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教案01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教案02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教案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教案,共22页。

    一、物态变化 温度
    第一课时 物态变化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①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②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③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大量不同状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②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③通过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了解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3)素养目标:①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感受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②通过参与数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物质存在状态、特征及变化 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任务一:物质存在的状态 
    观察一组图片:晶莹剔透的冰雕、飞流而下的瀑布、古老的蒸汽机 
    思考讨论:这三幅图有什么联系?作为一组图片我们希望对比什么?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情景二:物体分类比赛  第一组:(男生做) 
    矿泉水、光盘、酒精、铅球、氟、醋、水、气球中的氢气、牛奶、肥皂、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哈出的“白气”、针管、可口可乐、薯条、水银、瓶中的氯气 
    第二组:(女生做) 
    洗发液、抹布、充气的救生图、食盐、感冒冲剂、露珠、川贝枇杷露、冰棍、水银、煤气罐、食用油、篮球、自行车轮胎 
    问题:1、将所有物质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依据 
    2、固、液、气的不同特征是什么? 任务二:物态变化  
    实验:化冰(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冰块) 提示:认真观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酒精灯 问题:化冰实验说明了什么? 
    提示: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_____。 
    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交流:列举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事例。 
    任务三:解释物质三态的特征和发生物态变化的原因: 
    观看动画模拟,建立微观模型的概念,通过自学课本讨论交流完成任务。 
    1、物质由_________组成。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力和_____________力。 3、分子间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4、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问题:1、当物质处于固态、液态、气态时,分子间的距离及分子的运动情况如何? 2、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的剧然程度及分子间的距离会发生如何变化。
     二、自我检测 
    1、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 
    2、固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液体没有________却有一定的_________,气体既没有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 
    3、自然界中物体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出三个物态变化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属于液态的是(  )  
    A、冰  B、铁钉  C、树木  D、啤酒 
    6、下列现象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钢块轧制钢板    B、木头制成课桌 C、冰糕化成糖水    D、生米煮成熟饭 
    三、系统总结 
    李节课学到的知识主要有哪些?知识间存在哪些联系?学习这些知识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四、课后反思 
    学习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你准备如何解决?哪些同学的表现值得学习


    第二课时 温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单位,摄氏温度的判定标准。
    (2)掌握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的转换、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异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温度计的构造,通过练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及情景互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等社会问题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
    理解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的转换。
    【教学方法】
    观察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吃冷饮降温、生火取暖等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引导学生讨论。
    【过渡】同学们,看到这几张图片,大家有什么疑问吗?我们知冷知热都和什么有关呢?
    二、新课学习
    (一)温度和温度计
    【过渡】近20年来,全球气候已明显变暖,按照目前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长情况,在未来20年,全球温度每10年将升高0.2℃,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将为人类生活带来许多方面的影响,如课本图3—47所示。
    那么,这里所说的温度升高是怎样判定的呢?怎样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呢?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活动】我们按照课本图4—2来做个小实验。
    给大家准备3个盛有水的烧杯,里面分别为冷水、温水和热水,现在我们选一位同学按照活动1的方法来试一试。
    当我们两手分别感受冷水和热水后,再同时感受温水时两手的感觉不同。这表明,单凭感觉判断冷热是不可靠的。那么我要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该怎么办呢?
    这将使用到温度的测量仪器——温度计。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汞、酒精或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活动】课堂准备常用温度计数支,分别发放于学生手中,带领他他们小心仔细的观察温度计的构造。
    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首先制定了温度计的分度方法,故被称为摄氏温标,单位符号为℃,如课本图4—4。
    摄氏温度的判定标准: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纯水沸腾是的温度:100℃。
    温度的写法:10摄氏度写作10℃,零下(负)5摄氏度写作-5℃。
    【交流】了解一下课本87页温度阶梯中的常识。
    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其中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标,由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开尔文勋爵)创立:以-273℃作为起点——绝对零度;单位:开尔文(K),1K=1℃。绝对零度是物质低温的极限值。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T=273+t,如课本图4—5。
    有些国家采用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首创的华氏温标,单位:“华氏度”,表示为“F”,tF=32+9/5t
    【提问】大家认为沸腾的水与油谁的温度更高?试着说一说。
    【答案】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大,故沸腾的油温度更高。
    【知识巩固】
    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一样大,但玻璃管的内径不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它们的水银柱上升高度和示数分别是( C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们的温度示数不同
    C.内径细的升得高,它们的温度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们的温度示数相同
    【过渡】现在我们对温度有了大致了解,那么我们该如何使用它呢?
    (二)温度计的使用
    【交流】同学们先观察一下活动3的内容,思考一下为何课本图4—6中b、c、d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给你一根温度计,你该怎样使用它呢?
    【活动】课堂上请同学们分别用手估测和测量热水、温水和冷水的温度,并填入课本85页的表中。
    温度计使用时,应该: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提问】那么怎样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呢,它和普通温度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有什么异同?
    体温计又称"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的工作物质是水银。体温计也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缩口,使用前应该甩一甩!
    类别
    构造
    量程
    分度值
    用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可离开人体读数;用前甩一甩
    温度计

