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4.15 余角和补角(培优篇)(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试卷 5 次下载
- 专题4.16 线段单双中点模型(基础篇)(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试卷 8 次下载
- 专题4.18 角平分线中角的计算(基础篇)(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试卷 8 次下载
- 专题4.19 角平分线中角的计算(提高篇)(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试卷 8 次下载
- 专题4.20 单双角、多角平分线模型(基础篇)(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试卷 9 次下载
专题4.17 线段双中点、多中点模型(培优篇)(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展开专题4.17 线段双中点、多中点模型(培优篇)(专项练习)
知识点一、单中点:
知识点二、双中点模型
(1)线段上的双中点
(2)线段延长线上的双中点模型
一、单选题
1.线段,是的中点,是的中点,是的中点,是的中点,依此类推,线段AC5的长为( )
A. B. C. D.
2.如图,数轴上、两点的距离为4,一动点从点出发,按以下规律跳动:第1次跳动到的中点处,第2次从点跳动到的中点处,第3次从点跳动到的中点处,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跳动到点(,是整数)处,问经过这样2020次跳动后的点与点的距离是( )
A. B. C. D.
3.已知线段是直线上的一点,点是线段的中点,则线段的长为( )
A. B. C.4或6 D.2或6
4.如图,B、C两点把线段MN分成三部分,其比为MB:BC:CN=2:3:4,点P是MN的中点,PC=2cm,则MN的长为( )
A.30cm B.36cm C.40cm D.48cm
5.如图,点在线段上,且.点在线段上,且.为的中点,为的中点,且,则的长度为( )
A.15 B.16 C.17 D.18
6.如图所示,、是线段的三等分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7.已知线段AB=12cm.C是AB的中点.在线段AB上有一点D,且CD=2cm.则AD的长是( )
A.8cm B.8cm或 2cm C.8cm或 4cm D.2cm 或 4cm
8.如图,线段,点在上,,为的中点,则线段的长为( )
A. B. C. D.
9.如图所示,是线段的中点,是线段上一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把一条绳子对折成线段,从处把绳子剪断,已知,若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的最长的一段为,则绳子的原长为( )
A. B. C. D.或
11.已知点A、B、C为直线上三点,且厘米,厘米,则的长度为( )
A.10厘米 B.20厘米
C.30厘米 D.10厘米或30厘米
12.已知线段AB,C是直线AB上的一点,AB=8,BC=4,点M是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AM的长为( )
A.2cm B.4cm C.2cm或6cm D.4cm或6cm
13.已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线段AB=7cm,点M为线段AB的中点,线段BC=3cm,点N为线段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度是( )
A.2cm B.5cm C.2cm或5cm D.2.5cm或3.5cm
14.在直线 l 上取 A、B、C 三点,使得 AB=5 cm,BC=3 cm,如果点 O 是线段 AC 的中点,那么线段 OB 的长度是( )
A.4 cm B.1 cm C.1.5 cm D.1 cm 或 4 cm
15.如图,工作流程线上A、B、C、D处各有一名工人,且AB=BC=CD=1,现在工作流程线上安放一个工具箱,使4个人到工具箱的距离之和为最短,则工具箱安放的位置( )
A.线段BC的任意一点处 B.只能是A或D处
C.只能是线段BC的中点E处 D.线段AB或CD内的任意一点处
16. 某公司员工分别在A、B、C三个住宅区,A区有30人,B区有15人,C区有10人,三个区在一条直线上,位置如图所示,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 )
A.A区 B.B区 C.C区 D.A. B两区之间
17. 如图,将一根绳子对折以后用线段AB表示,现从P处将绳子剪断,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60,若,则这条绳子的原长为( )
A.100或120 B.120或150 C.100或150 D.120或150
18.已知,点C在直线 AB 上, AC=a , BC=b ,且 a≠b ,点 M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线段 MC的长为( )
A. B. C.或 D.或
19..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M、N分别是线段AD、BC的中点,下列结论:①若AD=BM,则AB=3BD;②若AC=BD,则AM=BN;③AC-BD=2(MC-DN);④2MN=AB-CD.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如图,点M在线段AN的延长线上,且线段MN=20,第一次操作:分别取线段AM和AN的中点;第二次操作:分别取线段和的中点;第三次操作:分别取线段和的中点;……连续这样操作10次,则每次的两个中点所形成的所有线段之和( )
