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西百色市平果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广西百色市平果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熔化成铁水 B. 瓷碗破碎
C. 湿衣服晒干 D. 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
2.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是( )
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水蒸气 D. 氮气
3.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取用固体粉末 B. 倾倒液体
C. 给液体加热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 运用生物发光现象可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这里的“钙”是指( )
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D. 单质
5.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6. 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酸,你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 拿出实验室 B. 留在实验台上,准备下次实验用
C. 倒入废液缸中 D. 放回原试剂瓶
7.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 )
A. 可燃性 B. 挥发性 C. 稳定性 D. 还原性
8. 在溶解、过滤等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在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A. 加速溶解 B. 引流 C. 防液飞溅 D. 转移固体
9. 冬季燃煤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中毒,这里引起中毒的气体主要是( )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 C. 一氧化氮 D. 二氧化硫
10. 通常铝元素(Al)在化合物中呈+3价,则下列化学中正确的是( )
A. AlCl B. Al2O3 C. Al(OH)2 D. AlSO4
11. 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打开止水夹后,进入瓶内的水不足瓶内空间15.下列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红磷过量 B. 装置漏气 C. 红磷不足 D. 装置未冷却
12. 下列对于化学式“H2O”的各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水这种物质
B. 表示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表示1个水分子
D. 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3.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甲烷 B. 氮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14. 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N2 B. O C. Fe D. CO2
15. 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从下图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 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C. 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D. 其所代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16.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 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7. 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是一种化合物 B. 乙是一氧化碳
C. 丙是一氧化碳 D. 丙是二氧化碳
18. 缉毒犬经过训练通过气味找到毒品,这是因为( )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分子的不断运动
C.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 分子间有间隙
19.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0.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对该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6
2
12
A. 待测值是13 B.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 D是生成物 D. C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1.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你从A.干冰 B.氢气 C.氧化铜 D.二氧化硫 E.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物质的相应字母填入空格内。
(1)最理想的可作高能燃料的单质 ______ ;
(2)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 ______ ;
(3)污染空气,形成酸雨的气体 ______ ;
(4)黑色金属氧化物 ______ ;
(5)可用于灭火和人工降雨 ______ 。
22. 用化学用语或写出化学用语的意义:
(1)5P2O5______ ;
(2)3个氢氧根离子 ______ ;
(3)过氧化氢 ______ ;
(4)高锰酸钾 ______ ;
(5)加碘盐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6)Fe3+______ 。
23. 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膨化食品袋内通常充入 ______ 作保护气,延长保质期。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所谓“低碳”就是指较低的 ______ 排放。
(3)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冰箱里取出后不久,包装袋鼓起,从微观角度分析是因为 ______ 。
(4)生活中可以用 ______ 检验水的硬度,若水有臭味或色素,可加 ______ 除去。
24. 元素周期表和化学用语都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1)同一周期(横行)中,相邻两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差为 ______ 。
(2)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______ 周期,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 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另外它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生反应:,该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______ 。
(3)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氟原子和氯原子的 ______ 相同。
25.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______ .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②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 .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______ .
