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1学年全国部分地区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总校五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总校五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8,回答下列问题,1),【答案】C,【答案】B,【答案】A,【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总校五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叙述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B. 生物的呼吸作用
C. 活性炭吸附水中臭味 D. 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 银制容器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变黑,原因是银和空气中的微量硫化物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Ag+2H2S+O2=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AgS B. Ag2O C. Ag2S D. Ag2O2
3. 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的是( )
A. CO用于炼铁--CO具有可燃性 B. 食物腐败--分子发生了变化
C. 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 D. 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4. 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 B. ②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
C. 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 D. ④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5. 雷电交加的天空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可用如图模型图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B.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与生成物之间分子个数比为1:1:1
6. 关于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化铜、过氧化氢五种物质,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氧分子 B. 都含有氧元素 C. 都是氧化物 D. 都是化合物
7. 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8. 水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明矾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发生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C. 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D. 水与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均可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氧气
9. 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
B. 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C.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 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
10.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没有催化剂就不能反应
B.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性质不变
C. 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D. 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11. 新冠疫情期间,我们通常用84消毒液对教室、寝室、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杀菌。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下列物质中的氯元素与NaClO里的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是( )
A. KClO4 B. KClO3 C. CaCl2 D. Cl2O
12. 若用“”表示氮原子,下列方框中,符合2N2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3. 关于燃烧与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
A.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B. 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就会燃烧
C. 任何物质燃烧都可以用二氧化碳扑灭
D. 着火点就是物质开始燃烧的地方
14. 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灾害.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内意外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
B. 档案材料着火,最好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 厨房燃气管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D. 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15. 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列化学用语描述正确的是( )
A. 2S表示2个硫元素 B. O3表示3个氧原子
C. 3Fe2+表示3个铁离子 D. 氦气的化学式是He
16. 世卫组织(WHO)发表声明称,地塞米松(C22H29FO5)可挽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生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塞米松属于氧化物
B. 地塞米松由4种元素组成
C. 地塞米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地塞米松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2:5
17.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 木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燃料
C.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D. 钨的熔点高,可用于制作灯丝
18. 下列微粒中,最外电子层不是稳定结构的是( )
A. 氖原子 B. 氯原子 C. 钠离子 D. 硫离子
19.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行)的局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属于金属元素 B. 1个铝原子的质量是26.98
C. 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 D. 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20. 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C. 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 微粒最外层达到8电子,因此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2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
A. KNO3 B. H2 C. Cl2 D. NaOH
22. 用墨汁绘制的国画不易褪色,这是因为碳( )
A. 具有强还原性 B.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 具有吸附性 D. 具有氧化性
2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 CO作燃料 B. CO2作灭火剂
C. CaCO3细粉作白色涂料 D. 酒精作燃料
24.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 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D. 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25. 下列情况:①煤燃烧;②工业废气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燃油汽车排放的尾气;⑤氢能源汽车排放的尾气,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
A. ①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26.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 ①变红,③不变红 B. ④变红,③不变红
C. 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 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27. 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H B. H2 C. S D. O
28. 如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
B. 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 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
29. 下列各组物质中,带横线的同种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是( )
A. Cl2、NaCl B. NH4Cl、HNO3
C. MnO2、K2MnO4 D. P 2O5、Ca3(PO4)2
30. 碳及含碳物质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Y可以为稀硫酸 B. X可以是酒精
C. 反应①一定是化合反应 D. 反应②可以是吸热反应
31. 下列是四位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
A.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证明原瓶中的气体是CO2
B. 向盛满CO2的塑料瓶中倒入少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后瓶子变瘪,则证明CO2与水反应
C. 某无色气体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
D. 某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可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
3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的质量为零,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0L氢气和10L氧气反应能生成30L水
C. 只要有气体参加的反应,都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铁丝的质量
33. 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表示转化中的另一种反应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X一定是单质
B. 反应①中CO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
C. Y一定是Ca(OH)2溶液
D. 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发生反应②
34. 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对河水进行净化,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①明矾吸附沉淀
②用漂白粉杀菌消毒
③静置沉淀
④过滤
⑤活性炭吸附
A. ①③②④⑤ B. ③①④⑤② C. ③④①⑤② D. ①③④⑤②
35. 下列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H2SO4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二个氢元素
B. 2N2中的右下角的“2”表示2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
C. Zn2+中的“2+”表示一个锌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D. H2O−2中的“−2”表示水中氧原子的化合价为−2价
3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铵根离子 ______ ;
(2)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______ ;
(4)两个硫酸根离子 ______ ;
(5)目前被认为最理想最清洁的燃料是 ______ ;
(6)固体俗称“干冰”的是 ______ ;
(7)乙醇汽油中乙醇的化学式 ______ 。
37. 如图为某一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X、Y、Z、W分别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最多有______种.