A. B. C. D.
21.已知线段AC和BC在同一直线上,AC=8cm,BC=3cm,则线段AC的中点和BC中点之间的距离是( )
A.5.5cm B.2.5cm
C.4cm D.5.5cm或2.5cm
22.如图,点是线段上一点,为的中点,且,.若点在直线上,且,则的长为( )
A. B. C.或 D.或
23.点C、D在线段AB上,若点C是线段AD的中点,2BD>A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CD
24.如图,点C, D在线段AB上,若AC=DB, 则( )
A.AC=CD B.CD=DB
C.AD=2DB D.AD=CB
25.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如果AB=10cm,AC=8cm,那么线段MN的长度为( )
A.6cm B.9cm C.3cm或6cm D.1cm或9cm
二、填空题
26.如图,线段被点,分成三部分,,分别是,的中点,若,则__.
27.已知点C在直线AB上,若AC=6cm,BC=8cm,E,F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则线段EF的长是__________cm.
28.如果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线段AB=8cm,BC=6cm,若M、N分别为AB、BC的中点,那么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
29.已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M,N分别为线段AB,BC的中点,且AB=6cm,BC=4cm.那么线段MN的长等于______ .
30.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重合),点D,E,P分别是线段AC,BC,DE的中点,下列结论:
①图中的点D,P,C,E都是动点;
②ADBE;
③AB=2DE;
④当AC=BC时,点P与点C重合.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31.已知,为数轴上从原点出发的两个动点,点每秒1个单位,点的速度为点的2倍,则当运动时间为4秒时,和两条线段的中点相距________个单位.
32.已知B是线段AD上一点,C是线段AD的中点,若AD=10,BC=3,则AB=_____.
33.点M是线段的中点,点D是线段的一个三等分点,若,则_____.
34. 已知线段MN=16cm,点P为任意一点,那么线段MP与NP和的最小值是_____cm.
35.如图,,的中点与的中点的距离是,则______.
36.若线段,点是线段的三等分点,是线段的中点,则线段的长是________.
37.已知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点为线段的中点,则线段的长为__________.
38.线段,点在直线上,,则________.
39.已知线段,在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在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使,那么线段_______.
40.点A、B、C在同一直线上,AB=9,AC=2BC,则AC=_____.
41.点在直线上,,点为中点,则的长为___________.
42.线段,在直线上截取线段,为线段的中点,为线段的中点,那么线段__________.
43.已知线段和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则线段和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
44.已知线段AB=12,P是线段AB的三等点,Q是直线AB上一个动点,若AQ=PQ+BQ,则线段AQ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__
45.如图,、两点将线段分成三部分,为线段的中点,,则线段______.
46. 如图,线段OA=1,其中点记为,A的中点记为,A的中点记为,A的中点记为,如此继续下去……,则当时,O_______.
47.若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B=12,AC=8,点D为直线AB上一点,M、N分别是AB、CD的中点,若MN=10,则线段AD的长为______.
48.如图,已知直线l上两点A、B(点A在点B左边),且AB=10cm,在直线l上增加两点C、D(点C在点D左边),作线段AD点中点M、作线段BC点中点N;若线段MN=3cm,则线段CD=______cm.
49.线段,是的中点,是的中点,是的中点,是的中点,依此类推……,线段的长为____.
三、解答题
50.如图,数轴上点,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3,点是射线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重合),是线段靠近点的三等分点,是线段靠近点的三等分点.
(1)若点表示的有理数是0,那么的长为________;若点表示的有理数是6,那么的长为________;
(2)点在射线上运动(不与点,重合)的过程中,的长是否发生改变?若不改变,请写出求的长的过程;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51.如图,点是定长线段上一点,、两点分别从点、出发以1厘米/秒,2厘米/秒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动(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上).
(1)若点、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请说明点在线段上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点是直线上一点,且,求的值;
(3)在(1)的条件下,若点、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点停止运动,点继续运动(点在线段上),点、分别是、的中点,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
52.已知,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6cm到达A点,再从A点向右移动10cm到达B点,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1)点C表示的数是 ;
(2)若点A以每秒2cm的速度向左移动,同时C、B两点分别以每秒1cm、4cm的速度向右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①运动t秒时,点C表示的数是 (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
②当t=2秒时,CB•AC的值为 .
③试探索:点A、B、C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CB与AC总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53.如图,射线上有三点、、,满足OA=30cm,AB=90cm,BC=15cm,点从点出发,沿方向以秒的速度匀速运动,点从点出发在线段上向点匀速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点运动到点时,点、停止运动.
