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4.17 线段双中点、多中点模型(培优篇)(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4.17 线段双中点、多中点模型(培优篇)(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01
    专题4.17 线段双中点、多中点模型(培优篇)(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02
    专题4.17 线段双中点、多中点模型(培优篇)(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03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4.17 线段双中点、多中点模型(培优篇)(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4.17 线段双中点、多中点模型(培优篇)(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中点,双中点模型,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4.17 线段双中点、多中点模型(培优篇)(专项练习)
    知识点一、单中点:



    知识点二、双中点模型

    (1)线段上的双中点
    (2)线段延长线上的双中点模型


    一、单选题
    1.线段,是的中点,是的中点,是的中点,是的中点,依此类推,线段AC5的长为( )
    A. B. C. D.
    2.如图,数轴上、两点的距离为4,一动点从点出发,按以下规律跳动:第1次跳动到的中点处,第2次从点跳动到的中点处,第3次从点跳动到的中点处,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跳动到点(,是整数)处,问经过这样2020次跳动后的点与点的距离是( )

    A. B. C. D.
    3.已知线段是直线上的一点,点是线段的中点,则线段的长为( )
    A. B. C.4或6 D.2或6
    4.如图,B、C两点把线段MN分成三部分,其比为MB:BC:CN=2:3:4,点P是MN的中点,PC=2cm,则MN的长为(  )

    A.30cm B.36cm C.40cm D.48cm
    5.如图,点在线段上,且.点在线段上,且.为的中点,为的中点,且,则的长度为( )

    A.15 B.16 C.17 D.18
    6.如图所示,、是线段的三等分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7.已知线段AB=12cm.C是AB的中点.在线段AB上有一点D,且CD=2cm.则AD的长是( )

    A.8cm B.8cm或 2cm C.8cm或 4cm D.2cm 或 4cm
    8.如图,线段,点在上,,为的中点,则线段的长为( )

    A. B. C. D.
    9.如图所示,是线段的中点,是线段上一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把一条绳子对折成线段,从处把绳子剪断,已知,若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的最长的一段为,则绳子的原长为( )

    A. B. C. D.或
    11.已知点A、B、C为直线上三点,且厘米,厘米,则的长度为( )
    A.10厘米 B.20厘米
    C.30厘米 D.10厘米或30厘米
    12.已知线段AB,C是直线AB上的一点,AB=8,BC=4,点M是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AM的长为(  )
    A.2cm B.4cm C.2cm或6cm D.4cm或6cm
    13.已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线段AB=7cm,点M为线段AB的中点,线段BC=3cm,点N为线段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度是( )
    A.2cm B.5cm C.2cm或5cm D.2.5cm或3.5cm
    14.在直线 l 上取 A、B、C 三点,使得 AB=5 cm,BC=3 cm,如果点 O 是线段 AC 的中点,那么线段 OB 的长度是( )
    A.4 cm B.1 cm C.1.5 cm D.1 cm 或 4 cm
    15.如图,工作流程线上A、B、C、D处各有一名工人,且AB=BC=CD=1,现在工作流程线上安放一个工具箱,使4个人到工具箱的距离之和为最短,则工具箱安放的位置( )

    A.线段BC的任意一点处 B.只能是A或D处
    C.只能是线段BC的中点E处 D.线段AB或CD内的任意一点处
    16. 某公司员工分别在A、B、C三个住宅区,A区有30人,B区有15人,C区有10人,三个区在一条直线上,位置如图所示,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 )

    A.A区 B.B区 C.C区 D.A. B两区之间
    17. 如图,将一根绳子对折以后用线段AB表示,现从P处将绳子剪断,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60,若,则这条绳子的原长为( )

    A.100或120 B.120或150 C.100或150 D.120或150
    18.已知,点C在直线 AB 上, AC=a , BC=b ,且 a≠b ,点 M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线段 MC的长为( )
    A. B. C.或 D.或
    19..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M、N分别是线段AD、BC的中点,下列结论:①若AD=BM,则AB=3BD;②若AC=BD,则AM=BN;③AC-BD=2(MC-DN);④2MN=AB-CD.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如图,点M在线段AN的延长线上,且线段MN=20,第一次操作:分别取线段AM和AN的中点;第二次操作:分别取线段和的中点;第三次操作:分别取线段和的中点;……连续这样操作10次,则每次的两个中点所形成的所有线段之和( )

    A. B. C. D.
    21.已知线段AC和BC在同一直线上,AC=8cm,BC=3cm,则线段AC的中点和BC中点之间的距离是(  )
    A.5.5cm B.2.5cm
    C.4cm D.5.5cm或2.5cm
    22.如图,点是线段上一点,为的中点,且,.若点在直线上,且,则的长为( )

    A. B. C.或 D.或
    23.点C、D在线段AB上,若点C是线段AD的中点,2BD>A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CD2BD C.BD>AD D.BC>AD
    24.如图,点C, D在线段AB上,若AC=DB, 则( )

    A.AC=CD B.CD=DB
    C.AD=2DB D.AD=CB
    25.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如果AB=10cm,AC=8cm,那么线段MN的长度为(  )
    A.6cm B.9cm C.3cm或6cm D.1cm或9cm

    二、填空题
    26.如图,线段被点,分成三部分,,分别是,的中点,若,则__.

