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4g,1%),【答案】D,【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轮胎爆炸 B. 玻璃破碎 C. 粮食酿酒 D. 冰雪融化
    2. 氢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无色无味 B. 密度比空气小 C. 难溶于水 D. 能燃烧
    3. 科学家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相对应的是(    )
    A. 拉瓦锡--元素周期律 B. 屠呦呦--提取青蒿素
    C. 门捷列夫--原子论 D. 道尔顿--测定空气成分
    4.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你认为下列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A. 对秸秆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B. 推广可重复利用的布袋代替塑料袋
    C. 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 D. 研究生产过程的“零排放”
    5.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B.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 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6. 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给液体加热 B. 收集CO2并验满
    C. 闻气体气味 D. 倾倒液体
    7. 打开香水瓶盖闻到浓郁的香水气味,说明(    )
    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分子的质量很小
    8.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B.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
    D. 易燃物和易爆物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
    9.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为25
    B. 属于金属元素
    C.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
    D. 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
    10. 某同学观察演示实验后,做的下列笔记不正确的是(    )
    A. 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 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1. 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的是(    )
    A. 干冰用作制冷剂--干冰是冰
    B. 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具有还原性
    C. 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经久不褪色--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D. 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活性炭和有色物质反应
    12.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保持该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可直接构成物质
    D. 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13. 下列排序,错误的是(    )
    A. 地壳中元素含量:
    B. 空气中物质的体积分数:
    C. 气体密度:
    D. 水的净化程度:
    14. 如图是一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②所属两种元素均为第二周期元素
    B. ②④所属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C. ③⑤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
    D. ①③两种粒子能形成化学式为MgCl2的化合物
    15. 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有关黄酮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黄酮素的一个分子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B. 黄酮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1
    D. 黄酮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616×5+1×10+16×2×100%
    16. 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4
    20
    a
    12
    反应后质量/g
    12
    2
    3
    4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Z是催化剂或未参加反应 B. 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C. X一定为化合物 D. 参加反应的Y和Q的质量比为1:20
    17.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氢原子的数目减少了1个
    B.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C. 图中所示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
    D. 若45g X与17g Y恰好完全反应,一定生成35g Z
    18. 下列实验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是(    )
    A.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 说明气体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D. 不能验证CO2与水反应
    19. 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物质,A、C、E、F为单质,B、D是含有相同元素的化合物,E是紫红色固体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一”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反应,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①A→B不一定通过化合反应来实现
    ②物质C一定是Fe
    ③B、D一定为氧化物
    ④F一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①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性质均不改变
    ②先在天平的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③“H2O2、MnO2、氧气、空气”中均含有氧元素和氧分子
    ④向盛有Cu(NO3)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和银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则滤渣中物质的组成有两种情况
    ⑤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水蒸气、氮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吸收水分的干燥剂(假定每步都充分吸收),最后剩下的是氮气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1.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3个二氧化氮分子 ______。
    ②氟元素 ______。
    ③碳酸根离子 ______。
    ④标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①2Si ______。
    ②Mg2+______。
    22. 化学与生产、生活、能源、环境息息相关。
    (1)将下列物质和对应的用途连线。
    物质
    用途
    氮气
    金刚石
    石墨
    做铅笔芯
    切割大理石
    食品防腐
    (2)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______。
    (3)下列有关燃煤发电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______(填序号)。
    ①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
    ②燃煤发电的本质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③煤的大量使用,会导致“碳”排放量增大,这里的“碳”指的是碳元素
    ④煤等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4)氢气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下列有关氢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来源广泛,储量丰富
    B.液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是同质量汽油的3倍
    C.无毒、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空气
    D.制取成本高,运输、贮存困难
