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三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
1.(原创)下列不属于突发环境事件特点的是( )
A.成因与形式的多样性
B.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C.影响的隐蔽性和长期性
D.发生的随机性和瞬时性
2019年11月,在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发现多处倾倒污染物的场地,污染物体量大,并散发着刺鼻气味。现场照片显示,污染物系黑色液体。该污染区域位于中卫城区西北方向16.5千米处、腾格里沙漠边缘,排污的地点离黄河只有10千米左右。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原创)该事件的影响主要是( )
A.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B.损害自然环境服务功能
C.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
D.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3.(原创)处理该事件应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恢复当地植被
B.清除污染物
C.加强废弃物排放管理
D.将污染物排入黄河进行自然净化
1952年12月5日至9日,英国首都伦敦发生了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该事件导致4 000多人死亡。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伦敦发生“烟雾事件”时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低温、低湿的晴天,且风速不大
B.低温、高湿的阴天,且风速很小
C.高温、低湿的晴天,且风速很大
D.高温、高湿的阴天,且风速不大
5.造成“伦敦烟雾事件”的重要污染源是( )
A.汽车尾气
B.化工厂泄漏出的有毒气体
C.核电站泄漏出的有毒气体
D.燃烧煤炭排放的废气
题组二 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1年的11年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固体废弃物交易额从最初的7.4亿美元飙升到115.4亿美元。据此回答下题。
6.材料中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方式是( )
A.污染物跨国传输 B.废弃物跨国转移
C.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D.产业转移
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及西欧几个国家的废弃物处理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这些废弃物处理公司15吨有毒废弃物,获得6亿美元现钞。该合同后因舆论压力而取消。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7.有毒废弃物转移的实质是( )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资源短缺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任意排放废弃物
8.有关有毒废弃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会带来危害,因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
B.几内亚比绍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C.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促进几内亚比绍的经济发展
D.倾倒的有毒废弃物会给几内亚比绍带来环境污染
9.(原创)大气污染可以跨国界发生影响。大气洁净的欧洲北部曾经深受酸雨的危害,其主要原因有( )
①欧洲西部部分国家污染物排放量大
②受中纬西风带影响
③欧洲东部部分国家污染物排放量大
④受极地东风带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0.箭头所代表的转移物最有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A.石油 B.粮食
C.危险废弃物 D.飞机配件
11.该转移物的最主要来源是( )
A.农业
B.化学工业
C.采掘工业
D.冶金工业
题组三 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
12.下列措施中属于从源头上治理跨国污染措施的是 ( )
A.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污染来源国的污染治理
B.加强污染物无害化处理
C.对走私有毒有害产品加大处罚力度
D.提高固体废弃物的进口关税
一些国家为了减少固体废弃物跨国转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南非开普敦一家著名的五星级大酒店找到了一条回收利用垃圾的新途径——请蚯蚓来帮忙,酒店专门建立了一个自己的蚯蚓养殖场,用来处理日常的生活垃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3.下列关于蚯蚓处理垃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符合生物循环原理
B.能处理所有现代工业垃圾
C.垃圾处理过程中投入资金较少
D.是一种比较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
14.蚯蚓垃圾处理场的建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保护环境
B.产生有机肥,促进物质和能量的再利用
C.会产生更大范围的污染
D.降低处理垃圾的费用
15.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爆炸发生后,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引发流域重大水污染事故。位于下游的俄罗斯对此表示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据此回答问题。
(1)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该时段对松花江污染物的自净和处理的不利因素。
(2)简述中俄两国应对这次严重的水污染可能采取的措施。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莱茵河水环境的变迁印证了整个欧洲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这条河流从18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进一步恶化,20世纪70年代生态灾难达到顶峰。当时莱茵河被人们称为“欧洲下水道”,污染治理难度巨大。1950年7月,瑞士、法国、卢森堡、德国和荷兰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委员会主席由各国轮值,秘书长则固定是荷兰人。经不懈治理,今天的莱茵河干净清澈,河水可直接饮用,成为世界上管理最好的一条河流。
(1)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
(2)分析治理莱茵河水污染措施。
(3)说明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秘书长固定为荷兰人的原因。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两题。
材料一 伦敦原有“雾都”之称,1952年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该事件导致4 000余人死亡。近年来由于政府采取措施,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市区内使用,空气质量大为提高,雾日已不多见。
材料二 在西方国家一些大城市里,由于市中心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以及交通事业的发展,每天有几百万人次做“钟摆式”移动,如伦敦老城区白天人数有100多万,夜间只有十几万。
1.(2020山东东营模拟,)在英国各城市中,伦敦“雾都”形成的关键原因是( )
A.距离海洋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
B.地形闭塞,不利于气流扩散
C.工矿企业和家庭炉灶以煤、石油为燃料,导致空气中煤烟、粉尘等凝结核含量增大
