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导学案课件PPT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第1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第2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授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授课ppt课件,共6页。
    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素养目标】1.立足于时空观念,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史实,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增强自己的华夏认同观念。2.运用史料实证探究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变动和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各国变法的必然性,多角度对商鞅变法作出历史解释。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之间的关系,通过史料实证比较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学法指导】1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商鞅变法的内容措施及意义。孔子、老子、孟子、荀子的主张。2难点: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的原因及其意义。【学法指导】1立足于时空观念,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史实。2.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各国变法的必然性,明确变法的成果和意义;多角度对商鞅变法做出历史解释。3.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之间的关系,通过史料探究各学派的思想主张,并对其加以比较。【时空坐标】【知识要点】一、列国纷争1原因: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2概况(1)春秋五霸: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史书将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统称为春秋五霸(2)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3)战国七雄:经过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了,形成了齐、楚、、韩、赵、魏、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读教材P9春秋列国形势图P10战国形势图[设问] 与春秋列国形势相比,战国时期在政治和民族关系上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 晋国三分,被韩、赵、魏取代;诸侯国数目大为减少,出现了七国争雄的局面,国家统一的趋势更加明显。少数民族匈奴兴起,秦、赵、燕三国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进攻;由于军事需要,各国也修筑了长城,用于防御。靠近中原华夏族的赤狄、北戎等少数民族融入华夏族之中,民族交融明显加强。读教材P10史料阅读[设问] (1)史料中的田氏取齐,六卿分晋属于什么性质的事件?(2)有人说春秋无义战,你怎样评价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战争?[提示] (1)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2)积极:社会经济方面,各国为赢得战争,纷纷进行改革,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政治制度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发展,促进了奴隶制的瓦解(分封制崩溃)和封建制的产生;国家统一方面,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地区性局部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为战国七雄的出现及秦朝统一创造了前提;民族发展方面,争霸中,华夏族同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消极: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3影响(1)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2)周王室也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思维点拨] 正确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1)从战争的目的来看,春秋时期是争霸战争,争夺土地、人口,实现霸业,号令诸侯;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完成统一大业。(2)从战争的影响来看,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局部统一,客观上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战争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集团的势力,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和发展,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从而促进了民族交融;争霸战争客观上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促进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产生。(3)战争还表明,分封制已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严重障碍,以中央集权和大一统的形式取而代之,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图示历史] 中国古代第一次社会大转型二、华夏认同1时间:从春秋到战国。2表现(1)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2)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3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概念阐释] 民族交融民族交融之指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指民族之间在人口、血统、文化上的互相渗透,在优秀文明成果上的相互吸收、相互认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共同性因素。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各少数民族交融的实质是华夏文化的扩大。三、经济发展1农业(1)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2)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2工商业(1)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2)货币流通广泛。(3)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4)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误区警示]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的一部分。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瓦解。读教材P11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设问]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有何特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经济、政治状况?[提示] 特点:已出现流通金属货币;形制、款式和质地丰富多样,又各不相同,货币并不统一。状况:经济上,经济发展,工商业繁荣;政治上,诸侯争霸,割据并立。读教材P11史料阅读[设问] 在战国诸侯争霸、政局动荡的背景下,为什么以齐国为代表的各国经济却蓬勃发展?[提示]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兴建水利灌溉工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封建制生产方式的确立,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诸侯争霸,齐国与各国纷纷变法,富国强兵。四、变法运动1背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2目的:富国强兵。3结果: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4代表:商鞅变法(1)时间:开始于公元前356年。(2)主要内容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政治: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3)结果:商鞅被杀,但变法措施已深入人心。(4)特点: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5)影响: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孔子1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主张:核心观念是,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3教育成就(1)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2)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论语》当中。、老子1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1)朴素的唯物论: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追求天人合一。(2)朴素的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3)政治: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3著作:其观点见于《老子》一书。[辨析比较] 孔子与老子思想主张的比较相同点:都为统治阶级提供了治国方案;都反对苛政。不同点:项目孔子老子政治主张主张;提出为政以德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哲学主张缺乏哲学思辨,强调关注现实社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包含朴素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想思想重心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伦理道德更加侧重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百家争鸣1历史背景(1)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2)阶级关系:新兴的阶层崛起。(3)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2重要派别儒家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墨家代表下层平民利益。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还提出了尚贤的政治主张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3.影响(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2)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拓展深化】一、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阶级关系上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使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政治上日益激烈的兼并形势,对各国生存及国家能力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统一天下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思想上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改革成为社会的强烈呼声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1)经济: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推广,兴建水利灌溉工程,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社会:诸侯争霸,礼乐制度崩溃,社会正经历着巨大变革。(3)教育:私学兴起使教育逐渐普及和平民化,造就了一大批阅历丰富和知识渊博的知识分子。(4)阶级: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网罗人才,阶层活跃。(5)政治环境: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建立,缺少绝对权威和控制,学术环境相对宽松。(6)科技:科学技术取得较大进步,人们的认识水平提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7)文化:争霸战争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8)学术:不同学派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促进了学术的繁荣。2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3)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4)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3启示(1)思想自由是文化繁荣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弥足珍贵。(2)以史为鉴,我们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就必须切实贯彻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图文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观念,列国纷争,学以致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大发展,大变革,大动荡,大解放,大融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精品课件ppt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这是一份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间轴,二华夏认同,孔子和老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