    27.已知点C在直线AB上,若AC=6cm,BC=8cm,E,F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则线段EF的长是__________cm.
    28.如果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线段AB=8cm,BC=6cm,若M、N分别为AB、BC的中点,那么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
    29.已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M,N分别为线段AB,BC的中点,且AB=6cm,BC=4cm.那么线段MN的长等于______ .
    30.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重合),点D,E,P分别是线段AC,BC,DE的中点,下列结论:
    ①图中的点D,P,C,E都是动点;
    ②ADBE;
    ③AB=2DE;
    ④当AC=BC时,点P与点C重合.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31.已知,为数轴上从原点出发的两个动点,点每秒1个单位,点的速度为点的2倍,则当运动时间为4秒时,和两条线段的中点相距________个单位.
    32.已知B是线段AD上一点,C是线段AD的中点,若AD=10,BC=3,则AB=_____.
    33.点M是线段的中点,点D是线段的一个三等分点,若,则_____.
    34. 已知线段MN=16cm,点P为任意一点,那么线段MP与NP和的最小值是_____cm.
    35.如图,,的中点与的中点的距离是,则______.

    36.若线段,点是线段的三等分点,是线段的中点,则线段的长是________.
    37.已知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点为线段的中点,则线段的长为__________.
    38.线段,点在直线上,,则________.
    39.已知线段,在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在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使,那么线段_______.
    40.点A、B、C在同一直线上,AB=9,AC=2BC,则AC=_____.
    41.点在直线上,,点为中点,则的长为___________.
    42.线段,在直线上截取线段,为线段的中点,为线段的中点,那么线段__________.
    43.已知线段和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则线段和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
    44.已知线段AB=12,P是线段AB的三等点,Q是直线AB上一个动点,若AQ=PQ+BQ,则线段AQ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__
    45.如图,、两点将线段分成三部分,为线段的中点,,则线段______.

    46. 如图,线段OA=1,其中点记为,A的中点记为,A的中点记为,A的中点记为,如此继续下去……,则当时,O_______.

    47.若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B=12,AC=8,点D为直线AB上一点,M、N分别是AB、CD的中点,若MN=10,则线段AD的长为______.
    48.如图,已知直线l上两点A、B(点A在点B左边),且AB=10cm,在直线l上增加两点C、D(点C在点D左边),作线段AD点中点M、作线段BC点中点N;若线段MN=3cm,则线段CD=______cm.

    49.线段,是的中点,是的中点,是的中点,是的中点,依此类推……,线段的长为____.
    三、解答题
    50.如图,数轴上点,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3,点是射线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重合),是线段靠近点的三等分点,是线段靠近点的三等分点.

    (1)若点表示的有理数是0,那么的长为________;若点表示的有理数是6,那么的长为________;
    (2)点在射线上运动(不与点,重合)的过程中,的长是否发生改变?若不改变,请写出求的长的过程;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51.如图,点是定长线段上一点,、两点分别从点、出发以1厘米/秒,2厘米/秒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动(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上).
    (1)若点、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请说明点在线段上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点是直线上一点,且,求的值;
    (3)在(1)的条件下,若点、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点停止运动,点继续运动(点在线段上),点、分别是、的中点,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


    52.已知,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6cm到达A点,再从A点向右移动10cm到达B点,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1)点C表示的数是   ;
    (2)若点A以每秒2cm的速度向左移动,同时C、B两点分别以每秒1cm、4cm的速度向右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①运动t秒时,点C表示的数是   (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
    ②当t=2秒时,CB•AC的值为   .
    ③试探索:点A、B、C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CB与AC总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53.如图,射线上有三点、、,满足OA=30cm,AB=90cm,BC=15cm,点从点出发,沿方向以秒的速度匀速运动,点从点出发在线段上向点匀速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点运动到点时,点、停止运动.
    (1)若点运动速度为秒,经过多长时间、两点相遇?
    (2)当时,点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OB的中点,求点的运动速度;
    (3)当点运动到线段上时,分别取和的中点、,求的值.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解答:根据中点的意义,可知,,
    依次规律可得,
    ∴;
    故答案选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有关计算,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解答:由于OA=4,所以第一次跳动到OA的中点A1处时,OA1=OA=×4=2,
    同理第二次从A1点跳动到A2处,离原点的()2×4处,
    同理跳动n次后,离原点的长度为()n×4=,
    则2020次跳动后的点与点的距离是
    故选:A.
    【点拨】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根据题意表示出各个点跳动的规律是解题关键.
    3.【答案】D
    解:①点位于线段上时,
    ∵,
    ∴,
    ∵点是线段的中点,
    ∴;
    ②位于线段的延长线上时,

