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6 百分数(一)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6 百分数(一)教案及反思,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教学对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策略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对象】六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的起始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单位“1”、分数抽象概念以及分数应用,积累了倍 、比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百分数概念的理解影响着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从而影响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百分数概念本质的理解是本节课,乃至本单元学习的关键。本节课,教材从生活素材引出百分数的概念,帮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百分数广泛的应用来理解其意义。通过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及读 、写,为百分数的应用打下基础。
数的
认识
自然数
小数
分数
数的
运算
整数倍
小数倍
份率
比
百分数的意义与读、写法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
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百分数
【学情分析】
学习习惯
本班学生在数学课上多用探究、合作、自主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及习惯均比较好。为本节课的开展,打下了较丰实的活动基础。
青春期学生对成功或失败均较敏感,乐于表现自己的个性,具有一定质疑精神。
认知发展
六年级学生约12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之间,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在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发展存在较大不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大量接触了百分数,但对其意义及其应用价值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见课前测试分析)
知识结构
已完成分数的抽象认识与实际应用,对单位“1”、分数概念以及分数应用有较好的认识。已积累了分数、倍 、比等知识,为理解百分数概念提供了前提条件。
本班学生能熟练掌握信息化手段辅助学习,初具步具有处理信息和在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计理念】
问题导向理念
问题导向强调将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协作探究理念
协作探究学习实质是基于问题解决活动进行的协同性知识建构,以协作的问题解决动为主线,通过质疑—协作探究—交流分享等环节来解决问题,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念
建构主义理念是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同化”与“顺应”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同化,顺应,再同化,再顺应,循环往复建构起认知结构,使认知结构在循环中不断丰富发展。
【教学策略分析】
1.使用技术手段,在课前、课中、课后分别收集数据,对学情进行分析与诊断,从而灵活调整教学设计及流程,多次重构教学过程,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
2.使用课前小视频提出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这一概念出现的必要性,同时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3.对于百分数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组织学生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收集,课上进行反馈。再通过小组中的交流、质疑、讨论、概括,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核心问题逐渐浮出,并得到解决。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在通过学习小组中的讨论、练习中的个别辅导、对知识的质疑等方式达成学习目标,完成新概念的学习,并与分数等旧概念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体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经历在实际生活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过程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及其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认识百分号,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数学思考
建立数感,对百分数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有所体会,发展抽象思维。
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在对分数与百分数的对比中,体会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及信息素养。
通过小组协作等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问题解决
通过网络平台等多种评价手段,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通过对百分数必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会数学的价值。
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质疑反思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式】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
