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1学年全国部分地区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0,1),【答案】C,【答案】D,【答案】A,【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树木”变“课桌” B. “布料”变“衣服”
C. “葡萄”变“美酒” D. “水果”变“果汁”
2. 抗疫一线的人员需用到大量75%酒精消毒液。向抗疫一线运输的75%酒精消毒液的包装箱上需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3. 2020年昆明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
A. 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防止疾病传染
B. 回收处理废旧电池,减少环境污染
C. 增加植树造林面积,防止大气污染
D. 提倡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B. 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
C.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
D.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用做燃料
5.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液体量取
C. 加热液体 D. 振荡试管
6.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B.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 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7. 人体缺氟容易患龋齿病,如图是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每个氟原子的质子数是9
B. 氟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C. 每个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F+
D. 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8.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放入较多蔬菜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 图书、档案、贵重精密仪器着火时,立即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 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 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开辟一条“隔离带”,有利于控制火势
9.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X−△MnCl2+Cl2↑+2H2O,则X为( )
A. ClO2 B. 4HCl C. HCl D. HClO
10.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表面有红色的铜产生
B.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 用黄铜片与铜片相互刻画,黄铜片上的划痕更深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11. 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铝制品表面应常用钢刷擦洗
B. “真金不怕火炼”主要因为黄金的熔点高
C. 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
D. 因为钢比生铁的含碳量高,所以应用范围广
12. 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
A. NH3 B. N2 C. NO2 D. NaNO3
13. 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 H2CO3=H2O+CO2 B. CH4+O2=2H2O+CO2
C. 2Fe+6HCl=2FeCl3+3H2↑ D. 2KClO3−MnO2△2KCl+3O2↑
14.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乙醚(C4H10O)可有效灭活病毒,关于乙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醚分子中有4个碳原子 B. 乙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
C.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5 D. 乙醚属于氧化物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低碳”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B. 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碳纳米管是一种以新的形态存在的碳单质,它具有导电性好的特点
D. 将烘烤过的木炭投入盛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红棕色消失,证明木炭具有还原性
16.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验证CO2与水反应
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 区分过氧化氢溶液与蒸馏水
17. 从如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 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与单质的质量比为7:8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 生成物中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8. A∼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与C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
B. B与D间的基本反应类型可能是置换反应
C. C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A
D. E可能是一种红棕色固体
19. 下列说法与事实相符合(或合理)的有( )
①地壳中、海水中元素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都是氧元素
②明代诗人于谦所作“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沿,洪炉照破夜沉沉”诗中“乌金”指的是煤
③CO和CO2的混合气体20g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比原混合气体的质量增加8g,则原混合气中CO2的质量分数是30%
④青铜是一种外观与金相似的铜、锡合金,分别使用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硫酸铜溶液都能将青铜和金鉴别开
⑤图为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时,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A. 2条 B. 3条 C. 4条 D. 5条
20.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表回答相关问题。
(1)P的原子序数是 ______ 。
(2)第三周期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最少的原子的符号是 ______ 。
(3)O、S排在同一族的原因是 ______ (选填“质子数”、“电子层数”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 ______ (选填“不相似”或“相似”)。
(4)硫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可以构成多种原子团,如铵根(NH4+)和氢氧根离子,写出氢氧根离子的符号 ______ 。
(5)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的符号是 ______ 。
(6)标出12号元素与17号元素组成的物质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2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化学物质的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金刚石;B.干冰;C.一氧化碳;D.可燃冰。
①物质类别属于单质,可用于切割大理石的是 ______ 。
②物质类别属于化合物,可用于冶金工业的是 ______ 。
③物质类别属于混合物,可用作未来新能源的是 ______ 。
④物质类别属于氧化物,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______ 。
(2)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 ______ 、天然气。煤燃烧时会释放出二氧化氮,还会释放出①一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二氧化碳④可吸入颗粒物,其中会导致酸雨的除二氧化氮还有 ______ (填数字序号)。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开发和利用其它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下列能源中,最理想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氢气
B.液化石油气
C.汽油
D.核能
22. 水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自来水收费项目中包含自来水费、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
B.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可以节约水资源
C.水能参与很多反应,本身就是一种化学资源
D.长期饮用蒸馏水有益身体健康
(2)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其中过滤能除去的是 ______ (选填“可溶性”、“不溶性”)杂质。综合运用①沉淀、②蒸馏、③过滤几项操作净水效果更好,其先后顺序是 ______ (填数字序号)。
(3)小涛同学采用化学课上所学习的方法,对某泉水进行了实验,得出该泉水是硬水的结论,他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在生活中要降低该泉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
(4)实验室可通过电解水制得氢气和氧气。电解水实验过程中,在水里加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 ______ ,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______ 。