    ∴,
    ∵点是线段的中点,
    ∴;
    综上所述,线段的长为2或6;
    故选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中点定理;仔细读懂题意“是直线上的一点”,明确本题点的位置有两个,是准确作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由题意,设MB为2x,BC为3x,CN为4x,则MN为9x,
    因为P是MN的中点,所以PC=PN﹣CN=MN﹣CN,
    即:×9x﹣4x=2,解得x=4,所以MN=4x=36cm.
    故选B.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计算,由题目中的比例关系入手设未知量列方程求解是比较常见的题型,本题根据线段之间的关系得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5.解:设,
    ∵,∴,
    ∵,∴,
    ∵E是AC中点,∴,
    ,,
    ∵F是BD中点,∴,
    ,解得.
    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线段之间和差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设未知数帮助我们理顺线段与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列式求解未知数.
    6.A. B.
    C. D.
    解答:∵、是线段的三等分点,
    ∴,
    ∴,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
    ,C选项正确;
    ,D选项正确;
    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三等分点的定义,掌握线段间的数量关系是关键.
    7.解答:∵AB=12cm,C是AB的中点,
    ∴AC=BC=6cm.
    当点D在A、C之间时,如图,

    AD=AC-CD=6-2=4cm;
    当点D在A、C之间时,如图,

    AD=AC+CD=6+2=8cm;
    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分两种情况进行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解:∵,
    ∴设BC=2x,则AC=3x,
    ∵D为BC的中点,
    ∴CD=BD=x,
    ∵线段AB=15cm,
    ∴AC+BC=5x=15,
    解得:x=3(cm),
    ∴AD=3x+x=4x=12(cm).
    故选:C.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正确表示出各线段长是解题关键.
    9.解答:∵是线段的中点,
    ∴.故A选项正确;
    又∵,
    ∴,故B选项正确;
    .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故选:D.
    【点拨】解答本题根据图中各线段的关系进行求解,关键是根据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列出线段关系.
    10.解答:①当点是绳子的对折点时,将绳子展开如图1.

    ∵,剪断后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
    ∴,,,
    ∴绳子的原长;
    当点是绳子的对折点时,将绳子展开如图2.

    ∵,剪断后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
    ∴,,,
    ∴绳子的原长.
    故选D.【点拨】在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
    11.解:当A在线段BC上时,此时(厘米);
    当B在线段AC上时,此时(厘米);
    综上的长度为10厘米或30厘米.
    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线段的和、差,注意分类讨论当A在线段BC上时以及当B在线段AC上时两种情况.
    12.解: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由线段的和差,得AC=AB-BC=8-4=4(cm),
    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AM=AC=×4=2(cm);
    ②点C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由线段的和差,得AC=AB+BC=8+4=12(cm),
    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AM=AC=×12=6(cm);
    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定义;解题关键是进行分类讨论.
    13.解:如图,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
    ∵点M是AB的中点,
    ∴BM=AB=×7=3.5(cm),
    ∵N是BC的中点,
    所以BN=BC=×3=1.5(cm)
    所以MN=BM+BN=3.5+1.5=5(cm);

    如图,当点C在线段AB上时,
    ∵点M是AB的中点
    ∴BM=AB=×7=3.5(cm)
    ∵N是BC的中点,
    ∴BN=BC=×3=1.5(cm)
    ∴MN=BM-BN=3.5-1.5=2(cm).