要突破这一难点,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质疑、观察比较,通过分数的意义等旧知识的回顾等,帮助学生搭建概念理解支架。在生活中丰富的感性材料中,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关键属性——表示两数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设计
附1课前测试
1.一包饼干有12块,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 )包,( )块饼干。
2.年有( )个月,年有( )个月。一年中,大月的月份占( )。一个星期中,休息日是工作日的( )
3.3杯水2个人平均分,每人分得( )杯,每人分得3杯水的( )。
4.请收不同生活场景中的三个百分数,并写出他们表示的意义:
(1)
(2)
(3)
附2课前微视频
足球比赛现场,要点球决定胜负,由谁来罚吗?先出示A\B名队员的历史点球情况,再出示A\B\C\C\E五位队员的情况,如下表:
附 3课中检测请将下面的数填入括号中
50%,12,110%,100%,55%
(1)据统计,国庆长假期间,半数以上的年轻人选择自驾游,占年轻人出游总数的( )
(2)六(1)班同学全订了课外书,也就是全班( )的同学订了课外书。
(3)一条绳子长1米,剪了一半,也就是剪了全长的( ),还剩( )米。
(4)高速公路上,小客车超过了大客车,小客车的行驶速度是大货车速度的( )。
【教学流程设计】
网络平台
完成课前测评
否
是
订正、反思
调整教案
开始
网络平台
评讲课前反馈
网络平台
讨论课前微视频,引入百分数的概念
网络平台
小组讨论,初步认识百分数意义
阅读课本,学习读、写法
完成
课堂小结
结束
网络平台
针对核心问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沟通知识联系
网络平台
完成课中测评题
有疑问
生生质疑、释疑
是
网络平台
巩固练习
无困难
有困难
网络
平台
观看微视频
完成
否
网络
反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的运用 判断
【板书设计】
百分数
读法
写法
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与分数的区别
分数
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表示具体数量
40%、100%、10.1%、120%,……
认识百分数
【课后反思】
1.基于学情的教学过程“变流”,实现精准教与学。
一般的课堂都是按照教师提前设置的流程去开展教学活动,但其实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如果只是按照既定的流程按部就班,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发展的机会与展现个性的机会。忽视学生差异的主要原因还是学情诊断的手段不够及时和准确。本节课,利用网络平台,基于及时、准确的评价与反馈中产生的数据,进行了教学过程的“变流”,实现了精准的教学。
首先,在课前进行诊断时,我发现学生对于准备知识有些不足,与自己预想的有一定差距,特别有三、四个学生,对于分数的意义还不太理解。我就利用课前的休息时间对他们进行了个别的辅导,并在上课时,临时决定再一次讲解了这几题,还请他们回答。这样做,既帮助学生缩小了差异,又给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二次收集数据是在课中诊断。这个环节我布置了几道由浅入深的问题,还推送了一个百分数意义的微课,供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观看,自主辅导。在这次练习中,教与学的过程都发生了“变流”。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微课重学了一次知识,再进行练习。网络平台自动收集学生错题到其本人错题集,并自动推送有针对性的二次练习题,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没有困难的学生则在完成练习后,与标准答案进行了对比,进行了反思。我在学生完成后,发现最后一题有十个左右学生做错。于是没有继续下一个环节。而是与学生一起,重温百分数的意义本质。.
2.基于学情的教学内容重构,实现以生为本的教与学。
当概念作为教材的一个知识点时,教材的编写往往根据知识的结构展示概念发生的顺序。然而,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教材的知识结构会产生冲突,教材的呈现顺序不适合直接作为学生学习的顺序。对于百分数的概念,学生在课前已有一定模糊的认识,通过课前自学,也能了解到百分数的很多相关知识。所以,本节课没有一开始就介绍百分数,而是安排了一个课前问题:选择哪位球员射点球。而且此问题先以两名球员进行比较,学生很快提出利用通分,比较同分母分数的方法。他们选择的公分母是50。此时,我并没有急于要求学生将分母统一为100,因为早已在课前预设到学生会以此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此时,微视频出现了多名球员,再次问学生如何选择。此时,学生才感到非常困难,因为再用通分来比较这么多的数据,他们是不好完成的,即使完成,也需要较多时间。此时,我再抛出:能不能将其分母统一为100呢?
以问题为导向,制造思维的冲突,使百分数的产生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显示出百分数概念的学习价值。而且对于百分数的意义,在学生头脑中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解决百分数与分数的难点,也会有很大帮助。
3.信息技术助力基于非线性教学的理论的课堂网状互动模式,帮助学生发展高阶思维
非线性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它像生活本身一样,永远处于转化与过程之中。本节课中,网络平台的使用,使得知识在课堂中实现了网状交互和流动,课堂内容及交互走向更加多向和立体,为非线性教学的建构与实践提供了可能性条件。
首先,本课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而是先利用了微视频、再利用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还有小组讨论、网络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阅读教材等多种形式生成课堂知识,大大丰富了课堂知识的信息量。课堂知识的表现形式也从传统的口述、笔写,到利用视频、画面等多发媒体展示,更有通过网 络平台进行了问题推送、回答、反馈与评价等,使得有效知识在老师与学生之间能高效、多元地进行流动。
