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年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年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01
    2021年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02
    2021年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教学展示,课后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明确要求
    2.课前自主预习
    二、教学展示
    3.课堂互动探究
    4.课堂学以致用
    三、课后总结
    5.课后达标检测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6.课后教学反思
    方法指导:
    理解关键词的含义
    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含义;(2)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
    素材积累: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译文】颜回年仅二十九岁,头发全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哀痛之至,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弟子,我和学生们就更加亲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从不对别人发脾气(转移自己的愤怒),不重复犯一个错误。不幸命短而死了,现在也就没了。我从此就再也没有听说有人喜欢读书了。”
    课题
    《论语》十二章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1.分章朗读课文,每读一章,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2.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解注释,说译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践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3.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都属于语录体。本课所选12章,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为人处事的原则。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文体知识
    语录体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读准字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ɡ)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乎(yuè)
    传不习乎(chuán) 三省吾身(xǐnɡ)
    一箪食(dān) 四十而不惑(huò)
    不逾矩(yú jǔ ) 曲肱而枕之(ɡōnɡ)
    博学而笃志(dǔ) 逝者如斯夫(fú )
    通假字
    不亦说乎(通“悦”, 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又”)
    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古义:按时今义:时间)(古义:复习 今义:学习)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每天今义:一日)(古义:泛指多次,虚数 今义:数词,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古义:诚信 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古义:学过的知识 今义:过去的,老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古义:好的方面,优点今义:善良)(古义:跟从学习 今义:跟从)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一词多义
    课前预习
    词类活用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做状语,每天)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做名词,旧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新的知识)
    传不习乎(动词做名词,传授的知识)
    学而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时)
    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做名词,好的方面,优点)
    文言句式
    判断句:
    是知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省略宾语“之”,应为“可以之为师矣”)
    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宾语“之”,应为“人不知之而不愠”)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新课展开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有坚定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救,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本文主要包括学习方法与态度、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九章着重谈学习,后三章着重谈修养做人。
    【精读课文,探究内涵】
    1.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习态度上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2.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谦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此题较为灵活,学生能联系学习实际略谈体会就行。如学习要谦虚,学习要“学”与“思”相结合等。
    【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阅读后三章,这几章把“时光”“志向”“学习”与“仁”结合在一起。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表达观点及理由。
    示例:时间是最公平的东西,它不会由任何人的意志而加快或减慢,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
    新课展开
    善待你。我们应该确立自己的志向,虚心坚持,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2.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随心所欲 乐在其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
    【把握文章主旨】
    仔细品读课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看法。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其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多方比喻,蕴含丰富;逐层深入,脉络分明。
    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表现了孔子对于富贵,对于时光的态度。
    2.语录文体,简短流畅、通俗易懂、诙谐机智。
    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有很深刻的认识,所以《论语》一书的语言往往在言简意赅的基础上不乏哲理性和启发性。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辩证的眼光来处理“学”与“思”的关系。
    3.彰显形象。
    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传神地刻画了孔子及其门徒的鲜明形象和性格特征。如孔子的谦虚好学,深沉博学;曾子的谨言慎行,躬身自省;颜回的贤明,安贫乐道。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阐述一下做人的道理,100字左右。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新课标语) 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应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进行充分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一点,现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相关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新课,导学基础知识,常考文言知识积累,导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独立思考 课文初探,集思广益 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共4页。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