    故选C.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的求法,以及线段中点的特征和应用,要熟练掌握.
    14.解:①如图所示

    OB=5cm-OA,
    ∵OA=(AB+BC)÷2=4cm,
    ∴OB=1cm.
    ②如图所示

    OB=AB-OA=5-(5-3)÷2=4cm,
    故线段OB的长度是1cm或4cm,故选D.
    【点拨】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所以能画图的一定要画图这样才直观形象,便于思维.
    15.解答:要想4个人到工具箱的距离之和最短,据图可知:位置在A与B之间时,距离之和‚位置在B与C之间时,距离之和ƒ位置在C与D之间时,距离之和则工具箱在B与C之间时,距离之和最短.
    故选A.
    16.解:∵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
    15×100+10×300=4500m,
    当停靠点在B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30×100+10×200=5000m,
    当停靠点在C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30×300+15×200=12000m,
    当停靠点在A、B区之间时,
    设在A区、B区之间时,设距离A区x米,
    则所有员工步行路程之和=30x+15(100-x)+10(100+200-x),
    =30x+1500-15x+3000-10x,
    =5x+4500,
    ∴当x=0时,即在A区时,路程之和最小,为4500米;
    综上,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最小,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该在A区.
    故选: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要能把线段的概念在现实中进行应用,比较简单.
    17.解答:①当PB的2倍最长时,则PB=30,
    ∴=20,
    ∴AB=AP+PB=50,
    ∴这条绳子的原长为:2AB=100;
    ②当AP的2倍最长时,则AP=30,
    ∵,
    ∴PB=45,
    AB=AP+PB=75,
    这条绳子的原长为:2AB=150.
    综上所述,这条绳子的原长为:100或150.
    故选: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和差倍分,理解题意,分类讨论,进行线段的和差运算,是解题的关键.
    18.解:由于点B的位置不能确定,故应分四种情况讨论:
    ①当a>b且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1.

    ∵AC=a,BC=b,∴AB=AC+BC=a+b.
    ∵点M是AB的中点,∴AMAB=,
    ∴MC=AC﹣AM==.
    ②当a>b且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

    ∵AC=a,BC=b,∴AB=AC-BC=a-b.
    ∵点M是AB的中点,∴AMAB=,
    ∴MC=AC﹣AM==.
    ③当a<b且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3.

    ∵AC=a,BC=b,∴AB=AC+BC=a+b.
    ∵点M是AB的中点,∴AMAB=,
    ∴MC=AM﹣AC==.
    ④当a<b且点C在线段AB的方向延长线上时,如图4.

    ∵AC=a,BC=b,∴AB=BC-AC=b-a.
    ∵点M是AB的中点,∴AMAB=,
    ∴MC=AC+AM==.
    综上所述:MC的长为或(a>b)或(a<b),即MC的长为或.
    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了中点的定义,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两点间的距离,掌握线段间的和差关系与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19.解:∵M,N分别是线段AD,BC的中点,
    ∴AM=MD,CN=NB.
    ①∵AD=BM,
    ∴AM+MD=MD+BD,
    ∴AM=BD.
    ∵AM=MD,AB=AM+MD+DB,
    ∴AB=3BD.
    ②∵AC=BD,
    ∴AM+MC=BN+DN.
    ∵AM=MD,CN=NB,
    ∴MD+MC=CN+DN,
    ∴MC+CD+MC=CD+DN+DN,
    ∴MC=DN,
    ∴AM=BN.
    ③AC-BD=AM+MC-BN-DN=(MC-DN)+(AM-BN)=(MC-DN)+(MD-CN)=2(MC-DN);
    ④AB-CD=AC+BD=AM+MC+DN+NB=MD+MC+DN+CN=MD+DN+MC+CN=2MN.
    综上可知,①②③④均正确
    故答案为: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线段长短比较与计算,以及线段中点的应用.
    20.
    解:∵,分别为的中点,
    ∴,
    ∵分别为的中点,
    ∴,
    根据规律得到,
    ∴,故选A.
    【点拨】本题是对线段规律性问题的考查,准确根据题意找出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相对较难.
    21.解:设AC、BC的中点分别为E、F,
    ∵AC=8cm,BC=3cm,
    ∴CE=AC=4cm,CF=BC=1.5cm,

    如图所示,当点B不在线段AC上时,EF=CE+CF,
    =4+1.5,
    =5.5cm,

    如图所示,当点B在线段AC上时,EF=CE﹣CF,
    =4﹣1.5,
    =2.5cm,
    综上所述,AC和BC中点间的距离为2.5cm或5.5cm.
    故答案为:2.5cm或5.5cm
    故选:D.
    【点拨】对于没有给出图形的几何题,要考虑所有可能情况,分点B在不在线段AC上的两种情况,然后根据不同图形分别进行计算
    22.解答:∵为的中点,BD=5cm,
    ∴BC=10cm,CD=5cm,
    ∵AB=12cm,
    ∴AD=7cm,AC=2cm,
    ①如图:当点E在线段AB上时,
    ∵AE=3,
    ∴DE=7-3=4cm,

    ②如图:当点E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
    ∵AE=3cm,
    ∴DE=7+3=10cm.