    -20~100℃
    1℃
    不能开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提示】
    测体温前,应先用酒精对体温计消毒,使用时要防止体温计破损,一般在腋下测量体温。
    【拓展】了解几种不同的温度计,如课本图4-8~10。
    【知识巩固】
    用一只读数是“39.5℃”的体温计去测一正常人的体温,测量前没有甩温度计,若当时的气温是18℃,测量后体温计的读数为( B )
    A.37℃ B.39.5℃ C.18℃ D.36.8℃
    【议一议】
    人们常用的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热胀冷缩______的性质制成的,若在红色的玻璃泡上包上潮湿的酒精棉球,过一会儿其示数会____下降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三、课堂练习:
    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B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2.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5℃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上升经过“28℃”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 C )
    A. 房间里的温度
    B.热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无法判断
    3.用一支原来示数是38℃的体温计,未经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这人体温为36.5℃,则该体温计的读数为( );然后再去测量一个发高烧的患者,他的体温是39.1℃,则这时体温计的读数为( C )
    A.36.5℃、39.1℃
    B.36.5℃、36.5℃
    C.38℃、39.1℃
    D.38℃、38℃

    课堂小结:
    【师生交流】通过这节课,谈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总结】
    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摄氏度(℃)
    温 度 工作原理:液体热胀冷缩