26. 如图所示,A、B分别是表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图中小黑点均代表碳原子)。
(1)金刚石属于 ______ (填“单质”或“化合物”),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
(2)如表为金刚石和石墨的部分性质:
/
硬度
导热性
导电性
金刚石
很硬
很好
几乎不导电
石墨
很软
很好
能导电
①切割玻璃的玻璃刀应该选用 ______ 作材料,制作铅笔芯应该选用 ______ 作材料(填“金刚石”或“石墨”);
②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和性质推断,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
B.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一定不同
C.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D.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27. A、B、C、D、E、F六种物质都是已学化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C是白色固体,D、F是无色气体,B、E是黑色粉末。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①中,反应前后B都存在的原因是: ______ ;B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 。
(3)指出物质D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一种用途 ______ 。
28. 根据如图1所示,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图F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序号)。
(3)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1中装置 ______ (填序号)。
(4)图2所示装置有很多用途。
①若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瓶中先装满水,氧气应从 ______ 端通入;
②若瓶中储满氮气,用水将氮气排出时,水应从 ______ 端通入。
29. 某校化学研究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次活动中查阅资料时发现,单质碳能够在高温时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得到金属单质。于是,他们用木炭与CuO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这次活动,并解决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木炭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单质铜外,另一种生成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1)可能是CO;(2)可能是CO2。
【实验准备】(1)他们在互联网上收集到这样一条信息:把滤纸浸泡在磷钼酸和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溶液中制成的试纸遇CO立即变成蓝色,而遇CO2不变色。
(2)CO2的检验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
【设计实验】装置图:
【实验与结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中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①说明有 ______ 生成
B中黄色试纸没有变蓝色
②说明没有 ______ 生成
③C中 ______
说明有CO2生成
【反思与评价】
(1)如果A装置中的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______ 。
(2)假设产生的气体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能否直接用点燃的方法来检验CO? ______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______ 。
30. 某实验室用酒精做燃料,实验原理为:,现将230g酒精完全燃烧。通过计算:
(1)a的值为 ______ ;酒精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2)燃烧后会产生多少g二氧化碳?(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铁熔化成铁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瓷碗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湿衣服晒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是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生成铜绿,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A、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较少,故错误;
B、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故正确;
C、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较少,故错误;
D、氮气虽然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但其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错误。
故选:B。
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即可解答.
3.【答案】A
【解析】解:A、取用固体粉末方法: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A正确;
B、倾倒液体的方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B错;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试管与水平面呈45度角,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故C错;
D、铁丝燃烧时,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故D错。
故选:A。
A、根据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考虑;
B、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考虑;
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
D、根据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考虑。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4.【答案】A
【解析】解: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元素,它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与人体中,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元素,存在与某些化合物中,与具体形态无关。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5.【答案】D
【解析】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溶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6.【答案】C
【解析】解:A、化学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的使用或处理都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伤亡事故,因此用剩药品绝对不允许带出实验室。故此处理方法不正确;
B、用过的废酸已不再有使用价值,故此处理方法不正确;
C、倒入废液缸实验后集中处理,既安全方便又不污染环境。此处理方法为正确的方法;
D、放回原瓶将造成全部药品被污染,形成浪费。故此处理方法不正确。
故选:C。
实验室对于实验中的用剩药品的处理有明确要求:既不准带出实验室也不准放回原瓶,应倒入指定的容器.按此要求,实验后的废酸正确的处理方法应倒入废液缸.
实验中经常会产生某些有毒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需要及时排弃,特别是某些剧毒物质,如果直接排出就可能污染周围的空气和水源,使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因此,对废液和废气、废渣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后,才能排弃.
7.【答案】B
【解析】解:A、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
B、挥发性是由液态变为气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正确;
C、稳定性是物质在常温下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或不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
D、还原性是通过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B。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8.【答案】B
【解析】解:为防止液体直接倒入而冲破滤纸,在向漏斗内倒入液体时,应使液体沿玻璃棒慢慢流入,这一作用简称为“引流”;
故选:B。
玻璃棒在很多操作中被用到,不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也不相同,分析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
玻璃棒可以用于搅拌、引流或转移等操作,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用于液体的引流.
9.【答案】B
【解析】解:
组成煤炭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若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用燃煤取暖,若通风不畅则煤发生不充分燃烧。常会使人中毒。因此,该气体就是指一氧化碳。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的毒性,解答时要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比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一氧化碳的毒性主要体现在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导致机体的组织细胞缺氧死亡.
本题很简单,只要能记住书本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解答很容易.
10.【答案】B
【解析】解:A、氯化铝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氯化铝的化学式是AlCl3.错误;
B、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氧化铝的化学式是Al2O3.正确;
C、氢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氢氧根的化合价是−1,氢氧化铝的化学式是Al(OH)3.错误;
D、硫酸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硫酸根的化合价是−2,硫酸铝的化学式是Al2(SO4)3.错误。
故选:B。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本题要理解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但是代数和为零.
11.【答案】A
【解析】解:A.红磷过量才能保证将瓶内的氧气完全耗尽,符合要求;
B.如果装置漏气,会导致进入的水的体积偏少,不符合要求;
C.红磷不足,导致没有将瓶内的氧气完全耗尽,进入的水偏少,不符合要求;
D.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导致瓶内气压偏大,进入的水偏少,不符合要求.
