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高频考点12 大气受热过程(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高频考点12  大气受热过程(解析版)第1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高频考点12  大气受热过程(解析版)第2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高频考点12  大气受热过程(解析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高频考点12 大气受热过程(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高频考点12 大气受热过程(解析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图可知,该茶园,流沙前缘的相对湿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相比普通的雪,“西瓜雪”的出现会使图中(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2.如果“西瓜雪”现象在南极地区大面积频繁发生将( )
    A.引发降雪增多 B.导致土壤酸化
    C.利于生态平衡 D.加剧气候变暖
    地气系统(地面和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这是因为当地( )
    A.多阴雨天气,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B.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
    C.通过大气环流、洋流净输入能量
    D.通过大气环流、洋流净输出能量
    4.若仅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应是( )
    A.1月 B.4月 C.8月 D.12月
    下图示意华北某区域裸地和秸秆覆盖地土壤的冻结过程。据此完成5~6题。
    5.与裸地相比,该区域秸秆覆盖地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主要原因是秸秆( )
    A.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B.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
    C.使地面反射率变小
    D.使土壤与大气的热交换减弱
    6.与裸地相比,该区域秸秆覆盖地冻结土壤融化时间较迟的原因主要是土壤( )
    A.冻结时间较迟 B.获得太阳辐射较少
    C.水分蒸发较弱 D.上空气温较低
    早春季节常发生霜冻天气,严重影响名优茶的产量和质量。下图示意某年1月底某科研所对峨眉山市一灌木型茶园进行气温测量的结果(图中折线表示距离地面1 m、3 m高度的温度曲线)。据此完成7~8题。
    7.读图可知,该茶园( )
    A.白天出现逆温现象时间长
    B.树冠层的日温差可达18 ℃
    C.霜冻现象发生于白天
    D.夜晚离地面越近,温度越低
    8.为提高茶树冠层的温度,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利用风扇,使上下层空气混合
    B.开辟水塘,增大上下层温差
    C.地膜覆盖,促进空气对流运动
    D.建防护林,阻挡外来气流通入
    (2020·广东汕尾期末)相对湿度是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汽密度与该温度下饱和水汽密度之比,饱和水汽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下图为“晴天天气下测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策勒县流沙前缘近地面0.5 m和2 m处温度与大气相对湿度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一天中流沙前缘浮沙开始增多的时刻是( )
    A.0:59 B.5:59
    C.9:59 D.15:59
    10.流沙前缘的相对湿度( )
    A.与温度呈负相关
    B.与温度呈正相关
    C.越接近绿洲越小
    D.日变化主要受蒸发影响
    (2020·湖北省武汉联考)下图示意1961~2010年我国华南、西南、青藏和华北四个地区(距离地表0 cm)地温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1~13题。
    11.图中表示华南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丙地区地温明显低于乙地区,主要原因是丙地区( )
    A.日照时间短 B.大气削弱作用强
    C.大气保温作用弱 D.气温日较差小
    13.图示时间段四地区地温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B.地壳下沉运动明显
    C.大气逆辐射增强 D.夏季风势力增强
    (2020·广西柳州模拟)受2019年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灰尘颗粒的影响,距离澳大利亚千里之遥的新西兰阿斯帕林山国家公园内的冰川变成异常的红色。据此完成14~15题。
    14.导致新西兰境内的冰川变成红色的盛行风是(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15.下列有关覆盖在冰川之上的灰尘颗粒对新西兰境内冰川融化速度的影响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加速 增强大气逆辐射
    B.减缓 增强冰面吸收太阳光线
    C.减缓 削弱太阳辐射
    D.加速 减弱冰面反射太阳光线
    (2020·湖北省七市联考)彩条布覆盖成棚是一种简捷、实用、新型的保护性设施,具有防冻增温的作用,当今已逐步运用于经济林果业。下图中曲线示意我国某原种场梨园示范区寒冷期(1月初~3月初)阴、晴天棚内、外的平均气温逐时变化。据此完成16~17题。
    16.图中表示棚内阴天平均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寒冷期彩条布覆盖棚内、外平均气温的逐时变化说明( )
    A.棚外晴天气温日较差最大
    B.白天棚内气温下降的速率晴天小于阴天
    C.棚内防冻效果阴天较晴天好
    D.白天棚外气温上升的速率晴天小于阴天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据此完成18~19题。
