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练习题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3195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练习题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3195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练习题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3195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人教版 (2019)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后复习题
展开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环境安全问题
1.(原创)下列事件或现象中说明环境安全的是( )
A.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B.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
C.动植物种群大量灭亡 D.人们对森林的采育结合
2.(原创)下列关于环境安全临界值,说法合理的是( )
A.其数值是固定不变的 B.因不同需求而变化
C.越过临界值后不会恢复 D.任何临界值都可以量化
读2016年我国地表水质状况及各主体安全用水范围图,回答下面两题。
3.(原创)图中安全用水范围最大的是( )
A.农业用水 B.工业用水
C.生活饮用水 D.养殖用水
4.(原创)图中显示的我国地表水状况不包括( )
A.水质型缺水 B.水污染较严重
C.水资源分布不均 D.因需求差异而对水质的要求不同
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一艘利比里亚籍30万吨级的油轮在卸油过程中,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陆地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并引发原油泄漏。直到7月22日,泄漏油罐才被基本堵死。此次事故至少污染了附近50平方千米的海域,影响范围达100平方千米。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5.(原创)大连新港原油泄漏事件属于环境安全问题中的( )
A.资源短缺问题 B.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C.大气污染环境安全问题 D.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
6.(原创)该事故的主要特点有( )
①短时间内危害大 ②污染程度小
③需采取紧急响应 ④处理难度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题组二 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
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干旱缺水,生态恶化,楼兰地区土地沙化严重,已经不再适宜人们生活居住,于是人们慢慢迁移,最终楼兰古城失去了往日的繁华,逐渐深埋沙漠腹地。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7.(原创)材料中导致楼兰古城消失的根本原因可能是( )
A.植被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气候变冷 D.水资源短缺
8.(原创)环境安全问题主要是通过 影响楼兰国家安全 ( )
A.造成财产损失增大 B.损害环境服务功能
C.导致军事冲突加剧 D.加快疾病传播速度
9.下列为降低环境安全问题采取的措施中合理的有( )
①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承受能力
②环境安全问题达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处理
③在环境脆弱区加大人为干预,提高环境再生能力
④增强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理能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澳大利亚官方宣布,自2019年7月澳大利亚进入林火季以来,高温天气和干旱是林火肆虐的主要原因。从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所在的东南部沿海地区,到塔斯马尼亚州、西澳大利亚州和北部地区,几乎每个州都有林火在燃烧。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0.(原创)关于此次大火涉及的环境安全问题的特点,说法不合理的是( )
A.事件突发性
B.影响广泛性
C.污染长久性
D.危害持续性
11.(原创)下列关于降低此次大火中环境安全问题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加强森林火灾预警和预防
B.减少森林中野生动物数量
C.禁止人类进入森林
D.在受灾地区增建旅游设施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环境安全问题
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五个生态安全战略工程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2.()对图中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自然环境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①——草原广布、地表崎岖
B.②——温差大、降水少
C.③——光照充足、风沙大
D.④——气候湿润、林地多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类别比例
3.()南水北调流经的地区,水质中占比最大的是( )
A.Ⅱ类水质 B.Ⅲ类水质
C.劣Ⅴ类水质 D.Ⅴ类水质
4.()导致图中水质状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突发性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
B.沿途废水、污水累积排放
C.水土流失使营养物质增多
D.黄河水大量汇入
2016年4月,某学校迁入新校区后,493名学生先后被检查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情况。专家调查发现新校区附近新开挖地块曾经是化工厂旧址,土壤污染严重,污染物成分与学生疾病直接相关。根据材料,完成下面两题。
5.()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
①化肥 ②农药
③污水灌溉 ④垃圾焚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土壤污染往往比大气污染、水污染危害更大,原因有( )
①土壤污染常常不易被察觉
②污染物附着在土壤中难以被清除
③土壤中污染物通过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