D.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2.(2020山东东营模拟,改编,)我国某市有两家大型有色金属冶炼厂,近年来该市也多次发生酸雾事件。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该市准备采取的一些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对金属冶炼厂实行关停并转
B.增加化学设备,通过化学手段消除废气中的二氧化硫
C.在有色金属冶炼厂附近办硫酸厂,回收利用废气中的二氧化硫
D.缩小工厂生产规模,控制废气排放量
央视新闻2016年4月17日报道,江苏常州某学校641名学生因水污染而染病,该校也被视为“毒地”。由于污染严重,事件轰动全国,被严肃问责人员达10人。经环保部调查发现,该校建立在化工区,污染源主要来自学校北边的几家化工厂,学校里的地下水、土壤等都检测出氯苯、四氯化碳、多环芳烃以及汞、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物,部分污染物浓度超标达数万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由材料可知,造成此次严重水污染事件的原因不包括( )
A.附近化工厂集中 B.企业环保意识淡薄
C.环保部门监管不力 D.学校生活污水排放量大
4.()针对该化工区的水污染现状,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改造工业污水处理厂 B.永久关停化工厂
C.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D.关停未验收的化工厂
在20世纪50年代的鲁尔区,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犹如一杯被6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5.(2020辽宁营口模拟,)文章描述的污染类型有 ( )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③热污染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20辽宁营口模拟,)鲁尔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②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③机械制造业先进
④经济发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组二 污染物跨国转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洋垃圾”指由国外进入中国的高污染固体废弃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弃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弃物。我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洋垃圾”的进口热潮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2017年7月18日,我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底开始我国将不再接收外来固体废弃物,包括生活来源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钒渣、废纺织品等。面对我国的禁令,英美两国积极制定政策以便彻底解决固体废弃物问题,但是在相关技术研制成功以及政策出台前,英美两国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上仍以寻找替代中国的“接盘侠”为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2019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我国曾大量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 )
A.废弃物处理能力强
B.弥补工业原料短缺
C.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D.环境承载力较大
8.(2019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最有可能成为替代我国接收固体废弃物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乌克兰
C.新加坡 D.印度尼西亚
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几乎对回收的废弃物资源进行了100%利用。下图为江苏扬州环保(静脉)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2020浙江温州选考模拟,)该产业园主要目的是解决( )
A.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
B.资源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C.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D.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0.(2020浙江温州选考模拟,)该产业园从国外进口废弃物资源,主要考虑的是( )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环境效益 D.国家间利益
下图为2010—2050年我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趋势(含预测)示意图,下表为欧盟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变化和碳排放总量变化统计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 1990—2009年固体废 弃物的碳排放变化 | 1990—2009年碳 排放总量变化 |
欧盟 | -39.1% | -12.7% |
美国 | -14.1% | 7.3% |
日本 | -14.6% | 0.4% |
澳大利亚 | -21.9% | 30.5% |
11.(2020河北衡水武邑中学模拟,)关我国固体废弃物碳排放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现阶段我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呈快速上升趋势
②我国固体废弃物排放的碳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
③推行清洁生产有利于减少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
④随着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实施,我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将会快速下降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2.(2020河北衡水武邑中学模拟,)有关表中1990—2009年碳排放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各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都在下降
②日本、澳大利亚碳排放总量有所下降
③美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变化幅度小于其碳排放总量的变化幅度
④欧盟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下降幅度超过其碳排放总量的下降幅度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3.(2020江苏南通海安中学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7年年底,我国已将生活来源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品、钒渣等4类24种固体废弃物调整为禁止进口。到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弃物。下图为固体废弃物致病途径示意图。
(1)在日常生活中,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有 、工业、农业、建筑业等,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 能力,能够使固体废弃物回归 。
(2)读表可知固体废弃物污染使人体致病的途径有哪些?
