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拓展提升(2)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1.产生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烧水时壶口附近的“白气” B.夏天教室洒水降温C.冬天的菜窖放桶水防止蔬菜冻坏 D.秋天的早晨有浓雾2.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 B.夏天,剥去冰棒纸看到“白气”C.深秋,草木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3.关于下列物态变化及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A.冰雪消融是液化吸热 B.露珠形成是熔化吸热C.大雾散去是液化放热 D.雾凇形成是凝华放热4.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B.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融化吸热C.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5.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晶体B.在EF段,该物质不放热C.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D.在13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6.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B.春天,冰雪消融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D.冰箱冷冻室的内壁结霜7.下列自然现象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寒冬屋瓦上霜的形成 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早春河面上冰的消融8.秦准绿柳居的素食远近闻名。2020 年 1 月,“绿柳居素食烹制技艺”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下列关于绿柳居美食的说法中的错误是( )A. 绿柳素菜包上冒出的热气是液化形成的B. 吃大煮干丝时,吹气可以加快水蒸发吸热C. 利用水蒸气液化放热,将绿柳蒸饺蒸熟D. 制作糖芋苗时,汤汁沸腾后,加大火力可以提高汤汁的沸点9.使用温度计测温度时,当温度计中的液柱变长时,始终保持不变的是液柱的( )A.体积 B.质量 C.温度 D.以上都不对10.下列自然现象主要由于凝华产生的是( )A.雨 B.雪 C.露 D.雾11.将两个空的塑料瓶装满水和盐水,拧紧瓶盖后后放到冰箱的冷冻室里,第二天取出静置一会后观察发现,原先装水的瓶子里面成了固态的冰,瓶子外面是液态的小水珠,而原先装盐水的瓶子里面仍然是液态的盐水,但瓶子外面却结了一层白色的霜。针对这一有趣的现象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装水的瓶子结冰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装水瓶子外壁出现的小水珠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盐水没有结冰是因为加了盐之后降低了水的凝固点D.盐水外壁出现固态的霜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12.下列现象中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1)冰棒融化(2)湿衣服晾干(3)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白气”(4)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原本干燥的眼镜片上出现一层雾水。A.(1)(2) B.(2)(3) C.(3)(4) D.(1)(4)13.如图所示是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获得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该固体是晶体B.该固体的沸点是80℃C.该物体在CD段是气态D.80℃的该物体一定是液态14.我国已多次发射“神州”飞船,当飞船从太空回到地球时,外壳与空气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在飞船外壳上涂有一层特殊材料,能防止飞船外壳温度过高,其原理是( )A.材料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 B.材料不导热使温度不升高C.材料升华放热使温度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二、填空题15.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色雾气”产生,其中以、两位置有一处“雾气”较浓。其中______(选填“”或“”)处雾气较浓。在白雾较浓的地方点燃盏酒精灯,观察到酒精灯上方的“雾气”马上消失了,请解释原因:______。16.家用电冰箱是一个良好的制冷工具:(1)用电冰箱制作的冻豆腐解冻后,和普通豆腐相比较,“冻豆腐”内部多了很多小孔(如图甲所示),形成小孔的原因是原豆腐中的水在冷冻室中先 _____ 后 ____ 而形成的(选填物质变化名称);(2)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量程为-20~100℃,活动中若冰箱冷冻室某测量点的温度为-10℃,则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的位置大致上在图乙中所示的 ___ (A/B/C)位置;17.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物质水银酒精甲苯铅奈熔点/℃-38.8-117-9532880.5沸点/℃35778.51111740218(1)-80℃时酒精呈______态;(2)铅在328℃时呈______态;(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制成的;若要测量铅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做测温物质。18.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关于碘锤加热方式,一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2℃,所以选择_______(将碘锤放在热水中/用酒精灯加热)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容易出现________现象。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利于碘_______(放/吸)热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19.洗澡时在水中不冷,而刚上岸后,若有风吹过时,觉得很冷,这是因为人出水后,风吹过时,_____了身上水的蒸发,水蒸发需要____热量,所以觉得很冷;这是一种____现象。 三、简答题20.冬天,对着手吹气时,会感到手冷;对着手呵气时,会感到暖和。为什么?21.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却擦不干,但是在桌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自己也会变干,请你解释上述现象.22.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 ,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为 ,用它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示数为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多少?23.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气温较高的世博园区内许多区域都安装了环保节能空调-喷雾降温装置,喷雾装置采用物理的方式,以水为原料,利用高压,将其以较高的速度输送到喷嘴,撞击喷嘴中的撞针后形成直径4微米左右的雾滴。请简述此类喷雾降温的原理;24.某地钢铁厂液氧塔在夏天发生泄漏,消防人员赶赴现场时,发现泄漏点周围“雪花飘飘”,请解释这一现象.