    故选D.
    【点拨】此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求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类讨论点E的位置,有一定难度,注意不要遗漏.
    23.解答:∵点C是线段AD的中点,
    ∴AD=2AC=2CD,
    ∵2BD>AD,
    ∴BD> AC= CD,
    A. CD=AD-AC> AD- BD,该选项错误;
    B. 由A得AD- BD CD,则ADBD+CD=BC,则AB=AD+BD BC+ BD2BD,该选项错误;
    C.由B得 AB2BD ,则BD+AD2BD,则ADBD,该选项错误;
    D. 由A得AD- BD CD,则ADBD+CD=BC, 该选项正确
    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解析】根据题意,由AC=DB,可知AC+CD=DB+CD,即AD=BC,而其余选项均无法判断.
    故选:D.
    25.解:(1)点C在线段AB上,如:

    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中点,
    MB=AB=5,BN=CB=4,
    MN=BM-BN=5-4=1cm;                 
    (2)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如:
      
    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中点,
    MB=AB=5,BN=CB=4,
    MN=MB+BN=5+4=9cm,
    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 解题的关键在于要利用分类讨论思想结合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进行解答.
    二、填空题
    26.
    解:线段被点,分成三部分,
    设,,,
    ,分别是,的中点,
    ,,




    故答案为:14.
    【点拨】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的和差,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7.解答:E,F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由中点定义的CE=AC=3,CF=BC=4,
    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
    EF=CE+CF=AC+BC=3+4=7,
    如图2,AC EF=CF-CE=BC-AC=4-3=1,
    EF=1或7.
    故答案为:1或7.


    【点拨】本题考查线段的和与差的长问题,掌握中点定义,会利用中点处理线段关系,会利用分类思想处理点C的位置,利用线段和与差解决问题是解题关键.
    28.解:如图1,当点B在线段AC上时,

    ∵AB=8cm,BC=6cm,M,N分别为AB,BC的中点,
    ∴MB=AB=4,BN=BC=3,
    ∴MN=MB+NB=7cm,
    如图2,当点C在线段AB上时,

    ∵AB=8cm,BC=6cm,M,N分别为AB,BC的中点,
    ∴MB=AB=4,BN=BC=3,
    ∴MN=MB-NB=1cm,
    综上可知,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7cm或1cm,
    故答案为:7cm或1cm.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情况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29.解答:①当C在线段AB延长线上时,如图1,

    ∵M、N分别为AB、BC的中点,
    ∴BM=AB=3,BN=BC=2;
    ∴MN=5;
    ②当C在AB上时,如图2,

    同理可知BM=3,BN=2,
    ∴MN=1;
    所以MN=5或1,
    故答案为:5或1.
    【点拨】本题考查线段中点的定义,比较简单,注意有两种可能的情况;解答这类题目,应考虑周全,避免漏掉其中一种情况.
    30.解:①∵点C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重合),点D,E,P分别是线段AC,BC,DE的中点,∴D、E随着C的运动而运动,点P随着D、E的运动而运动,因此,随着C的运动,D、P、E都在动,∴本选项正确;
    ②∵
    ∴当C点在AB中点左边(不含中点)运动时,由于AC ③由题意可知:,
    ∴,即AB=2DE,∴本选项正确;
    ④由③可知,当AC=BC时,DC=EC,所以C为DE中点,
    又P也为DE中点,∴点P与点C重合,∴本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④.
    【点拨】本题考查中点的应用,熟练掌握中点的意义和性质并灵活应用是解题关键.
    31.解答:(1),同向运动
    由题意得,
    ∴和两条线段的中点相距
    (2),反向运动
    由题意得,
    ∴和两条线段的中点相距
    故答案为:和两条线段的中点相距2或6个单位.
    【点拨】本题考查了线段的长度问题,掌握中点平分线段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32.解:如图,∵C是线段AD的中点,

    ∴AC=CD=AD=5,
    ∴当点B在中点C的左侧时,AB=AC﹣BC=2.
    当点B在中点C的右侧时,AB=AC+BC=8.
    ∴AB=2或8.
    【点拨】本题考查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注意此类题要分情况画图,然后根据中点的概念以及图形进行相关计算.
    33.解:①若点D为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如图1所示


    ∵,点M是线段的中点,点D是线段的一个三等分点,
    ∴AM=,AD=
    ∴DM=AM-AD=3;
    ②若点D为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如图2所示