(3)我国停止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治理“洋垃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C | 2.B | 3.D | 4.B | 5.D | 6.B | 7.A | 8.D |
9.A | 10.C | 11.B | 12.A | 13.B | 14.A |
|
|
1.C 突发环境事件一般发生较剧烈,其影响不具有隐蔽性,有的影响能够在短期内消除。
2.B 该污染区域位于沙漠边缘,人口稀少,该事件不会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也不会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但会损害当地自然环境服务功能,易造成其环境质量下降。
3.D 将污染物排入黄河,易导致水污染,影响下游地区对水资源的利用。
4.B 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12月气温较低,阴天、高湿、风速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导致“烟雾事件”的发生。故选B。
5.D “伦敦烟雾事件”主要是燃煤排放的废气导致的。
6.B 材料中显示美国通过固体废弃物贸易将其产生的废弃物输送到我国,属于废弃物跨国转移。
7.A 几内亚比绍接受有毒废弃物转移伴随着经济赔偿,表面看似公平,其实这是发达国家倚仗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迫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交往中必须接受的霸王条款,是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故选A。
8.D 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气候,转移的有毒废弃物更容易氧化而污染环境,产生未知的环境问题;获得的经济赔偿可能会在短期内促进几内亚比绍的经济发展,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远大于其经济效益。据此选D。
9.A 欧洲西部和北部主要位于中纬西风带,盛行的西南风会把欧洲西部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吹送到欧洲北部,从而造成欧洲北部的酸雨污染,故选A。
10.C 由图分析可知,此转移物的移出国是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发达国家,移入国则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这是有些发达国家把废弃物运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即转嫁污染。凡是转移的大都是难以处理的或处理代价很大的危险废弃物。
11.B 该转移物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因会对本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才将污染物越境转移,因此最主要来源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化学工业。
12.A 治理跨国污染的根本措施就是从源头上消除跨国污染造成的环境安全隐患。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污染来源国的污染治理属于从源头上治理跨国污染。
13.B 任何垃圾处理手段都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垃圾都可以通过蚯蚓进行处理,如塑料、建筑垃圾等。
14.A 蚯蚓能处理大部分的有机垃圾,减少垃圾的臭味,因此减少了固体废弃物污染,保护环境。
15.答案 (1)该时段河流径流量较小,自净能力弱;表层水有结冰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自净和处理;气温低,处理作业困难。
(2)关闭取水口;两国建立相关处理机构,加大协调处理能力;监测下游各河段,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加大上游水库下泄,提高自净能力;引导下游居民、水厂提前做好防范准备;调度应急水源,解决居民生活用水;加大宣传,提倡节约用水;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和各方面协调,及时对污染河段进行治理。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污染发生在11月,该时段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自净能力弱;11月天气渐冷,松花江表层有结冰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自净和处理;该时段室外温度变低,室外处理作业困难。第(2)题,关闭取水口;应尽快稀释受污染水体,加大上游水库下泄,提高自净能力;及时监测和通报污染状况,组织建立相关处理机构,加大协调处理能力;监测下游各河段,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引导下游居民、水厂提前做好防范准备;调度应急水源,解决居民生活用水;加大宣传,提倡节约用水;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和各方面协调,及时对污染河段进行治理。
16.答案 (1)流经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沿河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排放多;下游水流平缓,自净能力差。
(2)国家间建立相关处理机构,增强协调处理能力;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大资金、技术投入,防治污染;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等。
(3)荷兰地处河流入海口,受污染威胁最大。
解析 (1)主要从流经国家数量、污染物排放、河流的自净能力角度分析。(2)该题主要从增强国家间协调处理能力、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加强宣传等角度分析。(3)该题主要从荷兰所处河流位置角度进行分析。
能力提升练
1.C | 2.C | 3.D | 4.B | 5.A | 6.A | 7.B | 8.D |
9.C | 10.A | 11.A | 12.A |
|
|
|
|
1.C “近年来由于政府采取措施,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燃料”说明英国伦敦多雾的最主要原因是工矿企业和家庭炉灶以煤、石油为燃料,导致空气中煤烟、粉尘等凝结核含量增大。故选C。
