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 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856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
展开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品质和志趣追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具体“物”的分析与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体会作者的志趣和品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高雅志趣的追求以及面对挫折乐观不屈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志趣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
体会托物言志的“志”。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新授
1. 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师:“铭”是什么意思呀?生:用来警示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章,一般押韵。师:我们生活中经常用来警示自己的叫什么铭?提示:有人以前刻在课桌上提醒自己的。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刘禹锡,上节课让大家回去预习,现在谁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刘禹锡的生平?
生: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他热心王叔文的政治改革,改革失败后多次被贬,这篇文章是他被贬和州刺史时写的。
2.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师: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现在哪位同学来读一下ppt上的字词,并解释它们的意思?生:德馨,品德高尚„„师:他解释的对吗?同学们给他一点掌声。师:好,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文章的大意,那我们现在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现在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把课文翻译出来。如果有不会或者不确定的,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一会我请小组代表来发言。
A组代表翻译,完,问其他组,你们认同他的翻译吗?有没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生:乱,使„„乱;无丝竹之乱耳,没有奏乐声使自己的耳朵扰乱。“何陋之有”不是这有什么简陋呢?而是“有什么简陋呢”。
师:好,同学们基本都能掌握文章大意了,那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这次读有没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生齐读。 3. 合作探究,体会感情
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生:陋室。
师:陋室实际上陋不陋?生:陋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是高山,也不是深水。这是类比,说明不是什么好的屋子。
师:但是在作者眼中,陋室陋不陋?——不陋。为什么不陋?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那陋室不陋的具体表现呢?(用文中句子来回答)——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文雅;活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高雅。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什么?——安贫乐道,自得其乐的乐观心态。
师: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生:对比、类比。师:是一种类比,用诸葛庐和子云亭类比自己的陋室。诸葛亮是蜀国丞相是伟大的政治家,杨子云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们都是很了不起的人物,作者这样类比说明什么?——说明自己也是很了不起的人物,
师:有人说,诗人“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是虚度年华的表现,你们赞同这个看法吗?我们先来看一个资料。这个资料介绍了刘禹锡住在这个陋室的经过,同学们结合这个资料,小组交流2分钟,一会我请同学发言。作者直言不讳、不同流合污,导致几次被贬。本来应该住在衙门,但是地方官员趋炎附势,见他被贬,给他安排偏僻的住处,但是刘禹锡不但不抱怨还总是能在其中发现乐趣,这惹恼了县令,最后把他赶到这个破败的陋室,刘禹锡这才写下了这篇文章。
生1:这是很高雅的活动,不是虚度年华。生2:从作者写作背景来看,他当时多次被贬,还遭到被贬地方官员的刁难,几次三番让他搬家,越搬越差,诗人作此诗是托物言志,表明即使在如此恶劣环境中依然安贫乐道、自得其乐,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对地方官的打击最好的回应,表现了不屈的精神和昂扬的心态。所以不是虚度年华。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评判作品和作者的言行,要结合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平经历。作者政治示意,到贬低又受到欺压,县令就是不想让作者有好日子过,作者生活怡然自得是最好的回击。
(三)小结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托什么物?——陋室,表明什么志呢?——安贫乐道,高雅脱俗,自得其乐。
(四)巩固背诵
(五)作业 设计
完成课后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共4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走近作者,追溯背景,指导朗读,翻译古文,探究学习,背诵拓展,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第一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第一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者及文体介绍,划分朗读节奏,译读课文,重点文言词句整理,再读感知,研读悟情,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