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教案及反思
展开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朗读诗歌感受作者“愁”情。
2、比较阅读,体会李白鲍照的人生困惑和面对现实不同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感受作者作者“愁”情,体会面对人生困惑不同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鲍照
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人。鲍照家世寒微,但很有志气,有一妹鲍令晖,也善文学。元嘉期间被宋文帝刘义隆聘为国侍郎。孝武帝即位后,任临海王刘子项的前军参车、迁军刑狱参军,人称“鲍参军”。后刘子顼作乱,鲍照为乱兵所杀。
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
鲍照和庾信合称“南照北信”。有《拟行路难》18首。
(二)题目解说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名,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
拟行路难 ,为乐府组诗名。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此诗是第四首。
(三)写作背景
鲍照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这就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这些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鲍
照身上,促使他把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化作《拟行路难》这样的诗篇。
二、学习过程
任务一:
诵读诗歌 感受“愁”情
任务设计:
1、诵读诗,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读诗,用诗中一个字概括作者的情感?
愁
3、诗歌开头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说“人生亦有命”,似乎是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事实是否如此?
①诗歌开头两句由泻水于平地起兴,以水流方向的不一来喻指人生穷达的各殊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比喻,它能够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耐人咀嚼,引人感悟。
②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
4、结合全诗看,诗人是 “愁”情表现是什么?为何而愁?
“行坐” “叹愁”,可见作者愁情之浓重,难以排解。
原因“人生亦有命”。
联系社会背景:门阀士族,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
5、作者如何排解愁情的?
①“酌酒”②“歌唱《行路难》
小结: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种种不平在心头激荡。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欲将一腔悲愤倾泻而出。
全诗突出写“愁”,所叹者愁,酌酒为浇愁,悲歌为泄愁,不敢言更添愁。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深沉且激越奔放的感情。
6、此诗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作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谕,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第八句表达的是诗人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这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7、结合诗句谈谈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全诗情感变化的层次清晰。
开头四句情感比较平静,使人明显感到诗人以理智克制情感的奔泻。到饮酒自宽时,理智的防线在瓦解,情感的流动加快了;终于,《行路难》的悲歌冲口而出,情感之流直泻而去。到“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诗情沸腾,就像卷石冲岸的巨涛一样迎面涌来。最后,“吞声”一句妤似一道铁闸落下,将奔流的情感陡然截住,造成大起大落的艺术效果。
任务二:
相同的处境 不同的情感
任务设计:
1、比较《拟行路难》和李白的《行路难》在表现手法、内容和情感上有何异同?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同点:
①表现手法相似:都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把水的流向的不同比作人生的贵贱穷达的不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则是把宦途比作行路的艰难。
②内容上都抒写怀才不遇。
不同点:
从情感看,李诗是高昂向上的,鲍诗却忍气吞声,徘徊辗转,愁得无以释怀。
鲍照的诗歌,有对命运的抗争,但也是无力的表达,最后“吞声踯躅不敢”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痛苦。而李诗虽有表达壮志难酬的苦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 凸现出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总是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
古诗文中抒发怀才不遇的诗词很多,请搜集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诗句,体会不同时代不同诗人对待人生之路的艰难有着怎样不同的态度。
陆游《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辛弃疾《永遇乐》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苏轼《定风波》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为何不同?时代使然。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新时代!
三、主题归纳
诗人以“泻水置平地”这一自然现象起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遭受压抑的激愤之情,以及对士族门阀制度的压迫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痛苦和无奈。
四、当堂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的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1.下面对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本诗开头两句中,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手法,用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代指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同地位的人。
B.本诗三、四两句以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表明据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中求解脱的渴望。
C.诗人一直在直接诉说自己的悲哀,胸中他积的块垒无法借酒浇除,便着笔于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
D.诗的结尾写人心非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心中的愤懑似乎到了随时都会爆炸的程度,但到了嘴边却突然被克制住了。
2.清代沈德潜评价此诗说:“妙在不曾说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答案:
1、C (C.“一直在正面诉说”错。)
2、①对不公平门阀制度的不满。②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③世路艰难忍气吞声的无奈与悲哀。(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拟行路难(其四)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拟行路难(其四)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朗读诗歌,感知大意,诗歌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拟行路难(其四)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拟行路难(其四)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介绍作家作品,朗读并背诵诗歌,分析诗歌情感,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