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当堂检测题
展开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A卷•单元考点)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和田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北麓,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图甲为和田河部分流域图,图乙为1990〜2010年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点为( )
A.上游山区退耕还林增多 B.中游地区水域面积增加快
C.上游山区草地增长快 D.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最快
2.和田河流域用地类型的变化对下游的生态环境影响为( )
A.土地荒漠化加剧 B.河流径流量变平稳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矿产种类发生改变
【答案】1.D 2.A
【解析】1.由图可知,上游山区林地变化率为负,则林地面积在减少,故A错误;中游地区水域面积变化较小,故B错误;上游山区草地变化较小,故C错误;无论是上游山区还是中游绿洲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最快,故D正确。故答案选D。
2.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示,耕地、工矿用地增加,林草用地减少,说明引水量增加,导致生态环境变差,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土地荒漠化加剧;植被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2020年6月,中印两方在青藏高原班公湖发生对峙,引发多方关注,班公湖位于中印边界,是两国的界湖,其中东半段属于中国,湖泊东段为淡水,西段为咸水,东段湖泊也是青藏高原上为数不多的候鸟栖息地,每到4月会有各种珍稀鸟类聚集在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班公湖东淡西咸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泊东段有河流注入,西段无河流注入 B.中部较窄,湖东、西两段无水体交换
C.东段淡水补给较多,蒸发较少 D.湖泊西段无淡水注入,蒸发量大
4.以下不属于班公湖东部每到4月珍稀鸟类聚集在此的原因的是( )
A.气温较高,适合鸟类越冬 B.青藏高原多为咸水湖泊,不利于鸟类停歇
C.鱼类众多,为鸟类提供食物 D.边境地段,人类活动较少
【答案】3.C 4.A
【解析】3.观察图示,湖泊西段也有河流注入,A、D说法错误;湖泊中部较窄,不利于湖东、西两段湖水交换,B说法错误;该湖是内流湖,在青藏高原西部,冰雪融水是河流、湖水的主要补给方式,图中湖泊东部有多条河流注入,补给水量大,补给量大于蒸发量,湖水盐度低些,而西部河流注入少,补给量小,因此C对。
4.湖泊东部盐度低,有利于生物生长,河流带来营养物质,有利于水草生长,海拔高,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光合作用,鱼类饵料丰富,而丰富的水草和鱼类,为候鸟提供充足食物,边境地段,人类活动较少,对鸟类干扰少,青藏高原多为咸水湖泊,候鸟食物、栖息地少,B、C、D这些说法与题意不符;4月是春季,气温回升,而且湖中生物给候鸟迁徙、中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栖息环境,而不是鸟类越冬,青藏高原海拔高,冬季气温很低,不适合鸟类越冬,A符合题意。故选A。
凯尔盖朗群岛位于印度洋南部,是世界上距离大陆最远的群岛(如下图)。某科考队2月份登上该群岛,发现岛上气候潮湿寒冷,多风暴,地表岩层裸露,植被种类单一;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山地表面多被冰川覆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凯尔盖朗群岛( )
A.河流很长,水流平稳 B.土壤浅薄,发育差
C.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D.按成因划分,属于大陆岛
6.该群岛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
A.常年受西风漂流影响 B.纬度过高
C.被西风带控制 D.常年受极地东风影响
7.科考队员在该群岛考察期间,会感受到( )
A.日落推迟 B.日出方位东南 C.正午日影先变长后变短 D.一直昼短夜长
【答案】5.B 6.A 7.B
【解析】5.根据材料信息“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岛屿河流较短,地形起伏较大,水流湍急,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气候潮湿寒冷,多风暴,地表岩层裸露,植被种类单一”可知该岛土壤浅薄,发育程度低,B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岛上气候潮湿寒冷,多风暴,地表岩层裸露”可知凯尔盖朗群岛气候、土壤条件不适宜落叶阔叶林的生长,岛上无高大乔木、灌木,主要覆盖着草本苔藓植物,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凯尔盖朗群岛位于印度洋南部,是世界上距离大陆最远的群岛”可知,该岛屿不是大陆岛,该岛由火山喷发岩形成,属于火山岛,D错误。故选B。