(1)若点运动速度为秒,经过多长时间、两点相遇?
(2)当时,点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OB的中点,求点的运动速度;
(3)当点运动到线段上时,分别取和的中点、,求的值.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解答:根据中点的意义,可知,,
依次规律可得,
∴;
故答案选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有关计算,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解答:由于OA=4,所以第一次跳动到OA的中点A1处时,OA1=OA=×4=2,
同理第二次从A1点跳动到A2处,离原点的()2×4处,
同理跳动n次后,离原点的长度为()n×4=,
则2020次跳动后的点与点的距离是
故选:A.
【点拨】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根据题意表示出各个点跳动的规律是解题关键.
3.【答案】D
解:①点位于线段上时,
∵,
∴,
∵点是线段的中点,
∴;
②位于线段的延长线上时,
∵
∴,
∵点是线段的中点,
∴;
综上所述,线段的长为2或6;
故选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中点定理;仔细读懂题意“是直线上的一点”,明确本题点的位置有两个,是准确作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由题意,设MB为2x,BC为3x,CN为4x,则MN为9x,
因为P是MN的中点,所以PC=PN﹣CN=MN﹣CN,
即:×9x﹣4x=2,解得x=4,所以MN=4x=36cm.
故选B.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计算,由题目中的比例关系入手设未知量列方程求解是比较常见的题型,本题根据线段之间的关系得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5.解:设,
∵,∴,
∵,∴,
∵E是AC中点,∴,
,,
∵F是BD中点,∴,
,解得.
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线段之间和差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设未知数帮助我们理顺线段与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列式求解未知数.
6.A. B.
C. D.
解答:∵、是线段的三等分点,
∴,
∴,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
,C选项正确;
,D选项正确;
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三等分点的定义,掌握线段间的数量关系是关键.
7.解答:∵AB=12cm,C是AB的中点,
∴AC=BC=6cm.
当点D在A、C之间时,如图,
AD=AC-CD=6-2=4cm;
当点D在A、C之间时,如图,
AD=AC+CD=6+2=8cm;
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分两种情况进行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解:∵,
∴设BC=2x,则AC=3x,
∵D为BC的中点,
∴CD=BD=x,
∵线段AB=15cm,
∴AC+BC=5x=15,
解得:x=3(cm),
∴AD=3x+x=4x=12(cm).
故选:C.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正确表示出各线段长是解题关键.
9.解答:∵是线段的中点,
∴.故A选项正确;
又∵,
∴,故B选项正确;
.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故选:D.
【点拨】解答本题根据图中各线段的关系进行求解,关键是根据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列出线段关系.
10.解答:①当点是绳子的对折点时,将绳子展开如图1.
∵,剪断后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
∴,,,
∴绳子的原长;
当点是绳子的对折点时,将绳子展开如图2.
∵,剪断后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
∴,,,
∴绳子的原长.
故选D.【点拨】在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
11.解:当A在线段BC上时,此时(厘米);
当B在线段AC上时,此时(厘米);
综上的长度为10厘米或30厘米.
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线段的和、差,注意分类讨论当A在线段BC上时以及当B在线段AC上时两种情况.
12.解: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由线段的和差,得AC=AB-BC=8-4=4(cm),
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AM=AC=×4=2(cm);
②点C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由线段的和差,得AC=AB+BC=8+4=12(cm),
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AM=AC=×12=6(cm);
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定义;解题关键是进行分类讨论.
13.解:如图,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
∵点M是AB的中点,
∴BM=AB=×7=3.5(cm),
∵N是BC的中点,
所以BN=BC=×3=1.5(cm)
所以MN=BM+BN=3.5+1.5=5(cm);
如图,当点C在线段AB上时,
∵点M是AB的中点
∴BM=AB=×7=3.5(cm)
∵N是BC的中点,
∴BN=BC=×3=1.5(cm)
∴MN=BM-BN=3.5-1.5=2(cm).
故选C.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的求法,以及线段中点的特征和应用,要熟练掌握.
14.解:①如图所示
OB=5cm-OA,
∵OA=(AB+BC)÷2=4cm,
∴OB=1cm.
②如图所示
OB=AB-OA=5-(5-3)÷2=4cm,
故线段OB的长度是1cm或4cm,故选D.