    18.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减弱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19.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20.(2020·河北石家庄调研)下图为“1月浙江某地雪后一停车坪上的景观图”。该停车坪用的是植草砖,导致地面积雪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A.枯草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B.枯草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C.砖块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
    D.砖块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答案精析
    1.C 2.D
    3.C 4.B [第3题,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说明能量收入小于支出,但年平均气温却没有逐年下降,说明有外来的能量输入,即通过大气环流、洋流净输入能量,C项正确。第4题,由图可知,自8月开始辐射差额为负值,能量收入小于支出,一直到次年4月之后,辐射差额变为正值,能量收入大于支出,气温开始升高,因此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应是4月,B项正确,A、C、D项错误。]
    5.D 6.B
    7.D 8.A [第7题,读图可知,8时以前及15时以后,茶园3 m处气温高于1 m处,尤其是入夜以后,二者的气温差异更大,夜晚离地面越近,温度越低,D正确;白天基本上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出现逆温时间短;树冠层的日温差达不到18 ℃;冻害现象主要发生于晚上,A、B、C错。第8题,使用风扇扰动空气,将上方暖空气送到茶树冠层以提高其温度,从而达到防霜冻的目的,A正确。开辟水塘会减小上下层温差,地膜覆盖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B、C错;建防护林可以阻挡外来气流涌入,但是对气温垂直分布影响小,D错。]
    9.C 10.A [第9题,逆温出现时空气垂直上升运动受阻,不易起沙,则逆温结束时为浮沙开始增多的时刻。从图中可以看出,在9:59左右0.5 m高度处的温度开始高于2 m处的温度,且相对湿度下降较快,选C。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流沙前缘的相对湿度与温度呈负相关。越接近绿洲,受绿洲水汽影响越大,相对湿度越高;从图中可以看出,白天蒸发强但相对湿度小,说明蒸发不是相对湿度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判断,选A。]
    11.A 12.C 13.C [第1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测0 cm地温与气温变化接近一致。四地区中,华南地区纬度低,地势低,地温最高。故选A。第12题,读图可知,丙地区地温最低,青藏地区海拔高,地温最低,故丙地为青藏地区;依据纬度来判断,西南地区地温应该高于华北地区,故乙地为华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相比,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弱,日照时间较长,气温日较差较大。故选C。第13题,读图可知,图示时间段四地地温呈波动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化石燃料使用大幅度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上升,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地温缓慢上升,C项正确。图示时间段,太阳辐射和夏季风势力没有明显变化,A、D项错误。图示时间段四地没有出现明显的地壳下沉运动,B项错误。]
    14.C 15.D [第14题,新西兰的冰川异常变红现象是受到南半球盛行西风的影响,来自澳大利亚林火的灰尘颗粒,被南半球盛行西风带往新西兰,覆盖在冰川之上,从而使新西兰境内的冰川变成红色,C正确。第15题,灰尘覆盖冰川表层,会造成冰川无法大量反射太阳光线,使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从而加速冰川融化,D对,B错;飘在空气中的灰尘颗粒会增强大气逆辐射、削弱太阳辐射,但覆盖在冰川之上的灰尘颗粒不会,A、C错。]
    16.B 17.C [第16题,图中显示①③昼夜温差较大,②④昼夜温差较小,所以①③为晴天,②④为阴天。由于材料指出彩条布“具有防冻增温的作用”,所以①③中,气温较高的①为棚内,气温较低的③为棚外。②④中,气温较高的②为棚内,气温较低的④为棚外。所以表示棚内阴天平均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②。选B。第17题,据图可知,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①曲线,即晴天棚内,故A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①为晴天棚内,②为阴天棚内,据图可知,白天气温下降的速率明显①大于②,即晴天大于阴天,故B错误。由于夜间温度②大于①,所以棚内防冻效果阴天较晴天好,故C正确。③为晴天棚外,④为阴天棚外,据图可知白天棚外气温上升的速率③大于④,即晴天大于阴天,故D错误。]
    18.A 19.B [第18题,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果。第19题,夏季在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果品质量。]
    20.D [从图中可看出,植草砖上积雪少,草上积雪多。草区含有空气,雪与地面接触面积小,传导的地面辐射的热量少,而植草砖将地面辐射的热量传至雪体较多,故D项正确。]

    相关试卷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试题:05 大气受热过程: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试题:05 大气受热过程,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考点0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号站点白天的风向是,与1号站相比,2号站,第一次季风爆发时,中国南海地区,下列关于雾的叙述正确的是,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除霾塔”除霾工作效率最高的是,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大气的分层与受热过程(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0 大气的分层与受热过程(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深解读,必备知识当堂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