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04课 《烛之武退秦师》(备作业)-【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04课  《烛之武退秦师》(备作业)-【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练习01
    第04课  《烛之武退秦师》(备作业)-【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练习02
    第04课  《烛之武退秦师》(备作业)-【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练习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2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训练题,共18页。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
    ⑤若不阙秦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⑦因人之力而敝之 ⑧以乱易整
    A.①济:渡河; ②厌:满足; ③既:既然
    B.②夫:发语词; ③封:疆界、边邑 ④肆:放纵;
    C.⑤若:如果; ⑥微:微弱; ⑦敝:损害
    D.⑤阙:侵损,削减 ⑦因:凭借、依靠 ⑧易:替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为:动词,给予。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表被动关系。
    C.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亲附。D.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
    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A.夫晋,何厌之有?B.是寡人之过也。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越国以鄙远
    ②既东封郑
    ③此其志不在小
    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常以身翼蔽沛公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此亡秦之续耳
    ⑨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⑩箕踞以骂曰
    A.①②/③⑥/④⑤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⑥④⑦/⑤⑩/⑧/⑨
    C.①⑥⑨/②③/④⑦/⑤⑩/ ⑧
    D.①③/②⑥/④⑦/⑤⑩/⑧/⑨
    5.下列各句中的“是”与“是寡人之过也”中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浑身是胆B.敢不唯命是听
    C.是古非今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
    B.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同时赐以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C.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千乘之国”意思是指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出自《论语·先进篇》。
    D.《左传》和《史记》都有高超的叙事艺术。《左传》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史记》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
    【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节选自宋·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B.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C.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D.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释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C.东道主,古时中国民间宴请款留宾客的主人。客人由西来,则称主人为东道主,客人由南来,则称主人为北道主。后来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D.春秋时爵位由高到低排列有公、伯、侯、子、男五等。晋文公当时为侯爵,故称“晋侯”;秦穆公当时为伯爵,故称为“秦伯”;郑文公当时为伯爵,故称为“郑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夜缒而出,求见秦伯,纾解了国难。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在秦伯面前,他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成功说服秦伯退兵。
    C.烛之武具有超人的智慧。他巧妙利用秦与晋的微妙关系,智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D.烛之武说服秦伯后,秦伯撤走围郑军队,留下军队戍守在秦国边界,秦晋联盟瓦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C.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中国古代爵位称呼,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侯是第二等爵位。
    B.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D.《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①,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②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③,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 氏 何 厌 之 有 不 如 早 为 所 无 使 滋蔓 蔓 难 图 也 蔓 草 犹 不 可 除 况 君 之 宠 弟 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已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④,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⑤!”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有删改)