【点拨】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所以能画图的一定要画图这样才直观形象,便于思维.
15.解答:要想4个人到工具箱的距离之和最短,据图可知:位置在A与B之间时,距离之和位置在B与C之间时,距离之和位置在C与D之间时,距离之和则工具箱在B与C之间时,距离之和最短.
故选A.
16.解:∵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
15×100+10×300=4500m,
当停靠点在B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30×100+10×200=5000m,
当停靠点在C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是:30×300+15×200=12000m,
当停靠点在A、B区之间时,
设在A区、B区之间时,设距离A区x米,
则所有员工步行路程之和=30x+15(100-x)+10(100+200-x),
=30x+1500-15x+3000-10x,
=5x+4500,
∴当x=0时,即在A区时,路程之和最小,为4500米;
综上,当停靠点在A区时,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路程和最小,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该在A区.
故选: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要能把线段的概念在现实中进行应用,比较简单.
17.解答:①当PB的2倍最长时,则PB=30,
∴=20,
∴AB=AP+PB=50,
∴这条绳子的原长为:2AB=100;
②当AP的2倍最长时,则AP=30,
∵,
∴PB=45,
AB=AP+PB=75,
这条绳子的原长为:2AB=150.
综上所述,这条绳子的原长为:100或150.
故选: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和差倍分,理解题意,分类讨论,进行线段的和差运算,是解题的关键.
18.解:由于点B的位置不能确定,故应分四种情况讨论:
①当a>b且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1.
∵AC=a,BC=b,∴AB=AC+BC=a+b.
∵点M是AB的中点,∴AMAB=,
∴MC=AC﹣AM==.
②当a>b且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
∵AC=a,BC=b,∴AB=AC-BC=a-b.
∵点M是AB的中点,∴AMAB=,
∴MC=AC﹣AM==.
③当a<b且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3.
∵AC=a,BC=b,∴AB=AC+BC=a+b.
∵点M是AB的中点,∴AMAB=,
∴MC=AM﹣AC==.
④当a<b且点C在线段AB的方向延长线上时,如图4.
∵AC=a,BC=b,∴AB=BC-AC=b-a.
∵点M是AB的中点,∴AMAB=,
∴MC=AC+AM==.
综上所述:MC的长为或(a>b)或(a<b),即MC的长为或.
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了中点的定义,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两点间的距离,掌握线段间的和差关系与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19.解:∵M,N分别是线段AD,BC的中点,
∴AM=MD,CN=NB.
①∵AD=BM,
∴AM+MD=MD+BD,
∴AM=BD.
∵AM=MD,AB=AM+MD+DB,
∴AB=3BD.
②∵AC=BD,
∴AM+MC=BN+DN.
∵AM=MD,CN=NB,
∴MD+MC=CN+DN,
∴MC+CD+MC=CD+DN+DN,
∴MC=DN,
∴AM=BN.
③AC-BD=AM+MC-BN-DN=(MC-DN)+(AM-BN)=(MC-DN)+(MD-CN)=2(MC-DN);
④AB-CD=AC+BD=AM+MC+DN+NB=MD+MC+DN+CN=MD+DN+MC+CN=2MN.
综上可知,①②③④均正确
故答案为: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线段长短比较与计算,以及线段中点的应用.
20.
解:∵,分别为的中点,
∴,
∵分别为的中点,
∴,
根据规律得到,
∴,故选A.
【点拨】本题是对线段规律性问题的考查,准确根据题意找出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相对较难.
21.解:设AC、BC的中点分别为E、F,
∵AC=8cm,BC=3cm,
∴CE=AC=4cm,CF=BC=1.5cm,
如图所示,当点B不在线段AC上时,EF=CE+CF,
=4+1.5,
=5.5cm,
如图所示,当点B在线段AC上时,EF=CE﹣CF,
=4﹣1.5,
=2.5cm,
综上所述,AC和BC中点间的距离为2.5cm或5.5cm.
故答案为:2.5cm或5.5cm
故选:D.
【点拨】对于没有给出图形的几何题,要考虑所有可能情况,分点B在不在线段AC上的两种情况,然后根据不同图形分别进行计算
22.解答:∵为的中点,BD=5cm,
∴BC=10cm,CD=5cm,
∵AB=12cm,
∴AD=7cm,AC=2cm,
①如图:当点E在线段AB上时,
∵AE=3,
∴DE=7-3=4cm,
②如图:当点E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
∵AE=3cm,
∴DE=7+3=10cm.