(2)参加反应的X和Y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3)上图中某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为,其符号可表示为A2−,则m的值为______.
38. 如图为六种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依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六种元素中,己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______ (填序号)元素相似。
(2)在化学反应中,戊元素的原子容易 ______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 ______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3)戊元素、己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 。
39. A∼F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均含一种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中A是单质;B、C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E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反应①中出现火星四射现象;反应②会放出大量的热。其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1)写出A的化学式 ______ ;D的化学式 ______ ;
(2)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0.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 ______ 。
(2)向B装置中加入某暗紫色固体可用于产生氧气,请写出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______ 。
(3)实验室制取氢气和氧气,都可以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______ (在A−E中选择,填序号)。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为 ______ ,收集装置为 ______ (在A−E中选择,填序号)。
(5)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原理是NH4Cl(固)与Ca(OH)2(固)混合共热。现要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收集装置是 ______ 。如果要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所选择的装置是 ______ 。
41. 如图是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性质实验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装置A中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实验过程中装置G中的现象是 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A中的稀盐酸不断滴入后,应先点燃 ______ 处的酒精灯或酒精喷灯(填D或G);
(4)装置F的作用为 ______ ;
(5)该装置有一处明显的不足,改进措施是 ______ 。
42. 科技节活动中,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A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______色,该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______(填字母)。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2)图B所示实验,将注射器中浓石灰水注入瓶中,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图C所示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可燃物;②达到燃烧所需要的______;③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图D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钾遇水生成H2和KOH,该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3. 根据如图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______ ,a、b试管中气体的质量比为 ______ ,体积比为 ______ 。
(2)B装置中小卵石、石英砂、膨松棉的作用是 ______ 。
河水经过B装置后得到的水是 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
B.在生活中应该给孩子们养成及时关闭水龙头,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C.工业废水要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禁止使用农药、化肥,以免造成水体污染
44. 下面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两个实验:
【实验1】(如图A)在集气瓶内事先装少量水,在燃烧匙内装入红磷,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胶塞。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2】(如图B)将试管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做好标记。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白磷,塞紧橡胶塞。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有室温下水的水槽中,并在水中取掉橡胶塞。
(1)在实验1中,如果各实验步骤都正确,能看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 ______ ,水吸入瓶中,约占总体积的 ______ 。
(2)若吸入的水偏少或者不吸水,原因可能是 ______ (填序号)。
A.红磷过量
B.红磷不足量
C.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D.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E.装置漏气
F.装置气密性良好
G.红磷点燃后,慢慢塞紧橡胶塞
H.弹簧夹夹得太紧了
I.反应太剧烈了
(3)综合考虑,更好更合理的实验装置是 ______ (填A或B),原因是 ______ (填序号)。
A.装置更简单
B.装置气密,实验数据更精确
C.不会污染空气
D.不用考虑外界温度的影响
E.不用考虑外界压强的影响
45. 2008年春季,我国南方各大城市普降大雪,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多困难.醋酸钾(CH3COOK)可以用来融化冰雪.问:醋酸钾由 ______ 种元素组成,其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C、H、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 .
