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学案及答案,共3页。
1.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和了解灭火的原理。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
燃烧的条件
阅读课本第150页有关的实验内容并回顾课本第128—13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下列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实验一: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球。
实验二:将直立于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
实验三: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细木条和煤块。
经过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得到燃烧的条件有:实验一: 可燃物 ;实验二: 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 ;实验三: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2.结合课本第128页的演示实验7-1,回答:
(1)水中的白磷无法燃烧是因为缺少 助燃物(氧气) 。
(2)铜板上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 铜板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
(3)铜板上的白磷燃烧是因为 同时满足了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
1.在对比实验一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的时间较长,会出现什么现象?
2.在对比实验三中,把木条和煤块换成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进行实验,还会出现以上现象吗?
学生在设计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实验方案时,要运用控制变量法和紧扣三个燃烧条件。
1.用火柴可点燃酒精灯,但不能引燃煤块,原因是( A )
A.煤的着火点高 B.煤是固体
C.煤和空气接触面小 D.酒精易燃,煤不易燃
2.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梗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B )
A.氧气不足 B.火柴下部木条没有达到着火点
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 D.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下沉的缘故
3.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D )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4.在古代人类很早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的三句话来解释:
①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②温度达到了木头的着火点,且木头与氧气接触,木头便燃烧起来;③钻木头时,克服了摩擦力而做功。
正确解释钻木取火原理的顺序是 ③①② (填序号)。
学生实验
阅读实验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用棉花分别蘸有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现象: 酒精燃烧而水没有燃烧 ,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可燃物 。
2.把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放在铜片两端进行加热,现象: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3.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 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 ,根据课本提供的实验器材,学生自主设计为: 将直立于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 。
实验一中要注意加热时间不能过长,实验二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不能过大。
1.用灯帽熄灭酒精灯,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C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B )
3.“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C )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它们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来源:学|科|网Z|X|X|K]
D.它们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4.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将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燃着的蜡烛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了,原因是 温度降到石蜡的着火点以下 。若将该铁丝圈放在高温下灼烧,看到的现象是 蜡烛熄灭 ,把铁丝圈取出冷却后铁丝表面呈黑色。试写出铁丝在高温时与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12个试验台,08年中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优秀学案,文件包含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学案学生用docx、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学案教师用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活动体验,实验反思,实验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