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3.2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苏科版3.2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运用提高,课堂小结,教学反思员 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2中位数、众数(1)
教学目标:
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
2、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
教学重点: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难点:利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1、某次数学考试,小英得了78分。全班共32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22个80分,2个62分,1个30分,1个25分。
小英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4分,所以小英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数学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小英对妈妈说的情况属实吗?你对此有何看法?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出评判:
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数据代表,但是在这里,利用平均数把倒数第五的成绩说成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显然是不属实的。原因是全班的平均分受到了两个极端数据30分和25分的影响,利用平均数反应问题就出现了偏差。
怎样说明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学习新的数据代表—中位数与众数。
二、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学生合作解决,全班交流)
员 工 | 经理 | 副经理 | 职员A] | 职员B | 职员C | 职员D | 职员E | 职员F | 杂工G |
月工资/元 | 6000 | 4000 | 1700 | 1300 | 1200 | 1100 | 1100 | 1100 | 500 |
1、问题: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 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
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100元。
一位应聘者心里在琢磨: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
2、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员工的收入?
上述问题中,经理、职员C、职员D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该公司的收入情况:
(1)月平均工资2000元,指所有员工工资的平均数是2000元,但只有正副经理的工资比平均工资高,是他两人的工资把平均工资“拉”高了。
(2)职员C的工资是1200元,恰好居于所有员工工资的“正中间”(恰有4人的工资比他高,有4人的工资比他低),我们称1200元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9个员工中有3个人的工资为1100元,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称1100元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3、议一议: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
用中位数1200元或众数1100元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些,因为平均数2000元受到了极端值的影响。
4、结合上述问题的探究,引入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5、教师指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让学生用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回头望,解释引例中小英的数学成绩的问题。
三、运用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1. 对于一组数据:3,3,2,3,6,3,10,3,6,3,2,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
B. 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
C.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
D.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
2.(1)你课前所调查的50名男同学所穿运动鞋尺码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2)你认为学校商店应多进哪种尺码的男式运动鞋?
四、课堂小结(学生思考问题,总结回顾)
议一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哪些特征?
1. 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为充分,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2. 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它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3. 用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教学中要注意讲好众数在一组数据中不止一个;中位数在一组数据为奇数、偶数时的不同确定方法。
五、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九年级上册3.2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数学第2章 对称图形——圆2.1 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九年级上册3.4 方差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例题精讲,当堂检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