    ∵,点M是线段的中点,点D是线段的一个三等分点,
    ∴BM=,BD=
    ∴DM=BM-BD=3;
    综上:DM=3
    故答案为:3.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和与差,掌握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各线段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4.解答:①点P在线段MN上,
    MP+NP=MN=16cm,
    ②点P在线段MN外,
    当点P在线段MN的上部时,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MP+NP > MN =16,
    当点P在线段MN的延长线上时,MP+NP > MN =16.
    综上所述:线段MP和NP的长度的和的最小值是16,此时点P的位置在线段MN上,
    故答案为16.
    【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比较线段的长短,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比较线段的长短.
    35.解:设AB=2xcm,BC=3xcm,CD=4xcm,
    ∵M是A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
    ∴MB=xcm,CN=2xcm,
    ∴MB+BC+CN=x+3x+2x=3,
    ∴x=0.5,
    ∴3x=1.5,
    即BC=1.5cm.
    故答案为:1.5cm.
    【点拨】本题考查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应用,关键是能根据题意得出关于x的方程.
    36.【答案】1cm或2cm
    【分析】
    根据M是AB的三等分点,可得AM的长,再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答案.
    【详解】
    ∵线段AB=6cm,若M是AB的三等分点,
    ∴AM=2,或AM=4.
    ∴当AM=2cm时,由N是AM的中点,得 ;
    当AM=4cm时,由N是AM的中点,得;
    故答案为:1cm或2cm.
    【点拨】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三等分点的性质:M距A点近的三等分点,M距A点远的三等分点,以防漏掉.
    37.解答:①当点C在BA的延长线上的时,
    ∵AB=2cm,,
    ∴BC=6cm,
    ∴AC=BC−AB=4cm,
    ∵点D是线段AC的中点,
    ∴AD=2cm,
    ∴BD=4cm;
    ②当C在AB的延长线上的时,
    ∵AB=2cm, ,
    ∴BC=6cm,
    ∴AC=8cm,
    ∵点D是线段AC的中点,
    ∴AD=4,
    ∴BD=2cm,
    综上所述:线段BD的长为2cm或4cm,
    故答案为:2cm或4cm.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38.解:如图,当点C在B的左边时,

    由AB=2,,所以,
    所以:
    如图,当点C在B的右边时,

    由AB=2,,所以,
    所以:
    故答案为:2或6.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和差与倍分关系,同时需要建模,熟悉和差与倍分是基础,建模是关键.
    39.解:∵AC=AB+BC=2BC,
    ∴AB=BC,
    ∴DA=2AB=2BC,
    ∴DB=DA+AB=3AB=3BC,
    ∴.
    故答案为:.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线段上两点间的距离,熟练掌握线段的和差并根据题意进行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40.解答:①当点位于,中间时,如图:

    ∵,


    ②当点位于,中间时,如图:


    ∵,

    故答案为:或
    【点拨】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由点的具体位置进行分类讨论并画出相应图形,可以更好的理解题意并正确解答.
    41.解答:如图1,

    ∵BC=2,点C为BD中点,
    ∴BD=4,
    ∴AD=5-4=1;
    如图2,

    ∵BC=2,点C为BD中点,
    ∴BD=4,
    ∴AD=5+4=9;
    故答案为:1或9.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应用分类讨论的思想,不要漏解.
    42.解:根据题意,
    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

    ∵,,
    又∵为线段的中点,为线段的中点,
    ∴,,
    ∴;
    ②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与①同理,可求,,
    ∴;
    ∴线段DE的长度为:1或2;
    故答案为:1或2.
    【点拨】本题考查了线段的中点,两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线段的和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关系进行解题.
    43.解:此题有两种情况:
    ①当C点在线段AB上,此时AB=AC+BC,
    而AC=5.6cm,BC=2.4cm,
    ∴AB=AC+BC=8cm,
    ∴线段AC和BC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 cm;
    ②当B点在线段AC上,此时AB=AC-BC,
    而AC=5.6cm,BC=2.4cm,
    ∴AB=AC-BC=2.8cm,
    ∴线段AC和BC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cm.
    故答案为:4 cm或1.6 cm.
    【点拨】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的知识,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要防止漏解.
    44.解答:分点P是靠近点A的三分点和点P是靠近点B的三分点两种情况讨论:
    (1)点P是靠近点A的三分点,
    ①当点Q在点B右侧时,

    此时AP==4,
    因为AQ=AP+PQ=PQ+BQ,
    所以AP=BQ=4,
    所以AQ=AB+BQ=12+4=16;
    ②当点Q在点B左侧时,

    此时AP==4,
    因为AQ=AP+PQ=PQ+BQ,
    所以AP=BQ=4,
    所以AQ=AB-BQ=12-4=8;
    (2)点P是靠近点B的三分点,
    ①当点Q在点B右侧时,

    此时AP==8,
    因为AQ=AP+PQ=PQ+BQ,
    所以AP=BQ=8,
    所以AQ=AB+BQ=12+8=20;
    ②当点Q在点P左侧时,

