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3.1.2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3.1.2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5 min阅读,3 min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
学科
数学
时间
课题
3.1.2 等式的性质(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为使学生熟悉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思考方法,同时也可以增加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的熟悉程度。本小节通过观察、归纳引出等式的两条性质,并直接利用它们讨论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这将为后面的3.2节和3.3节进一步讨论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
2、学习者分析
方程是含未知数的等式,为适应初中学生的学习,降低学习难度,本章不涉及关于方程同解理论,而以相对说来比较容易理解的等式的性质作为解方程的主要根据。
3、学习目标确定
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初步体验解方程的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4、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5、学习评价设计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渗透。本节不仅重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方法。而且重视数学知识中。蕴含的建模和划归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过程中的“成就感”来完善自我。这是目前学生最需要的。因此本节课我采用“问题-探究-发现”的探究性教学方式。
在学法指导上,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概括出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学生学习的规律,及发现知识一探索知识- -掌握知识一运用知识的学习过程。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育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1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阅读】
阅读教材P81~P82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反馈】
1.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符号语言: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符号语言: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c=bc.
2.已知a=b,请用等于号“=”或不等号“≠”填空:
(1)3a=3b;
(2)a4=b4;
(3)-5a=-5b.
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7=26;
(2)-5x=20;
(3)-13x-5=4.
解:(1)x=19.
(2)x=-4.
(3)x=-27.
学生活动
注意用等式性质对方程进行逐步变形,最终可变形为“x=a”的形式.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在线检测,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问题确定本节课重点,同时学生也能对自己的预习进行自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展合作学习,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环节二
教师活动2
1.下列等式变形错误的是( B )
A.若x-1=3,则x=4
B.若12x-1=x,则x-1=2x
C.若x-3=y-3,则x-y=0
D.若3x+4=2x,则3x-2x=-4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y+3=2;
(2)-12y-2=3;
(3)9x=8x-6;
(4)8m=4m+1.
解:(1y=-1.
(2)y=-10.
(3)x=-6.
(4)m=14.
学生活动2
辨析多项式的概念,通过自己举例掌握概念。
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探究给多项式的次数命名的方法,教师不必苛求学生怎样想,让学生大胆发言,只要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即可.
活动意图说明
辨析多项式的概念,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
环节三
教师活动3
对于简单的方程,我们通过观察就能选择用等式的哪一条性质来解,下列方程你也能马上做出选择吗?
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0.6-x=2.4 (2)-13x-5=4
先让学生对第(1)题进行尝试,然后教师进行引导:
①要把方程0.6-x=2.4转化为x=a的形式,必须去掉方程左边的0.6,怎么去?
②要把方程-x=1.8转化为x=a的形式,必须去掉x前面的“-”,怎么去?
然后给出解答:
解:两边减0.6,得0.6-x-0.6=2.4-0.6.
化简,得-x=1.8,
两边同乘-1得x=-1.8.
小结:(1)这个方程的解答中两次运用了等式的性质;(2)解方程的目标是把方程最终化为x=a的形式,在运用性质进行变形时,始终要朝着这个目标去转化.
你能用这种方法解第(2)题吗?
在学生解答后点评.
解:两边加5,得到13x-5+5=4+5,
化简,得-13x=9,
两边同乘-3,得x=-27.
解后反思:
①第(2)题能否先在方程的两边同乘“-3”?
②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允许学生在讨论后再回答.
例2:(补充)服装厂用355米布做成人服装和儿童服装,成人服装每套平均用布3.5米,儿童服装每套平均用布1.5米.现已做了80套成人服装,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几套儿童服装?
在学生弄清题意后,教师再作分析:如果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x米,根据题意,你能列出方程吗?
解: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x米,根据题意,得
80×3.5+1.5x=355.
化简,得280+1.5x=355,
两边减280,得
280+1.5x-280=355-280,
化简,得1.5x=75,
两边同除以1.5,得x=50.
答: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50套儿童服装.
解后反思:对于许多实际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以求出问题的解.也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判别求出的答案50是否正确?
在学生代入验算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可以把这个数值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例如:把x=50代入方程80×3.5+1.5x=355的左边,得80×3.5+1.5×50=280+75=355.
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50是方程的解.
你能检验一下x=-27是不是方程13x-5=4的解吗?
学生活动3
独立完成,小组互评。
活动意图说明 :
7、板书设计
2.1 单项式
1、多项式概念 及距离
2、例题:
例4:如图,用式子表示圆环的面积,当R=15 cm,r=10 cm时,求圆环的面积.(π取3.14)
8、教学反思与改进说明:
反思:解方程是学生刚接触的新知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不足,因此教学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生活问题加以数学化,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的知识渗透到抽象的去理解等式的性质,并应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3.1.2 等式的性质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2 等式的性质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2 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