23. 金属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垃圾分类从干湿分离开始”,这是许多城市在大力推进的简易垃圾分类法。
资料:“湿垃圾”是指植物类和厨余类垃圾,由于含水量高、易腐坏更适于发酵制沼气和肥料等。除湿垃圾外的其他垃圾为“干垃圾”,经分拣后可分别被再利用。
①下列生活垃圾应投入“干垃圾”桶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菜叶、果皮
B.旧纸箱、玻璃瓶
C.剩菜、剩饭
②由于铁制品易生锈,所以“湿垃圾”桶一般不用铁而是用塑料制成。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 ______ 等同时接触。
(2)纽扣电池是生活中常用的电源,如图是银锌纽扣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纽扣电池的外壳可以加工得很薄,说明金属具有 ______ 性。
②氧化银固体加热分解可以得到两种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③该电池中涉及铁、锌、银三种金属。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_ (写名称)。为了验证该结论,甲同学取质量相同的铁片、锌片、银片,分别加入足量的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乙同学另取铁片放入硝酸锌溶液中。他俩收集到的下列证据,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甲同学的实验中,银表面没有气泡产生
B.甲同学的实验中,放铁片的试管最终产生气泡的量比放锌片的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C.乙同学的实验中,铁表面没有明显现象产生
24. 近年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含有大量CO2的空气吹入盛有饱和碳酸钾(K2CO3)溶液的反应池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钾(KHCO3),然后再把CO2从分解池溶液中提取出来,在合成塔中经化学反应后使之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CH3OH)。“绿色自由”构想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1)吸收池中的反应为K2CO3+H2O+CO2=2KHCO3
(2)分解池中的反应为2KHCO3−△K2CO3+H2O+CO2↑
回答下列问题:
(1)进入分解池中的主要物质是 ______ 。
(2)该工艺在哪些方面体现了“绿色自由”构想中的“绿色”: ______ (答一条即可)。
(3)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_____ 。
(4)写出合成塔中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5. 结合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______ ② ______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实验过程中,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______ (填字母序号)。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______ (选填“a”或“b”)端通入。
(3)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______ 。
(4)实验室可用无水醋酸钠固体、氧化钙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共同加热制取甲烷,甲烷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密度小且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实验装置为 ______ (填字母序号)。
(5)将N2、CO、CO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石灰水、足量生石灰、足量灼热的氧化铜,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______ 。
26.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得到暗红色固体,该小组同学对暗红色固体成分(假设反应物已完全反应)做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暗红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木炭在一定条件下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②碱石灰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可以吸收HCl、H2O和CO2。
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或除水剂)。
④氢气能与氧化亚铜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Cu2O+H2−△2Cu+H2O。
【猜想与假设】暗红色固体除铜外还可能含有Cu2O。
【实验探究】
探究一:检验产物中是否含有Cu2O。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暗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后观察现象。
______
含有Cu2O
探究二:测定产物中Cu2O的含量
原理:称取质量为m1的固体产物样品,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略去),充分反应后,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1)请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点燃酒精灯前涉及的部分操作如下,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______ (填数字序号)。
①打开K2,关闭K1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连接仪器
④关闭K2,打开K1,通氢气一段时间
(3)反应前准确测量d装置质量为m2,反应后准确测量d装置质量为m3,则样品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用含的m1、m2、m3的代数式表示)。
【拓展延伸】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当温度达到1100℃,参加反应的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20时,反应后会同时产生铜和氧化亚铜,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7. 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现取6g含铝90%的铝合金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样品中其它成分不反应)。计算:
(1)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到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树木”变“课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布料”变“衣服”,只是形状的该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葡萄“变”美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水果”变“果汁”,只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D
【解析】解:酒精易燃烧,常温下为液体,则属于易燃液体,不具有腐蚀性、毒性,也不易发生爆炸。
故选:D。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种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资源浪费,故A不符合环保理念;
B、回收处理废旧电池,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B做法符合环保理念;
C、增加植树造林面积能净化空气,减少沙尘暴天气,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做法符合环保理念;
D、提倡绿色出行,能减少使用私家车对环境的污染,故D做法符合环保理念。
故选:A。
A、根据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资源浪费进行解答;
B、根据回收处理废旧电池减少污染进行解答;
C、根据植树造林面积能净化空气进行解答;
D、根据提倡绿色出行,能减少使用私家车对环境的污染进行解答。
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4.【答案】A
【解析】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该选项说法正确;
B、稀有气体不能供给呼吸,不能用于医疗急救,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氧气不能燃烧,不能用作燃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稀有气体不能供给呼吸;
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D、氧气不能燃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答案】B
【解析】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图中所示操作不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试管的振荡方法:要振腕,左右摆动试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试管的振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水烧开后把壶盖掀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水分子变大。故解释不正确;
B、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是因为它们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解释正确;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故解释正确;
D、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警犬能闻到气味。故解释正确。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每个氟原子的质子数是9,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氟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该选项说法正确;