    测量工具-温度计 使用做到:会认、会放、会读
    温度计
    分类
    体温计

    二、熔化和凝固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素养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探究冰、石蜡的熔化特点”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晶体熔化或凝固时,虽然伴随有热的得失,但是温度不变。受初中学生知识冰平的限制,学生较难理解。另外,还应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
    【教具】:铁架台、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碎冰块、松香、温度计、蜡烛、冰棒、秒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 问题:(1)回答汽化、液化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
    (2)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2、 活动一
    (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冰。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
    二、新课教学: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学生举例:
    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冰;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冰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冰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冰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二)、探究冰熔化的特点
    提出问题:冰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猜想与假设:
    (1)冰熔化( ) 一定的温度[有/没有]
    (2)冰熔化时温度 (升高/降低/不变)
    设计实验: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98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回答实验步骤:
    如图4-47把碎冰块放入烧杯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的变化,直到冰熔化后5min为止。
    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分工,一位学生看时间,一位学生读温度计的示数,一位学生观察物质状态,并把实验结果及时填入表格中。教师巡回指导,控制实验时间。
    分析与论证: 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在图4-28画出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不同线段中冰是吸热还是放热?温度如何变化?处于什么状态?完成填空:
    结论: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0℃,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升高。
    评估:
    (三)、探究石蜡熔化的特点
    1、实验:如图4-27把石蜡碾碎后放入烧杯中,在石蜡中插入温度计,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石蜡状态的变化,直到松香全部熔化后5min为止。
    2、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在图4-30画出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不同线段中石蜡是吸热还是放热?温度如何变化?处于什么状态?
    3、结论:石蜡在熔化全过程中,温度上升
    (四)、观察石蜡的凝固过程
    把装置中的烧杯和酒精灯移去,观察试管中的石蜡从液态变成固态
    (五)、小结:冰和石蜡熔化和凝固有什么不同点。
    1、 冰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石蜡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
    2 、图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3、会查熔点表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5、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熔化、凝固对人类有利也有弊,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探究冰、石蜡的熔化特点”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晶体熔化或凝固时,虽然伴随有热的得失,但是温度不变。受初中学生知识冰平的限制,学生较难理解。另外,还应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冰和石蜡熔化和凝固有什么不同点。
    二、新课教学:
    (一)、晶体
    .1、冰的熔化曲线的分析:(教师选择一个组的熔化曲线,请该组同学画在黑板上)
      讲述:其他各组的曲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状如图所示。我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B、BC和CD三段,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冰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答: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冰是固态,温度升高)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冰开始熔化?(答:B点)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冰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冰加热?(答: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冰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冰的温度保持在0℃左右不变。此时仍在继续对冰加热,即冰仍在吸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冰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答:冰的状态是液态,冰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冰的温度升高)
    (5)、像冰那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2、熔点
      讲述:除了冰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与冰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只是熔化时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已。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物质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纯冰的熔点是48 ℃。我们实验用的冰不纯,熔点低于0℃。
    3.凝固曲线
      教师:如果让熔化了的冰冷却,记下液态冰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下图的形状。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1)DE段。冰是____态,____热(填"吸"或"放"),温度______。
      (2)EF段。冰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
      (3)FG段。冰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
      教师: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二)、.学生练习
      (1)读物质的熔点表。请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教师读一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教师:钨的熔点是3 140 ℃。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 140 ℃不变。
    (学生模仿教师读几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2)学生回答
    ①温度是70 ℃的萘是____态。 ②冰在-5 ℃时是____态。
    ③铁、铜、铝在常温下是____态。 ④冰银在-30 ℃时是____态。 
    ⑤酒精在-100 ℃时是____态。 ⑥锡在232 ℃时是____态。
    ⑦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到-52.3℃,应选用冰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应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在-52.3 ℃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冰银的凝固点是-39 ℃,在气温低于-39 ℃时,冰银的固态的。所以冰银温度计在冬季的漠河无法工作。)
    (三)、.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讲述:现在请大家结合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听一段冰的自白,并回答问题。
    “我叫冰,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0 ℃。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0℃,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学生讨论并回答)
    48℃既是冰熔点也是它的凝固点。此时冰是熔化还是凝固,关键要看冰是吸热还是放热。固态冰在温度到达熔点时,吸热则熔化。液态冰在温度到这一温度时,放热则凝固。所以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四)、非晶体
     1、讲述:物质除了晶体还有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等属于非晶体。   
    2、请一个组把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画在黑板上。
    从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可知,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跟晶体不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石蜡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固态石蜡由硬变软,然后再变为液态。凝固时放热,石蜡由液态变为粘稠,然后由软变硬,形成固态。
    三、归纳总结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有明显的区别: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这个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但是不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吸热,凝固时都放热。所以,晶体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
     2.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冰冰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 ℃?(学生思考并回答)
    冰冰混合物中有冰又有冰,冰和冰的物态变化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毕,冰熔化时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另一种可能是尚未凝固完毕,温度也应保持在凝固不变。所以冰冰混合处于热平衡状态,温度为0 ℃。
    (2)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学生思考并回答)
    雪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0 ℃不变,但是要吸热。雪从空气中吸热,气温下降,所以化雪时更冷。
    3.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冰,可以利用冰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 ℃~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冰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四、信息浏览;液晶
    五、作业布置:课本101---102页1、2、3、4













    熔化和凝固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
    达到熔点
    熔化 晶体 吸收热量
    熔化时温度不变

    非晶体 吸收热量
    熔化时温度升高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晶体 达到凝固点
    放出热量
    凝固时温度不变

    非晶体 放出热量
    凝固时温度下降




















    反思:
    1. 教学难点是晶体熔化或凝固时,虽然伴随有热的得失,但是温度不变。受初中学生知识冰平的限制,教师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解,只要通过学生实验,观察现象,从事实出发,学生能记住这一事实即可。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做好学生实验。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冰的纯度尽可能高。二是对冰开始加热时,不要用温冰,温冰会使试管内靠管壁的冰先熔化,而中央部分的冰的温度还没有达到0℃。三是搅拌要及时、不停顿。由于冰是粉末状,导热性能差,只有不停搅拌才可望实验成功。
      