    注:①寤生:逆生。指胎儿出生时脚先出,即难产。②佗:通“他”,别的。③雉:古代度量名称,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④不义不暱(nì):对君不义,对兄不亲。⑤洩洩(yìyì):快乐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C.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冀/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D.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称帝王的死为“崩”,文中即此意。
    B.乘,在文中的意思是兵车,古时四马一车为一乘,如“千乘之国”中的“乘”即此意。
    C.黄泉,打泉井至深时水呈黄色,又因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极深处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
    D.小人,多指品行不端,做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之类坏事的人;有时也用在臣子对君王或晚辈对长辈说话时,指说话人自己。文中的“小人”为后一个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公出生时难产,使其母姜氏受到惊吓,因此姜氏不喜欢他,而喜欢另一个儿子共叔段,并篡位未遂,但最后庄公包容了姜氏的过错,母子和好如初。
    B.共叔段身为“京城大叔”,贪得无厌,修治城郭,集结兵力,修守战备,企图偷袭郑都,多行不义,结果众叛亲离,落荒而逃。
    C.庄公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满足其弟共叔段部分欲望,置其于不仁不义之地,说明庄公老谋深算。
    D.庄公粉碎共叔段的阴谋后,发誓有生之年不再与其母相见,但后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说明庄公有妇人之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晋文公入国,至于河,令弃笾豆茵席,颜色黧黑、手足胼胝者在后。咎犯闻之,中夜而哭。文公曰:“吾亡也十有九年矣,今将反国,夫子不喜而哭,何也?其不欲吾反国乎?”对曰:“笾豆茵席,所以资者也,而弃之;颜色黧黑,手足胼胝,所以执劳苦,而皆后之。臣闻国君蔽士,无所取忠臣;大夫蔽游,无所取忠友。今至于国,臣在所蔽之中矣,不胜其哀,故哭也。”文公曰:“祸福利害不与咎氏同之者有如白水祝之乃沉璧而盟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晋文公亡时,陶叔狐从。文公反国,行三赏而不及陶叔狐。陶叔狐见咎犯曰:“吾从君而亡十有三年,颜色黧黑,手足胼胝,今君反国,行三赏而不及我也,意者君忘我与?我有大故与?子试为我言之君。”咎犯言之文公,文公曰:“嘻,我岂忘是子哉?夫高明至贤,德行全诚,耽我以道,说我以仁,暴浣我行,昭明我名,使我为成人者,吾以为上赏;防我以礼,谏我以义,蕃援我,使我不得为非,数引我而请于贤人之门,吾以为次赏。夫勇壮强御,难在前则居前,难在后则居后,免我于患难之中者,吾又以为之次。且子独不闻乎?死人者,不如存人之身;亡人者,不如存人之国。三行赏之后,而劳苦之士次之,夫劳苦之士,是子固为首矣,岂敢忘子哉?”周内史叔舆闻之曰:“文公其霸乎!昔圣王先德而后力,文公其当之矣。《诗》云‘率礼不越’,此之谓也。”
    1.给文中加点词注音。
    手足胼胝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不胜其哀 胜:禁得住
    B.而皆后之 后:以……为后
    C.暴浣我行 暴:曝晒
    D.且子独不闻乎 独:单独
    3.下列文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吾亡也十有九年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所以资者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
    C.其不欲吾反国乎 吾其还也
    D.子试为我言之 君为仲卿母所遣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国君蔽士,无所取忠臣
    我听说,国君抛弃士人,就无法得到忠臣
    B.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有那么几个人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诬陷么
    C.意者君忘我与?我有大故与
    想来大概是国君忘记我了吧?还是我有大的过错
    D.文公其霸乎
    文公大概可以称霸了
    5.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文公曰祸福利害不与咎氏同之者有如白水祝之乃沉璧而盟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
    6.《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请联系这句话,结合本文内容简析晋文公行赏等级的合理性。
    【片段写作】
    我们学习了儒家的“经世致用”道家的“无为而治”,欣赏了烛之武的外交辞令,比较了鸿门宴上的项刘集团,梳理了贾谊的过秦之论……有时豁然开朗,有时陷入沉思。请以“ 之我见”(如:以礼治国、儒道互补、烛之武退秦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结合作品阐发或蕴含的思想,抒写“我”对此思想或此哲理的认识。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既:既然”错误,应该译为已经。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B.“肆:放纵”错误,“肆”,延伸,扩张。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C.“微:微弱”错误,“微”,(如果)没有。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故选D。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和理解能力。B项,“被八创”中“被”是动词,遭受,遭遇的意思。故选B。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为所”表被动。A项,宾语前置句,“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词,正常语序“有何厌之”。B项,判断句,“……也”为判断句的标志。C项,定语后置句,“侍殿上者”作定语,正常语序:“侍殿上者群臣”。D项,被动句,“见”表被动。故选D。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①③形做名词,“远”,远方的国家,“小”,小的方面。②⑥使动,“封”,使成为边界,“活”,使……活命。④⑦名词做动词,“籍”,登记,“目”,使眼色。⑤⑩名词作状语,“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⑨形容词意动,“迟”,以为迟。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的‘是’与‘是寡人之过也’中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例句,是:代词,译为“这”;A项,是:判断词;B项,是:助词,用于前置宾语之后,提宾标志;C项,是:为意动用法,认为……是正确的。D项,是:代词,译为“这”。故选D。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左传》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史记》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说法错误。《左传》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类记言文字无不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史记》叙事简练含蕴,词约义丰,从大处落笔,善于以小见大,叙述手法多样化,写人善用“互见法”,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因此,应是“《左传》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史记》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故选D。