    此时AP==8,BP=4,
    因为AQ=AP-PQ=PQ+BQ=BP+2PQ,
    即8-PQ=4+2PQ,
    解得PQ=,
    所以AQ= AP-PQ =8-=;
    故答案为:8、16、20、
    【点拨】此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计算,对点P的位置以及点Q的位置分类讨论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5. 解:设


    解得:

    ∵为线段的中点


    故答案为:1cm
    【点拨】本题考点为两点之间的距离,熟练掌握线段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6.解答:∵线段OA=1,其中点记为,
    ∴A=OA=,
    ∴O=OA- A=1-OA=1-;
    ∵A的中点记为,
    ∴A=A=,
    ∴O=OA- A=1-;
    ∵A的中点记为,
    ∴A=A=,
    ∴O=OA-A=1-,
    ···
    ∴O1-=.
    故答案为:.
    【点拨】本题考查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正确的找出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7.解:有三种情况:
    ①当点D在线段AB上时,如图所示,MN≠10,与已知条件不符,故此种情况不成立;

    ②当点D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

    ∵M是AB的中点,AB=12,
    ∴AM=6,
    ∵AC=8,
    ∴MC=2,
    ∵MN=10,
    ∴CN=MN-MC=10-2=8,
    ∵N是CD的中点,
    ∴CD=16,
    ∴AD=CD+AC=16+8=24;
    ②当点D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

    ∵M是AB的中点,AB=12,
    ∴AM=6,
    ∵AC=8,
    ∴MC=2,
    ∵MN=10,
    ∴CN=MN+MC=10+2=12,
    ∵N是CD的中点,
    ∴CD=24,
    ∴AD=CD-AC=24-8=16.
    故线段AD的长为16或24.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线段和、差及中点定义,利用分类讨论思想正确作图是解题的关键.
    48.解答:如图,把直线放到数轴上,让点A和原点重合,则点A所对应的数为0,点B所对应的数是10,设点C所对应的数为、点D所对应的数为,
    ∵则点M是线段AD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中点,
    ∴点M所对应的数是,点N所对应的数是,
    ∵MN=3,
    ∴(1)如图1,当点M在点N的左侧时,MN=,化简得:,由点C在点D的左侧可得:CD=;
    (2)如图2,当点M在点N的右侧时,MN=,化简得:,由点C在点D的左侧可得:CD=.


    点拨:(1)在数轴上任意两点A、B,若它们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是,则线段AB的中点所对应的数是:;(2)在本题中,只限定了点C在点D的左侧,没有说明点M和点N的位置关系,因此要分点M在点N左侧和右侧两种情况讨论,不要忽略了其中任何一种情况.
    49.解答:试题分析:根据中点的意义,可知:=AB,==×AB,……
    由此可知其规律为:=,因此可知=AB,因此可求得=.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
    50.
    解:(1)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0(如图1),则AP=6,BP=3.

    ∵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
    ∴MP=AP=4,NP=BP=2,
    ∴MN=MP+NP=6;
    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6(如图2),则AP=12,BP=3.

    ∵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
    ∴MP=AP=8,NP=BP=2,
    ∴MN=MP-NP=6.
    故答案为:6;6.
    (2)MN的长不会发生改变,理由如下:
    设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a(a>-6且a≠3).
    当-6<a<3时(如图1),AP=a+6,BP=3-a.
    ∵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
    ∴MP=AP=(a+6),NP=BP=(3-a),
    ∴MN=MP+NP=6;
    当a>3时(如图2),AP=a+6,BP=a-3.
    ∵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
    ∴MP=AP=(a+6),NP=BP=(a-3),
    ∴MN=MP-NP=6.
    综上所述:点P在射线AB上运动(不与点A,B重合)的过程中,MN的长为定值6.
    【点拨】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三点分点的定义找出MP、NP的长度;(2)分-6<a<3及a>3两种情况找出MP、NP的长度(用含字母a的代数式表示).
    51.【答案】(1)点P在线段AB的处;(2)或;(3)结论②的值不变正确,.
    【分析】(1)设运动时间为t秒,用含t的代数式可表示出线段PD、AC长,根据,可知点在线段上的位置;
    (2)由可知,当点Q在线段AB上时,等量代换可得,再结合可得的值;当点Q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可得,易得的值.
    (3)点停止运动时,,可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则PM与PN的值可以含AB的式子来表示,可得MN与AB的数量关系,易知的值.
    【详解】
    解:(1)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
    由得,即
    ,,,即
    所以点P在线段AB的处;
    (2)①如图,当点Q在线段AB上时,

    由可知,



    ②如图,当点Q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




    综合上述,的值为或;
    (3)②的值不变.
    由点、运动5秒可得,
    如图,当点M、N在点P同侧时,

    点停止运动时,,
    点、分别是、的中点,






    当点C停止运动,点D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
    如图,当点M、N在点P异侧时,