    三、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的3种状态间的相互转化,理解汽化、液化。
    (2)掌握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特点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了解沸腾现象。
    2.能力目标
    探究水沸腾的特点,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素养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物质不同状态间的相互转化现象,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教学方法】
    观察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放一些常见的物质状态转化现象,如干手器干手、玻璃上起白雾、小狗夏天伸舌头散热等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该怎么解释,引导学生讨论。
    【过渡】戴眼镜的同学,你们注意过,冬天戴着眼镜喝热水或者吃热饭的时候镜片的变化吗?镜片变得朦胧是为何?
    二、新课学习
    水在不同温度下有固态、液态或气态3种状态。固态、液态或气态是自然界物质的3种常见状态,同一物质的3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过渡】铁锭高温会变为铁水,火山爆发岩石变为岩浆等。各种物态间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特点?
    (一)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
    汽化:物理学中,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汽化包括蒸发与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如:吹风机吹干头发,打开酒瓶盖子会闻到酒精味,洗完手可用干手机吹干,拖地后地面的水会不见等。
    【活动】我们来讨论课本活动1的内容:老师今天上课时带来一块湿毛巾,请大家想一想怎样使毛巾尽快变干?我们课堂上用湿毛巾做个验证。
    请大家讨论后填下表:
    方法
    原因
    放在太阳下晒
    提高液体的温度
    将毛巾完全展开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吹风
    加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
    通过实验发现:相同条件下,毛巾在阳光下、摊开和吹风时干的更快。
    【总结】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提问】现在农村地区为了节约用水,常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有什么好处?试着说一说。
    【知识巩固】
    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凉,这是因为( C )
    A.水的温度比气温高得多
    B.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
    C.人身上的水蒸发时从身体表面吸收了热量
    D.这是人体的一种错觉
    【过渡】烧水时,每当水沸腾,总会咕嘟咕嘟地冒泡,这也属于汽化现象吗?它和蒸发有何不同?
    (二)探究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
    我们来预习一下活动2中的内容,然后如课本图4—15进行实验探究。
    【活动】准备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水、温度计、火柴、计时器等。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水温升接近80℃时开始记,每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再继续观察5分钟,观察水沸腾时发生的现象,特别是水中气泡的多少、大小、位置的变化。
    最后整理得到的数据,并绘制“温度—时间”图、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变。
    【总结】沸腾:物理学中,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了解课本90页表中几种液体的沸点。总结沸腾与蒸发的异同点。

    蒸发
    沸腾

    发生地点
    仅在表面
    内部和表面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只在一定温度(沸点)时发生
    汽化速度
    缓慢的汽化
    剧烈的汽化

