胶体,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清晨。(5)打开暖瓶(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

    答案:(1)AB (2)用一束可见光照射液体,从侧面看到液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则为胶体 (3)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进入烧杯前,光束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4)清晨 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雾是胶体,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5)打开装有热水的暖瓶,用一束光照射升腾的水汽即可

    11.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2)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生石灰还可以跟酸及酸性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作干燥剂?为什么?             

                                                

    解析:(1)关于CaO的类别,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答案,例如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又因为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另一种是钙元素,因此还是金属氧化物,同时也是一种碱性氧化物等。

    (2)生石灰吸水并能和水反应生成Ca(OH)2,因此生石灰可以作干燥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CaO是碱性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aCl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

    (4)由于生石灰吸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若生石灰完全反应,则固体不再具有干燥作用,故小纸袋中的物质不能长期作干燥剂。

    答案:(1)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答案合理即可)

    (2)CaO+H2OCa(OH)2

    (3)CaO+2HClCaCl2+H2O

    (4)不能,因为生石灰全部变为Ca(OH)2后,小纸袋中的物质就不能再起到干燥作用

     

     


     命题解密与解题指导

    情境解读:本题以新冠病毒防控为背景,以常用的两种家用消毒剂为素材,着重考查物质的分类标准、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素养立意:通过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认同化学为人类发展所做的贡献,促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发展。

    思维建模: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时学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