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展开
六年级下册第10课阅读理解训练专项题
一、诗词曲鉴赏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此诗的作者是______,这是一首(填序号)_____
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头需要经过_____和_____ 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的态度是______,表现了石灰的_________。
3.此诗使用__________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___________的 高尚情操。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所体现的石灰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 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 _________。”
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_______,立根原在_______。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______________。
5.补全古诗。
6.诗的第一句中,“_____”字特别传神,写出了竹子_____的性格。诗的第三句中,“千”和 “万”写出了竹子面对的考验 __________。
7.说说本诗后两句的意思。
8.这首诗采用了_____的写法。下列哪一项不是本诗表达的情操?(______)
A.刚正不阿 B.秉公无私 C.正直不屈 D.铁骨铮铮
9.“尔”的意思是_________。占诗文中的名称很有讲究。请为下列名称选择恰当的解释。
寒舍( ) 在下( ) 晚生( ) 贤郎( )
A.晚辈自称 B.对人称自己的家
C.谦称自己 D.对对方儿子的称呼
三、阅读《马诗》,回答问题。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0.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①向日金鳞开②。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③易水,霜重鼓寒④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⑤为君死。
(注释)①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②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③临:逼近,到,临近。④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⑤玉龙:宝剑的代称。
13.解释加点字。
(1)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
(2)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_)
(3)霜重鼓寒声不起。(_____)
14.用原句填空。
(1) 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_。
(2) 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 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_____________的《易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 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 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 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参考答案
1. 于谦 C
2.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不怕打击、不怕烈火 无畏精神
3. 托物言志 清廉高洁
4.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5.不放松 破岩中 东西南北风
6. 咬 坚忍不拔 非常多
7.历经成千上万次的折磨,依旧坚强不屈,任凭你东西南北的狂风,它仍旧坚韧挺拔。
8. 托物言志 B
9.你 B C A D
10.描绘了边塞月夜悲凉肃杀的景色。
11.表现了志士们渴望建功立业而又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12.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13. 毁。 向着。 响亮。
14.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5. 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