    由液态变为气态
    【提问】汽化的两种形式是什么?
    【知识巩固】
    关于水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沸腾水的温度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
    B.无论什么条件下,水沸腾的温度一定是100℃
    C.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D.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会升高
    【过渡】用水壶烧水时,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在炎热的夏天,打开冰箱门也会出现“白气”,这两种“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三)液化
    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液化:物理学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交流】我们拿一干净玻璃片,倒置在沸腾的白气上方,可以发现,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凝结成了小水珠,我们平时烧水看到的“白气”就是这些小水珠形成的。
    水蒸气遇冷,降低到一定温度时,就会液化为液态的水;如:夏天吃的冰棒(课本图4-18)、冰箱开门都会冒“白气”。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会液化;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气体也能液化;如生活中的液化石油气。液化可以缩小气体体积,方便贮藏和运输。
    【过渡】通过活动2我们知道,液体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变,这说明液体沸腾变为气体时需要吸收热量。那么,蒸发时是否也需要吸收热量呢?
    (四)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活动】a、我们用酒精棉球擦一擦手面,会感觉到凉凉的。
    b、按照课本活动4观察液化放热实验,第一次测量的容器B中的水温与第二次的不同,这说明什么?
    a中得出酒精从手背表面蒸发带走了热量,所以手背会变凉。同沸腾一样,蒸发也需要吸收热量,2010年世博会时采用喷雾降温降低室外休息区温度就是这个道理,如课本图4-19;还有天冷时同学们下水洗澡,上岸时觉得冷,夏天小狗会伸长舌头散也是这个道理。
    实验b中我们发现第二次测量的容器B中的水温高于第一次的结果,说明水蒸气在试管A中液化放出了热量,所以容器B中水温升高。气体在液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如有些企业的食堂利用蒸汽做饭,天下雨时变得闷热。
    【总结】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都需吸热;气体液化时会放出热量;环境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
    【知识巩固】
    我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用的液体氢氧燃料,采用的原理是( C )
    A. 蒸发吸热
    B.热胀冷缩
    C.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
    D.液化放热
    【议一议】
    寒冷的冬天小刚坐在车窗封闭的爸爸的车里,发现挡风玻璃内侧由于___液化_____出现了“白雾”,于是他叫爸爸打开车内空调,“白雾”由于发生____汽化____很快就会消失(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课堂练习:
    1.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D )
    A.加在饮料中冰块会逐渐变小
    B.冰棍周围经常会看到“白气”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D.太阳出来后花草上的露珠不见了
    2.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还与( A )
    A.液面的气压大小有关
    B.大气压的大小有关
    C.加热的火焰大小有关
    D.加热的时间长短有关
    3.在“研究水沸腾”实验时能观察到的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B )
    A.开始加热时杯底及侧壁上生成许多小气泡
    B.开始加热就有气泡不断地产生
    C.沸腾前杯底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体积逐渐变小
    D.沸腾时杯底气泡迅速上升,并且体积增大,到达水面,气泡破裂


    课堂小结:
    【师生交流】通过这节课,谈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总结】
    1、同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汽化:物理学中,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3、汽化的2种方式:蒸发、沸腾
    4、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5、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表面积的大小、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
    6、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液化:物理学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四、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升华与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了解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现象,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现象分析、推断,确认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具准备
    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茶丸、挂图、烧杯、热水、干冰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一、
    引导学生思考: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灯丝为什么会变细?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美丽的窗花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舞台上的白烟究竟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碘的物态变化
    仪器与器材:密封的细长玻璃瓶(内装有几粒碘),方座支架,试管夹,酒精灯等。
    实验方法: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首先观察密封在玻璃瓶内碘粒的外观。
    2.将装有碘粒的玻璃瓶在方座支架的试管内夹持好,然后用酒精灯对玻璃管内的碘粒加热,注意观察碘粒是否经过熔化再变为紫色气体。这时碘发生了什么现象?


    3.熄灭酒精灯,注意观察在玻璃管冷却的过程中碘蒸气是否经过液化再变成固态的碘。这时碘发生了什么现象?在容器壁看到了什么现象?
    4.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5.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


    现象观察:碘受热(颜色由黑变紫,碘由固态变成气态)和遇冷(颜色由紫变浅,逐渐变黑,瓶壁上有细小发亮的晶粒形成,无液体流下)后状态变化情况。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固体与气体之间可以直接转化。
    探究点二 升华和凝华[来源:学.科.网]
    1.师生归纳总结:(板书)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升华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凝华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可用实验演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为使现象明显,教师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碘。
    (1)微微加热,紫色蒸气出现后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紫色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2)移开酒精灯,紫色蒸气逐渐减少而消失,酒精灯加热,紫色蒸气又重新出现,蒸气上升而消失。提问:紫色蒸气的产生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蒸气上升消失到哪里?
    (3)移开酒精灯待蒸气消失后,取下烧瓶,让学生看烧瓶底部,有一层碘的晶体。提问:这层紫色物质是什么?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产生这层物质?
    学生交流结果,处理信息:实验结果表明,碘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此时要加热;也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此时没有加热,而是对外放热。
    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凝华过程需要放热。升华和凝华是互逆过程。
    3.知识迁移,学会运用
    学生举例,交流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师生、生生共同交流,统一看法,对学生的举例、积极参与给予鼓励,同时教育学生要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霜、冰花、旧灯泡内壁上的黑色物质,分别判断出属于什么物态变化。(如雪、冰雹的形成,冰冻衣服也会干,积雪未熔化,但一天比一天少,卫生球逐渐变小、消失、有气味等)




