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反比例获奖课件ppt
展开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和判断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2.知道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的实例,并与同学进行交流。3.对现实生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重点】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难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从上表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就是总页数了。
12×15=180(页)
15×12=180(页)
18×10=180(页)
20×9=180(页)
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书的总页数一定。每天看的页数越多,需要的天数就越少……
每天看的页数越少,需要的天数就越多……
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书的总页数
100÷2=50(张)
100÷5=20(张)
完成上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零钱的面值越大,换的张数就越少。
把10元钱换成零钱,零钱的面值越小,换的张数就越多。
零钱的面值×零钱的张数=10元(总钱数)
简单来说:当两种相关联的量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时,那么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成反比例,因为:零钱的面值×张数=总钱数(一定)
先用数对把对应数据表述出来。
在方格纸中找到对应数对,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接。
(1)路程一定,汽车行驶的速度和需要的时间。(2)聪聪拿12元钱买练习本,每本的价钱和购买的本数。(3)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速度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行驶速度×需要的时间=路程(一定)
行驶速度和需要的时间成反比例。
每本的价钱和本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本的价钱×购买的本数=总钱数12元(一定)
每本的价钱和购买的本数成反比例。
底×高÷2=三角形面积
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底×高÷2=三角形面积(一定)
三角形的底和高成反比例。
(1)乒乓球总个数一定,每盒装的个数和需要的盒数。(2)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方形的长和宽。(3)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方形的长和宽。
每盒装的个数×需要的盒数=乒乓球总个数(一定)
每盒装的个数和需要的盒数成反比例。
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
长方形的长和宽成反比例。
(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成比例。
(4)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5)每小时织布的米数一定,织布的总米数和时间。(6)全班人数一定,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织布的总米数和时间成正比例。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总人数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不成比例。
(1)照上面计算,完成上表。
60×10=600(件)
20×30=600(件)
每天加工的件数×需要的天数=600(一定)
600÷30=20(件)
600÷40=15(件)
600÷50=12(件)
600÷60=10(件)
(2)每天加工的件数和需要的天数,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答:每天加工的件数和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因为这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且每天加工的件数×需要的天数=订单总数量(一定)所以订单总数量一定,每天加工的件数和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
小学数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反比例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反比例获奖ppt课件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六 正比例和反比例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六 正比例和反比例集体备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回顾复习,探索新知,单价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少,×60=60,×30=60,×20=60,×15=60,×12=6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成反比例的量PPT课件免费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课文《成反比例的量》,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