更为重要的是,课堂知识流动的路径呈现出网状的结构。特别是在以下三次学生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开始,学生尝试解决微视频提出的问题,使其初步感受到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知识就开始在师、生之间频繁的流动了。在小组内分享与讨论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百分数素材的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的支撑,每个小组的成果均可以有效上传,在全班进行分享与讨论。小组内部、学生之间,信息和知识通过网络频繁地流动。当学生看完课本,对百分数的知识进行质疑与解惑时,信息在学生之间“震荡”,例如有个学生问:写百分数时,到底是先写数字,还是先写百分号?看上去像是横生枝节,其实这正说明了学生在深入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或是想当然,这也是一种科学精神的体现。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就有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或与之相关的问题,在师生、生生互相问答的过程中,本节课的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就迎刃而解了。整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均变为了知识流动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每个人都成为了知识的生产者、加工者,以及接收者,师生形成了学习的共同体。信息的网状流动,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层次和深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其质疑反思能力、建构知识能力、抽象能力等高阶思维和数学学科素养也悄然得到了培养。
(旧的,与上面比哪个好?:非线性教学理论强调关注教学事件的“歧化”。“歧态”的教学事件为教学的多元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本节课,学生有多次的生生互动,其中有三次是比较深入与完整的。第一次是讨论微视频中呈现的问题,引入百分数的概念。第二次是初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第三次是学生在看完课本后,对百分数的知识进行质疑与解惑。生生互动。特别是最后一次学生互相质疑和解惑,产生了一些我事先都没有想到的答案。比如有个学生问:写百分数时,到底是先写数字,还是先写百分号?看上去像是横生枝节,其实这正说明了学生在深入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或是想当然,这也是一种科学精神的体现。同时,我还没想到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正好是核心问题,或与之相关的问题,在学生互相问答的过程中,本节课的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就迎刃而解了。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质疑反思能力、建构知识能力、抽象能力等高阶思维和数学学科素养也悄然得到了培养。)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资源
复习旧知
(2分钟)
通过网络自动批改和诊断本节课的准备知识。(前测题见附件1)
1.查看网络诊断结果,了解学生的旧知水平及新知原认识。
2.评价在线作业
3.课堂上重点讲解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
4.课前对个别水平差异较大学生进行提前辅导。
1.了解网络评价结果
2.听教师讲解。
1.复习“分数的意义”相关旧知,进行准备知识的查缺补漏。
2.通过大数据诊断,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复习旧知的针对性、同时了解学生对于百分数的“前概念”了解水平,这是对课前作业的回应,同时基于数据进行教学设计,是进行精准教学的基础。
3.关注并尽量改善学生数学学业水平的差异。
网络平台
学习新知
(26分钟)
尝试解决课前微视频提出的问题;点球大战开始了,如果你是主教练,会派哪位队员射点球呢?如果有多名球员选择呢?(视频大纲见附件2),初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
1.倾听学生发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引导学生互相质疑。
3.从学生的方法提炼出:统一标准(分母为100)的比值,更容易比较。从而引入“百分数”的概念。板书课题:认识百分数。
1.提出自己的见解
2.听取其它同学的意见,并质疑。
3.听教师小结
1.课前微视频提出问题,学生尝试用旧知解决问题,很多是用同分母或同分子比较大小,再出示多个分数的比较,使学生感受产生百分数学习的必要性。既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顺利突破了
2.基于“数学味”选择有“生活味”的素材,对生活素材进行数学化加工,为自然展开数学学习和教学提供基础环境。
3.在进行问题解决时,学生需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榞能力及推理能力。
微视频、PPT
丰富素材,提炼百分数的意义。
1.网络平台发布任务,指导学生交流,深入小组中,倾听学生想法。参与小组讨论,在小组内激起质疑等。
2.倾听学生汇报,引导其它学生进行思考和质疑。(特别要讲清是哪两个量的关系。)
3.通过网络平台全面展示的学生素材,进行同一类素材的意义再比较:例如饮料含糖类等。引导学生继续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简便与有效。
4.将学生汇报的素材有选择性地记录在黑板上。进行百分数意义的小结。
5.对课前小测的百分数意义进行提问。
1.小组内交流分享课前收集的百分数,交流其意义,并互相质疑。
2.以小组为单位,将组内同学的百分数素材记录下来,拍照上传
3.通过网络平台查看其它小组的素材,丰富有关百分数的生活经验。
4.倾听其它小组发言或进行汇报,与其它小组同学进行质疑与解惑。
5.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
1.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对数学的学习信心。
2.帮助学生继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丰富学习素材。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看到全班其它小组的讨论结果,有利于学生思想与素材的相互补充,培养不学生质疑反思、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数学素养。
4.通过对课前小测的百分数意义提问,利用课堂自然生成资源进行意义的巩固。
网络平台
阅读课本,巩固意义,学习读法与写法。
1.引导学生看书P82页、83页课文内容。
2.请学生找出他认为重要的地方,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3.提问:课本中用来引入的百分数的意义分别什么?