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岛位于49°S附近,位于南半球西风带(40°S到60°S)内,西风漂流终年影响着这个荒岛,西风漂流具有寒流性质,为该岛带来了降温影响,A正确;纬度位置、西风带不是导致该岛屿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BC错误;极地东风带几乎影响不到该地区,D错误。故选A。
7.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诼渐变长,日落时刻提前,A错误;由于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且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日出方向为东南方,B正确;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逐渐远离该岛,该岛上正午太阳角逐渐减小,正午日影变长,C错误;科考期间为2月份,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由南回归线逐渐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D错误。故选B。
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南省三沙市,下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下图为南沙群岛部分珊瑚岛礁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8.图示地区淡水资源短缺。若要解决此问题,目前最不可取的措施是( )
A.冰川融水 B.收集雨水 C.轮船运送 D.海水淡化
9.风向对珊瑚的生长有着明显的影响。上风向有丰富的饵料和氧气,所以珊瑚生长较快且密集。若仅从风向角度分析,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南—西北 B.东北—西南 C.东西 D.南北
【答案】8.A 9.B
【解析】8.从材料可以知道该区域为海南省,地处热带地区,目前该地区并无冰川可融水,最不可取,而收集雨水、轮船运送、海水淡化等虽成本较高,但都可以实施,基本可行,A选项正确,排除B、C、D选项。故选A。
9.由图可知,图示地区的珊瑚礁主要呈东北-西南向延伸,说明这两个方向对珊瑚的生长非常有利,题干提及风向对珊瑚的生长有着明显的影响,故仅从风向角度分析,该地的盛行风向最可能是东北-西南,B选项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B。
鄱阳湖承接五河(赣、抚、信、饶、修)之水,北部经唯一水道由湖口入长江,控制着流域与长江间的水量吞吐平衡。下图示意1961—2015年鄱阳湖流域年降水量变化和年降水日数变化,该时段内鄱阳湖流域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1961—2015年鄱阳湖流域( )
A.年降水量逐渐增多 B.年降水日数逐渐减少
C.年降水量波动减少 D.年降水日数波动减少
11.推测1961—2015年鄱阳湖流域洪灾频率增加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夏季风逐年增强 B.年内降水量更集中
C.冬季降雪量增多 D.年际降水量变化小
12.图示时段,该流域的降水变化导致鄱阳湖( )
A.补给长江时间延长 B.补给长江水量减少
C.连通长江通道加深 D.连通长江通道变窄
【答案】10.D 11.B 12.C
【解析】10.1961~2015年,鄱阳湖流域年降水量波动变化,既没有逐渐增多,也没有波动减少,AC错。整体而言,1961~2015年,鄱阳湖流域年降水日数呈波动减少趋势,并非逐渐减少,B错,D正确。故选D。
11.鄱阳湖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年内降水量更为集中,易导致短时期内流域水位上升,洪涝灾害增加,B正确。根据左图信息可知,鄱阳湖流域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反映夏季风并非逐年增强,AD错。鄱阳湖流域的洪灾主要发生在夏季,与冬季降雪量关系不大,C错。故选B。
12.根据右图信息可知,鄱阳湖流域年降水日数整体呈减少趋势,同时,结合材料可知,该时段内鄱阳湖流域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增加,表明年内降水量更为集中,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增大,补给长江的时间缩短。同时,湖泊水位的剧烈变化,加剧连通长江河道的侵蚀,促使连通长江通道加深变宽。虽然补给长江的时间缩短,但补给长江的时间更为集中,所以补给长江的水量不一定减少,C正确,ABD错。故选C。
索科特拉岛拥有世界上最神奇的动植物物种。岛上的龙血树是地球上最具生命力的树种之一。龙血树形态奇特,好像向四周撑开了一把伞,整体形态呈漏斗状,多刺的叶子像沟槽,树叶被蜡质层所包裹。图为索科特拉岛位置示意图和龙血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推测索科特拉岛气候特征为( )
A.高温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多雨 D.寒冷干燥
14.龙血树的奇特形态有利于( )
A.抵御低温冻害 B.防止台风吹倒 C.快速排泄雨水 D.截留空气水分
【答案】13.A 14.D
【解析】13.据图可知,索科特拉岛位于阿拉伯半岛以南,亚丁湾以东,阿拉伯海西侧,属于热带,因此全年高温,排除CD;“树叶被蜡质层所包裹”,可以减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消耗,可知当地降水少,可推测,当地为高温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A正确,B错误。故选A。