46. 9克水和 ______ 克甲烷所含的氢元素质量相等(不写计算过程)。
47. 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5.5g研碎的石灰石粉末,进行四次高温加热 (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剩余固体质量/g
4.2
3.9
3.3
3.3
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
(2)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8. 8克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是多少升?(氧气的密度为:1.429克/升),如果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空气的体积是多少升?(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生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活性炭吸附水中臭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由4Ag+2H2S+O2=2X+2H2O可知,
反应前银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2X中;
反应前氢原子是4个,反应后氢原子是4个;
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硫原子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
反应前氧原子是2个,反应后氧原子是2个;
由分析可知,X的化学式是Ag2S。
故选:C。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3.【答案】B
【解析】解:A.CO具有还原性,所以CO可用于炼铁,选项说法不正确;
B.食物腐败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C.酒精挥发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不是分子间隔变大造成的,选项说法不正确;
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即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选项说法正确;
B.在高温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②并不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即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选项说法正确;
D.在高温的条件下,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即④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D.根据碳酸钙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的选项,然后结合选项考查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注意选择特殊的例子进行验证。
5.【答案】D
【解析】解: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氮气和氧气在放电的作用下生成了一氧化氮,反应的方程式为:N2+O22NO。
A、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正确;
B、反应是由两种单质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是化合反应,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与生成物之间分子个数比为1:1:2,错误;
故选:D。
加强对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氧气中含有氧分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化铜、过氧化氢中没有氧分子。故A错误;
B、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化铜、过氧化氢五种物质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氧元素。故B正确;
C、氧气是由一种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错误;
D、氧气是由一种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化铜、过氧化氢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化铜、过氧化氢中都有氧元素,氧气是由一种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解答本题要正确的分析物质中的元素组成,如果化合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就属于氧化物。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分子和原子的相关性质,难度不大。
【解答】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说法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即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说法正确;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其实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在发生变化,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
故选A。
8.【答案】D
【解析】解:A、明矾可以净化水,但是不能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沉降、过滤、吸附是物理变化,消毒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污染水的物质,因此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与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均可用于制备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明矾可以净化水,但是不能区分硬水和软水解答;
B、根据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消毒是化学变化解答;
C、根据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污染水的物质解答;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原理、工业废水的危害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B、墨是用炭黑制成的,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CO2显酸性,而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墨是用炭黑制成的,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催化剂也能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而不是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锰不能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其它的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NaClO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
A、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y+(−2)×4=0,则y=+7价;氯元素化合价不同,故选项错误。
B、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z+(−2)×3=0,则z=+5价;氯元素化合价不同,故选项错误。
C、钙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m,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2m=0,则m=−1价;氯元素化合价不同,故选项错误。
D、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n,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n+(−2)=0,则n=+1价;氯元素化合价相同,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2N2表示2个氮分子,
A、图中的符号可以表示2个氮原子;
B、图中的符号可以表示4个氮原子;
C、图中的符号可以表示1个氮分子;
D、图中的符号可以表示2个氮分子。
故选:D。
根据2N2表示2个氮分子,每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分析图示表示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A
【解析】解:
A、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可能为物理变化,如气球的爆炸,故A正确;
B、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故B错;
C、“任何物质燃烧都可以用二氧化碳扑灭”,说法错误,如镁与二氧化碳会发生燃烧,就不用二氧化碳扑灭,故C错误;
D、着火点是指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而非“物质开始燃烧的地方”,故D错误.
故选:A.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熟悉燃烧的定义和灭火的原理.
14.【答案】B
【解析】解:A、加入青菜可降低油的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
B、用泡沫灭火器可以扑灭火灾,但是会使图书档案受到损坏。错误;
C、厨房燃气具有可燃性,漏气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千万不能见明火,正确;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因此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因此蹲下靠近地面,正确。
故选:B。
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
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方法,解答时要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灭火的方法.
15.【答案】D
【解析】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S可表示2个硫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O3可表示1个臭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Fe2+表示3个亚铁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e,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B
【解析】解:A.地塞米松(C22H29FO5)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地塞米松(C22H29FO5)是由碳、氢、氟、氧四种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C.地塞米松(C22H29FO5)中碳、氢、氟、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29):19:(16×5)=264:29:19:80,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说法错误;
D.地塞米松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6×5)=33:10,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B
【解析】解:A.金刚石的硬度大,决定它可用于切割玻璃的用途,故A对应关系正确。
B.与木炭可用作燃料的用途相对应的性质是木炭具有可燃性,故B对应关系不正确。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决定了它可用作保护气的用途,故C对应关系正确。
D.钨的熔点高,决定了它适合制作灯丝的用途,故D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
利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路分析,各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是否对应。
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是中考必考点,题型多为选择题。学会根据物质的选择推测物质的用途是解题关键。
18.【答案】B
【解析】解:A、氖原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错误。
B、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不是稳定结构,故选项正确。
C、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得到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错误。
D、硫离子是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得到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C
【解析】解:A、四个小方格中表示的元素名称分别是钠、镁、铝、硅,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B、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故错误;
C、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故正确;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错误;
故选:C。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方格中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和每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的了解情况,并学以致用.
20.【答案】B
【解析】解: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正确,如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正确;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错误,如硝酸钾中的氮元素显正价;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错误,还有可能是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正确,如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错误,如硝酸钾中的氮元素显正价.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错误,还有可能是离子.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金属的性质、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
21.【答案】A
【解析】解: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之前,元素的种类有钠元素,氯元素,氢元素氧元素四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也一定有这四种元素,故B.C.D有可能是生成物。而A中钾元素,氮元素在反应前是没有的,故不可能生成硝酸钾。
故选:A。
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中五个不变的其一: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A中的氮元素在反应前不存在,所以A答案中的KNO3是不可能在反应后生成的.