    【文本阅读】
    一、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划线句子大意是: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句中“烛之武出说秦穆公”意思是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句意完整,不可分开。据此分析,可排除AB两项。“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中间需要有停顿。据此分析,可排除C项,D项断句正确。故选D。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D项表述错误,爵位由高到低排列有公、侯、伯、子、男五等。故选D。
    3.【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D项,“留下军队戍守在秦国边界”分析错误,是“戍守在郑国边界”。故选D。
    4.【答案】(1)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2)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应注意:(1)越,越过;鄙,边邑,此处作动词,“作为边邑”。(2)敝,损害;知,同“智”,明智;武,符合武德。
    二、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佚之狐言于郑伯曰”此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言曰”共同做“佚之狐”的谓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这是兼语短语做谓语的单句,“烛之武”做“使”的谓语“见”的主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故选D。句子翻译: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国别体史书”错误,《左传》应该为“编年体”,而不是“国别体史书”。故选D。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错误,佚之狐是向郑伯推荐烛之武,是“郑伯”劝说烛之武,而不是“佚之狐”。故选B。
    4.【答案】(1)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他也曾答应给您焦、瑕这两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2)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它,这是不仁道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且:况且。为:给予。朝济:早晨渡河。设版:设置防御工事。君之所知也:判断句,“也”表判断。(2)微:如果没有。夫人:那人,古今异义。因:凭借,依靠。敝:使动用法,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明智。
    【拓展阅读】
    一、1.【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姜氏”“所(地方)”“蔓草”“君”“宠弟”,虚词“之”“为”“犹”,语气词“也”,“何厌之有”为宾语前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为之所”中“之”为代词,代指太叔,意思是“给太叔安排个适当的地方”,意思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无使滋蔓”意思是“不让他的势力蔓延”。“为之所”“无使滋蔓”语意完整,应在“无使”前断开,据此排除D项。故选B。
    2.【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题中A项,对“崩”字的解释无误,但在本文中它不是此意。根据原文语境,“崩”应该解释为“垮台、倒台”。故选A。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说明庄公有妇人之仁”说法不妥,这说明庄公身上有行孝的美德。故选D。
    4.【答案】(1)多做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姑且等着吧。(2)您担忧什么呢?如果挖掘土地直到见了泉水,然后挖地道(与母亲)相见,又有谁能说不是在黄泉下相见的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行:做。不义:形容词作名词,不仁义的事情。自毙:自取灭亡。子:您。姑:姑且。(2)何患:宾语前置,相当于“患何”,担心什么。阙:通“掘”,挖掘。隧:名词作动词,挖地道。其: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然:代词,代庄公对姜氏发的誓言。
    【参考译文】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作武姜。(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寤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武姜疼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等到庄公做了国君,武姜替共叔段请求把制这个地方作为他的封地。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这个地方,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说:“都城如果长超过三百丈、高超过一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的京城,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将来恐怕您会控制不住。”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回答道:“姜氏有什么满足呢?不如趁早给太叔安排个适当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除不掉,更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姑且等着吧。
    不久,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都同时听命于自己。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太叔,就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用不着,他将祸及自己。”
    (随后,)太叔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划归自己所有,一直把邑地扩张到了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庄公说:“不行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垮台。”
