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本节内容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2.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3.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4.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区域认知:结合案例,掌握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综合思维:结合案例,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某种地理现象。
地理实践力:观察当地野外地理景观,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整体性原理及地理环境的演化。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及表现
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新课引入】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黄山拥有“四绝”的神奇组合是偶然现象吗?你能对这种神奇组合做出解释吗?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有: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地貌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自然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主要包括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
生产功能: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营养盐。
自然地理要素的组合不同,生产功能的强弱有明显差异。如:坡地蒸发旺盛,水源缺乏,土层浅薄,土壤贫瘠。土地生产功能弱,植被稀少;平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土地生产功能强,植被丰富。
稳定功能: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如: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碳保存在植物体及土壤中。或自然环境通过海——气作用消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活动探究】
分析藏羚羊数量与环境的关系P82
(1)推测可可西里地区的气候与植被特点。
可可西里地区的气候是典型的高寒气候,温差较大,植被多以高寒草甸为主,植被较为稀疏,生产力较小。
(2)说明可可西里地区动物(如藏羚羊)的数量更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原因。
可可西里地区气候高寒,草类稀疏,食物产量有限且受环境条件影响明显,因此动物数量更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3)藏玲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这种现象符合什么地理原理?
藏羚羊的生存是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在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其结果是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稳定功能。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如: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演化。
水与岩石间的物质迁移导致了流水地貌的演化。
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如:山地演化为丘陵的过程中,坡面变缓,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减弱;土壤变厚,植被繁茂;同时,大气湿度也增加。
自然环境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如:黄山“四绝”的形成。
花岗岩岩体沿节理风化,造就“怪石”;山体高大陡峭,气流抬升强烈,形成“云海”;峭壁岩缝间,发育不良的黄山松成为“奇松”;岩浆上涌加热地下水,形成“温泉”。
【知识拓展】
青山界,南部系苗岭山脉的延伸,属低中山切割地带,沟谷窄深。呈明显夷平剥蚀化,具有残留的高原地貌特征。
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该要素与其他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
【典型案例】
森林过度采伐导致东北自然环境的整体变化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经过100多年的大规模开采,至20世纪末,东北林区森林面积锐减。
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快速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如:山地灌草自然演化为丘陵森林,需要上千万年;而火灾后,由灌草演化为森林,只需几十年
【活动探究】
认识修建大坝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思维导图】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公开课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功能,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获奖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获奖教案,共4页。
2021学年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