4.组织学生认识百分号,进行读法、写法的学习。请学生表达要注意的地方。
5.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第1题。
1.认真阅读自学课本,用铅笔划出概念及关键字句,及有疑问的地方。
2.思考后,回答老师问题。
3.学习读法写写法,练习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2.初步巩固百分数的意义,测评个别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
3.学习读法与写法。
网络平台
课本
在质疑中沟通联系,建构知识网络,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组织学生设疑、答疑:看完了课本,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计学生会提出的问题:
(1)百分数就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吗?
(2)百分数为什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百分号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4)学了百分数,最大的作用是什么?
(5)120%是表示什么意思呢?
……
2.针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3.小结以上问题的答案,从形式与意义上让学生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也是一种比,与分数表示份率时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但其不具备分数表示量的那种意义。
1思考后提出疑问。
2.思考并讨论同学提出的疑问,答疑。
3.倾听与质疑老师和同学的发言。
1.通过对核心问题的质疑,沟通百分数、分数、比之间的联系,学生从而自主建构了知识的网络,挖掘到概念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2.在质疑、答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PPT
课本
练习巩固
(10分钟)
课中诊断、反馈学情(见附件3)
1.教师在平台发布诊断题。
2.收集数据,针对错误率集中的题目进行反馈。
3.指导学生完成网络 平台根据学生错题自动推送的同类题。
1完成诊断题,对于不能确定或不会做的题目,可以看有关知识点的微视频,进行再次自学。
2.进行自我反思、订正和质疑。
3.倾听评讲
1.检测学生对百分数概念的深层理解情况。
2.在实际应用中,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基于数据的收集,进行课堂流程的调整。包括学生遇到因难,自己看微视频进行自学。也包括教师的教学安排:如果此项正确率高,则继续进入下一项流程,或正确率低。则组织学生进行质疑与反思,对百分数的意义进行再一次理解。
4.网络平台自动收集学生错题到其本人错题集,并自动推送有针对性的二次练习题,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
网络平台
利用书本第82页第2题,在手写板写百分数,并用一句含百分数的话说明自已写的个数。
1.布置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开始后抄写第2题的十个百分数,可多写。
2.提问:你能用刚学的百分数告诉同学你完成的情况吗?
3.请学生上传书写成果,抽取回答以上问题的学生练习,评价书写及百分数的有关描述。
4.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互相说,互相评。
1.书写百分数,提交。
2.运用百分数向大家描述写的个数。
3.提交作品到网络平台,进行互评。
利用练习中的学生资源,不但练习了写数,而且巩固了百分数的意义,强化了其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与应用意识。
网络平台
课本
课堂小结
(2分钟)
回忆一下本节课是怎样渡过的?你还有哪些问题要提呢?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2.展示从分数到小数,再到百分数的学习过程,揭示数系的扩展,从中提出下节课研究问题,引而不发。
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听讲
促使学生进行反思,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和内化知识。
PPT
作业
布置
课后测评:A\B\C组题(见附件4)
1.发布线上测评。
2.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微课形式)。
1.按自己能力完成A\B\C组题,根据网络平台自动批改功能进行改正与反思。
2.对于有疑问的题目可以向教师求助,也可以观看解题的帮助微视频。
1.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2.继续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3.分层训练,使学生按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使不同学业发展水平的学生均得到发展。
4.学生的辅导更加具有针对性,微课等辅助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按需学习。
5.,网络平台的及时反馈功能,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反思。同时帮助教师了解学情,有利于下节课的备课,提高教学效率。
网络平台
微视频
阅读书本第83页:你知道吗?完成调查报告,并上传至云盘。
布置作业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四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
2.了解十年前与现在中国平均的恩格尔系数。
3.将数据进行对比,完成调查报告。
1.独立阅读课本
2.小组内质疑答疑
3.按要求完成调查报告
4.上传至云盘
1.深化知识的应用
2.拓宽知识面
3.培养学生网络搜索、信息辨别及整理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网络平台
球员
投球次数
投中次数
A
20
13
B
25
15
C
50
31
D
30
15
E
40
25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6 百分数(一)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6 百分数(一)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6 百分数(一)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半壁江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