故选D.
【点拨】此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求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类讨论点E的位置,有一定难度,注意不要遗漏.
23.解答:∵点C是线段AD的中点,
∴AD=2AC=2CD,
∵2BD>AD,
∴BD> AC= CD,
A. CD=AD-AC> AD- BD,该选项错误;
B. 由A得AD- BD CD,则ADBD+CD=BC,则AB=AD+BD BC+ BD2BD,该选项错误;
C.由B得 AB2BD ,则BD+AD2BD,则ADBD,该选项错误;
D. 由A得AD- BD CD,则ADBD+CD=BC, 该选项正确
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解析】根据题意,由AC=DB,可知AC+CD=DB+CD,即AD=BC,而其余选项均无法判断.
故选:D.
25.解:(1)点C在线段AB上,如:
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中点,
MB=AB=5,BN=CB=4,
MN=BM-BN=5-4=1cm;
(2)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如:
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中点,
MB=AB=5,BN=CB=4,
MN=MB+BN=5+4=9cm,
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 解题的关键在于要利用分类讨论思想结合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进行解答.
二、填空题
26.
解:线段被点,分成三部分,
设,,,
,分别是,的中点,
,,
,
,
,
.
故答案为:14.
【点拨】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的和差,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7.解答:E,F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由中点定义的CE=AC=3,CF=BC=4,
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
EF=CE+CF=AC+BC=3+4=7,
如图2,AC
EF=1或7.
故答案为:1或7.
【点拨】本题考查线段的和与差的长问题,掌握中点定义,会利用中点处理线段关系,会利用分类思想处理点C的位置,利用线段和与差解决问题是解题关键.
28.解:如图1,当点B在线段AC上时,
∵AB=8cm,BC=6cm,M,N分别为AB,BC的中点,
∴MB=AB=4,BN=BC=3,
∴MN=MB+NB=7cm,
如图2,当点C在线段AB上时,
∵AB=8cm,BC=6cm,M,N分别为AB,BC的中点,
∴MB=AB=4,BN=BC=3,
∴MN=MB-NB=1cm,
综上可知,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7cm或1cm,
故答案为:7cm或1cm.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情况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29.解答:①当C在线段AB延长线上时,如图1,
,
∵M、N分别为AB、BC的中点,
∴BM=AB=3,BN=BC=2;
∴MN=5;
②当C在AB上时,如图2,
同理可知BM=3,BN=2,
∴MN=1;
所以MN=5或1,
故答案为:5或1.
【点拨】本题考查线段中点的定义,比较简单,注意有两种可能的情况;解答这类题目,应考虑周全,避免漏掉其中一种情况.
30.解:①∵点C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重合),点D,E,P分别是线段AC,BC,DE的中点,∴D、E随着C的运动而运动,点P随着D、E的运动而运动,因此,随着C的运动,D、P、E都在动,∴本选项正确;
②∵
∴当C点在AB中点左边(不含中点)运动时,由于AC
∴,即AB=2DE,∴本选项正确;
④由③可知,当AC=BC时,DC=EC,所以C为DE中点,
又P也为DE中点,∴点P与点C重合,∴本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④.
【点拨】本题考查中点的应用,熟练掌握中点的意义和性质并灵活应用是解题关键.
31.解答:(1),同向运动
由题意得,
∴和两条线段的中点相距
(2),反向运动
由题意得,
∴和两条线段的中点相距
故答案为:和两条线段的中点相距2或6个单位.
【点拨】本题考查了线段的长度问题,掌握中点平分线段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32.解:如图,∵C是线段AD的中点,
∴AC=CD=AD=5,
∴当点B在中点C的左侧时,AB=AC﹣BC=2.
当点B在中点C的右侧时,AB=AC+BC=8.
∴AB=2或8.
【点拨】本题考查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注意此类题要分情况画图,然后根据中点的概念以及图形进行相关计算.
33.解:①若点D为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如图1所示
∵,点M是线段的中点,点D是线段的一个三等分点,
∴AM=,AD=
∴DM=AM-AD=3;
②若点D为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如图2所示
∵,点M是线段的中点,点D是线段的一个三等分点,
∴BM=,BD=
∴DM=BM-BD=3;
综上:DM=3
故答案为:3.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和与差,掌握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各线段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4.解答:①点P在线段MN上,
MP+NP=MN=16cm,
②点P在线段MN外,
当点P在线段MN的上部时,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MP+NP > MN =16,
当点P在线段MN的延长线上时,MP+NP > MN =16.