    (1)升华现象:①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②卫生球变小;③用久了的灯丝变细。

    (2)凝华现象:①冰棒表面的“白粉”;②寒冬的夜晚,窗户玻璃内表面上的冰花;③用久了的灯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来源:Zxxk.Com]

    【多媒体展示】用干冰人工降雨的过程。

    具体过程:
    x k b 1 . c o m
    干冰进入云层,就很快升华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逐渐变大就形成雨落了下来。
    让学生解释人工降雨,教师作出评价并统一观点,介绍该过程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熔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来越大,最后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指出干冰易升华吸热还可用来:①给食品降温,②在舞台上制造“白雾”等。
    舞台“白雾”:舞台上喷撒的干冰升华需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所谓“白雾”。广泛用于舞台、剧场、影视、庆典等制作放“烟”效果。
    制冷防腐:当用火车运载鲜鱼时,它就守卫在鲜鱼的旁边,起制冷防腐的作用。干冰外表像冰,可作为防腐剂,它比冰优越得多。干冰熔化时不会像冰那样变成液体,它全部升华,四周干干净净。干冰冷却的温度比冰低得多,而且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抑制细菌的繁殖生长。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雾、露、云、霜、雪、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那么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思考,讨论。
    三、板书设计
    4.4 升华和凝华


    四、教学反思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中的一组现象,与前面学习的四种现象一起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少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而且气体不易看见,难以直接观察到。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从生活和实验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不太常见的现象,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情境,实验激趣,问题驱动,充分让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来源:学科网ZXXK]

    五、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概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②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辨别不同的物态变化形式。 
    ③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体会物理与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②通过引导学生检索资料、调查研究、学习文献探究和调查探究的学习方法。
    (3)素养目标 
    ①通过自然界水三态的循环的学习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认识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和节水意识。 
    ②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高压锅、电冰箱的物态变化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任务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自学课本后思考下列问题,并与同学们讨论交流。 
    1、你知道蓝天里朵朵白云是怎样形成的吗? 
    2、你遇到茫茫大雾是怎么回事? 
    3、你知道霜和露是怎样形成的吗? 
    4、你知道雨雪霜雹各从何而来的吗?试着写一篇小论文。 
    5、你知道地球上水资源面临危机吗? 
    6、调查一下自己家里或学校里的用水情况,写一个简单的调查报告。
    任务二:高压锅、电冰箱及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自学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高压锅主要有几部分构成?
    2、为什么食物用高压锅容易煮熟?
    3、高压锅是怎样快速煮熟食物的? 
    4、高压锅的工作过程中涉及哪些热学知识? 
    5、高压锅中的易熔片起什么作用? 对于电冰箱: 
    1、电冰箱是如何制冷的?制冷物质是如何循环的? 
    2、电冰箱的致冷物质氟利昂对环境有什么破坏作用?有没有可以替代氟利昂作致冷剂的
    环保冰箱。
    对于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1、我国航天技术有什么显著的成果?
     
    2、航天技术中在什么地方涉及到物态变化的知识?
    二、自我检测
    1、地面上的水________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__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_为
    小冰晶。 
    2、高压锅的易熔片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在______________时起保护作用。
    3、火箭的液氢、液氧、居民用的液化石油气、气体打火机中的液态丁烷,都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_____________
    得到的,最大优点是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飞机在云层上施放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人工降雨,这主要是由于( )
     A、增加了局部区域的空气密度,迫使云层下降而降雨。
     B、减少了局部区域的空气比热,使这些空气中的水汽放出热量,液化成水,下降为雨。
     C、固态二氧化碳粉末成为空气中水汽的凝结中心,并使水汽凝结成冰下降为雨。
     D、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热量、空气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汽液化和凝化变成水或冰晶,下降为雨。 
    5、下面关于电冰箱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低,是因为冰箱内冷凝剂蒸发吸吸热造成的。
     B、冰箱后的散热器摸起来烫手,主要是电流通过导体发热造成的。
     C、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雾”,是冰箱内食品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D、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包装纸上沾着“白粉”,这是水凝固形成的。
    三、系统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四、课后反思
     自己有哪些特殊的收获,有哪些成功的表现,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应该向哪些同学学习,学习什么?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