④土壤中的污染物易被农作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和动物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题组二 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
水资源紧缺隶属度D表示水资源安全度,根据大小划分为非常危险(D≥0.65)、不安全(0.50≤D<0.65)、临界安全(0.35≤D<0.50)及安全(D<0.35)4个级别。水资源紧缺隶属度数值越高,说明对水资源安全状况的影响越大。下面是我国水资源紧缺隶属度分布(综合指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2020安徽池州高一上期中,)按照水资源紧缺隶属度划分,合肥市水资源为( )
A.非常危险 B.不安全 C.临界安全 D.安全
8.(2020安徽池州高一上期中,)影响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 B.蒸发量
C.太阳辐射 D.海拔高低
9.(2020安徽池州高一上期中,)降低水资源紧缺隶属度的措施有( )
①跨流域调水 ②修建水库
③减轻雾霾天气 ④节约用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研究发现,人均GDP、工业化、能源消耗和技术进步4个要素与城市空气质量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是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反映技术研发投入的多少。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的部分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注:正值表示对空气质量改善的正向效应,负值表示负向效应。
10.(2020福建高考预测,)关于4个要素与城市空气质量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化程度越高,城市空气质量越差
B.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空气质量呈负相关
C.人均GDP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
D.能源消耗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
11.(2020福建高考预测,)珠江三角洲城市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区域,说明珠江三角洲( )
A.工业化速度最快 B.技术水平较高
C.人均GDP最低 D.能源以清洁能源为主
12.(2020福建高考预测,)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相关性不同,说明( )
A.技术进步作用因区域范围大小而变化
B.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
C.珠江三角洲出现异常影响因素
D.不同区域技术进步程度不同
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13.(原创,)该图反映的环境安全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
B.农牧交错带不受影响
C.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D.该问题不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14.(原创,)该图反映的环境安全问题的对策是( )
A.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对热带雨林等原始森林的砍伐
C.减缓工业化进程
D.控制生物多样性
15.(2020江苏泰州高二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空气质量指数级别划分。
空气质量指数 | 0~50 | 51~100 | 101~150 | 151~200 | 201~300 | >300 |
空气质量 指数级别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 六级 |
空气质 量状况 | 优 | 良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
材料二 泰州市某年2月10日至3月11日空气质量指数曲线图。
材料三 泰州市该年2月份部分日期天气状况统计表。
日期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天气 | 晴 | 多云 | 多云 转阴 | 小雨 | 阴 | 阴 | 阴 | 多云 转小 雨 | 阴 | 阴转 小雨 | 小雨 转中 雨 | 小雨 转阴 |
(1)材料二图示时段内,泰州市 月空气质量较好。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3)为应对大气污染环境安全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D | 2.B | 3.A | 4.C | 5.B | 6.A | 7.D | 8.B |
9.D | 10.C | 11.A |
|
|
|
|
|
1.D 核泄漏、雨林破坏及动植物种群大量灭亡都使自然环境的部分或全部服务功能丧失,故应属于环境安全问题,而人们对森林的采育结合没有导致其服务功能减弱且又能获得经济效益,说明环境安全。
2.B 环境安全临界值因不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服务的需求不同而变化;有些环境问题越过临界值后可以经过人类活动干预恢复到环境安全状态;并不是所有环境安全临界值都可以量化。
3.A 由图可以看出,农业用水对水质要求最低,除了劣V类水外,其他水都可以用于农业生产。
4.C 由图可知,部分地表水既不能用于生活也不能用于生产,故存在水质型缺水;用于生活饮用及水产养殖的地表水比例仅为67.8%,说明水污染较严重;用于生活饮用及水产养殖的地表水比例小于作为一般工业用水的比例,更小于作为农业用水的比例,则可得知因需求差异而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图中无法显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5.B 由材料可知,该事件是人为失误导致的,具有突发性,因此属于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6.A 材料中该事故影响范围大,短时间内对海洋生物及沿海地区危害大,需要相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来应对。
7.D 由材料可知,地理环境变化导致该地干旱缺水,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直至楼兰古城消失,其根本原因是水资源短缺。
8.B 水资源短缺导致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出现,使人口迁移,楼兰古城消失,因此水资源短缺这一环境安全问题是通过损害环境服务功能影响楼兰国家安全的。
9.D 要尽量在环境安全问题一出现时就进行处理,减小处理难度,降低处理费用;在环境脆弱区要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减轻环境破坏,从而降低环境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