    太叔修建城郭,聚积粮草,修整铠甲,制造武器,训练步兵,修造战车,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得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他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城。京城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地。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地。
    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颍,并向她发暂说:“不到地下黄泉,永远不再见面。”不久他又后悔这么说。颍考叔当时是颍谷镇守边疆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赐给他食物。他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颍考叔)回答说:“我家里有母亲,总是吃我给她的食物,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拿回去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啊!"颍考叔说:“请允许我大胆地问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庄公把此事的因果告诉了他,并且告诉他自己已经感到后悔。颍考叔回答说:“您担忧什么呢?如果挖掘土地直到见了泉水,然后挖地道(与母亲)相见,又有谁能说不是在黄泉下相见的呢?"庄公听从并按颍考叔的话去做。庄公进入隧道,赋诗说:“走进隧道当中,心里和乐自得!”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走出隧道之外,心中快乐自在!”于是,母子和好如初。
    君子说:“颍考叔是笃厚的孝子。他爱自己的母亲,还把这种孝心推及庄公身上。《诗经》上说:‘孝子的孝道没有穷尽,永久赐予你的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二、1.【答案】pián zhī
    【解析】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胼胝”,应读作“pián zhī”,又称为老茧。是皮肤长期受压迫和摩擦而引起的手足皮肤局部扁平角质增生,为机体的保护性反应,一般无明显不适,通常对身体健康和工作无影响,解除原因后可消退。中医亦称胼胝,俗称膙子,脚垫。主语“月”字旁的字往往和身体有关系。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D项,“独”,应译作“难道”。故选D。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运用文言文中虚词的能力。A项,两个“也”都是语气词,都在作句中停顿。B项,前一个“所以”,可译作“用来……的;后一个“所以”,可译作“……的原因”。C项,前一个“其”是语气副词,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是语气副词,表示婉商,还是。D项,前一个“为”是介词,可译作“替,给”;后一个“为”是介词,表被动。故选A。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B项,“有那么几个人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诬陷么”解释错误。“诬”应该理解成“欺骗”,“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应译为:有那么几个人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欺骗人么。故选B。
    5.【答案】文公曰/祸福利害不与咎氏同之者/有如白水/祝之/乃沉璧而盟/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这句话的大意是:公曰:“祸福利害,我如果不能与您共同担当,河神可以作证。”面向河水祝祷,于是将玉璧沉入河中并盟誓。介子推说:“晋献公有九个儿子,只有公子还在。老天不让晋国断绝,必定有继承的国君,主持晋国祭祀的国君,不是公子会是谁呢?”“曰”后必断;“祸福利害”是并列短语,做“不与……者”的主语,“者”表停顿,应断开;“有如白水”,谓语+宾语,结构完整,“祝之”又是动宾结构,不能作补语,在两者之间断开;“介子推”是人名,做“曰”的主语,应该在“介子推曰”后断开;“献公之子九人”,文言文中数量词常常后置,此处“九人”是修饰“献公之子”的,应该在“九人”后断开;“唯君在耳”,“耳”是句末语气词,在其后断开;“天未绝晋”,主谓宾完整,在其后断开;“主”顶针,前一个是“有”的宾语,后一个是“晋祀”的谓语,应该在之间断开;“主晋祀者”是“……的人”,应该在“者”后断开。最终划分为:文公曰/祸福利害不与咎氏同之者/有如白水/祝之/乃沉璧而盟/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
    6.【答案】(1)“使我为成人”,“使我不得为非”都是助文公“立德”的做法,但“不得为非”是“立德”底线,很显然次于“成人”。(2)文公把这两者作为头两等级的赏赐,符合“太上有立德”的标准,也符合“昔圣王先德而后力”的古训。(3)“免我于患难”“劳苦”两者都是“立功”的表现,前者护前挡后,随时为主献身;后者默默“执劳苦”而“手足胼胝”,前者之功较之后者显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探究文言文内容的能力。本题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可译为:最上等的事情就是为社会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像孔夫子那样的),其次就是为国家立下军功战功等功劳。据文可见,晋文公对于功劳分了三等:“夫高明至贤,德行全诚,耽我以道,说我以仁,暴浣我行,昭明我名,使我为成人者,吾以为上赏”,上等赏赐给了高明贤能,品德高尚的人,用仁义教导晋文公使之“成人”的人,显然符合“立德”;“防我以礼,谏我以义,蕃援我,使我不得为非,数引我而请于贤人之门,吾以为次赏”,次赏给了用礼义劝谏晋文公“不得为非”的人,这也是“立德”,符合圣人所说的“太上立德”;“难在前则居前,难在后则居后,免我于患难之中者,吾又以为之次……三行赏之后,而劳苦之士次之,夫劳苦之士,是子固为首矣,岂敢忘子哉?”三等赏赐给了肯挺身而出为晋文公抵御困难,使他“免于患难”的人,这显然是“立功”;三等赏赐后还有“劳苦之士”,军功彼苦劳要高一等。晋文公的赏赐不仅符合“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这句话,而且对每一等级赏赐差别在何处也说得清清楚楚,非常合理。
    【参考译文】
    晋文公进入晋国,来到黄河边,命令将(出逃途中使用过的)笾豆茵席全扔掉,让脸色晒黑,手脚起老茧的人走在后面。咎犯听到后,半夜里哭泣。文公说:“我在外逃亡十九年,现在就要回国,先生不高兴反而哭泣,为什么呢?莫非是不想让我回国吗?”咎犯回答说:“笾豆茵席,是用来吃饭和休息的东西,倒被扔掉了;脸色晒黑,手脚起老茧,是操持劳苦造成的,却让走在后边。我听说,国君抛弃士人,就无法得到忠臣;大夫抛弃交游的友,就无法得到忠实的朋友。现在回到自己的国家,我竟在被抛弃之列了,禁不住哀伤,所以哭泣。”文公曰:“祸福利害,我如果不能与您共同担当,河神可以做证。”面向河水祝祷,于是将玉璧沉入河中并盟誓。介子推说:“晋献公有九个儿子,只有公子还在。老天不让晋国断绝,必定有继承的国君,主持晋国祭祀的国君,不是公子会是谁呢?有那么几个人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的么?”
