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练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内煤油液面慢慢升高。“煤油液面升高”时煤油的( )
A.体积变大B.温度降低C.质量变大D.密度变大
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
A.健康成人的体温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厦门市夏季最热的室外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度
3.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常用温度计按用途可分为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
C.液体温度计只能测量液体的温度
D.温度计内径越粗,测量就越准确
4.在本次疫情中,体温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图, 关于该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每次使用后必须用沸水消毒
B.体温计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
C.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1℃
D.若该体温计没有甩就去测小红的体温, 示数显示 38℃,则小红实际体温一定是 38℃
5.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5min时这种物质已全部熔化B.这种物质的沸点是48℃
C.这种物质在BC段吸收了热量D.这种物质在CD段是气态
6.如图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图像(加热装置的功率不变),从图中能得到的信息是错误的是( )
A.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在CD段大
B.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在CD段小
C.该物质的不同状态,其比热容是不同的
D.该物质在B、C两点时温度相同、内能不相同
7.下列各组固体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A.食盐 糖 海波B.蜂蜡 冰 矿石C.铁 松香 沥青D.玻璃 钻石 铜
8.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温度较高处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9.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的“白气”B.清晨花草上出现露珠
C.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D.烧水的锅盖上有水珠
10.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B.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水蒸气在常温下的汽化现象
11.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主要是因为( )
A.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B.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C.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水将热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12.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通过三态变化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海洋和湖泊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B.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
C.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
D.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珠,属于凝华现象
13.对下列诗词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14.《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15.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为 39.5℃
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 70℃
C.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 1.2Hz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级为 70dB-80dB
16.如图所示,是生活物理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时,绘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刚开始计时时,冰的温度为3
B.冰在熔化过程中共花了6min
C.CD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
D.冰在熔化的过程,温度不变,但是要持续吸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8小题)
17.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当温度计内部的液柱静止时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18.一支刻度均匀,但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则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9.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___的。
20.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将活塞向外拉到最大刻度线处,一段时间后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乙醚要___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然后推动活塞,当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观察到会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通过___________方式可以使气体液化。
21.如图所示,试管A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B中,将烧瓶内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时,过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容器B中温度计示数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
22.科学家设想利用激光清理太空垃圾,用大功率激光迎面照射太空垃圾,使其表面金属温度升高,直接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变成气体向前喷出,从而减速变轨,坠入大气层烧毁。
23.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这是_________现象。
24.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罐装饮料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饮料壁上有一些小水珠。
(1)饮料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___________;
(2)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
(3)下面事例与(1)中属同种现象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 B.落到地上的雪化成水
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D.夏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3小题)
25.如图甲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除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图乙是报据实验数据绘制的该固体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用了______min,当温度为50℃时,该物质的状态可能是______;
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D.以上三种情况
(3)图乙中BC段反映出的规律是:晶体熔化过程中,______。
26.(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
(2)下面是小明使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温水温度的操作步骤:
a.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b.用手试一下温水,估计水的温度
c.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d.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温水充分接触一段时间
e.取出温度计
则上述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
(3)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27.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除如图所示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有___________ ;
(2)组装器材时,要按照___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
(3)从开始加热到固体粉末全部熔化,这一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
(4)根据图像和物质状态,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该固体熔化时∶___________。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物质温T/°C
32
38
42
45
47
48
48
48
49
53
56
58
59
物质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态
液态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温度计内的煤油柱会上升,其原因是煤油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煤油的体积变大所致,此时温度升高,煤油受热体积膨胀,质量不变,所以密度减小,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
A.健康成人的体温约为37℃,故A不符合题意;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B不符合题意;
C.厦门市夏季最热的室外温度可达40℃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度约为25℃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
A.液体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电子温度计不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常用温度计按用途可分为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故B正确;
C.液体温度计不仅能测量液体的温度,也可测固体、气体的温度,如测人体温度、空气温度,故C错误;
D.常用液体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温度计内径越细,测量就越准确,故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
A.体温计量程为35~42℃,沸水的温度高于体温计的最大测量值,用沸水消毒会损坏,故A错误;
B.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体温计读数时能离开人体,故B错误;
C.体温计一大格表示1℃,里面分为10小格,故其分度值为0.1℃,故C错误;
D.用没甩的体温计测另一个人的体温时,如果被测者的体温低于原来的示数,体温计中液柱不会自动下降回到玻璃泡内;如果被测者的体温高于原来的示数,则体温计中液柱会上升,测得的体温值是准确的,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37.8℃,该体温计没有甩就去测小红的体温, 示数显示 38℃,高于原来的示数,所以小红实际的体温等于38℃,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AB.由图像知,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增长,先升高再不变后又升高,说明该物质是晶体,随时间的增长,温度不变的一段为熔化过程,5min时开始熔化,对应的温度为该种物质的熔点,因此该物质熔点为48℃,故AB错误;
