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枣儿 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20 曹刿论战 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教案 11 次下载
- 24 诗词曲五首 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 写作 有创意地表达 教案 教案 7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教案设计
展开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文章,注意生字词及朗读情感基调、节奏。
3.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汇。(重点)
1课时
【情景导入】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__孔明__,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__三国__时著名的__政治家__、__军事家__。
2.课题解读:
表是古代__奏议__的一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__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__。“__动之以情__”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3.写作背景: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修明国内政治,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问鼎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4.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陛下(bì ) 臧否(zānɡ)(pǐ ) 恢弘(hónɡ )
菲薄(fěi ) 庶(shù ) 弩钝(nú)(dùn )
5.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重点实词: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光:发扬光大。
恢弘:这里是动词,意识是发扬扩大。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件,犯科条法令。
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2)古今异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 )
臣本布衣( 古义:指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言行恶劣 )
由是感激( 古义:感慨激动;今义:感谢 )
开张圣听( 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 )
临表涕零(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
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奔走效劳;今义:驱赶、奔跑 )
(3)一词多义:
遗:
深追先帝遗诏( 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
是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读“wèi”,给予 )
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动词,判定,评定 )
每与臣论此事( 动词,谈论 )
效: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动词,奏效、实现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名词,效用,这里是“任务”的意思 )
以: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目的,用来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介词,因为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把 )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连词,从而 )
(4)词类活用:
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形容词做动词,发扬扩大 )
亲贤臣,远小人( 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
此皆良实( 良实:形容词作名词,贤良诚实的人 )
以光先帝遗德( 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
深入不毛( 毛:名词作动词,长草 )
优劣得所( 优劣:形容词作名词,指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作奸犯科:动词作名词,做奸邪事情的人 )
6.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
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5段):指明危机,提出建议。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唯贤的具体建议。第二部分(6-7段):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追述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第三部分(8-9段):分清责任,表明决心。点明出师本意,表达兴复汉室的决心。
【合作探究】
(一)研读文本,把握文意
1.再读文章,理清脉络
通常我们要劝勉和打动某人最好是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同学们再读《出师表》,循着理与情两条线说说诸葛亮在表文中是如何说理陈情的。
理线:(1)劝勉后主,提出建议:①开张圣听;②不宜偏私;③亲贤远佞。(2)出师的准备和意义: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情线: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②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③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④臣不胜受恩感激。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理线探究——变换角度,说理评理
诸葛亮的理说得是否好,还要看读的人能否领会他的良苦用心,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站在后主刘禅的角度,用一位年轻君主的眼光去读一读《出师表》。
(1)三条建议的目的在于劝勉后主内修政理,励精图治。如果你是刘禅,你认为哪一条建议最为关键?
亲贤远佞最关键,因为它是君主用人的根本原则,也是前两条建议能够施行的基础。诸葛丞相将其放在最后陈述可谓用心良苦,是为了告诫我谨慎用人才是重中之重,才是“汉室之隆,计日而待”的必要前提。
(2)自古忠言逆耳,要让一个昏君接受自己的良言十分不易,如果你是刘禅,读这篇表文时诸葛丞相的哪些言辞最能触动你呢?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用蜀汉危急的情势给后主以紧迫感,因危机感而自励。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指出蜀汉拥有忠臣良将的优势,使后主对国家不失希望。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用历史经验印证观点令人信服;用先帝观点影响和打动后主。④文章多次提及先帝——处处以先帝的遗德遗训告诫后主,而不以丞相身份直言,有力度,有分寸。
3.情线寻迹——变换角度,陈情抒情
让我们再作一次畅想,46岁的诸葛亮华发早生,忧思忡忡,出师北伐之前,他写罢此文,“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此时这位两朝开济的老臣心中会翻涌着怎样的情感呢?结合对历史的了解,请你站在诸葛亮的角度用第一人称来表达一下他此时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①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②委以重任的沉重责任感。③对后主刘禅的担忧和期望。④出师北伐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
(二)品析语言,体会情感
1.本文语言有何特色?
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有624个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贯穿全篇,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真、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意,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为诸葛亮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2.拟写感言
多媒体展示文人志士吟咏诸葛亮《出师表》的诗句: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请同学们也动笔写下自己品读《出师表》的感言,效仿古人,凭吊蜀相诸葛亮。
示例:一策一表一尽瘁,千古一相一卧龙。
学生大声读出自己拟写的感言。
【当堂演练】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政治家,请你课外搜集一些著名政治家的生平经历,试分析一下,一个比较优秀的政治家,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1)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强烈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2)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洞悉当时国家之形势,针对国计民生症结所在,提出兴利除弊的方案;(3)能知人善任,选拔贤才;(4)能集思广益,善于采纳群言,改进工作。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这节课“我”得到的启示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42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出师表教案及反思</a>,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作家作品简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全面理解,研读课文,答疑解难,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22 出师表免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22 出师表免费教学设计,共4页。
2021学年22 出师表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22 出师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对联导入新课,解题,简介时代背景,整体感知,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