10.C 森林大火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特点,会影响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对全球变暖也起到了助推作用,因此其影响具有广泛性;其产生的污染主要是大气污染,会随着大火熄灭而逐渐消失,不具有长久性;其造成的物种数量减少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故其危害具有持续性。
11.A 加强森林火灾的预警和预防可以及时发现火灾及进行灭火行动;禁止人类进入森林不现实;在受灾地区增建旅游设施,会加重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造成更严重的环境安全问题;减少森林中野生动物数量与降低大火中的环境安全问题无关。
能力提升练
1.D | 2.D | 3.C | 4.B | 5.B | 6.D | 7.C | 8.A |
9.C | 10.C | 11.B | 12.D | 13.C | 14.B |
|
|
1.D ①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所在区域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地表存在着大面积的沙漠和裸土,规划的主要目的是防治荒漠化;②④两生态安全战略工程位于我国的两大林区,森林资源丰富,都是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森林;③生态安全战略工程跨长江和黄河两流域,对减轻两流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有重要意义;⑤生态安全战略工程位于三江源地区,其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
2.D ①生态安全战略工程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荒漠广布,A错;②生态安全战略工程主要位于大小兴安岭,降水较多,B错;③生态安全战略工程跨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风沙小,C错;④生态安全战略工程位于南岭,气候湿润、林地多,D对。
3.C 观察图可知,劣Ⅴ类水质占57.1%,占比最大,故选C。
4.B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所经地区经济发达,人类工农业生产、生活排放废水、污水流入调水工程河道,使得其劣质水占比大,故选B。
5.B 垃圾焚烧主要会污染大气。
6.D 土壤污染常常不易被察觉,且污染物不易被清除,还会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和动物。
7.C 从图中可知,合肥市水资源紧缺隶属度为0.35≤D<0.50,按其大小划分为临界安全,故选C。
8.A 读图可知,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由南向北增加。图中方框内区域属季风气候,由南向北,受夏季风影响时间变短,雨季变短,降水量减少,从而导致水资源由南向北减少,使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由南向北增加,故选A。
9.C 根据材料可知,水资源紧缺隶属度数值越高,水资源安全状况越差,水资源供应越紧张。降低水资源紧缺隶属度的措施有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跨流域调水和修建水库是开源,节约用水是节流,故选C。
10.C 工业化程度高,城市空气质量并不一定差,如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程度高,但城市空气质量较好;图示能源消耗与城市空气质量呈负相关;据图可知人均GDP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故选C。
11.B 读图可以发现,珠江三角洲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且影响较大,说明珠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中技术研发已经进入到较高水平,工业发展水平高,且污染较小,故B正确。
12.D 据图可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与城市空气质量在不同区域相关性不同,主要是因为不同区域的技术进步程度对资源利用能力与效率作用不同,故D正确。
13.C 图中南极地区气温刷新历史最高值,反映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全球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是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北移;农牧交错带向北移;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该问题会对我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故C正确。
14.B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毁林,其对策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对热带雨林等原始森林的砍伐。
15.答案 (1)3
(2)关系:降水越多,空气质量越好;风力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原因:雨雪能吸附或沉降尘埃,净化空气;风力越大,越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和净化。
(3)避免在空气质量差的时间外出;调整产业结构及布局,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控制机动车污染;加大环境监督和执法力度;加强绿化。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一可看出,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结合材料二可读出泰州市3月空气质量指数较低,空气质量较好。第(2)题,当空气质量指数为0~50时,空气质量为优,结合材料二可看出,20日、27日、28日三天空气质量为优,结合材料三可看出,这三天都有降水,说明降水越多空气质量越好,因为雨雪能吸附或沉降尘埃,净化空气。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风力越大,越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则空气质量越好。第(3)题,应对环境安全问题主要从环境角度和人类社会受损害角度进行分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一课一练,共6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反复性出现的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漫画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属于全球性环境安全问题的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