CD.该物质在AB段还没有熔化,是固态,BC段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吸热温度不变,CD段熔化已经完成,是液态,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
ABC.由,可得,AB段和CD段物质的质量m,由图像可知,时间相同,都是1min,升高的温度不相同,升高温度之比为2∶1,所以吸收的热量之比为,从而计算得比热容之比为,则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小于CD段的比热容,故A错误,符合题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B、C两点温度虽然相同,但加热的时间不一样吸收热量不一样,加热时间长,吸收热量多,内能大,故C点的内能比B点内能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7.B
【详解】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A.糖属于非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蜂蜡 冰 矿石都属于晶体,故B符合题意;
C.松香、沥青属于非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
D.玻璃属于非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
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这是雪糕周围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来源于空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而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实为小水珠,是碗里蒸发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
A.烧水时壶嘴冒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不符合题意;
B.清晨花草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D.烧水的锅盖上有水珠,是因为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
A.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故B正确;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C错误;
D.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吸热,使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B。
11.A
【详解】
纸的燃点大约是180℃左右,而水在100℃时沸腾。当纸盒里面装了水,用火焰加热纸杯底部时,纸盒吸热升温,并迅速把热量传递给水,当纸盒里的水吸热升温至沸点时,水开始沸腾。这时,继续加热纸盒,水温却不再升高,纸盒的温度也不再升高,就不会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只要纸盒中有水,纸就不能达到燃点而燃烧了。
故选A。
12.A
【详解】
A.海水吸热使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
BC.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中,当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故BC错误;
D.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变成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小冰珠,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13.C
【详解】
AD.露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液化成的小水珠,液化过程放出热量,故AD错误;
BC.雪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放出热量,故B错误;C正确。
故选C。
14.C
【详解】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错误;
B.雪是高空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正确;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15.C
【详解】
A.人的正常体温为37°C左右,故A不合实际;
B.人的体温是37℃,人洗澡时用的水比人的体温略高,所以40°C左右较为适宜,故B不合实际;
C.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即心率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故C合实际;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级为30dB-40dB,故D不合实际。
故选C。
16.D
【详解】
由图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是晶体,其熔点是0;
A.从图中可知,刚开始计时时,冰的温度为,故A错误;
B.从第2min末开始熔化,到6min末结束,熔化过程用了4min,故B错误;
C.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熔化完成,处于液态,故C错误;
D.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要不断吸热,熔化结束后,如果持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开始上升,故D正确。
故选D。
17.液体的热胀冷缩 -11 ℃
【详解】
当被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温度计内的液体的体积就会发生变化,通过其体积的变化就能显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从图中看,刻度数值离0刻度越远,数值越大,所以,该数值显示的是零下的温度数值。故现在温度计的示数是:-11 ℃。
18.1.09℃ 4℃
【详解】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19.晶体 非晶体 相同
【详解】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20.汽化 吸 压缩体积
【详解】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将活塞向外拉,一段时间后注射器里的液态消失,是因为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乙醚要吸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然后推动活塞,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又变成了液态,这表明用压缩体积的方式可以使气体液化。
21.变大 液化放热
【详解】
[烧瓶中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进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B中,试管A的温度也比较低,通入试管A中的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试管壁上;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冷水吸收热量后温度会升高,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变大。
22.升华
【详解】
用大功率激光迎面照射太空垃圾,使其表面金属温度升高,金属固体直接变为气体,为升华现象。
23.液化 汽化 液化 凝华
【详解】
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当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水受热会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再遇冷而液化成小水滴,即为“白气”。
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是由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凝华现象。
24.液化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
【详解】
(1)饮料壁上有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壁液化成的小水珠。
(2)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饮料壁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纸杯上。
(3)A.固态的冰块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固态的雪化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的冰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河面出现的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变为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5.秒表 见解析 晶体 8 D 见解析
【详解】
(1)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实验中,需要记录时间,所以还需要的器材是秒表。
因为水温远低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还可以使试管的受热面积更大更均匀,所以采用水浴加热法的好处是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
(2)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到达50℃后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说明该物质的熔点是50℃,有固定的熔点说明该物质是晶体。
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是
t=15min−7min=8min
当温度为50℃时,该物质可能刚达到熔点还没来得及熔化,此时为固态,该物质也可能为固液共存状态,也可能刚刚熔化完成温度没来得及升高,此时为液态,故选D。
(3)图乙中BC段,该物质温度没有变化,反映出的规律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6.液体热胀冷缩 badce 14 -22
【详解】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一般装有酒精或煤油,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时,应先估测被热水的温度,再选择量程大于而接近被热水温度的温度计,随后将温度计与热水接触几分钟,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没在热水中,温度的玻璃泡不能与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接触,等温度计液柱稳定后读取温度的示数,最后将温度计从热水中取出。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adce。
(3)甲乙两温度计的分度值都为1℃,甲在零上,示数为14℃,乙在零下,示数为-22℃。
27.秒表 自下而上
继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详解】
(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中需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秒表测量时间,所以除如图所示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有秒表。
(2)组装器材时,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先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是为了在实验中保证酒精灯用外焰加热。
(3)根据表中数据用描点连线的方法在图乙的坐标纸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4)根据图像和物质状态可知,该物质在6到8分钟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且温度保持不变,故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该固体熔化时,继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下册5.4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达标测试,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分析简答题,实验探究题,阅读与理解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