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下册9.1.2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9.1.2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导入,等式及其性质,例题,五分钟测试,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等式的概念;2、利用天平的经验分析得出等式的性质;3、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归化”的思想)。〔重点难点〕等式的性质和运用是重点;利用天平经验抽象出等式的性质是难点。〔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我们知道未知数的某个值是方程的解,但怎样才能知道方程的解是什么呢?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先来看看等式有什么性质。二、等式及其性质1、等式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如:m+n=n+m,x+2x=3,3×3+1=5×2,3x+1=5y,等等。注意:等式中一定含有等号。我们可以用a=b来表示一般的等式。2、等式的性质观察天平的变化,你能发现了什么? 在平衡天平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样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如果把天平看成等式,球和正方体看成数或式,那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等式性质1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用字母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 观察天平的变化,你能发现了什么?把平衡天平的两边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仍保持平衡。同样地,如果把天平看成等式,球和正方体看成数,那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等式性质2 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用字母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那么a/c=b/c(c≠0)。注意:①等式两边除以一个数时,这个数必须不为0;②对等式变形必须同时进行,且是同一个数或式。(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从a+b=b+c,能否能到a=c,为什么?(2)从a-b=b-c,能否能到a=c,为什么?(1)从ab=bc,能否能到a=c,为什么?(1)从a/b=c/b,能否能到a=c,为什么?(1)从xy=1,能否能到x=1/y,为什么?)三、例题例1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7=26; (2)-5x=20; (3)-1/3x-5=4.分析:解方程的结果就是将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为此,解方程就要将未知项移到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解:(1)将常数项移到右边,得 x=26-7化为x=a的形式,得 x=19。(2)化为x=a的形式,得x=20/-5 于是x=-4。(3)将常数项移到右边,得-1/3x=4+5即-1/3x=9化为x=a的形式,得x=9×(-3)于是x=-27。(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和结果的形式。)请几名同学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规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结果的形式应为x=a a为常数)四、五分钟测试课本84面练习(1)~(4)。(五分钟测试1、分别说出下列各式子的系数:3x,-7m,3/5 y,a,-x,-1/2 n)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x-5=6 0.3x=45 -y=0.6 1/3y=-23解下列方程(1)x+5=26 (2)x-5=6 (3) -x=6-2x (4)8x=7x-3)五、课堂小结1、等式和等式的性质。2、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3、注意问题;等式的性质1一定要注意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货(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才能保证等式成立等式性质2,要注意等式的两边不能除以0;等式的性质是等式变形的依据)作业:课本83面第4题。 六、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及其性质二、例题 三、练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1.2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尝试应用,补充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1.2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尝试应用,补充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1.2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尝试应用,补充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