14.根据上题分析,该地气候干旱,龙血树的奇特形态好像向四周撑开了一把伞,有利于截留空气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满足自身对水分的需求,D正确。该地地处热带地区,没有低温冻害,A错误。伞形更容易被风吹倒,不利于防风,B错误。该地降水少,不需快速排泄雨水,C错误。故选D。
辽宁锦州白沙湾位于渤海辽东湾畔,生物资源丰富,海水清澈、沙滩细腻,海滨风光优美。2011年当地启动锦州滨海新区的开发,白沙湾人工岛项目开始建设(图为项目效果图),2015年该项目停工,白沙湾岸线整治修复项目开始实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白沙湾人工岛的建设主要利用了海洋( )
A.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 C.动力资源 D.空间资源
16.白沙湾开始岸线整治修复,主要原因是人工岛工程建设( )
A.影响渤海船只航行 B.破坏附近海岸生态
C.增加台风登陆几率 D.改变渤海潮汐规律
【答案】15.D 16.B
【解析】15.人工岛位于白沙湾内,原本是海域,通过填海造陆的方式将其变为岛屿,故利用的是海洋的空间资源, D选项正确。将海洋变为陆地,并未开发海洋中的生物及矿产资源,同时也未有效的利用海洋的动力资源,排除A、B、C选项。故选D。
16.从材料中可以看到白沙湾生物资源丰富,沙滩细腻,海滨风光优美,在海湾内建设人工岛,需要填海造陆,修建一系列海域设施,会破坏沿海地区的海岸生态环境,故白沙湾现在开始岸线整治修复,B选项正确。人工岛位于白沙湾内,面积较小,并不会影响渤海船只的航行, A选项错误。人工岛的修建与台风是否登陆关系不大,C选项排除。潮汐是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与人工岛的建设并无关联,D选项排除。故选B。
堪察加半岛位于亚洲东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是俄罗斯堪察加边区首府,为最大的城市。该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下图为堪察加半岛的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不包括( )
A.环境的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 B.火山频发,生存环境恶劣
C.淡水资源不足,环境承载力小 D.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
18.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成为堪察加半岛最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渔业资源丰富 B.气候相对温暖 C.交通高度发达 D.森林覆盖率高
【答案】17.C 18.B
【解析】17.从材料可知勘察加半岛内部地势高差大,海拔气候差别大,气候东西差异显著,由于半岛的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大型植食类和肉食性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相对较小,排除A选项;从图中可以看到勘察加半岛上有火山分布,火山频发,容易引起森林大火,使大型生物难以生存,B选项排除;由于勘察加半岛位于中高纬地区,气候相对较为寒冷,其植物生长缓慢,由于为植食类生物所提供的饵料生长慢,难以支撑大型生物的生存与繁衍,排除D选项;勘察加半岛三面环海,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显著,是俄罗斯远东地区人迹罕至的水源地,淡水资源较为充足,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8.从图中可以看到,堪察加半岛位于中高纬地区,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位于堪察加半岛偏南部的沿海地区,纬度相对较低,同时靠近沿海地区,气候相对温暖,适合人类生存,故成为半岛上最大的城市,B选项正确;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附近的渔业资源和森林资源对城市人口的吸引影响有限,在城市发展中,都不是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的因素, A、D选项错误;由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相对较为稀少,同时堪察加半岛地势起伏较大,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所在区域,交通设施并不完备,C选项错误。故选B。
2018年4月5日下午,北京中西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等地出现雨雪天气,其中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已出现大到暴雪(5毫米至15毫米)。下图为该日北京某停车场上,出现的一个个白色的“雪馒头”,排列整齐,大小相近,每个雪堆都位于一块砖的正中央。据了解,这种方砖的中心有个空洞,会露出土壤,属近年流行的“可呼吸”地面铺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关于此次华北地区普遍降雪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利于缓解旱情,促进冬小麦生长 ②增加土壤保温能力,适合早春作物的播种
③融雪可增加土壤水分,抑制沙尘暴 ④可能破坏交通、通讯等设施,影响居民生产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北京停车场出现“雪馒头”的原因可能是( )