    23. 水是生命之源,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1)结合“水的组成”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 ______(填字母号)。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水的净化
    ②如图是进行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图,图中A端为电源的 ______(填“正”或“负”)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③下列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水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的
    (2)对天然水进行净化处理,可以得到自来水,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的水。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处理水的过程如图所示:
    图中①碳罐内活性炭的作用是 ______,图中②对应的作用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A.杀菌消毒
    B.过滤
    C.吸附色素和异味
    D.蒸馏
    (3)日常生活中能降低水的硬度又可杀菌消毒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______。
    24.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铁锅炒菜能补铁”在民间流传已久,央视《是真的吗》节目组对此进行了实验和调查。实验过程:将西红柿切碎,分成两等份,分别用铁锅和铝合金锅进行清炒;清炒5分钟,将炒好的西红柿分别放入两个碗中,做好标记;对其铁含量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用铝合金锅炒的西红柿,铁含量为1.5mg/kg,用铁锅炒的西红柿,铁含量为23.5mg/kg,约是铝合金锅的15倍。
    人体中的铁元素主要靠食物摄入,猪肝、猪血、瘦肉、木耳、红枣、菠菜等是铁元素的主要食物来源,自然界中的铁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中,工业炼铁的原理是用还原的方法把铁从铁矿石中提炼出来,常见的铁矿石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等。其中黄铁矿由于硫含量高,冶炼过程产生的SO2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不适宜炼铁,但可作为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原料。
    金属资源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保护金属资源迫在眉睫。铁制品在自然条件下容易锈蚀,在纯金属铁中熔合一定量的铬和镍制得的不锈钢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不仅延长了铁制品的使用时间,而且有效的保护了金属资源。
    (1)短文中用铝合金锅和铁锅炒菜,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 ______性。
    (2)测定“铁锅炒菜能补铁”的实验中,还需控制的变量有 ______(写一条)。
    (3)用一氧化碳把铁从赤铁矿中还原出来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4)黄铁矿不适宜炼铁的原因是 ______。
    (5)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除了防止金属腐蚀之外,还有 ______(写一条)。
    (6)某课外小组用废弃白铜(Cu、Ni合金)粉末分离得到Cu、Ni两种金属,其主要流程如图(部分反应产物在图中已略去)。已知Ni与Fe化学性质相似,Ni的常见化合价为+2。回答下列问题:

    ①固体A的化学式是 ______。
    ②Ni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
    ③由上述流程得出Cu、Ni、Zn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_。
    25. 某化肥厂以煤、空气、水为原料合成氨,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氨气转变为液氨是放热过程
    B.合成氨的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氨气(NH3)
    C.设备1中发生了反应:C+H2O−高温CO+H2,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写出设备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设备3中参加反应的N2和H2的质量比为 ______。
    26.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用该原理制取氧气,你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填“A”或“B”),若选用另一组发生装置制氧气,依据是 ______。
    (3)装置C、D、E、F均可用来收集气体,装置F又称为多用途装置。若用装置F收集气体,下列气体的性质不需要考虑的是 ______(填序号)。
    ①无毒、无气味
    ②不与空气反应
    ③密度比空气小
    ④密度比空气大
    (4)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的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______(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电石固体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Ⅰ、Ⅲ、Ⅳ装置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化学性质。装置Ⅲ可验证的性质是 ______,装置Ⅳ所验证的性质,其依据的事实是 ______。
    27. 某兴趣小组根据“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的实验事实,大胆质疑并提出: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不一定是CO2,并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O;猜想二:可能是CO2;猜想三:可能是 ______。
    【查阅资料】①浸有磷钼酸溶液的黄色氯化钯试纸遇到CO2不变色,但遇到微量的CO会立即变成蓝色。
    ②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某些气体。
    【实验方案】根据查阅资料,小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1
    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N2
    B中有气泡冒出,C中无明显现象
    --
    2
    关闭弹簧夹,点燃A处酒精喷灯,加热固体混合物,数分钟后,观察现象
    装置A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红;装置B的现象是 ______
    猜想一不正确
    装置C中氯化钯试纸由黄色变成蓝色
    猜想 ______ 正确
    【实验结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讨论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根据上述实验事实,若装置A中反应生成的两种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反思与拓展】
    (1)实验开始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 ______。
    (2)从定量角度分析,若猜想三成立,取一定量碳粉和16g氧化铜混合后进行实验(假设CuO全部转化成Cu),则理论上参加反应的碳粉的质量m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
    28. 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为检测某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小周同学在实验室用5.72g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碳等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反应后测得残余固体的质量为0.12g。[提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
    试计算:
    (1)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生成氢气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轮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冰棒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物质的颜色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比空气轻”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理性质。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燃烧是化学变化,可燃性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属于化学性质。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密度、还有金属的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等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是化学变化,可燃性就属于化学性质.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往往带有容易、可以、会、能等字眼
    该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和区分,关键是把握两性质的概念,还要注意性质与变化在语言描述上的不同.