C、每个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F−,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B、氟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C、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8.【答案】B
【解析】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灭火的方法,说法正确;
B.图书、档案、贵重精密仪器着火时,立即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会损坏图书,应该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说法错误;
C.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燃料燃烧更充分,说法正确;
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锰、氧、氯、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2、0、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锰、氧、氯、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2、4、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4个氯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Cl。
故选:C。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表面有红色的铜产生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用黄铜片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的划痕更深,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的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1.【答案】C
【解析】解:A.在常温下,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但是用钢刷擦洗铝制品表面,会破坏铝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故选项说法错误;
B.“真金不怕火炼”主要因为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般,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熔点,所以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D.钢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B.根据金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C.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铁合金的组成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答案】A
【解析】解:A、氢元素显+1,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x+(+1)×3=0,则x=−3。
B、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N2属于单质,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C、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y+(−2)×2=0,则y=+4。
D、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Na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1)+z+(−2)×3=0,则z=+5。
故选:A。
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3.【答案】D
【解析】解:A、该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H2CO3=H2O+CO2↑,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配平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选项错误。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4.【答案】B
【解析】解:A、一个乙醚分子中有4个碳原子,选项说法错误;
B、乙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10+16=74,选项说法正确;
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10)=24:5,选项说法错误;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而乙醚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D.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D
【解析】解:A、“低碳”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说法正确;
B、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
C、碳纳米管是一种以新的形态存在的碳单质,它具有导电性好的特点,说法正确;
D、将烘烤过的木炭投入盛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红棕色消失,证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碳单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物质的性质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A
【解析】解:A、实验过程中,塑料瓶变瘪,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也能够导致塑料瓶变瘪,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反应前后天平平衡,能够证明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过程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气泡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A、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B、反应前后天平平衡,能够证明质量守恒定律;
C、可燃物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B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C2H4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A.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化合物(C2H4)与单质(O2)的质量比为28:(32×3)=7:24,选项说法错误;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分析有关的问题。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答案】B
【解析】解:A∼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A和B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B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一种,D、E都会与B反应,会转化成A,所以B是一氧化碳,A是二氧化碳,D、E可以是金属氧化物,C可以是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A、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所以A与C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故A正确;
B、B与D间的反应可以是一氧化碳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不能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
C、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A,故C正确;
D、E可能是一种红棕色固体氧化铁,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A∼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A和B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B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一种,D、E都会与B反应,会转化成A,所以B是一氧化碳,A是二氧化碳,D、E可以是金属氧化物,C可以是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答案】C
【解析】解:①地壳中、海水中元素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都是氧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②明代诗人于谦所作“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沿,洪炉照破夜沉沉”诗中“乌金”指的是煤,该选项说法正确;
③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气体增加质量
568888−56=32
14g 8g
则原混合气中CO2的质量分数是:20g−14g20g×100%=30%,该选项说法正确;
④青铜是一种外观与金相似的铜、锡合金,分别使用硝酸银溶液(铜、锡都能和硝酸银反应,都不能和金反应,可以区分两种物质)、稀盐酸(稀盐酸能和锡反应,不能和金反应,可以区分两种物质)、硫酸铜溶液(硫酸铜能和锡反应,不能和金反应,可以区分两种物质)都能将青铜和金鉴别开,该选项说法正确;
⑤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最终氧气消耗后压强减小,并且小于原来的压强,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①地壳中、海水中元素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都是氧元素;
②诗中“乌金”指的是煤;
③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④铜、锡都能和硝酸银反应,都不能和金反应,可以区分两种物质;
稀盐酸能和锡反应,不能和金反应,可以区分两种物质;
硫酸铜能和锡反应,不能和金反应,可以区分两种物质;
⑤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15 Na 最外层电子数 相似 OH− Al3+ MgCl−12
【解析】解:(1)P的原子序数是15.