本题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几个不变的理解及应用.从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入手考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22.【答案】B
【解析】解:A、用墨汁绘制的国画不易褪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不是具有强还原性,故选项错误。
B、用墨汁绘制的国画不易褪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正确。
C、用墨汁绘制的国画不易褪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不是具有吸附性,故选项错误。
D、用墨汁绘制的国画不易褪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不是具有氧化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墨汁中含有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并能灵活应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C
【解析】解:A、CO作燃料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B、CO2作灭火剂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C、CaCO3细粉作白色涂料是利用了碳酸钙的物理性质--颜色洁白;
D、酒精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故选C.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24.【答案】C
【解析】解: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错误,如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错误,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正确,如果气体不纯会引起爆炸,故选项正确;
D、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错误,如氖原子和水分子都是10个质子,不是同种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错误,如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错误,如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正确,如果气体不纯会引起爆炸;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错误,如氖原子和水分子都是10个质子,不是同种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元素的概念、反应的类型和氢气的性质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5.【答案】C
【解析】解:
①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氮、硫、氧,以及无机矿物质,燃烧产物除二氧化碳外,还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所以会引起空气污染;
②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所以会引起空气污染;
③燃放鞭炮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烟尘等空气污染物,还会产生噪声污染,所以会引起空气污染;
④用汽油为燃料的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等,所以会引起空气污染;
⑤氢气的燃烧产物是不污染环境的水,所以不会引起空气污染.
故选:C.
①根据煤的成分和燃烧产物判断;
②根据空气污染的来源判断;
③根据燃放鞭炮会产生二氧化硫、烟尘等空气污染物判断;
④根据汽油为燃料的汽车排放的尾气成分和危害判断;
⑤根据氢气的燃烧产物判断.
能源、信息、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四大首要问题,污染的防治就顺理成章变为化学考查的热点之一,了解污染的来源和相应防治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2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
【解答】
通二氧化碳,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通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④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故选D。
27.【答案】C
【解析】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B、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C、S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硫元素,表示一个硫原子,还能表示硫这一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8.【答案】D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增加,故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故丙是反应物。
A、充分反应后,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等于生成甲、乙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丙,生成物是甲和乙,根据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无法确定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中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丙,生成物是甲和乙,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本题可分析甲、乙、丙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29.【答案】D
【解析】解:A、Cl2属于单质,则Cl元素的化合价为0;NaCl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A错误;
B、NH4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HNO3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B错误;
C、MnO2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Mn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K2MnO4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K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Mn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C错误;
D、P2O5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P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Ca3(PO4)2中Ca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P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学生应熟悉常见元素在物质中的化合价,并能利用化合价的计算原则来进行简单计算.
30.【答案】C
【解析】解:A、碳酸钠转化为二氧化碳,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B、X能转化为二氧化碳,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X可以是酒精,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①是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反应①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也可能是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发生的是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②是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1.【答案】D
【解析】解:A、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不能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氮气等也会使它熄灭,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溶于水也能使瓶子变瘪,所以向盛满CO2的塑料瓶中倒入少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后瓶子变瘪,不能证明CO2与水反应,故B错误;
C、只要含碳的物质燃烧就有可能生成二氧化碳,不一定是一氧化碳,故C错误;
D、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经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方法;了解物质的鉴别与推断的方法技巧;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32.【答案】D
【解析】解:A、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的质量为零,没有违背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B、质量守恒定律,是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守恒,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铁丝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3.【答案】A
【解析】解:A、X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二氧化碳,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反应①中CO与氧发生了化学反应,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Y一定是Ca(OH)2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发生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即会发生反应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4.【答案】B
【解析】解:①明矾具有吸附水中固体小颗粒的作用,使悬浮水中的小颗粒凝聚成较大颗粒而加快悬浮物的沉降,此操作只是把固体颗粒沉降而并未进行彻底分离,在此净化过程中应是自然沉降后的操作;
②使用漂白粉在水中生成氯气杀死水中病菌,在此过程中应为过滤后的净化操作;
③自然沉降,使水静置,水中较大的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而沉降,在此净化中应为最先进行的操作;
④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一种方法,可除去水中沉降下来的固体颗粒,因此应排在沉降后。
⑤活性炭吸附,能去除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所以合理的操作顺序③①④⑤②。
故选:B。
河水含有难溶性的泥沙、色素或异味、微生物等,分析题中所涉及的净化方法在净化水时所起到的作用,对黄河水进行净化操作方法排序.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35.【答案】C
【解析】解: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SO4中的“2”表示1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2N2中的右下角的“2”表示1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Zn2+中的“2+”表示一个锌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H2O−2中的“−2”表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C、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36.【答案】NH4+ Fe+32O3 Ca2SO42− H2 CO2 C2H5OH
【解析】解:(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铵根离子可表示为:NH4+;故填:NH4+;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表示为Fe+32O3;故填:Fe+32O3;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钙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a;故填:Ca;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SO42−。故填:2SO42−;
(5)氢气的热值高、制备原料来源广、燃烧产物只有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所以氢气是目前被认为最理想最清洁的燃料,氢气的化学式为H2;故填:H2;
(6)固体俗称“干冰”的是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故填:CO2;
(7)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故填:C2H5OH。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37.【答案】3 1:1 8
【解析】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1)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X、Y、W三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两种原子构成,若较小的黑球是氧原子,就属于氧化物,所以,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最多有3种;
(2)由上述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X和Y的分子个数比为1:1;
(3)粒子结构示意图为,其符号可表示为A2−,是由原子得到了两个电子形成的,所以m的值是8.