2.C 酸雾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应实现废弃物的利用,因此可以在有色金属冶炼厂附近办硫酸厂,回收利用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故选C。
3.D 造成此次严重水污染事件的原因有该校附近化工企业众多,工业较集中;企业环保意识淡薄,任意排污;相关环保部门对污染产业的排污监管不严格。材料中未体现此次污染事件与学校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有关。
4.B 永久关停化工厂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也不是治理污染的正确措施。故选B。
5.A 从材料中可知,“黑烟”属于大气污染,“红褐色的污水”属于水污染;材料中并未体现固体废物污染和热污染。故选A。
6.A 鲁尔区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且主要能源为煤炭,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
7.B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对原材料需求增大,进口“洋垃圾”可以弥补部分工业原料不足,节约制造成本,从而满足人们对工业产品的需要。故B正确。
8.D 为保护环境和本国人的身体健康,发达国家对固体废弃物进口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为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对固体废弃物进口监管较松,所以成为固体废弃物的出口市场。题目所给出的四国中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水平最低,故D正确。
9.C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产业园主要是对废旧机电产品、废旧电子信息产品、报废汽车等多种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其主要目的是解决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10.A 从国外进口废弃物资源来进行拆解、回收再利用,可能是由于国外该类废弃物资源收购价格较低,企业能获得较大利润。
11.A 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可知,现阶段我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呈快速上升趋势,①对。我国固体废弃物排放的碳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②错。推行清洁生产有利于减少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③对。随着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实施,我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将会有所下降,但我国城镇化水平低,技术水平低,故其不会快速下降,④错。故选A。
12.A 根据表格信息,各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都在下降,①对。日本、澳大利亚碳排放总量都呈上升状态,②错。美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变化幅度大于其碳排放总量的变化幅度,③错。欧盟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下降幅度超过其碳排放总量的下降幅度,④对。故选A。
13.答案 (1)居民生活 自净 土壤
(2)直接接触固体固弃物;接触、呼吸被污染的空气;进食被污染的食品;饮用被污染的水源。
(3)“洋垃圾”中常掺杂着高污染固体废弃物与危险废弃物,污染环境;以极低的价格流通,扰乱我国经济秩序。
(4)停止进口“洋垃圾”;实行达标排放和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监测;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立法和行政干预。
解析 (1)在日常生活中,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有居民生活、工业、农业、建筑业等,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能够使固体废弃物回归土壤。(2)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固体废弃物污染使人体致病的途径有直接接触;接触、呼吸被污染的空气;进食被污染的动植物食品;饮用被污染的水源。(3)我国停止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有“洋垃圾”中常掺杂着高污染固体废弃物与危险废弃物,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洋垃圾”以极低的价格流通,扰乱我国经济秩序。(4)治理“洋垃圾”的主要措施有停止进口“洋垃圾”;实行达标排放和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监测;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立法和行政干预;等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871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精品当堂检测题</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此次核泄漏事故,抗议浪潮蔓延至日本各地,说明,造成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源是,伦敦烟雾事件对英国产生的影响有,合理处理口罩等医疗垃圾的方法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后作业题,共7页。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九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环境污染、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九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环境污染、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练习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