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0课 古诗三首(习题)-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0课 古诗三首(习题)-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01
    第10课 古诗三首(习题)-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0课 古诗三首(习题)-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10课 古诗三首(习题)-【教习网】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10课 古诗三首 课时练

    一、《竹石》这首诗题目中的“竹石”指的是(  )

    A.竹子的一种,坚硬得像石头。 

    B.石头的一种,上面有竹节的花纹。 

    C.竹子和石头两种事物。 

    D.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二、任尔东西南北风。 (  )

    A.承受         B.任凭      C.无论

    三、(《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在表达志向的方法上的共同特点是(  )

    A.直抒胸臆 B.托物言志 C.借景抒情 D.情景交融

    四、《竹石》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诗人在赞美竹的____________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____________的高傲风骨。

    五、品析诗句。

    读到“千锤万凿”,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让我想到____________的画面,感受到石灰石____________。“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现出____________。

    六、梅兰竹菊被人称为“四君子”,你能再搜集描写“四君子”的诗句各一句吗?

    (1)描写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兰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菊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外阅读。

    (一)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 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 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 托死生

    骁腾 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释】①注家一般认为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开元二十九年(741),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青年时期。房兵曹,生平不详;兵曹,古代掌管兵事等的官员。②大宛(yuān):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③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④堪:可以,能够。⑤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可以把生命托付给它。⑥骁(xiāo)腾:健步奔驰。

    1. “房兵曹胡马”是产自哪里的名马? (     )

    A. 大宛     B. 吐蕃     C. 蒙古     D. 高丽

    2. “竹批双耳峻”这句诗中的“峻”字是什么意思? (     )

    A. 峻峭     B. 险峻     C. 深刻     D. 尖锐

    3.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下面哪些诗句是实写? (     )

    ①第一、二句     ②第三、四句     ③第五、六句     ④第七、八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 这首诗中,哪一联表现了马忠诚勇猛的品性? (     )

    A. 首联     B. 颔联     C. 颈联     D. 尾联

    5. 这首诗托物言志,借马喻人,抒发了诗人怎样的远大抱负? (     )

    A. 渴望为国招纳贤才。     B. 渴望为国建功立业。

    C. 渴望为国练好本领。     D. 渴望骑马奔腾万里。

    6.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咏竹

    [清]纪琼

    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

    有时明月来,弄影高窗里。

    1.《咏竹》中的“风”和“雨”表面上指自然界的风雨,实际喻指人一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笑有声”表面上指竹子在历经风吹雨打时发出的声音,实际喻指面临磨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挚友。在不同人面前,竹有不同的风骨。请根据竹的本性,选填竹代表的精神或品格。(填序号)

    A.乐于奉献     B.刚直     C.虚心     D.坚韧

    (1)因竹笔直向上,可形容人(      )。

    (2)因竹经风历雨又极耐寒,可形容人(      )。

    (3)因竹中空,可形容人(      )。

    (4)因竹全身是宝,可形容人(      )。

    3.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赞美了竹的哪一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D    二、B      三、B

    四、坚定顽强  不怕任何打击,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

    五、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 工人们用铁锤和钢钎开采的叮当声 石灰石在高温下煅烧 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 高尚的节操 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六、(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兰草自然香,生于大道旁.

    (3)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4)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七、(1)描绘了边塞月夜悲凉肃杀的景色。

    (2)表现了志士们渴望建功立业而又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3)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八、(一)1~5:ADACB

    6.示例:拥有如此矫健俊美的良马,便可以横行万里为国立功了。

    (二)1.经历的所有磨难    毫不畏惧的态度

    2.BDCA

    3.《咏竹》赞美了竹子笑对困难、洒脱乐观的生活态度。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10课 古诗三首(习题)-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