故填:15.
(2)第三周期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最少的原子的符号是Na。
故填:Na。
(3)O、S排在同一族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故填:最外层电子数;相似。
(4)每个氢氧根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氢氧根离子的符号是OH−。
故填:OH−。
(5)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是铝离子,可以表示为Al3+。
故填:Al3+。
(6)12号元素是镁元素,17号元素是氯元素,镁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氯元素化合价是−1,可以表示为MgCl−12。
故填:MgCl−12。
(1)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第三周期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最少的原子是钠原子;
(3)同一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4)每个氢氧根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5)每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6)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21.【答案】A C D B 石油 ② A
【解析】解:(1)①物质类别属于单质,可用于切割大理石的是金刚石。
故填:A。
②物质类别属于化合物,可用于冶金工业的是一氧化碳。
故填:C。
③物质类别属于混合物,可用作未来新能源的是可燃冰。
故填:D。
④物质类别属于氧化物,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干冰。
故填:B。
(2)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煤燃烧时会释放出二氧化氮,还会释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其中会导致酸雨的除二氧化氮外还有二氧化硫;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下列能源中,最理想的是氢气,是因为氢气燃烧生成水,不污染环境。
故填:石油;②;A。
(1)金刚石属于单质,可用于切割大理石。
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可燃冰属于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放热,可用作未来新能源。
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属于氧化物,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2)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煤燃烧时会释放出二氧化氮,还会释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其中会导致酸雨的除二氧化氮外还有二氧化硫。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是氢气,是因为氢气燃烧生成水,不污染环境。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答案】ABC 不溶性 ①③② 取适量的该泉水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出现大量的浮渣 煮沸 增强水的导电性 1:2
【解析】解:(1)A.自来水收费项目中包含自来水费、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选项说法正确;
B.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可以节约水资源,选项说法正确;
C.水能参与很多反应,本身就是一种化学资源,选项说法正确;
D.蒸馏水中不含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所以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无益,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C;
(2)过滤能除去不溶性质。沉淀可以除去水中的较大难溶性杂质,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因此综合运用①沉淀、②蒸馏、③过滤几项操作净水效果更好,其先后顺序是①③②;故填:不溶性;①③②;
(3)小涛同学采用化学课上所学习的方法,对某泉水进行了实验,得出该泉水是硬水的结论,他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是取适量的该泉水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出现大量的浮渣;生活中采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填:取适量的该泉水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出现大量的浮渣;煮沸;
(4)纯水的导电性较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1:2。
(1)根据自来水收费项目、节约用水的措施、水的用途等来分析;
(2)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3)根据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电解水的原理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本题是净化水、有关电解水的基础知识的考查,扎实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对解决此问题必不可少。
23.【答案】B 水和氧气 延展 2Ag2O−△4Ag+O2↑锌、铁、银 AC
【解析】解:(1)①下列生活垃圾应投入“干垃圾”桶的是旧纸箱、玻璃瓶。
故填:B。
②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等同时接触。
故填:水和氧气。
(2)①纽扣电池的外壳可以加工得很薄,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故填:延展。
②氧化银固体加热分解可以得到两种单质,即银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2O−△4Ag+O2↑。
故填:2Ag2O−△4Ag+O2↑。
③铁、锌、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铁、银;
A.甲同学的实验中,银表面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银最不活泼,能支持上述结论;
B.甲同学的实验中,放铁片的试管最终产生气泡的量比放锌片的试管产生的气泡多,不能证明铁和锌的活泼性,不能支持上述结论;
C.乙同学的实验中,铁表面没有明显现象产生,是因为铁不能和硝酸锌反应,说明锌比铁活泼,能支持上述结论。
故填:锌、铁、银;AC。
(1)旧纸箱、玻璃瓶是“干垃圾”。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等同时接触。
(2)金属具有延展性。
氧化银固体加热分解可以得到两种单质,即银和氧气。
铁、锌、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铁、银。
甲同学的实验中,银表面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银最不活泼,能支持上述结论;
甲同学的实验中,放铁片的试管最终产生气泡的量比放锌片的试管产生的气泡多,不能证明铁和锌的活泼性,不能支持上述结论;