A.方砖中心空洞土壤获得的太阳辐射比边缘少 B.方砖与中心空洞土壤比热容存在差异
C.为了整齐划一且美观而人为制作 D.方砖与中心空洞土壤热量来源不同
【答案】19.C 20.B
【解析】19.降雪可以缓解旱情,促进冬小麦生长;融雪可增加土壤水分,抑制沙尘暴;积雪导致路面湿滑、结冰,可能破坏交通、通讯等设施,影响居民生产生活,①③④正确。降雪会反射太阳辐射,不利于土壤升温,不利于春播,②错。综上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由材料可知,每个雪堆都位于一块方砖的正中央,这种方砖的中心有个空洞,会露出土壤,而相较于地砖,土壤比热容大,升温较慢,其上积雪融化较慢,当地砖上的雪完全融化,土壤上的雪仍然存在,就形成了“雪馒头”,B正确,C错误;方砖中心空洞土壤与边缘获得太阳辐射几乎无差别,A错误;方砖与中心空洞土壤热量来源均为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B。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雪莲是新疆的著名特产,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种子在0℃发芽,3~5℃生长。幼苗能够抵御-21℃的低温,15~25℃生长旺盛,以天山所产最多,质亦最佳。可作药用,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1996年中国已将天山雪莲列为二级保护植物。下图是天山自然带谱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天山南北坡自然带谱种类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降水 C.海拔 D.坡度
2.天山雪莲最可能的分布区在( )
A.高山冰雪带 B.高山草甸带 C.山地草甸草原带 D.云杉林带
【答案】1.B 2.B
【解析】1.图中显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谱种类差异主要是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坡上,南坡分布的是山地草甸草原,北坡分布的是云杉林。二者相比,云杉林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山地草甸草原,与光照、海拔、坡度关系不大,可以推测天山北坡水分条件优于南坡。天山北坡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故B项正确。
2.因为雪莲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而雪线以上常年冰雪覆盖,温度较低,雪莲难以生长,所以雪莲生长于雪线下方的高山草甸带,故ACD错误,B项正确。
候鸟是指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季节性迁徙的鸟类。每年4~5月,大量斑尾塍鹬从澳大利亚迁徙到北冰洋沿岸的科雷马河口。下图示意科学家通过卫星追踪一只标号为”H3”斑尾塍鹬的迁徙路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H3”斑尾塍鹬的北迁,说法正确的是( )
A.科雷马河口为越冬地 B.途经山东半岛时正值雨季
C.沿途各地昼长夜短 D.飞行约一万公里
4.“H3”斑尾塍鹬没有经过的森林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答案】3.D 4.B
【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尾塍鹬在5月19日飞到北冰洋沿岸,因此该鸟是在科雷马河口过夏季,A错误,4月22日至5月17日途经山东半岛,此时山东的雨季未到,正是春旱季节,华北地区雨季是7-8月,B错误,4-5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因此南半球的昼短夜长,北半球昼长夜短,C错误,飞行距离约跨纬度90°,根据经线长度1度约111千米,实际距离约一万公里(千米),D正确。故选D。
4.“H3”斑尾塍鹬的飞行路线大致是沿澳大利亚西北部向北沿亚洲东部地区飞往北冰洋沿岸,因此经过了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温带地区的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不可能经过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形成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的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干流及其支流河谷的部分地段,其两侧山坡的自然带分布非常特殊。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干热河谷分布图,右图为金沙江(28°15′N)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判断右图中丙的植被是( )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荒漠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6.受季风、地形等因素影响,横断山区河谷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
①等温线沿河谷向南凸起 ②等温线沿河谷向北凸起
③热带范围顺着河谷向北挺进 ④热带范围顺着河谷向南收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5.A 6.C
