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 充要条件 教学设计 教案 4 次下载
- 1.4.2 充要条件 教学课件 课件 3 次下载
- 1.5.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教学课件 课件 5 次下载
- 1.5.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教学设计 教案 4 次下载
- 1.5.2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 教学课件 课件 4 次下载
人教A版 (2019)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
展开1.4.2 充要条件
(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充要条件的定义;
2.会辨析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理解数学定义与充要条件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充要条件的相关概念.
2.教学难点:充要条件与教学定义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问题1:我们初中学过的勾股定理内容是什么?
答1: 设a,b,c分别是ΔABC的三条边,且a ≤ b ≤ c.
勾股定理:如果ΔABC为直角三角形,那么a2+b2=c2.
在勾股定理中: “ΔABC为直角三角形”是“a2+b2=c2”的____充分___条件;
“a2+b2=c2” 是“ΔABC为直角三角形”的____必要_____条件.
问题2:我们初中学过的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内容是什么?
答2: 设a,b,c分别是ΔABC的三条边,且a ≤ b ≤ c.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a2+b2=c2,那么ΔABC为直角三角形.
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中: “ΔABC为直角三角形”是“a2+b2=c2”的____必要___条件;
“a2+b2=c2” 是“ΔABC为直角三角形”的____充分_____条件.
问题3: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有何关系?
答3: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条件与结论相反.
【教师讲授】将命题“若p,则q”中的条件p和结论q互换,就得到一个新的命题“若q,则p”,称这个命题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设计意图】通过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引出原命题与逆命题的概念.同时也为后面的充要条件的定义做好铺垫。
2.数学建构
思考1: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与它们的逆命题都是真命题?
(1) 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其中一角所对的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3) 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c<0;
(4) 若A∪B是空集,则A与B均是空集.
答1: (1)和(4)原命题与逆命题都是真命题.
【教师讲授】如果“若p,则q”和它的逆命题“若q,则p”均是真命题,即既有pq,又有qp ,就记作pq .
此时,p既是q的充分条件,也是q的必要条件,我们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为充要条件.
显然,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那么q也是p的充要条件.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原命题与逆命题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充要条件的定义.
思考2:判断(2)(3)中原命题与逆命题的真假.
答2: (2)原命题真,逆命题假,即,且;
(3) 原命题假,逆命题真,即,且;
3.归纳小结
【教师讲授】(1) 若,且,则称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 若,且,则称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 若,且,则称p是q的充要条件;
(4) 若,且,则称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初步认识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的定义.
4.知识应用
【例3】下列各题中,哪些p是q的充要条件?
(1) p:四边形是正方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2) 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三边成比例;
(3) p:xy>0, q:x>0 ,y>0;
(4) p:x=1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一个根,q:a+b+c=0 (a ≠ 0).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加深学生对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学会判断p是否为q的充要条件的基本方法.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归纳小结,对p不是q的充要条件的题,具体分析出p与q的关系.
【探究】你能给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吗?
答:由定义:“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1)“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2)“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3) “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4) “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思考3:你能给出“三角形全等”或“三角形相似”的其他形式的定义吗?
【设计意图】先回顾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根据定义我们知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并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其他4个充要条件,这样让学生体会到每个充要条件都是平行四边形的一种定义形式,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给出思考3让学生课后去研究,从而引发学生对充要条件与数学定义之间关系的更深入的思考.
【例4】已知:⊙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
求证:d=r是直线l与⊙O相切的充要条件.
【设计意图】本题为一道证明题,要证明p是q的充要条件.在证明前先要引导学生分析,充要条件需要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方面进行证明,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现本题中的描述与前面例子的区别与练习,即“q的充要条件是p”实际上就是说“p是q的充要条件”.另外,前例中侧重对充要条件的理解,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判断充要条件的基本方法,而本题侧重证明,因此更注重数学知识本身的考查.
5.课堂小结
(1) 充要条件的定义
(2) 充要条件与数学定义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2个问题,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 当堂检测
完成课本22页的练习1,2,3.
1.下列各题中,哪些p是q的充要条件?
(1) p: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q:三角形存在两角相等;
(2) p: ⊙O内两条弦相等,q: ⊙O内两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3) p: A∩B是空集, q:A与B之一为空集.
2.分别写出“两个三角形全等”和“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几个充要条件.
3.证明:如图,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的充要条件为AC=BD.
【设计意图】通过当堂检测,对本节课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学效果.
【小单元教案】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1.4.2 充要条件(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单元教案】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1.4.2 充要条件(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缺少 目标检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设计,共7页。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