乙同学的实验中,铁表面没有明显现象产生,是因为铁不能和硝酸锌反应,说明锌比铁活泼,能支持上述结论。
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和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
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很多,例如给金属涂一层油漆,给金属镀一层金属,把金属制成合金,给金属烤蓝等,都可以达到防止金属生锈的目的。
24.【答案】碳酸氢钾 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或产生清洁能源等 碳酸钾
【解析】解:(1)进入分解池中的主要物质是碳酸氢钾。
故填:碳酸氢钾。
(2)该工艺体现了“绿色自由”构想中的“绿色”方面: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清洁能源等。
故填: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或产生清洁能源等。
(3)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碳酸钾。
故填:碳酸钾。
(4)合成塔中,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填:。
(1)进入分解池中的主要物质是碳酸氢钾。
(2)该工艺体现了“绿色自由”构想中的“绿色”方面: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清洁能源等。
(3)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碳酸钾。
(4)合成塔中,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5.【答案】酒精灯 水槽 CaCO3+2HCl=CaCl2+H2O+CO2↑Cb向集气瓶中注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AD或AEN2、CO2
【解析】解:(1)①是酒精灯,②是水槽。
故填:酒精灯;水槽。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过程中,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C;
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从b端通入。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C;b.
(3)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向集气瓶中注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填:向集气瓶中注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4)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氧化钙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共同加热制取甲烷,应该用A作为发生装置;
甲烷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D)收集,极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E)收集。
故填:AD或AE。
(5)将N2、CO、CO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石灰水(除去二氧化碳)、足量生石灰(除去水蒸气)、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最后得到的气体是N2、CO2。
故填:N2、CO2。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及其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5)澄清石灰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氧化钙能够吸收水蒸气;
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6.【答案】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Zn+H2SO4=ZnSO4+H2↑③②④① 800(m3−m2)m1 C+3CuO−1100℃Cu+Cu2O+CO2↑
【解析】解:探究一:
取少量暗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明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
故填: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探究二:
(1)装置a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
故填:Zn+H2SO4=ZnSO4+H2↑。
(2)操作的先后顺序是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K2,打开K1,通氢气一段时间、打开K2,关闭K1。
故填:③②④①。
(3)设氧化亚铜质量为x,
反应前准确测量d装置质量为m2,反应后准确测量d装置质量为m3,生成水的质量:m3−m2,
Cu2O+H2−△2Cu+H2O,
144 18
xm3−m2
144x=18m3−m2,
x=8(m3−m2),
则样品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8(m3−m2)m1×100%=800(m3−m2)m1%。
故填:=800(m3−m2)m1。
【拓展延伸】
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当温度达到1100℃,参加反应的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20时,反应后会同时产生铜和氧化亚铜,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3CuO−1100℃Cu+Cu2O+CO2↑。
故填:C+3CuO−1100℃Cu+Cu2O+CO2↑。
探究一:
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和水。
探究二: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操作的先后顺序是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K2,打开K1,通氢气一段时间、打开K2,关闭K1。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拓展延伸】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7.【答案】解:(1)铝合金中铝的质量6g×90%=5.4g。
(2)设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x
2Al+2NaOH+2H2O=2NaAlO2+3H2↑
54 6
5.4gx
546=5.4gx x=0.6g
答:(1)铝合金中铝的质量为5.4g;
(2)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6g。
【解析】(1)根据铝合金的质量、铝的质量分数,列式计算出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即可。
(2)由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即可。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确定铝合金中铝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4g,1%),【答案】D,【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