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明确单元主题,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品味语言,感受诗情画意,归类书写,总结书写规律,布置作业,适当巩固复习,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墨、染”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墨、染”等11个字和“水墨画”等13个词语,理解词语意思并能归类积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看到的画面。背诵《溪边》。 3.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找资料、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限乐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看到的画面。 2.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找资料、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限乐趣。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找资料、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限乐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墨、染”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墨、染、竿、葫、蘑、菇”6个上下结构的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感知和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溪边》,积累语言。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看到的画面,并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感受童年 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限乐趣。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在溪边、江上看到的画面。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限乐趣。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单元主题。 1.读一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和学习目标。 2.出示课题《童年的水墨画》,齐读课题。 (1)学习题目中的生字:墨 (2)你们见过水墨画吗?我们一起欣赏几幅咱们中国的水墨画。 3.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张继楼所写的这几幅水墨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词语,扫清文字障碍。 染绿 碎了 浪花 钓竿 扑腾 蘑菇 水葫芦 水墨画 你拨我溅 清清爽爽 (1)出示钓竿、水葫芦图片。 钓竿:是一种捕鱼工具,一端系线,线端有钩。 水葫芦:一种水中生长的植物。 (2)出示“染”字的演变过程。 染:“染”的本义是使布帛等物着色。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有木;染料须加工成 液体,故有水;染须反复进行,故有九。 3.词语回文: 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哪些地方的场景?孩子们在这些地方干什么? 4.归纳总结: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摘 三、品味语言,感受诗情画意。 (一)溪边垂钓 1.自己读读《溪边》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在溪边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理解诗句内容。 (1)体会静和美: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什么是绿玉带?“人影”为什么会被染绿了? 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溪边》第一句诗,把溪水比作镜子,写出了溪水的平静。溪水两边都是山,青翠的山、绿色的树都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水里,溪水就像“绿玉带”,把人影也染绿了。 (2)体会乐:忽然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知道物品被打碎了,人影为什么会碎了?鱼儿离开水,在草地上蹦跳,笑声为什么也是蹦跳的呢? 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你们钓过鱼吗?当经过一段静静地等待然后钓到鱼时,你是什么心情?从而理解,原来鱼儿上钩了,打破了这种宁静,引来了孩子们的欢呼雀跃,笑声在草地上回荡。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读出停顿和押韵,体会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 在文中画出停顿符号帮助学生朗读: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2)读出情感,体会诗歌中的美景和趣事。 在读景色描写时,声音轻柔、语速适中,读出安静和美丽;在读描写儿童的诗句时,语速加快,声音洪亮,读出活泼和欢快。通过朗读时的变化,感受动静结合的画面,感受诗歌意境。 (3)配乐朗读。 5.多种形式练习背诵《溪边》。 (二)江上戏水 1.读读江上这首诗。 2.说说你在江上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理解诗句内容。 (1)大胆发挥想象理解句子 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鸭子喜欢水,想象一下,小鸭子来到水中,是怎样的场景呢?它们会在水中做什么?舒展翅膀、清洗羽毛、互相追逐、水底捉鱼等等,从而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下水后的欢愉,拨动水花、你拨我溅、你游我追…… (2)借助课文插图理解句子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指导学生观察书上插图,找一找“水葫芦”是谁?“两排银牙”是在说什么?孩子们在水中玩耍,一个孩子钻入水中,突然又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喜欢这首诗的同学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6.总结归纳:我们在理解难懂的句子时,用了哪些方法? 四、归类书写,总结书写规律。 1.出示要写的生字:墨、染、竿、葫、蘑、菇 2.观察这些字的特点,说说自己的发现。 3.重点指导:墨、染 墨:上宽下窄,上面的“黑”笔画比较多,要写得紧凑,注意四点底写得要均匀。 下面的“土”,最后一横稍长。 染:容易写错,写成三点水旁。上面注意“九”的笔顺,下面“木”字的横要长, 撇捺要舒展。 4.学生自己书写,书写后展示评价。 五、布置作业,适当巩固复习。 1.背诵《溪边》。 2.想一想自己童年的趣事。 六、板书设计: 18、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 垂钓 江上 戏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腾、碎、拨、浪”4个左右结构的汉字和独体字“爽”。正确读写 “水墨画”等13个词语,理解词语意思并能归类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在林中看到的画面。 3.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找资料、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等多种方 法理解难懂的诗句,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限乐趣。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在林中看到的画面。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限乐趣。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学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溪边》《江上》两首小诗,试着背诵。 2。这节课,我们再来欣赏一幅水墨画《林中》。 二、发挥想象,再现林中画面。 1.读读《林中》这首小诗。 2.说说你在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理解难懂的诗句。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欣赏雨后松树林的美景,比较“清爽、清清爽爽”“明亮、明明亮亮”等词语的不同,从而体会叠词的妙用。 (2)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文中的两个“斗笠”分别指的是什么意思?钻出泥土的小蘑菇像一顶顶斗笠,带着斗笠的孩子们像一个个小蘑菇。想象孩子们抖落雨珠,欢叫着,一起去林中采蘑菇的情景。 4.指导有语气朗读诗歌,读出小朋友雨后尽情玩耍的欢乐。 三、朗读比较,发现诗题精妙。 回顾课题,这篇课文为什么叫《童年的水墨画》? 教师总结: 水墨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由水和墨调配成不同深浅的墨色所画出的画。中国的水墨画简约、凝练,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令人回味和产生无限遐想的的画面。而本课书中的每一首小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无论是诗题、诗文,还是诗意,都如水墨画般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 四、拓展阅读,丰富童年趣事。 (1)读一读: 《童年的水墨画》原名《童年的彩墨画》,是一组诗,课文中只选取了其中的三首,为学生出示另外三首《街头》《花前》《树下》。请学生读一读,看看这三首小诗又描写了哪些地方,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2)说一说: 我们自己正在经历着童年时光,回忆并说一说,自己的童年有哪些美好而有趣的事情呢? 五、归类书写,提高书写能力。 指导书写:滕、碎、拨、浪、爽 1.仔细观察汉字,有什么发现? 2.重点指导“爽”的笔顺。 六、布置作业,适当巩固复习。 1.抄写课后要求掌握的词语。 2.试着背诵《林中》。 七、板书设计: 18、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 垂钓 联系上下文 江上 戏水 借助插图 林中 采摘 大胆想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共6页。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通读诗歌,寻“写生图”,比读诗歌,赏“蒙太奇图”,创读诗歌,绘“临摹图”,拓展阅读,感悟童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