综上所述:线段MP和NP的长度的和的最小值是16,此时点P的位置在线段MN上,
故答案为16.
【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比较线段的长短,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比较线段的长短.
35.解:设AB=2xcm,BC=3xcm,CD=4xcm,
∵M是A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
∴MB=xcm,CN=2xcm,
∴MB+BC+CN=x+3x+2x=3,
∴x=0.5,
∴3x=1.5,
即BC=1.5cm.
故答案为:1.5cm.
【点拨】本题考查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应用,关键是能根据题意得出关于x的方程.
36.【答案】1cm或2cm
【分析】
根据M是AB的三等分点,可得AM的长,再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答案.
【详解】
∵线段AB=6cm,若M是AB的三等分点,
∴AM=2,或AM=4.
∴当AM=2cm时,由N是AM的中点,得 ;
当AM=4cm时,由N是AM的中点,得;
故答案为:1cm或2cm.
【点拨】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三等分点的性质:M距A点近的三等分点,M距A点远的三等分点,以防漏掉.
37.解答:①当点C在BA的延长线上的时,
∵AB=2cm,,
∴BC=6cm,
∴AC=BC−AB=4cm,
∵点D是线段AC的中点,
∴AD=2cm,
∴BD=4cm;
②当C在AB的延长线上的时,
∵AB=2cm, ,
∴BC=6cm,
∴AC=8cm,
∵点D是线段AC的中点,
∴AD=4,
∴BD=2cm,
综上所述:线段BD的长为2cm或4cm,
故答案为:2cm或4cm.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38.解:如图,当点C在B的左边时,
由AB=2,,所以,
所以:
如图,当点C在B的右边时,
由AB=2,,所以,
所以:
故答案为:2或6.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和差与倍分关系,同时需要建模,熟悉和差与倍分是基础,建模是关键.
39.解:∵AC=AB+BC=2BC,
∴AB=BC,
∴DA=2AB=2BC,
∴DB=DA+AB=3AB=3BC,
∴.
故答案为:.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线段上两点间的距离,熟练掌握线段的和差并根据题意进行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40.解答:①当点位于,中间时,如图:
∵,
∴
∴
②当点位于,中间时,如图:
∵,
∴
故答案为:或
【点拨】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由点的具体位置进行分类讨论并画出相应图形,可以更好的理解题意并正确解答.
41.解答:如图1,
∵BC=2,点C为BD中点,
∴BD=4,
∴AD=5-4=1;
如图2,
∵BC=2,点C为BD中点,
∴BD=4,
∴AD=5+4=9;
故答案为:1或9.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应用分类讨论的思想,不要漏解.
42.解:根据题意,
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
∵,,
又∵为线段的中点,为线段的中点,
∴,,
∴;
②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与①同理,可求,,
∴;
∴线段DE的长度为:1或2;
故答案为:1或2.
【点拨】本题考查了线段的中点,两点之间的距离,以及线段的和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关系进行解题.
43.解:此题有两种情况:
①当C点在线段AB上,此时AB=AC+BC,
而AC=5.6cm,BC=2.4cm,
∴AB=AC+BC=8cm,
∴线段AC和BC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 cm;
②当B点在线段AC上,此时AB=AC-BC,
而AC=5.6cm,BC=2.4cm,
∴AB=AC-BC=2.8cm,
∴线段AC和BC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cm.
故答案为:4 cm或1.6 cm.
【点拨】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的知识,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要防止漏解.
44.解答:分点P是靠近点A的三分点和点P是靠近点B的三分点两种情况讨论:
(1)点P是靠近点A的三分点,
①当点Q在点B右侧时,
此时AP==4,
因为AQ=AP+PQ=PQ+BQ,
所以AP=BQ=4,
所以AQ=AB+BQ=12+4=16;
②当点Q在点B左侧时,
此时AP==4,
因为AQ=AP+PQ=PQ+BQ,
所以AP=BQ=4,
所以AQ=AB-BQ=12-4=8;
(2)点P是靠近点B的三分点,
①当点Q在点B右侧时,
此时AP==8,
因为AQ=AP+PQ=PQ+BQ,
所以AP=BQ=8,
所以AQ=AB+BQ=12+8=20;
②当点Q在点P左侧时,
此时AP==8,BP=4,
因为AQ=AP-PQ=PQ+BQ=BP+2PQ,
即8-PQ=4+2PQ,
解得PQ=,
所以AQ= AP-PQ =8-=;
故答案为:8、16、20、
【点拨】此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计算,对点P的位置以及点Q的位置分类讨论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5. 解:设
∵
∴
解得:
∴
∵为线段的中点
∴
故答案为:1cm
【点拨】本题考点为两点之间的距离,熟练掌握线段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6.解答:∵线段OA=1,其中点记为,
∴A=OA=,
∴O=OA- A=1-OA=1-;
∵A的中点记为,
∴A=A=,
∴O=OA- A=1-;
∵A的中点记为,
∴A=A=,
∴O=OA-A=1-,
···
∴O1-=.