【解析】5.读图可知,丙自然带位于干热河谷海拔为3100米—4100米的区域,且丙地下方为暖温带半干旱灌丛,丙地上方为高寒灌丛草甸带,故丙地植被应为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和高寒灌丛草甸带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植被;在干热河谷地带,海拔为3100米—4100米的丙区域,海拔高,蒸发较弱,湿度条件好于暖温带半干旱灌丛而热量条件又好于海拔更高的高寒灌丛草甸带,故最可能为亚寒带针叶林,A正确;按照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均不可能出现在丙地所在区域,故B、C、D错误;故选A。
6.受季风、地形等因素影响,横断山区河谷受焚风效应的影响,形成干热河谷,气温较高,等温线沿河谷向北凸起,①错误、②正确;干热河谷的气温较高,热带的分布范围顺着河谷向北挺进 ,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北部,自北向南流,在新奥尔良市汇入墨西哥湾,紧紧依傍密西西比河有一条公路,纵贯美国南北,穿越美国中部地区10个重要农业州,这就是“大河之路”。“大河之路”是欣赏、观察密西西比河景观的最佳路径。下图示意美国“大河之路”位置及周围地理事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导致公路紧紧依傍密西西比河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 B.经济 C.社会 D.科技
8.导致“大河之路”沿途两侧南北景观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纬度 D.大气环流
9.“大河之路”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 )
A.加强南北区域之间联系 B.促进全国旅游业发展
C.减小东西区域发展差异 D.扩大中部农业带面积
【答案】7.B 8.C 9.A
【解析】7.据材料及图分析可知,紧紧依傍密西西比河的“大河之路”位于河流沿岸,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农业生产条件好,穿越10个重要农业州,城市较多,故公路沿河布局更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地区间的联系,B正确。自然、社会、科技等均不是决定性因素,ACD错误。故选B。
8.据图分析可知,“大河之路”从南至北跨越纬度范围广,纬度差异造成的热量差异,形成南北不同的景观,故“大河之路”沿途两侧南北景观不同,主导因素是纬度,C正确。“大河之路”沿途地形主要为平原地形,地形差异不大,A错。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D错。故选C。
9.据材料分析可知,“大河之路”连接美国中部地区10个重要农业州,且沿线城市较多,交通便捷,故“大河之路”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加强了南北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不是减小东西区域之间的差异,A正确,C错。“大河之路”主要影响沿线地区,如对美国太平洋沿岸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影响不大,并不是促进全国旅游业发展,B错。中部农业带经过多年发展,发展规划等已基本成熟,其农业带面积不会因为“大河之路”而扩大,D错。故选A。
飞絮指春季雌性杨树或柳树种子的衍生物携带种子随风飘散的现象,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许多“烦恼”。2020年4月,京津冀地区首次联合开展杨柳絮飘飞期预报服务。下图为“2020年京津冀地区杨柳絮飘飞预警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11.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受飞絮影响较少,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 )
A.气温更高 B.雨季更短 C.树种不同 D.光照更强
【答案】10.C 11.C
【解析】10.京津冀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C正确。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地带性植被,针阔叶混交林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针叶林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地带性植被,ABD错误。故选C。
11.由材料可知,柳絮飘飞开始的季节为4月份,属春季。北方地区,春季气温回升,雨季未到,天气干燥,晴天多,光照充足。南方地区纬度低,气温较高,但这不是飞絮少的原因,A错误。南方地区雨季更长,B错误。柳树属于落叶树种,在南方分布较少,C正确。南方地区纬度低,光照较强,但这不是飞絮少的原因,D错误。故选C。
从山麓到山顶,乔木—灌木—草甸是常见的垂直地带性植物分布规律,但是在横断山区却出现了植被逆向分布的情况。该地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谷底生长着低矮灌木,山坡、山脊上生长着高大乔木,这种现象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为横断山区金沙江(28°15′N)两岸的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谷底自然植被可能是( )