    晋文公逃亡时,陶叔狐跟从着他。文公返回晋国(即位后),三次行赏有功之臣,但都没有轮到陶叔狐。陶叔狐谒见咎犯说:“我跟从国君出亡十三年,脸色晒黑了,手脚起了老茧,如今国君三次行赏有功之臣却没有轮到我,想来大概是国君忘记我了吧?还是我有大的过错呢?您试探着替我问一下国君。”咎犯就报告了文公。文公说:“唉,我怎么会忘了他呢?那些高明的贤士,道德品行完备真诚,引导我喜欢道义,用仁爱之理来劝说我,让我的品德向着好的方向变化,使我的名声显扬,让我成为德才兼备之人的人,我让这种人受上等赏赐;用礼仪来约束我,用原则来劝谏我,保护、援助我,使我不能做错事的人,多次指引我到贤人门前请教,我把这种人列为受次一等的赏赐;那些勇敢强悍,危难在前就冲在前面,危难在后就留后坚守,把我从危难中解救出来的人,我把这种人列为受再次一等的赏赐。您难道没有听说过吗?为别人殉死不如保存别人的性命,跟别人逃亡不如保存别人的国家。三次行赏之后,就轮到有劳苦功绩的人了。有劳苦功绩的人中,这个人当然排在首位,我怎么敢忘了他呢?”周的内史叔舆听到这件事后说:“文公大概可以称霸了!从前的圣王以德为先勇力为后,文公正符合这种做法啊。《诗经》上说‘遵循礼法决不超越’,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啊。”
    【片段写作】
    【示例】
    烛之武退秦师之我见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大浪淘沙,涌现出一批批闪耀着熠熠光辉的“时代巨人”,他们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的国家,以至于成为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与此同时,也有一颗蒙着灰尘的珍珠时至今日才让我们发现它不同寻常的光芒——烛之武。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他在说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政,小小的养马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身去说秦伯,足见其义、勇的精神和责任担当。他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郑伯说完那句话之后,烛之武说“许之”可以体现出他是一个懂得顾全大局,很爱国的人。
    为拯救危难的国家,一个年已七十的老人,半夜行动,直入敌营,见到秦伯以后,他成竹在胸,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只是陈说郑、晋对秦的利害得失。表面上看来是为秦国的利益着想,实际是在挑拨秦晋之间的关系,瓦解秦晋联盟,解除郑国的危亡。由此可见,烛之武是一个爱国正君子、有胆识、机智聪明、有谋略、能言善辩的人。他与秦伯的谈判中,他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一条一条地指出之郑于秦有百害而无一利,他深谙诸侯之间明争暗斗地种种矛盾,于是他离间秦晋关系,又以利相诱,最终秦军退兵并帮助郑国戍守疆土。
    在这场不流血的政治战争中,烛之武仿佛是那蜀中诸葛亮,决胜于千里之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因为这样,才使烛之武放下个人恩怨,大义凛然地去捍卫自己的国土,义无反顾地为了郑国子民而战。说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所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士。正所谓:危难之时挺身行,宝刀未老入敌营。但凭三寸不烂舌,说退秦师留下千古美名。
    掩卷沉思,我们看到了一个有忧国忧民情怀,有责任担当的义士;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智勇双全、长于分析,精于口才的谋士;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虽然年龄老迈,但为了国家依然壮心不已的爱国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2 *变形记(节选)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2 *变形记(节选)课后作业题,共13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5 雷雨(节选)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5 雷雨(节选)精练,共18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 *与妻书)11.2 *与妻书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 *与妻书)11.2 *与妻书综合训练题,共15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04课 《烛之武退秦师》(备作业)-【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练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