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6621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66212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66212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后作业题
展开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基础巩固】
(2022·广东)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图为2014-2019年我国进口固体废物量及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2014-2019年我国进口固体废物量及增长率变化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先减后增,2017-2018年减少最快
B.先增后减,2017-2018年减少最慢
C.整体呈减少趋势,2017-2018年减少最快
D.整体呈增加趋势,2017-2018年减少最慢
2.进口固体废物对我国的危害有( )
①加剧环境污染 ②可利用资源减少 ③加快病菌扩散 ④原料成本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我国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的最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就业率上升
B.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C.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D.保护我国生态环境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增长率从2016年开始为负值,所以整体一直是在减少的,其中2017-2018年减少最快。第2题,进口固体废物可能含有一些病菌并且有一些不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加大我们的环境治理压力,加快细菌的扩散;但是其中一些可利用的还是能够增加原料来源,降低原料成本。第3题,全面禁止固体废物会使本行业就业人口减少;进口固体废物能够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是依靠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依靠禁止进口固体废物。
答案:1.C 2.B 3.D
读欧洲西部局部区域图,完成4~5题。
4.若图中P处突然发生原油泄漏,其主要扩散的方向是(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5.原油泄漏对沿线受影响的国家造成直接危害的产业部门最可能是 ( )
A.木材加工工业 B.化工工业
C.采油工业 D.海洋渔业
解析:第4题,石油泄漏后扩散的方向主要受洋流影响,图示地区位于欧洲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原油泄漏后将向东北方向扩散。第5题,石油污染对沿线受影响的国家造成直接危害的产业部门是海洋渔业部门。
答案:4.B 5.D
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几乎100%对回收的废弃物资源进行了利用。读江苏扬州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示意图,完成6~7题。
6.该产业链主要减轻了( )
A.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
B.资源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C.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
D.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7.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效益 B.经济效益
C.环境效益 D.国家间利益
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该产业链拆解的主要是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废旧机电产品、空调、汽车等,减轻了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第7题,从国外输入的废弃物主要是废弃汽车和废旧橡胶轮胎,国外的废弃汽车数量多、价格低,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
答案:6.D 7.B
8.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至今,日本东京大都市圈已构建起以政策形成过程、政策框架结构、政策实施机制为路径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下图示意东京大都市圈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推测东京城市圈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并说明构建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的意义。
解析:东京城市圈经济发达,工业集中,汽车数量多,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燃煤产生的粉尘,机动车尾气排放。从图中可以看出,政策形成过程中,公众、专家学者、工业企业共同合作,形成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政策框架结构中,以法治保障为基础,实现国家法律政策与地方性法规之间的互补;政策实施机制中,以关东地方大气环境对策推进联络会和九都县市青空网络为基础,建立了关东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构,确保东京大都市圈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有效实施。
答案: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燃煤产生的粉尘;机动车尾气排放。 公众、专家学者、工业企业共同合作,形成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以法治保障为基础,实现国家法律政策与地方性法规之间的互补;建立了关东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构,确保东京大都市圈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有效实施。
9.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垃圾围城”已经给中国的城市敲响警钟。2017年年底,中国开始禁止进口生活来源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品、钒渣等4类24种固体废弃物。
(1)分析“洋垃圾”对环境带来的危害。
(2)说明我国停止进口“洋垃圾”的理由。
解析:第(1)题,主要从占用土地资源、污染大气、污染水资源、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等角度分析。第(2)题,我国停止进口“洋垃圾”是鉴于中国的国情及“洋垃圾”的危害。中国近些年经济发展快,国内需处理的垃圾多,环境压力大;“洋垃圾”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加剧环境污染,且“洋垃圾”带有大量细菌和病毒,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危害人体健康;回收加工再销售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答案:(1)“洋垃圾”夹杂物量大,成分复杂,增加了国内环境和健康风险,运输和储存时期可能会产生霉变及重金属泄漏;“洋垃圾”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会污染大气环境,酸浸、水洗废弃物则会危害水体、土壤环境;部分“洋垃圾”没有得到再生利用,其焚烧和填埋造成了额外的环境污染及土地资源占用,加重了环境治理负担;“洋垃圾”流向“散乱污”加工企业集中的地区,污染当地环境,威胁居民健康,使当地面临极高的环境安全风险。
(2)国内垃圾产量多,亟待处理,环境压力大;“洋垃圾”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加剧环境污染,带有大量细菌和病毒,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与扩散,危害人体健康,而我国缺乏处理和处置废弃物的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回收加工再销售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拓展提高】
10.下列四个海域中,若发生同等规模的海上原油泄漏事件,污染程度最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根据海陆轮廓和经纬度对区域进行定位可知,①为波斯湾,②为加勒比海,③为墨西哥湾,④为几内亚湾。波斯湾是比较封闭的海域,水体交换慢,自净能力差。
答案:A
“太平洋垃圾岛”是指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夏威夷州之间的海域上漂浮的垃圾带,以塑料垃圾为主,覆盖面积超过160万平方千米。研究人员还在此发现有大量木质房屋残骸和汽车残骸。据此完成11~12题。
11.木质房屋残骸和汽车残骸最可能源自( )
A.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B.美国夏威夷群岛
C.日本东海岸
D.加拿大西海岸
12.该“垃圾岛”会( )
A.加剧全球变暖
B.增加海洋气象灾害
C.影响洋流流向
D.威胁海洋生物生存
解析:第11题,由材料可知“垃圾岛”位于北太平洋中部,该地带盛行西风,有北太平洋暖流自西向东流经;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地带,为减轻地震灾害,房屋多采用木质,汽车工业发达,汽车残骸较多,因此木质房屋残骸和汽车残骸最可能源自日本东海岸。第12题,“垃圾岛”以塑料垃圾为主,漂浮在海洋表面会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答案:11.C 12.D
13.201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塑战速决”,微塑料的危害已引起全球关注。微塑料粒径从几微米到几毫米,形状多样。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海洋中分布广泛,从近海到大洋、从表层到深海均有发现。下图示意塑料进入海洋后的演变过程。
(1)分析海洋中微塑料的危害。
(2)塑料污染治理已成世界性难题。简述垃圾处理厂处理塑料垃圾面临的困难。
解析:第(1)题,海洋中微塑料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影响海洋生物,进而影响人类。第(2)题,塑料垃圾处理难的原因主要从数量多、处理难、产生二次污染、技术不成熟等角度分析。
答案:(1)体积小,数量大,污染面积广,可吸附有毒污染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被海洋生物摄取后,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
(2)塑料垃圾来源广,类型多,数量大(占地面积广,分拣成本高);燃烧、粉碎或填埋都会造成二次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等);塑料垃圾处理技术尚不成熟,资金投入大。
【挑战创新】
14.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解析:该工程是“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因此对环境的影响主要看该工程导致了哪些改变。原来的问题是“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导致河流及密歇根湖水质污染,该工程建设后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故对密歇根湖的污染减轻,对伊利诺伊河的污染加重,进一步污染密西西比河;同时注意“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会影响水生生物,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答案: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后练习题,共8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当堂检测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