A.中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 D.高寒草甸
13.该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海拔范围是金沙江( )
A.东岸3 100~4 700米 B.东岸2 100~2 700米
C.西岸2 700~4 700米 D.西岸2 100~4 100米
14.横断山区金沙江两岸出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热量不足 B.纬度较低,蒸发较强
C.受地形影响,出现焚风效应 D.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答案】12.C 13.D 14.C
【解析】12.该地(28°15′N)位于亚热带,外来气流进入金沙江河谷时,会不断下沉增温,导致河谷底部气温高、降水少,气候干旱,形成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所以该地谷底最可能是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C对;中温带植被应位于寒温带和暖温带之间,不可能位于比暖温带气温更高的谷底,A错;河谷底部干旱,不可能出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错;高山草甸分布的海拔一般都较高,D错。故选C。
13.根据材料可知,倒置的垂直地带性表现为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谷底生长着低矮灌木,山坡、山脊上生长着高大乔木。由图可知,金沙江东岸海拔3 100~4 700米由高到低分布着亚冰雪带、高寒灌丛草甸带、寒温带暗针叶林带,不符合倒置的垂直地带性,A错;结合上题分析,金沙江东岸海拔2 100~2 700米由高到低多分布着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植被类型垂直变化不明显,B错;金沙江西岸海拔2 700~4 700米由高到低分布着亚冰雪带、高寒灌丛草甸带、寒温带暗针叶林带、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也不符合倒置的垂直地带性,C错;金沙江西岸海拔2 100~4 100米,由高到低分布着寒温带暗针叶林带、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带,符合倒置的垂直地带性,D对。故选D。
14.根据材料可知,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该地山谷较封闭,受焚风效应影响,山谷底部气温高、降水少。故选C。
杨柳树雌雄异株,靠风力传播种子繁衍后代,就形成了杨柳飞絮。杨柳絮飘飞与天气的关系密不可分。杨絮飘飞的天气条件是:日平均气温大于0℃的累积温度达到480℃;日平均气温达到14℃。当这两个条件都达到时,果实开裂,开始飘飞,10多天后,柳絮也开始飘飞。每年四五月份,杨树新叶吐露前后,产生的杨絮也会在各地如约而至,让人不胜其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今年(2021年),华北黄淮地区飞絮时间比常年偏早,说明与常年相比今年同期天气( )
A.气温偏低,干燥少雨 B.气温偏低,多大风
C.干燥少雨,多大风 D.气温偏高,干燥少雨
16.飞絮季节来临,过敏体质人群应注意( )
①上午10~16时尽量避免外出 ②外出归来,及时洗手洗脸并清理衣物上的飞絮
③飞絮不慎入眼,及时用手搓揉 ④外出佩戴口罩、眼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杨树所属的陆地自然带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15.D 16.C 17.B
【解析】15.据材料可知,杨柳絮飘飞与天气的关系密不可分。杨絮飘飞的天气条件是:日平均气温大于0℃的累积温度达到480℃;日平均气温达到14℃。2021年,华北黄淮地区飞絮时间比常年偏早,说明与常年相比今年同期的气温偏高,更加干燥少雨,更早的达到了杨絮飘飞的天气条件,D正确;气温偏低会使得柳絮飘飞的时间偏晚,AB错误;柳絮飘飞跟气温关系大,跟风的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16.飞絮季节来临,过敏体质人群应注意上午10~16时尽量避免外出;外出归来,及时洗手洗脸并清理衣物上的飞絮;外出佩戴口罩、眼镜都可以减少跟飞絮的接触,减小过敏反应的发生,①②④正确。飞絮不慎入眼,千万不要用手搓揉,试试眨眼睛让眼泪把飞絮冲走,或用清水冲洗,③错误。故选C。
17.杨树所属的陆地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为杨树属于我国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树种,对应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这三个自然带与杨树不符,ACD错误。故选B。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安徽省的黄山(30.18°N、118.14°N)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不仅山峰险峻、秀美,而且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黄山松针叶粗短,干曲枝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更奇特的是,松树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下图示意黄山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黄山山麓对应的地带性植被为( )