故答为:(1)3;(2)1:1;(3)8
(1)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属于氧化物的物质;
(2)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粒观点及模型图及结构示意图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图示的意义.
38.【答案】丙 失去 阳离子 AlCl3
【解析】解:(1)因为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由图示可知,丙和己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丙;
(2)由图示可知,戊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少于4个,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戊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故填:失去;阳离子;
(3)戊元素的质子数为13,是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己元素的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故填:AlCl3。
(1)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元素的化合价,然后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书写化学式。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
39.【答案】O2 Ca(OH)2
【解析】解:(1)A∼F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均含一种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中A是单质,所以A是氧气,B、C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会转化成氧气和C,C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过氧化氢溶液,C是水,E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所以E是二氧化碳,反应①中出现火星四射现象,所以F是四氧化三铁,反应②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D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的化学式是O2;D的化学式是Ca(OH)2;
(2)B转化为C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3)反应①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O2;Ca(OH)2;
(2)2H2O2−MnO22H2O+O2↑;
。
根据A∼F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均含一种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中A是单质,所以A是氧气,B、C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会转化成氧气和C,C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过氧化氢溶液,C是水,E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所以E是二氧化碳,反应①中出现火星四射现象,所以F是四氧化三铁,反应②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D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40.【答案】锥形瓶 2KMnO4−△K2MnO4+MnO2+O2↑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E A C B D或F G
【解析】解:(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锥形瓶;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E;
(4)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A;C;
(5)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原理是NH4Cl(固)与Ca(OH)2(固)混合共热,因此需要加热;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用F时,应该从短管进入,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如果要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所选择的装置是G;故答案为:B;D或F;G。
(1)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4)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5)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原理是NH4Cl(固)与Ca(OH)2(固)混合共热,因此需要加热;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果要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所选择的装置是G。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41.【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红色粉末慢慢变成黑色 D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净 在装置末端添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
【解析】解:(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2)装置G中,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中观察到红色粉末慢慢变成黑色;故填:红色粉末慢慢变成黑色;;
(3)在实验中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的空气,所以应该先点燃D处的酒精灯;故填:D;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装置F的作用为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净;故填: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净;
(5)该装置没有尾气处理装置,一氧化碳排出污染空气,所以在尾部添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故填:在装置末端添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
(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5)根据一氧化碳排出污染空气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基本实验的设计,难度不大.注意在实验时一定要注意环保问题.