故答案为:.
【点拨】本题考查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正确的找出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7.解:有三种情况:
①当点D在线段AB上时,如图所示,MN≠10,与已知条件不符,故此种情况不成立;
②当点D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
∵M是AB的中点,AB=12,
∴AM=6,
∵AC=8,
∴MC=2,
∵MN=10,
∴CN=MN-MC=10-2=8,
∵N是CD的中点,
∴CD=16,
∴AD=CD+AC=16+8=24;
②当点D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
∵M是AB的中点,AB=12,
∴AM=6,
∵AC=8,
∴MC=2,
∵MN=10,
∴CN=MN+MC=10+2=12,
∵N是CD的中点,
∴CD=24,
∴AD=CD-AC=24-8=16.
故线段AD的长为16或24.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线段和、差及中点定义,利用分类讨论思想正确作图是解题的关键.
48.解答:如图,把直线放到数轴上,让点A和原点重合,则点A所对应的数为0,点B所对应的数是10,设点C所对应的数为、点D所对应的数为,
∵则点M是线段AD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中点,
∴点M所对应的数是,点N所对应的数是,
∵MN=3,
∴(1)如图1,当点M在点N的左侧时,MN=,化简得:,由点C在点D的左侧可得:CD=;
(2)如图2,当点M在点N的右侧时,MN=,化简得:,由点C在点D的左侧可得:CD=.
点拨:(1)在数轴上任意两点A、B,若它们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是,则线段AB的中点所对应的数是:;(2)在本题中,只限定了点C在点D的左侧,没有说明点M和点N的位置关系,因此要分点M在点N左侧和右侧两种情况讨论,不要忽略了其中任何一种情况.
49.解答:试题分析:根据中点的意义,可知:=AB,==×AB,……
由此可知其规律为:=,因此可知=AB,因此可求得=.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
50.
解:(1)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0(如图1),则AP=6,BP=3.
∵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
∴MP=AP=4,NP=BP=2,
∴MN=MP+NP=6;
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6(如图2),则AP=12,BP=3.
∵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
∴MP=AP=8,NP=BP=2,
∴MN=MP-NP=6.
故答案为:6;6.
(2)MN的长不会发生改变,理由如下:
设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a(a>-6且a≠3).
当-6<a<3时(如图1),AP=a+6,BP=3-a.
∵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
∴MP=AP=(a+6),NP=BP=(3-a),
∴MN=MP+NP=6;
当a>3时(如图2),AP=a+6,BP=a-3.
∵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
∴MP=AP=(a+6),NP=BP=(a-3),
∴MN=MP-NP=6.
综上所述:点P在射线AB上运动(不与点A,B重合)的过程中,MN的长为定值6.
【点拨】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三点分点的定义找出MP、NP的长度;(2)分-6<a<3及a>3两种情况找出MP、NP的长度(用含字母a的代数式表示).
51.【答案】(1)点P在线段AB的处;(2)或;(3)结论②的值不变正确,.
【分析】(1)设运动时间为t秒,用含t的代数式可表示出线段PD、AC长,根据,可知点在线段上的位置;
(2)由可知,当点Q在线段AB上时,等量代换可得,再结合可得的值;当点Q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可得,易得的值.
(3)点停止运动时,,可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则PM与PN的值可以含AB的式子来表示,可得MN与AB的数量关系,易知的值.
【详解】
解:(1)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
由得,即
,,,即
所以点P在线段AB的处;
(2)①如图,当点Q在线段AB上时,
由可知,
②如图,当点Q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
,
综合上述,的值为或;
(3)②的值不变.