故选A.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常用在密闭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
在进行实验时一定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测量就会造成测量值偏小.
12.【答案】B
【解析】解:A.化学式“H2O”表示水这种物质;故A说法正确;
B.化学式“H2O”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说法不正确;
C.化学式“H2O”表示1个水分子;故C说法正确;
D.化学式“H2O”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微观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化学式含义的理解与在解题应用的能力.
1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爆炸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爆炸的条件进行.
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解答】
A、甲烷是可燃性气体,故A可能发生爆炸;
B、氮气不是可燃性气体,不与氧气反应,故B不可能发生爆炸;
C、氧气是助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
D、二氧化碳不是可燃性气体,不能和氧气反应,不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A。
14.【答案】C
【解析】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15.【答案】C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能直观的表现化学反应,此题可以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充分理解“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
A.由图中可知,图中含有三种原子,故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故A正确;
B.由图中可知,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组成其他新的分子,故B正确;
C.由图中可知,反应物之一为单质,故“右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说法错误,故C错误;
D.由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个数都相同,则其所代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解: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
B、能量的变化不仅仅存在于化学、变化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中也伴随能量的变化,例如熔化、升华等,故B错误;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但是灭火时只要去除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就可以,故C错误;
D、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化学性质的关系进行解答;
B、能量的变化不仅仅存在于化学、变化中,可以据此进行判断;
C、根据燃烧和灭火的条件进行解答;
D、根据纯净物和化合物的定义进行解答.
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解决这类题可从找反例入手.
17.【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解:黑色固体若为单质碳,则乙、丙物质为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又丙点燃也能生成乙的转化关系,则丙为一氧化碳气体、乙为二氧化碳气体;
故选:C。
常见的黑色可燃性固体主要有铁和碳,若黑色固体为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完全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可以继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此三种物质与题目中的转化形式相符合;若黑色固体为铁,铁燃烧只能生成四氧化三铁,不符合题中三种物质的转化形式.
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变化特点,列举出符合变化特征的物质,利用题中转化反应,验证所列举的物质,若全部符合转化反应要求,即是所要推断的结果.此类题目需要熟悉物质的特殊性.
18.【答案】B
【解析】解:缉毒犬经过训练通过气味找到毒品,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缉毒犬闻到毒品气味。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缉毒犬经过训练通过气味找到毒品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很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缉毒犬经过训练通过气味找到毒品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缉毒犬经过训练通过气味找到毒品的主要原因与不同分子性质不同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缉毒犬经过训练通过气味找到毒品的主要原因与分子间有间隙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9.【答案】D
【解析】解: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中的氧气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虚”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观察选项,
故选:D。
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
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和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措施,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0.【答案】A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B的质量增加了26g−1g=25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5g;同理可以确定C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D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12g=20g;由质量守恒定律,A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5g−20g=5g,故待测的数值为18−5=13.
A、待测的数值为18−5=13,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A和D,生成物是B,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后D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C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21.【答案】B E D C A
【解析】解:(1)氢气是一种单质,具有可燃性,热值高,燃烧产物只有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所以氢气最理想的可作高能燃料的单质;故填:B;
(2)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氧化钙是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故填:E;
(3)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是污染空气,形成酸雨的气体;故填:D;
(4)氧化铜是一种黑色金属氧化物;故填:C;
(5)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干冰可用于灭火和人工降雨;故填:A。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答案】5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OH− H2O2 KMnO4 KI+5O3 铁离子
【解析】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P2O5可表示5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3OH−。
(3)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
(4)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
(5)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显+5价可表示为:KI+5O3。
(6)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Fe3+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可表示铁离子。
故答案为:
(1)5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2)3OH−;
(3)H2O2;
(4)KMnO4;
(5)KI+5O3;
(6)铁离子。
(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根据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进行书写即可。
(4)根据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进行书写即可。
(5)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6)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答案】氮气 二氧化碳 袋内的气体分子间隔变大 肥皂水 活性炭
【解析】解:(1)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膨化食品袋内通常充入氮气作保护气,延长保质期;故填:氮气;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所谓“低碳”就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故填:二氧化碳;
(3)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冰箱里取出后不久,包装袋鼓起,原因是:冰箱外温度高,袋内的气体分子间隔变大;故填:袋内的气体分子间隔变大;
(4)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检验水的硬度,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若水有臭味或色素,可加活性炭除去;故填:肥皂水;活性炭。
(1)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低碳”的含义来分析;
(3)根据气体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检验硬水与软水的方法、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分析。
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本题涉及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1 三 失去 镁 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解:(1)同一周期(横行)中,相邻两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差为1;故填:1;
(2)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所以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其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另外它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生反应:,该反应中镁得到氧,所以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镁;故填:三;失去;镁;
(3)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氟原子和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最外层电子数。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2)根据原子结构、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总结元素周期律及对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25.【答案】(1)天然气;
(2)①C+H2O(g)CO+H2;②1:1;
(3)①14:3;②2N2
【解析】解:(1)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故填:天然气.