    点停止运动时,,
    点、分别是、的中点,






    当点C停止运动,点D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
    所以②的值不变正确,.
    【点拨】本题考查了线段的相关计算,利用线段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2.【答案】(1)-1;(2)①﹣1+t;②121;③线段CB与AC相等,理由详见解析.
    【分析】
    (1)依据条件即可得到点A表示﹣6,点B表示﹣6+10=4,再根据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即可得出点C表示的数;
    (2)依据点C表示的数为﹣1,点以每秒1cm的速度向右移动,即可得到运动t秒时,点C表示的数是﹣1+t;
    ②依据点A表示的数为﹣6﹣2×2=﹣10,点B表示的数为4+4×2=12,点C表示的数是﹣1+2=1,即可得到CB•AC的值;
    ③依据点A表示的数为﹣6﹣2t,点B表示的数为4+4t,点C表示的数是﹣1+t,即可得到点A、B、C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CB与AC相等.
    【详解】
    解:(1)∵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6cm到达A点,再从A点向右移动10cm到达B点,
    ∴点A表示﹣6,点B表示﹣6+10=4,
    又∵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点C表示的数为=﹣1,
    故答案为:﹣1.
    (2)①∵点C表示的数为﹣1,点以每秒1cm的速度向右移动,
    ∴运动t秒时,点C表示的数是﹣1+t,
    故答案为:﹣1+t;
    ②由题可得,当t=2秒时,点A表示的数为﹣6﹣2×2=﹣10,点B表示的数为4+4×2=12,点C表示的数是﹣1+2=1,
    ∴当t=2秒时,AC=11,BC=11,
    ∴CB•AC=121,
    故答案为:121;
    ③点A、B、C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CB与AC相等.理由:
    由题可得,点A表示的数为﹣6﹣2t,点B表示的数为4+4t,点C表示的数是﹣1+t,
    ∴BC=(4+4t)﹣(﹣1+t)=5+3t,AC=(﹣1+t)﹣(﹣6﹣2t)=5+3t,
    ∴点A、B、C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CB与AC相等.
    【点拨】本题考查数轴上动点问题,整式的加减,与线段有关的动点问题.(1)理解数轴上线段的中点表示的数是两个端点所表示的数的和除以2;(2)掌握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解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数轴上两点之间对应的距离等于它们所表示的数差的绝对值.
    53.【答案】(1)45s;(2)或 ;(3)2
    【分析】
    (1)设经过t秒时间P、Q两点相遇,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2)分两种情形求解即可;
    (3)用t表示AP、EF的长,代入化简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1)设经过t秒时间P、Q两点相遇,
    则t+2t=90+30+15,
    解得t=45,
    所以经过45秒时间P、Q两点相遇.
    (2)①当P在线段AB上时,
    ∵AB=90,PA=2PB,
    ∴PA=60,PB=30,
    ∴OP=OA+AP=30+60=90,
    ∴点P、Q的运动时间为90秒,
    ∵AB=90,OA=30,
    ∴OB=120,
    ∴BQ=OB=60,
    ∴点Q的路程为CQ=CB+BQ=15+60=75,
    ∴点Q是速度为cm/秒;
    ②点P在线段AB延长线上时,
    ∵AB=90,PA=2PB,
    ∴BP=90,AP=180,
    ∴OP=OA+AP=30+180=210,
    ∴点P、Q的运动时间为210秒,
    ∵AB=90,OA=30,
    ∴OB=120,
    ∴BQ=OB=60,
    ∴点Q的路程为CQ=CB+BQ=15+60=75,
    ∴点Q是速度为cm/秒;
    (3)如图所示:

    ∵E、F分别是OP、AB的中点,
    ∴OE=OP=t,
    ∴OF=OA+AB=30+45=75,
    ∴.
    【点拨】本题考查两点间距离、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相关试卷

    中考数学专题练习01 双中点(线段)模型与双角平分线(角)模型: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专题练习01 双中点(线段)模型与双角平分线(角)模型,文件包含中考数学01双中点线段模型与双角平分线角模型教师版专题训练docx、中考数学01双中点线段模型与双角平分线角模型学生版专题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数学几何模型专项复习讲与练 模型01 几何图形初步——线段双中点-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数学几何模型专项复习讲与练 模型01 几何图形初步——线段双中点-原卷版+解析,共13页。

    中考数学几何模型专项复习 模型01 几何图形初步——线段双中点-(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几何模型专项复习 模型01 几何图形初步——线段双中点-(原卷版+解析),共13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4.17 线段双中点、多中点模型(培优篇)(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