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探究问题,教师精讲点拨,探究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
3.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4.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气候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2.综合分析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比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一:从近几天的天气变化状况及开学后自己衣着的变化入手,贴近生活,导入课题“天气和气候”。
方案二:同学们,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是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时间,在开幕式上有绚烂的烟花燃放,因此,现场的观众最担心哪方面会影响到开幕式的顺利进行及烟花的燃放?(学生回答)天气和气候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天气和气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
1.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57页第一、二两框天气、气候,解决以下问题:
(1)对比分析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
(2)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除此之外你还能举出哪些描述天气和气候的成语或诗句?
风和日丽 暴风骤雨 四季如春 阴转多云
(3)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经典故事,是利用了当地有利的天气还是气候?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
【教师精讲点拨】从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入手,从各自反映的大气状况的时间长短及变化大小分析,联系日常生活中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句理解。
【探究结论】
(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所符号
1.自主学习:
阅读第三框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所符号解决以下问题:
(1)天气预报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2)回想你观看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并读图,说一说卫星云图中的白色、绿色、蓝色各有什么含义?
(3) 记住图中的主要天气符号,绘制你最喜欢或是最难识别的天气符号。
(4)读图,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预报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
(5)教材活动第二题,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介绍的活动是否妥当?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卫星云图中的白色、绿色、蓝色各有什么含义?天气符号中风力、风向怎样表示?
【教师精讲点拨】播放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个感性的认识。
【探究结论】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天气晴朗。蓝色:代表的是海洋。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
一 般用带尾羽的箭矢来表示风向风力,箭矢所指方向为风的去向;尾羽的数目和形状表示风力,如3根尾羽表示6级风,4根尾羽表示7级风,尾羽呈三角旗状,则表示风力为8级或8级以上。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观察天气,努力探究天气变化的秘密,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三)阅读材料
1.自主学习:阅读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图,总结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之间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结论: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三、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人类的哪些活动影响了空气的质量?我们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天气和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大气环境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