(2)①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g)CO+H2;
②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故填:C+H2O(g)CO+H2;1:1.
(3)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3)=14:3;
②反应前氮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
反应前氢原子是12个,反应后是12个;
反应前氧原子是6个,反应后是6个;
由分析可知,氨气燃烧生成水和氮气,氮气的化学式是N2.
故填:14:3;2N2.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本题考查化石燃料种类、微观示意图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掌握相关知识即可解答。
26.【答案】单质 金刚石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金刚石 石墨 BC
【解析】解:(1)金刚石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填:单质;金刚石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①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所以切割玻璃的玻璃刀应该选用金刚石作材料,制作铅笔芯应该选用石墨作材料;故填:金刚石;石墨;
②A.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选项说法正确;
B.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一定不同的说法是错误的,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C.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可能存在相同点,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
(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2)根据碳单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等相关知识.
27.【答案】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MnO2 2KClO3−MnO2△2KCl+3O2↑分解反应 供给呼吸
【解析】解:(1)A、B、C、D、E、F六种物质都是已学化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物质,A、C是白色固体,D、F是无色气体,B、E是黑色粉末,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F是二氧化碳,气体D和黑色固体E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D是氧气,E是碳,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A是氯酸钾,B是二氧化锰,C是氯化钾,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在反应①中,反应前后B都存在的原因是: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B的化学式为MnO2;
(2)反应①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其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3)物质D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供给呼吸。
故答案为:(1)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MnO2;
(2)2KClO3−MnO2△2KCl+3O2↑;分解反应;
(3)供给呼吸。
根据A、B、C、D、E、F六种物质都是已学化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物质,A、C是白色固体,D、F是无色气体,B、E是黑色粉末,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F是二氧化碳,气体D和黑色固体E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D是氧气,E是碳,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A是氯酸钾,B是二氧化锰,C是氯化钾,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8.【答案】集气瓶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aCO3+2HCl=CaCl2+H2O+CO2↑AEba
【解析】解:(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图F实验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集气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选择装置A作为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A;
(3)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1中装置E;故填:E;
(4)①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所以若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瓶中先装满水,氧气应从b端通入;故填:b;
②若瓶中储满氮气,用水将氮气排出时,水应从a端通入;故填:a。
(1)熟记仪器的名称、根据实验装置来分析;
(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及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方法来分析;
(3)根据气体的性质来确定其收集方法;
(4)根据装置的特点以及气体的性质来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9.【答案】Ca(OH)2+CO2=CaCO3↓+H2O铜 一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 不能 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
【解析】解:【实验准备】
(2)CO2的检验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实验与结论】
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中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①说明有铜生成
B中黄色试纸没有变蓝色
②说明没有一氧化碳生成
③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有CO2生成
故填:铜;一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思与评价】
(1)如果A装置中的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后果是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
故填: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
(2)假设产生的气体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不能直接用点燃的方法来检验CO,原因是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
故填:不能;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
【实验准备】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实验与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实验结论。
【反思与评价】
如果A装置中的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后果是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
(2)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0.【答案】2 12:3:8
【解析】解:(1)由反应前后碳原子的数目不变,a=2.
酒精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12:3:8。
故答案为:2;12:3:8。
(2)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46 88
230g x
4688=230gx x=440g
答: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440g。
(1)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的数目不变,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由参加反应的酒精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2021年广西百色市苹果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年广西百色市苹果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广西桂林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西桂林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人教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百色市平果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西百色市平果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