参考答案1.B【详解】A.白气是因为壶口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B.夏天教室洒水,水蒸发吸热,从而使教室的温度降低,故B符合题意;C.冬天的菜窖放桶水,水凝固放热,使菜窖中的温度不会太低,从而防止蔬菜冻坏,故C不符合题意;D.雾是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液化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D【详解】A.河面结冰是水凝固为冰的过程,此过程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纸液化形成的,此过程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此过程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升华为水蒸气的过程,此过程吸热,故D符合题意。故选D。3.D【详解】A.冰雪消融是熔化吸热,故A错误;B.露珠形成是液化放热,故B错误;C.大雾散去是汽化吸热,故C错误;D.雾凇形成是凝华放热,故D正确。故选D。4.B【详解】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具有致冷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吸热发生升华现象,故B错误,符合题意;C.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室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热发生了凝华,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凝固是放热过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5.B【详解】A.该物质熔化时温度不变,所以它是晶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EF段,该物质正在凝固,此过程它的温度不变,但是要继续向外放热,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凝固时温度不变,所对温度为45℃,所以它的凝固点是45℃,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13min时,该物质正在凝固,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6.A【详解】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白气是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春天,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体,故是熔化,故B不符合题意;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冰直接变为了水蒸气,故是升华,故C不符合题意;D.冰箱冷冻室的内壁结霜,是水蒸气变为固态的霜,故是凝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D【详解】A.寒冬屋瓦上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 C.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D.早春河面上冰的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D符合题意。故选D。8.D【详解】A.绿柳素菜包上冒出的热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对着较热的物体吹气,是通过加快物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来加快水的蒸发吸热,能够更快降低物体的温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蒸绿柳蒸饺时,是利用水蒸气将其蒸熟的,因为水蒸气在液化放出热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汤汁沸腾后,其温度会保持不变,所以加大火力不能提高汤汁的沸点,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9.B【详解】A.当温度计中的液柱变长时,是由于温度升高,液体热胀冷缩,故液体的体积变大,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温度计内的液体所含的物质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小,故质量不变,且质量也与温度无关,故B符合题意;C.当温度计中的液柱变长时,是由于温度升高,故C不符合题意;D.B是正确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B【详解】A.雨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雪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固体小冰晶,故B符合题意;CD.露和雾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B【详解】A.装水的瓶子结冰由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A合理,不符合题意;B.装水瓶子温度很低,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B不合理,符合题意;C.盐水没有结冰是因为加了盐之后降低了水的凝固点;故C合理,不符合题意;D.盐水瓶外壁出现固态的霜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是凝华现象,故D合理,不符合题意。故选B。12.A【详解】冰棒融化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衣服晾干,是汽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壶嘴的白气是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眼镜片上的雾水是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A【详解】AB.如图,该物质在BC段吸热但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故A正确,B错误;CD.晶体在AB段还没有熔化,是固态,BC段是熔化过程,CD段熔化完成处于液态,80℃是处于熔点温度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故CD错误。故选A。14.A【详解】因为是“防止温度过高”,所以材料发生的物态变化应该能起到吸热降温的作用,又因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5. 小水滴从酒精灯火焰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 【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详解】[1]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壶嘴处温度较高,不会发生液化现象,也就不会出现“白气”,所以处较浓。[2]在白雾较浓的地方点燃盏酒精灯,小水滴从酒精灯火焰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会观察到酒精灯上方的“雾气”马上消失了。16.凝固 熔化 B 【详解】(1)[1][2]豆腐有很多水分,放入冰箱水受冷就会凝固,水凝固时体积要变大;拿出来,凝固的小冰晶要熔化,体积减小,所以,冻豆腐上有很多小孔。(2)[3]根据图示温度计刻度,可知分度值为1℃,由此可以确定-10℃大致应该在B位置。17.液 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 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水银 【详解】(1)[1]酒精的熔点为-117℃,故-80℃时酒精呈液态。(2)[2]铅的熔点为328℃,铅在328℃时可能呈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3)[3][4]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铅的熔点为328℃,酒精沸点为78.5℃、甲苯沸点为111℃,奈的沸点是218℃,都低于铅的熔点,水银沸点为357℃高于铅的熔点,表中几种液体只有水银在328℃还是液态,所以若要测量铅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水银做测温物质。18.将碘锤放在热水中 熔化 放 凝华 【详解】[1][2]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如果用酒精灯加热,碘会发生熔化现象,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用热水加热是为了防止碘发生熔化,能够更好的使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3][4]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便于碘遇冷放热凝华成碘颗粒。19.加快 吸收 汽化 【详解】[1][2][3]人出水后,有风吹来时,空气的流速加快,使身上的水蒸发加快,而蒸发吸热,使人体的温度下降,所以人会觉得很冷;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20.冬天,对着手吹气时,加快了手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使手的温度降低,所以手感到冷;对着手呵气时,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后,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是放热的,使手温度升高,所以手感到暖和。【解析】冬天,对着手吹气时,吹出气体速度快,加快了手上汗液的蒸发,而蒸发是吸热过程,所以手的温度降低,会感觉到冷;对着手呵气时,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速度慢,遇到冷的手后,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是放热过程,所以手的温度会升高,手会感到暖和。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汽化和液化的特点,要求学生根据热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2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鸡蛋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鸡蛋上.因此鸡蛋便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因为鸡蛋的温度仍很低,不断有水蒸气液化,因此擦不干.当鸡蛋温度升高后不再有水蒸气液化,小水滴汽化(蒸发)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因此鸡蛋变干了.【解析】试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温度较低;②降低温度是气体液化的一种方式.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鸡蛋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鸡蛋上.因此鸡蛋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因为鸡蛋的温度仍很低,不断有水蒸气液化,因此擦不干.当鸡蛋温度升高后不再有水蒸气液化,小水滴汽化(蒸发)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因此鸡蛋变干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现象,以及蒸发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2.20【详解】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正式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题意知道,从0℃到100℃对应个刻度数是:103-(-2)=105,即该温度计上,每格表示的温度是:℃所以,根据题意知道,当该温度计示数为时,对应的温度应该是:(19+2)×0.9524℃≈20.00℃答: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20.00℃.23.见解析【详解】喷雾降温主要是利用了以下几点:①水滴在变成4微米的雾滴的过程中,表面积增大了,易于水分子与外界交换热量,易于蒸发;②水滴的体积变小了,质量变轻,易于随空气对流,被风带走,带走热量。24.见解析所示【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详解】泄漏的液氧在常温下汽化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雪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北师大版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