A.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硬叶林 D.针阔混交林
19.下面当地自然环境与黄山松千姿百态、生长缓慢不相关的是( )
A.土层浅薄 B.山体陡峭
C.降水丰沛 D.气候寒凉
【答案】18.B 19.C
【解析】18.黄山位于安徽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麓对应的地带性植被与当地水平带一致,因此对应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9. 土层浅薄,肥力不高,不能为松树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导致其生长缓慢,A不符合题意;山体陡峭,不利于保存水分和土壤,因此生长缓慢,B不符合题意;降水多对黄山松的生长能起到促进作用,与生长缓慢不相关,C符合题意;松树分布的海拔高,气候寒凉,因此生长缓慢,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气候条件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重要因素。贺兰山位于我国温带草原与温带荒漠两大植被区的过渡带上,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山体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左图为贺兰山地区示意图,右图为贺兰山不同海拔段的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关于贺兰山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主要特点,正确的是( )
A.先增后减 B.持续增加 C.持续减少 D.先减后增
21.贺兰山东侧的物种丰富度远大于西侧,其主要原因是( )
A.光照条件不同 B.水热组合不同 C.坡面陡缓不同 D.人类活动差异
22.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贺兰山物种丰富度最大值分布海拔高度变化不大,原因可能是( )
A.地壳运动稳定 B.土壤肥力稳定 C.降水量稳定 D.植被生长稳定
【答案】20.A 21.B 22.C
【解析】20.读图可知,贺兰山物种丰富度在海拔1700~2000米高度处最高,因此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主要特点随海拔升高先增加,2000米以后,随海拔升高而减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1.由材料“气候条件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重要因素”可知,贺兰山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又是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上,因此贺兰山东侧为夏季风的迎坡,降水多,又是冬季风的背风坡,冬季气温高,东侧水热组合状况好,物种丰富;而西侧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又是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大,气温低,水热条件差,因此物种较少,B正确;西侧背风坡,降水少,光照强,但物种丰富度小,说明与光照条件关系不大,A错误;物种丰富度与坡面陡缓、人类活动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B。
22.由材料“气候条件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重要因素”可知,影响物种丰富度的重要因素是热量和水分的组合,因此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升高,但贺兰山物种丰富度最大值分布海拔高度变化不大,最可能的原因是降水量稳定,C正确;与地壳运动、土壤肥力和植被生长状况无关,ABD错误。故选C。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文件包含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挖空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背诵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习题,文件包含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B卷•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x、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B卷•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检测-提升卷)-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检测-提升卷)-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文件包含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检测提升卷解析版docx、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检测提升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