由点、运动5秒可得,
如图,当点M、N在点P同侧时,
点停止运动时,,
点、分别是、的中点,
当点C停止运动,点D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
如图,当点M、N在点P异侧时,
点停止运动时,,
点、分别是、的中点,
当点C停止运动,点D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
所以②的值不变正确,.
【点拨】本题考查了线段的相关计算,利用线段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2.【答案】(1)-1;(2)①﹣1+t;②121;③线段CB与AC相等,理由详见解析.
【分析】
(1)依据条件即可得到点A表示﹣6,点B表示﹣6+10=4,再根据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即可得出点C表示的数;
(2)依据点C表示的数为﹣1,点以每秒1cm的速度向右移动,即可得到运动t秒时,点C表示的数是﹣1+t;
②依据点A表示的数为﹣6﹣2×2=﹣10,点B表示的数为4+4×2=12,点C表示的数是﹣1+2=1,即可得到CB•AC的值;
③依据点A表示的数为﹣6﹣2t,点B表示的数为4+4t,点C表示的数是﹣1+t,即可得到点A、B、C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CB与AC相等.
【详解】
解:(1)∵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6cm到达A点,再从A点向右移动10cm到达B点,
∴点A表示﹣6,点B表示﹣6+10=4,
又∵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点C表示的数为=﹣1,
故答案为:﹣1.
(2)①∵点C表示的数为﹣1,点以每秒1cm的速度向右移动,
∴运动t秒时,点C表示的数是﹣1+t,
故答案为:﹣1+t;
②由题可得,当t=2秒时,点A表示的数为﹣6﹣2×2=﹣10,点B表示的数为4+4×2=12,点C表示的数是﹣1+2=1,
∴当t=2秒时,AC=11,BC=11,
∴CB•AC=121,
故答案为:121;
③点A、B、C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CB与AC相等.理由:
由题可得,点A表示的数为﹣6﹣2t,点B表示的数为4+4t,点C表示的数是﹣1+t,
∴BC=(4+4t)﹣(﹣1+t)=5+3t,AC=(﹣1+t)﹣(﹣6﹣2t)=5+3t,
∴点A、B、C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CB与AC相等.
【点拨】本题考查数轴上动点问题,整式的加减,与线段有关的动点问题.(1)理解数轴上线段的中点表示的数是两个端点所表示的数的和除以2;(2)掌握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解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数轴上两点之间对应的距离等于它们所表示的数差的绝对值.
53.【答案】(1)45s;(2)或 ;(3)2
【分析】
(1)设经过t秒时间P、Q两点相遇,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2)分两种情形求解即可;
(3)用t表示AP、EF的长,代入化简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1)设经过t秒时间P、Q两点相遇,
则t+2t=90+30+15,
解得t=45,
所以经过45秒时间P、Q两点相遇.
(2)①当P在线段AB上时,
∵AB=90,PA=2PB,
∴PA=60,PB=30,
∴OP=OA+AP=30+60=90,
∴点P、Q的运动时间为90秒,
∵AB=90,OA=30,
∴OB=120,
∴BQ=OB=60,
∴点Q的路程为CQ=CB+BQ=15+60=75,
∴点Q是速度为cm/秒;
②点P在线段AB延长线上时,
∵AB=90,PA=2PB,
∴BP=90,AP=180,
∴OP=OA+AP=30+180=210,
∴点P、Q的运动时间为210秒,
∵AB=90,OA=30,
∴OB=120,
∴BQ=OB=60,
∴点Q的路程为CQ=CB+BQ=15+60=75,
∴点Q是速度为cm/秒;
(3)如图所示:
∵E、F分别是OP、AB的中点,
∴OE=OP=t,
∴OF=OA+AB=30+45=75,
∴.
【点拨】本题考查两点间距离、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练习01 双中点(线段)模型与双角平分线(角)模型: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专题练习01 双中点(线段)模型与双角平分线(角)模型,文件包含中考数学01双中点线段模型与双角平分线角模型教师版专题训练docx、中考数学01双中点线段模型与双角平分线角模型学生版专题训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数学几何模型专项复习讲与练 模型01 几何图形初步——线段双中点-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数学几何模型专项复习讲与练 模型01 几何图形初步——线段双中点-原卷版+解析,共13页。
中考数学几何模型专项复习 模型01 几何图形初步——线段双中点-(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几何模型专项复习 模型01 几何图形初步——线段双中点-(原卷版+解析),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