    3.【答案】B 
    【解析】解:A、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屠呦呦提取了一种抗疟药青蒿素,故选项符合题意。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很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答案】C 
    【解析】解:A对秸秆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减少废物的产生,符合绿色化学;
    B、推广使用可重复利用的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的产生,符合绿色化学;
    C、自然界的所有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D、研究生产过程的“零排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绿色化学;
    故选:C。
    根据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绿色化学的有关理念。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

    5.【答案】C 
    【解析】解:A、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故选项说法正确。
    B、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不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稀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的量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不能把大拇指按在短柄上,以免造成试管脱落,故A错。
    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B正确。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C错。
    D、倾倒液体的方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D错。
    故选:B。
    A、根据给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分析。
    D、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打开香水瓶盖闻到浓郁的香水气味,是因为香水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水气味。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容易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为防止发生爆炸,都要严禁烟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易燃物和易爆物存放时不能露天放置,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堆与堆、堆与墙之间要留有一定距离的通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不能供给呼吸的二氧化碳。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防止爆炸的措施、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5,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5,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5,表示原子序数为2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解:A、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故A正确;
    B、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B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C错误;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来分析;
    B、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来分析;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来分析;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以及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1.【答案】C 
    【解析】解:A、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不是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经久不褪色,是因为炭黑墨汁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解:A、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A说法不正确;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B说法正确;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可直接构成物质,故C说法正确;
    D、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分子的定义分析;
    B、根据原子的定义分析;
    C、根据离子的定义分析;
    D、根据单质、化合物的构成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和原子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故选项正确。
    B.空气中,氮气约占其体积分数的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故选项正确。
    C.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气体的密度越大,三种气体的密度关系(由大到小):CO2>O2>CO,故选项错误。
    D.通过沉淀可使水中悬浮的大颗粒固体沉淀,所得到的水中可能还会含有小颗粒的固体及可溶性杂质;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杂质、钙镁化合物等;蒸馏得到的水为纯水,净化程度最高,因此水的净化程度(由高到低):蒸馏>过滤>沉淀,故选项正确。
    故选:C。
    A.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分析判断。
    B.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来分析。
    C.根据气体的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水的净化原理分析判断。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要善于将一些化学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利于化学的学习。

    14.【答案】A 
    【解析】解:A、①是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①②所属两种元素分别为第三周期、第二周期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④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②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②④所属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③⑤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①③两种粒子分别是镁离子、氯离子,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能形成化学式为MgCl2的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①③两种粒子分别是镁离子、氯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黄酮素的一个分子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故说法正确;
    B、黄酮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说法正确;
    C、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8:1,故说法正确;
    D、黄酮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6×212×15+1×10+16×2×100%,故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分子的构成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质量分数公式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B 
    【解析】解:A、a=12+2+3+40−12−24−20=1,反应生成了2gZ,Z是生成物,该选项不正确。
    B、反应后X、Y质量减小,是反应物,Z、Q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该选项正确。
    C、X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该选项不正确。
    D、参加反应的Y和Q的质量比为18:28=9:14,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7.【答案】D 
    【解析】解:A、反应前后氢原子数目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B、一定条件下氨气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6NO−催化剂5N2+6H2O,反应后分子数目增多,该选项不正确。
    C、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该选项不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4NH3+6NO−催化剂5N2+6H2O
    68 180 140
    17g 45g 35g
    若45gX与17gY恰好完全反应,一定生成35gZ,该选项正确。
    故选:D。
    A、反应前后氢原子数目不变。
    B、一定条件下氨气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C、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答案】D 
    【解析】解:A、过程中白磷和红磷都不能燃烧,不能探究燃烧条件,该选项不正确。
    B、过程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无水生成,则气体X中不含氢元素,该选项不正确。
    C、左边试管中的铁钉生锈,右边试管中的铁钉不能生锈,说明铁生锈与氧气有关,不能说明是否需要水,该选项不正确。
    D、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使塑料瓶变瘪,不能验证CO2与水反应,该选项正确。
    故选:D。
    A、过程中白磷和红磷都不能燃烧,不能探究燃烧条件。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D、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答案】C 
