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精品教学课件ppt
展开教学目标和要求1、结合实例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3、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4、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不仅山峰险峻、秀美,而且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地质、地貌、生物、大气、水等其中一项特色突出的山,就能美名远扬,而黄山松、石、云、泉俱绝。黄山拥有“四绝”的神奇组合是偶然现象吗?你能对这种神奇组合做出解释吗?
目录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1.自然环境组成的基本要素
自然环境由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等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自然要素间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整体性的基础)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3.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图中有哪几种自然环境要素?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迁移的?要素:生物、土壤、大气、水、岩石水在各要素间的转换:大气降水使土壤、水圈和生物不断获得水分的补给。水面的蒸发、土壤表面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又以水汽的形式再进入大气
生物循环将自然环境要素联系为整体
生物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环境间的物质流动过程,周而复始的生物循环改变了各环境要素的性质。 地球早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没有氧和氮。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循环的结果。陆地水中溶解的元素在相当程度上也受生物循环制约。生物从陆地水中选择性吸收化学元素,改变了陆地水中的元素组成。生物循环改变了陆地水的循环过程。石灰岩等沉积岩以及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都是生物循环的产物。生物循环影响着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据有关资料,自地球上有生命以来,创造的生命物质已达4×10²²千克,相当于对流层大气质量的1万倍、水圈质量的30倍和沉积岩质量的16倍。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已多次被生物加工。地球上生物循环的出现,将自然环境要素联系为一个整体,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下面图甲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图乙为某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图乙地貌的箭头是( )A.⑧ B.⑦C.⑥ D.⑤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各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如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自然环境的功能既包括自然要素的功能,也包括整体功能。
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①概念: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②过程:光合作用
③自然环境生产功能的差异性
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及地貌的组合不同,生产功能的强弱有明显差异。 相邻的坡地与平地,不仅坡度不同,其接受的太阳辐射、水分条件、土壤肥力、风化物粗细等也不同,共同影响着土地的生产功能,即使生长同种植物,生物量也有较大差别。
大气本身不具备这一能力
例如:大气中CO2的含量长期保持稳定。
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把大气碳保存在植物体及土壤中
CO2和海水中溶解的钙相结合
①概念: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能力。②过程:光合作用、海—气相互作用
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协调人地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的差异。
坡面土壤表层常常发生流水侵蚀。岩石不断风化,为土壤形成提供原料。流水侵蚀和岩石风化共同控制着土壤厚度。一般来说,如果流水侵蚀强烈,土壤薄,下覆岩石受环境影响加剧,风化加速。相反,如果流水侵蚀较弱,在厚厚的土壤的保护下,岩石就不易风化。表面上看,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很明显,一次降水过程就能观察到;而土壤的形成速度比较慢,短时间内难以察觉,土壤厚度似乎应该变薄。但事实上,在自然状态下植被生长良好的坡面,经过多年的土壤侵蚀与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厚度一般没有明显变化。通过土壤与水、土壤与岩石间的物质交换,土壤厚度及自然环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分析藏羚羊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海拔多在4500米以上,是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藏羚羊的繁殖率各年变化不明显,存活率却变化显著。若冬季食物、水源充足,寒潮少发,藏羚羊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当数量增加以后,食物、水源相对不足,避风处相对缺乏,藏羚羊存活率下降,数量减少。因此,在自然状态下,藏羚羊的数量虽然随着环境变化有所波动,但基本稳定。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示意图
1.推测可可西里地区的气候与植被特点。 可可西里地区的气候是典型的高寒气候,温差较大,植被多以高寒草甸为主,植被较为稀疏,生产力较小。2.说明可可西里地区动物(如藏羚羊)的数量更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原因。 可可西里地区气候高寒,草类稀疏,食物产量有限且受环境条件影响明显,因此动物数量更易受环境条件影响。3.藏玲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这种现象符合什么地理原理? 藏羚羊的数量与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在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其结果是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稳定功能。
如图中M表示绿色植物,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过程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生产功能B.呼吸作用 C.分解功能D.化合作用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动植物尸体的分解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1.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如地貌的侵蚀变化。
坡面变缓,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减弱,在成土过程作用下土壤逐渐变厚,植被也更为发育,大气湿度也有所增加。
2.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
黄山“四绝”组合就是花岗岩断块山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特定阶段的组合,花岗岩岩体沿节理风化,造就“怪石”,山体高大陡峭,气流抬升强烈,形成“云海”,在缺水少土的峭壁岩缝间,发育不良的黄山松成为“ 奇松”,岩浆上涌加热地下水,形成“温泉”。在遥远的未来,随着自然环境的演化,黄山特有的景观将逐步变化。
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
湖泊淤积,逐步变浅,面积萎缩。同时,水量逐步减少,生物由水生生物演变为湿生生物,最后演变为陆生生物,湖底底泥转化为土壤,小气候也逐渐干燥。湖泊演变为陆地,是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等地理要素的统一变化过程。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依次出现不同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
经过a—b—c—d—e五个阶段的演化地貌:由湖泊变成了陆地 气候:由湿润变得干燥 生物:由水生生物变成陆地生物 土壤:逐渐由湿变干水文:水面逐渐缩小至消失
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2.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生物3.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开放性
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该要素与其他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使得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
①陡峭山地逐步侵蚀为浑圆丘陵的演化过程中,植被同步由灌草演化为森林,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上千万年
②而遭受火灾干扰后,损毁植被由灌草演化为森林可能只需几十年
2.自然演化与干扰演化的差异性
与自然环境普遍存在着的演化相比,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快速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
3.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及影响
①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通过自然环境要素连锁变化,不但干扰的后果常常被放大了,环境变化也越来越快②环境的快速变化往往不利于人类的适应
森林过度采伐导致东北自然环境的整体变化
东北林区北部为寒温带针叶林,南部为针阔叶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它平衡大气成分,净化空气、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对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经过100多年的大规模采伐,至20世纪末,东北林海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森林面积锐减,现存森林多为天然次生林或人工林。
森林面积下降和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增多,降低了森林滞留降水的功能,导致降水时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森林面积下降,一方面造成土壤缺乏枯枝落叶的补给,腐殖质减少,另一方面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使地面沟谷纵横,岩石裸露,岩石的风化速度加快。
自20世纪末,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林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森林逐渐恢复。
认识修建大坝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修建大坝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请根据图5.5提供的线索讨论这些影响,并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空白处。
如图为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地表起伏大,②地表侵蚀,③植被覆盖差 B.①植被覆盖差,②地表起伏大,③地表侵蚀 C.①地表起伏大,②植被覆盖差,③地表侵蚀 D.①地表侵蚀,②地表起伏大,③植被覆盖差2.水土流失会加剧河流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原因是( ) A.地表起伏增大,水流速度加快 B.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河床抬升 C.土壤质地变差,粮食产量减少 D.植被覆盖率降低,保护地面能力下降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379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演示ppt课件</a>,共39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379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ppt课件</a>,共22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379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堂教学课件ppt</a>,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动态平衡,牵一发而动全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