42.【答案】红 BCO2+Ca(OH)2=CaCO3↓+H2O最低温度 与氧气接触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 CO2+H2O=H2CO3 放热 2K+2H2O=2KOH+H2↑
【解析】解:(1)①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②酚酞试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③氨水是碱性的,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④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氨分子运动到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时,和酚酞试液观接触,由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保持氨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分子;氨分子能使“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成红色;故答案为:红;B;
(2)二氧化碳气体能和浓氢氧化钙溶液迅速反应,装置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熟鸡蛋“吞”入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3)白磷能在水下燃烧,其实质是白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其化学方程式为:;白磷在热水下,没通氧气前不能燃烧,通入氧气后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在热水中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物质的着火点;故答案为:最低温度;与氧气接触;;(4)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反应的方程式是:H2O+CO2=H2CO3.故填: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CO2+H2O=H2CO3;
【综合应用】【综合应用】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钾的温度达到钾物质的着火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碱类物质的由金属与氢氧根组成的特点,可判断钾与水反应生成的碱为氢氧化钾,同时放出氢气;
故答案为:放热;2K+2H2O=2KOH+H2↑。
(1)从①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②酚酞试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③氨水是碱性的,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④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保持氨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分子分析解答;
(2)考虑二氧化碳气体能和浓氢氧化钙溶液迅速反应,装置内气压减小解释现象;
(3)从白磷能在水下燃烧,其实质是白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能在水下燃烧,说明满足燃烧的条件去分析解答;
(4)根据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分析。
【综合应用】燃烧所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钾的燃烧说明反应放出了热量使钾的温度升高至着火点;钾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碱氢氧化钾。
本题主要考查酸碱指示剂与酸碱显示不同的颜色及二氧化碳、白磷的性质,还涉及到燃烧的条件使用,此题为基础性题型,但需学生活用所学知识。
43.【答案】氧气 1:8 2:1 过滤 混合物 D
【解析】解:(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则a、b试管中气体的质量比为1:8;体积比为2:1。
(2)B装置中小卵石、石英砂、膨松棉,能使不溶物与水分离,能够起到过滤的作用。河水经过B装置后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3)A.人离不开水,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故说法正确。
B.在生活中应该给孩子们养成及时关闭水龙头,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故说法正确。
C.工业废水要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以防止污染水体,故说法正确。
D.农药、化肥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是不现实的,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氧气;1:8;2:1;
(2)过滤;混合物;
(3)D。
(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水的净化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水体污染、节约用水的措施等,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与结论、水的净化原理、水体污染、节约用水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4.【答案】白烟 五分之一 BCF B ABC
【解析】解:(1)在实验1中,如果各实验步骤都正确,能看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由于红磷燃烧耗尽了装置内的氧气,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当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会观察到水吸入瓶中,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填:白烟;五分之一;
(2)A.红磷过量才能耗尽装置内的氧气,使测定结果更精确;
B.红磷不足量没有耗尽装置内的氧气,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C.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D.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是正确操作;
E.装置漏气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F.装置气密性良好是保证测定结果精确的前提;
G.红磷点燃后,慢慢塞紧橡胶塞会导致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部分逸出,造成测定结果偏大;
H.弹簧夹必须夹紧,以防空气逸出造成测定结果偏大;
I.反应太剧烈了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
故填:BCE;
(3)装置B与装置A相比,其优点是装置更简单、装置气密,实验数据更精确、不会污染空气;故填:B;ABC。
(1)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以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来分析;
(2)根据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来分析;
(3)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45.【答案】四 C、H、O、K的质量比为24:3:32:39 2:3:2
【解析】解:醋酸钾由C、H、O、K四种元素组成;醋酸钾中C、H、O、K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3):(16×2):39=24:3:32:39.
由CH3COOK可以看出,C、H、O元素的原子个数为2、3、2.
故答案为:四;C、H、O、K的质量比为24:3:32:39; 2:3:2.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6.【答案】4
【解析】解:设需要甲烷的质量为x,则:
9g×1×218×100%=x×1×416×100%
x=4g
故答案为:4。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及元素的质量分数,利用所含的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来列式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信息中物质的化学式进行简单计算,熟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即可解答.
47.【答案】(1)2.2
(2)设参与反应的CaCO3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44
x2.2g
100x=442.2g
x=5g
则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g5.5g×100%=90.9%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9%。
【解析】解:(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5g−3.3g=2.2g.
(2)设参与反应的CaCO3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44
x2.2g
100x=442.2g
x=5g
则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g5.5g×100%=90.9%;
(1)由图表可知,第三次和第四次剩余固体的质量相等,说明,第三次反应已是完全反应.由于生成的气体逸出,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反应前石灰石的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2)依据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可求出反应的碳酸钙质量,进而求出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气体的质量、注意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8.【答案】解:设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
4 32
8g x
432=8gx x=64g
消耗氧气的体积是64g÷1.429克/升≈44.8L。
如果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空气的体积是44.8L÷21%≈213.3L。
答:消耗氧气的体积是44.8L,消耗空气的体积是213.3L。
【解析】根据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消耗氧气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消耗空气的体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宁远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实验室中进行如下操作,正确的是,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生活中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下列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六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龙门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 下列关于盐酸的描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