    【解析】解: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物质,A、C、E、F为单质,B、D是含有相同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穿针引线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过氧化氢,B是水,F是氧气,E是紫红色固体单质,所以E是铜,C会转化成铜、A,A也会转化成铜,水和A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是氢气,C会转化成氢气、铜,所以C是活泼金属,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①A→B可以是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所以不一定通过化合反应来实现,故正确;
    ②物质C一定是活泼金属,可能是Fe、Mg等,故错误;
    ③B、D一定为氧化物,故正确;
    ④F一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正确。
    故选:C。
    根据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物质,A、C、E、F为单质,B、D是含有相同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穿针引线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过氧化氢,B是水,F是氧气,E是紫红色固体单质,所以E是铜,C会转化成铜、A,A也会转化成铜,水和A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是氢气,C会转化成氢气、铜,所以C是活泼金属,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答案】A 
    【解析】解:①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故错误;
    ②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称量氢氧化钠应该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错误;
    ③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H2O2、MnO2、氧气、空气”中均含有氧元素,均不含氧分子,故错误;
    ④向盛有Cu(NO3)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和银粉的混合物,锌会与硝酸铜反应,银不会与硝酸铜反应,加入的锌可能过量,可能不足,可能刚好反应,滤渣中物质的组成有:银、铜;银、铜、锌两种情况,故正确;
    ⑤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一氧化碳会与氧化铜反应,干燥剂会吸收水分,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水蒸气、氮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吸收一氧化碳、氢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吸收水分的干燥剂(假定每步都充分吸收),最后剩下的是氮气和二氧化碳,故错误。
    故选:A。
    ①根据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进行分析;
    ②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称量氢氧化钠应该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进行分析;
    ③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④根据向盛有Cu(NO3)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和银粉的混合物,锌会与硝酸铜反应,银不会与硝酸铜反应进行分析;
    ⑤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氢气、一氧化碳会与氧化铜反应,干燥剂会吸收水分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基础知识的记忆,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21.【答案】3NO2  FCO32−  H2O−2  2个硅原子  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解析】解:(1)①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二氧化氮分子表示为3NO2;
     ②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一个字母的要大写,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氟元素表示为F;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碳酸根离子表示为CO32−;
     ④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H2O−2;
    (2)①元素符号之前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Si表示为2个硅原子;
      ②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Mg2+中“2”的含义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故答案为:
    (1)①3NO2; ②F;③CO32−;  ④H2O−2;
    (2)①2个硅原子;  ②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1)①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②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进行书写。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④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2)①元素符号之前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②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答案】天然气  ③  ABCD 
    【解析】解:(1)由于氮气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大理石;石墨质软,具有深灰色,可用于做铅笔芯,所以连线如下:。
    (2)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3)①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说法正确;
    ②燃煤发电的本质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法正确;
    ③煤的大量使用,会导致“碳”排放量增大,这里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说法不正确;
    ④煤等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说法正确。
    (4)A.水中含有氢元素,来源广泛,储量丰富,说法正确;
    B.液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是同质量汽油的3倍,说法正确;
    C.无毒、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空气,说法正确;
    D.制取成本高,运输、贮存困难,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
    (2)天然气;
    (3)③;
    (4)ABCD。
    (1)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连线;
    (2)根据三大化石燃料的种类分析回答;
    (3)①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
    ②根据能量的转化分析;
    ③根据“碳”排放量的含义分析;
    ④根据煤的应用分析。
    (4)根据氢能源的特点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3.【答案】AC 负  2H2O−通电2H2↑+O2↑ACB煮沸 
    【解析】解:(1)①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水的蒸发成水蒸气,发生物理变化,不能说明水是由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正确;
    D.水的净化,发生物理变化,不能说明水是由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错误。
    故选:AC。
    ②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体积比约为1:2,观察图中管乙产生的气体与管甲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则管甲产生的气体是氢气,A端为电源的负极,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故答案为:负;2H2O−通电2H2↑+O2↑。
    ③A.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故A正确;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水不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水不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的,故C错误。
    故选:A。
    (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图中①碳罐内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超滤膜可以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图中②对应的作用是过滤,故答案为:C;B。
    (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又可杀菌消毒,故答案为:煮沸。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2)根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进行分析;
    (3)根据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和自然水的净化等,注意识记几种净水操作的作用。

    24.【答案】导热  温度(其它合理答案均可)Fe2O3+3CO−高温2Fe+3CO2  黄铁矿中含有硫元素,冶炼过程产生的SO2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即可)Cu+6Zn>Ni>Cu 
    【解析】解:(1)短文中用铝合金锅和铁锅炒菜,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故答案为:导热;
    (2)测定“铁锅炒菜能补铁”的实验中,还需控制的变量有等;故答案为:温度(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3)一氧化碳把铁从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里还原出来就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故答案为:Fe2O3+3CO−高温2Fe+3CO2;
    (4)黄铁矿中含有硫元素,在冶炼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因此黄铁矿不宜炼铁;故答案为:黄铁矿中含有硫元素,冶炼过程产生的SO2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故答案为:黄铁矿中含有硫元素,冶炼过程产生的SO2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5)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除了防止金属腐蚀之外,还有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开采金属资源等;故答案为: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即可);
    (6)由题意可知,Ni与Fe化学性质相似,所以向废弃白铜(Cu、Ni)粉末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镍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与硫酸反应,固体A是铜,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硫酸镍和过量的硫酸;加入适量的锌粉,则锌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能与硫酸镍反应生成了镍和硫酸锌,所以得到的固体中含有置换出来的镍;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固体A是铜,化学式是Cu;
    ②ZnSO4中锌的化合价为+2价,氧的化合价为−2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推断出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
    ③由上述流程可知,铜不与硫酸反应,镍能与稀硫酸反应,锌能将镍从硫酸镍溶液中置换出来,可得出Cu、Ni、Zn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n、Ni、Cu;
    故答案为:①Cu;②+6;③Zn>Ni>Cu。
    (1)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实验目的以及实验设计来分析;
    (3)根据炼铁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4)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5)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来分析;
    (6)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此题以实验设计流程的形式让学生去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金属活动性的顺序意义。

    25.【答案】ABCNH3+H2O+CO2=NH4HCO3  14:3 
    【解析】解:(1)A.氨气转变为液氨是放热过程,该选项正确。
    B.合成氨的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氨气(NH3),该选项正确。
    C.设备1中发生了反应:C+H2O−高温CO+H2,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BC。
    (2)设备2中氨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H2O+CO2=NH4HCO3。
    故答案为:NH3+H2O+CO2=NH4HCO3。
    (3)设备3中一定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H2−一定条件2NH3,参加反应的N2和H2的质量比为28:6=14:3。
    故答案为:14:3。
    (1)A.氨气转变为液氨是放热过程。
    B.合成氨的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氨气(NH3)。
    C.设备1中发生了反应:C+H2O−高温CO+H2,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氨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
    (3)一定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6.【答案】铁架台  2H2O2−MnO22H2O+O2↑B反应物为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①  BD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蜡烛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解析】解:(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可知,①是铁架台;故答案为:铁架台;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因此发生装置应选B,若用另一发生装置制取氧气,依据应是反应物为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故答案为:2H2O2−MnO22H2O+O2↑;B;反应物为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3)在选择能否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能否与水反应的性质,若选择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需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大小、能否与空气发生反应,不需要考虑气体的毒性和气味,故选①;
    (4)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和Ⅱ装置能够制取并收集的气体应为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故选BD;
    ②装置Ⅲ中的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物质能变红,常温下能够制取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若Ⅰ中制取的气体为二氧化碳,装置Ⅲ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性质,另外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通入到装置Ⅳ中能够观察到蜡烛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灭;故答案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蜡烛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进行分析;
    (4)①根据制取气体的密度大小进行分析;
    ②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解答。
    题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的选择进行了考查,另外还考查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题目难度一般,掌握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依据是答题的关键。

    27.【答案】CO、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  3CuO+2C−高温3Cu+CO2↑+CO↑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1.2g 【解析】解:【作出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CO;猜想二:可能是CO2;猜想三:可能是CO、CO2。
    故答案为:CO、CO2。
    【实验方案】
    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1
    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N2
    B中有气泡冒出,C中无明显现象
    --
    2
    关闭弹簧夹,点燃A处酒精喷灯,加热固体混合物,数分钟后,观察现象
    装置A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红;装置B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猜想一不正确
    装置C中氯化钯试纸由黄色变成蓝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猜想三正确
    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三。
    【实验结论】
    若装置A中反应生成的两种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O+2C−高温3Cu+CO2↑+CO↑。
    故答案为:3CuO+2C−高温3Cu+CO2↑+CO↑。
    【反思与拓展】
    (1)实验开始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2)碳完全转化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2CuO+C−高温2Cu+CO2↑
    160 12
    16g1.2g
    CuO+C−高温Cu+CO↑
    80 12
    16g2.4g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若猜想三成立,取一定量碳粉和16g氧化铜混合后进行实验(假设CuO全部转化成Cu),则理论上参加反应的碳粉的质量m的取值范围是1.2g 故答案为:1.2g 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物质。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能使浸有磷钼酸溶液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若装置A中反应生成的两种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O+2C−高温3Cu+CO2↑+CO↑。
    实验开始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8.【答案】解:(1)铁合金中铁的质量=5.72g−0.12g=5.6g,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6g5.72g×100%≈97.9%。
    (2)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56 2
    5.6gx
    562=5.6gx            x=0.2g
    答:(1)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为97.9%;
    (2)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解析】根据题意,反应后测得残余固体的质量为0.12g,则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5.72g−0.12g=5.6g,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即可。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确定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相关试卷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碳酸乙烯酯,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是,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文件包含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pptx、加热水和煤油mp4、比较水沙石的比热容mp4、比较金属的比热熔冰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swf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红土地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红土地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反应方程式,4g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4,【答案】B,【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